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年9月高三联考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饿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夸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参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铁大桥院、中交二航局、中铁大桥局等多家央企参与设计建造的深中通道30日通车试运营。至此,这座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圆满完成建设,深圳、中山正式进入“同城时刻”,往来珠江口东西两岸车程缩短至30分钟以内。深中通道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伶仃洋入海口北部水城,北距虎门大桥约30千米,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千米,东起深圳机场互通立交,跨越珠江口,以特长海底隧道穿越机场支航道及矾石水道,经中滩西人工岛桥隧转换后,再采用特大跨径桥梁方式跨越伶仃西航道及横门东水道,通过万顷沙互通与南中高速连接,西至中山市马鞍岛,与中开高速对接,全桥主线路段为深圳——岑溪高速公路G2518跨珠江口组成部分。该项目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全长24千米,全线桥梁工程总长度约17千米。(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试运营,多家驻汉央企参与设计建造》和家方日报《深中通道先行工程动工,整合珠江东西两岸连接广深中》)材料二:羊城晚报:大型桥梁的建造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之间的紧密度有多大?孟凡超:我深信,大型桥梁的建造不仅是一个国家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其综合国力和文明进步的象征。作为一名桥梁工程师,我深刻体会到每一座宏伟桥梁都是一项辉煌的国家工程,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大型桥梁工程必须解决具有重大挑战的水文、地质、气象、通航、环保、安全、质量、材料、结构、寿命、艺术、文化、规划、设计、装备、制造、管理等多专业、多行业科技问题。为此,大型桥梁建设必须依靠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工业综合实力。早期我国的武汉长江大桥需要依靠苏联的帮助才能完成建造,就证明了这个道理。正如古人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大型桥梁工程的建设过程就如同烹饪一道复杂的美味佳肴,既要掌控全局,又要注重细节,最终才能呈现出一座让人叹为观止的桥梁。总而言之,一个落后的国家不可能建造出一座令世人惊艳的桥梁;每一座大型桥梁都是一部凝聚智慧与汗水的史诗,承载着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是连接着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纽带。羊城晚报:深中通道建造中也采取了和港珠澳大桥类似的保护中华白海豚的措施,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您能否讲讲港珠澳大桥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特别是对中华白海豚的保护理念与措施。孟凡超:港珠澳大桥穿越了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深中通道桥位区域也处于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的影响范困,对中华白海豚的保护理念必须始终贯穿于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港珠澳大桥建设期间,为了既保护中华白海豚并对其生存栖息干扰降到最小,又能够高质量、安全、快速建成大桥,在经多方案综合比选后,我提出和采用了“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四化”建设理念,也就是将桥岛隧的各种大型构件在工厂高质量制造完成后,再运抵海上安装,最大限度减少了海上作业的人员、时间和装备数量,避免了大量海上作业人员、大量施工装备产生的废物排放和建筑垃圾排放,从而把对中华白海豚的生存栖息干扰降到最低,最终使得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建造装配化率达到了95%。具体而言,采用装配化埋床式空预制墩台技术,极大降低了桥梁墩身及基础施工对海洋水体的扰动、污染和废物排放;采用增加桥梁跨径减少桥墩数量和将桥墩承台埋入海床等措施,这些技术措施为中华白海豚的生存栖息提供了广大有利的水下空间;采册装配化的快速筑岛技术避免了泥沙开挖和抛填作业,将土方工程施工对海洋的污染降至最低;为了满足桥岛隧上程对珠江口总阻水率不大于10%的要求,设计将人工岛长度缩短到最小、将桥梁跨径放大、将桥墩承台埋入海床下,以及采用“四化”创新建设理念,很好地解决了珠江口的广大区域生态环保问题。(节选自羊城晚报董柳《专访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材料三:《说文解字》记载:“桥,水梁也。”而桥梁之用,以“通往来”为要。“桥”天然且根本地蕴含着“流通”之义,而“大桥”尤其如此——它以现代化所孕育的“建筑奇观”产生强大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同时,又跨越性、结构性地提升了经济体内部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作为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双向入车道的深中通道连接深圳、中山和广州南沙,将与已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极为有力地促进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济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重要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的这一节点,深中通道无疑成为广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表示、受到体制、机制、规则等“软联通”层面因素的制约、港珠澳大桥的实际利用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深中通道开通后,其实际运行效率、车流密度、利用程度很有可能都要高于港珠澳大桥。