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5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通常状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O2浓度【答案】B【解析】【详解】A.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Na+浓度比组织液低,A错误;B.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渗透压与组织液接近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形态,B正确;C.人体组织液细胞的细胞内液K+浓度比组织液高,C错误;D.人体组织液细胞的细胞内液氧气浓度比组织液低,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2.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时,药液可通过②→①到达各组织细胞B.③缺氧时的呼吸产物也可作为内环境的一种成分C.②中的渗透压与蛋白质和离子的含量有关,与代谢废物含量无关D.尿素的主要转移方向是③→②→①【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淋巴液,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详解】A、皮下注射时,药液可通过②组织液→①血浆再到达各组织细胞中,A正确;B、③细胞内液缺氧时的呼吸产物为乳酸也可作为内环境的一种成分,B正确;C、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和离子的含量有关,与代谢废物含量也有关,C错误;D、细胞代谢活动产生尿素,要排出体外须要内环境的媒介作用,转移方向为:③→②→①,D正确。故选C。3.我国科学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发觉河鲀毒素可与神经元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蛋白结合,从而阻断了钠离子流入神经元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鲀毒素通过抑制细胞呼吸而阻断钠离子内流B.河鲀毒素可使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明显减小C.河鲀毒素不会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D.河鲀毒素可能会抑制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的实力;能运用所学学问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说明、推理,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实力。【详解】Na+由浓度高的膜外通过Na+通道载体蛋白以帮助扩散的方式向浓度低的膜内内流进入神经元细胞,不须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ATP,A错误;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由题干信息可知,河鲀毒素与神经元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蛋白结合,而阻断动作电位,对静息电位的没有影响,B错误;突触后膜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后,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兴奋,假如阻断了Na+内流,则抑制神经细胞产生兴奋,C错误;人在河豚毒素中毒时,河豚毒素能与神经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蛋白结合,阻断Na+内流,神经纤维上难以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D正确。4.为探讨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探讨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试验:试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试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试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试验3:另取一脊蛙,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试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下列有关本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解除脑对脊髓的影响B.在试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C.试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缘由是效应器被破坏D.试验3证明白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答案】C【解析】【分析】1、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能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神经中枢在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2、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椎管里面,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脊髓里有很多简洁反射的中枢;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心部的灰质和位于四周部的白质;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详解】A、搔扒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去掉脑的目的是解除脑对脊髓的限制,A正确;B、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B正确;C、试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缘由是感受器被破坏,C错误;D、试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试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正确。故选C。5.运动员进行马拉松运动时,下列有关其体内生理变更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体温调整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加快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汲取增加C.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肌糖原分解以上升血糖浓度【答案】B【解析】【分析】1、下丘脑是体温调整中枢、血糖调整中枢、渗透压调整中枢。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2、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NaHCO3。3、血糖平衡调整: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削减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A、体温调整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B、猛烈的运动使人体的水分丢失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汲取增加,B正确;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各种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的pH值一般不会显著降低,C错误;D、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来上升血糖浓度,D错误。故选B。6.为探究胰岛素的功能,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肯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视察小鼠是否出现惊厥。为了完善该试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为解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应设置口服胰岛素溶液的试验组B.需设置比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且注射部位、方法同试验组C.若出现惊厥,还应对其中的一半小鼠注射葡萄糖液抢救,另一半不处理D.要使试验现象更明显,可在试验前对试验小鼠进行饥饿处理【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对胰岛素的作用的考查,胰岛素通过加速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进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详解】A、胰岛素口服后在消化道中消化形成氨基酸,失去胰岛素的功能,A错误;B、该试验的目的是验证胰岛素能降血糖,试验的自变量是否注射了胰岛素,由供应应出的试验思路可知,该试验缺乏比照试验,应当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比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试验组,B正确;C、对惊厥现象是否是由血糖浓度过低引起的须要进一步进行验证,验证的方法是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作为比照,假如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的小鼠复原正常状态,没有抢救的小鼠不复原,则说明惊厥的确是由于葡萄糖浓度过低引起的,C正确;D、要使试验现象更明显,可在试验前对试验小鼠进行饥饿处理,D正确。故选A。7.如图表示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整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④表示激素,⑤表示免疫活性物质。据图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更是通过①③的反馈调整实现的B.下丘脑和垂体细胞上有②作用的受体C.在寒冷条件下,人体维持体温平衡的过程中,②和④起拮抗作用D.图中⑤代表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体【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甲状腺激素,③是促甲状腺激素,④是肾上腺素,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①③调整②含量变更,属于分级调整过程,A错误;B、②是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负反馈调整作用于下垂脑和垂体,故下丘脑和垂体细胞上有②作用的受体,B正确;C、在寒冷条件下,人体维持体温平衡的过程中,②和④均能使体温上升,两者是协同作用,C错误;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溶酶体属于细胞器,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须要明确分级调整与反馈调整的区分,同时区分拮抗与协同作用的内涵。8.人用狂犬病疫苗是对狂犬病病毒灭活后经一系列程序制成的,一般对被病犬咬伤者的免疫程序是在咬伤部位注射抗血清,并于0天、3天、7天、14天、28天各注射疫苗1剂,共5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育狂犬病病毒的培育基中须要加入活细胞B.给被咬伤者持续注射5针疫苗,主要目的是增加B细胞和浆细胞的数量C.给被咬伤者注射的抗血清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抗体,可快速中和抗原D.