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准则解读与应用作业指导书TOC\o"1-2"\h\u2020第1章会计准则概述 3147341.1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3288501.1.1会计原则阶段 323171.1.2国际会计准则阶段 3245971.1.3中国会计准则阶段 3118731.2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3282241.2.1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 4326511.2.2会计准则的分类 495691.3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及其制定机构 43651.3.1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4134631.3.2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430045第2章会计确认与计量 4214192.1会计确认原则 421932.1.1权责发生制原则 595722.1.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5234322.1.3持续经营原则 555562.2会计计量属性 525882.2.1历史成本 5230522.2.2公允价值 5248162.2.3可变现净值 5116762.2.4现值 549292.3会计估计与假设 5287472.3.1估计不确定性的处理 572802.3.2会计政策选择与假设 6180852.3.3会计估计变更 648052.3.4会计差错更正 62587第3章资产 674663.1资产的定义与分类 651793.1.1资产的定义 630673.1.2资产的分类 612393.2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6217883.2.1资产的确认 6251373.2.2资产的计量 6301943.3资产的减值 7111683.3.1资产减值的概念 745973.3.2资产减值的判定与计量 7313103.3.3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76893第4章负债 7268804.1负债的定义与分类 7307584.1.1定义 77764.1.2分类 730914.2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7153094.2.1确认条件 7133714.2.2计量方法 7152474.3或有负债与预计负债 8321044.3.1或有负债 8295204.3.2预计负债 822124第5章所有者权益 8146055.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与分类 876765.2实收资本(股本) 8303755.3资本公积与其他综合收益 931835.3.1资本公积 923485.3.2其他综合收益 916483第6章收入、费用与利润 970166.1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9116656.1.1收入的定义与特征 10240266.1.2收入的确认条件 10264686.1.3收入的计量方法 10203596.2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10197176.2.1费用的定义与特征 1098016.2.2费用的确认条件 1028056.2.3费用的计量方法 1067786.3利润及其分配 10180446.3.1利润的定义与构成 10146496.3.2利润的确认与计量 11106006.3.3利润分配 11147466.3.4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 1130966第7章财务报告 11298177.1财务报告概述 11309437.2资产负债表 11235017.3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 1291757.3.1利润表 12301237.3.2现金流量表 1216482第8章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 1267178.1企业合并概述 12205538.2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1212808.3合并范围的确定及合并报表的披露 1315676第9章金融工具 13165299.1金融工具的定义与分类 13258299.1.1定义 1355379.1.2分类 13287239.2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1421409.2.1确认 14157979.2.2计量 149909.3金融工具的列报与披露 1481199.3.1列报 14241569.3.2披露 145198第10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与前期差错更正 142547510.1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15376610.1.1会计政策定义 151608810.1.2会计政策变更条件 152577610.1.3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151181210.2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151836810.2.1会计估计定义 152564810.2.2会计估计变更条件 151267510.2.3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15162210.3前期差错更正及其处理方法 15906610.3.1前期差错定义 161733610.3.2前期差错更正的条件 162396810.3.3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16第1章会计准则概述1.1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会计准则作为指导和规范会计信息编制和披露的依据,其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从早期的会计原则到如今的国际化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不断发展,逐步完善。本节主要概述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1.1.1会计原则阶段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会计主要依据各国的会计习惯和惯例进行。这一阶段的会计原则主要表现为对会计实务的总结和归纳,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1.1.2国际会计准则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的需求日益增强。1957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成立,开始制定国际会计准则(IAS)。此后,各国会计准则逐渐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1.1.3中国会计准则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着手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1992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初步建立。此后,我国会计准则不断修订和完善,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1.2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会计准则是对会计信息编制、披露和评价的规范,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和指导性。本节主要介绍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1.2.1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会计准则是指为了规范企业会计信息的编制、披露和评价,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可比,依据会计理论和实务经验,由有关部门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1.2.2会计准则的分类根据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和性质,可以将会计准则分为以下几类:(1)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要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为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依据。(2)具体准则:针对各类会计业务和事项,明确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3)应用指南:对具体准则的解释和说明,指导企业会计实务操作。(4)解释公告:针对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和明确。1.3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及其制定机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是在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本节主要介绍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及其制定机构。1.3.1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组成。其中,基本准则是会计准则的核心,具体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和财务报告准则。1.3.2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主要包括财政部会计司、中国证监会、审计署等部门。其中,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和修订企业会计准则,中国证监会负责制定和修订上市公司会计准则,审计署负责制定和修订审计准则。各部门相互协调,共同推进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第2章会计确认与计量2.1会计确认原则会计确认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对经济业务进行识别、判断和记录的准则。本节主要阐述以下几种会计确认原则:2.1.1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企业在收入实现和费用发生时确认,无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这一原则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2.1.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确认时,应当注重经济业务的实质,而非仅仅关注其法律形式。这一原则有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2.1.3持续经营原则持续经营原则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继续经营,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应以企业持续、正常经营为基础进行确认。2.2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过程中,对经济业务进行量化表述的依据。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会计计量属性:2.2.