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提分初中语文 第05讲-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与结构(学生版)_第1页
爱提分初中语文 第05讲-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与结构(学生版)_第2页
爱提分初中语文 第05讲-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与结构(学生版)_第3页
爱提分初中语文 第05讲-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与结构(学生版)_第4页
爱提分初中语文 第05讲-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与结构(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辅导讲义[学生版]课前小测1、阅读《流行性感冒》,完成问题。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一般秋冬季节是流感的高发期。流感本身并不那么可怕,但是流感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最典型的并发症有肺炎、心肌炎、神经系统损伤等。对于身体较弱的儿童和老人来说,这些并发症很有可能会让他们的身体受到严重的损害,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这种严重后果。如何区分流感与普通感冒?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性要弱得多,一般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才容易得病。所以普通感冒往往是个别出现。流感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会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换季的时候是流感容易肆虐的时候,每次可能有20~40%的人会传染上流感。流感病毒的特点是容易变异,通过不断的变异产生新的病毒株,即使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时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截至目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的措施。通常接种流感疫苗两周后即可产生保护性抗体,一般可持续一年左右。流感一般在秋冬季节暴发,所以每年10月、11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但是,人类发明的抗生素只能对付细菌,对于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所以预防措施非常重要。流感多发季节应该如何预防呢?①流感患者应及早进行呼吸道隔离并及时就诊。②流感流行期间,避免集会等集体活动,易感者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注意室内通风。③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病毒入侵的几率。④适当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⑤注意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节。(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流感与普通感冒有哪些区别。(2)假如你的同学林青不了解什么是“咳嗽礼节”,你能向他解释一下吗?(3)下列选项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________A.流感本身非常可怕,会让患者身体受到严重损害,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这种严重后果。B.换季的时候是流感容易肆虐的时候,每次有20~40%的人会传染上流感。C.流感只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这三种途径传播。D.一般秋冬季节是流感的高发期,每年10月、11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课程目标掌握说明文几种结构类型;能够辨析不同说明顺序的差别,并掌握不同说明文的适用文章;理解逻辑顺序的内涵。知识图谱课堂引入5G时代来了。你知道什么是5G吗?5G移动网络与早期的2G、3G和4G移动网络一样,5G网络是数字蜂窝网络,在这种网络中,供应商覆盖的服务区域被划分为许多被称为蜂窝的小地理区域。表示声音和图像的模拟信号在手机中被数字化,由模数转换器转换并作为比特流传输。说明顺序与结构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事物或事理为主要内容,它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或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科学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阅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注意理清文章结构,即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而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紧密相联,都是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因此,理清文章结构的同时,还须分析说明顺序。《大纲》规定,初中生要能“看出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上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一)理清文章结构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常见的结构形式有:1.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二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七至九段分说,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这样写,脉络分明,结构严谨,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2.并列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松鼠》一文,从总体来看是总分结构,但分写部分之间呈现并列式结构,旨在说明松鼠外貌(形态与颜色)、习性(驯良与乖巧)、用途(肉、毛、皮)及其他特点。第一段具体描述松鼠“漂亮”这个特点,主要写了松鼠的面容、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的样子。第三段,从它机灵的动作和生活习性,写出它是一种活泼、有趣、驯良的小动物,加深了“讨人喜欢”的印象。第四、五段写松鼠乖巧的习性和搭窝的方法,生动地表明松鼠的灵性。最后一段写松鼠的多产,毛的色泽,肉、毛、皮的用处,说明它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补充了“讨人喜欢”的内容。3.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原因到结果等等。例如《奇妙的克隆》,是先从理论上解释什么是克隆,再大体上按着时间顺序,由易至难地介绍克隆的实践,最后再揭示克隆的意义。这种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方式,就是递进式的很好范例。4.承接式除以上三种结构方式外,还有承接式,也叫连贯式。这种结构指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抓住书籍演变的关键因素,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了书籍演变的历史过程,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地说明了各个发展阶段书籍的具体特点及演变的作用。(二)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通常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1.空间顺序多用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多用表空间方位的词语。物体总有一定的空间形式,复杂的事物也一定由多个侧面组合而成。要说明对象的构成,必然会涉及到所处的空间位置。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开去呈辐射式,按一定的顺序对事物作介绍。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性的介绍,多以此为序。