注射疫苗后常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始终处于39℃【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干脆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确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起先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确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加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病毒不能干脆用培育基培育,须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因此培育基中须要加入活细胞,A正确;B、疫苗在体内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给被咬伤者持续注射5针疫苗,主要目的是让其产生记忆细胞,B错误;C、抗血清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正确;D、体温始终处于39℃,说明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故选B。9.下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①②过程都须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抗体或浆细胞结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是T细胞、b是B细胞、c是效应T细胞、d是浆细胞。A.只有浆细胞没有识别实力,其他细胞均有识别抗原的实力,A错误;B.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可以来自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B错误;C.①和②过程属于反应阶段,都须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C正确;D.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抗体结合;浆细胞不能识别和结合抗原,D错误。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细胞识别作用的推断技巧(1)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2)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3)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两个唯一:10.科学家将燕麦胚芽鞘放置在酸性条件下培育,发觉胚芽鞘快速伸长;若将胚芽鞘放置在生长素中也会出现类似生长反应。据此,科学家推想生长素能促进H+逆浓度向细胞外运输,导致细胞壁酸化,进而引起细胞伸长,并提出“酸生长学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科学家通过类比推理法得出“酸生长学说”B.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不受细胞外pH的影响C.抑制细胞呼吸可影响生长素的作用效果D.生长素通过调整物质的跨膜运输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激活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将H+向膜外运输,使细胞壁酸化、变得松弛,细胞吸水膨胀产生压力,促使细胞生长。【详解】A、据题干分析,科学家得出“酸生长学说”采纳的方法是类比推理法,A正确;B、生长素能促进H+逆浓度向细胞外运输,导致细胞壁酸化,进而引起细胞伸长,可知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受细胞外pH的影响,B错误;C、H+向细胞外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须要消耗能量,因此抑制细胞呼吸可影响生长素的作用效果,C正确;D、生长素通过调整H+的跨膜运输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B。11.下列关于农业生产问题与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果粒长的小而密集——花期用乙烯处理的疏花疏果B.刚采收的柿子硬而有涩味——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加速果实成熟C.黄柏种子发芽率低——用相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以提高发芽率D.冬季大棚缺少昆虫为黄瓜传粉——喷潇洒落酸可防止减产【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多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生长素和赤霉素都具有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的作用。【详解】A、花期使植物疏花疏果的处理方法是选用生长素类似物进行处理,A错误;B、用乙烯处理可以加速果实成熟,B错误;C、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发芽的作用,C正确;D、脱落酸主要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植物的苍老,一般为了防止减产选择运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D错误;故选C。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并不干脆参加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植物不同发育阶段,激素含量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可合成,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更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整。【详解】植物激素不干脆参加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整代谢的信息,A正确;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肯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更,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更,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整,B和D正确;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C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乙烯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区分,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而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果实发育≠果实成熟。13.图1中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的状况(用α表示);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可以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α的值最小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α的值渐渐增大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B【解析】【分析】图甲:胚芽鞘弯曲程度越大,α越小。试验设计需遵循比照原则,欲证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应设计空白比照组。图乙:横坐标以上的部分代表促进作用,横坐标上的点代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横坐标以下部分(C点以后)代表抑制作用。【详解】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促进作用最强,α具有最小值,A正确;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α的值渐渐减小,B错误;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C正确;D、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正确。故选B。14.自1988年以来,经过治沙人多年来的努力,库布齐沙漠已经拥有沙柳、沙鼠等多种动植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往往可以变更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库布齐沙漠的植被简洁,但仍旧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调查沙鼠种群密度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分别采纳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D.种群密度是库布齐沙漠沙柳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是肯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群落是肯定区域全部生物的集合,群落内部的生物可以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解】A、人类活动会对群落的演替有影响,往往可以变更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B、由题干信息知:库布齐沙漠已经拥有沙柳、沙鼠等多种动植物,不同的动植物会占据不同的位置和空间,故仍旧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C、调查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应采纳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C错误;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正确。故选C。【点睛】熟记种群、群落的概念及相关特征是解题关键。15.如图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变更状况(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点时,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最快B.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大约为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图中曲线可体现培育液中某段时间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更D.b点之前,该种群的死亡量始终增加,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a点诞生量和死亡率量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增长最快;b点时种群诞生率和死亡量相等,此时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最大。【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图中a点诞生量和死亡率量差值最大,故此时种群的数量增长最快,A正确;B、b点时,种群的诞生量和死亡量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为该种群的K值(环境容纳量),B正确;C、题图所示曲线为S型增长,可体现培育液中某段时间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更,C正确;D、b点之前,该种群的死亡量始终增加,但其始终小于诞生量,故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须要明确图中的诞生量与死亡量的差值与种群数量增长之间的关系。