“如果说港珠澳大桥在战略上、地理上实现了大湾区的闭环。那么深中通道,就是在全新的意义上实现了‘第二次闭合’,即在经济循环、产业协同、交通物流、供应链等多个维度、对大湾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刘英强调。(节选自直新闻《深中通道,打开“黄金内湾”新格局》)1.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字与图解,下列选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中通道连接东、西两座人工岛和马鞍岛,跨越珠江口和伶仃洋,经西人工岛进行桥隧转换。B.深中通道采用了特长海底隧道和特大跨径桥梁相结合的建造方式,东隧西桥,水域航道畅通。C.深中通道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伶仃洋入海口北部水域,虎门大桥和港珠澳大桥之间。D.深中通道全桥主线路段为深圳——岑溪高速公路(G2518)跨珠江口组成部分,桥下都能够通航。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家央企参与设计建造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将深圳中山往来车程缩短至半小时内。B.采用装配化埋床式全预制墩台技术,施工中的海洋水体扰动、污染和废物排放问题就能够避免。C.港珠澳、南沙、虎门三座大桥和规划中的深珠通道,将与深中通道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江海通道路。D.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港珠澳大桥实际运行效率、车流密度、利用程度可能要低于深中通道。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用“位于”“北距”“南距”“东起”“经……后”“西至”等词语,按空间角度介绍了深中通道的方位和结构。B.材料二引用古人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来证明大型桥梁工程建造复杂,落后国家不可能建造出令人惊艳的桥梁。C.材料三中刘英认为深中通道实现了大湾区在战略上、地理上的“第二次闭环”,奠定了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D.从材料一“东隧西桥”的规划、到材料二对生态的保护、林料三对大湾区发展的布局,可见大型桥梁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4.孟凡超接受采访时曾说“桥亦是桥,而桥又已非桥”,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说明这句话的含义。5.深珠通道正在规划中,请根据材料为深珠通道的建设提供建议。【答案】1.D2.B3.A4.①“桥亦是桥”:桥梁以“通往来”为要,跨越性、结构性地提升经济体内部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②“桥又已非桥”:大型桥梁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进步的象征,承载着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是连接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纽带。5.①采用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建造方式,保证航道畅通,实现跨越江海的目标。②依靠国家综合实力,解决水文、地质、气象等多专业、多行业科技问题,既要掌控全局,又要注重细节。③采取装配化桥岛隧建造措施,保护生态环境。④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促进互联互通,助力大湾区经济发展。【解析】【整体分析】三个文本共同探讨了深中通道及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材料一详细介绍了深中通道的地理位置、结构和建设情况,强调其缩短了深圳与中山的车程,提升了交通效率。材料二通过采访桥梁工程师孟凡超,探讨了大型桥梁建设对国家综合实力的要求,并介绍了港珠澳大桥在生态保护方面的经验。材料三则从经济和战略角度分析了深中通道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指出其在经济循环、产业协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整体来看,三个文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深中通道的多重价值。【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桥下都能够通航”错误,原文材料一中只提到了“全桥主线路段为深圳——岑溪高速公路G2518跨珠江口组成部分”,并没有提到桥下能通航。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B.“施工中的海洋水体扰动、污染和废物排放问题就能够避免”错误,原文中“避免了大量海上作业人员、大量施工装备产生的废物排放和建筑垃圾排放”,并不能完全避免,过于绝对。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正确。B.“来证明大型桥梁工程建造复杂,落后国家不可能建造出令人惊艳的桥梁”错误,引用“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为了说明大型桥梁建设“既要掌控全局,又要注重细节”,并不是为了证明落后国家不可能建造出令人惊艳的桥梁。C.“刘英认为深中通道实现了大湾区在战略上、地理上的‘第二次闭环’”错误,原文为“深中通道,就是在全新的意义上实现了‘第二次闭合’”,深中通道不只是在战略上、地理上实现闭环,还有其他全新的维度。D.“可见大型桥梁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错误,材料二中“一个落后的国家不可能建造出一座令世人惊艳的桥梁”,说明大型桥梁建设与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大型桥梁不仅能为经济发展助力,同时也展现出国家综合实力。