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阅卷人一、现代文阅读(36分)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漫说姓名文化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我们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姓名文化。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而且辐射至周边地区。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籍贯不能替代的。我们的5000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都是一部历史。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千里之外的人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在浓浓的姓氏文化熏陶下,不管走到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就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就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期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不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的官风民俗。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和旨趣。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有改字、空字、缺笔、换音。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1.下列对“姓名文化”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姓名文化是最大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演变,蕴含着丰富的内容。B.几乎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每个姓都是一部历史。C.每个人都是姓名文化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负责。D.“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姓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绵延不断的谱牒上的文字记录的是人们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它能给人一种宗亲归属感。B.我们源于上古的5000多个姓氏,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C.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它传递着长辈的期待和自己的志向旨趣。D.人名文化中的避讳包括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显示了民族伦理精髓。3.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今社会,宗亲仍可以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的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慰藉,这在一定程度上正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人们对自己的原初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同。B.姓名文化之所以是我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C.人名的走向转变正显示了我国历代的官风民俗,由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可看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D.春秋战国前期,有“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如今这种禁忌在人名文化中消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铿锵有力、重若千钧,激起广泛共鸣。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向何处去”的精神路标。文艺界应以更加多样的艺术形式,以更加丰富的文艺作品,展现红色故事、激活红色血脉,是让更多人发现历史、传承精神的必由之路。(摘编自张砥《用厚重的作品传扬共和国的红色》)材料二:当被问及“你对我国革命历史传统的认识程度如何”时,约七成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认识较肤浅。如此低的认知率凸显我们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方式存在问题,“蜻蜓点水”般的传播难以撼动人心。要使革命传统教育在当今时代继续焕发光彩,大学教师必须要转换思维,与学生主动交流,与生活紧密结合,其时效性才能真正提升。互联网乱象丛生,然而,教育工作者并未对此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在以大学生为主体,革命传统教育为客体的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对于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而言,既是无处不在的挑战,更是迎面而来的机遇,迫切期待政府、社会、行业、高校、个体等各方用实际行动去回应。(摘编自檀江林、王帅《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材料三: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与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要充分阐释红色文化的内涵,讲好红色文化故事。通过查证史料、寻访革命遗址、访谈老红军老战士等方式,抢救性记录革命历史事件,让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意义非凡的历史事件、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目前,红色歌谣、红色经典书籍、红色影视剧等,已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们在历史的发生地触摸历史、感知历史;充分利用声光电技术,重现当年的革命情景,以震撼的力量发挥影响作用;通过举行学术研讨会或英雄事迹报告会,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开辟红色旅游线路,提升讲解质量,打造传播文化自信主战场;邀请老红军、老战士等走进校园,让青年学生接受心灵洗礼,激发“忆光荣传统,当红色传人”的热情。