16.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淌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Q为太阳能中的大部分能量B.表示第一养分级到其次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太阳能→牧草→牲畜→人构成一条食物链D.爱护鹰和食虫鸟,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食物网中,牧草属于第一养分级,昆虫、牲畜、鼠为其次养分级,食虫鸟和人为第三养分级,鹰属于第三、四养分级。图中看出,鹰捕食鼠和食虫鸟,假如鼠全部被歼灭后,鹰只能以食虫鸟为食,由于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左右,因此要计算鹰至少要获得的能量用10%计算。【详解】Q为太阳能中极少的一部分能量,A错误;其次养分级的生物包括昆虫、牲畜、鼠,所以第一养分级到其次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Q1+Q2+Q3)/Q×100%,B错误;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不包括太阳能,C错误;爱护鹰和食虫鸟,能够限制昆虫和鼠的数量,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D正确。故选D。【点睛】留意:能量传递效率指两个养分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而不是两种生物之间同化量的比值。17.安徽农业高校科研人员探讨发觉,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物质一方面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另一方面可传达信号给四周的茶树,未受害茶树接收到该信号后,就会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卫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能够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B.外源喷施肯定量的顺-3-已烯醇可提高茶树防卫害虫的实力C.茶树释放的化学信息的传递方向是茶树→害虫→害虫天敌D.一片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时刻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答案】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这属于化学信息,该物质一方面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另一方面可传达信号给四周的茶树,未受害茶树接收到该信号后,就会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卫响应,说明顺-3-己烯醇能够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从题干信息可知,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信号物质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这说明顺-3-己烯醇能够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B、顺-3-己烯醇通过吸引害虫天敌、传达信号给四周茶树两方面的作用来防卫害虫,所以外源喷施肯定量的顺-3-己烯醇可提高茶树防卫害虫的实力,B正确;C、受害虫侵害的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既可干脆传递信息给害虫天敌,又可传递信息给其他茶树,C错误;D、一片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是该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D正确。故选C。18.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虫,可通过提高死亡率来降低种群密度B.在K/2时进行渔业捕捞,能保证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快速复原C.将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爱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虫,变更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诞生率;捕捞时期应在超过K/2,捕捞后的剩余量应维持在K/2;能量是单向流淌的,不能循环利用;爱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详解】A、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虫,主要通过降低害虫的诞生率来降低种群密度,A错误;B、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超过K/2时进行捕捞,捕捞后的剩余量应维持在K/2,有利于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快速复原,B错误;C、将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爱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识记教材相关学问点,并能运用所学学问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说明、推理,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9.下面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无机环境和d之间不存在信息传递B.从理论上讲,没有b成分碳循环就不能进行C.图中的a、d分别表示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D.图中的①、③表示的过程分别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首先依据双向箭头可推断出a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是生产者;其次推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c为分解者;b为消费者。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摄食;③表示呼吸作用。【详解】A、在无机环境和d生产者之间存在信息传递,A错误;B、没有b消费者,碳循环可以通过生产者和分解者进行,B错误;C、图中的a、d分别表示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生产者,C错误;D、图中的①、③表示的过程分别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正确。故选D。20.“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此区域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却发觉了很多前所未见的生物,包括大得稀奇的红蛤、海蟹、血红色的管虫、形态类似蒲公英的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类似硝化细菌)等很多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当前科学家利用该区域的某些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等D.“海底黑烟囱”中的细菌若移到地面试验室富氧环境里,其数量会呈“S”型增长【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海底黑烟囱"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与地表环境有很大不同,其能源是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其中生活的红蛤、海蟹、管虫、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等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困难的种间关系。【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获得的能量,A错误;B、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干脆价值,B错误;C、“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如红蛤、海蟹、管虫、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等生物种间存在捕食、竞争等关系,C正确;D、“海底黑烟囱”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将其中的细菌移到地面试验室富氧环境里,细菌会死亡,D错误。故选C。21.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探讨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相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以下推想不合理的是A.该试验的自变量是菌种,温度属于无关变量B.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C.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则发酵菌为厌氧菌D.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分析,该试验的自变量是菌种的种类(甲乙两种菌种),而温度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B正确;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说明发酵菌为需氧型,C错误;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D正确。22.红酸汤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它颜色鲜红、气味芳香、味道酸爽。以番茄和辣椒为原料的红酸汤制作流程如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红酸汤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B.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C.装坛时不装满的缘由是为了促进微生物繁殖D.红酸汤的制作中发酵时间越长,口味越纯正【答案】B【解析】【分析】红酸汤制作须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品有一股特殊的风味提升菜品的口感。【详解】A、红酸汤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A错误;B、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B正确;C、装坛时坛口留有一点空间而不装满的目的是防止番茄发酵后液体膨胀外溢,C错误;D、假如发酵时间过长,会影响口感,D错误。故选B。23.通过传统发酵工艺制作的果酒深受人们宠爱,如图为某同学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菌B.甲装置中NaHCO3溶液可为检测酒精供应酸性环境C.酿酒过程中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D.若用乙装置,在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不行延长【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甲装置中,A为葡萄汁,能为酵母菌供应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NaHCO3溶液能够汲取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乙装置须要定期拧松瓶盖排气。【详解】A、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菌,A正确;