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桥亦是桥”强调的是桥的使用价值,根据材料三“《说文解字》记载:‘桥,水梁也。’而桥梁之用,以‘通往来’为要”“作为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双向入车道的深中通道连接深圳、中山和广州南沙”“极为有力地促进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济协同发展”“即在经济循环、产业协同、交通物流、供应链等多个维度、对大湾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可知,桥的作用就是沟通两岸各要素,促进互联互通,跨越性、结构性地提升经济体内部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桥又已非桥”意思是桥的作用不止是沟通两岸,根据材料二“大型桥梁建设必须依靠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工业综合实力”“每一座大型桥梁都是一部凝聚智慧与汗水的史诗,承载着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是连接着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纽带”可知,大型桥梁的建设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桥不只是桥,更是承载着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是连接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纽带。【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材料一“该项目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可知,深中通道采用的桥岛隧水下一体的技术,深珠通道可以借鉴。根据材料二“大型桥梁建设必须依靠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工业综合实力”“正如古人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大型桥梁工程的建设过程就如同烹饪一道复杂的美味佳肴,既要掌控全局,又要注重细节,最终才能呈现出一座让人叹为观止的桥梁”可知,大型桥梁的建设必须要依靠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建造的过程中也要协调方方面面,展现出的是一个国家的实力与自信。材料二提到了在建设港珠澳大桥时对生态的保护“保护中华白海豚并对其生存栖息干扰降到最小”,在建设深珠通道时也要注意生态环保问题。根据材料三大桥的建设对“在经济循环、产业协同、交通物流、供应链等多个维度、大湾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可知,深珠通道的打通也会为大湾区的发展助力,加强两岸的交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马朱山坡这一天,我忽然感觉到米庄弥没着一种陌生的气味,是活牲口的体臭,蓬勃而强悍,令人兴奋。似曾闻过,不敢肯定,但绝不是牛或猪的。“马!是一匹马!”病榻上的祖父惊叫起来。他要翻身下床,但疼痛和虚弱让他动弹不得。我不相信。米庄怎么可能有马呢?寻着气味,我穿过数户人家,终于在肉贩子阙先锋的院子里看到了一匹高大健硕的马。身材很长,四条腿也很长。它身上沾满了污垢,连额头和脖颈都是泥巴,鬃毛板结着倒向一边。我一时辨别不出它的真实颜色,貌似蓝黑色,又像是米黄色,或来红色,不,也许是粟灰色,还说不定是褐色。它抬头看见了我,猛烈地晃了晃脑袋,发出一声嘶鸣。我以为它会扑过来咬我、踢我,我暗吃一惊,脊背发凉,但很快满怀惊喜和兴奋。因为这是我时隔六年第二次看见真实的马。米庄其他所有的人都因为第一次在现实中看见马而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米庄一下子喜庆起来,这是春天里最美好的事情,像与一场台风擦肩而过。我们这里天气炎热,雨水频繁,毒虫凶狠,恶疾横生,不适宜马生活。而且,这里山高路滑,人习惯了肩挑,除了翻田耙地,从不用牲口干其他的活,因此这个地方根本就不需要马。然而,没有人知道我在等待一匹马。六年了,我梦寐以求。到底是谁给米庄送来一匹马?这匹马在阙先绛的院子里,是属于他的。马的气味是香的,温暖,令人心旷神怡。马对每一个人都充满了警惕。我试图消除它对我的敌意,从墙脚边拔了一把青草,靠近它,放到它的嘴边。它先是用鼻子嗅了嗅,然后用舌头一下子将草从我手上掳走。它饿了。我这点草简直是杯水车薪。阙先锋从屋子里出来,戒备地看着我说:“你想干什么?”我说:“没什么,我只是想知道它跟牛有什么不同。”阙先锋警告我:“小心它吃了你!”我说:“你从哪里弄来的马?”阙先锋说:“跟你有什么关系?滚一边去。”我跑开,很快便从菜地里胡乱抓来一抱的青草。马对我的重返充满了期待,用蹄子刨了一下地。昂起高高的头颅,表示对我的谢意。还没等我把青草送上去,它迫不及待地把嘴仲过来,从我怀里把草全部抢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七嘴入舌询问阙先锋马从何处来。阙先锋不轻言马从何处来,被逼急了,他才说:“这匹马是我从一个老兵那赢回来的。他输光了本钱,还欠我一百八十块钱,只好用这匹马抵债。”“一百八十块、比一头牛还贵。”有人说,“我宁愿要一头牛。”还有人说:“一匹老马,还是公马,生不了马犊。”阙先锋也觉得有点吃亏了,只是说:“总比没有强。”“太脏了,多久不给它洗身了?要臭死整个米庄了!”有人嘲谑道。阙先锋命长工给马洗洗身子。不一会儿工夫,他把马洗刷得干干净净。人们这才发现,这是一匹俊美的白马!除了四条腿膝盖以下的毛是红色的外,全身的毛包括尾巴、额毛、鬃毛都是白色的,洁白得像瓷器,没有一根杂毛,它的身躯在黄昏里闪闪发亮,像黑夜里的一轮明月。“白马!白马!”我惊叫道,“我认识它!我骑过它!”我终于认出来了,它就是六年前出现在鸽山煤矿的那匹马!除了瘦了一些,苍老了许多,跟那匹马没有两样。我喂过它,骑过它穿过矿区,记得它的气味和神态。我心里一阵狂喜。但它似乎没有认出我来,让我有些失落,甚至使我瞬间怀疑自己的判断。它伤害过我,现在对我装作不认识是一种更深的伤害。然而,我一认出它,便一笑泯恩仇,对六年前它将我掀翻造成的伤害既往不咎,对它的健忘我也不能苛责。阙先锋狐疑地看着我叫嚷道:“世界上只有两种马,一种是黑马,另一种是白马。除了顺色,所有的马长得都是一个样。你不要自作多情,见到女人都叫妈!”说实话,我对自己的记忆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宁愿相信它就是我骑过的那匹白马。我争辩道:“我就认得它。我骑它走过很长的略,穿越了矿区……”为了证明我会骑马,我试图爬到马背上去,却被阙先锋一把拉了下来,我摔了一个狗趴式,嘴里冒出来一股血腥味。