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2024.7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书法学习中,“天然"更多地体现为书家的禀性与天资,“功夫”更多地体现为书家对古法和书体的学习,“天然"与“功夫”在书家习书时同样重要。

一个书家的天资往往能引领一个时期的艺术风尚。金农作为清代前碑派书家的典型代表,他在书法上的天资表现为有敏锐的艺术洞察力,敢于叛逆当时帖学的笼罩,形成自己标新立异、面目繁多的书法风格。金农的这种天资还表现在他在书法上的广收博取。他开掘古代书法中的倒薤笔法,吸取飞白用笔中的扫刷,并且能大胆地卧笔作书,留心于刻工的木板字体,并将整洁、光滑、装饰化的用笔特征引用到书法创作上来。金农以开阔的视野从古代传统中开拓出的全新的笔法,展现出前无古人的全新面目。当然这种有天资的书家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书家都循规蹈矩,甚至泥古不化,书法面貌中往往没有自我的体现。这样的书家也能对书法的技法掌握精熟,得到时人的称赞,但是终究在书法史上被逐渐隐没。

一个书家的天资可以赋予书法新的审美趣味与自我面貌,但是学习的用功是个人的天资所不能替代的。书法因用功而有规矩的体格。习书过程中书家的功夫在审美上表现为对古人经典审美的不断追求,即学古用功:在形式上表现为对基本的用笔操作娴熟有致,即法度森严。书家的自我面貌的形成是离不开功夫的,而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才能用笔精熟,将章草的发展由质朴推向精美,使书法成为更加纯粹的艺术,人称“草圣";由陈入隋的书家智永,相传闭居阁楼数十年而不下,潜心书法。有“退笔冢”“铁门限"的故事,因此苏轼评其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致,反造疏淡。”总之,书家的功夫是书风成熟必不可少的因素。

“天然"与“功夫”的统一是书家形成自我风貌的关键。书法中的“天然"是书家情性的自然流露,是书家独有的禀赋。这种“天然”表现在书法上即书风的革新与创变,它体现了一个书家的创造力和自我意识。另一方面,所谓的“功夫"是书家对书法基本法则的把握。“功夫”是由书法的传统决定的,也是书法基本体格的表现。倘若一味地追求“天然"而漠视“功夫”,书法则会信笔为体,流于野俗。反之,只是盲目地临仿古人,忽视“天资”,不求创变,书法则会泥古不化,失去自我。董其昌曾言“字须熟后生”。这里的“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古的过程,即“功夫”;这里的“生"则是书家的自我体现,也是由书家的“天然”决定的,是“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入"。总之,没有“功夫”则书法缺乏体格,失去“天然"则书法缺少灵动,“熟后求生”即是天然与功夫辩证统一的最好注解。

“天然"与“功夫”在书法当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二者相辅相成,这两方面应该构成我们当下的学书态度,即“功夫"与“天然”并举,资学兼重,斯为至理!

(取材于刘永军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当代书法创作虽形式丰富多样,但内涵苍白无力。书法家们只追求所谓视觉上的冲击力,但没有思想上的感染力和精神上的穿透力。这就是书法创作缺钙的病灶,也是当下书法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一个重要原因。

书法艺术的钙质源于思想的充盈和精神的指向。《兰亭序》既是书法艺术的名典,也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之所以成为经典,既是由于王羲之书法的优美,还在于王羲之文辞的蕴涵。颜真卿《祭侄稿》之所以成为“天下第二行书”,不在于这篇“急就章”表现出了多高的书法技巧,而恰在于文稿表达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报国志向,读之令人感佩感怀,书法因文字承载的情怀而焕发神采,光耀千古。书法一旦离开了文字所表达出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就如同艺术只剩下技术而毫无风骨气韵可言。书法艺术唯有思想上的充盈,文学上的滋润,文化上的传承,心灵上的寄托,才能彰显出打动人心的魅力。可以说,历史上那些最好的书法作品也都是经典的华章。

反观今日书坛,书法家们不缺少良好的创作环境,不缺少技法的磨砺,而缺少思想的深意和艺术的灵气。当下参展参赛的作品多为抄写古人诗词名句,即使那些规定必须要有原创的内容,也只是一些生硬无味的造句,缺少文学的蕴含和艺术的新意。观众和读者很难产生美的共鸣,故而书家虽多,作品形式丰富多彩,却难深入人心,像《兰亭序》和《祭侄稿》那样,能够标志今天时代高度的杰作几近为零。众多在各种比赛展览中早早夺冠或成名的书家,亦难进入大家之行列。究其原因,不能不说其虽技法娴熟,但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深度,从而陷入书写惯性化和表演性的困境中。如此,只能是抄写经典的诗词话语,难有思想的突破和境界的提升。