B、NaHCO3溶液呈弱碱性,且NaHCO3溶液是用于汲取A中发酵产生的CO2的,B错误;

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在肯定时间内,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但超过肯定时间后,密封时间再增加,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不会再增多,C错误;

D、在果酒发酵后期,由于养分物质削减、代谢废物积累等因素,酵母菌呼吸速率减慢,产生的二氧化碳削减,因此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D错误。

故选A。24.燕窝是中国人的传统保健品,近年来被传为珍稀滋补品的“血燕”更是价格昂扬。但浙江曾在某次抽査时发觉,主要产自马来西亚的3万余盏血燕亚硝酸盐最超群标350多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血燕”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主要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B.“血燕”中的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C.检测“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需将“血燕”制成样品处理液D.一次误食亚硝酸盐0.3—0.5g就会引起中毒,但不会导致死亡【答案】B【解析】【分析】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克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克时,会引起死亡。同时,膳食中的亚硝酸盐绝大多数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相宜的pH、温度和肯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因此,不必太在意。【详解】A、“血燕”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主要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A正确;

B、“血燕”中的亚硝酸盐一般无致癌作用,但在肯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致癌物质,B错误;

C、检测“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需将“血燕”制成样品处理液,C正确;

D、误食亚硝酸盐0.3-0.5g就会引起中毒,但不会导致死亡,当摄入总量达到3克时,会引起死亡,D正确。

故选B。

25.如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①、②、③、④表示它们制作的相同之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表示两者制作时所用的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B.②表示两者制作时所用的主要菌种都属于真核生物C.③表示两者制作过程都须要有氧环境D.④表示三者制作过程的温度相同【答案】D【解析】制作果酒所需微生物为酵母菌,制作果醋所需微生物为醋酸菌,制作腐乳所需微生物为毛霉。酵母菌和醋酸菌是单细胞生物,而毛霉是多细胞生物,A正确;酵母菌和毛霉都是真核生物,是真菌,B正确;醋酸菌是需氧菌,毛霉也是需氧菌,C正确;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限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相宜,醋酸发酵的相宜温度为30~35℃,腐乳制作时温度限制在15~26.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的、致癌的多环芳烃,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育基中形成分解圈,为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并投入除污,某小组同学设计了相关试验,下列有关试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应配制来源于被原油污染土壤的土壤稀释液备用B.配制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育基C.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性培育基上D.在选择性培育基上能形成分解圈可能为所需菌种【答案】C【解析】【分析】筛选分别目的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样品取样、选择培育、梯度稀释、涂布培育和筛选菌株;选择培育基是指通过培育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须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须要的种类在这种培育基上是不能生存的;筛选分别能够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的细菌须要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育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分别。【详解】筛选能够利用多环芳烃为碳源的菌种,其在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应当含有,所以应当配置来源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稀释液备用,A正确;配置选择性培育基,该培育基与通用培育基成分的主要区分是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B正确;在无菌环境下,将土壤稀释液接种到选择培育上,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会杀死原有菌种,C错误;题干有个信息“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育基中形成分解圈”,所在选择性培育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可能为所需菌种,D正确。