我从地上爬起来,在众人的哄笑中我感觉到屈辱,多么渴望白马能开口说话,告诉阙先锋,我和它六年前就认识了,是老朋友。可是,白马很疲惫了,不愿意说话,甚至不愿意用嘴唇亲一下我的脸膛,或对我亲昵地点点头。尽管如此,我心里对它仍然充满了善意和怜惜。六年,一匹马、经过千山万水,从遥远的北方来到了南方,要经历多少磨难。六年前,我七岁,还在河南和安徽交界的鸽山煤矿区。我在那里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在我眼里,世界就只有矿区那么大。矿区确实很大、方圆数公里、几百号人整天热气腾腾地挖煤。煤矿工人子弟学校是一个响亮的名字,父亲为我精心准备了入学的书包和写字簿、眼看我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父亲答应过我,上学第一天必须送我,亲自把我交到老师的手上。然而,就在开学前一天,父亲刚从矿井里冒出来,又缩了回去,再也没有出来,我记得那一天下午,矿区沙土飞扬,遮天蔽日,我焦急地等待父亲回家。第二天一早带我去学校报到注册。突然有一匹白色的马出现在矿区。马背上骑着一位身材高大的军人。马就停在我的面前,它的腿比我还高。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马。我立即被马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味吸引住了。它的气味与其他牲畜不同,是香的,温暖的,连它鼻子里喷出来的气也是令我心旷神怡。(摘编自《小说月报》2020年第1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马!是一匹马!”病榻上的祖父非常肯定地判断米庄的陌生气味来自马,这表明祖父身体好转了。B.马的到来让米庄一下子喜庆起来,这是春天里最美好的事情,比与一场台风擦肩而过还让人欢欣鼓舞。C.白马满身污垢“迫不及待”抢“我“怀里的草吃,又脏又饿,表明阙先锋没有善待他赢来的白马。D.白马曾在六年前伤害过“我”,现在也没有像老朋友一样亲昵地对待“我”,让“我”感觉到失落、屈辱。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生活的米庄根本不需要马,而“我”六年来一直在等待一匹马,梦寐以求,情理的矛盾冲突带来了悬念。B.文章多次提到从前遇到马的经历,但直到文末才详细描写从前在矿区遇马的细节,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洁白得像瓷器”“像黑夜里的一轮明月”,文中对白马的描写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让小说诗意化。D.文本语言不够简洁凝练,如“貌似蓝黑色,又像是米黄色,或枣红色……”,冗长烦琐,有必要删减。8.文中的“白马”是一匹怎样的马?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9.文中多次出现“六年”这个标示时间的词,如“时隔六年”“六年了”“六年前”“六年”等,有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6.C7.D8.①高大健硕、俊美、洁白。②气味香暖、强悍蓬勃。③对人警惕但有基本信任。④相比六年前显得消瘦、苍老、疲惫,历经磨难。9.①通过“六年”这个时间标示词,使回忆与现实相交织,给马的来历设置悬念,并随情节展开而逐步揭示,让行文跌宕起伏。②追溯六年前“我”七岁时在矿区生活的故事,让“我”对马的深刻印象有具体背景,暗示“我”对六年前的事情记忆犹新,念念不忘。③多次出现“六年”这个标示时间的词,为后文描写六年前的故事做铺垫,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导语】朱山坡的《白马》通过一个小村庄米庄突然出现一匹白马的故事,展现了主人公对马的深切情感和回忆。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马的形象和气味,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通过“六年”这一时间节点,作者巧妙地将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揭示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失落。小说不仅描写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还反映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艰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这表明祖父身体好转了”错,祖父并未因判断马的气味而身体好转。B.“比与一场台风擦肩而过还让人欢欣鼓舞”错,原文是说“像与一场台风擦肩而过”。D.“感觉到失落、屈辱”错,白马没有认出“我”,让“我”失落,但“我”并未感到屈辱。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冗长烦琐,有必要删减”错,文中对白马颜色的描写虽然冗长,但通过多种颜色的对比,突出了白马的独特和神秘感,增强了文学表现力,不用删减。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文中这样描写马:一匹高大健硕的马,一匹俊美的白马!除了四条腿膝盖以下的毛是红色的外,全身的毛包括尾巴、额毛、鬃毛都是白色的,洁白得像瓷器,没有一根杂毛,它的身躯像黑夜里的一轮明月。可见,这匹马的外形是高大健硕、俊美、洁白的。文中说马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味与其他牲畜不同,“是香的,温暖的”,“一种陌生的气味,是活牲口的体臭,蓬勃而强悍”,可见,马的气味是香暖的、强悍蓬勃的。“它抬头看见了我,猛烈地晃了晃脑袋,发出一声嘶鸣”,表明马对人有警惕之心,但是马对人又有基本的信任,如当“我”从菜地里抓来一抱青草时,马用蹄子刨地,昂起它高高的头颅,表示对“我”的谢意,迫不及待地把嘴仲过来,抢走“我”怀里全部的草。文中说“六年,一匹马、经过千山万水,从遥远的北方来到了南方,要经历多少磨难”“它就是六年前出现在鸽山煤矿的那匹马!除了瘦了一些,苍老了许多”“白马很疲惫了”,可见,相比六年前,这匹白马历经磨难,显得消瘦、苍老、疲惫了。【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叙述效果的能力。文中多次出现“六年”这个标示时间的词,强调了时间的跨度,突出了“我”对马的深刻记忆和情感。“时隔六年”“六年了”“六年前”“六年”这些词语或语句的运用,叙述了“我”六年前生活在矿区时见过这匹白马,现在这匹马历经磨难又来到了“我”面前,所以,“六年”这一时间词,使“我”的回忆与现实交织,给马的来历设置悬念,逐步展开情节,行文跌宕起伏。文中说“六年前,我七岁,还在河南和安徽交界的鸽山煤矿区……突然有一匹白色的马出现在矿区。