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保健服务与健康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443第1章医疗保健服务概述 3313891.1医疗保健服务的内涵与外延 3198081.2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构建 342361.3医疗保健服务的发展趋势 431132第2章健康管理的基本理念 4143082.1健康管理的定义与目标 474422.2健康管理的核心理念 4102782.3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应用 518184第3章健康风险评估 567103.1健康风险评估的意义与分类 51563.2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 680073.3健康风险评估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614494第4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30154.1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 7305144.2健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7324954.2.1方法 7244974.2.2策略 750374.3健康促进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731328第5章生活方式管理 8281585.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8196945.1.1饮食习惯 8122745.1.2运动锻炼 8163485.1.3睡眠质量 8317255.1.4心理状态 9635.2生活方式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956085.2.1健康饮食管理 9185585.2.2运动锻炼管理 99565.2.3睡眠质量管理 940805.2.4心理健康管理 9196445.3生活方式管理在健康管理中的实践 9247175.3.1健康教育与宣传 9151475.3.2个性化健康管理 9192175.3.3持续跟踪与评估 10220945.3.4社区卫生服务支持 1030012第6章慢性病管理 10169416.1慢性病的特点与危害 10233236.1.1病程长:慢性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和调理,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持续性影响。 10231046.1.2难以逆转:慢性病往往导致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难以完全逆转。 10254606.1.3并发症多:慢性病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影响生活质量。 10180746.1.4危害严重:慢性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 10104546.1.5预防可控: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早期发觉、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等措施,慢性病是可防可控的。 1018706.2慢性病管理策略 1091726.2.1生活方式干预: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1041326.2.2早期发觉:定期开展慢性病筛查,提高早期发觉率,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1021696.2.3规范治疗:遵循指南,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保证患者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 1079016.2.4长期管理:建立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实现全程管理,提高治疗效果。 11307116.2.5全科医生团队服务:发挥全科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提供综合性、连续性服务。 1121886.3慢性病管理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 11289476.3.1降低慢性病发病率: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 11242786.3.2控制慢性病进展: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减缓慢性病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 11319896.3.3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控制慢性病,减少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1151426.3.4减轻社会负担:降低慢性病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11171956.3.5促进健康公平:通过慢性病管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健康公平。 11157966.3.6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加强慢性病管理,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1118220第7章中医养生保健 11200267.1中医养生保健的核心理念 11252517.2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11114847.3中医养生保健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1227456第8章老年人健康管理 12324128.1老年人群的健康特点 12102118.2老年人健康管理策略 13218058.3老年人健康管理实践案例 136240第9章妇幼健康管理 14231029.1妇幼人群健康管理的特殊性 14276999.1.1生理特点 144739.1.2心理特点 14101879.1.3社会需求 14258449.2妇幼健康管理策略 14136719.2.1妇幼健康管理原则 14116359.2.2妇幼健康管理措施 15178119.3妇幼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1518179.3.1政策法规支持 15176029.3.2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15259299.3.3健康管理成效 155793第10章健康管理服务与信息化 151113710.1信息化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15334910.1.1提高健康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健康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传输和共享,提高健康管理工作的效率。 153045110.1.2优化资源配置:信息化技术有助于整合医疗资源,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53276210.1.3促进健康管理个性化: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个体健康状态的精准评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163115010.1.4提升患者满意度:通过在线咨询、预约挂号、远程诊疗等服务,提高患者就医便利性,提升患者满意度。 162154310.2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6721210.2.1建立健全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网络、硬件设备、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建设,为健康管理信息化提供基础支撑。 162950510.2.2构建标准化健康信息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不同系统之间的健康信息互联互通。 167110.2.3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各个环节中,广泛应用电子病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高健康管理水平。 1685710.2.4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保证健康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16636910.3健康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162572410.3.1发展趋势 162554110.3.2挑战 16第1章医疗保健服务概述1.1医疗保健服务的内涵与外延医疗保健服务是指通过医疗机构、专业医务人员以及相关卫生工作者,为个体和群体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以及健康促进等系列活动。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保健: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标,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实施疫苗接种、疾病筛查等预防措施。(2)诊断治疗:对疾病进行早期发觉、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包括门诊、住院、手术等医疗服务。(3)康复护理:针对患者功能障碍,提供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4)健康促进:通过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干预等手段,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水平。医疗保健服务的外延涵盖了公共卫生、社区医疗、专科医疗、远程医疗、中医中药等多个领域。1.2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构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基石,其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机构设置: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形成覆盖城乡、分布合理的医疗服务网络。(2)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3)医疗服务流程优化:简化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4)医疗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医疗服务、医疗管理、健康信息等互联互通。(5)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1.3医疗保健服务的发展趋势(1)医疗服务多元化: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服务将从单一的疾病治疗向预防、康复、健康管理等多元化方向发展。(2)医疗资源下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3)医疗技术创新: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4)医疗服务模式变革: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将不断涌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5)医疗政策支持:将继续加大对医疗保健服务的支持力度,推动医疗保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第2章健康管理的基本理念2.1健康管理的定义与目标健康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风险预测和干预指导的一系列活动。其目标主要包括: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以及减轻医疗负担。2.2健康管理的核心理念健康管理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预防为主:强调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患病风险,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2)个体化干预: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3)全人全程管理: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涵盖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健康问题。