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卷】河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三省级联测考试(9.26-9.27)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河北卷】河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三省级联测考试(9.26-9.27)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河北卷】河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三省级联测考试(9.26-9.27)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河北卷】河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三省级联测考试(9.26-9.27)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河北卷】河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三省级联测考试(9.26-9.27)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2025高三省级联测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我们要汇聚共筑繁荣的动力。中国有句古语“仁者爱人,智者利人”,拉美也有哲言“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阿拉伯谚语则说“人心齐,火苗密;人心散,火不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的不是制造分裂的鸿沟,而是架起沟通的桥梁;不是升起对抗的铁幕,而是铺就合作的坦途。我们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目的就是要实现增长机遇的普惠,推动发展道路的包容,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地球村”里的国家共谋发展繁荣,让共赢的理念成为共识。——我们要展现开放包容的胸襟。世界各国犹如乘坐在同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这艘船承载的不仅是和平期许、经济繁荣、科技进步,还承载着文明多样性和人类永续发展的梦想。历史上,多元文明相互遇见、彼此成就,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大发展、大繁荣,书写了美美与共、交流互鉴的灿烂篇章。中方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就是旨在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促进各种文明包容互鉴。这个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不同文明完全可以在平等相待、互学互鉴中兼收并蓄、交相辉映。(摘编自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凡益之道,与时偕行。”70年前,面对“处理国与国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促进全人类发展与进步”这一重大命题,中国领导人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成为开放包容、普遍适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治树立了历史标杆,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正确指导,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汇聚了强大合力,为国际秩序改革和完善贡献了历史智慧,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历史的接力一棒接着一棒向前奔跑,人类进步事业在对时代之问的回答中一程接着一程向前迈进。习近平主席立足于国与国命运交织、休戚与共的客观现实,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着眼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了新的答案,这正是新形势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好的传承、弘扬和升华。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以贯之的是对国与国关系的创新探索,矢志不渝的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担当尽责,历久弥坚的是对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不懈追求。10多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树立了平等和共生的新典范、开辟了和平和进步的新境界、丰富了发展和安全的新实践,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增添稳定性和正能量,有力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光明的前途不会自动到来。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一系列中国主张,体现了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蕴含着对当今世界重大挑战的破解之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的支持参与。