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一、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填上合适的词语。我们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赶走yǐnbì在身体里的lǎnduò,不然,它会让你在困难面前变得dǎnqiè、jiāojí。会让你坚定的信心bēngtā。时时bǎochí向上的精神,它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前提。2.下列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待会dàihuì垂蔓chuímànB.削弱xuēruò眼眸yǎnmóuC.间隔jiàngé擅长shàngchángD.任丘rènqiū监狱jiānyù3.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完好无缺销毁曼游 平衡B.不计其数迟延希罕 恩惠C.奇珍异宝吮诺酬谢 嗜好D.金碧辉煌建筑侵略叮嘱4.下面各组词语中感情色彩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政通人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安居乐业B.多事之秋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流离失所C.别出心裁别具一格独具匠心别有用心D.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喜出望外心花怒放5.下列句子与哪一项中的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最为相似?()ㅤㅤ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竖着两根旗杆,可爱多了。A.最诱人的是奶奶家的荷塘,荷塘里长了荷叶、荷花和莲藕,这些花有的开了,有的没开,有的含苞待放,它们真好看啊!。B.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C.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D.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眼睑盖住眸子,小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6.下列哪一个诗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的情怀。()A.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7.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1)要想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一个字一个字地读。()(2)结合更多的资料不但可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还能深入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3)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4)我们把好的民间故事分享给别人听时,可以增加情节,但情节的顺序不能变换。()8.填空(1)那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的长喙,那的脚,之一分则嫌长,之一分则嫌短,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赐嫌黑。(2)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好好珍惜:葛洪说过“不饱食以终日,。”陶渊明说过“盛年不重来,。,岁月不待人。”我还记得其他相关名言“。”二、阅读。阅读短文故乡的烤红薯(节选)谢冰莹ㅤㅤ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一个最清晰的记忆,永远映在我脑海中的,是有一次晚上外面正下着大雪,二哥和三哥从书房里回来,看着我在烤红薯,他们也要吃。ㅤㅤ“来,我们三个人同时来烤红薯,不许烤焦,也不许有一点儿生硬的,要把皮烤成金黄色,里面的肉放出香喷喷的气味。”ㅤㅤ我说完,立刻找了三个大小差不多的红薯来,二哥把炉子里的红煤渣用竹棍子撬(qiào)开,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他这样做,是希望红薯快点烤熟;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只有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火力____很大,____不会损伤红薯的皮。ㅤㅤ不久,红薯开始熟了一小部分,三个人同时留心变更靠火那面的位置,慢慢地闻到香味了,快到成熟的时候,由红薯的一端突然冒出几点酱色的糖浆出来,并且还吐着一缕缕热气。ㅤㅤ“你们闻到香味了没有?这是我的红薯发出来的。”二哥夸耀地说。ㅤㅤ“不!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我首先抢着回答。ㅤㅤ“哪里,都不是,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清香。”三哥一面说,一面用手指着他的红薯上面那几个糖点。ㅤㅤ“凡是红薯,一到烤熟了,都有香味的,你们吵吵闹闹的争什么?看谁的红薯烤得又快又好,谁就第一。”母亲的几句话,把我们争吵的问题转移了目标,三个人同时都静下来了。ㅤㅤ半小时以后,三个人的红薯都熟了,结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数第一,我几乎哭起来。母亲见形势紧张,连忙出来调解,要他们每人分给我一半吃,并且要他们承认方才那股清香是由我那个红薯上面发出来的,这才使我停止吵闹。(选自《掌心里的故乡味是故乡浓》北方文艺出版社)9.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内容,将各小标题(序号)填入导图中。①妈妈来调整②提议烤红薯③争议红薯香④用心烤红薯→→→10.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起的作用是()A.与最后一段呼应 B.开门见山总起全文C.起着过渡的作用 D.问题入手激发兴趣11.文中横线上填的关联词应该是()A.因为……所以…… B.只要……就……C.尽管……还 D.虽然……但是……12.“把我们争吵的问题转移了目标”,原先与现在关注的目标各是什么?()A.香味从哪来谁烤的红薯又快又好B.谁烤的红薯又快又好香味从哪来,C.关注的目标都是香味从哪来D.关注的目标都是谁烤的红薯又快又好13.“母亲见形势紧张,连忙出来调解”,请问母亲是如何调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作者烤红薯明明得了最后一名,为什么还说“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什么能阻止你成功周礼ㅤㅤ他很不幸,出生刚刚8个月,就因一场疾病失去了光明,使自己彻底陷入了黑暗的世界,以至于长大后,在他的脑海里竟没有一丝影像和颜色的记忆。