(取材于罗杨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书家金农的天资在书法艺术上表现为敏锐的洞察力和广收博取,引领了一个时期的艺术风尚。

B.大多数书家都有一定的书法天资,但因其循规蹈矩,泥古不化,书法面貌中往往没有自我的体现。

C.在习书的过程中,书家的功夫在审美上的表现称为“学古用功”,在形式上的表现称为“法度森严"”。

D.书法学习中有“天然"才会体现自我不失个性,有“功夫”才会用笔操作娴熟,有合乎规矩的体格。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书法学习中“天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书家独有的天赋和情性流露

B.是书家在书风上的革新与创变

C.是书家的创造力以及自我意识

D.是书家对书法基本法则的把握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书法作品虽然众多、但缺乏杰作。其重要原因是缺乏思想上的感染力和精神上的穿透力。

B.《兰亭序》和《祭侄稿》成为书法名作,不在于书法本身,而在于其蕴涵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C.一些书家的作品形式丰富多彩,故而很难深入人心,因此其作品与观赏者很难产生美的共鸣。

D.书家虽然技法娴熟,但是缺乏文化修为,不能创作文学作品,难有思想的突破和境界的提升。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伯英“临池学书”,智永“闭居阁楼"的事例,说明书家的功夫是书风成熟必不可少的因素。

B.书家保持“功夫”与“天然"并举的态度,就能在立足书法传统的基础上革新与创变一代书风。

C.历史上那些最好的书法作品都是经典华章,源于这些书法的艺术思想充盈和具有精神指向。

D.一件书法作品可以通过刻意的技法训练写就,但其创作主体的思想高度是短期难以抵达的。

5.某中学书法兴趣班拟开设课程中有《隶书临摹》《楷书临摹》《行书临摹》《古汉语》《中国古代文学》《诗词格律及楹联基础》等,请结合以上的两则材料分析设置这些课程的意义。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坚白同异①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②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别,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③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④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隳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⑤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豨过赵从车千乘,萧、曹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吴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岂惩秦之祸,以谓爵禄不能尽縻②天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

⑥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其秦汉之所及也哉?

(取材于苏轼《六国论》)

【注释】①坚白同异:指战国时名辩中关于“坚白"同异”两个争论的问题。②縻:此处指笼络。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皆奸民蠹国者___蠹:损害

B.则民靖矣___靖:安定

C.故隳名城___隳:毁坏

D岂惩秦之祸___惩:惩罚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昆虫之有毒螫也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

B.知六国之所以久存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C.以凡民之秀杰者则以客为无用

D.谓民可以恃法而治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

宾客们供养的都是天下的俊杰

B.区处条别,使各安其处

把他们分别处理安置,使他们都能各安其位

C.六国之君虐用其民

六国的君主虐待他们自己的百姓

D.皆椎鲁无能为者

都是愚钝而没有什么作为的人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到战国时期,各国诸侯都收养人才,但不用礼节款待他们。

B.智、勇、辩、力这四种人都是优秀人才,需要别人来奉养他们。

C.秦始皇的治国理念是重视法治,选用人才的标准也是守法而已。

D.苏轼认为,汉代既重法治又重视士人,但是仍比不上先王之政。

10.苏轼认为六国久存而秦朝快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文章第③④段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释】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尽"一句将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

B.“楚天”两句中“天阔、峰青、波平”,诗人以细腻的笔法描绘出洞庭湖的全景。

C.“红蓼”两句对仗工整,红白相映,显示出一番情趣,给人一种鲜明的色彩感。

D.“夜凉"一句,与上片的“旗梢不动晚波平”相呼应,且以景语收结,耐人寻味。

12.词中“白鱼双尾玉刀明"一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将双尾白鱼比傲“玉刀”。下列各句中没有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B.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国。(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3.同样写洞庭潮,张孝祥《浣溪沙·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与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意境有何不同?请具体分析。

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用三年的时间治理国家,可以达到“_____________,且知方也"的效果。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3)古人写山水,往往妙用比喻,摹形拟态,简洁传神。王安石写长江“_____________,翠峰如簇”,张孝祥写洞庭“_____________,着我扁舟一叶”。

