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周亚夫军细柳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5 周亚夫军细柳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5 周亚夫军细柳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5 周亚夫军细柳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5 周亚夫军细柳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周亚夫军细柳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25周亚夫军细柳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匈奴大入边(大规模)

B.军霸上(驻军、驻扎)

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

D.已而之细柳军(到,往)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一百三十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注重谦敬之分。如敬辞类“贵庚”“令堂"赐教”“拙见"等,谦辞类“薄面”“劳驾"寒舍”“敝人"等。

D.古代座次以向东为尊,向南次之,向西为卑。列位以右为上,乘车则以左为尊。

3.下列句子直接表现周亚夫从严治军的一组是()

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

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③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④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⑤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⑥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④⑥D.②④⑤

4.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陈涉世家》)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

B.吾欲人劳军劳:慰劳

C.改容式车容:表情

D.若为佣耕若:如果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且至且焉置土石B.天子为动士卒多为用者

C.佣者笑而应曰而伯乐不常有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悉以咨之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A.陈涉年轻时,曾经雇佣了别人一起耕地,(一次)他停止耕作田埂上的地。

B.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地,(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

C.陈涉年轻时,经历了雇佣别人一起耕地,(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

D.陈涉年轻时,经历同别人一道受雇佣拼地,(一次)他停止耕作田埂上的地。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段选文皆长于记人。甲文重点勾勒出治军严明的“真将军"周亚夫,乙文形象刻画了不甘现状、少有大志的陈涉。

B.两段选文均以对话展开内容。甲文在天子至营前后的对话中交代了劳军经过,乙文以陈涉与佣者的交流表现了人物鲜明个性。

C.两段选文写法巧妙。甲文以霸上及棘门军戒备松弛对比凸显细柳军守备森严,乙文用佣者目光短浅鲜明地衬托出陈涉志向远大。

D.两段选文语言简练。甲文只用“被”“锐"等字就展现出细柳军严阵以待之势,乙文仅以“笑”字就写出佣者对陈涉的宽解安慰。

5.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B.将以下骑送迎

C.称善者久之D.军士吏被甲

6.阅读课文,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将(jiàng)以下骑送迎B.军士吏被(pī)甲

C.将军亚夫持兵揖(yī)日D.可得而犯邪(xié)

二、填空题

填空。

7.《史记》的作者是,字,(朝代)夏阳人,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8.《史记》原名《》,是我国第一部(体裁)。《史记》包括____________,共篇。鲁迅赞其为“,___"。

9.了解《史记》的知识,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史记》由(填朝代)历史学家撰写而成,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到时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此书与北宋司马光的《》都是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两书作者并称为”史学两司马"。

10.汉文帝到三处军营慰问军士时所受的待遇不同。请结合课文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完成下表。

表6-5汉文帝慰问军士时所受的待遇比较

霸上、棘门军营细柳军营对比的作用

直驰入天子先驱至,不得入①___天子乃按辔徐行细柳营没有将军命令任何人不得入内,不准跑马。与霸上、棘门军营车马可以直接驰入形成对比,突出细柳营军令如山、军纪严明

②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③____________

11.将以下骑送迎《周亚夫军细柳》:

12.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军士吏被甲___

(2)天子且至

(3)介胄之士不拜_________

(4)改容式车____________

(5)使人称谢___

(6)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1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三、语言表达

14.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要求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15.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句,使之构成排比。

苦难是一笔财富。对于天才它是一块基石;___;___;如果我们积极地面对苦难,人生会到达一个新的境界。

四、综合性学习

16.阅读下面一则小材料,思考问题。

曹操戎马一生,用兵灵活,擅长选将用将,治军严整,赏罚分明。有一次,他的坐骑受惊跑进了麦田,他当场割下头发代替脑袋以严肃军纪。

(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出上面故事的主要内容。

(2)除了上面的这个故事,你还知道古代哪些治军严格的故事?请以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第2~3段,回答问题。

1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19.对比是《周亚夫军细柳》的一大特点,请找出文中运用对比的地方,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句意: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大:大规模。解释正确。

B.句意:驻军在霸上。军:驻军、驻扎。解释正确。

C.句意: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凭证去告诉将军。使:派遣。解释不正确。

D.句意: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之:到,往。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拙见”是谦辞“劳驾"是敬辞。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语言得体。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谦辞,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

3.【答案】A

【解析】“①③⑤”三句是从军队的容貌、军中命令、军礼的严格直接“表现周亚夫从严治军,②④⑥"都是通过其他军队和周亚夫军队的对比,天子的言行,从侧面表现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答案】(1)D

(2)B

(3)B

(4)D

【解析】(1)ABC正确。D.句意: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若,你。故选D。

(2)A.副词,将要\连词,况且;B.介词,被\介词,被;C.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D.助词,的\代词,他们;故选B。

(3)注意:尝,曾经;与人佣耕,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地;辍,停止;之,去、往、到。故译为: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地,(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故选B。

(4)ABC正确。D.“乙文仅以‘笑’字就写出佣者对陈涉的宽解安慰”有误,根据“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可知,佣者的“笑”表现了他们对陈涉的嘲讽。故选D。

故答案为:(1)D(2)B(3)B(4)D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4)本题考查对文章总体把握能力,考查阅读散文多方面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二是要理解重点语句表达的意思,三是要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四是要文章文章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仔细比对,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参考译文】【甲】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们都下马迎接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

【乙】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惆怅了很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5.【答案】D

