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2_第1页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2_第2页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2_第3页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2_第4页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课内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怵惕(chù)要誉(yàn)瓠落(huò)鬻技(yù)B.埏埴(shān)户牖(yǒu)龟手(jūn)洴澼(píng)C.羞恶(wù)大瓠(hù)呺然(lǐáo)贻种(yí)D.车毂(gǔ)掊击(pǒu)累土(lěi)恶施(wū)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B.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C.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恻隐之心(哀痛,怜悯)D.则弗能攻(研究)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3.下列选项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壹是皆以修身为本B.世世以洋淵然为事若火之始然C.曰余食赘行故不孝不慈亡有D.其脆易泮当察乱何自起4.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如礼何静而后能安B.迩之事父兄之不慈弟C.盘盘焉,囷囷焉焉能攻之D.不足以事父母故乱异家以利其家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见贤思齐焉②见贤思齐焉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择善而从之⑦草菅人命A.①⑤/②③⑦/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⑥/②⑤/③④/⑦ D.①④⑤/②③/⑥⑦6.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A.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B.治之于未乱C.仁以为己任 D.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开创了儒家学派被尊称为“圣人”,其后继者孟子被尊称为“亚圣”。《论语》共二十篇,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其编辑者是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B.南宋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轨迹,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成为儒学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C.老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表达常有突破俗见之处。比如老子看到“有”依赖于“无”起作用,庄子看到“无用”与“有用”之间的转化,都体现出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D.墨子,名强,创立了墨家学派。他基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指出世道混乱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兼爱”,这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墨家的兼爱,不同于儒家的仁爱,它是一种不讲血缘亲疏与等级贵贱的无差别的爱。8.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亿则屡中猜测B.仁者其言也讱迟钝C.既庶矣,又何加焉几乎,差不多D.其父攘羊偷盗9.下列选项中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吾言无所不说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B.小子鸣鼓而攻之子欲善而民善矣C.浸润之谮先之劳之D.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吾以女为死矣10.下列选项中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为什么人伤心呢!B.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别人都有好兄弟,只有我在外流亡。C.草上之风,必偃。风向哪边吹,草向哪边倒。D.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虽然不用我了,我也会知道的。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孟子思想中最有影响的内容之一,是他的“浩然之气说。“浩然之气”是孟子所提出的在强烈道德感支配下出现的一种至大至刚的豪迈无比的精神状态。它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气质特征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这种浩然之气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不受外物的引诱而坚持正义。“浩然之气”说,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那种一往无前、勇敢奋斗的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宋元之际,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慷慨誓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充分显示了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这种气概,就是孟子所说的那种浩然之气。可以说历代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英勇奋斗大义凛然,其业绩可歌可泣,感天动地,追本溯源,都可以说是这种民族精神熏陶的结果。儒家的仁义博爱思想到了战国时期逐渐发展成为《易传》的“厚德载物”理论。《易·坤卦·象传》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什么厚德可以载物呢?前人解释或谓坤者顺也。谓“地顺承天道,其势是顺于天道”,此说虽然不误,但不若以厚重释“坤”之意蕴更好些,《中庸》以博厚为释,得之。《中庸》谓:“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依照此说,“博厚”便是“载物”的根本原因。古人以大地之广袤无垠,联想到人的品德之淳厚博爱方可具有兼容并包的气度、故谓之“厚德载物”。厚德载物,表明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那种博大胸襟和包容一切、理解一切的气度。在这种宽容精神指引下,中华民族不仅使自身得以不断发展壮大,而且能够有放眼纵观世界的眼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精神的概括源于《易》。《易·乾卦·象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宋儒解释说:“夫天,岂以‘刚’故能‘健’哉!以‘不息’故健’也。流水不腐,用器不蛊,故君子庄敬曰强,安肆曰偷。强则日长,偷则日消。”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但却不仅没有如同世界上有些民族那样遇难而沉沦消亡,而是战胜困难,继续前进。不是多难而亡,而是多难兴邦。