(4)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以“有善始者实繁,"劝谏太宗治国理政要善始善终。

(5)《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若想对抗强秦,必须重视人才,“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6)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盘庚之例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红楼梦》第一回交代了这部小说的另外四个书名,分别是《》《》《》《》。

(2)鲁迅评《红楼梦》说:“《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请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小说相关内容、分析其性格的复杂性。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高高的兴安岭

①在漠河北极村,与几个朋友相聚于茶馆,听当地人唱歌,唱的是《高高的兴安岭》。我心想,与我老家的山相比,兴安岭几乎是躺着的,只见起伏,不见耸峙,更不见孤峰耸峙,因此,兴安岭的美不在高,而在辽阔。

②刚到漠河,便觉察到地域的辽阔带来了修辞的“辽阔"。他们把某块空地或田地,哪怕只是一小块,都称为“大地”。“他上大地去了”,是说他到田里去了。当我在北极村的一家民宿,听当地人这样谈起刚收割了庄稼的田地时,感到异常震惊,仿佛心中照进了一束光,豁然开朗——世间的每一片土地,因为对种子的接纳、对万物的滋养,所以都能担当起“大地”这一神圣的称谓,何况是在绵延千余公里的大兴安岭。

③大兴安岭的辽阔是林木成就的,那些站定的生命,只需一方土,就能争高直指。汽车在林间行驶,透过车窗,只见落叶松和樟子松筑成绿墙,白桦树宛如从绿墙上流下的白色液体。某些白桦弯曲了,想必是被风吹的,弯曲得俯身于地,破裂的地方发黑,但依旧顽强地活着。

④我的老家也有森林,但都是碎片化的,要么被山石割开,要么被深谷切断,像大兴安岭这般林木如海,实在令我震撼。可它并不打算震撼你,它只是本真地存在着,尽管辽阔无边,却不张扬,很有节制地起伏着,思想者一般静穆着,在节制和静穆当中,孕育万千生灵,并以此阐释“辽阔"的内涵。或许,深刻容易,辽阔很难,深刻不一定辽阔,辽阔却必定深刻——这是大兴安岭给予我的启示。

⑤从漠河县城到北极村,八十多公里的路程,路很好走,但因我们走走停停,车行了将近四个钟头。每一处都是风景,用手机随意拍下,便是一张可用作电脑桌面的照片。林子里没有风,鸟儿们也正歇息,却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声响在林间流淌。那是森林的呼吸,舒缓,安详,恬静。

⑥那一刻,我心里突然没有了边界感:经验的边界、想象的边界、修辞的边界、认识的边界……当然,地域不是没有边界的。一路前行,越靠近北极村,就越靠近中国的边界。事实上,俄罗斯的狍子,常会来到中国,中国的狍子,也会去往俄罗斯。这是当地人常见的景象。我一直认为,边界以及边界感,是好东西,它们让人们对事物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而国家、自然也需要边界。可如果立在边界上的,是如大兴安岭一般的绿色屏障,那么边界的意义,就不是阻隔,而是沟通。

⑦作为中国的主要林区,在初中地理课上,我就知道了大兴安岭。然而真正把它记在心里,是1987年的夏天。这年的5月6日,大兴安岭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森林火灾。远在山城念书的我和同学们,天天收听新闻,天天为这事揪心。将近四十年过去了,这个初秋的夜晚,我和几个朋友相聚于北极村的一家茶馆,其中的老郑,当年就是一名奔赴大兴安岭救火的解放军战士。旁边有三位当地的女子,听到我们谈及这段往事,竟齐刷刷地起立,过来向老郑鞠躬、敬茶。1987年,她们有的才两三岁,有的还没出生。此情此景,令人动容。深沉的感恩,缘于深沉的爱,她们爱这片土地,也正因此,大学毕业后她们又回到了故乡。其中一个女子的爷爷是护林员,几十年来每天翻山越岭,要走几十公里的路,夏天忍受蚊虫叮咬,冬天忍受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但他从不懈怠。人与自然,成了真正的生命共同体。

⑧东北是个令人心生敬意的地方:为反对侵略打响雅克萨之战、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抗敌、重工业对共和国作出巨大贡献……每宗历史事件,都气势磅礴、顶天立地。近年来,大兴安岭又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阵痛之后成功转型,建立起严密的生态保护网,绿色成了这里鲜明的底色,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吸引着八方来客。而今,这里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他们的坚毅、勤劳和智慧,绘就了一幅辽阔而壮美的画卷。

