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职业学院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代码620803二、入学要求普通高中毕业生三、修业年限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学习形式全日制四、职业面向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表1职业面向一览表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医药卫生大类(62)健康管理促进类(6208)居民服务业(80)卫生行业(84)社会工作(85)保健服务人员(4-10-04)健康咨询服务人员(4-14-02)中医养生;中医保健;健康管理保健调理师;健康管理师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秉承学院“护爱生命修身明理”的校训,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健康养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备必要的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推拿按摩、药膳制作、保健刮痧、养生熏灸、康复理疗、亚健康调理等专业技能,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创业能力,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及实用养生保健基本技术,能从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养生保健教育培训、中医保健、健康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培养规格1.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有民主和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遵纪守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求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对岗位工作任务具有较强领悟性,能迅速分析、解决本专业实际技术问题。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高技能人才必备的人文素养和人际公关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及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有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遵章守纪、按章办事的习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科学;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身体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乐观积极的态度。2.知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法律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数理分析统计知识;具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中医养生导论、中医学基础、临床疾病概要、经络腧穴、营养学基础等;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包括中医美容技术、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基础、中医针灸推拿养生技术、中医传统功法养生技术、运动保健学、中医情志与环境养生技术、中医药膳养生技术。3.能力具备编制简单的工作报告、技术文件等文字运用能力;具有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具有临床疾病分析和诊断的能力,具有对服务对象做出健康评估的能力;具有经络腧穴辨认、中医推拿、中医特色疗法等技术操作能力;具有常见疾病的中医防治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专业英语阅读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一般英文资料,并达到相应的水平;具有学习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六、课程设置及要求(一)课程设置思路1.根据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由我院原针灸推拿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中医养生保健行业专家、职教专家以及优秀企业代表代表共同组成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2.通过行业调研,明确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就业面向、工作岗位,并对各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在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分析各岗位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的能力需求,从而确定学习领域,形成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3.课程设置遵循“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岗位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根据就业岗位群和技术能力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形成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必修课程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内容设置与课时安排,完全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培养本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文素质;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人文素质提升需要,服务学生终生发展。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分为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提升三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为中医养生保健专业课程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医学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本着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导向的原则,培养本专业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专业提升课程本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原则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二)课程1.第一课堂表2课程设置结构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与健康、大学英语、信息技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毕业教育选修课程限选课程艺术与审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历史、▲创新创业教育限选课程国家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课程或讲座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人体结构与功能、临床疾病概要、经络腧穴、中药方剂概要、中医临床概要、营养学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中医养生保健基础、中医针灸推拿养生技术、中医传统功法养生技术、运动保健学、中医情志与环境养生技术、中医食疗与药膳养生技术选修课程限选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与咨询、中医美容技术、预防医学任选▲专业素养拓展课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医养生保健基础见习、中医针灸推拿养生技术见习、毕业实习、实习前培训、毕业设计2.第二课堂(1)讲座培训表3其他教学活动安排表学期项目名称一二三四五六学分中医养生导论2场1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2场1中医音乐疗法2场1实用流行保健技术1场2场2场2.5养生营销2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1场1场1实践创新项目(包括参与科技研究活动、社会调研、技能实践活动或竞赛、大学生创新或创业活动、专题讲座等)1次1次1次1次2校史及淮安历史文化讲座1场0.5安全生产及质量标准教育1场1场1文明礼仪教育1场1场1场1场1劳动教育1天1天1天1天2毕业生离校教育1场1场1入学教育2场1实习前培训2场1小计18(2)校企合作课程表4企业课程一览表所属模块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简介课时企业形象行业展望1《企业文化》连锁养生保健机构1企业文化介绍、解析3.0企业形象行业展望2《企业文化》连锁养生保健机构2企业文化介绍、解析3.0企业形象行业展望3养生保健行业展望养生保健行业的发展3.0职业规划4感恩的心引发大家对周边亲人、同事的感激、感恩之心,更友爱与身边人相处3.0企业形象行业展望5团队基础建设拓展形式,训练团队协作能力3.0职业规划6职业生涯规划及如何在企业快速成长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介绍3.0专业知识7保键品专业知识养生、保健食品基础知识介绍3.0职业规划10职场新星的十二堂必修课从学生到职场新人的角色转换,12个注意注意事项。3.0业务基础11养生馆日常工作及亲情服务标准流程标准服务动作、门店员工日常作业事项及流程3.0小计27注:完成校企合作课程16课时,转换为专业选修课中任选课1学分(以此类推,32课时转换为2学分)。(3)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考试①参加技能实践活动或竞赛参加学校举行比赛获得个人或团体一等奖计0.5学分;参加市级比赛获一等奖或第一名计1个学分、二等奖、三等奖各计0.5学分;参加省级比赛获一等奖计1.5学分、二等奖1学分、三等奖0.5学分;参加全国比赛获一等奖计2学分、二等奖1.5学分、三等奖1学分。转换为专业限选课学分。②参加大学生创新或创业活动参加一项计0.5学分(校级以上);参加学校举行比赛获得个人或团体一等奖计1学分;参加市级(或行指委)比赛获一等奖或第一名计1个学分、二等奖、三等奖各计0.5学分;参加省级比赛获一等奖计1.5学分、二等奖1学分、三等奖0.5学分;参加全国比赛获一等奖计2学分、二等奖1.5学分、三等奖1学分。