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8】第十单元 酸和碱 素养达标(解析版)_第1页
【卷8】第十单元 酸和碱 素养达标(解析版)_第2页
【卷8】第十单元 酸和碱 素养达标(解析版)_第3页
【卷8】第十单元 酸和碱 素养达标(解析版)_第4页
【卷8】第十单元 酸和碱 素养达标(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新课标测试第十单元酸和碱【素养达标】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0-16Na-23Cl-35.5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计36分)1.(2023广西中考,12,★☆☆)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A.厨房油污清洗剂(12-13) B.84消毒液(11~12) C.鸡蛋清(7~8) D.柠檬汁(2~3)2.【新素材·生物医疗】(2023河南息县二模,7,★☆☆)有些蚊虫叮咬人后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使人感觉痛痒。为了消除痛痒,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最适合涂抹在被叮咬处的是 ()A.石灰水 B.肥皂水 C.食醋 D.食盐水3.(2023山东临沂罗庄二模,12,★☆☆)某同学用试纸测定了生活中部分水果和饮料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瓜汁显酸性 B.橘子汁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C.苏打水显酸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柠檬水4.(2023甘肃金昌中考,9,★☆☆)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不受空气成分明显影响的是 ()A.生石灰 B.苛性钠 C.氯化钠 D.浓硫酸5.(2023辽宁鞍山铁东一模,4,★☆☆)下列有关盐酸和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来除铁锈B.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溶液中都有H+C.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都会产生白雾D.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6.从反应原理和产物纯度两个角度考虑,下列制备FeCl,溶液的方案中最佳的是 ()A.过量的Fe2O3与稀盐酸反应,过滤 B.过量的Fe粉与稀盐酸反应,过滤C.过量的稀盐酸与Fe2O3反应 D.过量的Fe粉与CuCl2溶液反应,过滤7.(2023贵州铜仁期中,4,★☆☆)下列是某同学进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在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8.(2023四川邛崃二模,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证明当地硫酸工厂排出的废水呈酸性(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进行检测,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取样,滴在pH试纸上 B.取样,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取样,向其中加入锌粒 D.取样,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9.[教材变式·P60图]用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NaOH与HCl的反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说明NaOH溶液呈碱性 B.滴加稀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说明NaOH被消耗C.由图2可知,H+与OH-结合生成H2O D.由图2可知,Na+与Cl-结合生成NaCl10.【学科生物】用新鲜菠菜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小组同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实验准备:用绳子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 B.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实验改进:可用被开水烫2-3分钟的菠菜作对照组11.(2023安徽C20教育联盟模拟,4,★★☆)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创新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将氢氧化钠溶液推入烧瓶内并振荡后,碳酸饮料中出现大量气泡B.将该装置中的CO2换成HCl气体,会出现同样的实验现象C.该装置可证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D.该装置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2.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加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H2SO4 B.滤渣里一定有CuC.滤液中可能有CuSO4、H2SO4 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二、填空及简答题(共5小题,计42分)13.【微型实验】(2023内蒙古包头一模,10,★☆☆)(8分)如图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3中滴加稀盐酸,4~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1)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2)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填序号)。(3)从2、3中任选一个,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3中滴加稀盐酸后,只有3中没有明显现象,无法判断反应是否发生,请你重新设计实验验证稀盐酸和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6分)在室温下,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近似pH如下,回答问题:物质石灰水雨水柠檬水食盐水纯碱水pH9.25.62.57.012.2(1)纯碱水能使无色酚酞变为_______色。(2)正常雨水显弱酸性,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某同学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柠檬水的pH,测得的pH比实际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5.【跨学科语文】(2023江苏溧阳一模,24,★☆☆)(8分)唐代《黄帝九鼎神丹经诀》记载了“炼石胆取精华法”制取硫酸的内容。其过程为“一炉中以炭烧石胆(CuSO4·5H2O)使作烟,以物扇之,其精华尽入铜盘。炉中却火待冷,开取任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uSO4·5H2Oeq\o(\s\up5(△),\s\do3(=))CuO+SO3↑+5H2O↑②SO3+H2O=H2SO4(1)“精华尽入铜盘”,用铜盘而不用铁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烧石胆皆具蚀气”,说明在古代人们已经认识到硫酸具有_______性。(3)用泥封闭炉门“却火”,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代用稀硫酸除去兵器上铁锈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6.(10分)某同学在实验探究中发现了一些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如下图所示。(1)反应①中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中的金属单质是_______。