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环保政策与法规遵从手册_第1页
农业生产环保政策与法规遵从手册_第2页
农业生产环保政策与法规遵从手册_第3页
农业生产环保政策与法规遵从手册_第4页
农业生产环保政策与法规遵从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环保政策与法规遵从手册TOC\o"1-2"\h\u4069第1章环保政策与法规概述 3245471.1农业生产环保政策背景 3162621.1.1农业生产环保政策的发展 3246961.1.2农业生产环保政策的主要内容 3291821.2农业生产相关法规体系 411631.2.1宪法 4191931.2.2法律 4171831.2.3行政法规 4264481.2.4部门规章 4184341.2.5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49351第2章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 481512.1农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454392.1.1监测目的与任务 4289772.1.2监测原则与要求 546802.1.3监测方法 551002.1.4监测频次与周期 554302.2农业环境评价标准与方法 581642.2.1评价目的与任务 5124532.2.2评价原则与要求 558102.2.3评价方法 5234392.2.4评价指标 6102722.2.5评价结果运用 612384第3章农田土壤保护与管理 6203403.1农田土壤保护政策与法规 614593.1.1国家政策概述 6142633.1.2法规体系 6137813.1.3地方政策与法规 619653.2农田土壤污染防控技术规范 7213783.2.1农田土壤污染来源识别 7312573.2.2农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 7157433.2.3农田土壤污染防控技术 734503.2.4农田土壤污染防控管理 720469第4章农业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7118854.1农业水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 7106854.1.1政策概述 767364.1.2法规要点 8279054.2农业节水技术及推广 8255694.2.1节水技术概述 8240224.2.2节水技术介绍 845864.2.3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 85823第5章农药、化肥使用与管理 8205425.1农药、化肥使用政策与法规 826195.1.1农药、化肥使用原则 8116545.1.2农药、化肥使用相关法规 94595.2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9298875.2.1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935975.2.2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926449第6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0145706.1农业废弃物处理政策与法规 1013156.1.1政策概述 1045756.1.2法规体系 10148806.1.3政策与法规实施 10117596.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0176656.2.1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 10163176.2.2畜禽粪便利用技术 1124006.2.3农业薄膜回收与利用技术 11209596.2.4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 1120316第7章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发展 11154697.1生态农业政策与法规 11177447.1.1生态农业政策概述 11308037.1.2生态农业相关法规 11318637.2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推广 12179087.2.1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1280467.2.2循环农业推广措施 122590第8章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13230188.1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与法规 1370058.1.1政策概述 13253908.1.2法规体系 13192488.1.3政策措施 13268708.2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345338.2.1农业遗传资源保护技术 13181628.2.2农业生态系统保护技术 13142668.2.3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与可持续管理技术 1359108.2.4农业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技术 14313228.2.5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 1418743第9章农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14155079.1农业环境违法行为认定 1494309.1.1违法行为定义 14159909.1.2违法行为类型 14281729.2农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处罚 14201879.2.1行政责任 14283929.2.2行政处罚 14214469.2.3刑事责任 15288739.2.4民事责任 1599509.2.5环保信用惩戒 15198299.2.6公示与曝光 1528320第10章农业生产环保政策与法规实施保障 151586910.1政策宣传教育与培训 15876210.1.1政策宣传教育 153217710.1.2政策培训 16542810.2政策与法规执行监督与评估 161885610.2.1监督机制 16442110.2.2评估机制 161886610.3农业环保政策与法规的完善与发展趋势 163073810.3.1政策与法规的完善 16554710.3.2发展趋势 16第1章环保政策与法规概述1.1农业生产环保政策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业生产在满足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引导和规范农业生产活动。本章将从政策背景的角度,介绍农业生产环保政策的发展及主要内容。1.1.1农业生产环保政策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关注农业环境问题,并逐步制定相关环保政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19801990年代初期):此阶段主要关注农业资源保护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政策以单项治理为主。(2)发展阶段(19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此阶段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环保政策体系,注重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结合。(3)深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此阶段农业环保政策更加注重全过程管理,强化法治建设,推动农业绿色发展。1.1.2农业生产环保政策的主要内容农业生产环保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资源保护:包括耕地保护、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2)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包括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生态农业发展等。(3)农业生产全过程管理:包括农药、化肥、农膜等投入品的使用管理,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等。(4)农业环保法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监管力度。1.2农业生产相关法规体系我国农业生产相关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层次。以下简要介绍这些法规的主要内容:1.2.1宪法我国宪法明确了国家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为农业生产环保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根本遵循。1.2.2法律我国涉及农业生产的法律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森林法》等。这些法律对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农业环保法规的制定提供了法律依据。1.2.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对法律的具体化和细化。涉及农业生产的行政法规主要包括《农药管理条例》、《化肥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1.2.4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各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农业生产相关的部门规章主要包括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的规章。1.2.5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是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环保法规。如各省份制定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办法等。通过以上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生产环保法规得到了不断加强,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第2章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2.1农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2.1.1监测目的与任务农业环境监测旨在掌握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时发觉和解决农业环境问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监测任务包括对农业土壤、水体、大气和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定期监测与分析。2.1.2监测原则与要求(1)监测原则:科学性、准确性和代表性。