转换为专业限选课学分。③获得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掌握的有关技术技能,认定为2学分,转换为专业限选课学分。(4)素质拓展教育素质拓展教育分为必修项目和选修项目。必修项目包括文明礼仪教育、国家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诚信教育、学校集体运动活动、社会实践及党团活动等;选修项目包括社团活动、文体活动、阅读及志愿服务等。3.第三课堂网络精品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专业网络精品课程(爱课程、智慧树、智慧职教、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取得学分,可转换为专业选修课中任选课学分。(三)专业核心课程要求1.中医养生保健基础课程目标:以《内经》理论为基础,融合后世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和临床实践而形成的,集中体现了中医学的基本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以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思维方法为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通过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岗位必需的中医思维基础、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内容:以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概况及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为绪论,介绍了中医学“气一元论、阴阳五行”的哲学基础;阐释了中医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和体质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以及病因与病机,养生与防治原则、中医四诊、体质辨识等。教学要求:(1)结合课程特点,把“大医精诚”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校企合作共同编制课程标准,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2)加强临床案例的收集与整理;(3)注重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不断丰富课程教学资源;(4)结合课程实践教学特点,适度增加实践考核比例,强化过程性考核。(5)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体现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科知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使学生了解中医学成长发展过程,掌握中医的哲学基础、藏象理论、中医四诊、体质辨识、辨证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2.中医针灸推拿养生技术课程目标:(1)归纳各类推拿技术的操作方法、操作要领、主治特点及操作禁忌,说出推拿技术各种流派、地区的差异,阐明国内外各种按摩术的操作方法、操作流程、作用及注意事项,阐明小人生长发育的过程、体质特点及小儿特定穴的定位、主治,归纳各种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要点及与成人推拿技术的区别,说出足部解剖知识、反射区的定位及主治,学会常用的中医针灸推拿养生技术的操作;(2)培养学生查询资料、阅读专业书籍、主动学习的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推拿养生实际问题的能力。(3)树立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中医推拿养生工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医疗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卫生宣教能力主要内容:(1)成人养生推拿基本手法的操作,注意事项,小儿推拿保健基本手法的操作,注意事项,足疗保健推拿基本手法,成人常见亚健康疾病的养生推拿,小儿保健推拿。泰式、日式保健推拿操作;(2)常见亚健康疾病的针刺操作,常见亚健康疾病的艾灸操作,常见亚健康疾病的刮痧操作,常见亚健康疾病的拔罐操作,常见亚健康疾病的砭术操作。教学要求:(1)结合课程特点,把“高尚的医疗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2)校企合作共同编制课程标准,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3)加强临床案例的收集与整理;(4)注重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不断丰富课程教学资源;(5)结合课程实践教学特点,适度增加实践考核比例,强化过程性考核。3.中医传统养生功法课程目标:(1)要会推拿练功的预备,动作,要领,能说出推拿练功的原文,能说出推拿练功的按语;(2)会应用易筋经八段锦少林内功的主要内容和练习方法,能使用功法对人体的调整作用,应用中国传统功法进行健康宣教;(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医疗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养成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良好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主要内容:(1)易筋经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八段锦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少林内功基本操作,注意事项;(2)常见亚健康人群的中国传统功法养生练习学习,中国传统功法的现代化研究。教学要求:(1)结合课程特点,把“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医疗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2)校企合作共同编制课程标准,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3)加强临床案例的收集与整理;(4)注重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不断丰富课程教学资源;(5)结合课程实践教学特点,适度增加实践考核比例,强化过程性考核。4.运动保健学课程目标: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内涵及外延以及运动性疾病的概况,知道不同部位损伤的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并能对常见的运动损伤做急救与处理,熟悉体育康复的理论,掌握身体素质的锻炼方法。主要内容:运动与健康、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性疾病、运动创伤防治、体育康复。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运动保健课程的知识;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于本课程的临床应用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查询资料、阅读专业书籍、主动学习的的探究精神;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习惯。5.中医情志与环境养生技术课程目标:(1)了解中医情志养生与环境养生的概念;知道情志致病的理论;了解情志养生方法理论,能够对常见疾病进行情志养生方法指导;了解不同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学会应用常用的环境养生方法。(2)培养学生查询资料、阅读专业书籍、主动学习的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习惯。(3)对常见情志及环境养生技术熟练掌握,培养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良好的团结协作和合作的能力,培养沟通交流能力,具有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主要内容:(1)中医情志养生概述儒家的道德养生观,道家的自然养生观,佛家的修身养性观。七情的概述,七情太过致病移情法,暗示法,节制法,疏泄法,情志制约法,心血管疾病情志养生疗法,神经系统疾病情志养生疗法,内分泌系统疾病情志养生疗法环境养生概况;(2)自然环境与健康,居住环境与健康,室内环境与健康环境养生方法教学要求:(1)结合课程特点,把“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良好的团结协作和合作的能力”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2)校企合作共同编制课程标准,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3)加强临床案例的收集与整理;(4)注重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不断丰富课程教学资源;(5)结合课程实践教学特点,适度增加实践考核比例,强化过程性考核。6.中医药膳与食疗养生技术课程目标: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立足养生保健领域不良体质、亚健康状态调理,培养学生辨证施膳、辨证施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动手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能够独立解决养生保健领域常见问题的药膳运用。主要内容:(1)药膳理论主要介绍药膳学理论特点,药性、配伍、治法、应用理论,及其常用分类。(2)药膳制作技术学习药膳药物与食物的结合、药膳原料前期加工技术,以及菜肴、药粥、茶饮、药酒、膏方等传统药膳制作技术。(3)药膳配方选取养生保健领域常用的具解表、清热、通便、温里、消食与解酒、理气、活血、补益、养生保健等功效的常用药膳,介绍药膳方剂来源、组成、制法与用法、功效与应用、方解与使用注意。教学要求:(1)结合课程特点,把“严谨质的意识和量的意识”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2)通过教师讲授、分析与学生自学,使学生熟悉药膳理论,掌握养生保健领域常用药膳方剂的来源、组成、功效与应用;通过教师讲授、自制药膳制作视频学习,及其药膳应用举例、模拟调理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辨证施膳、辨证施养的能力,熟悉、了解常用传统药膳制作技术,提高药膳应用技能。(3)校企合作共同编制课程标准,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4)加强临床案例的收集与整理;(5)注重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不断丰富课程教学资源;(6)结合课程实践教学特点,适度增加实践考核比例,强化过程性考核。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1.