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 基础检测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糖类 基础检测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糖类 基础检测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糖类 基础检测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糖类 基础检测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4.1糖类基础检测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D、T互为同位素 B.、互为同素异形体C.乳糖和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D.CH3COOCH3与互为同系物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羊毛织物B.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C.往稀硫酸催化水解后的蔗糖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并水溶加热,有银镜产生D.往鸡皮上滴加浓硝酸并微热,鸡皮变黄3.下列各项中的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及现象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A检验与浓反应有乙烯生成将与浓在烧瓶中混合后加热至,并将从瓶内逸出的物质通入酸性溶液中,酸性溶液紫色褪去B检验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未产生砖红色沉淀C检验碳卤键()向试管里加入几滴1-溴丁烷,再加入溶液,振荡后加热,冷却后加入过量稀硝酸酸化,一段时间后加入几滴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D证明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取少量丙烯醛,向其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A.A B.B C.C D.D4.糖类是人类必须的营养物质,下列食品中不含糖类的是A.面包 B.米饭 C.牛肉 D.蔬菜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B.乙醚具有麻醉作用,可通过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消去反应制得C.合成纤维是由原料通过缩聚反应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原料不含纤维素D.脂肪在碱性溶液在发生的水解属于皂化反应,其水解产物可用于制皂6.下列物质中,能够在酸性溶液中水解,生成两种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物质的是A.乙酸乙酯 B.麦芽糖 C.蔗糖 D.淀粉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名句赋物入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玉石是珍贵的无机矿物材料B.柳叶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C6H10O5)nC.制造剪刀的材料钢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D.柳树皮加工处理后的纤维产品是合成纤维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己烷和苯乙烯可用溴水鉴别B.青蒿素的分子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最终测定C.煤的气化、液化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煤的综合利用D.葡萄糖和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均能发生水解反应9.“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下列文物的主要成分为合金的是选项ABCD文物名称千金猴王砚兽面纹青铜盉金漆木雕大神龛行书《随室铭》卷A.A B.B C.C D.D10.下列各组物质:①聚乙烯和乙烯;②乙酸和葡萄糖;③淀粉和纤维素;④蔗糖和麦芽糖;⑤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但既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又不属于同系物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11.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下列与科技成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破量子通信技术——作为传输介质的光纤,其主要成分为晶体硅B.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星载铷钟所用物理性质不同C.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投用——液化时,其共价键被破坏D.实现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糖的分子组成都可以用表示12.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品可以分为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两大类,乙烯、硫酸、纯碱和日用化学品等属于大宗化学品。B.如图环状葡萄糖结构中含有羟基、醚键,不含醛基,该葡萄糖水溶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石墨烯弹性气凝胶制成的轻质“碳海绵”可用作处理海上原油泄漏的吸油材料D.5G通信中使用的不与任何酸、碱反应13.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取2mL20%的蔗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H2SO4后水浴加热5min;再加入适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若没有生成砖红色沉淀,则蔗糖在酸性水溶液中稳定B向盛有过量苯酚浓溶液的试管里滴加少量溴水,观察现象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存在酚羟基C取2mL卤代烃样品于试管中,加入5mL20%KOH水溶液混合后加热,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为白色,则该卤代烃中含有氯元素D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丁酯中加入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乙酸丁酯中的少量乙酸杂质A.A B.B C.C D.D14.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详细介绍了竹纸的制造工艺流程,其中“煮楻足火”工序是指加入石灰蒸煮以除去竹料中的木质素、树胶等杂质。另外,为了防止书写时墨迹在纸面扩散,古代及现代造纸都要加入一些矿物性白粉填充纸纤维之间的孔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多糖B.纸张中的纤维素之间是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结合的C.纸张燃烧后产生的灰白色部分主要成分为碳D.推测木质素分子中可能含有酸性官能团15.下列实验中,为实现实验目的必须除杂,其中正确的是实验除杂试剂实验目的①电石与水反应CuSO4溶液用KMnO4酸性溶液检验乙炔的还原性②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HNO3溶液用AgNO3溶液检验CH3CH2Br中的Br③淀粉与稀H2SO4水浴共热HNO3溶液用银氨溶液检验水解产物的还原性④C2H5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NaOH溶液用KMnO4溶液证明该反应为消去反应⑤苯与液溴反应CC14用AgNO3溶液证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②④⑤ C.只有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④⑤16.