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 第11课 第二课时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和中国的对外交往_第1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 第11课 第二课时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和中国的对外交往_第2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 第11课 第二课时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和中国的对外交往_第3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 第11课 第二课时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和中国的对外交往_第4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 第11课 第二课时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和中国的对外交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二课时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和中国的对外交往课标·定位核心·导学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1.把握“民族关系的一个核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继续发展2.了解“对外交往的两条路线”: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学习任务一元明清的民族关系【活动1】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一自然段,了解元朝的民族政策1.历史背景: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辽、宋、西夏、吐蕃、大理等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2.民族政策: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3.边疆管理方面措施西藏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对西藏地方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东北、云南设行省,征发赋役[教材开发]阅读教材“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及印文”图文资料,思考这一印信有何史料价值?这一印信是西藏正式归属元朝中央政府管辖的实物史料。【活动2】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二自然段,掌握明朝的民族关系1.管理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四夷馆。2.管理措施军事修筑长城:在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一线,陆续修筑长城,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经济开展贸易:明朝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3.边疆治理方向措施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西南设土司西藏(1)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2)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概念释意]土司制度(1)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分封地方首领世袭官职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2)少数民族的酋长担任当地的土官,称为“土司”。(3)因为土司是世袭制,名义上是朝廷命官,实际上往往自行其是,形成独立王国,与中央政府相对抗。【活动3】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三自然段,梳理清朝的民族关系1.管理机构: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2.边疆治理方面措施蒙古(1)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2)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藏族(1)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2)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情境创设]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举例说明清朝“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在西藏设驻藏办事大臣,共治西藏;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学习任务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活动1】阅读教材第四目第一、二自然段,了解秦汉时期的对外交往开通商路汉朝打通陆海两个通道。(1)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2)海路最远可航行到印度南部出使大秦97年,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但仅抵达波斯湾一带对日关系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教材开发]阅读教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及印文”和“史料阅读——《后汉书·东夷列传》”,这两则史料对于研究汉代的中日交往有何史料价值?金印是实物史料,《后汉书》是文献史料,两者相互印证,说明汉代中日之间就已经开始交往。【活动2】阅读教材第四目第三自然段,概括隋唐和两宋时期的对外交往1.隋唐(1)陆路隋朝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唐朝唐与大食国接触,造纸术传到阿拉伯(2)海路马来半岛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亦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每次都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船而来,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2.宋朝: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向西恢复了唐朝由①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向东开辟了由③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②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智选:①广州②泉州③明州[教材开发]阅读教材“史料阅读”——2004年,西安发现734年逝世于中国的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思考教材编写者选用这段史料的目的是什么。从文献史料的角度论证唐代中日交往的史实。【活动3】阅读教材第四目第四自然段,掌握元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1.元朝路线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表现13世纪,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17年,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2.明清政策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表现(1)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2)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但清政府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教材开发]观察教材第四目图片“乾隆帝在热河接见英使马戛尔尼情形”。思考马戛尔尼来到中国的意图是什么。清政府最终是如何应对的?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应对:清政府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推行了闭关自守政策。主题一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体系构建】【史料探究】1.问题探史——元朝的民族关系史料元朝在岭北、辽阳、甘肃、云南等地区设置行省,实行与中原一样的管理体制,与内地一样征收赋役。邻近内地的藏汉区,仿内地制度设立路、府、州、县。西域设置了宣慰司,普遍任用土官,可管理由地方民族组成的土军,但朝廷也可调用土军。在南方,委任少数民族首领,肯定其利用资源的合法性,同时官府掌握收回资源占有的权力。——摘编自周平《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研讨交流]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成果展示]设置机构,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因俗而治、因地制宜;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管理。【链接学术前沿】“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元史》[观点解读]史料主要叙述了元朝建立后,因疆域辽阔,对西域地区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2.史料证史——明清的民族关系史料一[研讨交流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北部边疆治理的措施。军事防御的长城,为什么不能完全隔断长城内外的交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成果展示1]措施:修筑长城,设置军镇(九边),开展边境贸易。