总学时为2798,具体时间、学时分配见表5、表6。表5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周)学期教学考核入学教育军训集中见习社会实践实习前培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合计1162*2202172*11*203172*11*20414116320总计648222*1421120注:带*安排在课外或假期进行。2.必修课和选修课:18学时计1学分;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集中见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教育)、顶岗实习:1周计1学分。 表6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学时理论教学部分1179实践教学部分1619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1:1.37总计(学时)2798八、教学进程安排表(见表7)表7202X级中医养生保健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编码课程类型考核方式学分学时周课时与教学周安排考试考查总计理论实践一二三四五六161711711414203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程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31011101B√3483993中医养生保健基础见习中医针灸推拿养生技术见习实习前专业技能培训毕业实习、创新创业教育毕业设计、毕业教育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31011102B√46860843体育与健康221021103B√610816922/12W2/16W2/16W2/10W4大学英语221021101B√√6987820425信息技术221021104B√23216162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21021108A√23232027军事理论231011103A√23232028形势与政策231011104A√1323200.50.50.50.59心理健康教育231011105B√2342862▲军事训练C√248*048*▲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B√12010102▲小计3250434316113.510.54.52.5选修课程限选课程
1艺术与审美221021105B√1161602/8W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31011107A√2343402▲3▲中国历史231011108A√2323202▲4▲创新创业教育B√116106小计99892601任选课程▲人文与科学素养提升课程A√610010002▲2▲2▲小计61001000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1人体结构与功能342012101B√698742442B√2临床疾病概要342012109B√585701553经络腧穴524033108B√468244444中药方剂概要524032101B√468501845中医临床概要524022101B√468402846营养学基础524022102B√2343042小计2542128813341290专业核心课程1中医养生保健基础524032102B√696564062中医针灸推拿养生技术524033103B√71105060433中医传统功法养生技术524023103B√351203134运动保健学524023104B√351312035中医情志与环境养生技术524023105B√456302646中医食疗与药膳养生技术524023106B√35130213小计2641520620963107选修课程限选课程专业拓展课程1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524024207B√456302642健康管理与咨询524024208B√342301233中医美容技术546033112B√456282844预防医学524024209B√34230123小计141961187800014任选课程▲专业素养拓展课程524024300A√2323201▲1▲小计232320专业实践教学环节1中医养生保健基础见习524032102C√124024242中医针灸推拿养生技术见习524033103C√124024243毕业实习617016100C√409600960244毕业设计C√12402424小计43103201032242424周课时23.526.523.523.5总计157279811791619注:(1)课程类型:A表示纯理论课,B表示理论+实践课,C表示实践课。(2)4/14W表示:课程总共56学时,周学时4,14周单元教学。(3)学分的计算:一般课程的学分以每16学时折算1学分,超过8学时、不足16学时计0.5学分,不足8学时不计学分;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以32学时折算1学分;集中进行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每周为1学分。(4)三年制形势与政策开设4学期,每学期8学时,每学期理论教学6学时,专题讲座及实践2学时。(5)三年制学生,取得计算机一级证书学生免修信息技术课程。(6)带▲的课程不计入周课时,带*不计入总学时。九、实施保障为了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我院本专业主要从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入手,逐步实现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的要求。(一)师资队伍为了实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关于产教融合的要求,我院本专业从标准化教研室建设着手,将行业企业的中级以上职称的骨干人员纳入到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形成了“专兼结合”混编式师资队伍,即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专任教师12名,兼职教师17名。其中:高级职称21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3名。本专业学生数与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为1.31:1;“双师型”教师占75%。主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学生校内实训、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的带教。本专业的专任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30-45天,兼职教师均为承担我校课程多年的企业骨干人员。我们专业聘请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淮安市中医院、无锡华粹堂、南京旷济堂等单位,具有中、高级职称工作人员,承担《中医养生导论》《养生营销》《中医养生保健基础见习》《中医针灸推拿养生技术见习》等课程教学、校内实训、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的带教,这些老师中的骨干人员还担任了我校本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本专业负责人徐勤磊,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曾在上海曙光医院从事临床和研究工作3年(兼任上海市科学商店讲师团讲师),主治中医师,高校讲师。现主要从事我校的教学与专业建设工作,并兼职于中医门诊部(兼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与文献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淮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淮安市针灸学会理事、淮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发表专业论文、教改类论文10余篇,其中CSCD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二)教学设施1.专业教室条件学校所有教室均配有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等教学设备,学校互联网实现全覆盖。计算机房、语音室数量满足学生使用需求。2.信息化教学条件学校有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学工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评教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能满足教学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3.校内实训室教学设施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实施需要:配备实训中心主任1名,实训室面积为2019.98m2;实训设备均采用当今养生保健机构常用的设备,总值约为40万元,并按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中的要求建设,且实训中心的无线网络支撑设备的各项在线功能;信息化程度较高,满足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表8中医养生保健实训室主要仪器设备(按40-50人/班标准配备)序号实训教学场所主要功能主要仪器设备名称数量1体质识别实训室舌面象的智能化检测与分析;舌面象采集影响因素分析;舌面象区域分割及特征提取与分析;典型舌面特征的识别及量化分析;脉图基础知识学习及常见脉图的识别;脉象的智能化检测与分析;生理年龄对脉图的影响;呼吸运动对脉象的影响;寒冷刺激对脉图的影响;
运动对脉图的影响;饮酒对脉图的影响;临床28种脉象切脉指感的培养、考核;舌诊知识的在线学习;典型舌图特征在线自测、考核等;中医体质辨识问卷量表学习;中医九种体质辨识判读标准及体质测评等中医四诊仪1中医舌面象仪1中医脉象仪1中医舌诊实训教学系统1中医脉象模拟实训系统1体质辨识触摸屏12膏方养生实训室膏方的制作方法;膏方的制作流程;药材的识别;常用养生丸剂、片剂的制作等粉碎机1中药切片机1中药柜1中药标本1煎药机1多功能制粒机1中药汤剂均分包装机1压片机1制药丸机1膏方制作设备13药膳实训室中医体质的茶疗、粥疗、五谷食疗养生;中医体质的药膳/煲汤养生电磁炉1抽油烟机1光波炉1全自动砂锅陶瓷电子中药煲熬药罐14药物熏蒸实训室中医体质和疾病的药物熏蒸调理全自动太空舱中药熏蒸床美容理疗汗蒸箱1中药熏蒸机(坐式)1中药熏蒸机1熏蒸床15传统功法实训室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导引功法瑜伽垫30电视机1家庭影院音响套装16中医音乐疗法实训室心身疾病恢复;郁症治疗;语言障碍治疗古琴2古筝2竹笛4洞箫4钢琴2唢呐5二胡2琵琶2葫芦丝27灸罐养生实训室刮痧方法的实训;