(4)跨学科合作: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多学科资源,为个体提供全面、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5)持续改进:通过不断收集、分析健康管理数据,调整和优化健康管理策略,以实现健康效果的持续提升。2.3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应用在我国,健康管理作为一项新兴事业,得到了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健康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健康管理事业发展,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2)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各级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健康管理服务体系。(3)服务内容丰富:开展了包括健康体检、风险评估、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在内的多样化健康管理服务。(4)技术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健康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5)公众参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管理,主动参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提高了全民健康素养。第3章健康风险评估3.1健康风险评估的意义与分类健康风险评估是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的分析,评估其在未来发生特定疾病的风险程度。健康风险评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发觉潜在健康问题,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2)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提高健康水平。(3)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健康风险评估可分为以下几类:(1)疾病风险评估:评估个体或群体在未来发生特定疾病的风险。(2)健康状态评估:评估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如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健康水平。(3)生活方式评估:评估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程度。3.2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问卷调查:通过收集个体或群体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家族病史等,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2)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指标的测量,用于评估个体的生理健康状态。(3)生物标志物检测:检测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的生化指标,反映个体的健康状况。(4)风险评估模型:利用统计学和大数据分析方法,结合个体或群体的特征数据,建立风险评估模型。(5)基因检测:通过对个体基因的检测,评估其遗传性疾病的发病风险。3.3健康风险评估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健康风险评估在健康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根据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为个体或群体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措施,降低疾病风险。(2)疾病预防与控制:通过对高风险个体或群体的监测和干预,降低疾病发病率。(3)健康促进: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改善等措施,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水平。(4)慢性病管理: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5)医疗资源分配:根据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6)政策制定:为部门制定健康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第4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4.1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健康教育旨在提升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素养,强化其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从而降低患病风险,提高全民健康水平。4.2健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4.2.1方法(1)传播教育:通过媒体、宣传资料、讲座等形式,传播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2)互动教育:开展健康咨询、座谈会等活动,加强与群众的互动,解答他们的疑问,引导其正确认识和对待健康问题。(3)体验式教育:组织实地参观、健康体验等活动,让群众亲身感受健康生活方式带来的益处。(4)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4.2.2策略(1)政策倡导: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政策,推动各级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2)跨部门合作:加强卫生、教育、媒体等多部门协作,共同推进健康教育工作。(3)社区参与: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策划和实施。(4)持续改进:根据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4.3健康促进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健康促进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掌握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降低患病风险。(2)引导健康行为:健康促进帮助个体和群体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3)预防疾病:通过健康教育,提前发觉和干预健康风险因素,预防疾病的发生。(4)提高生活质量:健康促进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5)降低医疗成本:通过健康教育,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社会负担。(6)促进社会和谐:健康促进有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减少因健康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5章生活方式管理5.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生活方式是影响个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包括饮食、运动、睡眠、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不良的生活方式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5.1.1饮食习惯合理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摄入过多的油脂、盐分、糖分等,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均衡的膳食结构,充足的蔬菜水果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5.1.2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慢性病风险。长期缺乏运动则可能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免疫力减弱,容易感染疾病。5.1.3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修复,提高免疫力。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健康问题。5.1.4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对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从而影响身体健康。5.2生活方式管理的策略与方法生活方式管理旨在通过改善生活习惯,降低慢性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以下为几种生活方式管理的策略与方法:5.2.1健康饮食管理(1)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2)控制油脂、盐分、糖分等摄入,避免过量。(3)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5.2.2运动锻炼管理(1)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2)选择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多种运动方式,全面提高身体素质。(3)坚持锻炼,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5.2.3睡眠质量管理(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2)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3)如有睡眠障碍,及时寻求专业帮助。5.2.4心理健康管理(1)学会心理调适,积极应对压力和挑战。(2)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培养兴趣爱好。(3)如有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5.3生活方式管理在健康管理中的实践生活方式管理在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为生活方式管理在健康管理中的实践:5.3.1健康教育与宣传通过健康教育与宣传,提高人们对生活方式对健康影响的认识,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5.3.2个性化健康管理根据个人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生活方式管理方案,提高健康管理效果。5.3.3持续跟踪与评估对生活方式管理效果进行持续跟踪与评估,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保证健康管理目标的实现。5.3.4社区卫生服务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生活方式管理的支持,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等,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6章慢性病管理6.1慢性病的特点与危害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无传染性、病因复杂、难以治愈的一大类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具有以下特点:6.1.1病程长:慢性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和调理,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持续性影响。6.1.2难以逆转:慢性病往往导致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难以完全逆转。6.1.3并发症多:慢性病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影响生活质量。6.1.4危害严重:慢性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6.1.5预防可控: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早期发觉、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等措施,慢性病是可防可控的。