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 同步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 同步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 同步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 同步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 同步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含答案)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夯实基础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录毕,走送之(跑)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敲门)

C.媵人持汤沃灌(热水)D.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A.或遇其叱咄_或王命急宣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_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士必怒

3.下面的“以”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意义相同的是()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B.以衾拥覆

C.以头抢地尔_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余/因得/遍观群书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就是赠序的典范之作。

B.加冠,古时男子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D.古代的司业、博士与官职有关,“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中的“司业”“博士"指的都是古代学官名。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文:

(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译文:

(3)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

7.默写。

(1)《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宋濂以谦卑之态等待“乡之先达”稍降辞色之后再“援疑质理"的句子是“,”。

(2)《送东阳马生序》中运用环境描写来体现写作者从师求教道路之辛苦的句子是“,"。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之所以能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略无慕艳意”,是因为“,"。

(4)《送东阳马生序》中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勤”的句子是“,"。

课内赏读练探本究源突出重点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8.下面对“我”的求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常常手抄借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礼数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一点儿不羡慕,只是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9.【教材思考探究一变式】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答:

10.作者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答:

常识积累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主题理解

本文主要讲述了宋濂年轻时艰苦求学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又从回忆转到现实,以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托出了“劝学"的主旨,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望其有所成就。

名师点拨

办法总比困难多

(1)求书之难。这是由于“家贫”造成的困难。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

(2)求师之难。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

(3)求学之难。主要是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作者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

疑难分析

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分析:好处是在对比之中得出结论,鲜明且有说服力。更能突出宋濂在生活贫寒的条件下,刻苦勤奋、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和虔诚求学的可贵。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精骑集①·序

[北宋]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②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⑤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④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⑥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⑦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精骑集:《精骑集》是秦观类编古书中相关材料而成的集子,已亡佚。②暗疏:默写。③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曰朔,这里指代一个月。④比:近来。⑤曩(nng)时:从前。⑥勒:编。⑦无知之何:无可奈何。

11.这是秦观为自编的古文选本《精骑集》作的序。下列内容在序文中没有写到的是()

A.编选的缘由

B.阅读的方法

C.选本的内容

D.题名的用意

12.作者认为“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这里的“二物"指什么请从文中摘录两个短语作答。

答:

1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然负此自放

负箧曳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思而不学则殆(《十二章》)

C.故虽有勤劳之苦

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爱莲说》)

D.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

罔不因势象形(魏学洢《核舟记》)11送东阳马生序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夯实基础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录毕,走送之(跑)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敲门)

C.媵人持汤沃灌(热水)D.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A)

A.或遇其叱咄_或王命急宣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_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士必怒

3.下面的“以"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意义相同的是(D)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B.以衾拥覆

C.以头抢地尔_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C)

A.余/因得/遍观群书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就是赠序的典范之作。

B.加冠,古时男子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D.古代的司业、博士与官职有关,“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中的“司业"博士”指的都是古代学官名。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文: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译文: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带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3)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我)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能够有所收获。

7.默写。

(1)《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宋濂以谦卑之态等待“乡之先达"稍降辞色之后再“援疑质理”的句子是“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送东阳马生序》中运用环境描写来体现写作者从师求教道路之辛苦的句子是“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之所以能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略无慕艳意",是因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送东阳马生序》中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勤"的句子是“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课内赏读练探本究源突出重点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8.下面对“我"的求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常常手抄借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礼数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一点儿不羡慕,只是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9.【教材思考探究一变式】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10.作者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答:写老师严厉,衬托作者虔诚和恭敬的学习态度,突出作者求师的艰难。

常识积累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主题理解

本文主要讲述了宋濂年轻时艰苦求学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又从回忆转到现实,以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托出了“劝学”的主旨,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望其有所成就。

名师点拨

办法总比困难多

(1)求书之难。这是由于“家贫"造成的困难。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

(2)求师之难。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

(3)求学之难。主要是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作者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

疑难分析

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分析:好处是在对比之中得出结论,鲜明且有说服力。更能突出宋濂在生活贫寒的条件下,刻苦勤奋、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和虔诚求学的可贵。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精骑集①·序

[北宋]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②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⑤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④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⑥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⑦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精骑集:《精骑集》是秦观类编古书中相关材料而成的集子,已亡佚。②暗疏:默写。③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曰朔,这里指代一个月。④比:近来。⑤曩(nng)时:从前。⑥勒:编。⑦无知之何:无可奈何。

11.这是秦观为自编的古文选本《精骑集》作的序。下列内容在序文中没有写到的是(B)

A.编选的缘由

B.阅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