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冷却后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淀粉未发生水解B.将苯与溴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说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C.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不能证明生成了乙烯D.将石蜡油分解产物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证明石蜡油分解生成了乙烯17.2022年4月28日,我国科学家“二氧化碳'变'葡萄糖和脂肪酸”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催化》,二氧化碳变葡萄糖简易流程如下:二氧化碳乙酸葡萄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图所示乙酸结构中键角大小关系为∠1<∠2B.“人工合成”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了还原反应C.新制悬浊液可直接鉴别乙酸与葡萄糖D.相同质量乙酸与葡萄糖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18.下列实验内容和解释都正确的是编号实验内容解释A在相同温度下,测得饱和CO2溶液和饱和SO2溶液的pH分别为3.9和0.9非金属性:S>CB往1mL1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2mL1mol·L-1Na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2mL1mol·L-1NaBr溶液,生成淡黄色沉淀Ksp(AgCl)>Ksp(AgBr)C向乙醇中加入适量浓硫酸制备乙烯,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D取1mL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H2SO4,水浴加热5min,冷却后加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未产生砖红色沉淀蔗糖水解产物中不含有葡萄糖A.A B.B C.C D.D19.下列化学事实不符合“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观点的是A.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但与浓硫酸发生钝化B.向NaAlO2溶液中滴入盐酸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消失C.Na2SO3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生成NaHSO3,但滴入过量稀盐酸生成SO2D.葡萄糖(单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纤维素(多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20.证据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证据与推理的关系正确的是选项证据推理A用pH试纸测得0.1mol·L-1Na2CO3溶液的pH等于10,测得0.1mol·L-1醋酸钠溶液的pH等于9酸性:醋酸强于碳酸B向淀粉KI稀溶液中滴加过量新制氯水,溶液最终未呈蓝色氯气和碘离子未发生反应C向1mL0.2mol·L-1AgNO3溶液中依次加入1mL浓度均2mol·L-1的NaCl溶液和KI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Ksp(AgI)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淀粉未发生水解A.A B.B C.C D.D21.以玉米(主要成分是淀粉)为原料提炼酒精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12H22O11属于二糖B.化合物X属于还原型糖C.反应③中1mol化合物X分解成3mol乙醇D.欲使发酵液中的酒精和水初步分离,可采取的操作是蒸馏22.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酸化的KI溶液中加入B.澄清石灰水与足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CaCO3↓+H2OC.向稀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g++2NH3·H2O=[Ag(NH3)2]++2H2OD.金属铝溶于NaOH溶液:2Al+2OH-+2H2O=2AlO+3H2↑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含C18以上烷烃的重油经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B.用于奥运“祥云”火炬的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C.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有机物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2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谷子、玉米、高粱、大豆都是常见的酿酒原料B.泥瓦匠用消石灰刷墙时,常在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粗盐,目的是使墙面尽快固化C.“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由于使用的渔网多为麻纤维,遇水易发生膨胀破损,所以需要晾晒保持干燥D.人类能够冶炼金属的时间先后与金属的活动性相关,一般越活泼的金属,越晚被冶炼出来25.下列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SO2和植物油都可以使溴水褪色B.乙醛和葡萄糖溶液都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C.铜和纤维素[(C6H7O2)(OH)3]n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HNO3反应D.烧碱和硬脂酸钠的溶液都显碱性二、填空题26.我们通常遇到的糖类有、、、。葡萄糖是一种最基本的糖类,它的分子式是。葡萄糖在人体组织里发生反应,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7.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填标号)。①在糖类中有高分子,也有小分子

②糖类分子组成不一定都符合通式,符合通式的物质不一定都属于糖类

③淀粉、纤维素都属于混合物

④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通式相同,蔗糖与麦芽糖的分子式相同28.已知葡萄糖中含碳为40%,氢原子数是碳原子数的2倍,则葡萄糖的最简式为,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乙酸的三倍,则其分子式。通过实验证明葡萄糖是五羟基己醛,现分别取1mol葡萄糖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根据下列各问的要求填空。(1)跟银氨溶液微热,需银氨络离子mol,完全反应时析出银g。反应后葡萄糖变为,其结构简式为。(2)跟乙酸进行酯化反应,按乙酸计算完全酯化时,理论上需乙酸mol。生成物叫做,其结构简式为。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CCBCDB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DCDCABDC题号2122232425答案CBDAB1.B【详解】A.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H、D、T互为同位素,A项正确;B.同素异形体指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中中子数不同,导致质量数不同,属于同位素,B项错误;C.乳糖和蔗糖属于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乳糖和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D.同系物指的是结构相似分子式相差n个CH2,CH3COOCH3中官能团为酯基,分子式为C3H6O2,中可写成HCOOCH3,官能团为酯基,分子式为C2H4O2,相差1个CH2,D项正确;答案选B。2.C【详解】A.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纯棉织物中不含有蛋白质,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A正确;B.