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8页,32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以下歌词选段中的“可可托海”和“那拉提”均是新疆闻名的夏季牧场,也是养蚌人“追花酿蜜”的志向之地,但两地气候条件差异明显。图1示意可可托海和那拉提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5题。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我情愿陪你翻过雪山穿越戈壁,可你不辞而别还断绝了全部的消息。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他们说,你嫁到了伊梨。是不是因为那里有漂亮的那拉提,还是那里的杏花,才能酿出你要的甜蜜。毡房外又有驼铃声声响起,我知道那肯定不是你。.…(《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词节选)1.与可可托海相比,那拉提适合“追花酿蜜”的时期 A.出现较早,时间较长 B.出现较迟,时间较短 C.出现较早,时间较短 D.出现较迟,时间较长2.可可托海多深沟峡谷,谷坡与谷底间存在小范围的热力环流。图2中能反映“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的是3.可可托海的深沟峡谷和歌词中的“戈壁”分别属于 A.流水积累地貌、喀斯特地貌 B.流水积累地貌、风沙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略斯特地貌 D.流水侵蚀地貌、风沙地貌4.对可可托海牧羊影响最大的自然灾难是 A.干旱灾难 B.洪涝灾难 C.台风灾难 D.寒潮灾难5.温带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的地区多为森林植被。那拉提的年降水量可达880毫米,其植被却是草甸,仅在其四周山地才有森林分布。推想那拉提未能形成森林植被的主要缘由是 A.光照时间过长 B.土壤养分过少 C.冬季气温过低 D.土壤水分过多河流入海时,携带的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被类型,即:①草甸植被(生长在陆地环境中),②以芦常为主的植被(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③以赤碱蓬为主的植被(生长在海水环境中)。据此完成第6题。6.该三角洲植被演化的依次是 A.①-Q-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2①-③中生代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亡事务。目前普遍认为,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是物种灭亡的主要缘由之一,其重要证据是位于墨西哥的奇科苏户布顾石坑。该陨石坑直径约180千米,深900米。据此完成7~11题。7.煤是远古植物遗骸埋在地下形成的。中生代主要的成煤植物是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8.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物种大灭亡的缘由最可能是 A.撞击剧烈,冲击波毁坏地表 B.臭氧层破坏,紫外线增加 C.地壳活跃,火山和地震频繁 D.尘埃剧增,光合作用受阻9.太阳系中存在很多“居心叵测”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主要位于 A.火星和木星之间 B.金星和水星之间 C.木星和土星之间 D.土星和天王星之间10.在80~120千米的高空,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因摩擦产生高温而燃烧,成为夜空中划过的流星。流星烧毁后留下的电离气体柱(流星余迹)具有散射无线电波的特性,可用于传输信息。与对流层相比,流星余迹所在的高空 A.空气密度较大 B.空气对流较强 C.云雨现象较多 D.大气压强较小11.地球具有一个平安的宇宙环境,受小行星撞击的概率较低。这主要得益于太阳系的行星①自转方向具有同向性 ②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③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 ④公转轨道形态具有近圆性 A.0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随着第四纪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腹地的气候发生冷暖、干湿变更,很多湖泊周边出现一图圈犹如树木年轮的同心圆状湖堤。这些湖堤记录了湖泊“退缩的踪迹”。据此完成12~14题。12.依据相邻古湖堤的相对高度,可推想当时的 A.水量变更 B.盐度变更 C.水温变更 D.含沙量变更13.与现代相比,高原腹地湖泊最高湖堤形成时期的气候 A.干热 B.干冷 C.冷湿 D.暖湿14.为获悉最高湖堤出现时的气候特征,还可进一步考察当地的 A.植物种类 B.地貌特征 C.湖底沉积物 D.湖水矿化度三文鱼属冷水性鱼类。我国近岸养殖三文鱼成活率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进口。2024年,我国首个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1号”在山东日照以东海城下水,并投放来自挪威的三文鱼苗。该网箱可视水温调整潜水深度,实现了我国三文鱼规模化养殖的突破。据此完成15~17题。15.我国近岸养殖三文鱼成活率低,主要是因为 A.受洋流影响小 B.海水温度高 C.受海浪影响大 D.海水盐度低16.夏季,深海网箱调整方向和缘由分别为 A.向上,降低水温 B.向上,提升水温 C.向下,降低水温 D.向下,提升水温17.与近岸养殖相比,深海养殖的三文鱼品质好,主要缘由是深海养殖区 A.饵料来源丰富 B.海水水质较好 C.水域空间广袤 D.海水密度较大