【解析】A没有;B没有;C没有;D这里的“被"同“披”,穿上,故是通假字。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与辨析。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指在古代典籍中用一个与正确规范写法的字(可称之为本字)不同的字(可称之为借字,也即通假字)来替代本字的用字现象。,简言之,就是古文中通用的错别字,但又不能绝非这样简单的理解。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很多,如果缺乏辨析能力,望文生义,就会导致理解和翻译上的错误。通假字的基本规律就是同音代替,可分为三种情况:1、完全同音;2、声母相同;3、韵母相同。还有一种就是同音代替。另外,还有形似通假: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由于汉字中形声字占的比例极大,通假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通假多见于形声字,而于形声字中又特以具有相同声符者居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整理归类。

6.【答案】D

【解析】D选项,“可得而犯邪"意思是难道能够侵犯吗?邪:语气词,表示反问,读音为“yé”,而不是“xié"。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字音辨析。平时注意积累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等读音。

【答案】7.司马迁;子长;西汉

8.太史公书;纪传体通史;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一百三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解析】(1)(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7.西汉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司马迁在这个时期完成了《史记》的创作,有助于学生将历史人物与特定的历史时期联系起来。

故答案为:司马迁;子长;西汉

8.《史记》在中国史学和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种体裁以人物为中心,通过本纪、世家、列传等形式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与编年体等其他体裁有所不同,让学生认识到《史记》在史学体裁创新方面的重要意义。《史记》的结构组成,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话一方面强调了《史记》在史学上的卓越成就。

故答案为:太史公书;纪传体通史;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一百三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答案】西汉;司马迁;纪传体;黄帝;汉武帝;资治通鉴

【解析】《史记》,初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有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司马迁所著《史记》和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被合称为“史学双壁”,二人也被称为“史学两司马”。

故答案为:西汉;司马迁;纪传体;黄帝;汉武帝;资治通鉴。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要有意识地积累作家作品、文学体裁、文学流派、朝代国籍、作品主要内容等有关常识。

10.【答案】上至,又不得入;将以下骑送迎;周亚夫对汉文帝不行跪拜之礼,只行军礼,与霸上、棘门将军迎送行为形成对比,突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解析】

根据“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可知,汉文帝慰问军士时细柳军营的反应是: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天子乃按辔徐行。所以第1空为上至,又不得入。

根据“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可知,汉文帝慰问军士时霸上、棘门军营将领的反应是:将以下骑送迎。所以第2空为将以下骑送迎。

面对皇帝的慰问,霸上、棘门军营众将士受宠若惊,“将以下骑送迎”,竭尽逢迎讨好汉文帝;而细柳军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周亚夫对汉文帝不行跪拜之礼,只行军礼,两相对比,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第3空据此概括作答。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对比与概括。这类图表式概括题,作答前要先审清题干,明确概括对象和作答范围;然后再分析已知内容,明确空格处与其他信息的内在关联,并考虑其他作答要求;最后回到原文定向查找,提取关键词句概括作答。

11.【答案】下属

【解析】将以下骑送迎: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下:下属。

故答案为:下属

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考点为一词多义。一般来说,一个文言实词的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12.【答案】(1)同”披”,穿着

(2)将要

(3)铠甲和头盔,这里指披甲戴盔

(4)同”轼”,车前横木,这里指扶轼

(5)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6)必,一定

【解析】

(1)句意:官兵披戴盔甲。被:同”披”,穿着。

(2)句意:皇上将要驾到。且:将要。

(3)句意: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指披甲戴盔。

(4)句意: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指扶轼。

(5)句意:派人致意。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6)句意: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固:必,一定。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先翻译句子的含义,再结合句意理解加点的字,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文言特殊现象。

13.【答案】使者

【解析】

句意: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使,使者。

故答案为:使者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做出判断。

14.【答案】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解析】根据句意来划分:将军亚夫手拿兵器行礼说:“身着甲胄的人不能拜见,请让我用军礼来行礼。”故断句为: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故答案为: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15.【答案】对于强者它是一个支杆;对于智者它是一道明光

【解析】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注意例句运用的是比喻修手法。

故答案为:对于强者它是一个支杆;对于智者它是一道明光。

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答题时应注意,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注意运用比喻要恰当,前后构成排比的关系。

16.【答案】(1)秋毫无犯。

(2)示例:岳飞治军严格,曾号令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成语的积累,根据材料的内容可知,这个成语是秋毫无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2)此题考查日常的语文积累。由题意可知,所写故事的主题为:治军严格,从自己的积累中找出一则,也可上网查阅或图书馆查阅。表述要语意清晰,语序合理,不能出现病句和错字。

故答案为:⑴秋毫无犯。⑵示例:岳飞治军严格,曾号令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本题考查考生平时的积累能力。要求考生平时多阅读,多掌握,结合题干的要求作答。

【答案】17.D

18.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队,简直像儿戏一般,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受袭击而被俘虏。

19.示例:①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体现出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常备不懈、严阵以待;突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有方)、令行禁止、纪律严明。这可以说是“情势”的对比。

②在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恪尽职守。这可以说是“性格”的对比。

③出营门后,群臣的“惊"和文帝的“称善者久之”也形成对比,表现出汉文帝的贤明、识大体,也侧面衬托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这可以说是“结果”的对比。

④文章结尾借汉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做对比,称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称赞周亚夫是“真将军”。

作用:对比的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解析】(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17.ABC.正确;

D.“军中"作为地点状语,独立成一个节奏,起到限定范围的作用,表明后面所说的情况发生在“军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闻将军令"中,“闻”和“将军令"紧密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动宾结构,中间不宜断开。“不闻天子之诏”同样是一个完整的动宾结构,“不闻"与“天子之诏”紧密结合,中间也不应断开。同时,“不闻天子之诏"与前面的“闻将军令”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在军中只听从将军命令,而不听从天子诏令的特殊情况。

故答案为:D

18.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句子翻译。重点词语翻译:“曩者":先前,从前。“将”:将领。“固":必,一定。“袭”:袭击。故答案为:先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