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聚类:DBSCAN密度聚类算法深入_第1页
数据挖掘:聚类:DBSCAN密度聚类算法深入_第2页
数据挖掘:聚类:DBSCAN密度聚类算法深入_第3页
数据挖掘:聚类:DBSCAN密度聚类算法深入_第4页
数据挖掘:聚类:DBSCAN密度聚类算法深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据挖掘:聚类:DBSCAN密度聚类算法深入1数据挖掘:聚类:DBSCAN密度聚类算法深入1.1简介1.1.1DBSCAN算法概述DBSCAN(Density-BasedSpatialClusteringofApplicationswithNoise)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由Ester、Kriegel、Sander和Xu于1996年提出。与传统的聚类算法如K-means不同,DBSCAN不需要预先指定聚类的数量,且能有效处理噪声数据和任意形状的聚类。DBSCAN通过定义“密度可达”和“密度相连”两个概念,来识别数据集中的高密度区域,从而形成聚类。1.1.2密度聚类概念解析在DBSCAN中,有三个关键概念:核心点、边界点和噪声点。核心点:在指定的半径(Eps)内,至少有MinPts个邻点的点。边界点:在Eps半径内,邻点数少于MinPts,但位于某个核心点的Eps邻域内的点。噪声点:既不是核心点也不是边界点的点。DBSCAN算法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聚类:选择一个未访问的点:算法从数据集中选择一个未访问的点作为起点。确定邻域:计算该点在Eps半径内的邻域点。判断核心点:如果邻域点数大于或等于MinPts,则该点为核心点,开始聚类。扩展聚类:将邻域内的所有点标记为访问,并将核心点和边界点加入同一聚类。重复步骤:对于每个新加入的点,重复步骤2和3,直到没有新的点可以加入。处理噪声点:如果一个点既不是核心点也不是边界点,则标记为噪声点。1.2示例:使用Python实现DBSCAN1.2.1数据准备假设我们有以下数据集,包含在二维空间中的点:data=[

[1,2],[2,2],[2,3],

[8,7],[8,8],[7,8],

[0,0],[0,1],[1,1],

[0,6],[5,6],[6,5],[6,6],[7,6],[8,5]

]1.2.2实现DBSCAN我们将使用scikit-learn库中的DBSCAN模块来实现算法。fromsklearn.clusterimportDBSCAN

importnumpyasnp

#数据转换为numpy数组

data=np.array([

[1,2],[2,2],[2,3],

[8,7],[8,8],[7,8],

[0,0],[0,1],[1,1],

[0,6],[5,6],[6,5],[6,6],[7,6],[8,5]

])

#初始化DBSCAN模型

dbscan=DBSCAN(eps=1.5,min_samples=3)

#拟合数据

dbscan.fit(data)

#获取聚类标签

labels=dbscan.labels_1.2.3结果分析labels数组将包含每个点的聚类标签,其中-1表示噪声点。#打印聚类结果

fori,labelinenumerate(labels):

print(f"点{data[i]}的聚类标签为:{label}")1.2.4代码解释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导入了必要的库,并将数据转换为numpy数组。然后,我们初始化了DBSCAN模型,设置eps为1.5,min_samples为3,这意味着在1.5的半径内至少需要有3个邻点才能成为核心点。通过调用fit方法,模型对数据进行了聚类。最后,我们打印出每个点的聚类标签,以检查聚类结果。1.2.5可视化聚类结果使用matplotlib库,我们可以可视化聚类结果。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可视化数据点

plt.scatter(data[:,0],data[:,1],c=labels,cmap='viridis')