(2)监测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2.1.3监测方法(1)土壤环境监测:采用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方法,对土壤质地、肥力、污染状况等进行监测。(2)水体环境监测:采用水质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方法,对农业用水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3)大气环境监测:采用大气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方法,对农业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4)生物环境监测:采用生物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方法,对农业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有害生物等进行监测。2.1.4监测频次与周期根据农业环境特点和相关法规要求,合理确定监测频次和周期。一般情况下,土壤、水体、大气环境监测周期为13年,生物环境监测周期为25年。2.2农业环境评价标准与方法2.2.1评价目的与任务农业环境评价旨在评估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政策制定、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评价任务包括对农业土壤、水体、大气和生物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进行评价。2.2.2评价原则与要求(1)评价原则: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2)评价要求:依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2.3评价方法(1)单因子评价法:针对单一环境要素,如土壤、水体、大气等,采用相应指标进行评价。(2)综合评价法:结合多个环境要素,采用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进行评价。(3)生态风险评估法:对农业生态环境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等。2.2.4评价指标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结合农业环境特点,确定以下评价指标:(1)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土壤肥力、土壤污染指数等。(2)水体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水质指数、富营养化指数等。(3)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空气质量指数、沉降物质量等。(4)生物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数、有害生物密度等。2.2.5评价结果运用评价结果应用于农业环保政策制定、农业生产指导、农业环境治理等方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决策依据。第3章农田土壤保护与管理3.1农田土壤保护政策与法规3.1.1国家政策概述我国高度重视农田土壤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保障农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包括《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旨在构建完善的农田土壤保护政策体系。3.1.2法规体系农田土壤保护的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土壤污染防治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农田土壤保护的责任主体、保护措施、监管职责等方面的规定。3.1.3地方政策与法规各级地方根据国家政策法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农田土壤保护政策与法规。这些政策与法规针对性强,为地方农田土壤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3.2农田土壤污染防控技术规范3.2.1农田土壤污染来源识别农田土壤污染来源主要包括农业投入品、灌溉水质、大气沉降、工业排放等。为有效防控农田土壤污染,需对这些污染来源进行识别和评估。3.2.2农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建立完善的农田土壤污染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监测内容包括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毒性等指标,以保证农田土壤质量符合国家标准。3.2.3农田土壤污染防控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农田土壤污染,采取以下防控技术:(1)农业投入品管理: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农业投入品对土壤的污染。(2)灌溉水质改善:加强灌溉水源保护,保证灌溉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3)土壤修复技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污染农田土壤进行修复,降低土壤污染风险。(4)生态农业推广: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田土壤质量,增强土壤生态功能。(5)农田土壤保护措施:实施轮作、休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措施,保护农田土壤资源。3.2.4农田土壤污染防控管理建立健全农田土壤污染防控管理体系,加强农田土壤污染源头监管、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工作。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促进农田土壤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第4章农业水资源保护与利用4.1农业水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4.1.1政策概述我国高度重视农业水资源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旨在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农田水利条例》以及相关地方性法规和政策。4.1.2法规要点(1)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效率提高等目标。(2)加强农业水资源保护,禁止在水源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等地区发展高耗水农业。(3)加大农业节水投入,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4)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4.2农业节水技术及推广4.2.1节水技术概述农业节水技术主要包括灌溉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和管理节水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4.2.2节水技术介绍(1)灌溉节水技术:包括喷灌、滴灌、微灌等,具有节水、节能、减少病虫害等优点。(2)农艺节水技术:包括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深松耕作等,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3)管理节水技术:通过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灌溉制度、实行水肥一体化等手段,提高农业用水管理水平。4.2.3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1)加大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成熟度和适用性。(2)建立农业节水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和技能。(3)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手段,推动农业节水技术的普及和应用。(4)加强农业节水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促进农业节水技术不断创新。第5章农药、化肥使用与管理5.1农药、化肥使用政策与法规5.1.1农药、化肥使用原则我国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2)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农药和化肥种类、剂量和施用时间。(3)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止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和土壤、水体污染。5.1.2农药、化肥使用相关法规(1)《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的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2)《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规范肥料登记、生产、销售和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使用进行监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5.2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5.2.1农药减量增效技术(1)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前进行预测预报,指导农民适时防治。(2)精准施药技术:采用无人机、静电喷雾等精准施药设备,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3)生物农药和天敌应用技术:利用生物农药和天敌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4)抗病虫害品种选育:选育抗病虫害作物品种,降低农药使用频率和剂量。5.2.2化肥减量增效技术(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制定施肥方案,实现精准施肥。(2)有机肥替代技术:利用有机肥、生物肥替代化学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3)新型肥料应用技术:使用缓释、控释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损失。(4)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施肥与灌溉相结合,实现水肥同步供应,提高水肥利用率。