氯气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而HCl不能,淀粉遇碘变蓝,则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B正确;C.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在滴加银氨溶液之前应该加入NaOH溶液中和未反应的稀硫酸,否则实验不成功,C错误;D.鸡皮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D正确;故选C。3.C【详解】A.将与浓在烧瓶中混合后加热至,会产生气体,乙醇气体和均可以使酸性溶液褪色,A错误;B.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才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先调节溶液至弱碱性,B错误;C.卤代烃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会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对应的卤化钠,加入硝酸银后会产生沉淀,C正确;D.醛基也能与溴水发生氧化反应使溴水褪色,则溴水褪色不能说明丙烯醛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D错误;故选C。4.C【详解】A.面包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是一种多糖,含有糖类物质,A错误;B.米饭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是一种多糖,含有糖类物质,B错误;C.牛肉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没有糖类物质,C正确;D.蔬菜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维生素,纤维素是一种多糖,含有糖类物质,D错误;答案为:C。5.B【详解】A.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进行检验,生成砖红色沉淀,A正确;B.乙醚可通过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制得,B错误;C.纤维素是糖类,合成纤维不含有糖类物质,C正确;D.脂肪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其水解生成高级脂肪盐,可用于制肥皂,D正确;故选B。6.C【详解】A.乙酸乙酯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和乙醇,乙酸和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故A错误;B.麦芽糖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水解产物只有一种,故B错误;C.蔗糖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故C正确;D.淀粉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水解产物只有一种,故D错误;故选C。7.D【详解】A.玉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无机矿物材料,A正确;B.柳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表示为(C6H10O5)n,B正确;C.钢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C正确;D.柳树皮加工处理后的纤维产品是人造纤维,不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是由有机小分子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D错误;答案选D。8.B【详解】A.溴水无法鉴别苯和己烷,故A错误;B.X射线衍射技术是指使用X射线探测某些分子或晶体结构的科研方法,所以青蒿素的分子结构可以用它来测定,故B正确;C.煤的气化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煤的综合利用,故C错误;D.葡萄糖是单糖,不水解,故D错误;答案选B。9.B【详解】A.砚”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等,A项不符合题意;B.“盉”主要成分是青铜,B项符合题意;C.“龛”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项不符合题意;D.“卷”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10.A【分析】组成及原子个数比相同时,具有相同的最简式;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以此来解答。【详解】①聚乙烯和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分子式不同、结构不同,既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又不属于同系物,故选;②乙酸(C2H4O2)和葡萄糖(C6H12O6)的最简式均为CH2O,分子式不同、结构不同,既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又不属于同系物,故选;③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均为(C6H10O5)n,最简式均为C6H10O5,但n不同,结构不同,既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又不属于同系物,故选;④蔗糖和麦芽糖均为二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不选;⑤聚乙烯含C、H元素,聚氯乙烯含C、H、Cl元素,最简式不同,故不选;故选A。11.B【详解】A.光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硅,故A错误;B.与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故B正确;C.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所以二氧化碳液化时,只改变分子间的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分子内的共价键,故C错误;D.大多数糖类的分子组成可以用表示,但脱氧核糖的分子式为C5H10O4,不能用表示,故D错误;故选B。12.C【详解】A.化学品可以分为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两大类。乙烯、硫酸、纯碱和化肥等属于大宗化学品;医药、农药、日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属于精细化学品,故A错误;B.环状葡萄糖结构在溶液中可以转化为链状葡萄糖结构,重新生成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错误;C.石墨烯弹性气凝胶具有胶体的吸附性,能吸附原油,可用作吸油材料,故C正确;D.为酸性氧化物能与强碱反应,故D错误;故选:C。13.D【详解】A.蔗糖水解后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将溶液调节至碱性,再加入适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故A错误;B.苯酚与少量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易溶于苯酚,则不出现白色沉淀,故B错误;