这正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的这种民族精神的建立,基于长时期里面人们对于天地自然与社会人生的考察与哲理思考.正如《易·系辞》所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将天地自然融入于哲思,并且考虑到“万物之情”,以之来指导社会人生,其精神之深厚自在情理之中。关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虽然时至今日研究得还很不够,但是我们的古人却能够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观天法地的理论,将自然与社会进行综合的互动的考察,这是十分宝贵的。(摘编自福林《天命与彝伦:先秦社会思想探研》)材料二在儒学史上,孟子率先提出了“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命题,成为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范畴。“浩然正气”作为一种道德境界追求,特别需要“养义”。所谓“养义”就是要养正义之气,养大义凛然之气。儒家仁义并举,非常重视“义”的情怀和担当,甚至把“义”看作立身处世、为官为政的核心精神支柱。“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以公义胜私欲。”(《荀子》。此后,董仲舒特别突出了自我内心中“养义”的重要性,他说:“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故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春秋繁露》)明确提出了“养义”的观念,在董仲舒看来,儒家追求的“义”的人格担当和道德精神非常必要,甚至把这种精神看作是儒家人格特征中“真精神”的体现。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浩然之气”的境界追求对于个体人格的完善特别是主体性力量的挺立依然意义重大。只有胸怀正气的人才会无所畏惧,下才能达到“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境界。今天的社会,应当充盈这样的“浩然正气”,只有在道德境界挺立了这样的正气,才能让结党营私者、歪门邪道者望而却步;才能使老实人不吃亏,鼓励实干兴邦,务实求道;才能养成不畏权贵、坚持真理的独立人格,坚守正义的选择。养成浩然之气,并非立等可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既要“寡欲”,更要“尚志”,特别需要一种意志和信念,正如郑板桥在《题画竹石》中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只有县备了这样的信念,才能达到“浩然之气”的境界!(摘编自沈小勇《“浩然之气”与儒家的道德精神》)11.下列对材料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征确的一项是()A.在儒学史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由孟子率先提出,这种“浩然之气”作为一种精神境界追求是在强烈道德感支配下出现的。B.《过零丁洋》诗中充分体现了“浩然之气”,可见“浩然之气”说是由中华传统文化中一往无前、勇敢奋斗的精神发展而来的。C.董仲舒之所以把追求“义”看作是儒家人格特征中“真精神”的体现,是因为儒家仁义并举,非常重视“义”的情怀和担当。D.在孟子看来,养成浩然之气不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寡欲”还需要“尚志”,即应具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信念。1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厚德载物”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宽容精神,其胸襟和气度使中华民族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并拥有放眼纵观世界的眼光。B.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概括源自《易》,人们对天地自然与社会人生进行长时期的考察与哲理思考正是这种精神建立的前提。C.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因为历经磨难而沉沦消亡,而是多难兴邦,印证了宋“天以‘不息’故“健’”的解释。D.古人对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已能进行综合互动的考察,今人对此的研究还在继续,说明今人在这一领域仍需加强对古人的学习。13.下列各项中,最能够体现材料一所论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项是()A.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B.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C.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孟子·公孙丑》D.今子有五石之,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箸无所容?《庄子·逍遥游》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服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①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献惠王,献惠王以老辞,使穆贺见子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且主君亦尝闻涌之说乎?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药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彼苟然,然后可也。”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视义士不若负粟者。今有人于此,负粟息于路侧,欲起而不能,君子见之,无长少贵贱,必起之。何故也?曰:义也。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说而行,又从而非毁之,则是世俗之君子之视义士也,不若视负粟者也。”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贾倍蓰②,必为之。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蔺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节选自《墨子·贵义》)【注】①一言:指义。②倍蓰:五倍的意思。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B.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C.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D.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事莫贵于义”和“耻学于师”的意义不一样,但用法一样。B.“令彭氏之子御”中“御”指驾驭车马,与射、礼、书、乐、数并称为“六义”。C.“因下彭氏之子”的“下”字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的“明”字都是使动用法。D.“彼苟然,然后可也”和“非恶其声而然也”中加点的“然”字意义一致。1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以语录体形式记述了墨子的言论,通过这些“义”的言论表达了“贵义”的观点。B.墨子认为,“今天下莫为义”,“故人”如果劝说他就算了,怎么能够阻止他去行义?C.墨子劝说穆贺,“穆贺大说”,说明穆贺赏识墨子,但他担心楚王不会采纳墨子的建议。D.墨子的观点:世俗的君子不喜欢行义之人,甚至非议、诋毁义士。认为义士比不上负粟者。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仅仅让自己受苦来行义,你不如停止。