ㅤㅤ除了无边的黑暗,他什么也看不见,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不知道花儿有多美丽,甚至连看一眼自己的妈妈都成了平生最大的奢望。ㅤㅤ他的童年是苦涩的,没有人能体会他的内心有多么自卑,有多么脆弱,有多么痛苦。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怜、最不幸的人,别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就可以看见世上的一切,而自己连爸爸妈妈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ㅤㅤ因为看不见,他常常被碰得鼻青脸肿,常常被摔得头破血流,常常被别人嘲笑和欺负……他不知道自己将来还要面临多大的痛苦和磨难,未来对他来说实在太可怕了,他的眼里一点儿希望也没有。ㅤㅤ每每看到他孤独、绝望、无助的样子,母亲的心就碎了。从内心讲,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呢?可是,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就只能接受现实,扬长避短,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够独立生活的人。ㅤㅤ母亲忍着眼里的泪水,鼓舞他说:“孩子,虽然你看不见阳光,但你可以让自己的心里充满阳光;虽然你不幸失去了光明,但你还有双脚、双手、鼻子、耳朵和嘴巴,更重要的是你还有一颗聪慧的脑袋,你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甚至取得事业的成功。”ㅤㅤ妈妈的话让他幡然醒悟,尽管他看不见任何东西,但他的触觉和听觉非常好,记忆力也相当不错,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长处,过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于是,他开始主动配合妈妈,跟着她学穿衣服,学走路,学煮饭,学做家务,学读书,学写字等。虽然他付出了常人数倍的努力,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但他最终学会了行走和照顾自己,他非常开心,也渐渐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ㅤㅤ在母亲的教育和引导下,他的性格变得乐观而坚强。有一次,他跟着奶奶到外地去玩,一群不懂事的小孩追着他喊:“小瞎子,看不见!小瞎子,没出息!”奶奶听后心里十分难受,想找那些小孩的家长算账,但他微笑着对奶奶说:“奶奶,算了吧,我本来就是瞎子,他们没有说错,就让他们这样叫好了!”ㅤㅤ8岁那年,父亲给他买了一台电子琴,他欢喜异常,爱不释手,每天都要弹上好几个小时。他的音乐天分极高,一首曲子练习几遍,就能准确地弹奏出来,并且还能弹出从收音机里听来的歌,音符和节奏都很到位。母亲十分高兴,还专门给他请了一个音乐老师。但是,随着课程的繁复,学习的深入,难度的增加,他开始懈了。毕竟练琴是辛苦的,枯燥的,泛味的,更何况他还只是一个几岁大的孩子。ㅤㅤ见此,母亲问他:“你喜欢练琴吗?”ㅤㅤ他点点头说:“喜欢。”ㅤㅤ母亲说:“既然你喜欢,就应该坚持到底,做到有始有终,不要一遇到点困难就想到退缩放弃。如果你不能坚持,怕苦怕累,那你做别的事情也会如此。这样下去,你就会一无所长,那将来能干什么呢?”ㅤㅤ他听后,惭愧地拉着母亲的手说:“妈妈,对不起!我知道该怎么做了。”ㅤㅤ从那以后,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如一地做一件事情。十几年后,他终于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明星。ㅤㅤ他就是集作词、作曲、演唱、乐器、模仿、主持等众多才艺于一身,被誉为艺界奇才的盲人歌手杨光,2007年他获得了《星光大道》的年度总冠军,2008年他受邀参加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演出,同年还参加了春节联欢晚会演出,2010年他又参加了广州亚残会开幕式演出。一路走来,杨光用歌声告诉大家,虽然他看不见阳光,但他的心里充满了阳光,只要自己不抛弃、不放弃,没有什么能阻挡你成功。(本文共1400字)15.请你运用快速读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将小标题序号填入导图中。①母亲教诲,勇于坚持②失去光明,绝望无助③父亲买琴,欣喜弹奏④母亲鼓励,找到信心⑤闯出天地,成了明星⑥难度增加,退缩懈怠②→→→→→⑤16.对文中“苦涩”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苦又涩的味道 B.形容内心的痛苦C.遭受痛苦和磨难 D.失明带来的苦痛17.第五自然段中的“现实”,指的是什么?()A.孩子失去光明 B.让孩子独立生活C.孩子没有希望 D.孩子成为名人了18.“妈妈的话让他幡然醒悟”,你觉得他“悟”到了什么?()A.自己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 B.自己是可以成为盲人歌手C.能扬长避短跟正常人一样 D.单靠自己是没法养活自己19.下列哪一句名言最能体现“没什么能阻拦你成功”这句话意思的。()A.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B.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C.好问刚裕,自用则小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20.你觉得文中画横线句子里的省略号,省略的应该是什么内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本文的主人公杨光,在学习上开始懈怠,听了她母亲的话,他当时心里会有怎样的想法呢?请结合文本信息,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本文前大部分都用“他”,直至最后一段才点明主人公的名字—杨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说说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习作(30分)23.应用文。ㅤㅤ半个学期来,班上出现一些不讲文明、不守纪律的现象。请你针对这些现象写5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班级公约内容,让大家共同遵守。24.记叙文习作。ㅤㅤ习作提示与要求:ㅤㅤ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不相同,家人一定也是这样。请选择你家中最与众不同的那位家人,先想想他(或她)的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ㅤㅤ题目自拟,内容要真实,感情要真挚,重点要详细,表达要有序,字迹要工整。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隐蔽;懒惰;胆怯;焦急;崩塌;保持【解析】【分析】不要把“隐蔽”的“蔽”写成左右结构,不要把“懒惰”的“懒”右面写成“欠”,不要把“崩塌”的“塌”写成足字旁。