⑨每个人认识祖国的辽阔土地,都始于自己出生的地方,始于自己挥洒汗水和热血的地方。因此,每一寸土地都是大地,每一寸土地都令人想到祖国。也就是说,每个具体而细微的事物,包括一株草、一棵树都会让我们深刻地理解“祖国”和“大地"的概念。面对无边无际的大兴安岭和热情善良的当地人,我突然想到了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似乎明白了,大兴安岭地区何以能够浴火重生,也理解了为什么是“高高"的兴安岭。

⑩高高的兴安岭,那高,是情感的饱满,是精神的伟岸。

(取材于罗伟章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制和静穆当中节制:低调、克制

B.修辞的边界修辞:语言表达

C.不是阻隔、而是沟通沟通:连接、相通

D.精神的伟岸伟岸:魁梧、高大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题目为“高高的兴安岭”,但作者认为兴安岭的独特并不在高。

B.作者写了老家碎片化的森林,是为了突出大兴安岭的辽阔与深刻。

C.作者写心里突然没有了边界感,是因为大兴安岭模糊了地理边界。

D.浴火重生的大兴安岭实现了转型,生态保护网取代了商业性采伐。

18.作者在文章第④段中写到大兴安岭“以此阐释‘辽阔’的内涵"。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辽阔”有哪些内涵。

19.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引用艾青诗句的作用。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语言基础运用

①随着非现金支付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数字人民币水到渠成。②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有国家信用保障的法定货币,是数字形式的人民币。③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约有10%左右的居民主要通过现金支付,发行数字人民币非但不是为了消灭现金,而是替代一部分现金。④在可预见的将来,数字人民币和纸币将长期共存。⑤数字人民币比目前移动支付工具的先进之处在于它具有“离线"支付功能。⑥在无网或弱网条件下,用户进行交易时不连接后台系统,而是在数字钱包中验证用户身份、确认交易信息并进行支付,这能大大提升用户的支付体验。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的“水到渠成”应改为“应运而生"。

B.②句中的“数字人民币”可用“它"替换。

C.④句中的“将”不能删除。

D.⑥句中两个画线部分可以互换位置。

(2)文段第③句画线部分有语病,请做修改,不改变句子原意,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1.按要求完成下面微写作。

为了体现班级特色,请你用《论语》中的词语给自己班级拟写一个“班名”,并说明其内涵。要求: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不超过150字。不透露学校及个人信息。

22.高一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同学们面临高考选科,对此大家想法不一,你是如何选择考试科目的?请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150字;不透露学校及个人信息。

23.微写作。

请以“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为开头,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不超过150字。不透露学校及个人信息。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4.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有人却不以为然。你是如何理解细节与成败的关系的?

请以“说细节”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疏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学校及个人信息。

25.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些事,你可能欣然面对,你可能不愿面对……但你都需要面对。

请以“面对"为题目,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学校及个人信息。

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5题答案】

【答案】1.B2.D

3.A4.B

5.①学生通过临摹《隶书临摹》《楷书临摹》《行书临摹》几种字帖,让学生书法有合乎规矩的体格,对基本的用笔操作娴熟有致,有助于形成自己的书风。

②学生通过学习《古汉语》《中国古代文学》《诗词格律及楹联基础》,可了解古汉语、古代文学、诗词格律等方面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的书法具有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6~10题答案】

【答案】6.D7.B8.A9.A

10.

原因:六国能养士,使他们各安其所;而秦始皇认为士人无用,驱逐他们。

论证:

①先说明先王供养优秀人才,使他们不失常业,从同一途径选拔人才,因而百姓安定;

②接着指出六国虐待百姓不亚于秦国,但能供养优秀士人,百姓虽有怨心但无人领导,因此六国能久存;

③然后指出秦始皇任法不任人,杀害、驱赶人才的事实;

④最后假设若秦朝重视人才就不会速亡,放走人才就会遭到反噬。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

【11~13题答案】

【答案】11.B12.C

13.①张词中的“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两句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等景物,营造了高远开阔而又静谧清幽的意境。

②杜诗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写了吴地楚地被洞庭湖划分开来,天地日月好像日夜漂浮在湖中,营造了雄浑壮阔、浩渺无边的意境。