#标记噪声点

noise=data[labels==-1]

plt.scatter(noise[:,0],noise[:,1],c='black',marker='x')

plt.title('DBSCAN聚类结果')

plt.show()通过上述代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数据点被分为不同的聚类,噪声点以黑色的X标记显示。1.3结论DBSCAN是一种强大的聚类算法,尤其适用于处理具有噪声和任意形状的聚类数据。通过调整eps和min_samples参数,可以灵活地控制聚类的密度和大小。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参数是关键,通常需要通过多次实验和调整来获得最佳的聚类效果。请注意,上述示例和代码是为了说明DBSCAN算法的使用方法,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数据集的特性来调整参数。2数据挖掘:聚类:DBSCAN密度聚类算法深入2.1原理2.1.1邻域与密度定义DBSCAN(Density-BasedSpatialClusteringofApplicationswithNoise)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不需要预先指定聚类的数量,而是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自动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在DBSCAN中,邻域和密度的定义是其核心概念。2.1.1.1邻域定义对于数据集中的任意点P,以P为中心,半径为ε(Epsilon)的圆内所有点的集合称为P的ε-邻域。这个邻域内的点数量反映了该点的局部密度。2.1.1.2密度定义DBSCAN通过设定一个最小点数MinPts来定义密度。如果一个点的ε-邻域内至少包含MinPts个点,则认为该点是高密度区域的一部分。2.1.1.3示例代码fromsklearn.datasetsimportmake_blobs

fromsklearn.clusterimportDBSCAN

importnumpyasnp

#生成数据

X,_=make_blobs(n_samples=300,centers=4,cluster_std=0.6,random_state=0)

#定义DBSCAN模型

dbscan=DBSCAN(eps=0.3,min_samples=10)

#拟合数据

dbscan.fit(X)

#获取聚类标签

labels=dbscan.labels_2.1.2核心点、边界点与噪声点区分DBSCAN算法通过核心点、边界点和噪声点的概念来区分数据点的不同角色。2.1.2.1核心点如果一个点的ε-邻域内至少包含MinPts个点,那么这个点被称为核心点。2.1.2.2边界点如果一个点的ε-邻域内的点数少于MinPts,但该点在某个核心点的ε-邻域内,那么这个点被称为边界点。2.1.2.3噪声点如果一个点既不是核心点也不是边界点,那么这个点被称为噪声点。2.1.2.4示例代码#计算每个点的ε-邻域内的点数

neighborhoods=[np.sum(np.linalg.norm(X-X[i],axis=1)<=0.3)foriinrange(len(X))]

#标记核心点

core_points=[ifori,ninenumerate(neighborhoods)ifn>=10]

#标记边界点和噪声点

border_points=[]

noise_points=[]

fori,ninenumerate(neighborhoods):

ifn<10:

ifany(np.linalg.norm(X-X[i],axis=1)<=0.3forXinX[core_points]):

border_points.append(i)

else:

noise_points.append(i)2.2邻域与密度定义在DBSCAN中,邻域的定义是基于距离的。对于给定的点P和半径ε,所有距离P不超过ε的点构成P的邻域。这个邻域内的点数如果大于或等于MinPts,则P被视为高密度区域的一部分。2.2.1示例数据假设我们有以下数据点集:X=np.array([[1,2],[2,2],[2,3],[8,7],[8,8],[25,80]])2.2.2示例代码fromsklearn.neighborsimportNearestNeighbors

#定义ε和MinPts

eps=3

min_samples=2

#计算每个点的ε-邻域内的点数

nbrs=NearestNeighbors(n_neighbors=min_samples,radius=eps).fit(X)

distances,indices=nbrs.radius_neighbors(X)

#打印每个点的邻域点数

fori,dinenumerate(distances):

print(f"点{i}的邻域点数:{len(d)}")2.3核心点、边界点与噪声点区分在DBSCAN中,核心点、边界点和噪声点的区分是算法的关键。核心点是高密度区域的中心,边界点是连接核心点和低密度区域的点,而噪声点则是孤立的点,不属于任何聚类。2.3.1示例数据使用上述生成的数据点集X。2.3.2示例代码#定义DBSCAN模型

dbscan=DBSCAN(eps=3,min_samples=2)

#拟合数据

dbscan.fit(X)

#获取聚类标签

labels=dbscan.labels_

#打印每个点的标签

fori,labelinenumerate(labels):

print(f"点{i}的标签:{label}")

