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发展历程模块三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39百家争鸣02第2关对接高考03第3关精练高考栏目导航01第1关梳理考点01第1关梳理考点井田制士2.概况道家学派的老子、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这些学派针对______________中的时局,纷纷发表各自治国济世的主张。他们之间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_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动荡、变革思想解放学术文化[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以德治民有教无类[思维导图]孔子的思想体系2.孟子和荀子(1)主张(2)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孟子“_______”“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仁义”“王道”以德服人“君舟民水”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__________”仁政人之性恶无为而治以法治国3.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子。主张“_______”、宣扬“非攻”、提倡节俭、主张“_______”。[名师解惑]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等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仍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兼爱尚贤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3.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4.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答题术语]
5.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6.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7.“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变法的理论武器。1.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该思想(
)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02第2关对接高考考向预测一:紧扣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角度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老子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从而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故A项正确;老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诸子百家中最早的之一,不可能批驳了诸子百家,故B项错误;重建等级社会与材料中“用不着种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不符,故C项错误;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与材料中“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不符,故D项错误。社会存在决定思想文化,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变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日益瓦解,新的制度正在形成。当时不同的思想流派对这种社会现实的变动有不同的见解,对治理国家也提出了不同的主张。这个角度近几年高考基本没有命题,预测是今后考试的重点。1.从唯物史观看“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动剧烈,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铁农具与牛耕的逐渐普遍使用,人们在井田之外开垦出私田,私田上的劳动者在交出一定量的劳动产品之后,还可以保留一部分产品。这样,一种新的、封建性的生产关系产生。井田制的瓦解,必然加速分封制、宗法制的瓦解,周王室失去制约各诸侯国的手段和能力,于是礼崩乐坏,纷争不已。当旧的生产方式瓦解之后,旧的(奴隶制)上层建筑也无法维持下去,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改革、变法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最终在战国时期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在这一过程中,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唯物史观、社会史观角度解读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从社会史观看“百家争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必须面对社会现实。儒家思想主张对混乱的社会秩序进行改造,以返回到周礼时代,从而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体现出统治阶级的意志;道家思想企图逃避这种混乱的社会秩序,体现出被统治地位的弱者意志。另外,墨家学派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法家思想适应了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时代需要等等。2.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见,孟子主张(
)A.君权神授
B.以民为本C.天命有常
D.天人感应考向预测二: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
解析:主张“君权神授”的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大家董仲舒而非战国时期的孟子,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表明孟子极为重视“民”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故B项正确;“天命有常”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哲学观,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同样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故D项错误。先秦诸子的思想中彰显了中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比如孟子的保民、善待民众思想,荀子的提倡仁义,反对过度剥削人民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利于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对于当今国家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积极的意义、影响深远。“民本思想”属于社会热点,最近几年高考中没有考到,预测其将是2019年命题的重点,复习时要加以重视。1.表现: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正确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史料一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王……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主题:探究诸子百家经世济民的治国思想史料二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1)史料一分别反映了老子、孟子、韩非子的什么治国理念?提示:老子: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孟子:实行仁政。韩非子: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2)你怎样理解史料二提到的“社会的转变”?提示:“社会的转变”包括:经济上的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政治上的分封制瓦解,郡县制出现;文化上的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1)史料一中“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等信息描述了老子理想中的社会景象,反映了老子主张历史倒退;“省刑罚,薄赋敛”“修其孝悌忠信”是儒家“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要在中央”“圣人执要”体现了法家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2)史料二中“社会的转变”“促成了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局面出现,这样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理解。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当国家趋于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思想。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思想,以实现国家大一统。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思想为宜。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先秦诸子思想对当今的指导意义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2015·
全国卷Ⅱ·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03第3关精练高考C
解析: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正确;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并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1.(2017·海南卷·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A
解析:材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国治而后天下平”,治理好国家。A项强调“身正”,即统治者自我端正品行,才能“不令而行”,治理好国家,与材料说法最接近,故A项正确;B项呼吁人们以仁爱之心处理各种关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错误;C项强调做善事要从点滴做起,与材料意思不符,故错误;D项体现出忧君爱民思想,与材料意思不符,故错误。2.(2017·江苏卷·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D
解析:D对:孔子的“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符合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而朱熹的“克己”则要求克服人的私欲,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二者不完全一致。A错:朱熹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下。B错:朱熹提出人欲应该服从于天理,即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为目标。C错:朱熹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没有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3.(2016·海南卷·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A
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孟子儒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推动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性格”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与反抗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4.(2016·浙江卷·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A
解析:儒家思想主张“道德自觉”,另外“善人”是先秦儒家思想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即一种兼具道德与地位的人物,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善良之人,故①正确;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的思想,在题干中无体现,故②错误;斯多亚学派主张所有的人都同样具有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等,“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故③正确;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忽视了道德,故④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5.(2016·上海卷·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A
解析:材料中韩非对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了评述,认为上古讲求道德,中世讲求智慧,现实讲求气力,这种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历史认知的发展,体现出进步史观,故A项正确;天命史观强调历史发展是上天宿命的结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没有体现历史的循环,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没有突出英雄历史人物的作用,故D项错误。6.(2015·山东卷·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C
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7.(2015·安徽卷·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A
解析:据材料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太子”首先向“新贵”“文士”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的论据——“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层多孔生物质炭基电极处理含油乳化废水的研究》
- 2024年版消防工程安全施工合作合同集锦版B版
- 乡镇卫生院编制调动申请书范文(6篇)
- 不在校参加医保承诺书范文(5篇)
- 围墙栏杆采购协议范本
- 房屋买卖补充协议书模板
- 租房补充协议书格式及内容
- 借款合同范本详细版解析
- 全面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 酒店用品招标采购公告
- 模拟电子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齐鲁工业大学
- 沈阳市铁西区2024年九年级上册《道德》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流程图
- 伤寒论选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云南中医药大学
- 深基坑钢板桩支护技术规程DBJ-T 15-214-2021
- 文史哲与艺术中的数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吉林师范大学
- 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 八年级地理 (湘教版)
- 信息光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工业大学
- 电大财务大数据分析编程作业3
- 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环境有害物质培训考核试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