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亲密相关。图3示意青藏高原1980~2010年间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更。据此完成18~20题。18.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大的月份是 A.2月 B.5月 C.7月 D.12月19.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对流层顶高度变更的主要缘由是 A.冷空气概力增加 B.太阳辐射增加 C.植被覆盖率提高 D.大气降水增多20.近20年来,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呈上升趋势。产生这一变更的缘由最可能是 A.化石燃料运用增多 B.途经航空班次增多 C.地表植被密度增大 D.人工降雨频率增大甲烷气体对地面长波辐射的汲取实力是二氧化碳的26倍。探讨发觉,北冰洋中冻结的甲烷沉积物已起先释放气体,目前这些气体大部分溶于水中,正在缓慢向大气排放。图4示意北极地区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21~23题。甲烷气体对地面长波辐射的汲取实力是二氧化碳的26倍。探讨发觉,北冰洋中冻结的甲烷沉积物已起先释放气体,目前这些气体大部分溶于水中,正在缓慢向大气排放。图4示意北极地区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21~23题。21.该现象干脆变更大气的 A.组成成分 B.运动状况 C.垂直分层 D.臭氧含量22.该现象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分别是 A.气温降低,①减弱 B.气温降低,②增加 C.气温上升,③减弱 D.气温上升,④增加23.该现象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东北平原的黑土表层疏松,底层黏重,腐殖质层较厚,特别适合农作物生长。黑土分布区年平均气温-0.5~5℃。冬李,袒露的黑土易遭风蚀。东北某地农夫采纳免耕方式,将秸杆碾碎还田,覆盖地表,以实现黑土的爱护与改良。据此完成24~25题。24.自然黑土腐殖质层较厚的缘由是 A.成土母质中有机质含量高 B.典型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C.水分含量高,淋溶作用强 D.有机质积累量超过分解量25.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免耕有利于土壤①增加土壤水分② 提高土壤透气性 ③增加土壤矿物质 ④增加土壤有机质 A.0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为了探究土壤颗粒与透水性的关系,森特设计了一组比照试验:在4个漏斗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甲、乙、丙、丁土城样品(表1),再倒入等量的纯净水;静置3分钟后,视察滴入锥形瓶中的水量。试验装置与结果如图5所示。据此完成26~28题。26.该试验中,试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 A.土壤种类和加入漏斗的水量 B.土壤种类和锥形瓶中的水量 C.锥形瓶中的水量和土壤种类 D.加入漏斗的水量和锥形瓶中的水量27.依据以上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的试验结论是 A.砂粒占比越高,土壤透水性越好 B.粉粒占比越高,土壤透水性越好 C.黏粒占比越高,土壤透水性越好 D.土壤透水性的凹凸与颗粒关系不大28.乙土壤样品取自自然草坪。该草坪在一般的降水条件下不会积水,后被开发作足球场。若干年后,即使降水量不大,这里也会产生积水。以下对这一变更最合理的说明是 A.草坪日常维护,雨水不易下渗 B.地下水位上升,积水难以下渗 C.频繁踩踏导致土壤紧实,下渗削减 D.草坪生长茂密,将雨水蓄积在地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并非一块整体,而是由若干板块拼合而成。探讨发觉,大洋板块拉张致使地下碳酸盐上涌,至地表分说明放出二氧化碳。泥盆纪至石炭纪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据此完成29~30题。29.碳酸盐主要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A.地壳 B.岩石圈 C.地慢 D.地核30.泥盆纪至石炭纪期间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加 C.大气逆辐射减弱 D.大气减弱作用增加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湖北省恩施大峡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天抗、石桂群等多种地貌景观,吸引了大量地学探讨者与攀岩爱好者。某年8月,来探险队进入恩施大峡谷,开展地理野外考察。图6为考察的一处天坑等高线地形图。(1)描述该天坑的地势特征。(4分)(2)绘制图6中A-B线的地形剖面图。(4分)(3)攀岩是一种攀爬自然岩石峭壁的体育运动。请从甲、乙、丙中选择一处最相宜开展攀岩运动的地段,并说明理由。(4分)(4)指出探险队在图示营地可能遭受的地质灾难,并简述相应的自救措施。(4分)考察还发觉,恩施大峡谷的石柱群(图7)与此前在贵州省所见的喀斯特孤峰(图8)景观差异显著。(5)简述图示石柱群与孤峰地貌景观特征的差异。(4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送王船”是闽南沿海和马来西亚等地祈求海上平安、渔事兴盛的传统民俗活动,表达了沿海先民对海洋的敬畏与感恩之情,2024年12月17日被到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送王船”的最终环节“王船焚烧”通常选择在海水退潮时,说明沿海先民已充分相识并利用潮汐规律。列举2项沿海先民利用潮汐规律从事的农业活动。(4分)材料二厦门沙坡尾是“送王船”习俗的传承区城之一,原是当地渔民避风、休息的聚集地,如今不再停靠益船,而发展为创意文化街区,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年中秋前后,沙坡尾街区常常积水。2024年中秋,超强台风“类兰蒂”在厦门登陆,给沙坡尾带来巨大破坏。图9示意此次台风登陆前后(凌晨2:00~4:00)的移动路径。(2)分析沙坡尾曾作为避风港的自然缘由。(3分)(3)某个晴朗的午后,一位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