#标签-1表示噪声点

noise_points=[ifori,labelinenumerate(labels)iflabel==-1]

print(f"噪声点:{noise_points}")通过以上代码,我们可以看到DBSCAN如何自动识别核心点、边界点和噪声点,从而进行有效的聚类分析。这种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具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聚类,以及包含噪声的数据集。3数据挖掘:聚类:DBSCAN密度聚类算法深入3.1算法步骤3.1.1subdir3.1:确定参数Eps和MinPtsDBSCAN算法的核心在于两个关键参数:Eps(邻域半径)和MinPts(邻域内的最小点数)。这两个参数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聚类的效果。Eps:定义了邻域的大小,即在多大的半径范围内,一个点被认为是另一个点的邻域。MinPts:定义了核心点的条件,即一个点的邻域内至少需要有多少个点,这个点才能被认定为核心点。3.1.1.1示例代码fromsklearn.clusterimportDBSCAN

importnumpyasnp

#示例数据

X=np.array([[1,2],[2,2],[2,3],

[8,7],[8,8],[25,80]])

#初始化DBSCAN

db=DBSCAN(eps=3,min_samples=2)

#拟合数据

db.fit(X)3.1.2subdir3.2:构建邻域关系在确定了Eps和MinPts后,DBSCAN算法会构建每个点的邻域关系。邻域关系的构建基于距离度量,通常使用欧氏距离。3.1.2.1示例代码fromsklearn.neighborsimportNearestNeighbors

#使用NearestNeighbors构建邻域关系

neigh=NearestNeighbors(radius=3)

neigh.fit(X)

#获取每个点的邻域

distances,indices=neigh.radius_neighbors(X)3.1.3subdir3.3:核心点与聚类扩展核心点是那些邻域内至少有MinPts个点的点。DBSCAN从一个未访问的核心点开始,将所有可达的点(即邻域内的点)归入同一聚类,然后继续扩展直到没有新的可达点。3.1.3.1示例代码#核心点的索引

core_samples=db.core_sample_indices_

#聚类标签

labels=db.labels_3.1.4subdir3.4:边界点与噪声点处理边界点:是那些在核心点邻域内,但自身邻域内点数不足MinPts的点。噪声点:是那些既不是核心点也不是边界点的点,通常被视为异常值。DBSCAN算法通过聚类扩展过程自动识别边界点和噪声点,并在最终的聚类结果中给出标签。核心点和边界点会被分配到一个聚类中,而噪声点的标签为-1。3.1.4.1示例代码#获取噪声点的索引

noise_indices=np.where(labels==-1)[0]

#获取边界点的索引

border_indices=np.where(np.isin(labels,core_samples)==False)[0]3.2数据样例与代码解释在上述代码示例中,我们使用了sklearn库中的DBSCAN类来实现密度聚类算法。首先,我们定义了一个简单的数据集X,包含六个点。然后,我们初始化DBSCAN算法,设置eps=3和min_samples=2,这意味着邻域半径为3,且一个点的邻域内至少需要有2个点才能成为核心点。接下来,我们使用NearestNeighbors类来构建邻域关系,这一步虽然不是DBSCAN算法的直接步骤,但有助于理解算法如何确定邻域。通过radius_neighbors方法,我们可以获取每个点的邻域内的点及其距离。在DBSCAN的fit方法调用后,我们可以通过core_sample_indices_属性获取所有核心点的索引,以及通过labels_属性获取每个点的聚类标签。最后,我们通过标签来识别噪声点和边界点。通过这些步骤,DBSCAN算法能够有效地识别数据集中的聚类结构,即使在数据分布不均匀或存在噪声的情况下也能表现良好。4实践应用4.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DBSCAN算法应用前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聚类的效果和算法的性能。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标准化和数据转换。4.1.1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涉及去除数据集中的噪声和异常值,确保数据的质量。例如,处理缺失值、去除重复记录和异常点。4.1.2数据标准化由于DBSCAN基于距离进行聚类,因此数据的尺度对结果有显著影响。数据标准化可以将不同尺度的特征转换到同一尺度上,避免某一特征因尺度大而主导聚类结果。4.1.2.1示例代码fromsklearn.preprocessingimportStandardScaler

importnumpyasnp

#示例数据

data=np.array([[1,2],[3,4],[5,6],[7,8],[9,10]])