6.2慢性病管理策略针对慢性病的特点和危害,我国提出了以下慢性病管理策略:6.2.1生活方式干预: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6.2.2早期发觉:定期开展慢性病筛查,提高早期发觉率,及时采取治疗措施。6.2.3规范治疗:遵循指南,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保证患者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6.2.4长期管理:建立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实现全程管理,提高治疗效果。6.2.5全科医生团队服务:发挥全科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提供综合性、连续性服务。6.3慢性病管理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慢性病管理在健康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3.1降低慢性病发病率: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6.3.2控制慢性病进展: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减缓慢性病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6.3.3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控制慢性病,减少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6.3.4减轻社会负担:降低慢性病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6.3.5促进健康公平:通过慢性病管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健康公平。6.3.6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加强慢性病管理,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第7章中医养生保健7.1中医养生保健的核心理念中医养生保健,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养生保健的目标是保持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注重从生活细节出发,强调精神调养、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按摩推拿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7.2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精神调养:中医认为,精神因素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有利于身心健康。(2)饮食调理:中医强调“药食同源”,合理搭配食物,注重营养均衡,可达到预防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3)运动锻炼:中医提倡“动静结合”,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4)按摩推拿:通过手法按摩,刺激人体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舒缓疲劳、预防疾病的目的。(5)中草药保健:中医根据个人体质,运用中草药进行调理,以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7.3中医养生保健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中医养生保健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质辨识: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了解个人体质特点,为制定个性化的养生保健方案提供依据。(2)疾病预防:中医养生保健注重未病先防,针对个人体质和季节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发生风险。(3)慢性病调理: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在慢性病调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施治,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4)养生保健教育: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养生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5)老年保健:针对老年人身体特点,运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6)亚健康调理:针对亚健康状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身体机能,帮助人们恢复健康。通过以上应用,中医养生保健在健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第8章老年人健康管理8.1老年人群的健康特点老年人群由于生理功能的自然退化、慢性疾病的累积、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角色的转变,呈现出以下健康特点:(1)慢性病发病率高:老年人普遍存在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2)多病共存: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相互影响,使得病情复杂化。(3)功能减退:老年人在生理功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如视力、听力、记忆力下降等。(4)心理问题:老年人可能会面临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健康。(5)社会支持需求增加: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家庭、社会支持的需求逐渐增加。8.2老年人健康管理策略针对老年人群的健康特点,制定以下健康管理策略:(1)定期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发觉并治疗疾病。(2)个性化健康管理: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特点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3)慢性病管理:重视慢性病的早期发觉、早期治疗和长期管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4)健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5)心理关爱: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减轻心理负担。(6)社会支持:充分发挥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8.3老年人健康管理实践案例案例一:某社区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体检,根据体检结果为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案例二:某养老机构针对老年人慢性病高发的情况,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提高老年人慢性病管理水平。案例三:某地区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项目,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老年人解决心理问题。案例四:某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健康教育,如健康讲座、健康宣传栏、健康手册等,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案例五:某企业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健康管理设备,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理指标,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第9章妇幼健康管理9.1妇幼人群健康管理的特殊性妇女和儿童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需求方面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妇幼健康管理工作相较于其他人群更具特殊性。本章首先阐述妇幼人群健康管理的特殊性。9.1.1生理特点(1)女性生命周期中经历月经、怀孕、分娩、更年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对健康管理有特殊需求。(2)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理功能尚不完善,易受到疾病的影响。9.1.2心理特点(1)女性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如生育、育儿、家庭关系等,需要心理支持和干预。(2)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家庭和社会环境敏感,需关注其心理发展。9.1.3社会需求(1)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重要角色,其健康状况对社会稳定具有重大影响。(2)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保障儿童健康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2妇幼健康管理策略针对妇幼人群的特殊性,制定合理的健康管理策略。9.2.1妇幼健康管理原则(1)全面性:关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健康问题。(2)个性化:根据个体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3)连续性:从孕期、分娩、产后到儿童各阶段,提供持续的健康管理服务。9.2.2妇幼健康管理措施(1)定期体检:开展妇科、产科、儿科等专业的体检,早发觉、早治疗疾病。(2)健康教育:提高妇女和儿童的健康素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3)心理干预:针对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4)营养指导:关注妇女和儿童的营养状况,提供合理的膳食建议。9.3妇幼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妇幼健康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推动了妇幼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9.3.1政策法规支持(1)制定《母婴保健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等法律法规,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权益。(2)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妇幼人群提供免费健康管理服务。9.3.2健康管理服务体系(1)建立健全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2)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自治区科技厅直属事业单位引进考试真题
- 修缮采购协议合同范本
- 兼职辅导老师合同范例
-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构造与检修 项目三-课后习题带答案
- 劳务分包用工合同范本
- 公司销售渠道合同范本
- 农民玉米出售合同范本
- 2024年杭州银行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江西省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企业雇佣货车合同范本
- 新闻摄影培训PPT
- 《外贸风险管理》完整全套课件
- 露天煤矿防治水管理制度
-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程周
- PANTONE潘通色卡C面颜色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 中药的性能课件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课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2022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一册全部课件(含32课)
- 《数学物理方程》全册配套课件
- 《煤矿安全规程》专家解读(详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