……马就停在我的面前,它的腿比我还高。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马”,可见,时间追溯六年前,那时“我”七岁,还在矿区生活,让“我”对马的深刻印象有具体背景,暗示“我”对六年前的事情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尤其是“我”被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暖气味吸引的感觉都记忆犹新。结构上,文中多次出现“六年”这个的词,为后文叙述六年前再矿区遇见过这匹白马的故事做铺垫,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犹在庸可喜乎!”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白: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于是乃喜。(节选自《史记·晋世家第九》)材料二:项梁已破章邯于东阿,引兵西,北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沛公又与秦军战于雍丘,大破之,斩李由。项梁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乃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二世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节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三》)材料三:四时之序,节满即谢;五行之性,功成必退。故阳极而阴降,阴极而阳升。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此天之常道也。势积则损,财聚必散,年盛返衰,乐极还悲,此理之恒情也。昔仲尼观欹器①而革容,鉴《损》《益》而叹息,此察象而识类,睹霜而知冰也。夫知进而不知退,则践盈满之危;处存而不忘危,必履太山之安。故雷在天上曰大壮,山在地中曰谦。谦则衰⑦多益寡,壮则非礼勿题。处壮而能用礼,居谦而能益寡。降高以就卑,抑强而同弱。未有把损而不光,骄盈而不毙者也。圣人知盛满之难持,每居德而谦冲。虽聪明睿智而志愈下,富贵广大而心愈降,勤盖天下而情愈惕,不以德厚而矜物,不以身尊而骄民。故楚庄王功立而心惧,晋文公战胜而色忧。非憎荣而恶胜,乃功大而心小,居安而念危也。夏禹一馈而七起,周公一沐而三握,食不这饱,沐不及晞,非耐饥而乐劳,是能心急于接士,德处于谦光也。《易》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是以君子高而能卑,富而能俭,贵而能贱,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是谓损而不穷也。(节选自《刘子·诚盈章三十四》)【注】①敬器:古时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②哀:减少。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吾闻能战胜A安者唯圣B人C是D以惧E且子玉F犹在G庸H可喜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美肉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让,责备,与《苏武传》“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的“让”意思相同。B.西,西进,名词活用为动词,与《陋室铭》“有仙则名”的“名”用法不相同。C.太山,即泰山,《谏逐客书》“是以太山不让土壤”的“太山”与此所指相同。D.矜,傲视、看不起,成语有“矜功伐能”,其中的“矜”字意思与此不相同。12.下刻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楚之战,楚军败绩,楚成王对大将子玉不听君令、贪图与晋国作战非常愤怒,子玉后来自杀。晋文公听说此事后十分高兴,不再像先前那样担忧。B.各地秦军接连战败,项梁愈轻视秦军,宋义深感不安,劝说项梁应对秦军提高警惕。项梁刚愎自用,不愿听到宋义反复劝谏,于是命他出使齐国。C.宋义出使途中,遇到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在确认高陵君显将会见项梁后,他劝其缓缓前进,以免与之俱亡,因他预料项梁大意轻敌,必会遭致失败。D.夏禹和周公极为谦卑,为了接纳士人,连吃饭都来不及吃饱,连洗头都顾不上等头发干;楚庄王和晋文公居安思危虽已建功立业,仍然忧虑不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世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2)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此天之常道也。14.古人是如何得出“盛满之难持”这一宝贵经验的?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0.CEG11.B12.B13.(1)秦二世调动全部军队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2)太阳达到中天之后会向西偏,月亮圆满之后就会缺损,这都是自然的规律。14.①从四季交替、日月运行等自然现象中得到了启示;②从晋文公居安思危成为霸主、项梁骄傲自大兵败身亡等历史事件中受到了启发。【解析】【整体分析】这三则材料共同探讨了“盛满之难持”的主题。材料一和材料二通过历史事件,展示了骄傲自满导致的失败:晋文公和楚庄王在胜利后仍保持警惕,而项梁因轻敌而亡。材料三则从哲理角度阐述了自然和人事的规律,强调谦逊和自省的重要性。整体来看,这些材料通过历史教训和哲理思考,提醒人们在成功时保持谦虚和警觉,以避免因骄傲自满而招致失败。【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听说打了胜仗而能心情安定的,只有圣人,我因此恐惧。况且子玉还在,怎么可以高兴呢?“圣人”作“唯”的宾语,故在C处断开;“且”一般在句首,故在其前E处断开;“庸……乎”固定句式,意思完整,故在其前G处断开。故在CEG三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和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于是责备子玉。/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责备单于。B.错误。西进,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句意:便领兵西进。