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现代化发展实施方案TOC\o"1-2"\h\u3415第1章引言 3254151.1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 3261591.2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 3281601.3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42276第2章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与战略 4136672.1发展目标 4153192.2发展战略 4149332.3发展重点 510298第3章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514373.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537583.1.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532053.1.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545623.1.3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5265293.2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 5200933.2.1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创新 5216953.2.2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 5303143.2.3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613463.3农业信息化建设 624663.3.1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研发 611473.3.2推进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6276323.3.3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676223.3.4强化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616148第四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6103444.1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6285774.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639724.3农业产业布局优化 74514第五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7242305.1精准农业发展 7213625.1.1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 781145.1.2推广智能农业技术 7165075.1.3发展农业物联网 8320545.1.4推广精准种植和养殖技术 868315.2生态农业建设 8298165.2.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822915.2.2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8319195.2.3发展休闲农业 825305.2.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8300245.3循环农业摸索 8218925.3.1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8315385.3.2发展种养结合模式 8281505.3.3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 813945.3.4建立健全循环农业政策体系 824083第6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利用 9275516.1土地制度改革 9242206.1.1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9196996.1.2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 975416.2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 9176736.2.1推进土地流转 9327506.2.2发展规模经营 99106.3土地资源节约与保护 9164346.3.1加强耕地保护 9180246.3.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918746.3.3加强土地整治与修复 929215第7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0288097.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1088467.1.1建设目标 1019547.1.2建设内容 1077237.1.3政策措施 1091407.2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升级 10103337.2.1建设目标 10185707.2.2建设内容 10214357.2.3政策措施 10195657.3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改善 11151587.3.1建设目标 11115697.3.2建设内容 113637.3.3政策措施 115808第8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 11122128.1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11281878.1.1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结构 1168468.1.2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力 1142918.1.3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监管 11247318.2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 11108308.2.1发展多元化服务模式 11298768.2.2推广全程托管服务 12259728.2.3引入市场化服务机制 1241078.3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支持 1250438.3.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2206398.3.2优化税收优惠政策 1229788.3.3加强金融支持 12268748.3.4强化人才保障 12150408.3.5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22354第9章农民教育培训与转移就业 1238389.1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12135379.1.1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框架 12157009.1.2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内容 1255959.1.3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13220359.1.4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方式 1365809.2农民转移就业政策与渠道 13237789.2.1制定农民转移就业政策 13226119.2.2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 1324369.2.3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 13297209.2.4健全农民转移就业服务体系 13163389.3农民创业支持政策 13267399.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31499.3.2优化农民创业环境 1386579.3.3引导农民创业方向 13251249.3.4提供农民创业服务平台 1321065第10章政策措施与组织保障 142225310.1政策支持体系 142060110.1.1完善农业现代化政策框架 143106310.1.2制定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143133910.1.3财政支持政策 14399510.1.4金融支持政策 14933610.2组织协调机制 142036110.2.1建立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 14730710.2.2加强部门协同配合 142696610.2.3建立健全地方各级责任体系 141950410.3监督评估与绩效考核 142300710.3.1建立监督评估机制 14622010.3.2设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51844110.3.3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15第1章引言1.1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主流,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将其作为国家战略予以推进。1.2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农业现代化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现代化还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1.3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果。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等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任重道远。第2章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与战略2.1发展目标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科技创新、农业设施完善及农业信息化等手段,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3)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收入水平。(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2.2发展战略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制定以下发展战略:(1)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产业结构优化战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稳定。(4)农业信息化战略:推动农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5)农业人才培养战略: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2.3发展重点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与战略,确定以下发展重点:(1)粮食生产: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2)特色农业: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3)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拓宽农民收入来源。(4)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5)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第3章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3.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3.1.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多元化、开放式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3.1.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3.1.3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推广应用水平。3.2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3.2.1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创新针对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开展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核心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2.2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大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率,促进农业产业升级。3.2.3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3.3农业信息化建设3.3.1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围绕农业产业链,开展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为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3.3.2推进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3.3.3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3.3.4强化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率和信息化水平,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保障。第四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4.1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不尽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失衡,部分农产品供过于求,而部分农产品需进口弥补国内缺口;二是农业生产布局分散,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三是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增收空间有限。对此,有必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4.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1)优化作物结构和区域布局。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适当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推进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2)发展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3)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农业等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4.3农业产业布局优化(1)粮食生产布局优化。稳定粮食产能,重点发展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优化产区布局,提高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2)经济作物布局优化。发展油料、棉花、糖料、果品、蔬菜等经济作物,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调整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产品竞争力。(3)特色农产品布局优化。