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演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西厢记-长亭送别》(含答案)_第1页
真题演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西厢记-长亭送别》(含答案)_第2页
真题演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西厢记-长亭送别》(含答案)_第3页
真题演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西厢记-长亭送别》(含答案)_第4页
真题演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西厢记-长亭送别》(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题演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西厢记-长亭送别》(含答案)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学生版)

1.(2021全国乙卷)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

2.(2024宁夏一模)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煜《虞美人》中“"则由明月触发思念故国之情。

3.(2024西藏拉萨二模)李煜在《虞美人》中用“?”两句,把愁怨具体化,不仅写出愁怨之多,还突出了它时间上的连绵不绝,有力度,有深度。

4.(2024四川成都三模)李煜在《虞美人》中以“?"两句赋予美好事物以浓烈的主观色彩,希望它们早点结束,以免反添其愁。

5.(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测)欧阳修的“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以相思之苦写物是人非之意,而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以猜想之词写物是人非之感。

6.(2024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三模)在《虞美人》中,一个“又”将作者年年受尽思念故国的无奈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外,“"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8.(2024四川德阳二模)李煜《虞美人》中写遥忆金陵宫廷,慨叹物是人非,充满无限怅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东风”常带来春天的信息,是美好的,然而在李煜的笔下,“东风"成了他痛苦的根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24山西运城一模)古人常从不同的角度写“愁”的情绪,例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愁怨的长度,而李煜在《虞美人》中用“?

”两句,把愁怨比喻为春水,不仅写出愁怨的长度,还突出了它时间上的连绵不绝,有力度还有深度。

11.(六安一中2024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达了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与此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12.(2023四川自贡三模)李煜在《虞美人》中,借东风和明月这些世间永恒之物来直接抒写自己的亡国之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3.(2020北京密云一模)“玉盘大小乱珠进”化用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音乐的特点,李煜的《虞美人》中“”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14.在《虞美人》中,作者质问美好的事物什么时候结束,引出对往事的追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5.在《虞美人》中,通过物与人的对比表达出无限怅恨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虞美人》中,作者化虚为实,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忧愁之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7.“花”与“月"这一美好的事物往往能够给人带来喜悦之情,但也有人看到这美景而产生失落之情,如《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

18.“东风”是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它指的是东方吹来的风,在古代诗词中也常常有它的身影,如《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李煜的《虞美人》中“?"自问自答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20.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寄寓了词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沉感慨。

2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词人面对永不消逝的自然万物,直接抒发亡国之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两句,表现出词人愁思如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2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

2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景象。李煜《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的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西厢记·长亭送别(学生版)

1.(湖南省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2.(2024河南南阳一模)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泪水和霜林贯穿起来,使无情的树木带上了感彩。

3.在《西厢记·长亭送别》曲文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唱词,这实际上是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4.在《长亭送别》中,借大雁来抒发离别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厢记·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和设问手法写出送别时离愁别绪乃至伤心落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以乐景衬哀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艳丽的秋景抹上了无限的离情别意。

7.《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拟人、设问手法,先暗中写离别的具体时间,然后借景抒情一问一答,使本来无所谓悲喜的自然形象因崔莺莺的感伤心情而染上离愁。

8.《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深秋时节天空辽阔,菊花遍地的景色特征。

9.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设问,并用夸张手法写经霜的树林是为崔莺莺的离情之泪染红,从而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10.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客观之秋景带上莺莺浓重的离愁别绪,构成一种“有我之境"。

11.在《长亭送别》中,借用蓝天下菊花凋落的场景渲染离愁别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长亭送别》中,借用反问的手法来写出离别时泪眼婆娑的状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离别的难舍难分投射到枫树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长亭送别》中,作者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离别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一问一答是古代诗词曲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问引起读者的思考,紧接着将答案呈现出来,让人回味无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黄花”即菊花,古人常用凋落的菊花来抒发愁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长亭送别》中,与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一句表达情感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大雁是季节性候鸟,古人根据大雁的习性在诗歌里援引大雁的形象来抒发离愁别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离别的不舍。