B.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向上比农夫,向下比药,难道还不如一把草根吗?C.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吃了它,耳朵会更加灵敏,眼睛会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说服他并且让他努力吃下药。D.君子见之,无长少贵贱,必起之。君子见了,不管他是少、长、贵、贱,一定帮助他站起来。18.墨子善辩,长于推理,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墨子“说穆贺”的推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游诸葛武侯书台①宋·陆游沔阳②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当时典午③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风想像梁甫吟④,尚忆幡然答三顾。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世上俗锦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注】①诸葛武侯书台:诸葛亮相蜀时,曾在成都北筑读书台。②沔阳:今陕西勉县,城南定军山有诸葛亮基和武侯祠,武侯祠后迁城北。③典午:指司马。④梁甫吟:古歌曲名一作梁父吟。诸葛亮隆中时,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本诗开篇从沔阳道中的诸葛武侯祠着笔,渲染出衰飒的气氛,引发了怀古之思。B.诗中写司马懿不敢应战诸葛亮之事,暗含了作者对两人鲜明的褒贬与爱憎态度C.诗中以《出师表》肯定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认为诸葛亮远胜前人管仲与乐毅。D.诗人批判一般的读书人见识鄙俗浅陋,即便登上武侯书台也不明白读书的意义。20.下列诗词与本诗划线诗句所用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1.本诗“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两句与苏轼《江城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三句,二者都是虚写,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大学之道》中,认为万事万物都有本末,凡事都有始终的句子是:,。(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夸害处的两句是:,。(3)《诗经·秦风·无衣》中“,。”两句写战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贴身穿的衣服。(4)《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而人类的存在则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5)《将进酒》中,与朋友推杯交盏的李白不看重富贵的生活,只愿久处醉乡不愿清醒,“,”。(6)《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的种种忧愤,包含在了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的句子是“,。”五、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孔子的泗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川是何川?泗水也。水与山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孔丘,因山得名。而山,则涵养了水源,也涵养了文脉。尼山,是孔子的出生地。尼山南临尼山水库——孔子湖,东濒泗水支流沂河。尼山主峰345米,其实,这个高度,同那些险峰峻岭相比,也算不得高。然而,山与山的差别仅仅是高度吗?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此言道出了孔子对山水的认识,对自然的感悟;也道出了孔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他教导自己的学生对野生动物要心怀慈爱,不可乱捕滥杀,不可影响鱼类和鸟类的正常繁衍。孔子的思想核心,归结到一个字,就是“仁”。“孔子主张“中庸”之道,主张“和为贵”。其实,“和”就是一种平衡,人与人的关系需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需要“和”。我在尼山脚下住过两个晚上,此处安静至极。在这里,我的举步投足,都是谨慎谦卑的,不敢有丝毫造次。徜徉于尼山水库岸边,凝望库中碧水,我不觉陷入久久的沉思。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孔子意味着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哪里?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与水是什么关系呢?当地一位朋友告诉我:“这个水库也叫孔子湖,湖水源于东蒙山,水出湖,便流入汩河了。”“泗河就是古时候的泗水吗?”我睁大眼睛问。“正是。明朝以后就被唤作汩河了。”他平静地回答。“源头在哪里?”“在泗水县陪尾山的泉林”。“好嘛!去泉林看看!”我要从尼山出发,去泗水流经的地方寻访孔子与水的故事了。咿呀——!我禁不住惊叹起来。我终于登上了-陪尾山的高处,泗水县城往东50里,即是陪尾山了。陪尾山,当地人称铁石岭,其实,根本构不成岭,不过是个小丘。丘上立了一块石碑——“子在川上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指这里吗?答曰:“然。”孔子这句话告诫我们,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珍惜自己的年华。石碑的背面,题刻的是乾隆皇帝的诗文。乾隆东巡南巡,每次来泉林必到“子在川上处”。乾隆敬仰孔子是一方面,内心深处也许还有某种隐秘的东西不便言说吧。陪尾之山,泗水出焉。陪尾是泰山余脉之尾部的一个小山。实际上,它是地理板块的交汇点,是地壳罅缝的漏口,更是泰山群落和蒙山群落双重挤压下深藏在地壳里的一个水窝子。憋得嗷嗷叫的地下水窝子释放自己能量的形式即是群泉喷涌,陪尾山是泗水发源地,是无可争议的了。“那条河叫什么?”我指着远方泛着亮光、蜿蜒流入泗河的那条河问道。“那就是洙水呀!”当地朋友平静地说。“洙泗洙泗,原来洙水就在这里呀!”我一下兴奋起来。洙泗二水异源而同流,流着流着,忽地一下分开,分开之后左旋右转,又缠缠绵绵地合在一起,如此,从东往西,反反复复,合焉分焉,分焉合焉。洙水流至曲阜,径从孔子墓前而过,可泗水呢,在此颇费心思,闪身腾挪绕其背后而行。所谓“圣人门前倒流水”,即是指洙水和泗水在此处的流向吧。为什么叫“洙泗”而不叫“泗洙”呢?望着二河的流向,我顿悟了:流经圣地曲阜时,洙水在南,泗水在北。就流向而言,南在左,北在右,排位次序当然是先左后右,故曰“洙泗”,而非“泗洙”。尽管流过孔林之后,洙水与泗水聚而合之,总谓之泗水。泗水,汩汩滔滔。然而,水是水,水亦非水了。三曾经有个时期,由于乱挖滥撅,伤了地下泉眼,伤了泉林的水脉和元气,仅仅几年时间,泉林水面急剧下降,往南流的水流渐渐衰竭。在泉林,我见到一位腰间挂一串钥匙、脸膛黝黑的长者,他能熟背三百多首古诗,手里拿着一个喇叭,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泉林的历史和文化。他叫吴春盈。吴春盈是泉林村村民,他从小在泉林边长大,见证了陪尾山和泉林的变化。早年,陪尾山高度不是现在的高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附近搞开发取石取土,陪尾山被生生削掉了6米。吴春盈看着陪尾山一天比一天变矮变瘦,心如割肉,自己也变瘦了。他自愿当上了泉林义务守护人,兼义务讲解员。他对那些破坏陪尾山和泉林的行为,坚决说不。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吴春盈都是在泉林里巡视,泉林里的泉熟悉他了,泉林里的树熟悉他了,泉林里的石头熟悉他了,泉林里的松鼠熟悉他了,泉林里的鸟熟悉他了。他的心属于泉林了。吴春盈说:“只要一天不来泉林,心里就闹得慌!”泗水,一为县域概念,一为流域概念。