【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十六 秦汉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_第1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十六 秦汉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_第2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十六 秦汉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_第3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十六 秦汉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_第4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十六 秦汉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十六秦汉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基础全面练】1.《汉书》载:“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据此推知典客的主要职责是 ()A.代表国家出使属国及对外交往B.掌管对少数民族的接待与交往C.代表皇帝与别国进行军事谈判D.负责起草国家的各种政令文书【解析】选B。据材料“掌诸归义蛮夷”可知典客的职责是掌管对少数民族的接待与交往,故选B,排除A、C、D。2.下图汉代瓦当上有“天降单于”字样,与此瓦当相关的古代民族是 ()A.契丹 B.鲜卑 C.匈奴 D.吐蕃【解析】选C。据“单于”这一信息可得出这是匈奴首领的称呼,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补偿训练】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解析】选C。据材料“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可知有利于西域经济的繁荣,另据材料“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可知有利于维持西域秩序,故选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并非攫取经济利益,排除A;“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有利于商业发展,与抑商政策无关,排除B;据材料“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可知没有将西域纳入郡国体制,排除D。3.(2024·杭州高二检测)下图是《燕然山铭》石刻,与此石刻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秦朝北击匈奴 B.鲜卑人的迁徙C.窦宪出击北匈奴 D.西汉设置护乌桓校尉【解析】选C。《燕然山铭》石刻记载的是公元89年窦宪率军大败北匈奴,在燕然山南麓勒石记功,故选C。题干与秦朝北击匈奴无关,排除A;材料与鲜卑人的迁徙无关,排除B;西汉在东北地区设置护乌桓校尉与材料无关,排除D。【深化点拨】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地区的开发和交融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疆战争不断。4.(2024·嘉兴高二检测)下列属于东汉王朝在西北边疆“守中治边”措施是 ()A.设护乌桓校尉 B.设北庭都护府C.设安西都护府 D.推行屯戍政策【解析】选D。汉朝在边疆地区实行屯戍政策,促进边疆开发,维护边疆秩序,故选D。护乌桓校尉在东北地区设置,排除A;唐朝设置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排除B、C。【补偿训练】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通过政治、经济等手段推进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交融、交往。以下属于汉朝中央政府经略边疆的史实是 ()A.设鸿胪寺管理民族事务B.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C.在边疆地区推行屯戍政策D.在边疆推行郡县制,以豪酋大姓担任长官【解析】选C。汉朝中央政府经略边疆的措施之一是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故选C。鸿胪寺是隋唐中央主管民族事务与外事接待活动的机构,排除A;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排除B;隋朝在边疆推行郡县制,以豪酋大姓担任长官,排除D。5.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这两位唐朝公主对当时历史发展做出的相同贡献是 ()A.实现男女平等 B.拓展唐朝版图C.加强中央集权 D.推动民族交融【解析】选D。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推动了汉族与藏族的民族交融,故选D。材料与男女平等和拓展版图无关,排除A、B;西藏地区在唐朝时期尚不在唐政府管辖范围内,排除C。【补偿训练】(2023·宜春高二检测)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辖B.促进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C.导致了唐朝与吐蕃的会盟D.体现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解析】选B。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与吐蕃的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流,故选B。当时吐蕃不属于唐政府管辖,A排除;唐蕃会盟与材料无关,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对外政策,D排除。【拓展延伸】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作用(1)有利于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和平、友好相处,促进了民族的团结,稳定了边疆的局势。(2)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3)文成公主入藏,把中原地区的耕作技术、农具制造、纺织、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促进了西藏社会的发展。6.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边疆的管理经营,有关下图所示的朝代民族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B.羁縻州刺史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C.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加强治理岭南D.先后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解析】选B。以图中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置信息可以判断,该朝代为唐朝。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和羁縻州,羁縻州刺史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故选B。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并非边疆各族,排除A;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加强治理岭南的是隋朝,排除C;唐朝先设置安西都护府,后设置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排除D。7.从辽、宋、西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 ()A.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C.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D.民族间的隔阂在逐渐增大【解析】选C。宋辽澶渊之盟后加强了汉族和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宋与西夏议和后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故选C。宋辽澶渊之盟后,宋辽的对峙局面形成,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维持了和平的局面,因此民族间相互冲突并不是不可避免,A错误;政权的强弱不仅仅取决于军事力量,B错误;宋辽澶渊之盟后加强了汉族和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D错误。【综合应用练】8.(2024·南宁高二检测)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两汉政府先后在西域地区推行屯戍政策,以军屯为主,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设置管理屯戍事务的行政机构。这一举措 ()A.根本目的是发展当地经济B.推动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C.为丝绸之路开通铺平道路D.始于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两汉政府在西域地区推行屯戍政策,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有利于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民族交融,故选B。