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以启蒙式、启迪式的教育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喜闻乐见的教材,让青年一代的纯洁心灵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思想和品德受到锤炼。(摘编自2018年11月22日《中国教育报》)材料四:从2017年9月1日的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审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在强化革命传统教育方面,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等文章。教材中既有叙写老一辈革命领袖的文章,也有描绘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以及记录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的篇章,还有鲁迅等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历史教材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40多位;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战14年的史实。道德与法治教材讲述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中新网2019年8月28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让更多人发现历史,传承精神,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用丰富的形式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讲述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B.自媒体对革命传统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应以大学生为客体,革命传统教育为主体。C.革命传统的教育要重点关注广大青少年,要通过弘扬红色文化,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修养。D.新版语文教材加大了革命传统篇目的比重,像历史和道德与法治教材一样都强化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5.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揭示了当代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缺失的现状,并提出了改变现状的多种对策。B.中国革命实践创造了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品格风范,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C.教育部统编的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这样可能会冲淡语文学科的文学属性。D.新修订的教材突出了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弥补了旧教材在文化传承上的不足,推动了红色旅游的发展。6.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霍乱之乱(节选)池莉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大雨将至的迹象。那天是我和秦静在防疫站值夜班。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只有科室主任闻达在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写报告使他每天都要推迟一小时下班。他的妻子认定他这么做是为了逃避做晚饭,有一次吵到单位来了,闻达闻讯仓皇地向楼顶逃窜。他的妻子在顶楼逮住了他,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第二次闻达又逃到了顶楼,他的妻子又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凑巧的是,这两只皮鞋正好都被扔在了飞驰的大卡车上。从此闻达只好穿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但他还是照样在下班之后写他的报告。闻达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口中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这哪里像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闪电穿过了云层,接近了我们抬头可见的天空,暴风雨就要来了。闻达骑上他那破旧的自行车,摇晃不定地回家去了。秦静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我说:“难怪人家说:远看是个要饭的,近看是个烧炭的,一问才知道是防疫站的。”闪电如游蛇窜行在楼房的玻璃窗之间,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忽隆隆黑压压地横扫了过来。大马路上的汽车都大开车灯,纷纷地揿喇叭。晚上八点多,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是第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地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我和秦静不约而同地对着电话大叫:“什么?请大声重复一遍!”洪大夫扯着嗓子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霍乱来了,在一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我们对它的一点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和可怕。我们傻了眼。大学教材告诉我们,我国在解放后不久便消灭了天花、霍乱和鼠疫,我们也就把书本上的这几种病哗哗地翻了过去。幸好秦静好学,总是随身带着当年的教材,她把课本翻到霍乱这一章,我们俩急急地浏览,高频率地摆动着头。我们终于冷静下来,叮嘱洪大夫赶快把病人隔离,把疫情卡和粪样送到我们站里来,有情况及时打电话。秦静守电话,我另找电话向站领导报告。张书记和祈站长接到电话都大吃一惊,都说马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张书记说:“你赶快去医院的车库带车,把闻主任立刻接到站里来。”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个科室的人马全都连夜冒雨赶到了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满怀恐怖感,其他一无所知。一百多号人在站里挤来挤去,雨水在地上被踩得吧叽作响。张书记和祈站长被大家大呼小叫地扯去询问,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都非常地不满意,到处是寻找闻达的声音:“闻主任呢?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大雨喧哗着下个不停,站里比大雨更加喧哗。