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大同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大同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大同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1-山西省大同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3月其次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洁到困难的正确依次是()①一个大西瓜②血液③白细胞④变形虫⑤血红蛋白⑥SARS病毒⑦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绵羊⑧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⑨一片桃园⑩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③②①④⑦⑩⑨C.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⑤②①④⑦⑩⑨【答案】B【解析】【详解】生命系统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①一个大西瓜属于器官,

②血液属于组织,

③白细胞属于细胞,

④变形虫为单细胞生物,也是个体;

⑤血红蛋白属于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

⑥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⑦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绵羊属于种群;⑧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包含多种鸟类,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

⑨一片桃园包括其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

⑩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洁到困难的正确依次是细胞③→组织②→器官①→个体④→种群⑦→群落⑩→生态系统⑨。ACD错误,B种群。故选B。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要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亲密合作完成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全部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需在细胞中才能体现。一般来说,细菌等绝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组成,即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则是多细胞生物。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A不符合题意;

B、生物都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应激性、适应环境的实力、生长繁殖等,B不符合题意;

C、多细胞生物体的单个细胞只能完成该细胞的特定功能,不同细胞亲密合作才能完成生物体的生命活动,C不符合题意;

D、对于有细胞形态的生物而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符合题意。

故选D。3.如图所示,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视察时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视察到的物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视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整依次:转动转换器→调整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D.若丙图视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②表示的是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所以①的放大倍数小于②,③④⑤⑥表示的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③的放大倍数大于④,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距标本的距离越小,所以⑤的放大倍数大于⑥;丙图是乙图的放大图像。【详解】A、据图推断,丙图是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因此应选用②③⑤组合,A错误;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要先把视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心,改用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整依次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整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故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0倍,C错误;D、若丙图视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重点是认清目镜和物镜的区分,驾驭高倍显微镜的运用方法,理解显微镜放大倍数是长和宽都同时放大。4.下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甲、乙化合物依次是蛋白质、H2OB.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C、H、OC.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D.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甲化合物是蛋白质【答案】D【解析】【详解】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依据扇形图的比例可推断正常细胞中甲、乙分别为水和蛋白质,A错误;②柱形图比例代表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含量最多是O,其次是C,再次是H,B错误;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C错误;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甲化合物是蛋白质,D正确。5.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试验中,对试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还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志向材料C.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D.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的志向材料;脂肪检测须要运用苏丹III染色,由于苏丹III本身存在颜色,为了便于视察须要运用酒精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视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鉴定还原糖须要运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详解】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含有较多的蔗糖,但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因而不是进行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志向材料,A错误;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志向材料,B正确;C、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花生油的颜色是橘黄色,若运用苏丹Ⅲ,就会出现颜色重复的现象,不简洁分清,故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C正确;D、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物质组成相同,浓度不同,可用蒸馏水进行稀释配制成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D正确。故选A。【点睛】还原糖鉴定试验材料要求:①浅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②还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6.分子式为C63H103O48N17S2的链状多肽化合物中,最多能有多少个肽键()A.16个 B.17个 C.52个 D.63个【答案】A【解析】【分析】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形成1分子水,通过肽链连接形成多肽链,因此蛋白质中的N原子数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全部N原子数之和相等;2、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详解】依据题意分析可知:分子式为C63H103O48N17S2的链状多肽链中含有17个N,假如侧链R基上没有N元素,则多肽中最多含有17个氨基酸。因此在脱水缩合形成链状多肽过程中,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7-1=16个。故选A。7.“视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试验中,操作正确的是()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干脆用染色剂染色C.视察时应选择染色匀称、色泽较浅的区域D.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楚的细胞后,干脆转换高倍镜视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在“视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试验中,染色时是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A错误;将涂片用盐酸处理后,接着用蒸馏水冲洗涂片,B错误;在视察时选择染色匀称且颜色较浅的区域有利于DNA和RNA分布的视察,C正确;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楚的细胞后,再把细胞移到视野中心,才换高倍镜视察,假如干脆换高倍镜视察可能视野内没有所要视察的细胞,D错误。8.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下列关于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选项ABCD种类T2噬菌体烟草叶肉细胞烟草花叶病毒豌豆根毛细胞碱基5种5种4种8种核苷酸5种8种8种8种五碳糖1种2种2种2种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1、DNA和RNA化学组成的比较: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DNA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A、C、G、TRNA核糖核苷酸核糖