泗水在历史上曾是淮河最大的支流,长400公里,流域面积8万平方公里。后来,强悍的黄河夺泗入淮,霸占了淮河河道。河水呢,以其不争的韧性,用时间创造出了昭阳湖、独山湖、微山湖和南阳湖。此四湖是泗水的另一种存在形式。然而,泗水毕竟被劫走了长度,泗水还是当年的泗水吗?明朝之后,泗水改名泗河。我不知道,水与河有什么区别,也不知道它的流向是否发生了改变。但今天,泗水主要指县域而言,而不是那条河流了。那是一条多么辉煌而又颇具盛名的河呀!如今,在安徽、江苏等广大地域,作为河流的泗水已经彻底消失了。但是,那些至今闪闪发亮并充盈着水的地名,诸如四县、泗洪、泗阳、泗州、泗口等等,无不浸润着泗水的基因和儒学文脉的特征。泗水,还活着啊!泗水流域是“圣源”之地。春秋时期,孔子在“洙泗之间”讲学授徒,周游列国,后人遂以“洙泗”代指儒家学说。泗水流域产生了中国最为璀璨夺目的儒家文化,并以自身的不断交融、创新和升华,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寻根溯源,文脉流长,绵延不绝。故此,泗水又被西方人称为“东方圣河”。孔子的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泗水,究竟给了孔子怎样的力量?早先的泗水流向先是“倒流”,再旋转着流,由东往西,再偏西南,忽地一下又向正南,继而再转向东南,注入淮河,再注入长江,最后注入大海。自然之道,无终穷也。在地理上,它是一个灵动的流域,更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它的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都是惊人的。它每时每刻都处在动态变化中,它涵养着生命,也创造着生命。”是的,这是孔子的泗水,这是先贤们的泗水,这是泗人的泗水。是的,这是我们的泗水。(取材于李青松同名散文)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也涵养了文脉涵养:蓄积并孕育B.徜徉于尼山水库岸边徜徉:安闲自在地徘徊.C.闪身腾挪绕其背后而行闪身腾挪:改变流向D.那些至今闪闪发亮并充盈着水的地名充盈:充满丰富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与山究竟何种关系,其实已在孔子语录及其表现的思想里得到了解答。B.在尼山脚下,作者举步投足谨慎谦卑,源于他对传统文化有太多的不解。C.乾隆内心深处那种隐秘的东西,也许是一种“时不我待”的无奈与感伤。D.“泗水还活着”意味着孔子代表的儒学文脉还在延续,依旧影响着后世。25.文章题目“孔子的泗水”蕴含丰富,请结合全文解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文本一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地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得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得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婚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佩,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已,果然是个知已。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已,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已矣;既你我为知已,则又何必有会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已,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地动了手,也就顾不得死活。”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文本二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挎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2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袭人对薛宝钗与林黛玉发表的一番评论,不仅从侧面衬托出二位姑娘不同的形象特点,也表现出袭人自己在仕途经济上正统、保守的思想。B.尽管林黛玉整日以泪洗面,身心交病,看似一派小女儿的情态,但她从不说“混账话”,被宝玉视为知己,可见她性格中也有叛逆精神。C.“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这句话,既写出黛玉的言辞尖刻,也暗含她对宝玉感情的在意。D.宝玉对黛玉说的“你放心”三个字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表现了宝玉对黛玉的一腔真情。可惜黛玉终未明白宝玉的心思,疑虑不断。2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从贾雨村要见贾宝玉写起,为引出湘云对宝玉、袭人对黛、钗二人的点评,并最终以宝玉之口展示宝、黛二人的感情真挚。B.本文的语言描写与人物形象极为契合,如向来温和的宝玉居然对湘云发火,还下逐客令,可见宝玉骨子里也有公子哥的骄矜之气。C.本文先写宝玉“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后写黛玉“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这两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并相映成趣。D.本文写宝、黛心有万句言语,却只是“怔征的望着”对方。虽是无言,却胜千言。与“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28.文本二中的两首《西江月》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请谈一谈宝玉的这种性格特点在文本一中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9.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80字。⑴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向来不乏“先驱”者,他们是思想和行动走在前端的人。请推荐一位这样的人物,为其撰写短评,向校刊“先驱·人物”微专栏投稿。要求:对象明确,理由充分。⑵作为学校的“中华古诗词推广员”,请你设计一个小活动,向来学校友好交流的外国同学介绍一首或几首诗词,让他们对诗词之美有一些体验和感受。请简要说明活动方案,并解说理由。要求:设计有特色,理由充分。⑶请以“走过”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30.作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⑴人们习惯从正面看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其实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一般的常规属性,也有一些特殊属性。客观事物的两面性为逆向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请从下面六句名言中任选一句进行反驳。①沉默是金。②逆境出人才。③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④知足常乐。⑤开卷有益。⑥坚持就是胜利要求:逻辑严密,论证清晰。题目自拟。⑵“中国印记”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记。它蕴藏在“梅兰竹菊”的风骨中;散发在“笔墨纸砚”的底蕴里;镌刻在“万里长城”的脊梁上;腾飞在“神舟七号”的梦想里……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国之重器,都可能是“中国印记”的载体。在你的心中,哪一种物承载着独特的“中国印记”呢?请以“我心中的中国印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选一物,有细节,有描写,叙事符合逻辑。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