故答案为:隐蔽、懒惰、胆怯、焦急、崩塌、保持

【点评】本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正确的坐姿和写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答案】B【解析】【分析】A.有误,待会:等一会。故“待会”读“dāihuì”。“待”读dài时,指等候。

B.正确。

C.有误,擅长:指在某方面有特长。故“擅长”读shàncháng。

D.有误,任丘:指任丘市。故“任丘”读rénqiū。读“rèn”时,指担负;承受。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一般读音不同时,字的含义不同,用法也不同。3.【答案】D【解析】【分析】A.有误。漫游:任意游乐,故“曼”错误,应为“漫”。

B.稀罕:①少有;不容易看到的。②认为稀奇而喜爱。③稀见的事物。故“希”错误,应为“稀”。

C.允诺:应允;答应。故“吮”错误,应为“允”。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4.【答案】C【解析】【分析】A.相同。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褒义词。路不拾遗: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褒义词。夜不闭户:夜间不用关闭门户睡觉,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褒义词。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褒义词。

B.相同。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贬义词。民不聊生:人民没办法生活。贬义词。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贬义词。流离失所: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贬义词。

C.不相同。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褒义词。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褒义词。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褒义词。别有用心: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贬义词。

D.相同。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褒义词。喜笑颜开:因为高兴而笑容满脸的样子。褒义词。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褒义词。心花怒放:形容内心高兴极了。褒义词。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学生对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辨析能力。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5.【答案】B【解析】【分析】例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A句运用“……有的……,有的……,有的……”排比手法,;B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比较,突出花生默默无闻;C是普通描写;D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珍珠鸟”当做人来写。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写作手法。文章的写作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6.【答案】D【解析】【分析】A.“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出自唐代虞世南的《蝉》,意思: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此句表面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思: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此句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常用此句自我勉励,表示只有到达更高的境界才能有更高的眼界。

C.“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意思: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出自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意思: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此句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的情怀。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诗歌情感主旨。要掌握诗歌情感主旨首先要理解诗歌意思,再结合背景资料和自己的理解去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7.【答案】(1)错误(2)正确(3)正确(4)错误【解析】【分析】(1)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说法错误。

(2)结合更多的资料不但可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还能深入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说法正确。

(3)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说法正确。

(4)我们把好的民间故事分享给别人听时,可以增加合理的情节,可以变换故事情节的顺序,以增强表达效果。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正确;(4)错误

【点评】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朗读。阅读策略和方法指的是阅读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包括整体阅读法、主动阅读法、快速阅读法等。8.【答案】(1)雪白;铁色;青色;增;减;素(2)不弃功于寸阴;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解析】【分析】(1)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出自《白鹭》,原文: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由上句“不饱食以终日”可知下句是“不弃功于寸阴”,由上句“盛年不重来”可知下句是“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其他名言可任写一句。

故答案为:(1)雪白、铁色、青色、增、减、素;(2)不弃功于寸阴、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点评】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现代诗文默写,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答案】9.②;④;③;①10.B11.D12.A13.要他们每人分给我一半吃,并且要他们承认方才那股清香是由我那个红薯上面发出来的。14.因为我怀念儿时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也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9.考查了衔接排序。通读全文,这篇文章的内容就是:先写了我提议烤红薯,接着写了我和两个哥哥用心烤红薯,接着写了我们争议红薯香,最后写了妈妈来调解。

故答案为:②④③①10.考查了句段作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的说了“我怀念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有一次晚上外面正下着大雪,二哥和三哥从书房里回来,看着我在烤红薯,他们也要吃。”总起全文。

故答案为:B11.考查了关联词。“火力很大”与“不会损伤红薯的皮”根据句义是转折关系,故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连接。