A、C、G、U2、细胞类生物的核酸有DNA和RNA,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有DNA或RNA,故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C、由题干信息可知,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由此推知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2种五碳糖;一种病毒只含有DNA或RNA,则一种病毒只有4种碱基、4种核苷酸、1种五碳糖。T,噬菌体与烟草花叶病毒都是病毒,它们体内各有4种碱基、4种核苷酸、1种五碳糖,A、C错误;BD烟草叶肉细胞、豌豆根毛细胞都是真核细胞,它们都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2种五碳糖,B正确、D错误。答案:B。【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相关学问,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驾驭DNA和RNA的异同,能精确推断不同生物所含核酸的种类,再依据题干要求做出精确的推断。9.下表分析了同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物质各元素比例氧化分解时CO耗氧量释放能量产生的水脂肪75%13%较多较多X糖类44%50%较少较少YA.同等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B.脂肪中氢的比例是12%C.X少于Y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答案】C【解析】与糖类相比,脂肪中C比例高、O比例低,则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A正确;脂肪组成元素是C、H、O,则其中H的比例是12%,B正确;由于与糖类相比,脂肪中C比例高、O比例低,则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氧化分解产生的水多,X>Y,C错误;脂肪中H的比例为12%,糖类中H的比例为6%,则脂肪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多,D正确。10.下图表示各种细胞膜组成成分的含量,图示能说明的是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质和糖类B.细胞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变更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C.细胞膜的功能越简洁,所含蛋白质的数量越多D.蛋白质在进行细胞间的信息沟通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是依据柱形图分析考查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的相像点和不同点、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与功能的关系的相关学问。先分析柱形图获得信息,不同生物膜的成分都有脂质和蛋白质,不同生物膜脂质和蛋白质的比例不同,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推断。【详解】A、细胞膜的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但脂质和蛋白质在膜成分中占的比例很大,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糖类不是主要成分,A错误;B、膜中脂质和蛋白质的含量变更与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困难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例如线粒体内膜功能困难,其上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质含量相对较少,B正确;C、图中所给的细胞中,髓鞘的功能最简洁,蛋白质的数量最少,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没有涉及细胞的信息沟通功能与蛋白质的关系,D错误。故选:B。11.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结构区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全部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则没有B.全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动物细胞则没有C.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很大的液泡,动物细胞一般没有液泡D.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叶绿体只分布在绿色植物细胞中,液泡只分布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详解】A、植物细胞不肯定含有叶绿体,如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A错误;B、全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以维持细胞形态,动物细胞没有,B正确;

C、植物细胞中含有液泡,在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很大的液泡,动物细胞一般没有液泡,C正确;

D、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内,不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D正确。

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学问精确推断各选项。12.下面甲图是垂体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生长激素的基本过程;乙图为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的干脆或间接的联系。下列有关上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b过程中产生了H18O2,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B.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C.与乙图中③不干脆相通,但膜的成分最为相像的是高尔基体D.把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乙图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④⑥②③①【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图是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由题图可知,生长激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因此生长激素的本质是分泌蛋白;分析乙图可知,①是核糖体,②是高尔基体,③是内质网,④是分泌到细胞外的生长激素,⑤是线粒体,⑥是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⑦核膜。【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中的氧来自氨基酸的羧基,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c过程是生长激素的加工、分泌过程,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分泌须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供应,B正确;