27.下列关于消毒和灭菌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们常用化学药剂对水源和双手进行消毒B.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C.培育基转移到锥形瓶后可以采纳干热灭菌D.接种环可在火焰充分燃烧层进行灼烧灭菌【答案】C【解析】【分析】消毒和灭菌比较:比较项目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歼灭微生物的数量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歼灭消毒较为温柔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不能灭菌猛烈全部微生物能【详解】A.用酒精擦拭双手进行消毒;用氯气消毒水源,A正确;B、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等表面消毒,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B正确;C、培育基转移到锥形瓶后可以采纳高压蒸汽灭菌,C错误;D、接种环可在火焰充分燃烧层进行灼烧灭菌,D正确。故选C。28.如图表示培育和分别某种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马上将其倒过来放置B.步骤②接种环火焰上灼烧后快速蘸取菌液后划线C步骤③三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渐渐稀释,培育后出现单个菌落D.步骤④恒温培育箱培育后可用来对大肠杆菌进行计数【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④是培育。【详解】A、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再将平板倒过来放置,防止冷凝水倒流污染培育基,A错误;B、灼烧后的接种环需在火焰旁冷却后再沾取菌液进行平板划线,B错误;C、步骤③通过连续划线,使接种物渐渐稀释分布在培育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育,可分别到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单个菌落,C正确;D、平板划线法接种的培育基上,由于起始段菌体密集,所以无法对其计数,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育和纯化,解题的关键是能识别图示所代表的过程,细致分析答题。29.筛选淀粉分解菌需运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育基。接种培育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育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亮圈(如图),试验结果见下表。菌种菌落直径:C(mm)透亮圈直径:H(mm)H/C细菌Ⅰ5.111.22.2细菌Ⅱ8.113.01.6有关本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培育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养分物质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实力的差异【答案】C【解析】【分析】该选择培育基上的唯一碳源是淀粉,只有能利用淀粉的微生物才能存活,微生物分解淀粉后,会产生透亮圈。【详解】培育基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A正确;筛选淀粉分解菌时,须要对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再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育基上进行培育,B正确;由题意可知,以上两种菌均会产生透亮圈,说明两种菌均可以产生淀粉酶并分泌到细胞外分解淀粉,C错误;淀粉分解菌的H/C越大,说明其产生的淀粉酶分解的淀粉相对越多,可说明该淀粉分解菌分解淀粉的实力越强,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30.以下试验中,观测指标不正确的是()A.当有果酒产生后,会在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B.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后,加有刚果红的培育基由无色变成红色C.用伊红-美蓝培育基培育大肠杆菌,菌落会呈现黑色D.分解尿素的细菌会使培育基中PH上升,使酚红指示剂变红【答案】B【解析】【分析】尿素分解菌能够产生脲酶,在脲酶的作用下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pH上升与酚红指示剂反应呈红色.刚果红染液可以与纤维素反应呈红色,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将纤维素分解而出现无色的透亮圈.伊红美蓝指示剂能够专一鉴别大肠杆菌菌落,其菌落呈蓝紫色或黑色的且有金属光泽。淀粉与碘反应呈蓝色,淀粉分解菌能够分解淀粉而使菌落四周出现透亮圈。【详解】A、当有果酒产生后,会在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A正确;

B、刚果红染液可以与纤维素反应呈红色,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将纤维素分解而出现无色的透亮圈,说明该细菌能分解纤维素,B错误;

C、伊红美蓝指示剂能够专一鉴别大肠杆菌菌落,其菌落呈蓝紫色或黑色且具有金属光泽,C正确;

