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杭州中考满分作文《穿越采访》_第1页
2022年浙江杭州中考满分作文《穿越采访》_第2页
2022年浙江杭州中考满分作文《穿越采访》_第3页
2022年浙江杭州中考满分作文《穿越采访》_第4页
2022年浙江杭州中考满分作文《穿越采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浙江杭州中考满分作文【真题回放】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40分)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采访”的相关知识。请以“采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叙述某次采访的经历,可以想象采访某个人的情景,也可以谈谈你希望采访某个人的理由。采访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你熟悉或陌生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人物或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是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平凡的人……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字数600-800字;(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穿越采访华夏历史纵横上下五千年,涌现了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又因何闪耀?近日,作为学校小记者,我完成了一次特殊的探索——“穿越采访”历史人物辛弃疾。问:辛弃疾爷爷,你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的?答: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国力衰微,统治者偏安一隅,不图恢复。然而在这样的世道中,却有人扛起了抗金大旗,奏出了时代最强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我就是人称“词中之龙”的辛弃疾。我出生于1140年的山东历城,此时距靖康之耻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因自幼生长于金人占领区,我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南侵,22岁的我揭竿而起,参加了耿京的义军,耿京被张安国出卖后,我又“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万军之中”,之后投奔南宋。战场上的厮杀、智勇双全的才干,以及骨子里散发出的英雄气概,使得我那积极进取的精神、抗战复国的政治主张与当时只求苟安的政治环境发生冲突。问:辛弃疾爷爷,你的一生是奋发激昂、抗战爱国的一生,也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是吗?答:南渡以来,我“不为众人所容”,受压抑排斥,不被朝廷重用,报国之心无处施展,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硬语盘空谁来听?”我将南归后所积郁在胸的一腔悲愤全部倾注进了《稼轩长短句》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我一度沉漫在愤激之中,然而即使社会环境再残酷,我的那颗赤子之心并没有被磨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回想起往昔的峥嵘岁月,我仍怀有“补天裂”的雄心壮志。虽则悲慨,依然执着,这是我一生的写照。问:辛弃疾爷爷,有人说,您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然而也是历史的巧合,让世间少了一位横刀立马的大将军,多了一位慷慨悲壮的词人。答:当时光流逝,岁月荏苒,我已经华发苍颜之时,回望自己无路请缨的一生,我的词中又多了一股悲情,“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韫英雄泪”,功业未就,日薄西山,故国沦陷之仇恨,流落江南之飘零,使我的悲伤一发不可收拾,面对理想的不能实现,只能掬一把清泪,独自感伤。作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一代宗师,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我的词,既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是吟风赏月花情柳态,而是字字揪心,句句沁血,浸润着抗金英雄壮志难酬的沉痛感叹和无能为力的愤慨,一部《稼轩词》,给后人展示的是一代抗金英雄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血泪控诉,那强大的爱国豪情更是感人肺腑、响彻云霄。谢谢您,辛弃疾爷爷,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得分点解读】立意鲜明,感人肺腑。本文选择写“历史人物”辛弃疾爷爷为采访对象,用穿越的形式,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历史人物”,表达他的丰功伟绩以及“一代抗盒英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血泪控诉”。引用诗词,表情达意。文章行文舒展自如,情趣盎然,引用辛弃疾的诗句,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诗词的运用使文章诗意盎然。新奇的比喻、美妙的想象,信手拈来,辞采清丽,读来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名师解题】2022年浙江杭州卷中考作文题要求以“采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话题作文对写作的限制比材料作文更宽松,反而让考生难以下笔,无法找到突破口。实际上,只要考生把目光放回到作文材料上,就能够准确地把握主题,化难为易,从而真正体悟到命题人的用意,把握命题的特点。“采访”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包含的信息众多,审题时,考生应认真思考,仔细分析,还要留意“可以叙述某次采访的经历……也可以是平凡的人……”这段话,它具体点明了可以写的内容。如果考生实际参加过采访就可以写出自己的经历,当时的场景和受访人的表情、动作等:如果没有采访过,就可以展开想象,重点写人,写出人物的品质。这样所有考生都会有话可说,体现了命题人对考生的关爱。另外,要注意,采访对象应是具有正能量的,考生在与作中也要传递正能量,如写建设者忘我地劳作、逆行者无畏的品质、教育者真诚的奉献等。【命题透视】2022年杭州中考大作文题以“采访”为话题,要求叙述你采访的经历、想象你“采访”某人的场景、叙述你想“采访”某人的理由,可以是“采访”身边的人或事,可以是现在想“采访”的人,也可以是以前“采访”过的人,写一篇“采访”稿。开放性比较强,需要广泛结合自身阅读经历和实践经历进行写作。以“采访”为话题,可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最主要的还是让考生通过“采访”这种形式,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作为中学生其实已经跟“采访”打过很多交道了,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学的就是新闻写作,在过往的学习中,考生对于这种文体并不陌生。文题的三个提示语让考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打开脑洞。“采访”的核心是对话,考生可以与古人对话、与太空对话,不用拘泥于时空的限制。除了叙事能力,也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程度的思辨思维和思考的深度。要想高分胜出,就要体现出考生的语文素养、思路技巧与表达功底。从“采访”对象而言,可以不拘泥于一个时空。去关注、了解那个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们。