A.“要誉”中的“要”应读作“yāo”。

B.正确。

C.“呺然”中的“呺”应读作“xiāo”。

D.“累土”中的“累”应读作“léi”。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敏于事而慎于言”中的“敏”,应译为“勤勉”,句意为: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忍”,应译为“狠心对待”,句意为: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C.正确。

D.“天下归仁焉”中的“归”,应译为“称赞,称许”,句意为: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A.内:通“纳”,结交;

B.絖:通“纩”,指丝絮;然:通“燃”,燃烧;

C.行:通“形”,形体;亡:通“无”,没有;

D.泮:通“判”,消融;当:通“尝”,试着。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承接。

B.助词,调节音节/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形容词词尾/怎么。

D.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能力。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5.【答案】C【解析】【分析】①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②齐: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齐。③群:名词用作动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④事:名词用作动词,为……做事,侍奉。⑤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薄弱。⑥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建议。⑦草: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小草。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6.【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文言句式。

例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

A.判断句,“也”字表判断。译文: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

B.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未乱治之”。译文: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任”。译文: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

D.省略句,固定句式,或……或……。译文: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中文言句式。平时学习要多积累一些判断文言文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还要熟悉现代语法,才能判断词语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改变。7.【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A.“其编辑者是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错误,《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8.【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料事总是能与实际相符。

B.句意:仁德的人讲话很谨慎,像是迟钝的样子。

C.庶:众多。句意:人口已经是如此众多了,还需要再做什么呢?

D.句意:他的父亲偷盗了别人的羊。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9.【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均为“介词,对”。句意: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喜欢的。/人们不怀疑他父母兄弟对他真心的称赞。

B.“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句意:你们大家可以去征讨他。/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

C.“结构助词,的/代词,他”。句意:像水那样一点一滴渗入的谗言,不易觉察。/一切事情自己先做表率,辛劳自己领先担负。

D.“介词,用/动词,认为”。句意:虽然国君不用我了,我也会知道的。/我还以为你死了呢。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10.【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只有我在外流亡”错误,“我独亡”译为“唯独我没有”。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答案】11.A12.D13.B【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理解文章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1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可见‘浩然之气’说是由中华传统文化中一往无前、勇敢奋斗的精神发展而来的”错,原文“‘浩然之气’说,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那种一往无前、勇敢奋斗的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这种说法并非从《过零丁洋》诗中充分体现了“浩然之气”而得来,“可见”一说强加因果。C.“是因为”强加因果,原文“此后,董仲舒特别突出了自我内心中‘养义’的重要性”“在董仲舒看来,儒家追求的‘义’的人格担当和道德精神非常必要,甚至把这种精神看作是儒家人格特征中‘真精神’的体现”,可见二者并不存在因果关系。D.“在孟子看来……即应具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信念”张冠李戴,原文“正如郑板桥在《题画竹石》中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可见应具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信念并非孟子所认为的,而是作者的观点。故答案为:A。1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说明今人在这一领域仍需加强对古人的学习”错,原文“关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虽然时至今日研究得还很不够,但是我们的古人却能够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观天法地的理论,将自然与社会进行综合的互动的考察,这是十分宝贵的”,并非将古人的研究与今人对比,更不能得出“今人在这一领域仍需加强对古人的学习”的结论。