这样,能把复杂的事物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对象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运用这种顺序,文中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词。2.时间顺序在介绍对象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演变方法等的时候,常采用时间顺序。有的文章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为次序的,而有的是按事物从早到晚、从古至今的时间为顺序的,有的又会以某事物制作的步骤、演变的过程为顺序。这种顺序的好处是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运用时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3.逻辑顺序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本质,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或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中常会出现这样的顺序。特别是运用逻辑顺序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总之,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顺利地分析说明的顺序。①从整体到局部如《中国的石拱桥》中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就是从整体到局部地先介绍全桥,再介绍大拱、小拱、拱圈,桥上的石栏石板。②从原因到结果如《向沙漠进军》先说明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结果如何。③从特点到用途如《向沙漠进军中》中说明如何利用沙漠时,就是先介绍沙漠日光照射特别强烈和日照时间特别长的特点,然后针对这些特点来说明其用途。④从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在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时,就按照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由主到次地进行说明。⑤从概括到具体如《统筹方法》先概括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及其实用范围,再以泡茶为例,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及价值。⑥从现象到本质如《死海不死》先描述死海浮力大,淹不死人的表面特征,再列举海水中各种矿物质的含量来说明死海“咸度很高”的本质特征。二、方法点拨说明文的结构与顺序密不可分,某些说明文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顺序,我们只有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段落,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寻找和归纳其顺序。那么,如何分析说明顺序呢?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的介绍,多以空间为序。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也按空间顺序说明。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等,常会运用逻辑顺序。事物的演变发展,像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工艺流程、事物的历史沿革等,一般都以时间顺序说明。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主要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结构。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多用表方位的词语,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等。例如《人类的语言》:“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析成若干音素(当然是不自觉地),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一一配以语音,然后综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三句话运用了归纳推理。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体现三句话之间逻辑联系的语言标志:“之所以”、“在于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句话”。“之所以”表明下文阐明了人类语言能够“随机应变”的原因,有一个倒置的因果关系。“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句话”表明第一、二句先分说,第三句再总说,三句之间又有一个由分到总的逻辑顺序。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一篇说明文往往不仅使用一种说明顺序,而且会根据说明的需要将几种顺序结合在一起。就一个语段而言,先将段落分成几个层次,然后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最后把层意衔接起来就很容易弄清说明顺序了。就全文而言,先逐段概括要点再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例如《苏州园林》一文的主体部分(第二至第九自然段):第二段总体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三段写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第四段写它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第五段写它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第六段写它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那么第三至六段可以归并为一个大的层次,对苏州园林的特点从四个主要方面具体说明。而第七至第九段分别从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和房屋的色彩美等方面作补充。这一大的层次从次要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样分析,清晰地显示出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的结构,并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三点剖析考点: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分析说明顺序,找出标明顺序的关键词句。重难点:掌握说明文结构及顺序;分析说明顺序。易错点:递进式、承接式说明结构;判断及分析逻辑顺序。说明顺序例题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1)下列选段整体上采用的说明顺序是()A.从上至下的顺序B.从外向内、由总到分的顺序C.从下至上的顺序D.从中间向四周的顺序例题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古怪的重水叶永烈①1942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在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9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但那些产品最终还是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②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③重水看上去跟普通的水差不多,也是那样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谁都知道,在标准条件下,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然而,重水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④在大自然中,普通的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1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3倍。