原因: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加强是历史趋势,不可阻挡;经济生活上,双方有必要互通有无,长城内外的交流是必须进行的;明朝也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史料二清朝前期开拓和巩固边疆的举措东北打击沙俄,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北方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后在蒙古地区设盟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西北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西藏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立驻藏办事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西南进行大规模改土归流[研讨交流2]据史料二,归纳清朝前期经略边疆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成果展示2]经略边疆的方式多样;对边疆民族进行因地制宜的管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防止内部叛乱与打击外来侵略相结合。【史论阐释】认识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点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既有和睦相处,又有矛盾冲突,而民族交流、交融是主流。中国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和平友好交流是主流。主题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体系构建】【史料探究】1.史料证史——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史料“丝绸之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至隋朝,在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摘编自王炳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等[研讨交流]据史料,分析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成果展示]主要特点:历史悠久;分陆海两道;具有延续性,持续发展;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主要通道。原因: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封建经济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指南针的应用,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进步;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链接学术前沿】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在唐代,由于唐与突厥、吐蕃的战争,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扩张,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摘编自杜瑜《海上丝路史话》[观点解读]史料说明中国古代海上丝路最终取代陆上丝路的原因:受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战乱的影响;运力低、运输成本高;江南地区的开发,外贸物品主要产于南方沿海地区;海上丝路能够连接更为广阔的贸易区域。2.问题探史——唐代的对外交往史料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研讨交流]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成果展示]政策:开明开放、兼收并蓄。影响:促进了对外友好交往,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会;促进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唐朝的繁盛。3.史家明史——中国古代的朝贡体制史料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转型》[研讨交流]据史料,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并分析其弊端。(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成果展示]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热衷于形式上的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军事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弊端:助长了王朝统治者唯我独尊的自大心理,不利于近代平等外交关系的建立;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造成了财政紧张;朝贡外交关系缺乏稳定性,不利于抵御西方的侵略。【链接学术前沿】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无不加之体恤,用示怀柔。如有恳求之事,若于体制无妨,无不曲从所请”。但是,与外国通商不符合中国定例,况且,中国作为中央之国,应有尽有,不需要互通有无,因此“晓谕尔国王,当仰体朕心,永远遵奉,共享太平之福”。——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观点解读]史料主要说明了清政府盲目自大的对外交往观念,清政府由于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从而失去了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机遇。【史论阐释】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特点阐释由开放走向闭关(1)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总体上以开放为主,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前。(2)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1)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2)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3)宋元时期,主要以海路为主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1)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2)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3)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范围扩大;(4)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交往形式和平与战争并举(1)和平:①汉朝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②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③宋代进行海外贸易。(2)战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题组1】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1.元朝秉持“因俗而柔其人”的治边思想。据此,元中央政府 ()A.设置都护府 B.设立宣政院C.设立理藩院 D.派驻藏大臣【解析】选B。元朝“因俗而柔其人”的治边举措是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管理吐蕃地区和全国佛教事务,故选B。都护府是汉唐设立的机构,排除A;理藩院和驻藏大臣是清朝设立的,排除C、D。2.(2024·广州高二检测)明朝具体的民族事务分别交给中央和地方的各个职能机构来处理,其“地方职能机构”指的是 ()A.大鸿胪B.大都护府C.理藩院D.土司和羁縻都司卫所【解析】选D。土司和羁縻都司卫所是明朝负责管理民族事务的地方机构,故选D。大鸿胪是汉朝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排除A;大都护府是唐朝边疆管理机构,排除B;理藩院是清朝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排除C。【补偿训练】明朝建立后,蒙古人退守草原,继续骚扰明朝北部边境,为此明朝采取的措施是 ()A.和亲修好 B.修筑长城C.军事讨伐 D.榷场贸易【解析】选B。明朝建立后,蒙古人退守草原,继续骚扰明朝北部边境,为此明朝采取的措施是修筑长城,故选B,排除A、C、D。3.下表所列是中国古代对边疆某一地区的管理措施,据此可知,该地区是 ()时期措施唐朝设安北都护府元朝设岭北行省清朝设盟、旗两级单位A.西藏 B.新疆 C.云南 D.蒙古【解析】选D。安北都护府是唐朝管理北方边疆的军政机构,所辖地区基本上包括今蒙古国;岭北行省的范围包括今内蒙古北部、蒙古国全境;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因此,该地区是蒙古,故选D,排除A、B、C。4.(2024·广州高二检测)清朝统一后,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为强化对西南地方各民族地区的管理,清政府 ()A.创立屯戍政策 B.实施卫所制度C.推行“改土归流” D.设置将军辖区【解析】选C。清朝在西南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强化了对西南地方各民族地区的管理,故选C。创立屯戍政策是汉代,排除A;卫所制度是明朝时期推行,排除B;清朝在西北、北方、东北地区设置将军辖区,排除D。【深化点拨】元朝结束了长期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题组2】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5.下图为“汉委(倭)奴国王”金印,此处的“汉”应是 ()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北汉【解析】选B。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故选B,排除A、C、D。【补偿训练】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金印一枚,下图为1784年出土于日本的“汉委(倭)奴国王”金印的印文。该金印可用以说明 ()A.中日交往历史悠久 B.中日经济联系密切C.日本全面学习中国 D.朝贡体制遭到破坏【解析】选A。材料“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金印一枚”说明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故选A。材料未涉及经济联系,排除B;日本全面学习中国是在唐朝,排除C;朝贡体制遭到破坏是在晚清,排除D。6.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的学习主题是 ()A.唐朝的对外关系 B.唐朝的民族交融C.辉煌的隋唐文化 D.繁荣的隋唐经济【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是对外交往的史实,故选A。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排除B;材料涉及的是唐朝的史实,与隋朝无关,排除C、D。7.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当时宋朝重要的对外贸易港是 ()A.福州 B.泉州 C.宁波 D.上海【解析】选B。泉州是宋朝时期重要的对外贸易港,故选B,排除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