故答案为:D。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所论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浩然之气”,是一往无前、勇敢奋斗的精神,是博大胸襟、宽容的气度,是自强不息的精神。A.论述未雨绸缪、未兆易谋的道理,告诫人们要见微知著,在危险没有发生之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符合材料中论述大中国民族精神。B.强调树立了目标就要坚持做下去,一点一点努力,终会成功。符合材料中论述大中国民族精神。C.强调仁义礼智对于人修养品性的重要性。不符合材料中论述大中国民族精神。D.阐述有用无用的道理,事物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途,关键的问题在于必须善用不同的事物。不符合材料中论述大中国民族精神。故答案为:B。【答案】14.D15.B16.B17.C18.①先摆明态度,只要主张能行之有效就行了;②接着用比喻论证,用草根之药治病和农民交税贵族享用打比方,反驳“贱人所为不用”的观点;③最后举例,以车夫彭氏之子的故事证明观点。【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参考译文】墨子说:“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假如现在对别人说:‘给你帽子和鞋,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干这件事吗?’那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呢?因为帽、鞋不如手、脚珍贵。又说:‘给你天下,但要杀死你,你干这件事吗?’那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呢?因为天下不如自身珍贵。因争辩一句话而互相残杀,是因为把义看得比自身珍贵。所以说: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墨子从鲁国到齐国,探望了老朋友。(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仅仅让自己受苦来行义,你不如停止。”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人,他有十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都闲着,耕种的这一个不能不更加紧张啊。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制止我呢?”墨子南游到了楚国,去见楚惠王,惠王借口自己年老推辞了,派穆贺会见墨子。墨子劝说穆贺,穆贺非常高兴,对墨子说:“你的主张确实好啊,但君王是天下的大王,恐怕会认为这是一个普通百姓的主张而不加采用吧!”墨子答道:“只要它能行之有效就行了,比如药,是一把草根,天子吃了它,用以治愈自己的疾病,难道会认为是一把草根而不吃吗?现在农民缴纳租税给贵族,贵族大人们酿美酒、造祭品,用来祭祀上帝、鬼神,难道会认为这是普通百姓做的而不享用吗?所以虽然是低贱之人,向上比农夫,向下比药,难道还不如一把草根吗?况且惠王也曾听说过商汤的传说吧?过去商汤去见伊尹,叫彭氏的儿子给自己驾车。彭氏之子半路上问商汤说:‘您要到哪儿去呢?’商汤答道:‘我将去见伊尹。’彭氏之子说:‘伊尹,只不过是天下的一位普通百姓。如果您一定要见他,只要下令召见而问他,这在他已蒙受恩遇了!’商汤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如果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更加灵敏,眼睛会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喜欢而努力吃药。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象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于是叫彭氏的儿子下去,不让他驾车了。如果惠王能像商汤这样,以后就可以采纳普通百姓的主张了。”墨子说:“世俗的君子,看待行义之人还不如一个背粟的人。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背着粟,在路边休息,想站起来却起不来。君子见了,不管他是少、长、贵、贱,一定帮助他站起来。为什么呢?说:这是义。现在行义的君子,承受先王的学说来告诉世俗的君子,世俗的君子,即使不喜欢不实行行义之士的言论也罢,却又加以非议、诋毁。这就是世俗的君子看待行义之士,还不如一个背粟的人了。”墨子说:“商人到四方去,买卖的价钱相差一倍或数倍,即使有通过关卡那种艰难,碰见盗贼那种危险,也一定去做买卖。现在士坐着道说义,没有关卡的艰难,没有盗贼的危险,即使这样还不实行。那么士人计算利益,不如商人明察了。”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士坐着道说义,没有关卡的艰难,没有盗贼的危险,即使这样还不实行。那么士人计算利益,不如商人明察了。“义”作“言”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不应断开,故排除AC。“计”作“利”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不可胜计”句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故排除B。故答案为:D。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A.“于”,介词,比/介词,向。句意: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B.“与射、礼、书、乐、数并称为‘六义’”错,应是与射、礼、书、乐、数并称为“六艺”。C.“下”,使……下去/“明”,使……彰显。句意:于是叫彭氏的儿子下去,不让他驾车了/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使光明正大品德得以彰显的人。D.“然”,都是这样的意思。句意:如果惠王能像(商汤)这样,以后就可以采纳普通百姓的主张了/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故答案为:B。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故人’如果劝说他就算了”错。文中的“劝”是“鼓励”的意思,应该是“故人”如果鼓励他就算了。故答案为:B。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说”同“悦”,高兴。句意:吃了它,耳朵会更加灵敏,眼睛会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喜欢而努力吃药。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写作思路的能力。①墨子“说穆贺”的推理过程,首先说“唯其可行”,表明态度,认为只要主张能行之有效就行了。②接着,墨子运用比喻论证,“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用草根之药治病和农民交税贵族享用打比方,反驳“贱人所为不用”的观点。③在最后,墨子又举出车夫彭氏之子的故事,“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药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彼苟然,然后可也”,此处运用举例论证的方式,以车夫彭氏之子的故事证明观点。