C、③为内质网,可以通过形成具膜小泡与高尔基体相融,故高尔基体与内质网成分最相像,C正确;D、被3H标记的氨基酸是合成分泌蛋白的原料,而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故出现3H的部位依次①③②⑥④,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器间的协调协作,首先要求考生识记各细胞结构的图象和功能,能精确推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其次还要求考生驾驭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再结合题图选出正确的答案。13.如图为细胞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据图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c分别是指细胞膜、具膜细胞器B.若d是叶绿体,则m、n肯定是外膜和内膜C.图中p肯定是线粒体的内膜D.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不包括核糖体和中心体两种细胞器。

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核膜,b是细胞器膜,c是细胞膜,f是内质网,g是囊泡,h是高尔基体。

分泌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经过内质网的加工,通过内质网上形成的囊泡运输给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后,再以囊泡的形式运输给细胞膜,最终通过细胞膜的胞吐方式运输到细胞外。【详解】A、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g具膜小包,分泌蛋白须要经过细胞膜的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因此c是细胞膜,a是核膜,A错误;

B、若d是叶绿体,则m、n可以是外膜、内膜或类囊体薄膜,B错误;

C、假如e是线粒体,则图中p是线粒体的内膜或外膜,C错误;

D、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g是具膜小泡,D正确。

故选D。14.下图中甲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乙、丙两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变更可用曲线丙表示B.水分子由半透膜外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变更可用曲线乙表示C.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变更可用曲线丙表示D.半透膜内外浓度差的变更可用曲线乙表示【答案】A【解析】【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渐渐分别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别,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渐渐地复原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别复原。【详解】A.由于半透膜内为30%的蔗糖溶液,膜外为蒸馏水,膜内浓度高于膜外浓度,水分子由膜外进入膜内的量大于由膜内进入膜外的量。蔗糖溶液浓度降低,可用曲线乙表示,A错误;B.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率由膜内外两侧的浓度差确定,由于水分子不断进入膜内,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率也渐渐下降,可用曲线乙表示,B正确;C.随着水分子的进入,玻璃管内的液面渐渐上升,在达到渗透平衡时停止,可用曲线丙表示,C正确;D.由于水分子不断进入膜内,两侧的浓度差越来越小,可用曲线乙表示,D正确;故选A。【点睛】结合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分析题图进行解题。15.假设将标号为a、b、c的同一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下图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更)。据图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A.试验前蔗糖溶液浓度为:甲<乙<丙B.试验后蔗糖溶液浓度为:丙=乙≥甲C.试验后细胞的吸水实力:c>b>aD.试验后细胞液浓度:c>b>a【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在溶液浓度较细胞液浓度高的溶液中可以发生质壁分别,外界溶液浓度越高,质壁分别的现象越明显,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分析题图可知,质壁分别的程度c>b>a。【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质壁分别的程度c>b>a,由此可推知,试验前,蔗糖溶液的浓度为丙>乙>甲,A正确;B、一般来讲,质壁分别后的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和细胞外液浓度基本是相等的,依据图中3个原生质层的体积推断细胞液浓度是甲<乙<丙,所以试验后蔗糖溶液浓度为丙>乙>甲,B错误;C、试验后丙的失水是最多的,导致质壁分别后丙的细胞液浓度是最大的,细胞液浓度为丙>乙>甲,故细胞的吸水实力为c>b>a,C正确;D、由于甲图液泡最大,丙图液泡最小,说明细胞c失水最多,细胞a失水最少,故试验后细胞液浓度:c>b>a,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和质壁分别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实力和推断实力,明确渗透作用的原理,并能结合题图作答是解题关键。16.用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得到其原生质体变更状况的一些数据。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渐渐增大C.a处状态表明该细胞处于BD段D.EC段表明细胞丢失选择透过性【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某种植物细胞处于乙二醇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别,质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随后乙二醇溶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别复原。【详解】A、根尖分生区无大液泡,故不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质壁分别,A错误;