我大喊一声:“闻主任来了。”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了过来,有人自动地往后传达说:“闻主任来了!”“闻主任来了!”“闻主任来了!”张书记和祈站长见到闻达如见救星,与他紧紧地握手:“现在就看你的了。”闻达看见一把椅子,便一把拖过来,不假思索地蹬了上去。闻达的举止并没有像平日一样遭到大家的嘲笑,所有的人都仰望着他,心情悬悬地等待他说话。闻达首先表扬了我和秦静,说我们作为年轻医生,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对疫情处理得既迅速又正确。然后说:“如果大家都沉着冷静,一切行动听指挥,以最快的速度扑灭这次疫情,祖国和人民将会感谢你们,历史将会铭记你们,我闻达一定为你们请功!”大厅里爆发出的掌声掩盖了外面的雷雨声。闻达站在椅子上,脚上两只不同的皮鞋显得格外醒目,不过依然没有人发出嘲笑。他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第一,以流行病室为核心,组成一个紧急行动小组;其他各科室都听从紧急行动小组的分管班长指挥,有令则行,无令则止。第二,化验室立刻复查粪样培养基的菌落,再一次确认霍乱弧菌,具体操作由闻达指导。第三,流行病室连夜出发,追踪病人,隔离病人并确定疫点。第四,消杀科立刻准备好所有的喷雾器和充足的百分之五的来苏消毒液,同时准备大量漂白粉和生石灰。第五,党办负责接待领导,上传下达,发出红头文件。协调车辆,保障疫情用车。第六,站办负责后勤,协同专业部门购买一切所需的用品以及保证值班人员食物和冷饮的供应。第七,指定专人二十四小时守候电话,疫情立刻上报国家卫生部,对外严守秘密。第八,在处理霍乱疫情期间,各科室全部三班倒,一律严格实行无菌操作。闻达说完,大家都像吃了定心丸。祈站长有心思开玩笑了,他说:“老闻好像经过了多少次霍乱似的,出口成章啊。好比老母鸡,屁股一撅就下了一个蛋。”大家开心一笑,各就各位,回到自己的科室去做准备工作。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有多处生动的景物描写,这些描写既自然形成了时间推移的线索,也营造了霍乱发生之夜特有的混乱、恐怖和紧张的氛围。B.当闻达到单位后,文中接连用了四个“闻主任来了!”,这种重复,艺术地表现了大家内心对闻达的期待和听到他来后的极度喜悦。C.小说借“我”之口所提到的顺口溜,既是防疫人员的自嘲,也是对防疫工作不被重视、防疫人员社会地位不高的状况的客观反映。D.张书记和祁站长在霍乱疫情发生之时紧张无措,完全依赖闻达,这既是对他们官僚作风的讽刺,也揭露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社会弊端。8.作者不惜用较大篇幅把闻达的“八条意见”一一列出,有哪些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小说《霍乱之乱》的结尾处有句表达作者对人生看法的话:“有些自己热爱的事情,值得一个人‘为了不可知的结果而长久地等待,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请根据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小说主人公闻达身上是怎样体现这一观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卷人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得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徽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B.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C.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D.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B.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礼乐制度比较完备,故孔子据以考订礼乐。C.六艺,古代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指儒家教育的六经。D.孔里,即孔林,为孔子及其后代子孙之墓地,与孔庙、孔府统称曲阜三孔。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喜礼好学,深受爱戴。他从小爱玩模仿祭祀的游戏,成年后学一曲古乐沉迷多月,生前众弟子随他颠沛流离,死后有弟子为他结庐守丧。B.孔子善于治理,政绩突出。他做小吏管理仓库则准确公平、管理牲畜则牲畜繁殖,他主政地方很快就成各地榜样,治理国家很快就民风改善。C.孔子到处碰壁仍从容乐观。他在鲁国政治失意,周游列国亦不受待见,他被困断粮仍弦歌不辍,身心俱疲仍开怀自嘲,险遭不测仍自信有度。D.孔子传承文化,贡献巨大。他仕途失意后整理《诗》《书》,写作《春秋》,虽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但众多经典因其完善整秩,自其流传后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书愤二首(其一)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①。细雨春芜上林苑②,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释】①西汉时,苏武被困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改。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不屈而死。②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卧”字刻画诗人闲置家中的情形,为下半句的抒情做铺垫,并起到衬托作用。B.颔联运用苏武和张巡的典故,意在说明自己同他们一样坚贞不渝,又流露出为苏武和张巡鸣不平的愤懑之情。C.颈联运用想象虚写春雨中长满杂草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实际上是借长安、洛阳两座古都的荒凉来喻指沦陷的都城汴京。D.尾联与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壮心未老。15.这首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2)《老子四章》中劝诫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两句是:“,。”(3)《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阅卷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它有七百多个洞窟,__________地分布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建造的结构独特,上下排列呈现五层,高低__________,远远看去就像是镶嵌在山中一样。洞窟内的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都不能__________的,莫高窟中的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应出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形象史料,体现了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色彩鲜明的壁画,是敦煌莫高窟那么出名的真正原因。