D、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育集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育细菌,假如指示剂变红,说明该细菌能分解尿素,D正确。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鉴别方法,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微生物的基本方法的原理的理解与驾驭。31.某工厂新制了50L苹果泥,打算生产果汁,但不知酶的最适用量。为了节约成本,进行了如下探究试验:取8只试管编号1~8,分别加入30ml苹果泥,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向各试管加入不同体积的果胶酶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并记录果汁体积,试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编号12345678果胶酶溶液体积/mL12345678果汁体积/mL20.621.221.822.42323.423.423.4(注:果汁体积均不包含酶溶液体积)A.在果汁生产中一般还应加入纤维素酶来充分瓦解细胞壁B.本试验的测量指标还可以是苹果泥反应完全时所须要的时间C.8只试管均须要调整至相同且相宜的温度、pH,且反应时间足够D.为得到更精确的最适用量,还应在5~6ml范围内缩小酶用量梯度接着试验【答案】C【解析】【分析】试验的自变量是不同体积的果胶酶溶液,因变量是果汁体积。在肯定的体积范围内,随着果胶酶体积增多,果汁体积增大,果胶酶体积超过肯定值后,果汁体积不再增大。【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在果汁生产中还应加入纤维素酶来瓦解细胞壁,A正确;B.本试验中苹果泥反应完全时各试管过滤的果汁的体积相同,可以利用苹果泥反应时间的不同作为本试验的测量指标,B正确;C.8只试管假如反应时间足够,则各组过滤的果汁体积应相同,与表格中测定的结果不符合,C错误;D.设置5~6mL范围内不同果胶酶用量梯度试验来进行探究,是为了得到更精确的最适用量,D正确。故选C。【点睛】依据表格数据可以缩小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大致范围,可以5~6mL范围内不同果胶酶用量梯度试验获得最适用量的准确值。32.下列关于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的叙述,错误的是A.刚形成的凝胶珠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于形成稳定的结构B.凝胶珠拖尾现象(蝌蚪状)产生的缘由,可能是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偏低C.制作的凝胶珠的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凝胶珠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D.将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2-3次,目的是洗去CaC12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制备固定化酵母菌细胞的过程。酵母菌的活化即让酵母菌复原正常生活,固定化酵母细胞试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该步骤操作时,应采纳小火或间断加热;CaCl2溶液在形成凝胶珠时的作用原理是Ca2+与海藻酸根离子螯合成不溶于水的海藻酸钙凝胶。(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假如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留意混合匀称,不要进入气泡。(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相宜,并匀速滴入。(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详解】A、刚形成的凝胶珠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于形成稳定的结构,A正确;B、形成的凝胶珠呈蝌蚪状是海藻酸钠浓度过高所致,B错误;C、制作的凝胶珠的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凝胶珠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C正确;D、将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2-3次,目的是洗去CaC12溶液,D正确;故选B。33.酶制剂、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90℃高温会使TaqB.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主要有包埋法、交联法和吸附法C.固定化酶固定时可能会造成酶的损伤而影响活性D.固定化细胞可以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须要驾驭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区分