此举的根本目的是强化边疆的统治,并不是发展经济,排除A;该举措并没有为丝绸之路铺平道路,排除C;西域都护府设立的时间是公元前60年,排除D。【深化点拨】汉代屯田制的影响经济上促进了西北边疆农业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巩固了汉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文化上推动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9.(2024·周口高二检测)面对匈奴的不断内迁,曹操“恐其户口滋蔓,浸难禁制”,遂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诱使南匈奴单于留于邺城,“听其部落,散居六郡”。这一做法旨在 ()A.推动各民族间的交融 B.确保丝路贸易的畅通C.维护北部边疆的稳定 D.提升君主决策的效能【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曹操把南匈奴单于留于邺城,并让其部落散居六郡,这一做法意在加强对内迁匈奴部落的控制,维护北部边疆的稳定,故选C。A表述是材料中做法的客观影响,不是其主观意图,排除;材料与确保丝路贸易畅通无关,排除B;材料与提升君主决策效能无关,排除D。【深化点拨】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推进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10.下图为“唐鸿胪井刻石”碑拓。这可用于研究唐朝 ()A.边疆管理与民族关系B.军事建制与将士慰问C.灾情赈济与水利设施D.西域商路与驿道维护【解析】选A。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记载唐玄宗派崔忻册封、慰劳靺鞨首领,并凿井纪念一事的“唐鸿胪井刻石”碑拓,可用于研究唐朝的边疆管理与民族关系,故选A。材料与唐朝在全国的军事建制无关,排除B;灾情赈济与凿井纪念唐政无关,排除C;靺鞨民族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域地区商路、驿道的维护等无关,排除D。11.(2024·哈尔滨高二检测)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州,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这一措施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和平,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这一制度的内涵是 ()A.因俗而治 B.承认藩属关系C.开发边疆 D.淡化民族偏见【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可知,唐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羁縻制度,体现唐朝统治者注重因俗而治,故选A。羁縻制度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不是承认藩属关系,排除B;开发边疆是结果,并不是羁縻制度的内涵,排除C;羁縻制度的内涵并不是淡化民族偏见,排除D。12.宋辽金对峙时期,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认为金、宋都是“中国”。上述历史现象反映出 ()A.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日趋一致B.各民族间区域经济交流频繁C.各民族间文化认同趋势加强D.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始终领先【解析】选C。两宋时期,辽朝、金朝和宋朝均自称“中国”,认同中原文化,反映出当时各民族文化认同的趋势加强,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各民族生活习俗趋于一致的信息,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文化认同,并非经济交流,排除B;仅有周边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不能得出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始终领先”的结论,排除D。【补偿训练】1007年,宋朝应党项要求与其进行榷场贸易,西夏建立后双方就此还达成和议。1057年西夏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英宗治平初年,西夏“求复榷场”,宋方不许。后其上章谢罪,宋才恢复榷场。这反映了宋朝 ()A.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C.边境战争促进了边界贸易D.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解析】选D。据题意可知,宋朝通过榷场对西夏形成了约束,这说明宋朝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故选D。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宋朝在民族关系上软弱,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用榷场约束西夏,不是灵活多变,排除B;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边境战争的影响,排除C。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面对周边众多民族,秦、汉王朝分设典客和大鸿胪,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秦王朝在西北地区设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汉王朝则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酒泉等郡。边疆之郡县,既任命汉族的官员,谓之以流官治其土,又封少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谓之以土官治其民。鉴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边郡之税一般无定制定额,甚至可以减免,蛮夷首领也只需解纳土贡。为充实边郡,秦汉还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并通过联姻等方式与各民族缔结友好关系。——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民族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片所反映的民族政策及其产生的意义。【解析】第(1)题特点:据材料一“封少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谓之以土官治其民”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题政策:根据材料“《步辇图》”和“唐蕃会盟碑”进行分析。意义:根据材料二从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地区的开发、民族交融、文化交融等角度分析。答案:(1)使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主要采取和平方式治理;因俗因地而治。(2)民族政策:和亲、会盟。意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各民族的经济交往及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社会文化上的交融,增强文化认同感。【拓展创新练】14.(2024·南通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项目材料出处①强调胡族对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北魏后期门下省已经有了封驳审核的权限,这为后来隋唐的政治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洼添庆文(日本)《魏晋南北朝官僚制研究·国家与政治》②由于均田制是经过北魏平城时代近一个世纪实践的检验而逐渐完善的,它能够适应历经民族大交融浪潮冲刷的北方复杂的社会状况,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此后的隋唐大帝国也都施行过均田制李凭《制度史研究应重视民族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制度史研究之浅见》③十六国时期诸胡族争霸中原,相继创建了地方政权,大量非汉族群与汉人被置于同一政权统治下,在互动调适过程中实现了深度融合,变“夷夏之防”为“变夷从夏”,最后促成“华夷一体”王磊《变夷从夏:十六国时期汉赵、前燕的政权建设与华夏认同研究》④金太宗不但“令所在长吏,敦劝农功”,而且“分遣使者诸路劝农”。金熙宗还将皇帝狩猎的“禁苑隙地”分给百姓耕种漆侠、乔幼梅《中国经济通史·辽夏金经济卷》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解析】论述:首先,阅读表格文字,从中提取三个及以上信息,拟定论题,如根据“北魏后期门下省已经有了封驳审核的权限,这为后来隋唐的政治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均田制是经过北魏平城时代近一个世纪实践的检验而逐渐完善的”“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此后的隋唐大帝国也都施行过均田制”“十六国时期诸胡族争霸中原,相继创建了地方政权,大量非汉族群与汉人被置于同一政权统治下,在互动调适过程中实现了深度融合,变‘夷夏之防’为‘变夷从夏’,最后促成‘华夷一体’”等信息,可拟定论题;确定论题后,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予以阐述;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升华认识,总结规律,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论题明确,持论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