不同种类拔罐方法的实训;治疗床10督灸床5实木板凳10艾灸仪5刮痧板50艾灸凳108情志与环境养生实训室移情易性疗法;心身疾病疗法围棋2象棋2插花套装2茶艺套装2文房四宝5书法桌套装29推拿养生实训室推拿仿真系统;成人推拿;小儿推拿。成人推拿治疗床6推拿巾30小儿推拿椅6挂图10电脑30皮肤模拟器304.校外见习、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按照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建立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关系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中,见习医院有三级甲等医院2家,实习企业有2家。实习单位均配有专人负责实习工作,各实习岗位配有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带教。(三)教学资源1.图书文献图书馆目前馆藏中医类别的书籍约3.54万余册,数字图书资源使用超星移动数字图书馆,可以共享使用其全部的资源。2.教材选用(1)必修课使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或职业教育教学行业指导委员的优秀(或规划)教材;(2)自编教材内容要符合教学要求,经过专家鉴定同意使用;(3)实训教材:实训课时比重较大的专业课程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实训指导教材。由于本专业的国家教学标准刚刚出台,目前符合国家教学标准的教材为数不多,但是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选取贴合养生保健实体店岗位的能力需求的教材,部分教材我们根据岗位能力需求调研结果编写校内补充讲义,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论证,发给同学使用。根据“以用促学”的需要,开发《中医养生保健基础》的校本教材,以案例引领,勾连知识点,增强教材的可读性与学生学习的兴趣。3.数字教学资源我们选取智慧职教云平台、超星在线开放课程、中国慕课网等国家优秀课程平台,我们还选取了部分中医药院校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结合我们职教理念,进行优化配置。我校园网信息通畅,具有本专业信息资料查阅所需计算机网络系统。电子期刊1033种,数据库3个,专业教师自建《中医学基础》《中药方剂概要》《中医食疗养生技术》《经络腧穴学》《中医体质辨识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四)质量保障根据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职业和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建立校企融合合作育人机制,共同进行专业调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共同建立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共同来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完成专业教学。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接中医养生保健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培养专业思想稳固、理论够用、技能过硬、富有行动力和执行力、具备良好职业习惯和和职业素质的,符合职业化原则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中医养生保健人才。1.教学方法与管理学生尽管已经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学习,但因录取的现状为专科层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自制能力相对薄弱,教育教学方式应当适合他们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程和实践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恰当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1)学生评教运用教学质量问卷、座谈、指标体系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获得最真实的信息。及时对有问题、有疑惑的教师、学生进行访谈,保障教学优质资源。(2)教师评价通过领导、督导、同行听课,领导、督导评价,教师互评、教研室评教,对任课教师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教材选用、内容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信息量及涉及前沿内容、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实训实践教学环节组织,课程驾驭能力等方面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学院一、二级督导与同行评价的方式,每个月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测评汇总,在全院进行通盘比较与对比。同时在各班建立教学信息员,信息员负责收集每月中学生对任课教师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上的相关意见及建议,进一步完善学院一、二级督导及同行评价中的误差及不能顾及的地方。(3)教师基本要求按照人才培养法案和课程标准要求,严谨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完整、规范、齐备的教学管理文件档案。各教研室按期举行教研教改探讨活动,从教师备课、讲课、辅导(含课外指导)、作业批改等各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和质量标准、体现工作效果;对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分配到教师,进行逐一指导;教师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档案规范、齐备。(4)社会评价实习生、毕业生座谈和实习单位、用人单位问卷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素质、能力综合评价。(5)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考核标准与操作标准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对本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均有理论考核标准与实践操作考核标准,并根据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和方法。(6)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中医养生保健岗位需求,灵活采用“PBL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课堂讲授”“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增加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7)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构建较为合理的理论-实践最佳课时比例,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实训教学目标化管理体系,对于每个实训项目,不仅明确实验教师的职责,而且明确了学生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做到既有共性的管理目标,又有个性化的教学目的,师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定期进行实训教学质量反馈与评价,实行开放式实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8)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尽可能充分利用实物、多媒体动画、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将教学中不易表达、不易理解、无法呈现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水平。2.教育教学评价及持续改进(1)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所有课程均应参加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毕业实习,通过实习总结或毕业设计鉴定,思想品德鉴定合格,毕业考试通过者方可毕业。(2)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考核方面可采取考试、考查和综合测评等方法,每门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专业技能等,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理论考试严格实行考教分离。(3)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采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及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采取校内考核、实习医院考核和用人单位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4)积极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方式,探索学校、行业部门、用人单位共同参与评价的教学质量多主体评价模式,吸纳更多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参与考核评价。在行业跟岗实习环节,以行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突出对学生实习过程工作能力和态度的评价。(5)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信息反馈是教学质量评价与学生发展之间的桥梁,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反馈机制主要由两个不同的层面组成:一方面,对于教学评价过程的总体情况和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在第一时间认真汇总,及时向教师进行反馈。对教学质量做出评判结果并不是终极目的,我们将“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提高质量”作为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通过教学院长例会、学年教学工作总结和各种教学通报等形式,将常态化的教学情况以及重大教学事件等实时反馈到教学一线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扶持和鼓励先进,及时处理和整改问题。另一方面,将教学质量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到管理决策部门,使决策部门及时评价、修订教学目标和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3.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的质量保障体系:《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制度汇编》、《健康与康复学院管理制度汇编》。