故答案为:①先摆明态度,只要主张能行之有效就行了;②接着用比喻论证,用草根之药治病和农民交税贵族享用打比方,反驳“贱人所为不用”的观点;③最后举例,以车夫彭氏之子的故事证明观点。【答案】19.D20.B21.①本诗由阵阵松风想到诸葛亮吟唱《梁甫吟》及慨然出山的场景,表达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②苏词想象明月照在亡妻坟墓上的情景,表达对亡妻深沉的思念。【解析】【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即便登上武侯书台也不明白读书的意义”错,诗人是嘲讽俗儒不明白诸葛亮为何能够建立这样的功业,还在纷纷猜测当年诸葛亮在这高台上读的是什么奇书。故答案为:D。20.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出师一表千载无”用典。ABC都是用典。

B虚写。作者想象和妻子相见的情景。

故答案为:B。2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意思是这墓前的松风还在怀想当年诸葛亮吟诵《梁甫吟》的情景,以及回忆诸葛亮慨然应允出山,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此句借“松风”抒己怀,向往诸葛亮的风采,表达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料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想象明月照在亡妻坟墓上的情景,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此处推己及人,表达对亡妻深沉的思念。故答案为:①本诗由阵阵松风想到诸葛亮吟唱《梁甫吟》及慨然出山的场景,表达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②苏词想象明月照在亡妻坟墓上的情景,表达对亡妻深沉的思念。22.【答案】(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3)岂曰无衣;与子同泽(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5)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6)尘满面;鬓如霜【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伐、矜、已、馔、鬓。故答案为:(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3)岂曰无衣与子同泽(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5)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6)尘满面鬓如霜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答案】23.D24.B25.孔子生长于斯,有着深厚的情感;水触发了孔子思考,给予其灵感。“仁”、“中庸”等思想都是从自然的体悟中获得的;两者有相似品质:①泗水的发源地陪尾山,在双重挤压下喷涌泉水;孔子在时代挤压下奔走呼号,知其不可而为。②泗洙二河分合变化,流向有序,动态变化中自我净化与自我修复;孔子思想流动不居,儒家文化不断交融、创新和升华;③泗水流域的普通村民与孔子有相似点,热爱与坚守。【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3)此题考查标题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D.“充满丰富”错。此处“充盈”应为“充满蕴含”的意思。故答案为:D。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对传统文化有太多的不解”错,由原文“在这里,我的举步投足,都是谨慎谦卑的,不敢有丝毫造次”可知,不是不解,应是太多的敬仰。故答案为:B。2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题目丰富意蕴的能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川是何川?泗水也”“尼山,是孔子的出生地。尼山南临尼山水库——孔子湖,东濒泗水支流沂河”,孔子生长于泗水,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情感;水触发了孔子思考,思考时间,思考生命,泗水给予其灵感。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主张“中庸”之道,主张“和为贵”。“仁”、“中庸”等思想都是从自然的体悟中获得的;两者有相似品质:①“陪尾之山,泗水出焉。陪尾是泰山余脉之尾部的一个小山。实际上,它是地理板块的交汇点,是地壳罅缝的漏口,更是泰山群落和蒙山群落双重挤压下深藏在地壳里的一个水窝子。憋得嗷嗷叫的地下水窝子释放自己能量的形式即是群泉喷涌,陪尾山是泗水发源地”,泗水的发源地陪尾山,在双重挤压下喷涌泉水;这如孔子的人生,为了推行自己的理想,孔子在时代挤压下奔走呼号,知其不可而为之;②“泗水,究竟给了孔子怎样的力量?早先的泗水流向先是‘倒流’,再旋转着流,由东往西,再偏西南,忽地一下又向正南,继而再转向东南,注入淮河,再注入长江,最后注入大海。自然之道,无终穷也。在地理上,它是一个灵动的流域,更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它的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都是惊人的。它每时每刻都处在动态变化中,它涵养着生命,也创造着生命”,泗洙二河分合变化,流向有序,动态变化中自我净化与自我修复,它们给了孔子力量:孔子思想流动不居,博大精深,又开放圆融,儒家文化不断交融、创新和升华,并能与时俱进;③由“吴春盈是泉林村村民,他从小在泉林边长大,见证了陪尾山和泉林的变化。早年,陪尾山高度不是现在的高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附近搞开发取石取土,陪尾山被生生削掉了6米。吴春盈看着陪尾山一天比一天变矮变瘦,心如割肉,自己也变瘦了”“他自愿当上了泉林义务守护人,兼义务讲解员。他对那些破坏陪尾山和泉林的行为,坚决说不”可知,泗水流域的普通村民与孔子有相似点,热爱与坚守。

故答案为:孔子生长于斯,有着深厚的情感;水触发了孔子思考,给予其灵感。“仁”、“中庸”等思想都是从自然的体悟中获得的;两者有相似品质:①泗水的发源地陪尾山,在双重挤压下喷涌泉水;孔子在时代挤压下奔走呼号,知其不可而为。

②泗洙二河分合变化,流向有序,动态变化中自我净化与自我修复;孔子思想流动不居,儒家文化不断交融、创新和升华;

③泗水流域的普通村民与孔子有相似点,热爱与坚守。【答案】26.D27.B28.①厌恶世俗事务。不热心于应酬为官为宰的人,不热衷于读书和科举高中,把关于仕途经济的话视为混账话,排斥说“混帐话”的人。②行事不拘礼法。在人前热诚颂扬黛玉,毫不避讳;黛玉落泪时,他情之所至,伸手就要去替黛玉拭泪。【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此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2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D.“可惜黛玉终未明白宝玉的心思,疑虑不断”错误。根据文中“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可知,黛玉并非不明白,只是故作糊涂,表明了黛玉的清高,窗户纸捅破就没意思了,两情的最高境界就是内心的默契,也是最美的境界。而且最后一段黛玉说“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故答案为:D。2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B.“可见宝玉骨子里也有公子哥的骄矜之气”错误。宝玉对湘云发火,并不是使性子,而是因为宝玉认为这不是一般的言语不和,而是人生态度和追求的势不两立,矛头指向的不仅仅是史湘云,还是封建科举和封建官场制度。故答案为:B。2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从“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地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可知,贾宝玉厌恶世俗事务。他不热心于应酬为官为宰的人,不热衷于读书和科举高中,把关于仕途经济的话视为混账话,排斥说“混帐话”的人。这些行为都符合贾宝玉判词中所说的“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描绘。从“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可知,贾宝玉行事不拘礼法。他在人前热诚颂扬黛玉,毫不避讳;黛玉落泪时,他情之所至,不顾封建礼俗用手替黛玉拭泪,还想林黛玉敞开心扉,说出了心里话,这些行为又符合了判词中所说的“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故答案为:①厌恶世俗事务。不热心于应酬为官为宰的人,不热衷于读书和科举高中,把关于仕途经济的话视为混账话,排斥说“混帐话”的人。②行事不拘礼法。在人前热诚颂扬黛玉,毫不避讳;黛玉落泪时,他情之所至,伸手就要去替黛玉拭泪。29.【答案】略【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