(2)请你写出符合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设反应④中的盐是碳酸钙,则反应④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新课标化学科学本质】(2022山东滕州期末,25,★☆☆)(10分)某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做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稀盐酸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时,向其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呈_______色。(3)请将图2中b点时溶液中的离子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在工农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写出用熟石灰处理工业废水(含H2SO4)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三、实验及探究题(共1小题,计12分)18.【新课标科学探究与实践】(2023云南泸水三模,26,★★☆)(12分)在“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课上,某同学向盛有约2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没有观察到现象。请教老师后,他发现自己在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入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对试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反应程度进行探究。【实验目的】探究试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反应程度。【实验原理】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猜想】猜想1: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猜想2: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猜想3: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另取该溶液1~2mL于试管中,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_______溶液呈碱性溶液不变色溶液呈_______【分析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将产生蓝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为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该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1用pH试纸测其酸碱度,若pH_______(填“>"“<”或“=")7,则溶液呈酸性方案2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1小题,计10分)19.(2023山东枣庄中考,38,★★☆)(10分)为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方案:在烧杯中加入该硫酸溶液100g,然后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滴加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你帮其解决下列问题:(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g。(2)求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及解析】第十单元素养基础测试卷1-5DBCCC6-10ABBDC11-12DB1.D柠檬汁的pH小于7,呈酸性。2.B依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应涂抹显碱性的物质。肥皂水显碱性,能中和蚁酸;石灰水也显碱性,但其具有腐蚀性,不适合涂抹在被叮咬处。3.C西瓜汁的pH<7,显酸性;橘子汁的pH<7,显酸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苏打水的pH>7,显碱性;柠檬水的pH<7,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柠檬水。4.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放在空气中易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水;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放在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同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氯化钠在空气中不受空气成分的明显影响;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质量增加。5.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试剂瓶,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打开试剂瓶,瓶口上方无明显现象。6.A过量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铁不溶于水,过滤得到氯化铁溶液;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得到氯化铁溶液;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盐酸过量会使制得的FeCl3溶液不纯;铁和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得不到FeCl3溶液。7.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会出现白色沉淀。8.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9.D滴加酚后溶液变红,说明NaOH溶液呈碱性。滴加稀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说明NaOH被消耗。由题图2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O,Na+与Cl-没有发生改变。10.C用绳子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让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已知条件,该实验的结论应是植物呼吸作用有二氧化碳产生;被开水烫过的菠菜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释放二氧化碳,则可用被开水烫2~3分钟的菠菜作对照组。11.D将氢氧化钠溶液推入烧瓶内并振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内压强减小,碳酸饮料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会观察到碳酸饮料中出现大量气泡;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也会使压强减小,会出现同样的实验现象;该装置可证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该装置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装置内压强减小。12.B在滤液中加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说明滤液中不含有硫酸铜、硫酸,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不一定含有铁,B正确。13.【答案】:(1)黄色(2)4、5(3)CaCO3+2HCl=CaCl2+H2O+CO2↑[或Ca(OH)2+2HCl=CaCl2+2H2O](4)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向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变为无色(合理即可)【解析】:(1)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为黄色。(2)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故4、5中无明显现象。(3)2中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14.【答案】:(1)红(2)CO2+H2O=H2CO3(3)偏大【解析】:(1)纯碱水的pH大于7,呈碱性,能使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