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1)成立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学校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形成由学校、教学督导(一级督导)、二级学院(教研室、二级督导)、教务处及学生处组成的四级监控网。教务处教务科、二级学院及下属教研室。负责组织日常教学工作的计划、实施、督查和质量管理;完成校内外教学任务;组织集体备课,培养师资队伍;进行教学改革及专业、课程建设。实习管理科隶属教务处,主要负责制定院校合作管理和具体运行、实习的质量监控等工作。(2)制度保障制定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教学过程各环节基本要求,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制定了《学生实验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对实验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实验教学行为得到规范;对学生见习和实习提出明确要求,为加强见习和实习管理提供依据,规范学生见习、实习行为。4.毕业生跟踪反馈及社会评价机制(1)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组织结构: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办公室(由学院学生科负责)根据学校整体发展需要制定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确定调查时间、内容、方式等具体事宜;学生科负责发放和回收问卷;系委会负责制定毕业生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系委会指定专门负责人对各系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周期与频度:毕业生调查每年1次,调查时间为每年9月至11月。覆盖面:①毕业1-5年的学生:调查覆盖率要达到当年毕业生人数的25%以上;②毕业5年以上的学生: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充分考虑地域分布、企业类型、岗位工种等差异,对优秀的毕业生、创业学生、在单位作出特殊贡献的毕业生进行重点调查。调查内容:调查内容涵盖毕业生在校期间素质分析、择业情况、整体就业情况,毕业生对目前工作及岗位的评价,对专业培养在工作中影响程度的评估,以及对我院专业课程设置、基础课程设置、就业工作的评价及建议等六个方面的内容。相关调查问卷见索引4-88、索引4-89和索引4-90。运行方式与使用载体:采用访谈、网络、邮寄、电话等形式完成调查问卷,或借由毕业生聚会、回校访问等契机采取毕业生座谈会的形式完成。(2)社会评价机制组织机构: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办公室根据学校整体发展需要制定社会评价机制;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以系为单位,由专业系主任与副系主任负责组织人员进行走访用人单位、走访校友、校企合作交流、组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等具体调查工作,并进行问卷汇总分析,形成各专业调查分析报告。周期与频度:用人单位调查每年1次。覆盖面:①与我院建立实习合作关系的用人单位;②来我院招聘的代表性用人单位;③毕业生较集中的代表性用人单位。调查内容:调查内容涵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以及对我院就业工作的评价和建议。运行方式:对与我院建立实习合作关系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较集中的代表性用人单位,实行由负责教师进行走访并完成调研问卷的形式;对来我院招聘的代表性用人单位,实行由负责教师进行访谈并完成调研问卷的形式。(3)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通过上述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机制,本专业建立了较为合理和有效的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具体运行细节包括:内容形式参与者工作方式时间频度毕业生座谈走访或邀请毕业生代表进校座谈往届毕业生(毕业1-5年),校友(毕业5年以上)走访用人单位或邀请毕业生代表座谈,或利用网络交流平台面向毕业生发调查问卷流。这项工作由学生科、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办公室组织,专业负责人参与实施。1次/年毕业生网络和电话访谈通讯调查往届毕业生(毕业1-5年),校友(毕业5年以上)1次/年用人单位座谈走访或邀请用人单位进校座谈对用人单位进行走访或邀请进校座谈,或利用网络交流平台面向毕业生发调查问卷。这项工作由学生科、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办公室和系办公室组织,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参与实施。1次/年用人单位网络和电话访谈1次/年十、毕业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方可毕业:(1)我校正式学籍的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应当参加修读的所有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获得该门课程的规定学分,本专业课程教学最低合格学分为168学分,其中必修课126学分,选修课31学分,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最低合格学分为11学分;(2)学生在校没有收到处分或者是处分消除状态;(3)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通过毕业考试,毕业考试科目为中医养生保健基础和中医养生保健实践能力两门科目。(4)本专业学生毕业时所应具有的素质、知识、能力标准。十一、附录附录一:实施要点附录二:教育教学改革及措施附录三:专业人才需求与课程调研报告
附录一实施要点一、课程结构与比例课程类别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学分数占总学分的比例必修课公共必修课50618%3221%专业必修课90632%5134%独立设置实践课程103236%4326%选修课公共选修课1987%1510%专业选修课2287%1610%总计2800100%157100%二、课程与专业核心能力对照表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保健调理师1.保健调理准备;2.躯干四肢、头面部保健调理;3.保健调理后评定、整理与记录;4.调理判断;5.常见病证、症状的保健调理;6.保健调理后的运动、起居、饮食、精神调摄指导;7.健康指导、文化宣教;8.培训与指导。中医养生保健基础中医针灸推拿养生技术中医传统功法养生技术中医情志与环境养生技术中医食疗与药膳养生技术人体结构与功能临床疾病概要经络腧穴中药方剂概要中医临床概要健康管理师1.健康监测;2.健康风险评估;3.健康指导;4.健康干预;5.指导与培训;6.研究与开发。健康管理与咨询西医诊断学基础人体结构与功能临床疾病概要营养学基础预防医学运动保健学中医养生保健基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营养学基础三、产学合作方式与要求产学合作的关键就是解决好高校与产业的关系,找出两者的利益共同点并设计出一定的激励机制才能达到合作的目的。企业的发展需要以知识的认识和科研成果为基础,而与生产部门的联合又是开展教学最重要的实践途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靠学校课堂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还要大量依靠社会实践,更要求产学的有效结合。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找准校企之间合作的结合点,使各相关因素形成正向合力。从企业人才引进的角度出发,真正将职业教育打造为“企业眼中的教育,企业手中的教育”。(一)产学合作的前提——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与技能而设立的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或场所,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增强毕业生就业实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其综合实力和专业特色的重要体现。因其特殊的功能,成为了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和区别于普通高教育的重要特征。教育部2008年3月的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第八次会议上,教育专家马树超指出“加强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新阶段高职工学结合的新要求”。现代社会生产技术的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得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是用人单位首要关注点。让专业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迅速成为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过渡,成为高职院校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关键。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通过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经营规则,了解企业工作过程,通过学生在生产性基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真实环境中,“真刀真枪”地实战,培养专业技能,既实现了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又突出对学生实际操作、实际生产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还可通过学生在基地工学结合,逐步形成职业实践所需的社会归属感、工作责任感和职业创新意识等“工作经验”,形成职业自信,对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意义。(二)校企合作的环节1.招生环节新型订单式培养模式,将企业需求放在首位,招生过程会积极参考企业用工规定,不仅仅依靠分数来录取生源,校企双方将制定规程化,系统化的招生流程,从源头上保证企业的招工质量。2.实际教学环节新型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注重教学与生产同步,符合国家职教20条的最新理念,同时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教中做”的职业教育根本理念,实习与就业合一,在校培养期间就实现了“出徒”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引入“前校后厂”的模式,将企业生产线和已有的一线技术工人直接引入校园,实现“学校即工厂,工厂亦大学”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完全融合。