通过以上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第6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6.1农业废弃物处理政策与法规6.1.1政策概述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提高农业废弃物处理效率,减轻环境压力。主要政策包括农业废弃物处理规划、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及监管措施等。6.1.2法规体系农业废弃物处理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主要法规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了农业废弃物处理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和监管要求。(2)农业废弃物处理条例:规定了农业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利用要求,以及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3)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农业废弃物处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明确了具体要求和措施。6.1.3政策与法规实施各级及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农业废弃物处理政策与法规,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推广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处理率。6.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6.2.1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包括直接还田、饲料化、能源化、材料化等。直接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饲料化技术主要包括青贮、氨化、微贮等;能源化技术主要有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气等;材料化技术包括秸秆制板材、秸秆制纤维等。6.2.2畜禽粪便利用技术畜禽粪便利用技术主要包括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等。肥料化技术有堆肥、有机肥等,可提高土壤肥力;能源化技术包括沼气发酵、生物质发电等;饲料化技术主要有微生物发酵饲料、蛋白饲料等。6.2.3农业薄膜回收与利用技术农业薄膜回收与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废旧农膜回收、再生利用和降解膜应用。废旧农膜回收技术有机械回收、化学回收等;再生利用技术包括再生颗粒、再生制品等;降解膜应用技术有生物降解、光降解等。6.2.4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内部循环利用。(2)生态农业模式:结合农业废弃物处理,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3)农业废弃物发电模式: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生物质发电,实现能源替代。(4)农业废弃物工业化利用模式:将农业废弃物作为原料,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遵循以上政策与法规,推动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有助于提高农业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7章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发展7.1生态农业政策与法规7.1.1生态农业政策概述生态农业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这些政策主要涉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资源利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补贴制度等方面。7.1.2生态农业相关法规(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规定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责任主体和监管措施。(2)农业资源利用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监督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法》等,旨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生态农业发展。(4)农业科技创新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鼓励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生态农业技术水平。(5)农业补贴制度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补贴条例》等,对生态农业发展给予财政支持。7.2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推广7.2.1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价值创造的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1)种植业内部循环模式:通过作物轮作、间作、套作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农产品质量。(2)养殖业内部循环模式: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品质量。(3)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实现农业内部废弃物的相互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4)农业产业链循环模式: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7.2.2循环农业推广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农民发展循环农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3)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循环农业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体系,提高农民发展循环农业的能力。(4)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循环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观念。(5)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积极推广循环农业发展典型,引导农民学习借鉴成功经验,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第8章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8.1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与法规8.1.1政策概述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包括:《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142020年)》等。8.1.2法规体系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这些法规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8.1.3政策措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设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与推广,加强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监管等。8.2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8.2.1农业遗传资源保护技术农业遗传资源保护技术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种子库建设、遗传资源调查与评价等。这些技术为保护我国丰富的农业遗传资源提供了有效手段。8.2.2农业生态系统保护技术农业生态系统保护技术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生态隔离带建设、生态补偿机制、水土保持等。这些技术有助于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8.2.3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与可持续管理技术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与可持续管理技术包括:多样化种植、轮作、间作、混作、生物防治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8.2.4农业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技术农业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技术主要包括:野外调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模型模拟等。这些技术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8.2.5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农业企业及相关部门的认识和参与度,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政策与技术的实施,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第9章农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9.1农业环境违法行为认定9.1.1违法行为定义农业环境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行为。9.1.2违法行为类型农业环境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非法排放农业废弃物;(2)违法使用农药、化肥;(3)违法进行农业开发和建设活动;(4)破坏农业生态和资源;(5)违反农业环保其他相关规定。9.2农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处罚9.2.1行政责任(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等。9.2.2行政处罚农业环境违法行为将受到以下行政处罚:(1)由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2)对直接负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