B、AB段原生质层的相对体积削减,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在渐渐增大,B正确;

C、图中BD段细胞液处于质壁分别的动态平衡状态,而左图中a可能处于质壁分别过程、质壁分别复原过程,也可能处于质壁分别的动态平衡状态,C错误;D、EC段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增大,是因为乙二醇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质壁分别复原,说明细胞是具有生物活性的,没有丢失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B。【点睛】质壁分别指的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分别,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发生质壁分别现象。17.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据图可确定①为既耗能又需载体蛋白的主动运输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①③两种方式被汲取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③胞吞作用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①是主动运输,②是被动运输,③、④分别为胞吞和胞吐,⑤、⑥分别为自由扩散和帮助扩散。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也须要载体蛋白帮助,A正确;

B、被动运输的特点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B错误;

C、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作用汲取,C错误;

D、蔗糖进入果脯细胞是因为在腌制过程中果脯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了生理活性,D错误。

故选A。18.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具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为了驾驭牛奶凝固所需的条件,某同学将等量的姜汁分别加入到等量不同温度下的牛奶中,视察混合物15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表所示:温度(℃)20406080100结果15min后仍有未凝固现象14min内完全凝固1min内完全凝固1min内完全凝固15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注:用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试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依据上述材料推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该试验可证明簇新姜汁中可能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能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B.20℃和100℃时酶的活性低,是因为酶的分子结构遭到了破坏C.将等量的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分别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试验的精确度D.60℃和80℃不肯定是酶的最适温度,缩小温度范围,增加温度梯度才可得到最适温度【答案】B【解析】分析】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可使牛奶凝固,可见簇新姜汁中可能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不同温度条件下牛奶凝固所需的温度不同说明白酶的催化须要相宜的温度。【详解】A、依据题意可知:簇新姜汁中可能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A正确;

B、20℃时酶的活性低,是因为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分子结构并未破坏,100℃时酶的活性低,是因为酶的分子结构遭到了破坏,B错误;

C、将等量的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分别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保证酶催化温度的精确性,能够提高试验的精确度,C正确;

D、因本试验中温度梯度较大,故60℃和80℃不肯定是酶的最适温度,缩小温度范围,增加温度梯度才可得到最适温度,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意在考查学生的审题实力和理解实力,留意试验步骤的依次也是解题的重点。19.在ATP与DNA、RNA、核苷酸的结构中都有“A”,下图圆圈中“A”依次表示的是()A.腺苷、腺嘌呤、腺嘌呤、腺苷B.腺嘌呤、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C.腺苷、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D.腺苷、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是ATP分子,有一分子腺苷和3分子磷酸构成,其中圈出的部分是腺苷;②是DNA片段,其中圈出的部分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③是RNA,其中圈出的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④是核苷酸,其中圈出的部分是腺嘌呤。【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圈出的部分依次对应腺苷、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分子结构图,考查ATP、DNA、RNA、核苷酸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分子结构,能正确辨别图中圈出部分的名称,并留意进行区分,对各选项作出精确的推断。20.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苹果组织细胞中CO2释放量和O2汲取量的变更。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状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状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氧浓度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不汲取氧气,只释放二氧化碳,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于乙图中的A点,A项正确;乙图中C点时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甲图中氧浓度为c时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状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B点,B项错误;甲图中氧浓度为c时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最适合贮藏,C项正确;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氧气汲取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相等,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没有酒精产生,D项正确。【点睛】推断真核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21.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的释放量和O2汲取量的变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D.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氧气汲取量为0,则植物体只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浓度为b和c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汲取量,植物体既进行呼吸作用,也进行光合作用;在氧气浓度为d时,氧气的汲取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植物体只进行有氧呼吸。【详解】氧浓度为a时,植物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不是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的氧气浓度,A错误;氧浓度为b时,氧气的汲取量为3,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8,依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可得,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3,消耗的葡萄糖量为0.5;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5,消耗的葡萄糖量为2.5,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B正确;氧浓度为c时,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最少,并不是无氧呼吸最弱,C错误;氧浓度为d时,植物体只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分,以及两种呼吸方式的推断依据,再依据题意作答。22.下图中图甲为探讨光合作用的试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赐予肯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育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乙),以探讨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渐渐减小B.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试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D.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本试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试验的原理是当叶圆片抽取空气沉入水底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产生的氧气在细胞间隙积累,圆叶片的浮力增加,叶片上浮,依据上浮的时间推断出光合作用的强弱。【详解】A、由图可知,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渐渐增加,释放的氧气量增多,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削减,A错误;