从师资与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上,企业技工和高校教师深入交流、互帮互助,真正实现校方的双师型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与企方的高素质厚根基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环节从入职的新生培养上,让学生不仅从知识需求,技能培养上与企业接轨,更可以从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发展理念等多方面直接参与到企业建设中来。让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有直接的体验与参与,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清楚的认知,真正成为企业中的一员。4.引入“创新孵化基地”环节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而在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营销创新四个领域,技术创新又是最为核心、最最困难,也是耗资最多的一个领域。为了保持企业的创新活力,企业每每都投入相当大的财力与人力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生产方法与工艺的提高上,而这两方面正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向。将企业生产技术创新的需求直接引入高校,在高校中创办“创新孵化基地”,将企业的技术创新与高校的科研研发结合起来,支持并培养大量富有创新研发意识的一线企业工人、学生参与进来,不仅大大节约了企业的创新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更为企业输出、储备了大量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四、教师队伍建设(一)落实思政工作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每名教师党员,配齐建强学校思想政治和党务工作队伍。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教师党员先锋工程,把教师党支部建成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和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各高校要明确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校级层面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强化二级院(系)党组织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好引进人才和在职教师的政治关、思想关。(二)突出师德建设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学必先立教师之德。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将师德教育摆上教师教育的首要位置,各级各类学校主要负责同志负责师德建设工作。启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建立新教师宣誓制度。将治理师德失范纳入专项督导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范畴,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划定行为底线,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和诚信承诺、失信惩戒机制,坚决从严处理教师有偿补课、收受礼金等行为和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失范行为。(三)加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力度按规定落实生师比,畅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进绿色通道,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职教师的工作量,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实施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发挥优秀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按规定配备高校辅导员,完善辅导员职称评聘政策,畅通辅导员专业发展通道。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将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一半计算,鼓励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适当提高班主任津贴水平,激励更多教师在班主任岗位上担当作为。省有关部门实施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培养与奖励计划,定期褒扬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四)创新职业院校教师配备机制建立一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扩大职业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培养规模。推行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办法,支持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便于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公开招聘先行聘用特殊紧缺岗位的专业课教师,但被聘用人员应当在聘用之日起3年内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否则予以解聘。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对具有特殊才能的行业专家和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公开招聘时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限制。逐步推行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制定双师型教师、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和认定办法,支持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共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职业院校新教师“师范教育+企业实践”入职培训制度,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管理制度。(五)引育高层次人才。依托国家和省重大人才项目,更大力度培养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着力打造创新团队。(六)鼓励教师海外研修访学。持续实施教师短期出国进修计划,持续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到世界名校攻读博士学位。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建立省级援外教师储备和培养制度。五、学分计算与替换必修课和选修课:18学时计1学分;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集中见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教育)、顶岗实习:1周计1学分。附录二教育教学改革及措施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本教育方针,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我院中医养生保健专业采用校企合作下的“规范引领、三位一体、逐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1.规范引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8年出台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旨在为中医养生保健行业提供规范性的指导,避免行业乱象丛生或者影响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的形象和事业。因此,《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是我们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第一规范,并且围绕规范中提出的“中医体质识别和健康评估、中医健康干预、中医健康教育、中医健康指导”的岗位四大能力,结合中医美容、中医养老的需求形势,来设置我们的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2.三位一体三位包含了“基础知识学习实践、适宜技术学习实践、职业技能学习实践”的三个位置阶段:即第一年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实践;第二年进行适宜技术学习实践;第三年进行职业技能学习实践。一体指的是“学习——见习(实习)——考核”。每一学年的学习均有相应的理论、实践、考核的一体化流程。(1)第一年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实践,包含了基础知识技能学习、教学见习、阶段考核;(2)第二年进行适宜技术学习实践,包含了临床知识技能学习、教学见习、技能考核;(3)第三年进行职业技能学习实践,包含了职业技能学习、毕业实习、毕业考核;3.逐层递进学生进行的三年学习,每一年均是建立在前一年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基础之上的。二、课程体系改革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具体目标是:第一,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重构的基础,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习得的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第二,强化基本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力。第三,解决职业教育课程中长期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切实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第四,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在整体上适应行业和社会对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2.课程体系改革的要点(1)以项目结构的课程模式为主导。新的课程体系是以项目课程模式为主导,广泛吸取现有多种课程观之所长,考虑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价值取向。