/有了神仙就出名。C.正确。句意:必定能够行走在泰山般的安稳之中。/因此,泰山不拒绝细小的土石。D.正确。傲视、看不起/夸耀。句意:不会因为自己有德行而傲视他人。/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不愿听到宋义反复劝谏”错误,由原文“宋义谏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可知,宋义并未反复劝谏。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益”,增援;“击”,攻打;“大破之定陶”,省略介词“于”,又是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为“(于)定陶大破之”。(2)“昃”,向西偏;“盈”,圆满;“亏”,缺损;“此天之常道也”是判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先找到文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分条进行概括即可。①由原文“四时之序,节满即谢;五行之性,功成必退。故阳极而阴降,阴极而阳升。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此天之常道也。势积则损,财聚必散,年盛返衰,乐极还悲,此理之恒情也”可知,四时之序、五行之性遵循着一种自然的规律,即圆满之后便会消逝,功成之后必会退让。具体表现为:阳气极盛时会向下降,阴气极盛时会向上升腾,太阳正午时会向西偏,月亮圆满之后会亏缺,这些都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②由原文“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晋文公战胜而色忧。非憎荣而恶胜,乃功大而心小,居安而念危也”“项梁益轻秦,有骄色。……大破之定陶,项梁死”可知,在战争胜利后,晋文公并没有因此而松懈,反而更加警惕和忧虑,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他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的预见性,晋文公能够居安思危;项梁因为连续战胜秦军而变得轻视秦军,表现出骄傲的神色,最后失败,这说明即使取得了连续的胜利,也不能因此而轻视敌人或产生骄傲情绪,强调了在任何形式的竞争中保持谦逊和谨慎的重要性,从这一正一反的史实中,得出“盛满之难持”这一宝贵的经验。参考译文:材料一:晋国焚烧了楚军阵地,熊熊大火几天不熄灭,文公叹息。左右大臣们说:“战胜了楚国,您还发愁,为什么?”文公说:“我听说打了胜仗而能心情安定的,只有圣人,我因此恐惧。况且子玉还在,怎么可以高兴呢?”子玉大败而回,楚成王怨他不听自己的话,只顾与晋交战,于是责备子玉,子玉自杀身亡。晋文公说:“我在外部打击楚,楚在内部诛杀大将,内外呼应。”于是文公才面露喜色。材料二:项梁已经在东阿击溃了章邯的军队,便领兵西进,向北到了定陶,再次击败秦军。项羽、刘邦又在雍丘与秦军进行了交战,秦军大败,斩杀三川郡守李由。项梁于是更加轻视秦军,显露出骄傲的神色。宋义规劝说:“仗打胜了,如果将领骄傲、士兵情绪怠惰,注定要失败的。现在士兵逐渐怠惰,秦兵却在一天天地增加,我为您担心啊!”但项梁听不进这些话。(项梁)派宋义出使齐国,在途中,宋义遇到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问他道:“您将要去会见武信君项梁吗?”高陵君显回答说:“是的”。宋义说:“我论定武信君必定会失败的。您若慢走可免遭一死,快步赶去将会遭受灾祸。”秦二世调动所有的兵力支持章邯攻打楚军,在定陶击败了楚军,项梁战死。材料三:四季交替,都是圆满之后便会消逝;五行的特性,都是功成之后变回退让。因此,阳气极盛时会向下降,阴气极盛时会向上升腾,太阳正午时会向西偏,月亮圆满之后会亏缺,这些都是自然的规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减损,财聚到一定程度便会分散,年岁盛极会回返衰老,快乐至极会转为悲伤,这些都是人类普遍的情感。从前孔子观看欹器时面目都改变了,他鉴赏《损》《益》两卦时都叹息了,这是因为他审察现象并领悟其原理,如看到霜雪便知道寒冷将至。如果只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那么就会面临充满那些盈满之危险;身处安全之地而不忘可能出现的危险,必定能够行走在泰山般的安稳之中。因此,雷在天上象征着大壮卦,山在地中象征着谦卦,谦是可以填补过多的不足,壮则是不符合礼节的行为坚决不做。身处壮盛之时能运用礼节,身处谦恭之时能弥补不足,降低高贵的地位去适应卑微的处境,抑制强大以与弱小相协调。这样谦卑的人必定会散发光彩,而骄傲自满的人必然会走向灭亡。圣人深知盛满难以维持,所以总是以谦虚的态度来行事。尽管他们聪明睿智,但志向始终谦卑,尽管他们富贵广大,但心态总是谦逊;他们的功劳盖过天下,但内心却懂得抑制,不会因为自己有德行而傲视他人,不会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轻慢百姓。所以,楚庄王在立下赫赫功绩后心存畏惧,晋文公在战胜敌人后面带忧色,他们并非憎恶荣耀和胜利,而是因为他们的功绩巨大但内心却谦逊,身处安逸却时刻想着可能的危险。夏禹在进餐时七次起身,周公在洗头时三次握住头发,他们连吃饭都来不及吃饱,洗头都顾不上干,这并非因为他们耐得住饥饿,乐于辛劳,而是因为他们内心急于接纳士人,以谦逊的态度去将道德发扬光大。《易经》说:“以尊贵之身对待卑贱之人,便能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戴。”因此,君子虽身居高位却能谦卑待人,虽富贵却能节俭持家,虽身居高贵却能谦恭待人,虽聪明却能表现出愚笨,虽勇敢却能示弱,虽善于辩论却能保持沉默,虽博学却能谦逊,虽明辨是非却能韬光养晦,这就是所谓的虽有减损却不会穷尽的道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游金山蔡裁①槐鼓②归来万事轻,此行得得为登临。苍崖斗绝山浮玉,碧瓦特差法布金。千里江淮穷远目、十许出土愧初心。何人为击中流楫③,北望神州泪满襟。【注)①蔡裁:蔡襄五世孙。南宋前期官员。②槐鼓,官吏去职。③中流楫:东晋初年,祖逖为豫州刺史,率部曲百余家北渡长江,中流击楫,誓复中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回乡后无职守在身,感到无比轻松,前往金山只是为了游赏山水。B.颔联写景层次分明,运用比喻手法,将“苍崖”“碧瓦”描写得十分形象。C.诗人又将视线投向远方,“江淮”在金山以北,当时已是宋金对峙的前线。D.尾联下句照应首句,与陆游《书愤》“中原北望气如山”一句的情感不同。16.如何理解诗人的“愧初心”?