#数据标准化

scaler=StandardScaler()

data_scaled=scaler.fit_transform(data)

print("原始数据:\n",data)

print("标准化后的数据:\n",data_scaled)4.1.3数据转换数据转换可能包括将非数值数据转换为数值数据,或使用PCA等技术减少数据维度。4.2选择合适的参数DBSCAN有两个关键参数:eps(邻域半径)和min_samples(邻域内的最小样本数)。选择合适的参数对聚类结果至关重要。4.2.1参数选择策略eps的选择:可以通过计算样本点之间的距离分布,选择一个合适的eps值,使得邻域内包含足够多的点。min_samples的选择:通常与数据的密度相关,数据越密集,min_samples可以设置得越大。4.2.1.1示例代码fromsklearn.datasetsimportmake_blobs

fromsklearn.neighborsimportNearestNeighbors

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生成数据集

X,_=make_blobs(n_samples=300,centers=3,cluster_std=0.6,random_state=0)

#计算k距离图

k=3#选择min_samples为3

neigh=NearestNeighbors(n_neighbors=k)

nbrs=neigh.fit(X)

distances,indices=nbrs.kneighbors(X)

#绘制k距离图

distances=np.sort(distances,axis=0)

distances=distances[:,1]

plt.plot(distances)

plt.title('K-DistanceGraph')

plt.xlabel('DataPointssortedbydistance')

plt.ylabel('Epsilon')

plt.show()4.3DBSCAN在不同数据集上的应用DBSCAN算法适用于处理具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聚类,以及存在噪声的数据集。4.3.1示例:月牙形数据集fromsklearn.clusterimportDBSCAN

fromsklearn.datasetsimportmake_moons

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生成月牙形数据集

X,_=make_moons(n_samples=200,noise=0.05,random_state=0)

#应用DBSCAN

db=DBSCAN(eps=0.2,min_samples=5)

y_db=db.fit_predict(X)

#绘制聚类结果

plt.scatter(X[y_db==0,0],X[y_db==0,1],c='lightblue',marker='o',s=40,label='cluster1')

plt.scatter(X[y_db==1,0],X[y_db==1,1],c='red',marker='s',s=40,label='cluster2')

plt.legend()

plt.grid()

plt.show()4.3.2示例:具有噪声的数据集fromsklearn.datasetsimportmake_blobs

importnumpyasnp

#生成具有噪声的数据集

X,_=make_blobs(n_samples=300,centers=3,cluster_std=0.6,random_state=0)

X=np.concatenate([X,np.random.rand(50,2)*10],axis=0)

#应用DBSCAN

db=DBSCAN(eps=0.3,min_samples=7)

y_db=db.fit_predict(X)

#绘制聚类结果

plt.scatter(X[y_db==0,0],X[y_db==0,1],c='lightblue',marker='o',s=40,label='cluster1')

plt.scatter(X[y_db==1,0],X[y_db==1,1],c='red',marker='s',s=40,label='cluster2')

plt.scatter(X[y_db==-1,0],X[y_db==-1,1],c='grey',marker='x',s=40,label='noise')

plt.legend()

plt.grid()

plt.show()4.4算法性能评估评估DBSCAN算法的性能通常包括计算聚类的准确性和算法的效率。4.4.1聚类准确性可以使用轮廓系数(SilhouetteCoefficient)来评估聚类的紧密度和分离度。4.4.1.1示例代码fromsklearn.metricsimportsilhouette_score

#计算轮廓系数

score=silhouette_score(X,y_db)

print("轮廓系数:",score)4.4.2算法效率评估算法的运行时间和内存使用情况,特别是在大规模数据集上的表现。4.4.2.1示例代码importtime

#记录开始时间

start_time=time.time()