审题:本题要求撰写人物短评,向校刊“先驱·人物”微专栏投稿,所写的人物是“先驱”者,他们是思想和行动走在前端的人,对历史、现实或未来看得透彻,看得深远,并用行动去践行自己的理想。首先要明确写作对象,然后讲明推荐理由,理由要充分,论述要有条理。人物短评是对某个人物的简要评价,本题主要评价其思想和行动的先驱性。

思路指导:可以选中国古今的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等,可以先介绍人物的身份、成就,突出其思想和行动走在前端,及对历史、现实或未来看得透彻,看得深远,如写毛泽东,可以写他富有创造性地预言农民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并且我们最终会取得胜利等。最后作出评价或者表达崇敬之情,如可以评价毛泽东的思想和理论影响深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做出的贡献是无法忽视的。

(2)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活动设计类微写作。

审题:这是一个活动方案设计;设计内容是中华古诗词,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设计目的是向到学校友好交流的外国同学介绍诗词,这就要求所选诗词要简单易懂,且有故事,才能达到效果;设计效果是让他们对诗词之美有一些体验和感受。要求简要说明活动方案,方案要有特色,并解说理由,理由要充分。一份完整的活动方案包括1.活动背景2.活动名称3.活动目标4.活动主题5.活动流程。

写作思路:可以设计看图猜古诗、或者讲故事猜古诗词、古诗词连句、古诗词朗诵等活动,设计理由可以是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让外国同学体验和感受诗词之美,活动中可以讲解与古诗相关的故事与文化,让外国同学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深厚文化背景,从而喜欢上古诗词甚至中国文化。

(3)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抒情类微写作。

审题:试题给定的题目是“走过”。“走过”可以是经历过的意思,表明是过去了的事,如你和亲人一起经历过,和朋友一起经历过,你自己努力做过的一件事。你经历了这些事,就一定会明白一个道理,得到某种启示,获得某种教义,得到某种经验,这件事就一定会留给你思考、回味,能够指导你未来的生活,帮助你明确方向。当然,对于“走过”,也可以是以旁观者的角度,从“我”的所见所闻去看到他人他物的变化,如生活空间的改变、世事的变迁等。而“走过”所看的变化可以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可以是曾经拥有的,还可以是现在正在体验的。

写作指导:写作时可以从“走过”的主体展开,比如写他人的走过,或“春夏秋冬”、某种物品甚至是大时代等的走过,并表达其带给自己的思考与感受,或揭示背后所蕴藏的道理或启示,比如走过之后与原本的冷清和单调形成对比,表现一切都在前进和变化,更加欣欣向荣。也可以参照上述审题指导中的第一种解读,通过“走过”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怀念。

故答案为:(1)我推荐孙中山。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和领袖,他以无私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智慧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实践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这样说,他在当时所想和所做的一切,既是时代的产物,又能够“站在时代前列”并“正面指导时代的潮流”。

(2)活动目的:让外国同学感受中华诗词之美;

活动主题:把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关于琵琶演奏的部分改编成歌曲;

活动流程:

1.准备画板,将诗词中涉及的故事画上去,给外国朋友讲解《琵琶行》的来历及故事情节;

2.请同学演奏琵琶曲;

3.请同学在琵琶曲的伴奏下朗诵关于琵琶演奏的部分;

4.请外国朋友试着为这段描写谱曲,并演唱。

理由:可以形成互动,避免枯燥,让他们感受诗词与音乐的关系,领会诗词之美。

(3)走过

最开始走过时,我并未在意。后来走过时,我只觉愈发冷清,不自觉被低着头的人群裹挟着前进。可是,当我再一次走过,书屋被移平了;当我再一次走过,爬山虎被清除了;当我再一次走过,新墙被建起,施工人员在墙内敲敲打打……我知道当我下一次走过,会有新的风景展现在我面前,但我依然怀念曾经走过的那条老街,那间旧书屋……

【点评】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高效快速成文的关键:1.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2.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3.内容要精练。30.【答案】开卷未必都有益关于读书,有人主张“开卷有益”,并且引用了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来佐证观点。但是,我认为,读书固然有好处,可如果一切书皆读,认为书读得越多越好,从而不顾内容,不管是否适合自己,那就无益了!

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别林斯基也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历史上有许多血淋淋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熟读兵书,却不懂得变通,纸上谈兵,最终兵败被杀。还有三国时期的马谡,他也是饱读兵法,可结果如何?他生搬硬套,言过其实,导致街亭丧失,被诸葛亮挥泪斩首!所以,我认为,盲目开卷,未必有益。

开卷不一定有益,有时(如读了坏书)还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损害。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少年罪犯,就是被那些不良书刊污染了心灵,染上了不良恶习,导致最后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现在有些同学可能喜欢看武侠之类的小说,甚至痴迷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上课时想着小说中的内容,甚至在课堂上偷看小说,最终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有的同学模仿小说中的人物,到处“行侠仗义”,胡作非为,可能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难道不是看无益之书害了自己吗?

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汉代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