壁画的内容较为完整,最令人震撼的就是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时光,壁画依旧__________,色彩鲜亮,这样的技艺堪称一绝。敦煌莫高窟很有研究价值,(),它不仅仅是中国的瑰宝,更是世界上的瑰宝,绝无仅有的瑰宝!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星罗棋布错落有致争雄栩栩如生B.星罗棋布有条不紊媲美惟妙惟肖C.鳞次栉比有条不紊争雄惟妙惟肖D.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媲美栩栩如生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反映出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形象史料。B.反映出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形象史料,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C.反应出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形象史料。D.反应出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形象史料,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是一座完整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联合国由此把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进名单B.由于它是一座完整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被联合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进名单C.是一座完整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被联合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进名单D.由于它是一座完整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联合国把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进名单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变黑。真的是这样吗?首先请爱吃酱油的小伙伴放心,。因为酱油不是光敏感食物,并没有增加光敏感的功能。它无法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合成、运输、分解,也就不会引起皮肤的色素沉着。那么,?受伤后新生的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侵害。当紫外线照射到上面,它会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以酪氨酸为材料生成黑色素,从而导致浅表创面愈合后的黑色素沉着,于是伤口就变黑了。最后提醒大家,,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消除炎症,避免感染。伤口一旦发生感染,会严重破坏皮肤的真皮层,并导致肉芽组织增生,从而大大提高色素沉着的概率。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记者11日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获悉,首都体育馆成功制出北京冬奥会首块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冰面。据悉,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是当前冬季运动场馆最先进制冰技术之一,将在北京冬奥会实现大规模应用。相较常规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冷剂将提升能效约30%。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冷余热将得到高效回收,应用于运动员热水、冰面浇冰、场馆除湿等,首体预计每年可节省用电100多万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卷人四、写作(60分)得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闻一多《色彩》: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蔡和森《少年行》: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上述材料能给实现生命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A3.C【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还要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选项是否与文章信息保持一致。1.D项,偷换概念。引用句表述的是“人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姓名文化”,事实上姓是可以相同的。故答案为:D。2.B.“我们源于上古的5000多个姓氏”曲解原意,原文第2段的表述是“我们的5000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C.“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夸大其词,原文第5段的表述为“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D.从原文第6段可知。“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只是“家讳”,并不包括“社会避讳”。故答案为:A。3.C项,无中生有。由“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这一结论。故答案为:C。【答案】4.B5.A6.①文艺工作者要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来弘扬红色文化。②教育工作者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的红色教育,及时澄清错误的报道,正确引导学生。③编写红色经典系列课程,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教材,让红色故事进校园进课堂。④抢救性纪录革命历史事件,丰富红色文化的内容,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