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诗人生于南宋前期,当时中原被占领,政权南渡,诗人踏入仕途,其“初心”在于报效国家,驱逐金人,收复失地;②诗人入仕后,长期东奔西走,但是朝廷主和,自己不能为收复失地贡献力量,他远眺中原,想到前贤祖逖,不禁感到愧对入仕的“初心”。【解析】【整体分析】蔡裁的《游金山》通过描写游览金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赞叹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时局的深沉思考,尤其是尾联的“北望神州泪满襟”,表现了诗人对中原沦陷的痛心和无力回天的愧疚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能力。D.“与陆游《书愤》‘中原北望气如山’一句的情感不同”错误,由原文“北望神州泪满襟”可知,表现了诗人对中原沦陷的痛心和无力回天的愧疚之情,与《书愤》中“中原北望气如山”一句的情感相同。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先理解“愧初心”的意思,再结合全诗具体分析。由原文“千里江淮穷远目、十许出土愧初心”可知,此联描绘了一个宏大的景象,诗人站在一个高处,能够远眺到千里之外的江淮地区,这种景象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震撼,使人产生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思考。而“十许出土愧初心”则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反思和自省,当时中原被占领,政权南渡,诗人踏入仕途,本想报国,但面对外界的主和,自己偏离了最初的理想和信念,感到一种愧疚和自责,这句话整体上表达了一种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与对自我实现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由原文“何人为击中流楫,北望神州泪满襟”和注释可知,诗人对于当前无人能够像祖逖那样,有决心和行动去收复失地的遗憾和失望。祖逖是晋代的一位将领,以“中流击楫”的典故闻名,象征着收复失地、恢复国家统一的决心和行动,因此,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中原失地的怀念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英雄人物的期待,这句话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诗人想到前贤祖逖,不禁感到愧对入仕的“初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暑假时,陈老师到天姥山游玩,从车上远远望去,只见天姥山山势高峻,仿佛遮住了天空,他不禁信口吟出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2)小明总是过分乐观,又贪图安乐不肯吃苦,哥哥特地引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提醒他改正缺点。(3)古人为了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常常在诗词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如“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天姥连天向天横②.势拔五岳掩赤城③.忧劳可以兴国④.逸豫可以亡身⑤.战士军前半死生⑥.美人帐下犹歌舞(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拔、逸、豫、帐、衰、鬓、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歪脖子树是探老槐树,每年春天四五月份,是歪脖子树最受瞩目的时刻。一树雪白的花穗挂满枝条,流苏般飘荡。轻触微风,美得很不真实。那些花儿,仿佛是大地的呼吸,被尘封在泥土里的香氛,从小小的花蕊里释放出来。花香一径穿行,越过池塘、羊肠小道、碧野和春山,忽而紧窄,忽而开阀。夏天吃完晚饭,村里的人们喜欢聚在歪脖子树下乘凉,七嘴入舌地聊天。它一定听过很多故事吧,怕忘了要赶紧记下来,沙沙声就是笔划过纸面的声音。我仰头看着与漫天星辰融为一体的歪脖子树,月光顺着它粗糙的树皮滑落,它展着灰色的枝干,由拢至散,把墨色的天幕衬托得越发得高。我不知道多少人在树下仰起面庞,承接这命运无声地飘落。时间悄然地穿过每一个人,究竞会留下怎样的痕迹呢?18.下列句子中的“一定”与文中加点的“一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景泰蓝工艺精细,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B.文章的深浅跟篇幅的长短,没有一定的关系。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D.小王去了这么半天还不回来,一定是没赶上车。19.文段以疑问句“究竟会留下怎样的痕迹呢?”结尾,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18.D19.①本句是疑问句,故意设置问题而不回答,是为了引发读者思考,增强情感力度,强调时间流逝对人影响,表达由歪脖子老槐树引起的人生思考。②以问句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深思,余味悠长。【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同词异境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中“一定”表示确定或必然。A.表示某种程度的;适当的。B.表示必然。C.表示规定的,确定的。D.表示确定或必然。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应从内容、情感、艺术效果的角度进行鉴赏。①疑问句“究竟会留下怎样的痕迹呢?”本句是疑问句,提出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促使对方思考和回应故意设置问题而不回答,人们正在静静地观看或等待某种自然现象的发生,而“承接这命运无声地飘落”则暗示着这种自然现象是自然衰落。,这句话通过描绘一个静谧的场景,传达了一种宁静、沉思的氛围,通过“仰起面庞”的动作,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于这一自然现象的喜爱和敬畏;而“承接这命运无声地飘落”则表达了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接受和顺应,以及对生命中不可控因素的感慨,表达由歪脖子老槐树引起的人生思考。