项目课程模式主要体现在:①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内容的依据,努力摆脱“学科本位”课程思想的束缚,按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要来精减课程内容。②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农业生产项目为载体重组课程内容,重新整合课程内容。(2)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在改革旧课程体系、开发新课程体系时,我们强调课程的针对性,克服旧课程体系存在的内容太多、程度偏深、陈旧落后、脱离实际的弊病。课程内容紧扣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培养目标,对应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定位在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所覆盖的就业岗位,如保健调理师、健康咨询师等岗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能结合养生保健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各门项目课程及时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能力训练的范围比以往有所拓宽。(3)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同步推进。把项目课程体系改革与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进行,项目课程以一个个真实的养生保健项目整合工作过程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工作任务完成的全过程,把以应用技术为主体的理论教学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的发展。四、实践教学改革根据我院专业发展规模,制定实践教学规划,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校友优势、师生优势,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实践教学建设工作。1.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实践教学队伍是高校教学不可缺少的师资力量,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积极主动地为引进人才、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提供学习、生活和工作保障,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实践教学需要“双能型”的实践教学人员,把实践教学人员的培养纳入教师培养计划,选派他们到相关高校和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科研和生产技术改造,鼓励他们申报课题,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参与实验装置项目的研制开发,以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提高。2.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实验实习基地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练习的重要场地,也是师生进行科学试验研究的重要阵地。学院必须重视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实验实习基地,改变基地重效益、轻服务的观念和做法,从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改革入手,围绕培养目标搞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实验实习基地为教学服务的职能。(1)巩固现有实习基地,进一步提高带教质量根据国家教委对高等学校进行重新认定、评估、挂牌,我院应积极组织对现有的生产实习基地进行合格性评估,并派有关专家组到各个基地指导评估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和软硬件建设,使现有生产实习达到合格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带教质量。(2)开辟新的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随着我院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实习学生人数相应增加,实习基地严重不足成了制约我院本科教育的瓶颈。为有效缓解实习压力,保证学生实践教学质量,在巩固原有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应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开辟新的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3)建立校企新纽带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的教学科研示范基地,依赖一个单位是不现实的,只有建立新纽带,才能更好建设基地。实习基地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在很大程度上不被年轻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存在原因有年轻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学生实习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撑,基地的技术支撑力度不够,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教师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际能力训练;管理者重理论教学效果,忽视实践教学管理,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现实的问题学生考试不过要补考,而生产实习和专业实习没有硬性指标,同时论文的写作主要来自实验室和网络。长期以往,必然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找工作时不具备优势,不被用人单位看好。随着高校扩招的影响,我院必须面向人才市场,必须充分体现“注重理论性,突出应用性,加强实践性,强调灵活性”的特色,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才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3.转变观念,明确新目标(1)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实践学习兴趣培养专业思想教育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若一旦对实验实习产生兴趣,必然有与之相伴随的学习动力。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有机地利用实践教学的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因此,我院要把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实践学习兴趣培养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举措,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任务,常抓不懈。(2)科学管理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让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实验实习装备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这样既避免重复建设,又实现了资源共享。具体办法有:一是相近专业合并成立新的教学机构,由学院来统一协调安排教学活动,真正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二是成立实验中心,由实验中心统一负责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实习教学活动,改变目前教学机构分支过细过杂,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状况。三是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打破了完全按固定班组织教学的模式,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学习的空间,也为学分制及弹性学制的实施以及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创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3)加强基地建设,发挥基地服务教学的职能实验实习基地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练习的重要场地,也是师生进行科学试验研究的重要阵地。我院必须重视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实验实习基地,改变基地重效益、轻服务的观念和做法,从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改革入手,围绕培养目标搞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实验实习基地为教学服务的职能。(4)加强管理,建立新规章实习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通过现场观察、调查研究和实际操作,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知识与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保证基地的高效运转,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实习基地的规章制度应本着“互惠互利、双向受益、共同发展”的原则。校内实习基地以“服务教学、资源共享、高效运行、科学管理”为原则。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与规划,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做到设施、设备、技术队伍既满足需求,又科学合理,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协助科研任务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社会性服务工作和技术开发,实现“产、学、研”结合。校内实习基地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科学、实验献身的精神,并且还应具有一定的实验研究、生产开发及管理能力。必须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队伍。