(3)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4.B项,“应以大学生为客体,革命传统教育为主体”主客换位,分析错误,原文材料二“在以大学生为主体,革命传统教育为客体的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对于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而言,既是无处不在的挑战,更是迎面而来的机遇”。故答案为:B。5.B项,偷换主语;原文材料三是“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与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而题干将主语“红色文化”换成了“中国革命实践”;C项,此选项对应原文材料四的内容,“可能会冲淡文学属性”于文无据;D项,此选项对应原文材料四的内容,“弥补了旧教材在文化传承上的不足”于文无据。故答案为:A。6.比如考生通过阅读本题题干可知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从材料一“文艺界应以更加多样的艺术形式,以更加丰富的文艺作品,展现红色故事、激活红色血脉,是让更多人发现历史、传承精神的必由之路”可得出:文艺工作者应该多创作弘扬红色文化优秀的作品;从材料二“互联网乱象丛生,然而,教育工作者并未对此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可得出: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红色教育,及时对错误的报道作出回应,正确引导学生;从材料三第三段可得出:编写红色经典教程,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材,让红色故事进校园;通过总结四则材料可得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要纪录革命历史事件,丰富红色文化内容,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答案】7.D8.①凸显人物形象。“八条意见”显示出闻达的沉稳、睿智、干练,与他平时处境尴尬、受人嘲笑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②呼应相关情节。前文说闻达是流行病专家,霍乱疫情出现后从领导到同事都对他充满期待,“八条意见”使这些都得到了验证落实。③强化小说主旨。“八条意见”充分体现出主人公的业务能力、敬业精神和可贵品质,这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旨所在。9.①闻达长年坚持对流行病的研究,每天都要写流行病学报告,虽然他并不知道这种“等待”究竟有什么结果;②他不追求外在的名利,不计较别人的嘲笑,虽处境困窘但始终“保存”自己内心对防疫事业的热爱。③他在霍乱发生、众人无所适从的关键时刻展现出自己对社会的巨大价值,用事实证明他以前的“等待”和“保存”都是值得的。【解析】【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情节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和该情节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题干要求分析作答。7.D项,“这既是对他们官僚作风的讽刺,也揭露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社会弊端”错误。张书记和祁站长在霍乱疫情发生之时紧张无措,完全依赖闻达,突出主人公“闻达”的形象。闻达平时对专业执着,对工作热情,霍乱突然来临时,这个平时被人们不屑的人却成为了大家的主心骨,这种反差,是引导读者对人生意义进行反思。故答案为:D。8.原文中作者详细的分条列出闻达的“八条意见”,从人物塑造上来看,霍乱突然来临,大家紧张慌乱的时候,闻达再不是大家眼中那个处境尴尬、被嘲笑的对象,他冷静且有条不紊的安排好各方工作,突出他的沉稳、睿智、干练和能力;从文章结构上来看,这与前文“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回了,只有科室主任闻达在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以及大家对他的期待形成了照应;从表现小说主题来看,“八条意见”充分展现主人公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突出作品主题。9.题干中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有几个关键点:①有些自己热爱的事情,②为了不可知的结果长久地等待,③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④值得。首先,主人公闻达有自己热爱的事情,并长久地等待,“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其次,主人公闻达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妻子的不理解,同事的嘲笑,从未动摇他内心的坚持。最后,霍乱突然来临,他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一切付出、等待都是值得的。据此整理作答即可。【答案】10.C11.B12.D13.①有弟子说:“我们应该走快点啊!”孔子说:“上天已经把品格赋予了我,桓魅又能把我怎么样呢!”②鲁国世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的墓前进行祭祀,到了汉朝已经有二百多年了还没断绝。【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参考译文】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当孔子还是一个孩子与小伙伴们做游戏的时候,就爱把玩具当作祭器摆设起来,模仿大人祭祀的样子。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的孟釐子病重将死,告诫他的儿子孟懿子说:“现在孔丘从小就喜好礼仪,说不定他就是那个该出现的名人吧?我就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等到长大后,孔子先是给季孙氏家当管理仓库的小官,在掌握钱粮的出入方面准确公平;后来又做过管牲口的小官,牲畜也繁殖得很好。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就离开鲁国到齐国去了。他和齐国的太师谈论乐理,听到了虞舜时的《韶》乐时,就入迷地学起来,一连三个月连肉味都吃不出来了,齐国人因此赞赏他。后来鲁定公叫孔子做了中都宰,一年之后,周围各地的官员都来效法他。他从大司寇被任命为代理宰相,参与鲁国政事仅仅三个月,全国上下形成了路不拾遗的良善风气。然而鲁国从大夫以下都僭职越权,不守正道,鲁国终究还是没有任用孔子。于是孔子只好离开鲁国了。孔子到宋国去,和弟子们在一棵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杀孔子,就派人把那棵大树砍了。孔子就离开了宋国。有弟子说:“我们应该走快点啊!”孔子说:“上天已经把品格赋予了我,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到郑国去,和他的弟子们失散了,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郑国的东门口。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个人,憔悴颓丧像一只丧家狗。”子贡把那个人的话如实地对孔子说了。孔子一听反而开心地笑起来,说:“对啊!对啊!”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陈蔡两国串通起来发兵把孔子一行包围在陈、蔡之间的一片荒郊野地里。孔子他们想走走不了,带的干粮也都吃完了。那些随从弟子们一个个都饿得精疲力尽,站不起来了。孔子却还在那里讲诗书,读文章,弹琴唱歌不停。孔子从离开鲁国去各国游历,到最后返回,前后共经历了十四个年头。