故答案为:D12.考查了内容理解与概括。从“‘凡是红薯,一到烤熟了,都有香味的,你们吵吵闹闹的争什么?看谁的红薯烤得又快又好,谁就第一。’母亲的几句话,把我们争吵的问题转移了目标”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A13.考查了内容理解与概括。从“母亲见形势紧张,连忙出来调解,要他们每人分给我一半吃,并且要他们承认方才那股清香是由我那个红薯上面发出来的,这才使我停止吵闹。”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要他们每人分给我一半吃,并且要他们承认方才那股清香是由我那个红薯上面发出来的。14.考查了句子理解与赏析。每到冬天,到了该吃红薯的季节,就会想起儿时烤红薯吃得快乐,也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因为我怀念儿时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也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答案】15.④;③;⑥;①16.A17.A18.C19.D20.常常不小心撞到东西,常常被台阶绊倒,常常在人群中迷路。21.妈妈说的对,我不能因为练琴难度大就放弃,我要坚持下去,只要我不放弃,我一定可以成功。22.好。因为前大部分使用“他”可以更好地让读者代入故事情境,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时,这种模糊化的处理方式也使得故事更具有普遍性,让读者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困境和成长历程。最后点明主人公的名字可以给读者一个惊喜,也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解析】【点评】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15.考查了给文章加小标题。给文章加小标题的方法:1、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2、抓住每部分的中心句概括小标题;3、抓住每部分中一个抢眼的镜头拟小标题;4、抓住每部分中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拟小标题。根据“妈妈的话让他幡然醒悟,尽管他看不见任何东西,但他的触觉和听觉非常好,记忆力也相当不错,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长处,过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可以概括为:母亲鼓励,找到信心。根据“8岁那年,父亲给他买了一台电子琴,他欢喜异常,爱不释手,每天都要弹上好几个小时”可以概括为:父亲买琴,欣喜弹奏。根据“但是,随着课程的繁复,学习的深入,难度的增加,他开始懈了”可以概括为:难度增加,退缩懈怠。根据“既然你喜欢,就应该坚持到底,做到有始有终,不要一遇到点困难就想到退缩放弃。如果你不能坚持,怕苦怕累,那你做别的事情也会如此。这样下去,你就会一无所长,那将来能干什么呢?”“从那以后,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如一地做一件事情”可以概括为:母亲教诲,勇于坚持。据此,空缺的小标题序号为:④→③→⑥→①。

故答案为:④③⑥①16.考查了字词理解。A.有误,“苦涩”一词在文中的深层含义是形容内心的痛苦或遭受痛苦和磨难以及失明带来的苦痛,不是其表层含义“又苦又涩的味道”。B、C、D正确。

故答案为:A1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前文“他很不幸,出生刚刚8个月,就因一场疾病失去了光明……”“可是,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就只能接受现实,扬长避短,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够独立生活的人”可知,“现实”指的是孩子失去光明。

故答案为:A1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文中“妈妈的话让他幡然醒悟,尽管他看不见任何东西,但他的触觉和听觉非常好,记忆力也相当不错,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长处,过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可知,他“悟”到了能扬长避短跟正常人一样。

故答案为:C19.考查了名言警句。A.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意思是充满慈爱之心的人,对待自己也要充满慈爱之心;讲礼仪的人,也要对他人有礼貌。B.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C.好问刚裕,自用则小:意思是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意思是只要用心去做,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因此,这四个选项中,最能体现“没什么能阻拦你成功”的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故答案为:D20.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因为看不见,他常常被碰得鼻青脸肿,常常被摔得头破血流,常常被别人嘲笑和欺负……”省略号省略的是未说完的话,因此,省略的内容可能是:常常不小心撞到东西,常常被台阶绊倒,常常在人群中迷路等等。

故答案为:常常不小心撞到东西,常常被台阶绊倒,常常在人群中迷路。2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心理揣摩。妈妈说的话是“既然你喜欢,就应该坚持到底,做到有始有终,不要一遇到点困难就想到退缩放弃。如果你不能坚持,怕苦怕累,那你做别的事情也会如此。这样下去,你就会一无所长,那将来能干什么呢?”杨光听了母亲的话后,会想:“妈妈说的对,我不能因为练琴难度大就放弃,我要坚持下去,只要我不放弃,我一定可以成功。”

故答案为:妈妈说的对,我不能因为练琴难度大就放弃,我要坚持下去,只要我不放弃,我一定可以成功。22.考查了叙述人称。叙述人称是指人称代词的变格形式,按照叙述主体的不同,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最为常见。本文中给的“他”为第三人称,文章前大部分都用“他”,直至最后一段才点明主人公的名字—杨光这样写是好的。因为前大部分使用“他”可以更好地让读者代入故事情境,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时,这种模糊化的处理方式也使得故事更具有普遍性,让读者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困境和成长历程。最后点明主人公的名字可以给读者一个惊喜,也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故答案为:好。因为前大部分使用“他”可以更好地让读者代入故事情境,感受主人公的内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