环顾世界,“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超过40%,为推动人类进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球南方”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携手共进,共同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共同做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共同做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共同做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从设立“全球南方”研究中心,到启动“全球南方”青年领军者计划;从支持“全球南方”农业发展,到愿同更多“全球南方”国家商谈自由贸易安排,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一系列举措,展现了中方始终与所有南方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推动“全球南方”发展振兴的坚定决心,为“全球南方”团结合作注入强劲动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用实际行动表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会改变,同各国友好合作的决心不会改变,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循道而行,功成事遂。以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为起点,坚守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初心,弘扬同球共济精神,携手勇毅前行,我们定能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摘编自新华社评论员《回答时代之问,携手大道同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团结合作、共筑繁荣是自古及今许多国家的共识,这一点对今天全球各国人民的福祉来说至关重要。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后相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传承、弘扬和升华。C.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南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步力量,中国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最重要力量。D.材料二论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价值和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放包容的文明倡议基于人类社会发展中各国文明彼此成就的历史事实,有切实的可行性。B.材料一的两点倡议结构上并列、内容上互补,前者侧重经济发展层面,后者侧重文明发展层面。C.70年前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大命题是为了给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治树立标杆。D.在推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中国是倡导者,也是实际行动者,这表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一中倡议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亚洲地广物丰,人口众多,文化多元,发展多样,地区国家之间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合作交流日益深化,所以过去几十年总体保持稳定。B.联合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经历了各种风雨,遭遇到强权政治的冲击,但仍然是当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C.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同周边24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带一路”合作硕果累累。D.从罗马帝国与汉朝时期开始,东西方早期的国际贸易商队为西方带去了中国的陶瓷和茶叶,为中国带来了欧洲的香料,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4.材料一运用修辞使语言深入浅出,更能凝聚与会者的共识,请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时代之问,中国作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地铁里的土去哪儿了李辉“你说,修地铁的时候,原来的那些土都到哪儿去了?”从天安门西站刚坐上地铁还没到西单,刚刚还一脸兴奋的李老三突然满面愁容地问我。其实,我特别能理解李老三为啥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毕竟,我们是在一个村子里长大的。我们老家的村子叫陈家沟村。祖祖辈辈,村里的人从来没挖过这么多这么深的土。一个人,比如我们村里的人,比如李老三,就算和土打了一辈子交道,在面对城市地铁这样浩大的建筑工程的时候,也确实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疑问里其实包含着赞叹。这么一比,我们村里那些跟土打交道的事儿根本就不叫事儿。虽然这些事,都关乎人的生死。我们村里的人,大部分人,这一辈子大概要和土打三次交道。当李老三还是李小三时,作为一个成年人,第一次和土正式打交道,是他19岁那年他家翻建房子。他家翻建房子,不如说是他爸妈为他建“新房”——以备将来娶媳妇用。李小三得知他爸妈的意图后,干起活儿来特别卖力。那几天,他天不亮就推着小推车,到一里地以外的旱河边挖土往家里运。李小三有多勤奋和兴奋,后来村里的人都能想象得出来。为啥呢?就在他连续往家里运了三天土之后,第四天的早晨,他爸李老大发现他运回两趟后,迟迟不见运回第三趟。李老大不放心,到河边去找。远远地看见小推车停在那,人不见了。李老大喊了几嗓子,结果听见从地下传来李小三的呼喊声。到了小推车跟前一看,李小三在一个比他身体还高的深坑里跳着高试图往外爬呢。原来,这几天李小三一直在这个坑里挖土,坑越挖越深,到昨天收工的时候已经和他的人一般高了。今天早晨,李小三越挖越起劲儿,挖了两车后,到了这第三车,一锨锨的土是从坑里扬到地面了,可是最后发现坑太深人却出不来了。李老大一边气得大骂“这么笨怎么娶媳妇”,一边从旁边搬来几块大石头狠狠地往坑里扔——李小三总算蹬着石头爬了出来。李小三家的房子终于建起来了,他进坑挖土差点儿出不来的事也在村里流传开了。大家谈论起这件事比谈论新房子的建成更开心。“从来没想到城里能把地下挖这么宽敞,还能走车。这么多土,能盖多少间房子啊!”车到军事博物馆站的时候,李老三跟我感叹。人不管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对房子的需求都是第一位的,那是用来安身的;第二位的需求是立命。年轻的李小三开始第二次和土打交道就是立命了。村里人都是靠土地过活,没能走出村子的李小三也不例外。新房建好后,李小三觉得自己是快要娶媳妇的人了,又因为经历过一次生死险情,到底成熟了许多,两个姐姐也已经嫁人,他开始意识到下地干活儿是自己的责任了。