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周王朝已经非常衰弱了,当时礼崩乐坏,《诗》《书》也都残缺不全,于是孔子就一方面考查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一方面整理《尚书》,所以《尚书》《礼记》都是通过孔子传授下来的。古代流传下来的诗大约有三千多篇,孔子删掉了那些重复的,选出了那些可以用来对人们进行礼义教育的,给选出来的三百零五篇古诗都——地配上了乐曲来歌唱。孔子到了晚年特别喜欢《周易》,他给《周易》编写了《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注释书。孔子说:“我的理想是不能实现了,那我还能靠着什么让后人认识、了解自己呢?”于是他就依据鲁国的历史资料写了一部《春秋》。孔子用《诗》《书》《礼》《乐》教学生,弟子大概有三千人,精通六艺的就有七十二人。孔子活了七十三岁,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葬于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旁边,弟子们都在那里为他守了三年孝。自愿搬到孔子的坟墓旁边去住的孔子的弟子和其他鲁国人有一百多家,于是人们就称这片地方为孔里。鲁国世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的墓前去进行祭祀,到了汉朝已经有二百多年了还没断绝。10.本句中,“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鲁大夫孟釐子”是主语,“病且死”是谓语,“诫其嗣懿子曰”,主语承前省,指鲁大夫孟釐子,“诫”是谓语,故“诫”之前要断开,排除AD;“诫其嗣懿子曰”中,“曰”的主语是鲁大夫孟釐子,不是“懿子”,排除B。本句译为: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的孟釐子病重将死,告诫他的儿子孟懿子说:“现在孔丘从小就喜好礼仪,说不定他就是那个该出现的名人吧?我就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故答案为:C。11.B项,“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说法错误。三代是夏商周的统称。故答案为:B。12.D项,“虽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说法错误。结合“孔子之时,周室徽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分析可知,选项“为了显名后世”的说法于文无据。故答案为:D。13.第一句得分点:“速”,赶快,赶紧;“生”,赋予;“如予何”,把我怎么样;

第二句得分点:“以岁时”,按时;“奉祠”,祭祀;“绝”,断绝。【答案】14.B15.这首诗抒发诗人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首联叙述了诗人年迈体衰,报国无门,忠心无处可诉的愤懑之情;颔联抒发了诗人对苏武、张巡的赞美和同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和对朝廷不图恢复的感伤愤懑之情;尾联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本色。【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本题要求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的情感,考生可分别分析各联诗句再总结答案。14.B项“流露出为苏武和张巡鸣不平的愤懑之情”错,颔联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牙,不屈而死。作者在此联表明自己的耿耿孤忠,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并没有流露出为苏武和张巡鸣不平的愤懑之情。故答案为:B。15.本诗首联叙述诗人年迈力衰,远离朝廷。他想到,光阴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只好凭天地来鉴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紧接着,颔联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牙,不屈而死。作者的耿耿孤忠,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颈联抒发了诗人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和对朝廷不图恢复的感伤愤懑之情;尾联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本色。此联补足上联之意,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首二联情绪激昂,这一联则描写细腻,对偶精工,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尾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本色。从而可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之情。16.【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自是者不明;自见者不彰(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字词有:焉、彰、庶、壹。故答案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是者不明自见者不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点评】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死记硬背。【答案】17.D18.A19.C【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17.第一空,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星罗棋布:意思是像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罗列、分布着。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语境指敦煌莫高窟的分布,根据“上下排列呈现五层”可知,应选“鳞次栉比”。第二空,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错落有致:意思是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此处说的是洞窟的排列,故选“错落有致”。第三空,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可以用于人或物。争雄:争夺优势或优胜,只用于人。此处说的是莫高窟的壁画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都不能相比,指物,故选“媲美”。第四空,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此处修饰的是壁画,所以应该选择“栩栩如生”。故答案为:D。18.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反应……状况”搭配不当,改为“反映……状况”,排除CD。二是语序不当。“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