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如茶叶、中药材、林产品等,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4)农产品加工布局优化。结合产区优势和市场需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5)农业服务业布局优化。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仓储物流等服务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第五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本章将重点探讨精准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及循环农业摸索三个方面,旨在通过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5.1精准农业发展5.1.1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建立涵盖农业生产、市场、气象、土壤等多方面数据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决策支持。5.1.2推广智能农业技术加大智能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5.1.3发展农业物联网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智能控制和精准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5.1.4推广精准种植和养殖技术根据不同地域、气候和土壤条件,推广适用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5.2生态农业建设5.2.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应性强、生态效益高的农作物和养殖品种。5.2.2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加大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5.2.3发展休闲农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5.2.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农田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5.3循环农业摸索5.3.1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加大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5.3.2发展种养结合模式推广农作物与养殖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实现农业内部循环利用。5.3.3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鼓励农业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5.3.4建立健全循环农业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循环农业政策,引导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循环农业转型。通过以上措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6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利用6.1土地制度改革6.1.1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1)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明确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等产权关系。(2)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规范流转程序,保障农民土地权益。(3)摸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6.1.2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1)完善土地征收程序,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2)建立健全土地征收监管制度,规范征地行为,防止土地资源浪费。6.2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6.2.1推进土地流转(1)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提高土地流转率。(2)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提供信息发布、交易鉴证等服务,促进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6.2.2发展规模经营(1)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规模经营成本。6.3土地资源节约与保护6.3.1加强耕地保护(1)实施耕地保护制度,保证耕地数量和质量。(2)加大对占用耕地行为的处罚力度,严守耕地红线。6.3.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单位面积产出。(2)推广节约型农业生产技术,降低资源消耗。6.3.3加强土地整治与修复(1)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提高土地质量和产能。(2)实施退化土地修复工程,恢复土地生态功能。通过以上措施,促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利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7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7.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7.1.1建设目标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现灌排自如,提高农业抗旱涝能力,保证粮食生产安全。7.1.2建设内容(1)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灌排体系;(2)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3)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保证工程质量;(4)加强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提高使用效益。7.1.3政策措施(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需求;(2)完善相关法规,规范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7.2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升级7.2.1建设目标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现代化。7.2.2建设内容(1)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2)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3)培育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7.2.3政策措施(1)加大农业机械化购置补贴力度,引导农民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2)加强农业机械化人才培训,提高农业机械化操作技能;(3)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机械化产业发展。7.3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改善7.3.1建设目标提高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水平,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7.3.2建设内容(1)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网络覆盖率;(2)改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效率;(3)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降低农产品损耗。7.3.3政策措施(1)加大农村交通物流设施建设投入,完善相关政策;(2)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交通物流设施建设与运营;(3)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第8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8.1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8.1.1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结构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顶层设计,构建多元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组织体系。培育和发展农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服务公司等多元化服务主体,形成覆盖全面、功能互补、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8.1.2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培训、指导和政策支持,提高服务组织的服务水平、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服务组织之间、服务组织与部门、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8.1.3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监管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监管制度,规范服务行为,保障服务质量。加强服务组织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促进服务组织诚信经营。8.2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8.2.1发展多元化服务模式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托管”等多元化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农户、不同产业的服务需求。8.2.2推广全程托管服务推动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环节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8.2.3引入市场化服务机制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与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合作,引入市场化服务机制,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风险承担能力和市场竞争力。8.3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支持8.3.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财政支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服务模式创新和人才培训等方面。8.3.2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给予税收减免,降低其运营成本,增强服务能力。8.3.3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贷款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8.3.4强化人才保障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服务组织的人才素质和专业化水平。8.3.5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服务范围、责任与义务,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治保障。第9章农民教育培训与转移就业9.1农民教育培训体系9.1.1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框架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构建涵盖各级农业部门、农业院校、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9.1.2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内容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优化教育培训内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9.1.3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师资水平,加强师资培训,引进优秀人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保障师资队伍稳定。9.1.4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移动学习等新型教育培训方式,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和便捷性。9.2农民转移就业政策与渠道9.2.1制定农民转移就业政策根据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制定有利于农民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引导农民有序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9.2.2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加强与城镇企业、产业园区、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9.2.3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针对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竞争力和稳定性。9.2.4健全农民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跟踪服务等功能,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七-北师大版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倒-数 |西师大版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西师大版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一课时|苏教版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1 分数混合运算|北师大版
- 融资担保培训协议书(2篇)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加与减(含答案)
- 2024年血压调节用品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两人共同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股份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合伙人退出与合作伙伴关系维护协议
- 新生儿沐浴评分标准
- 潜水作业指导书
- (完整版)设计管理
- 感谢对手阅读附答案
- 材料性能学(第2版)付华课件0-绪论-材料性能学
- GB/T 8012-2000铸造锡铅焊料
- 第一课 第一章 AutoCAD 2012概述入门
- 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版含答案
- 超市店长考核方案(实例)
- 德力西质量奖自评报告组织概述
- 任务八-汽车四轮定位的检测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