B、虽然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但试验过程中的光照可以引起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故试验过程中叶片能进行需氧呼吸,B错误;

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产生氧气量削减,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增加,C正确;

D、在bc段,已经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二氧化碳浓度,单独增加NaHCO3溶液浓度,不能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但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都可能缩短叶圆片上浮时间,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的学问点是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出试验目的、原理、自变量和因变量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3.将某种植物放在特定的试验装置内,探讨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试验以该植物光合作用汲取的CO2总量与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植物数据表格分析正确的是温度(℃)

20

25

30

35

40

45

光照下CO2汲取总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黑暗中CO2释放量(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时该植物不能生长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0℃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间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条件下,能正常生长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间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条件下,能正常生长【答案】C【解析】【详解】A、题表中光照下CO2汲取总量代表真正光合速率,黑暗中CO2释放量代表呼吸速率。在20℃条件下,真正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能够正常生长,A项错误。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35℃时有机物积累最多,B项错误。C、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12×3.25-24×1.5=3(mg),故该植物可以正常生长,C项正确。D、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0,不能正常生长,D项错误。故选C。24.用高倍显微镜视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视野中各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等B.在一个视野中处于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可能相等C.视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楚的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D.每个细胞是独立分裂的,任选一个细胞可持续视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视察细胞有丝分裂试验的步骤: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别)→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视察(用显微镜视察时要求遵循先低倍镜视察后高倍镜视察的原则)。【详解】A、同一视野中各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完全相同,如后期是其他时期的两倍,A错误;

B、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最长,所以间期的细胞最多,而分裂期的细胞较少,处于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可能相等,B正确;

C、赤道板是不存在的板,C错误;

D、细胞经过解离步骤后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视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更过程,D错误。

故选B。25.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育发育成单倍体植株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育发育成新植株【答案】D【解析】【分析】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旧具有发育成完成个体的潜能.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记,若无个体产生,不能体现全能性.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详解】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但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但该过程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小麦花粉是生殖细胞,不是体细胞,C错误;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育发育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该过程也体现了体细胞(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D。26.下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汲取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B.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加的结果D.t4后短短暂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上升,C3化合物还原后的干脆产物含量降低【答案】D【解析】【详解】A、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A错误;

B、在t2→t3阶段光合作用主要的限制因素是CO2的量,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不会提高,B错误;

C、t3→t4阶段,光照强度不变,CO2的量增加,而CO2增加,首先会影响暗反应阶段,CO2固定增加,C3含量上升,进而导致光反应速率增加,所以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加快的,C错误;

D、CO2供应不变,光照突然减弱,光反应减弱,消耗的ADP、Pi少,合成产生的ATP、[H]少,从而导致暗反应中C3的还原减弱,因此在t4后短短暂间内,ADP和Pi的含量上升,C3还原后的干脆产物含量降低,D正确。