⑤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子能开始被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人们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⑦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加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⑧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力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氘。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练1、阅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姓氏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剐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感天而生”就是知母而不知父的意思。如传说中的商族祖先契,是其母简狄吞玄鸟之卵有孕而生;周族祖先后稷,是其母姜塬踩了天帝的脚印感孕而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系社会的婚姻状况。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虞舜姚姓等。“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万居住和生活,每一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最初的根本区别。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了保留原有的区别外,其功能又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化。如商鞅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卫鞋”;后来他被封于商,故又称“商鞅”。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叔、季等排行相称。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周代的晋鲁两固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以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成语“秦晋之好’因此成为婚姻的代用词。这就是史书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大约在泰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这表明在进入封建的大一统社会以后,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别了。(1)下列选文是如何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的?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练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微课与慕课》管丽红①微课的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在2011年提出的,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这个阶段对微课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资源建设,而忽略了其应用性、互动性和扩展性等特征。②但随着国内微课发展和建设昀逐步推进,胡老师又在2012年对这一定义做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突出了微课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更是基于某个知识点/环节的一个简短而完整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活动”。这个定义无疑要准确很多,微课资源不再是静态的,而是生长发展的,不断完善的。③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起初微课是应在线学习而产生的。2004年夏天,美国的萨尔曼·可汗开始用雅虎的一款绘图软件作为共享记事本,再加上电话辅导异地的表妹学习数学。后来在YouTube上录像,继而在2007年辞职创立可汗学院,并最终把其发展成为一家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多部各类学科教学视频的教育性非营利组织。这位的美国人用一共不超过300美元的视频设备通过录制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上供世界各地的人们免费使用。与此同时,英国教师电视网也开始了微课视频资源的建设。从2004年的7年间开发了3500个20分钟(主要授课过程大约10分钟)左右的精品微课视频,受到来自全世界范围的众多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喜欢。④可以说早期的英美微课主要是以上传视频供需要的人在线观看使用为主,类似于网络视频公开课,或者说就是一种“短而精”的视频公开课。而真正把微课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是被戏称为“一分钟教授”的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教授。目前该学院已经推广应用了“20%微课”这一教学形式。他们主要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录制一系列1-3分钟的教学视频,突出关键的概念、主题和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根据所提供的资源和活动,建构自己需要的知识。(选自《科学大观园》,有删改)(1)请概括出下列选文的说明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练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人类捕鸟,灾难其后林森①湖南省新化县槎溪镇鸟坳村位于千年鸟道的罗霄山脉,是候鸟南飞的必经之地,近年来,这里已成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断点。难以计数的候鸟丧命于此。有当地村民表示,有一天打下来的鸟就足有1吨。这条迁徙路线上,大多是小型鸟,每只只有100克左右,1吨差不多就是10,000只野生鸟。②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残忍和数字!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③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灭害虫10000余条。在欧洲1000只紫翅椋鸟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蝗虫,而1吨蝗虫一天的食物量与2500人一天的食物量相当。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④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与其伴生的90种昆虫消失,35种植物消失,2至3种鱼类消失。在鸟类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中有一种特别重要的依存关系,即许多植物的种子是靠鸟类来播散的。雁鸭类、鸠鸽、啄木鸟、乌鸦等,是植物种子的重要播散者,而且,很多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更容易萌生和成长。蜂鸟、食蜂鸟、太阳鸟、啄花鸟、锈眼鸟、鹦鹉等鸟类嗜食花蜜,对有花植物的传粉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⑤与渡渡鸟一样,大颅榄树也是毛里求斯的一种珍贵特产。但是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最后彻底消失了。今天人们才知道,大颅榄树的种子必须靠渡渡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没有了渡渡鸟对大颅榄树种子的首先孕育和催化,大颅榄树就再也不会生儿育女和繁衍后代。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某种鸟类的灭绝与植物乃至人类的生存的关系。⑥海鸟眼睛的盐腺,能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据此人们就能把地球上占总水量97%的海水进行淡化。未来飞机的设计可以模仿蜂鸟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及掉头等特性。还有一些鸟类能飞越几千米的高空而保持脑血管供血畅通,不会缺氧,这也为人类提供了在供氧不足的高原环境中正常生活和延长生命的重要线索。