可是这一回李小三跟土打交道又出了大事。他第一次干农活儿是他爸李老大安排他去地里给玉米上化肥。李小三学着他爸平时下地的样子,带上锄头和一个塑料舀子,用小推车推着半袋化肥独自去玉米地了。中午回来的时候,李老大看到半袋化肥已经全都用完了,很高兴,夸奖李小三到底是他的儿子。可是李小三不高兴了,埋怨他爸:“给玉米上化肥,还非要带个锄头干啥?怪沉的,又用不上,白拿个来回。”“啥?锄头用不上?那你咋给玉米上化肥?”他爸又纳闷又着急。“不就是舀半勺化肥放到玉米苗根上嘛!”“啥?你想把苗都烧死啊?回来收拾你……”他爸话没说完,扛起锄头就往外跑。很多年后,李老三跟我说:“上化肥应该用锄头在玉米苗根上挖个小坑,把化肥放进去,再用土培上。可我直接就把化肥撒到苗根上了,真烧坏了不少。”李小三这次跟土打交道仍然没有打好。后来村里人都笑他“该挖坑的时候不挖,不该挖坑的时候深挖”。跟土打了两次交道,盖起了三间房子,烧坏了一片玉米苗,李小三的命终于在老家的土地上立住了。“年轻的时候,谁能不犯过几回错误呢。”车到公主坟站的时候,李老三这样跟我辩解,“不过,你说,地铁里的土到底去哪了呢?”土能帮人安身,也能助人立命,当然,土最终收纳一切,一切最终变成土。轮到李小三这辈子第三次跟土打交道了。这时李小三已经成了李老三。李老三40岁那年,他爸李老大去世了。他家的祖坟在村西的“头道坡”上。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打坟坑”这个活计逝者家人不能亲自参与,但是李老三也跟着去了,他站在坟地边上,看村里乡亲为他的父亲李老大打造长眠之地。这回没有人再拿李老三犯过的两次错误说笑,一是因为李老三一直在旁边偷偷擦眼泪,另外更主要的,大家怕这样的说笑会留在坟地里,里边的李老大以后想起来了会觉得没面子,会为外面的儿子生气、担心。李老大下葬的时候,李老三亲手向他父亲的棺木上撒下了第一锨土。按照我们村里传统的说法,坟堆得越高越大越圆越好。一锨一锨的回填的土,一车一车从几十米外的树下运来的土,最后,李老三和乡亲们一起,把李老大的坟堆得像一座丰满的小山。这是一个人人生中最悲痛的时刻,也是作为土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可是也许只有在这个时候,人才能感觉到平时视若无物的土其实是有情感的,有温度的,无私的,神圣的;并且,有了土对逝去亲人的庇护,生者的悲伤会得到些许安慰。土,在帮助一个人安身立命之后,以更加永恒的方式,接纳并关照他的身后事。“这地铁线路可真长,得挖出多少土……”李老三又唠叨“地铁里的土去哪儿了”。地铁里的土还能去哪儿呢?有些土,被李老三用铁锨挖了出来,运到另一个地方,盖屋建房。有些土,被李老三的爸妈用锄头刨起来,然后,再填回原地;但是,这些土,发挥了新的功用。有些土,被李老三和乡亲们以某种虔诚的规则和仪式,筑成标识,奉为神灵,庇护曾经生活在它上面的一个人,安慰仍然生活在它上面的一群人。地铁里的土,也是这样。(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老三不断追问地铁里土的去向,是因为他对城市建设充满好奇,想借此找个话题和“我”交流。B.作者详细叙述李老三与土打交道的经历,主要是为了展现农村生活的艰苦,突出农民生存的不易。C.描写李老三父亲下葬时堆坟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土在农村丧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乡土风情。D.李老大葬礼上,村里人不再拿李老三说笑的情节与前文拿他进坑挖土差点出不来的事谈论说笑的情节相呼应,突显乡风变好的社会背景。7.就文中李小三下地施肥的相关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小三形象丰满、多面立体,独自下地施肥表现了他的勤劳,对锄头用处的误解展现出他对农活的懵懂,向父亲表达不满可以看出他的憨直。B.李小三父亲开始看到半袋化肥用完时的反应,与发现李小三施肥不当后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父子之间的观念冲突和沟通障碍。C.父子对话节奏富有变化,先是李小三轻松埋怨带锄头多余时的舒缓,后是父亲发现错误又——急又恼的急促,增强了情节的张力和戏剧性。——D.将李小三跟土打交道“又出了大事”以对话形式展现出来,其中“怪沉的”“咋给”等人物语言朴实自然,增添了生活气息。8.文章为何说“土,在帮助一个人安身立命之后,以更加永恒的方式,接纳并关照他的身后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末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认为地铁里的土和陈家沟村的土有相同之处,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武陵蛮寇临沅,帝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马援请行,帝愍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披甲上马。”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余人,征五溪。援谓友人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及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则涂夷而运远。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会署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耿舒与兄好畤侯弇书曰:“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书奏之,帝乃使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谒者南阳宗均监援军,援既卒,军士疫死者太半,蛮亦饥困。均乃与诸将议曰:“今道远士病,不可以战,欲权承制降之,何如?”诸将皆伏地莫敢应。乃矫制调伏波司马吕种守沅陵长,命种奉诏书入虏营,告以恩信,因勒兵随其后。蛮夷震怖,冬十月,共斩其大帅而降。于是均入贼营,散其众,遣归本郡,为置长吏而还,群蛮遂平。均未至,先自劾矫制之罪。上嘉其功,迎,赐以金帛,令过家上冢。(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光武之于功臣,恩至渥也,位以崇,身以安,名以不损,而独于马援寡恩焉,抑援自取之乎!尽力以佐人取天下,而卒逢罪谴者,或忌其强,或恶其不孙,而援非也,为光武所厌而已矣。老氏非知道者,而身世之际有见焉。其言曰:“功成名遂身退。”盖亦察于阴阳屈伸之数以善进退之言也。平陇下蜀,北御匈奴,南定交趾,援未可以已乎?武溪之乱,帝愍其老而不听其请往,援固请而行。天下已定,功名已著,全体肤以报亲,安禄位以戴君,奚必马革裹尸而后为愉快哉!光武于是而知其不自贵也;不自贵者,明主之所厌也。夫亦曰:苟非贪俘获之利,何为老于戎马而不知戒乎?老而无厌,役人之甲兵以逞其志,诚足厌也。故身死名辱,家世几为不保,违四时衰亡之数,拂寒暑进退之经,好战乐杀而忘其正命,是谓“逆天之道”。