运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干脆运用酶

固定化酶

固定化细胞

酶的种类

一种或几种

一种

一系列酶

制作方法

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包埋法

物理吸附法、包埋法

是否须要养分物质

缺点

①对环境条件特别敏感,易失活②难回收,成本高,影响产品质量

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

优点

催化效率高,耗能低、低污染

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别②可以反复利用

成本低,操作简洁

【详解】TaqDNA聚合酶是从一种水生嗜热菌株中分别提取的,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在90℃仍具有酶活性,A错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肯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B正确;酶在固定时可能会使酶的结构产生变更,从而变更酶的催化活性,C正确;固定化细胞含有催化生化反应的一系列酶,可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续催化作用,D正确。34.高温淀粉酶在应用前,须要对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中曲线①表示在肯定温度范围内的相对酶活性(酶活性与酶最大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而得到的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①表明,当温度为80℃B.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C.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D.曲线②上35℃数据点是在60~70【答案】D【解析】【分析】酶的催化实力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每种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肯定的温度范围内(在到达最适温度前),酶活性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超过最适温度,若温度接着上升,酶的活性反而下降,甚至会引起酶蛋白的变性而失活。【详解】A、曲线①表明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AB、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因为此温度下不仅酶活性较强,且残余活性也强,BC、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CD、曲线②上35℃数据点是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即80℃)测得的,故选D。【点睛】本题须要考生细致视察曲线图,找到酶的活性和酶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35.过滤是生物试验中常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红蛋白样品处理时要用滤纸过滤,目的是除去脂溶性沉淀层B.橘皮压榨液第一次用一般布袋过滤,目的是除去固体物和残渣C.橘皮压榨液其次次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目的是除去固体Na2SO4D.胡萝卜素在萃取后要进行过滤,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蛋白质的分别和提取、橘皮精油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试验中的过滤步骤,考生通过识记理解各个试验过滤的作用,即可分析作答。【详解】A.血红蛋白样品处理时要用滤纸过滤,目的是除去脂溶性沉淀层,A正确;B.橘皮压榨液第一次用一般布袋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离心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B正确;C.橘皮压榨液其次次用分液漏斗过滤,目的是除去固体Na2SO4,C错误;D.胡萝卜素在萃取后要进行过滤,目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D正确。故选C。36.如图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下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B、C、D4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和CB.点样的要求是点样应当快速细致,圆点要小,每次点样时滤纸都要干燥C.该层析的目的是分别得到β胡萝卜素D.在图中的层析谱中,①和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β胡萝卜素、其他色素【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鉴定胡萝卜素一般采纳纸层析法,其基线一般距底边2cm。A、B、C、D4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和C。在图中的层析谱中,①和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β-胡萝卜素、其他色素和杂质,该层析的目的是胡萝卜素粗品的鉴定。【详解】A、在A、B、C、D4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和C,A正确;

B、点样的要求是点样应当快速细致,圆点要小,每次点样时滤纸都要干燥,B正确;

C、该层析的目的是β﹣胡萝卜素粗品的鉴定,C错误;

D、在图中的层析谱中,①和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β﹣胡萝卜素、其他色素和杂质,D正确。

故选C。37.用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蒸馏温度高,水和玫瑰精油挥发得就简洁,所以温度越高,蒸馏效果越好B.为了充分蒸馏玫瑰精油,应当在较低温度下延长蒸馏时间C.在乳浊液分层的时候,为了利于水和油层的分开,向乳浊液中加入氯化钠D.水和油层分开后,应在初提取的玫瑰精油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吸去残留的水分【答案】A【解析】蒸馏温度太高、时间太短,玫瑰精油的品质就比较差,假如要提高品质,就须要在较低温度下延长蒸馏时间。向乳浊液中加入氯化钠,增加盐的浓度,有利于水和油分层。向初提取的玫瑰精油,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可吸去残留的水分。38.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下图是提取胡萝卜素的试验流程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干燥处理时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越利于胡萝卜素提取B.图中甲过程表示萃取,此过程用到的有机溶剂具有较低的沸点C.图中乙过程表示浓缩,浓缩之前进行过滤的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D.只能从植物中提取自然-胡萝卜素【答案】C【解析】【分析】(1)自然胡萝卜素除取自植物外,还可以从养殖的岩藻中获得或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2)进行有机溶剂萃取时宜对原料进行干燥处理。(3)图中甲为萃取,该过程所用到的有机溶剂应具有较低的沸点,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且不与水混溶。(4)图中乙为浓缩,在浓缩前宜进行过滤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详解】A.簇新胡萝卜含大量水分,提取时应干燥,但要限制干燥时间和温度,若温度太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A错误;B.图中甲是萃取,所用萃取剂应具有较高的溶点,并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B错误;C.图中乙过程表示浓缩,在此之前进行过滤的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C正确;D.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有三种: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D错误;故选C。39.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方面叙述正确的是()A.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土壤浸出液中活菌数目时,测定值可能比实际值大B.利用电泳的方法可以将蛋白质和DNA进行分别和纯化C.在血红蛋白提取过程中通过透析法来去除DNA分子D.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之前须要对制作好的凝胶珠进行高温灭菌【答案】B【解析】【分析】胶色谱法的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淌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淌慢。

电泳技术就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待分别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态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达到对样品进行分别、鉴定或提纯的目的。

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详解】A、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土壤浸出液中活菌数目时,可能有多个菌体长成的菌落连成一个,统计时认为是由一个活菌形成的菌落,统计结果会比实际值小,A错误;

B、电泳技术就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待分别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态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达到对样品进行分别、鉴定或提纯的目的,所以用电泳的方法可以将蛋白质和DNA进行分别和纯化,B正确;

C、在血红蛋白提取过程中通过透析法来去除小分子杂质,C错误;