②以问句作结,这种表达方式在文学创作中是一种常见的技巧,旨在通过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让读者在思考中感受到作品的深刻含义和情感表达,通过疑问句,作者不仅完成了对主题的阐述,而且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使得作品的意义和情感得以延续和深化。(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全息投屏的画卷徐徐展开,峰峦起伏,水流潺潺,鸟儿翩翩起舞,云烟冉冉浮动,①……走进浙江博物馆之江新馆,《富春山居图》的两段——《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合璧再现,高5米、长40米的数字长卷把600多年前皴擦点染的笔墨生动而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光影沉浸式数字展正成为一种流行的展陈方式。鸟儿能飞,人物能动,花朵绽开,树影婆娑,②……古画里的静态图像通过数字动画技术、全息影像、裸眶3D等投放手段,使观众在展厅里仿佛穿越到古代世界,美妙的艺术世界触手可及。博物馆借用数字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展示,在当下已经成为普遍情况,浙江省博物馆就运用了最新的多种多媒体技术在整个展馆的100多个点位。为了提供更好的观赏体验,艺术团队往往颇费心思。比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巨幅数字版《清明上河图》动态长卷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由二十余位画师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完成。他们需要临摹张择端的笔触,一帧一帧画出来,有些人物动作复杂的要画几十帧,如此才能达到逼真的动态效果。20.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请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与横线前的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要求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答案】20.数字长卷高5米、长40米,它把600多年前皴擦点染的笔墨呈现在人们面前,生动而清晰。21.浙江省博物馆就在整个展馆的100多个点位运用了多种最新的多媒体技术。22.①渔舟缓缓漂游②飞泉倒挂【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最基本的方法为提取主干法,这个长句的主语为“数字长卷”,谓语为“呈现”。然后再将修饰成分提炼出来,“数字长卷”的定语为:高5米、长40米,所以这一部分定语可以变成一个句子,即数字长卷高5米、长40米。“把600多年前皴擦点染的笔墨”是“呈现”的对象,可以变成独立的句子,即把600多年前皴擦点染的笔墨呈现在人们面前。“生动而清晰”是修饰“呈现”的状语,可以单独成句。所以变成的几个短句为:数字长卷高5米、长40米,它把600多年前皴擦点染的笔墨呈现在人们面前,生动而清晰。【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子有两处错误:第一处,“最新的多种”语序不当,“最新的”“多种”都是“多媒体”的定语,定语的顺序一般为“属数动形名”,数量类的定语一般放在形容词性的定语之前,“多种”应放在“最新的”之前。第二处,“在整个展馆的100多个点位”语序不当,“在整个展馆的100多个点位”是地点状语,应放在“运用了”的前面。所以,画横线的句子可修改为:浙江省博物馆就在整个展馆的100多个点位运用了多种最新的多媒体技术。【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本题仿写时,横线前的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因此,在句式上体现前面两句的特点。①处,每个短句都是主谓结构,主语均是自然景物,如“鸟儿”“云烟”。每个短句的谓语部分则是动态描写,如“翩翩起舞”“冉冉浮动”,词语是AABC的结构。补写内容应该继续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效果,与前面描写相呼应,例如“渔舟缓缓漂游”。②处,前面的句子描述了古画中通过技术表现的动态效果,如“花朵绽开”“树影婆娑”等。构成排比,补写的内容要与这些描述同样具有动态感,并与画作中的场景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团膳供应合同书标准范本2篇
- 个人货车租赁合同2024版
- 二零二五版养老服务机构合作运营与管理协议3篇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草食动物饲养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水环境监测与评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零部件运输与供应链管理合同2篇
- 新疆财经大学《田径教学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技术开发合同服务内容与标的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地产代理销售合同补充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梯设备改造、安装、租赁与维护合同3篇
- 【大学课件】微型计算机系统
- (主城一诊)重庆市2025年高2025届高三学业质量调研抽测 (第一次)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关于标准房屋装修合同的范本
-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竞赛试题70题(附答案)
- 2024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真题含解析
- 荔枝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 资金借贷还款协议
- 《实验性研究》课件
-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全文)
- 2024-2025学年高考英语语法第一轮复习:定语从句(讲义)(原卷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