#运行DBSCAN

db=DBSCAN(eps=0.3,min_samples=7)

y_db=db.fit_predict(X)

#计算运行时间

end_time=time.time()

print("运行时间:",end_time-start_time,"秒")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有效地应用DBSCAN算法进行数据聚类,并对结果进行评估。5数据挖掘:聚类:DBSCAN密度聚类算法深入案例分析5.1月牙形数据集聚类DBSCAN(Density-BasedSpatialClusteringofApplicationswithNoise)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特别适用于发现任意形状的簇以及处理噪声数据。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月牙形数据集的聚类来深入理解DBSCAN的工作原理。5.1.1数据生成首先,我们生成一个月牙形的数据集,这将帮助我们理解DBSCAN如何处理非球形簇。importnumpyasnp

fromsklearn.datasetsimportmake_moons

fromsklearn.preprocessingimportStandardScaler

#生成月牙形数据集

X,_=make_moons(n_samples=300,noise=0.05)

#数据标准化

scaler=StandardScaler()

X=scaler.fit_transform(X)5.1.2DBSCAN参数DBSCAN有两个关键参数:eps和min_samples。eps定义了邻域的半径,而min_samples则定义了邻域内至少需要的点数以构成一个簇。fromsklearn.clusterimportDBSCAN

#初始化DBSCAN

db=DBSCAN(eps=0.3,min_samples=5)

#拟合数据

db.fit(X)5.1.3结果可视化使用matplotlib可视化聚类结果,这将帮助我们直观地看到DBSCAN如何分割数据。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可视化聚类结果

plt.scatter(X[:,0],X[:,1],c=db.labels_,cmap='Paired')

plt.title('月牙形数据集的DBSCAN聚类')

plt.show()5.2高维数据聚类示例DBSCAN也适用于高维数据的聚类。在高维空间中,数据点的分布可能更加复杂,DBSCAN的密度定义可以帮助识别这些复杂结构。5.2.1数据生成我们生成一个具有多个特征的高维数据集,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数据。#生成高维数据集

np.random.seed(0)

X=np.random.randn(1000,10)

#添加簇结构

X[:500,:2]+=2

X[500:700,:2]-=2

X[700:,:2]+=15.2.2DBSCAN应用在高维数据上应用DBSCAN,我们可能需要调整eps和min_samples以适应数据的分布。#初始化DBSCAN

db_high_dim=DBSCAN(eps=0.5,min_samples=10)

#拟合数据

db_high_dim.fit(X)5.2.3结果分析分析DBSCAN的聚类结果,可以使用聚类标签来检查数据点的分配。#打印聚类标签

print(db_high_dim.labels_)5.3异常检测应用DBSCAN不仅可以用于聚类,还可以用于异常检测。未被分配到任何簇的点被认为是噪声或异常点。5.3.1数据生成我们生成一个包含异常点的数据集,以展示DBSCAN的异常检测能力。#生成数据集

X_outliers=np.random.randn(100,2)

X_outliers[:50,0]+=3

X_outliers[50:,0]-=3

#添加异常点

X_with_outliers=np.vstack([X,X_outliers])5.3.2DBSCAN应用使用DBSCAN来检测异常点。#初始化DBSCAN

db_outliers=DBSCAN(eps=0.3,min_samples=5)

#拟合数据

db_outliers.fit(X_with_outliers)5.3.3异常点识别通过检查聚类标签,我们可以识别出哪些点被标记为噪声(通常标签为-1)。#打印异常点

outliers=X_with_outliers[db_outliers.labels_==-1]

print("异常点数量:",len(outliers))5.3.4结果可视化可视化数据集和异常点,以直观地理解DBSCAN的异常检测效果。#可视化数据集和异常点

plt.scatter(X_with_outliers[:,0],X_with_outliers[:,1],c=db_outliers.labels_,cmap='Paired')

plt.scatter(outliers[:,0],outliers[:,1],color='red',label='异常点')

plt.title('DBSCAN异常检测')

plt.legend()