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在取得资产或承担负债时所付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和负债能够反映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2.2.2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交易双方自愿、公平、熟悉情况的交易中,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计量有助于反映当前市场条件下资产和负债的价值。2.2.3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预计能够实现的净收益。可变现净值计量有助于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2.2.4现值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的当前价值。现值计量有助于反映企业未来收益的价值。2.3会计估计与假设会计估计与假设是指企业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对某些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假设。本节主要阐述以下几种会计估计与假设:2.3.1估计不确定性的处理企业在进行会计估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估计不确定性的影响。对于估计不确定性较大的项目,企业应采取谨慎性原则,合理反映估计结果。2.3.2会计政策选择与假设企业在会计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的选择应当遵循一致性原则,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2.3.3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如果发觉原有的会计估计不再适用,应当及时进行会计估计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应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2.3.4会计差错更正企业在发觉会计差错时,应当及时进行更正。会计差错更正应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第3章资产3.1资产的定义与分类3.1.1资产的定义资产,指的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3.1.2资产的分类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3.2资产的确认与计量3.2.1资产的确认资产的确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与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资产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在确认资产时,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保证资产的真实性和合规性。3.2.2资产的计量资产的计量应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即以资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作为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在后续计量中,企业应根据资产性质、用途和预期收益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如成本模式、公允价值模式等。3.3资产的减值3.3.1资产减值的概念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当资产发生减值时,企业应确认减值损失,将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至可回收金额。3.3.2资产减值的判定与计量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当存在减值迹象时,应进行资产可回收金额的估计。资产可回收金额为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较高者。若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确认减值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3.3.3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企业应根据资产减值测试结果,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回收金额的差额。在后续会计期间,若资产减值因素消失,企业应适时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但不得超过原已计提的金额。第4章负债4.1负债的定义与分类4.1.1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4.1.2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1)流动负债: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的负债。(2)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4.2负债的确认与计量4.2.1确认条件负债的确认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2.2计量方法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以下两个方面:(1)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2)负债的后续计量,包括折现等因素的影响。4.3或有负债与预计负债4.3.1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指存在可能需要支付的经济利益,但其金额和支付时间尚不确定的负债。4.3.2预计负债预计负债是指因或有事项的存在,可能导致企业在未来期间承担的现时义务,且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其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负债。企业在确认预计负债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或有事项的存在;(2)评估或有事项可能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3)估计预计负债的金额;(4)将预计负债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注意:在确认和计量或有负债和预计负债时,应遵循谨慎性原则,保证不低估负债金额和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第5章所有者权益5.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与分类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它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拥有和支配权。所有者权益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实收资本(股本):反映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2)资本公积:反映企业收到投资者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其他资本公积。(3)其他综合收益:反映企业未在损益表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4)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积累的净利润。5.2实收资本(股本)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所有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实收资本应按以下原则确认:(1)按约定比例确认: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应按照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确认为实收资本。(2)按实际出资确认:对于投资者超额投入的部分,应确认为资本公积。实收资本的变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增资: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股本,投资者按照约定比例追加投资。(2)减资:企业减少注册资本或股本,投资者按照约定比例收回投资。(3)利润分配:企业将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或股本。5.3资本公积与其他综合收益5.3.1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其他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资本溢价:投资者超额投入的资本,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2)其他资本公积:包括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5.3.2其他综合收益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未在损益表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企业外币报表折算时,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差额。(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3)现金流量套期:企业为规避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而进行的套期保值操作,其有效部分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4)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变动:企业设定受益计划的净负债或净资产因精算假设变动而产生的变动。第6章收入、费用与利润6.1收入的确认与计量6.1.1收入的定义与特征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二是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三是收入应当能够可靠地计量。6.1.2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的确认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收入的发生能够可靠地确认;二是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三是收入的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四是收入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6.1.3收入的计量方法收入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销售法、成本加成法和净额法。企业在选择收入计量方法时,应当根据收入的性质、交易的性质以及相关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判断。6.2费用的确认与计量6.2.1费用的定义与特征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二是费用的发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三是费用应当能够可靠地计量。6.2.2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费用的发生能够可靠地确认;二是费用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三是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四是费用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6.2.3费用的计量方法费用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法、间接法和标准成本法。