【14题答案】

【答案】①.可使有勇②.奈何取之尽锱铢③.千里澄江似练④.玉鉴琼田三万顷⑤.能克终者盖寡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⑦.度义而后动

【15题答案】

【答案】(1)①.《石头记》②.《情僧录》③.《金陵十二钗》④.《风月宝鉴》

(2)答案示例:王熙凤。她既有阴险、狠毒、贪婪的一面,比如“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弄权铁槛寺"假权营私;她又有聪明能干、善于为人的一面,比如“协理宁国府”井井有条,深受好评,对黛玉、宝钗等姑娘照顾周全,细心周到。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6~19题答案】

【答案】16.D17.C

18.①大兴安岭的山形态起伏,绵延千余公里。

②大兴安岭林木如海,辽阔无边,默默无私地孕育万千生灵。

③大兴安岭地处中俄边界,野生动物自由往来,没有阻隔,没有边界感。

④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他们的坚毅、勤劳和智慧,绘就了一幅辽阔而壮美的画卷。

19.①写出了人们对家乡和故土深沉的热爱,表达了对当地人无私奉献精神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的崇敬、赞美。

②照应上文东北人民热爱家乡、守护家乡和建设家乡

③点明了大兴安岭地区能够浴火重生的原因,也解释了“高高"的兴安岭的内涵。

④结尾引用诗句,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中心,增加了文学性。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题答案】

【答案】(1)D(2)目前我国约有10%(或10%左右)的居民主要通过现金支付,发行数字人民币不是为了消灭现金,而是替代一部分现金。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1题答案】

【答案】示例:我取名“弘毅班”。《论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指广、大,毅指坚定、果断。“弘毅"组合,寓意抱负远大,意志坚强。我们处在求学的关键时期,学业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选择“弘毅”班名,旨在鼓励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保持坚定的意志和远大的抱负,面对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22题答案】

【答案】示例:

我认为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和擅长的领域,在对自己的性格、能力等有更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因此,在选科过程中,可以和同学或老师或家长一起探讨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专业选择,了解不同学科的发展前景和职业方向,以选择更适合的学科。

【23题答案】

【答案】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心跳如鼓,热血沸腾,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我们欢呼。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而当我们跨越终点线的瞬间,所有的等待与忍耐都化为了胜利的喜悦。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是我们青春的证明,是我们勇气的象征。让我们共同铭记这个时刻,继续做梦想的践行者。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4题答案】

【答案】例文:

说细节

有人认为“细节决定成败”,他们认为个人的成功必定起于微末,正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是说从小经验积攒到大目标,而不好高骛远。可是古语也有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更多的是从“宏观战略"角度出发,把握好一件事情或一个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以免犯下南辕北辙的方向性错误。由此看来,两者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我们要着眼于小处,这是对精益求精执著。《道德经》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干好一件事已经不易,干到极致则需要更多耐心、细心和匠心。“蓝领院士"韩利萍,为确保火箭发射精准入轨,二十多年如一日,以“毫厘”见成败;“大国工匠"鹿新弟,每天忍受着柴油机发出的100多分贝噪声,三年完成上千次试验,成为名副其实的发动机专家;“古籍医生”廉成春,日复一日埋首在故纸堆里,让一本本虫蛀、受潮的古籍重获新生,化腐朽为神奇。凡是成大业者,其做事为人必起于“小处”,尽其“精微”。正如廉师傅所言,学技艺更是学做人,无论是科研克难,还是脱贫攻坚,都需要发挥“绣花针"的一丝不苟精神,在锤炼自身本领中拓宽人生之境,所谓“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正是这个道理。

同时,不能尽于小处。成大事者考虑问题不拘小节,是做大事应具备的价值观、战略眼光和思维方式:从大局入手,分清主次,把握核心,不为细枝末节所束缚,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大刀阔斧,放手去做。

不拘小节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一种精神素质。智者在思考问题时,会适当放弃较小利益,然后选择较大利益,取舍之间,“舍"与“得”拎得很清,因此,无论何时,成功者都能全身而进,亦能全身而退。在热带丛林中存在一条生存法则:被毒蛇咬伤四肢的人,只有5-10分钟的时间救治,倘若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得不到救命血清,被咬的人就只有一个选择——砍断被咬伤的肢体。壮士断腕,这里面更深的,其实是一种理智,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就是成大事者的优秀素质。韩信忍气吞声,承受耻辱,从小混混的胯下钻过,只因为他知道大丈夫能伸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