plt.show()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深入理解了DBSCAN算法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包括处理非球形簇、高维数据聚类以及异常检测。DBSCAN的灵活性和对噪声的鲁棒性使其成为数据挖掘和聚类分析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6优化与改进6.1参数优化技巧在DBSCAN算法中,参数ε(邻域半径)和MinPts(邻域内的最小点数)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聚类效果。优化这些参数的方法包括:6.1.1K-距离图K-距离图是一种直观的方法,用于确定ε的值。绘制所有点的K-距离图,K-距离定义为每个点到其第MinPts近邻的距离。寻找K-距离图中的陡峭上升点,可以作为ε的合理选择。6.1.2交叉验证通过交叉验证评估不同参数组合下的DBSCAN性能。可以使用轮廓系数、Calinski-Harabasz指数等指标来评估聚类质量,选择最佳参数组合。6.1.3自适应DBSCAN自适应DBSCAN允许ε和MinPts在数据集的不同区域动态变化,以适应数据密度的变化。例如,可以基于局部密度估计来调整ε和MinPts。6.2算法效率提升方法DBSCAN算法的效率主要受数据集大小和参数ε的影响。以下是一些提升算法效率的方法:6.2.1空间索引使用空间索引结构,如kd树或R树,可以显著减少邻域查询的时间。这些索引结构可以快速定位到邻域内的点,避免了对所有点的遍历。6.2.2早期终止在扩展聚类时,如果一个点的邻域内点数小于MinPts,则该点被标记为噪声点。可以进一步优化,如果邻域内点数远小于MinPts,则可以提前终止对该点的邻域查询,节省计算资源。6.2.3并行处理利用多核处理器或分布式计算环境,可以并行处理数据集的不同部分,加速DBSCAN的执行。例如,可以将数据集分割成多个子集,每个子集在不同的处理器上独立运行DBSCAN,最后合并结果。6.3DBSCAN的变种算法介绍DBSCAN算法有多种变种,旨在解决特定问题或提高算法性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DBSCAN变种:6.3.1HDBSCANHDBSCAN(HierarchicalDBSCAN)是一种层次聚类算法,它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来确定最佳的ε和MinPts参数。HDBSCAN可以处理不同密度区域的数据,自动发现聚类数量。6.3.2OPTICSOPTICS(OrderingPointsToIdentifytheClusteringStructure)算法是DBSCAN的扩展,它生成一个点的排序列表,以及每个点的可达距离,从而可以可视化聚类结构。OPTICS不需要预先设定ε,而是生成一个聚类结构的层次表示,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从中选择聚类。6.3.3DBSCAN*DBSCAN是DBSCAN的一个改进版本,它引入了“核心点”和“边界点”的概念,以更精确地定义聚类。DBSCAN通过调整核心点和边界点的定义,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和聚类质量。6.3.4示例代码:使用Python的Scikit-learn库进行DBSCAN参数优化importnumpyasnp

fromsklearn.clusterimportDBSCAN

fromsklearn.datasetsimportmake_blobs

fromsklearn.preprocessingimportStandardScaler

fromsklearn.metricsimportsilhouette_score

#生成数据

X,_=make_blobs(n_samples=300,centers=4,cluster_std=0.60,random_state=0)

X=StandardScaler().fit_transform(X)

#定义参数范围

eps_range=np.arange(0.1,1.0,0.1)

min_samples_range=range(5,20)

#寻找最佳参数

best_eps=None

best_min_samples=None

best_score=-1

forepsineps_range:

formin_samplesinmin_samples_range:

db=DBSCAN(eps=eps,min_samples=min_samples).fit(X)

labels=db.labels_

#计算轮廓系数

iflen(set(labels))>1:

score=silhouette_score(X,labels)

ifscore>best_score:

best_score=score

best_eps=eps

best_min_samples=min_samples

#使用最佳参数进行聚类

db=DBSCAN(eps=best_eps,min_samples=best_min_samples).fit(X)

labels=db.labels_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生成了一个包含300个样本、4个中心的数据集。然后,我们定义了ε和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