故选D。27.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②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甲高,丁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乙酰胆碱可存在于甲中D.猛烈运动后丁中产生的大量乳酸通过过程④、①进入乙,导致乙的pH明显降低【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和丙之间为单向箭头,丙和乙之间是单向箭头,所以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详解】A、甲是组织液,过程⑤受阻时,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的途径受阻,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起组织水肿,过程②受阻,组织液削减,A错误;B、乙是血浆,甲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高,丁(细胞内液)是细胞代谢的场所,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其中O2浓度比甲液中低,B错误;C、丙为淋巴,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淋巴中,乙酰胆碱可存在于甲-组织液中,C正确;D、正常人猛烈运动后,大量的乳酸进人血液,因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不会明显降低,D错误。故选C。28.下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育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复原过程中的电位变更,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bd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C.若增加培育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D.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则c点将下移【答案】B【解析】【详解】A、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动作电位传导到d点对应位置,a、b、c对应的位置已复原为静息电位。在未受到刺激时,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A正确;B、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B错误;C、若增加培育液中的Na+浓度,会使Na+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增大,则d点将上移,C正确;D、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使膜内负电荷增多,静息电位增大,则c点将下移,D正确。故选B。29.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D.物质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结合抗原【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中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细胞、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细胞e是记忆T细胞、细胞f效应B细胞(浆细胞)、细胞g记忆B细胞;③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将靶细胞裂解死亡;④是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⑤是细胞免疫,⑥是体液免疫,据此作答。【详解】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B.细胞a是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细胞f是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实力,因此,图中能特异性别抗原的有b、c、d、e、g,B错误;C.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周期会变短,C错误;D.物质④是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D正确。故选D。30.如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状况;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作用的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θ渐渐增大B.当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浓度时,生长素就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C.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当生长素浓度为0时,图1中的胚芽鞘将直立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胚芽鞘弯曲程度越大,θ越小;图乙中横坐标以上的部分代表促进作用,横坐标上的点代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横坐标以下部分(c点以后)代表抑制作用。【详解】A、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生长的效果越强,θ的值渐渐减小,A错误;B、据图可知: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生长素浓度低于c时,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的生长,B错误;C、由图乙可知生长素浓度小于c点时,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是促进,生长素浓度大于c点时,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是抑制,生长素对胚芽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正确;D、图1中的胚芽鞘无尖端,当生长素浓度为0时,将不生长,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胚芽鞘的弯曲生长取决于两侧生长速度的快慢,若两侧生长速度不相同,则会出现弯曲的现象。二、简答题31.探讨人员利用番茄植株进行了两组试验,试验1、2的结果分别用图中的(1)、(2)表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试验1除满意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须要外,还必需在相宜的_____等外界条件下进行。(2)试验1的自变量是_____,图(1)中a点条件下番茄植株相对生长速率低于b点的主要缘由是_________日温26℃,夜温20℃肯定是番茄植株生长的最适温度组合吗?_____。理由是_____(3)图(2)表示在一个种植有番茄植株的密闭容器内O2含量的变更,据图分析:①番茄植株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相等的点是_____。②该番茄植株经过一昼夜,是否积累了有机物?结果及理由是_____③依据图(2)在图(3)中以A为起点画出该密闭容器内CO2含量变更的曲线。__________。【答案】(1).光照强度和CO2浓度(2).夜温(3).a点的夜温过低导致植物夜间新陈代谢过弱,不利于物质合成、细胞分裂等生理活动的进行(4).不肯定(5).没有在其他日温柔夜温条件下对番茄植株的生长速率进行试验(6).B、C(7).否

;密闭装置内的O2含量比试验前低,说明番茄植株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多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因此没有积累有机物(8).【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所示的试验中,自变量是夜温,光照强度、CO2浓度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在探究试验中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宜且相同;曲线中看出,夜温在20°C时植物的生长效应最强。图(2)中,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汲取氧气,因此当曲线呈上升趋势时,表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时,曲线呈下降趋势;密闭容器中O2的含量达到最高点或最低点,即图中的B点和C点,就表明植物光合作用汲取的O2量和细胞呼吸释放的O2量相等。【详解】(1)图(1)所示的试验中,试验的自变量是夜温,日温、光照强度、CO2浓度、水和无机盐等都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宜且相同。

