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管理规范 第6部分 流通追溯_第1页
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管理规范 第6部分 流通追溯_第2页
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管理规范 第6部分 流通追溯_第3页
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管理规范 第6部分 流通追溯_第4页
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管理规范 第6部分 流通追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管理规范第6部分:流通追溯本文件规定了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管理规范流通追溯建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要求、产品追溯信息、追溯信息管理、追溯标识与载体要求、清查召回、评价与改进的相关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904商品条码_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GB/T33993商品二维码GB/T35290信息安全技术射频识别(RFID)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38155-2019重要产品追溯追溯术语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通则3术语和定义通则规定的和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追溯体系支撑维护产品及其成分在整个供应链或部分生产和使用环节所期望获取包括产品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位置等信息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连续性要素。[来源:GB/T38155-2019,2.9]4基本原则4.1合法性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4.2完整性流通环节追溯体系应覆盖食用农产品批发、零售到消费全过程,信息内容应覆盖各环节操作时间、地点、各相关参与方、产品批次等质量安全相关内容。4.3对应性3对食用农产品在市场销售环节质量安全追溯过程中各相关单元进行代码化管理,确保追溯信息与产品的一一对应。4.4高效性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条码技术等,建立科学、高效、精准、快捷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5要求5.1基本要求按照“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公众可查”的基本要求,客观、有效、真实地记录和保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实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5.2追溯目标追溯的食用农产品可根据追溯码追溯到各个流通环节及相关责任主体。5.3追溯载体食用农产品的追溯体系宜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记录和保存信息。5.4责任分工入场销售者应准确录入相关食用农产品信息;市场开办者应对平台进行不定时检查,并对出场产品的赋码情况进行检查。5.5设备和软件追溯的各环节入场销售者应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标签打印机、票据打印设备、条码读写设备等,相关软件应满足追溯要求。5.6管理制度追溯的各环节市场开办者应制定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制度、信息采集制度、信息系统维护和管理制度、不合格品处置制度等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6产品追溯信息(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若干规定)6.1进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通则要求提供的相关材料。6.2贮存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通则要求及入库时间、产品批号、保质期等相关材料。6.3销售信息4包括但不限于通则要求及产品批号、保质期、销售日期、购货者姓名、地址等相关材料。6.4不合格品处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通则要求及生产批号、保质期、召回原因、处置方式(如销毁需有详细记录)、登记日期等相关材料。7追溯信息管理7.1信息采集7.1.1入场销售者记录的信息应全面反映食用农产品经营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实际情况。7.1.2入场销售者应真实记录采集的信息。采集信息应准确,相关图片应清晰,符合信息系统要求。7.1.3首次进入批发市场的食用农产品,由入场销售者实时采集6.1中符合产品特征的信息,自动记录。7.1.4对于需要入库储存的食用农产品由入场销售者实时采集6.2中符合产品特征的信息,自动记录。7.1.5现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由入场销售者实时记录6.3中符合产品特征的信息,自动记录。7.1.6对不合格品处置后应录入6.4中符合产品特征的信息,自动记录。7.1.7无法采用电子化手段采集追溯信息的参与方,依法保留纸质记录。7.2信息传输7.2.1在保障采集信息安全、完整的前提下,追溯信息的传输宜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式进行。7.2.2各追溯节点应按需求做好追溯信息共享,并明确追溯信息的使用权限。7.2.3追溯平台应接入与政府监管平台数据。7.3信息保存7.3.1追溯参与方应保存追溯相关信息。采用电子记录的应有备份系统,采用纸质记录的应及时归档。7.3.2纸质信息,要保存原始记录;电子信息,要保存初次采集数据。7.3.3信息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6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7.3.4建立追溯体系所采集的信息,应当从技术上、规范上、制度上保证不能修改。确因特殊情况需要修改的,必须保存修改签的原始信息,并注明修改原因。7.4信息交换7.4.1各级追溯管理平台应建立统一接口,能够接受上下级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保证信息流通性。7.4.2各级平台应设置不同的权限,方便查看相应的信息内容。7.5信息安全追溯体系应建立追溯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应当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8追溯标识与载体要求8.1应赋予追溯单元唯一标识代码,并将标识代码与其相关信息的记录有效关联和对应。可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或组织内部制定的编码规则进行编码,宜有限采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或与其兼容的编码方式。58.2应根据追溯单位特性及实现追溯的技术条件、实施成本等,选择标识载体,可采用国际物品编码体系(GS1)、一维条码、二维条码或射频识别(RFID)标签等易被识读的载体形式。采取不同载体形式时,应保持追溯信息的一致性。其中,一维码、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应分别符合GB/T12904、GB/T33993和GB/T35290的要求。8.3标识载体应附在追溯单元,或附在包含追溯单元的外包装上或其随附文件上,且清晰、醒目,不对产品造成污染,并在追溯过程中保持完整,直至产品被消费或销毁。9清查召回(食品召回管理办法)9.1入场销售者因自身原因所导致的不安全食用农产品,应当依托追溯体系在其经营范围内主动召回,同时应该告知供货商;9.2入场销售者知悉生产者召回不安全食品后,应当利用追溯体系立即采取停止购进、销售、封存不安全食品,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生产者发布的召回公告等措施,配合食品生产者开展召回工作。9.3市场开办者发现入场销售者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应当利用追溯体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相关入场销售者停止经营不安全食品。10评价与改进10.1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追溯体系评价,确保追溯体系能够持续正常稳定运行。10.2应及时查找评价过程中所发现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并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必要是可更改追溯体系,以确保追溯体系能够持续满足目标。10.3纠正措施和(或)预防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a)立即停止不正确的工作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