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高中必修二六国论解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高中必修二《六国论》。文章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其提出并论证了战国时期六国先后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弊在赂秦”。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六国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精神。3.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六国论》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难点: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战国时期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六国论》,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3.讲解分析:教师对文章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等。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评价。5.练习巩固: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六国之一的国家领导者,会如何应对秦国的影响力?六、板书设计板书《六国论》解读板书内容:1.文章观点:弊在赂秦2.论证方法:举例、对比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请结合《六国论》的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六国的灭亡是因为“弊在赂秦”?2.作业答案:作者通过举例和对比等论证方法,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认为主要是因为六国在面对秦国的侵略时,采取了赂秦的策略,导致国家衰弱,最终灭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讲解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对《六国论》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但在作业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作者观点的分析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有关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深入了解六国灭亡的原因,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避免类似的错误,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高中必修二《六国论》。文章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其提出并论证了战国时期六国先后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弊在赂秦”。具体来说,文章从六国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外交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六国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精神。3.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六国论》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难点: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战国时期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六国论》,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3.讲解分析:教师对文章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等。在这里,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作者的论证方法。文章中,作者使用了举例和对比等论证方法,如通过对比六国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外交策略等方面的差异,来说明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还通过引用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增强了论证的可信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论证方法,并学会分析其作用和效果。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评价。5.练习巩固: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六国之一的国家领导者,会如何应对秦国的影响力?六、板书设计板书《六国论》解读板书内容:1.文章观点:弊在赂秦2.论证方法:举例、对比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请结合《六国论》的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六国的灭亡是因为“弊在赂秦”?2.作业答案:作者通过举例和对比等论证方法,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认为主要是因为六国在面对秦国的侵略时,采取了赂秦的策略,导致国家衰弱,最终灭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讲解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对《六国论》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但在作业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作者观点的分析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有关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深入了解六国灭亡的原因,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避免类似的错误,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1.语言语调:在讲解《六国论》时,教师应保持清晰、抑扬顿挫的语言语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重点观点和论证方法,可以适当提高音量,以强调其重要性。3.课堂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例如,可以问学生对于六国灭亡的原因有何看法,或者作者的论证方法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情景导入:在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战国时期六国地图和相关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案反思:1.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确保文章的主旨和观点能够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相匹配。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和论证方法,可以适当简化或举例说明,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评价:在课后反思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级经销商代理合同7篇
- 2025年度二手车库停车费用调整与收费标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别墅装修工程材料供应与施工监理合同
- 老师年度工作计划
- 棋牌室装修及棋牌桌合同
- 2025年度变压器噪音治理与环保合规合同
- 社交媒体运营中的用户心理洞察
- 2025至2030年中国3,4-二氟苯甲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02月黄石市残联专门协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大学食堂装修工程合同
-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课件
- 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工程)评审细则
- 膀胱损伤病人护理课件
- 中医防感冒健康知识讲座
- 幼儿园小班故事《贪吃的小猪》课件
- 《土壤与土壤改良》课件
- ISO9001ISO14001ISO45001外部审核资料清单
-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 绘本成语故事:四面楚歌
- HCIE-Transmission H12-931认证培训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
- 造血细胞与基本检验方法-细胞化学染色(血液学检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