20.《长亭送别》中,描写深秋霜林尽红,离人泪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中借秋天的枫叶抒发离别之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师版)

1.(2021全国乙卷)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

【答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2024宁夏一模)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煜《虞美人》中“”则由明月触发思念故国之情。

【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2024西藏拉萨二模)李煜在《虞美人》中用“_____________,"两句,把愁怨具体化,不仅写出愁怨之多,还突出了它时间上的连绵不绝,有力度,有深度。

【答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2024四川成都三模)李煜在《虞美人》中以“?”两句赋予美好事物以浓烈的主观色彩,希望它们早点结束,以免反添其愁。

【答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5.(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测)欧阳修的“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以相思之苦写物是人非之意,而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以猜想之词写物是人非之感。

【答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6.(2024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三模)在《虞美人》中,一个“又"将作者年年受尽思念故国的无奈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7.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外,“”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答案】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2024四川德阳二模)李煜《虞美人》中写遥忆金陵宫廷,慨叹物是人非,充满无限怅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9.“东风"常带来春天的信息,是美好的,然而在李煜的笔下,“东风”成了他痛苦的根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0.(2024山西运城一模)古人常从不同的角度写“愁"的情绪,例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愁怨的长度,而李煜在《虞美人》中用“_____________,"两句,把愁怨比喻为春水,不仅写出愁怨的长度,还突出了它时间上的连绵不绝,有力度还有深度。

【答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六安一中2024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达了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与此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答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2.(2023四川自贡三模)李煜在《虞美人》中,借东风和明月这些世间永恒之物来直接抒写自己的亡国之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答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3.(2020北京密云一模)“玉盘大小乱珠进"化用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音乐的特点,李煜的《虞美人》中“"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14.在《虞美人》中,作者质问美好的事物什么时候结束,引出对往事的追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5.在《虞美人》中,通过物与人的对比表达出无限怅恨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6.在《虞美人》中,作者化虚为实,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忧愁之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7.“花"与“月”这一美好的事物往往能够给人带来喜悦之情,但也有人看到这美景而产生失落之情,如《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8.“东风"是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它指的是东方吹来的风,在古代诗词中也常常有它的身影,如《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9.李煜的《虞美人》中“?”自问自答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答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寄寓了词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沉感慨。

【答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词人面对永不消逝的自然万物,直接抒发亡国之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答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两句,表现出词人愁思如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答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

【答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景象。李煜《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的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答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西厢记·长亭送别(教师版)

1.(湖南省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答案】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2024河南南阳一模)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泪水和霜林贯穿起来,使无情的树木带上了感彩。

【答案】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在《西厢记·长亭送别》曲文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唱词,这实际上是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答案】碧云天,黄花地。

4.在《长亭送别》中,借大雁来抒发离别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西风紧,北雁南飞。

5.《西厢记·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和设问手法写出送别时离愁别绪乃至伤心落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6.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以乐景衬哀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艳丽的秋景抹上了无限的离情别意。

【答案】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7.《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拟人、设问手法,先暗中写离别的具体时间,然后借景抒情一问一答,使本来无所谓悲喜的自然形象因崔莺莺的感伤心情而染上离愁。

【答案】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8.《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深秋时节天空辽阔,菊花遍地的景色特征。

【答案】碧云天,黄花地。

9.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设问,并用夸张手法写经霜的树林是为崔莺莺的离情之泪染红,从而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答案】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0.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客观之秋景带上莺莺浓重的离愁别绪,构成一种“有我之境”。

【答案】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1.在《长亭送别》中,借用蓝天下菊花凋落的场景渲染离愁别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碧云天,黄花地。

12.在《长亭送别》中,借用反问的手法来写出离别时泪眼婆娑的状态的两句是: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