C.卤代烃水解后先加稀硝酸将溶液调节至酸性,再加入硝酸银,故C错误;D.乙酸与饱和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振荡后静置分液可分离,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14.C【详解】A.纸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是由单糖缩合而成的大分子,属于多糖,A正确;B.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聚合链组成的高分子多糖,这些链之间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形成了纤维素,B正确;C.纸张燃烧后产生的灰白色部分主要成分为瓷土、碳酸钙钛等造纸填充料,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木质素能与碱反应,说明其具有一定的酸性,故推测木质素分子中可能含有酸性官能团,D正确;故答案为:C。15.D【详解】①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混有硫化氢,利用硫酸铜可除杂,然后用酸性溶液检验乙炔的还原性,实验合理,正确;②与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加硝酸至酸性,再利用硝酸银检验,实验合理,正确;③淀粉与稀水浴共热,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没有在碱性条件下,实验不合理,错误;④与浓加热至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溶液可除杂,乙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合理,故正确;⑤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和,然后加四氯化碳发生萃取,对上层溶液加硝酸银生成浅黄色沉淀,实验合理,正确;①②④⑤正确,故选D。16.C【详解】A.加热下用少量新制的Cu(OH)2检验醛基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冷却后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加热,若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淀粉未发生水解,A错误;B.将苯与溴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产生,有可能是挥发出来溴引起的,不能说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B错误;C.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可能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硫引起的,故不能证明生成了乙烯,C正确;D.石蜡油的成分为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将石蜡油分解产物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证明石蜡油分解生成了含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但不一定为乙烯,D错误;答案选C。17.A【详解】A.由于C=O键对C-C键的斥力大干C-O键对C-C键的斥力,因此∠1>∠2,故A错误;B.人工合成过程是将CO2转化为CH3COOH,碳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为0,二氧化碳发生了还原反应,故B正确;C.葡萄糖为还原性糖,含有醛基,因此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乙酸与葡萄糖,故C正确;D.乙酸和葡萄糖的最简式均为CH2O,因此相同质量乙酸与葡萄糖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故D正确;故答案选A。18.B【详解】A.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的在溶液中的浓度不同,酸的浓度不同,且比较非金属性应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故A错误;B.由于Ksp(AgCl)>Ksp(AgBr),则往1mL1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2mL1mol•L-1NaCl溶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再加入2mL1mol•L-1NaBr溶液,氯化银会转化为溴化银,生成淡黄色沉淀,发生沉淀的转化,故B正确;C.乙醇易挥发,乙烯中混有乙醇,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应除去乙醇,故C错误;D.水解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至碱性,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D错误;故选:B。19.D【详解】A.Fe是比较活泼金属,能够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FeSO4、H2,但浓硫酸主要以酸分子形式存在,具有强氧化性,在室温下遇到浓硫酸会发生钝化而不能进一步发生反应,符合“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观点,A不符合题意;B.向NaAlO2溶液中滴入盐酸先发生反应:NaAlO2+HCl+H2O=NaCl+Al(OH)3↓,反应产生Al(OH)3白色沉淀,该物质是两性氢氧化物,当盐酸过量时,又发生反应:Al(OH)3+3HCl=AlCl3+3H2O,因此看到反应产生的沉淀又逐步溶解,直至沉淀消失,符合“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观点,B不符合题意;C.H2SO3是二元弱酸,向Na2SO3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发生反应:Na2SO3+HCl=NaHSO3+NaCl,生成了NaHSO3;但当滴入过量稀盐酸时,又发生反应:NaHSO3+HCl=NaCl+H2O+SO2↑,因此又生成SO2气体。HCl的量不同,反应产物不同,符合“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观点,C不符合题意;D.葡萄糖(单糖)的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氧化而能发生银镜反应,但纤维素(多糖)分子中无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因此不符合“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观点,D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D。20.C【详解】A.用pH试纸测得0.1mol·L-1Na2CO3溶液的pH等于10,测得0.1mol·L-1醋酸钠溶液的pH等于9,说明碳酸根的水解程度大于醋酸根的,则酸性:醋酸强于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判断醋酸和碳酸的强酸关系,A错误;B.向淀粉KI稀溶液中滴加过量新制氯水,溶液最终未呈蓝色,这是由于过量的氯水把单质碘氧化,不能说明氯气和碘离子未发生反应,B错误;C.向1mL0.2mol·L-1AgNO3溶液中依次加入1mL浓度均2mol·L-1的NaCl溶液和KI溶液,反应中硝酸银不足,若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可以说明氯化银沉淀转化为了碘化银,则Ksp(AgCl)>Ksp(AgI),C正确;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不能说明淀粉未发生水解,因为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应该首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D错误;答案选C。21.C【详解】A.淀粉水解的产物是C12H22O11,能水解为两分子单糖,属于二糖,正确,不选A;B.二糖再水解生成葡萄糖,含有醛基,属于还原性糖,正确,不选B;C.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则1mol葡萄糖分解成2mol乙醇,错误,选C;D.酒精能溶于水,所以分离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用蒸馏的方法,正确,不选D;答案选C。22.B【详解】A.酸化的KI溶液中加入H2O2,H2O2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离子方程式正确,故A正确;B.澄清石灰水与足量小苏打溶液混合,假设Ca(OH)2为1mol,则2molOH-消耗2molHCO,生成2mol和2mol水,1mol结合1molCa2+生成1molCaCO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HCO=CaCO3↓+2H2O+,故B错误;C.向稀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生成[Ag(NH3)2]+和水,离子方程式正确,故C正确;D.金属铝溶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正确,故D正确;故选B。23.D【详解】葡萄糖属于单糖,不发生水解反应。24.A【详解】A.谷子、玉米、高粱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水解后产生葡萄糖,可用于酿酒,而大豆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不能用于酿酒,A错误;B.泥瓦匠在刷墙时加入粗盐的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