4.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1)科学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科学合理地评定学生的实验实习成绩,可以激发学生的动力,创建良性竞争机制。一方面,采用先进的带有计算机管理能力的实验设备,直接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由计算机给出实验成绩,另一方面,采用平时考核和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平时的实验态度、实验能力、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30%左右,而实验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左右。考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实际操作、答辩、设计、笔试、写实验心得等等。从而,能够合理地评定出每个学生的实验成绩。(2)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制定集体听课制度、教学督导机构评课制度、学生实验实习报告展评制度、教学日志检查制度、学生代表网上评课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反馈体系等方式,收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资料,综合分析评价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结果、奖惩及津贴等挂钩,有效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教学方法改革1.结合学生实际,改革教学方法由于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不同,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在从事教学活动时,教学效果自然会有差异。我们不仅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还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特长,创新自己的授课路子和风格。不同的教学特色和授课风格可以并行,不嵌在一个框子里,只要效果好,质量高,就是好方法。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慢慢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则是使他们学好基础学科的好方法。而且培养职业教育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掌握专业技能,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助于他们步入社会后接受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除了让学生学会讲授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慢慢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学就是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进行自我学习。3.强化实践能力,改革教学方法(1)理论性与示范性互补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具体的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补充,既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再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层次的具体实践指导。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幻灯、影像、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适当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扩大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3)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内化。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启发、引导和交流。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某个具体任务进行。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任务的难度要有层次性。教师在明确任务的前提和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条件外,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符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的方法,也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方法。五、“1+X”证书制度试点我们将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保健调理师》《健康管理师》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进行整合,将技能标准中的知识点整合到相应的课程当中。
附录三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一、调研的方法与背景(一)调研背景:2014年6月5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出将主要从三方面推进中医养生保健工作,提高民众中医健康素养。第一,将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纳入《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第二,将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第三,将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作为“健康中国行”活动的重要内容,并将“健康中国行”活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全社会关注中医养生保健的氛围。伴随着中医养生保健的蓬勃发展,当前尚存在着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市场规范和准入制度需进一步加强控制和管理,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校养生保健专业人才不足,养生保健产业发展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及研发生产水平较低,没有形成产、学、研、管一体化的服务体系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现状,加强专业养生保健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势在必行,因此,此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养生保健行业对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特别是江苏省对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以便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我院开设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准确定位、课程设置、技能培训、课程改革等提供决策参考。(二)调研方法:1.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收集,深入了解江苏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2.向长期从事中医养生保健的行业专家及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3.整理问卷信息、数据统计、分析,最终形成调查报告。二、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供求现状(一)产业转型升级与末来3-5年发展趋势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养生保健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求全国范围内实行“治未病工程”,并已经在不少地区建立了“治未病中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正在成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其中省、市、县中医院成立各具特色的“中医治未病中心”和养生保健服务部门,其服务形式多样、数量增加、水平提高。部分中医医院将现有的中医健康咨询门诊、亚健康门诊、体质门诊、传统疗法中心、体检中心、康复中心等资源进行整合,集中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在社区中,中医药服务从过去注重中医医疗服务转向同时注重开展预防、保健等综合服务,积极运用中医药手段、技术引导居民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2013年我国健康服务产业市场规模约3.74万亿元,到2014年我国健康服务产业达到了4.5万亿元。2014年美国《财富》杂志在对中国消费品市场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健康产业在未来5年将扩大10倍,中国保健养生市场每年蕴含高达15000亿元的市场份额。2016年2月14口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了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由上可推测未来十年间,中医养生保健将是人才缺乏的行业。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也将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这为学习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二)人才供需现状(数据)1.人才需求(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需求,包括数量、层次,及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职业技能证书要求等)(1)二级及以上医院:二级及以上医院的中医养生保健通常和针灸、中医等共为一个科室,称为针灸理疗科、中医康复科、中医理疗科等,多由以前的针灸推拿科转变而成,其治疗多侧重于针灸、推拿等,调查结果表明:二级医院康复科中从事中医养生保健工作的人员学历中,本科生占56%,大专为25%男女比例为1:1.13,其中80%的二级医院认为其缺乏中医养生保健人才,100%的二级医院认为高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