外卖快递小哥、核酸“大白”,以及第一节课看起来有点压力又迅速投入上课的老师。我们可以用“如何采编”这一关键任务,以“新闻体裁的种类与特征”这个本质问题重构课文,设置采访“你身边人、平凡事”这一驱动性任务,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最后完成小报并展示。写作时,可参考以下几方面展开思路。①写“想采访的人,身边的人”,这属于人物专访,是带着目的、就专门性的问题对相关人士进行采访,是以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要求人物鲜明、细节生动、事例典型,要善于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②以“苦难”为采访核心词,可以联系一下课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样是面对苦难,马丽华坚持苦难美至上,于她看来,苦难是永无止境的,但是苦难带给我们的还有收获与幸福,所以与其和苦难斗得头破血流,不如敞开胸怀,悦纳苦难。③采访位立的老房子古建筑。采访祖先,采访那位令你充满好奇的先辈,探访那个让家族骄傲的长辈;采访从小跟随你的心爱玩具,偶然发现它一直静静地待在角落,你又是否忽然要去问问它你的童年,去听听它对你的往后成长建议呢?④不妨借鉴参考一下央视《朗读者》的采访模式,可以选择“苦难”“坚持”“超越”“奉献”等离中学生相对较近而又有话可说的核心词,以其中一个为核心,贯穿采访的始终,通过采访,达成对这个主题词的初识、深入、践行、升华四个部分,这样可能会在文章的立意或文笔表达上更加出彩一些。⑤如果写你曾经的采访经历,那么,可以回顾自己所参加的活动,当时是如何做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选题策划,从目的、报道角度等方面出发,进行撰稿前的策划工作;确定选题方向,寻找新闻事件的切入点,组织稿件的架构;保留新闻价值的部分,对被采访者的回答内容进行分析与加工处理;修改、编报、展示。【构思角度提示】①采访凡•高。“我”从小喜欢画画,偶像是荷兰画家凡•高,他那热烈澎湃的笔触、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所以“我”想回到过去采访他,想问他几个“我”特别关心的问题,如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绘画感兴趣的、当他的画作不受欢迎时他是怎么想的、他画“向日葵”系列时有什么感受等。②采访“白衣天使”。在这场抗疫斗争中,“白衣天使”冲在一线,“我”想来访他们,传达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无畏精神。在疫情暴发时,他们舎小家顾大家,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抗疫一线,帮助患者战胜病魔,值得我们尊敬和赞美。③采访抗美援朝老战士。先描写采访的缘由和场景;然后,记叙老战士英勇无畏的事迹,如何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如何与朝鲜人民亲如一家等,同时注意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最后写与老战士告别,对老战士表示敬意。【写作指导】第一,审题立意。本次写作要求以“采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根据提示“你可以叙述某次采访的经历,可以想象采访某个人的情景,也可以谈谈你希望采访某个人的理由。采访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你熟悉或陌生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人物或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是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平凡的人……”可知,首先要确定一个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采访对象”,如果对体育或娱乐领域感兴趣,可以采访某个明星;可以采访英雄人物,如航天员王亚平、刘洋等;可以采访普通人物,如那些默默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选一个你真心喜欢的、完全认可的那个人,这个人跟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全吻合,你就是他,他就是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容易得到读者的共鸣和认可。第二,思路点拨。叙述某次采访的经历,可写成记叙文,可以叙述两方面内容,即我的采访过程,被采访对象的情况。如,我去苍茫沙漠的新疆采访某个支教老师的经历,我去乡村去采访某个坚守传统手的手艺人的经历,我去乡村在田野里采访某个辛苦收割稻子的老农民的经历等,要把采访人物的精神写出来。想象采访某个人的情景,重在想象,即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如采访古人:采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北宋理学家张载;采访反抗绝望、以文学为武器拯救国民性的鲁迅;采访充满现代理性自由意识、民主科学浪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战将们;采访思想汪洋恣肆,文以载道,传万世至今日,读之心凝形释的诸子百家们。阐述采访某人的理由,这类更适合写成议论文,首先明确采访对象,直接亮出观点,譬如采访科比,观点可以是学习和弘扬科比身上那种敢拼敢赢的奋斗精神。可以列举科比成名前和在赛场上的拼搏努力,加以论证。最后联系实际,具体论述在一个动辄喊“躺赢”的时代,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何其可贵。【名师专场】批阅完2022年浙江杭州卷的考场作文之后,老师们普遍感觉,有一些作文虽立意准确,但读起来枯燥乏味。分析其原因,考场时间紧迫固然最为主要,但更多的是考生不注意语言表达,随心所欲。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写出语言有力、有趣、有内涵的文章呢?在平时,我们可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训练。首先,精炼语言。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它若繁杂,文章就显得啰陵,且让人感觉主旨不明、思路不清,所以必须精炼语言。比如,想表达“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可用“蹒跚”一词;又如,想表达“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则可用“嘶哑”一词;等等。由此可见,只要思路清楚,想明白要表达的内容,就能找到简洁的词语与之对应。这提醒我们,语言的准确性不在“繁”而在“精”。多使用简练的词语、成语、熟语、谚语等,可帮助考生梳理写作思路,消除语言网络化、游戏化、碎片化或词不达意等缺点,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趣的境界。其次,加强炼字。炼字是精炼语言的延伸,贾岛“推敲”的故事、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等,都说明古人十分重视炼字。那么,为什么要炼字呢?因为若不炼,便会“文不尽意”“言不逮意”。想表达出清楚的意思或深刻的内涵,就得反复斟酌用字。如鲁迅《孔乙己》中“便排出九文大钱”与“摸出四文大钱”中的“排”与“摸”,简练却含义丰富,清楚地表现了孔乙己所处境况的不同。再次,改变语体。语体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平时交流中人们主要以口语为习惯用语,因此,有些考生会有使用口语进行写作的不良习惯。但写文章必须使用书面语,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多注意口语和书面语间的转换,比如“冬天来了”可以改为“隆冬将至”,“不承认、改正自己的错误”可以改为“不知悔改”等。当然,也要注意不能处处使用书面语,如写人物对话时用口语就更合适。最后,引用诗句、名言。诗句、名言是语言中的精华。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