(2)图(1)曲线的横轴即为自变量,由此看出,该试验的自变量为夜温;a点条件下番茄植株相对生长速率较低的主要缘由是a点夜温过低,导致夜间酶活性低,新陈代谢速率过低,不利于物质合成和分裂等生理活动;日温26℃,夜温20℃不肯定是番茄植株生长的最适温度组合,日温变更时是否会变更植物的生长速率,还需在其他温度组合的条件下进一步探究才能确定番茄植株生长的最适温度组合。

(3)①密闭容器中O2的含量达到平衡点时(即曲线中最高点或最低点),就表明植物光合作用汲取的O2量和细胞呼吸释放的O2量相等。

②曲线(2)中看出,密闭装置内的O2含量比试验前低,说明番茄植株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多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因此没有积累有机物。

③由于氧气的汲取即伴随着二氧化碳的释放,氧气的释放即伴随着二氧化碳的汲取,并且比例相等,因此24小时CO2含量变更的曲线只需将氧气含量的变更曲线沿A点向上翻转即可,如图所示:【点睛】在分析曲线(2)时,要能够确定当曲线呈上升趋势时,表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时,曲线呈下降趋势。32.某新能源探讨爱好小组尝试用木薯块根的淀粉制备燃料酒精。他们用酶将木薯淀粉分解成单糖。查阅资料后,安装的酒精发酵装置、采纳的发酵条件如图。(1)向发酵瓶中加入5g酵母菌起先试验,发酵初期,通气阀①须要间或短时间打开,并在A通气口处打气,以利于__________;试验过程中,通气阀②须要间或短时间打开,但目的是______________。(2)第3天,取出少量发酵液,滴加含有__________的浓硫酸永夜来检测酒精。(3)检测后发觉,尽管酵母菌菌种合适、淀粉酶解物足够、操作正确、发酵温度和PH值相宜,但酒精含量(+)比预期低,我们绽开了探讨,认为还有其它影响因素,如__________,请设计试验对此因素进行探究并预料试验结果__________(用表格形式呈现;用“+”表示酒精量,最高含量为“+++++”)。(4)请对预料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答案】(1).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以便其增殖(2).排出部分CO2保持装置内气压平衡及pH值相对稳定(3).重铬酸钾(4).酵母菌数量(5).组别

加酵母菌种的量

三天后酒精含量

1

5g

+

2

7g

++

3

9g

+++

4

11g

++++

5

13g

+++++

(6).假如随着酵母菌种数量增加,酒精含量也增加,则酵母菌数量是影响发酵的因素,假如随着酵母菌种数量增加,酒精含量没有增加,则酵母菌数量不是影响发酵的因素【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利用木薯淀粉降解物发酵产生酒精的装置,酒精发酵的原理是: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可以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可以产生酒精。所以,在发酵前,通气阀①须要短时间打开,通气阀②是用于排气的。【详解】(1)图中的发酵装置是选修一果酒制作装置的一个变更,通气阀①是进气口,发酵初期,通气阀①须要间或短时间打开,并在A通气口处打气,以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代谢快,增殖快,繁殖大量酵母菌利于后期发酵;试验过程中,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产生CO2,装置内气压上升,通气阀②须要间或短时间打开,排出部分CO2保持装置内气压平衡。

(2)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颜色反应,用来鉴定有酒精生成。

(3)影响酵母菌发酵的因素除了菌种、淀粉酶解物足够、操作正确、发酵温度和pH值外,还有酵母菌数量等因素。可以通过以加入的酵母菌种数量为自变量,以生成的酒精含量为因变量设置试验进行探究。在表格设计中要留意比照原则,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表格如图所示:组别

加酵母菌种的量

三天后酒精含量

1

5g

+

2

7g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