⑦鸟类每天吸入大量的空气,进食相当于其体重的食物。在呼吸和进食的同时,鸟类具有较强的富集有害物质的功能,空气和食物如果被污染,通过收集和分析鸟类胃内容物的方法,就可知道环境的污染状况。⑧鸟类被直接利用那就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医药、役用和观赏等生活之需等,事实上今天的人类几乎已经离不开鸟类。⑨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约4000种是候鸟。在这9775种鸟类中已有1212种灭绝,占所有鸟类的约1/8,此外,还有179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⑩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挥霍以及对生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人类身边的自然世界正在恶化和消失。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破坏环境和大量捕杀鸟类,最直接的后果是人类将要忍饥挨饿。而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也消失,甚至殃及鱼类。例如,每两种鸟类灭绝,必然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消亡。失去了这些为数众多的生物资源,人类的生存将变得越来越拮据。更严重的是,如果大量植物随着鸟儿的消失而灭绝,人类生存就会陷入万劫不复危机。⑪人类不是不可以利用鸟类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地保护鸟儿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正如人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一样,人与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同样也是一个共生体,如果人类保护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人类也就在为自己铺就永续生存之道。保护鸟类和其他动植物,也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1)第④⑤⑥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文结构例题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在祖国“北极”看日全食[本报哈尔滨8月1日专电]7月31日,从十时八分十五妙开始,按紫金山天文台预测的时间,本世纪发生在我国高纬度地区的最后一次日全食,分秒不差出现在被称为祖国“北极”的漠河。这里食分达到百分之九十六点六,接近日全食,是我国食分最大的地区。日食前,这里天气晴朗,阳光灿烂。上千名群众同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日食观察队科学工作者一道,边望天空边看表,等待着日食的到来。忽然,一个黑影从太阳的右上方渐渐地遮住日轮,太阳光芒开始减弱。黑影不断地侵吞着太阳的光盘,待到太阳只剩下如蛾眉般的钩,天空随之所暗,仿佛黄昏来临。十分钟内气温迅速下降八度。这时,天空中的鸟儿急速地飞入林中和草丛,地面上公鸡啼叫,母鸡带领鸡雏迅速归窝,蚊子也顿时活跃起来。为了研究日食引起的多种地球物理效应,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兰州等地的四十六名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包括光学、地磁、电离层和大气环流在内的十一项观察和研究。在两小时四十分的日食时间内,他们全力以赴地进行紧张的观测,终于获得成功。(1)以时间先后同内容表达相结合为依据,下列短文可以分成几个层次?用“‖”划分。兴趣延伸5G网络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输速率远远高于以前的蜂窝网络,最高可达10Gbit/s,比当前的有线互联网要快,比先前的4GLTE蜂窝网络快100倍。另一个优点是较低的网络延迟(更快的响应时间),低于1毫秒,而4G为30-70毫秒。由于数据传输更快,5G网络将不仅仅为手机提供服务,而且还将成为一般性的家庭和办公网络提供商,与有线网络提供商竞争。以前的蜂窝网络提供了适用于手机的低数据率互联网接入,但是一个手机发射塔不能经济地提供足够的带宽作为家用计算机的一般互联网供应商。课堂小结本次课需特别注意:在不同说明文中找出逻辑顺序并分析;读文章后要迅速划出文章结构;留意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拓展1、阅读下列说明文,回答问题。生命与气候林道之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今天高达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合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过去约4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有改动)(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写出本文的说明顺序。采用这样的顺序与说明内容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最后一段中打引号的词语“果真如此”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本文内容,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今后若干年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列说明文,回答问题。沙丁鱼在多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纳米比亚大西洋沿岸附近海域常常会出现大批鱼类和海洋甲壳类生物的死亡。经过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是海洋里的浮游植物腐烂而释放出来的有毒二氧化硫气味。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这种有毒二氧化硫气体的散发,在一段时间会出现明显的停顿。直至两年前,美国研究人员巴库和南非研究人员维克斯发现:有毒气体的散发停顿期,正是当地沙丁鱼的繁殖期。意外收获让科学家加紧了研究步骤,通过反复计算,终于推测出原来是数百万的沙丁鱼吃掉了将要飘向海岸线的浮游植物,因而减少了气体散发。沙丁鱼是鲱鱼家族的一员,栖于海水表层,体上部浅绿蓝色,腹面银白色,体长达40厘米。一般100克以上的沙丁鱼营养价值最高,含油量在15%至20%之间。它繁殖能力极强,全年产卵。如果没有意外干扰,它可存活13年之久,可谓鱼类中的寿星。沙丁鱼资源丰富,在丰年产量可超过400万吨。美国是捕捞沙丁鱼的主要国家,有着庞大的沙丁鱼捕捞船队,他们经常利用夜间在大西洋附近海域进行捕捞工作。此时在鱼船上很容易看到成片的银色鱼群,如同巨大的飘带在海面浮泛。当船长20到30米的围网船队来到离岸6公里的水域时,大片的鱼群就会乖乖地游入围网。据专家估计,沙丁鱼年捕捞量维持在20万吨左右。但目前沙丁鱼捕捞量不受指标限制,而主要由市场需求决定。一直以来,沙丁鱼因为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它还作为鱼饵或养殖鱼用饲料来销售,商业前景非常看好。沙丁鱼成了人们的“香饽饽”,引发人类的极大兴趣,导致过度捕捞。直到这次科学家们的偶然发现——沙丁鱼可以吃掉海里有害的浮游植物,才使沙丁鱼的地位和价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继而科学家发出了“不要过度捕捞”的呼吁。巴库说道:“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无法让沙丁鱼发挥功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浮游植物繁衍开来,这些海域将成为未来海洋生物的死亡地带。同时浮游植物所释放出的气体还将给大气层增加导致温室效应的甲烷、二氧化硫。”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行为,将会深深地改变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而这些影响是人类难以甚至是不可能挽回的。(1)文章的第一、二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第三段,概括沙丁鱼的四个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至五段中,有些词句用得准确或生动,找出其中一例加以品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你说明“沙丁鱼成了人们的‘香饽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全文,说说“过度捕捞沙丁鱼”将会导致什么后果,请概括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过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