D、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之前须要对制作好的培育基进行高温灭菌,D错误。

故选B。40.为了提取血红蛋白,从学校旁边的屠宰场取簇新的猪血,对猪血处理的正确操作是A.要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B.取血回来后,立刻进行高速长时间离心C.将离心后的血细胞加入清水缓慢搅拌D.重复洗涤直到上清液呈红色为止【答案】A【解析】为了防止血液凝固,要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A正确;取血后,应进行低速短时间离心,B错误;离心后的血细胞加入蒸馏水和40%体积的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使红细胞裂开,C错误;红细胞重复洗涤直到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为止,D错误。二、填空题41.苹果醋能保健养生、改善疲惫、美容养颜,是大众宠爱的饮品。如图是苹果醋的制作简图,请据图回答:(1)在榨汁过程中清洗和裂开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得到的苹果汁特别浑浊,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初的苹果酒中含有少量尿素,脲酶可以分解尿素。依据电荷性质分别脲酶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脲酶不宜干脆投入酒中,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包埋法固定醋酸菌前,要将醋酸菌进行______处理。在工业生产上,固定化醋酸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制好的凝胶珠放于培育液中,在______℃下进行苹果醋的生产。【答案】(1).先清洗后裂开(2).加入适量的果胶酶处理(3).电泳法(4).不能再次利用,产品难以纯化(5).活化(6).使醋酸菌细胞在发酵中反复利用(7).30~35

【解析】【分析】参加果醋制作的徼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足够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1)榨汁过程中要先清洗后裂开,以削减杂菌的污染,若得到的苹果汁特别浑浊,可以加入适量的果胶酶处理,使果汁变得澄清。(2)依据电荷性质分别脲酶的方法是电泳法,脲酶不宜干脆投入酒中,缘由是不能再次利用,产品难以纯化。(3)用包埋法固定醋酸菌前,要将醋酸菌进行活化处理。在工业生产上,固定化醋酸菌可以使醋酸菌细胞在发酵中反复运用,有利于连续发酵的进行。由于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在30~35℃,因此将制好的凝胶珠放于培育液中,放在30~35【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应用的学问点,要求学生驾驭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过程以及发酵微生物的代谢特点,识记发酵过程中的留意事项和处理方法,把握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区分,识记细胞包埋技术的优点,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42.日前微博传言手机细菌比马桶多。如图,央视和北京卫视通过试验展示调查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据图,两电视台均采纳__________法接种,该方法须要__________。A.接种环B.酒精灯C.移液管D.涂布器E.无菌水(2)通过视察菌落的___________,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存在多种微生物。两电台试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样,但报道结果迥然不同,你认为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按图操作取样面积,试验员测定某手机屏幕的细菌数量,将10mL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取0.1mL稀释倍数为102的样品液接种到三个培育基上,培育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48、50、52,则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为________个/平方厘米。该试验比照组该如何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稀释涂布平板(法)(2).BCDE(3).形态、大小(4).手机的取样和马桶的取样都不相同(5).2×104(6).取相同培育基涂布0.1mL无菌水进行培育

【解析】【分析】微生物培育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意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养分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养分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两电视台均采纳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该方法须要B酒精灯(操作都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移液管(吸取培育液)、D涂布器(涂布菌液)、E无菌水(稀释菌液),而A接种环用于平板划线法,A错误,BCDE正确。故选BCDE。(2)通过视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存在多种微生物。两电台试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样,但报道结果迥然不同,可能是手机的取样和马桶的取样都不相同。(3)按图操作取样面积,试验员测定某手机屏幕的细菌数量,将10mL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取0.1mL稀释倍数为102的样品液接种到三个培育基上,培育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48、50、52,则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48+50+52)÷3÷0.1×102×10÷(5×5)=2×104个/平方厘米。该试验比照组应取相同培育基涂布0.1mL无菌水进行培育。【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别与培育的有关学问,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培育基的成分,驾驭微生物分别和计数的方法,能够依据试验结果推想试验误差的缘由等。43.漆树种子中的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脂溶性溶剂)可开发为食用油或转化为生物柴油。目前常用溶剂法萃取漆树种子油脂,其过程为:漆树种子→粉碎→加溶剂→水浴加热→溶剂不断回流提取→蒸发溶剂→收集油脂。回答下列问题:(1)漆树种子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_______进行染色,染色结果是________。(2)对漆树种子油脂进行萃取时,为不影响油脂品质和提取效果,应运用________(填“自然晾干”、“高温烘干”或“簇新”)的漆树种子。粉碎漆树种子的目的____________。(3)利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时,对油脂的萃取得率和某些重要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