企业在选择费用计量方法时,应当根据费用的性质、交易的性质以及相关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判断。6.3利润及其分配6.3.1利润的定义与构成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利润由以下部分构成: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净利润。6.3.2利润的确认与计量利润的确认与计量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二是利得、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三是利润的确认应当保证其可靠性和真实性。6.3.3利润分配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企业章程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利润分配。利润分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二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三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四是未分配利润的处理。6.3.4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企业进行利润分配时,应当进行以下会计处理:一是确认利润分配的负债;二是减少所有者权益中相应的利润分配项目;三是记录利润分配的现金流出现金项目。注意:本章内容仅涉及收入、费用与利润的确认、计量及分配,不涉及其他相关会计处理。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当结合具体业务和会计准则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第7章财务报告7.1财务报告概述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载体。本章节主要介绍财务报告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编制要求。财务报告应遵循一致性、可比性、及时性、真实性等原则,保证信息使用者能够获得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7.2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资产负债表进行解读:(1)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资产负债表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部分,其中资产和负债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负债。(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编制,即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类别和项目,分别列示其期末余额。(3)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解读:分析各项目的内容、性质和变动原因,掌握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7.3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7.3.1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利润表进行解读:(1)利润表的结构:利润表分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利润四部分。(2)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利润表采用多步式编制,即按照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等顺序逐步计算得出净利润。(3)利润表项目的解读:分析各项目的变动原因,掌握企业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7.3.2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金流量表进行解读:(1)现金流量表的结构:现金流量表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部分。(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采用直接法编制,同时提供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信息。(3)现金流量表项目的解读:分析各项目的现金流量状况,评估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状况。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掌握财务报告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编制要求,能够正确解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第8章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8.1企业合并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企业合并的定义、类型及其会计处理原则。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合并成一个新的企业,或者一个企业取得对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控制权。企业合并可分为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合并需遵循商业实质原则、公允价值原则和控制原则。8.2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本节主要阐述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子公司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购买法:在购买法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以购买价格计量,子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购买价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或负商誉。(2)权益法:在权益法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并按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调整子公司的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3)合并抵销分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对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子公司对母公司的投资、内部交易等进行抵销处理,以消除内部往来和重复计算。8.3合并范围的确定及合并报表的披露本节主要讨论合并范围的确定以及合并财务报表的披露要求。(1)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包括母公司和其控制的子公司。控制是指母公司能够对子公司实施经营政策和财务决策的权力。(2)合并报表的披露:合并财务报表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以下内容进行充分披露:1)合并范围及合并方法;2)重要子公司信息;3)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和子公司对母公司的投资;4)内部交易、关联交易及其对合并报表的影响;5)合并报表中确认的商誉及其减值情况;6)其他对理解合并财务报表有重要影响的信息。第9章金融工具9.1金融工具的定义与分类9.1.1定义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另一个企业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金融工具主要包括各种债权、股权以及衍生金融工具。9.1.2分类金融工具可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类:(1)按金融工具的属性分类,可分为债务性金融工具、权益性金融工具和混合性金融工具;(2)按金融工具的到期日分类,可分为短期金融工具和长期金融工具;(3)按金融工具的衍生性质分类,可分为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9.2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确认与计量9.2.1确认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遵循以下原则:(1)当企业成为金融工具的一方时,应当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2)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当在企业承担合同义务并享有相应权利时确认;(3)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应满足“可能性”和“可计量性”的要求。9.2.2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方法包括:(1)摊余成本法:适用于债务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2)公允价值法:适用于权益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工具以及合同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务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3)其他计量方法:如成本法、净额法等。9.3金融工具的列报与披露9.3.1列报金融工具的列报要求如下:(1)按照金融工具的分类,分别列报各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2)按照金融工具的计量方法,分别列报采用摊余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3)列报金融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范身份盗窃:保障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
- 发动机排气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考核试卷
- 公路局助理工程师个人业务工作总结
- 化妆品生产地磅租赁协议
- 文化产业房产交易合同范本
- 金融服务授权管理流程
- 设计单位团队建设活动
- 商业综合体备案材料
- 畜牧业会计聘用合同条款
- 房地产公司文秘招聘协议书
- 细菌性感染护理查房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知识专题培训
- 森林病虫害防治造林施工承包合同
- 2024年11月绍兴市2025届高三高考科目诊断性考试(一模) 数学试卷(含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 2024年湖北省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8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试题题库
- 《巧用形状突重点》说课稿
- 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课件
- 卫生院24小时值班制度
- 开源软件漏洞分析方法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