老氏之言,岂欺我哉?(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马援贪功取厌》)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前舒A上书当B先击充C粮D虽难运而E兵马得F用G军人数万H争欲先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为,认为,与《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中的“以为”意思相同。B.行,副词,将要,与《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中的“行”用法不同。C.矫,假托,诈称,与成语“矫枉过正”中的“矫”意思不同。D.南,名词作状语,与《赤壁赋》“东望武昌”中的“东”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陵蛮人攻打临沅,李嵩、马成征讨未能取胜,马援一再请行,终于得到允许,于是他率领马武、耿舒等人前往征讨。B.宗均担任马援军队的监军,军中病疫严重,他命吕种奉诏书招降蛮人,怕对方假意投降,又亲入敌营,遣散其部众,平定了蛮人之乱。C.马援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却身死名辱。王夫之认为,马援没能在“功成名遂”后及时身退,让皇帝觉得他不“自贵”。D.王夫之认为,做人做事应当遵循阴阳屈伸之数,不违背规律,明晓世间的进退之道,以免给自己甚至家族招来祸端。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或忌其强,或恶其不孙,而援非也,为光武所厌而已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而无厌,役人之甲兵以逞其志,诚足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材料二中王夫之是如何评价马援的?他为什么做出这种评价?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过紫溪值雪李纲①明时报国敢怀安,远谪方知行路难。云隔江乡来雁寂,雪飞闽岭弊貂寒。韩诗解道蓝关恨,贾赋聊凭《鹏鸟》②宽。谁念紫皇香案吏③,飘零已觉鬓毛干。【注】①李纲:宋朝抗金英雄。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后抑郁而死。②《鹏鸟》:贾谊被贬长沙后,写《鹏鸟赋》自我宽解。③香案吏:宫廷中随侍帝王的官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题目交代了地点和天气状况,从“值”字中可看到诗人遇雪的欣喜之情。B.诗人遇雪感怀,虽也有被贬远地一路行来的身心疲惫,但始终不忘报国之志。C.颔联以细节写实,云重以致隔断了传信的大雁,雪飞让破旧的貂裘难挡寒气。D.昔日皇帝的近臣,如今却江湖飘零鬓发衰落,尾联的对比强化了诗人的情绪。16.诗歌颈联借典故抒发了两种看似不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达要给自己的书房题写一个名字,他想起《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于是给书房题名为“藏适斋”。(2)在学习《陈情表》时,由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知察举制应该也是当时的选官制度之一。(3)古人写诗为求凝练含蓄,常用互文手法形成错综的语言美,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是以互文手法写自然环境中的树木。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胡杨,杨柳科落叶中型天然乔木,始于新生代,距今已有6500万年的历史。胡杨的意思是西域的杨树,说明了胡杨的故乡所在。在中国,胡杨分布在西北区域的新疆、甘肃、青海柴达木、内蒙古西部一带的内陆河流域。因其生命力顽强,素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传说,成为文学家们A地歌颂的对象。作为“荒漠河岸林”的胡杨,有一种傲骨凛冽的风格,它能“闻到水、嗅到水,跟着水走”。所以,在大漠中见到衰亡的胡杨林,(甲)。而且胡杨具有耐寒、耐热、耐盐碱、抗风沙等特性,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因而被誉为“大漠英雄”。为了适应荒漠的极端环境,胡杨使出浑身解数,其根系可以深入到20米以下的地层中吸收水分,树叶和枝干能排出体内过量的盐分而形成“胡杨泪”,同时多种形态的叶片相互配合与外界环境协调,故胡杨又称为变叶杨、异叶杨。那么,变叶杨具体是如何变化的呢?首先,多种形态的叶片集中于同一株树上,且自下而上为线形→披针形→缺刻披针形→缺刻卵形→缺刻菱形→缺刻阔卵形→缺刻扇形,形成不同的叶型。其次,从扫描电镜下看到,随着叶型的变化,叶片表皮超微形态结构亦呈渐变状态,各种表皮附属物蠢蠢欲动。另外,从异形叶的功能上看,光合能力最大的叶型为缺刻披针形、缺刻菱形和缺刻卵形,居于树冠的中层;抗逆能力最强的叶型为缺刻阔卵形以及缺刻扇形,(乙)。这样看来,顶层叶片的高强度抗性,为中层叶片进行最大光合作用提供了保护伞,二者的结合便于底层叶片的发育。不同叶型既B,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生命活动。①一到秋季就进入了观赏季的胡杨林,②胡杨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③具有保护功能的黄酮类及叶黄素等色素含量增加,④不仅增加了植株的适应能力,⑤同时又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采用既具体又生动的比喻描述了同一株胡杨树上的不同叶型,请模仿这一形式描述一月中不同的月相。要求:至少写出三种月相,且语意完整;比喻使用贴切,表达流畅。(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胡杨”“大漠英雄”“变叶杨”这三个名称哪一个更能表明胡杨树的特征?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虚拟现实技术高速发展,元宇宙概念风生水起,人们对新体验的获得越来越便捷。那么,我们对生活的体验感是不是会越来越好?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本套试卷参照2024年的新高考I卷的试卷结构、思路命题,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以课标、评价体系和高考为导向。试卷有一定梯度,适合高三复习使用。伟大构想对人类的意乂。交学类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土地与人的依存关系。古诗词选取宋代爱17题每小题设计具体的生活情境,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