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D/2A/wKhkGWcBb7SAJXbqAAF1tiKgYkE593.jpg)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D/2A/wKhkGWcBb7SAJXbqAAF1tiKgYkE5932.jpg)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D/2A/wKhkGWcBb7SAJXbqAAF1tiKgYkE5933.jpg)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D/2A/wKhkGWcBb7SAJXbqAAF1tiKgYkE5934.jpg)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D/2A/wKhkGWcBb7SAJXbqAAF1tiKgYkE59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空演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线索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各国国家制度和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但也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续表主题线索线索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春秋战国至秦朝的依举荐为官及军功爵制、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监察和考核制度。晚清废除科举制,出现了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北洋政府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公务员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干部制度,新时期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线索2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并未马上建立文官制度。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公平竞争的思想深入人心,文官制度逐渐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建立续表课程标准考点定位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与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2.晚清选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影响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制度的逐步形成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011
强基础
固本增分知识点一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选拔秦朝官吏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__________”制度汉代汉武帝推行察举制。察举制分常科和______,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魏晋220年,魏王曹丕推行____________。一方面,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逐渐形成“____________,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以吏为师特科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考核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________。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魏晋__________势力强大,考核法规大都流于形式监察中央秦汉建立了以__________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地方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______一人,代表皇帝巡行郡国。此后,巡视监察制度一直延续下来上计制门阀士族御史大夫刺史续表概念阐释上计制度
产生于周代的一种会计报告的呈送和审理方式,也是我国古代皇帝考核地方官吏政绩的方法。战国时期“七雄”均实行此制,秦始皇在战国基础上继承并发展,汉代的“上计制度”较完善,是当时中央控制郡国经济收支的重要经济制度。知识点二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选官:科举制度背景南北朝以来,__________地主势力上升,积极要求参政内容以__________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发展两宋“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考核隋唐官员考核归属____________,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监察中央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__________。宋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地方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____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宋朝划分____作为监察区寒门庶族分科考试尚书省吏部御史大夫道路知识点三
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
选官(1)
元朝:部分保留了__________方式。1313年颁科举诏,宣布次年开考,恢复了科举制,但科举出身的官员比例不高。(2)
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从__________中命题。考中者分别称为“举人”“贡士”和“______”。蒙古传统四书五经进士学术前沿
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方人,就包庇南方人压抑北方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这一事件史称“南北榜之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
——摘编自林白、朱梅苏《中国科举史话》
[新论]从经济重心南移的视角认识科举制在明朝时期变化的原因。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2.
考核(1)
明朝:考满和考察。考满是对官员__________的考核。考察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2)
清朝: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______,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任职期满大计3.
监察(1)元朝:中央设有御史台,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2)明清:主要机构有________和六科,合称“科道”,行使监察权。都察院知识拓展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1)组织独立,自成系统。
(2)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度之中,重奖重罚。
(3)以轻制重,给级别低的监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
(4)台监与言谏相配合,并逐步走向台谏合一。
(5)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022
研考点
精准突破考点一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史料探究视角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材料
至南北朝,有识者对士族政治以及九品中正制多有批评。君主为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起用寒庶典掌机要。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官制度的中心环节。——摘编自阎步克《阎步克自选集》【思考】根据材料,指出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出现的新变化。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变化:开始起用庶族;标准逐渐以文化考试为主。视角2
对科举制的评价
材料
在这个制度(科举制)之下,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乱或腐化的选举……在最善的本意之下,它是民主的。——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思考】分析作者对科举制作出材料所述评价的主要原因。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科举制以公平选拔人才为取向;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存在腐败现象。史观史论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1)选官标准:西周的世官制按照血缘关系分配官职,汉代的察举制按照德才荐举官吏,科举制按照考试成绩选拔官吏,反映出中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从血缘转变为德才,从主观转变为相对客观。
(2)选官方式:从官位世袭到察举制的主观荐举,再到科举制的考试选拔,选拔方式越来越公正、客观,官员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3)选官主体:科举制出现之前,官吏的选拔权基本上集中在地方豪绅手中,造成世家大族世代垄断仕途的局面。科举制将官吏的选拔权收归中央。
(4)选官基础:担任官吏是西周各级贵族的特权,两汉魏晋的官吏被世家大族垄断,科举制实施以后,普通平民获得了参加科举的权利,扩大了选官的社会基础。真题典例[2023·湖北卷]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
)
A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
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
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解析]
解题思路提关键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辨易错交通条件不是影响人才分布格局的核心因素,“制约”表述过于绝对B:表述错误荆州府的政区等级高于黄州府,但文教水平低于黄州府C:史实错误材料与“明代湖北地区人口分布”无关D:无关选项明结论武昌府与黄州府是进士人数最多的两个地区,明代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分布最多的地区依旧为黄州府和武昌府,进士人数多能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而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提升人才选拔率,A项正确考点二
古代官员的考核与监察制度史料探究视角1
古代官员考核制度
材料
帝令称职者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降,贪污者付法司罪之,阘茸者免为民。——摘自《明史·选举志》【思考】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考核的什么特点?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和惩罚。视角2
古代监察制度
材料
封建君主对官员的道德要求首先是“忠”,其次才是“廉”,而人治下的反腐倡廉难免具有主观随意性。皇帝口含天宪、出言即法,随意性极大。——摘编自于永军《封建社会反腐败最终“败”在哪里——古代反腐文化给当今的启示》【思考】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反腐败最终“败”的原因。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封建社会反腐具有随意性,最终“败”在君主专制制度(或人治)上。史观史论
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
(1)考核内容较全面:既考察显性的经济和社会指标,也注重对官吏道德才能的评判。
(2)考核对象合理分类:不仅中央和地方的官吏都要接受考核,而且对地方官和京官采用了不同的考核体系。
(3)考核机构专业化:唐代出现最早的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代由吏部尚书和都察院都御史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京察和外察。
(4)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宋代的考核制度“磨勘”意为检查复核,以防止申报不实或奖惩升降不妥。
(5)据考核结果奖惩激励:历代注重将考核结果与官吏的奖惩紧密结合起来,考核优秀者给予升迁、赐爵、赏金等奖励,考核不合格、贪赃枉法者要接受问责、降级、免官甚至处以刑罚。真题典例[2022·山东卷]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
A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解析]
解题思路提关键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辨易错材料是加强管理而不是限制权力B:表述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无关选项材料是加强对御史的管理,没有涉及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D:无关选项明结论朝廷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同时要求地方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的相关情况,说明朝廷加强对监察御史的管理,目的是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自动式双面研磨床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土地厂房买卖合同
- 空心砖采购合同
- 石材采购合同范本
- 涂料劳务承包合同协议书
- 医疗器械配送合同
- 汽车货物运输合同样本
- 2025农村简易买卖合同
- 2025如何确定劳动合同的成立商业保理资格
- 最高额抵押担保合同
-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48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采暖空调节能技术》课件
- CONSORT2010流程图(FlowDiagram)【模板】文档
- 游戏综合YY频道设计模板
- arcgis软件操作解析课件
- 中兴ZCTP 5GC高级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小学科学项目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 MCNP-5A程序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