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社会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行动方案TOC\o"1-2"\h\u837第1章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概述 3251791.1精准扶贫的定义与意义 3159471.2精准脱贫的目标与任务 315826第2章三农问题与精准扶贫 4185352.1三农问题现状分析 49192.2精准扶贫在三农村的实践与摸索 57658第3章农村贫困人口识别与精准帮扶 554373.1贫困人口识别方法与标准 578273.1.1识别方法 5117923.1.2识别标准 6206783.2精准帮扶政策与措施 6148643.2.1产业扶贫 6315213.2.2教育扶贫 6116613.2.3健康扶贫 7123183.3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 7109783.3.1定期核查 78663.3.2数据共享与协同 7283943.3.3动态调整 77914第4章精准扶贫产业支撑 75364.1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7241154.1.1产业发展现状 7233914.1.2产业发展趋势 720654.2精准扶贫产业选择与布局 8192774.2.1产业选择原则 8173624.2.2产业布局 8309814.3产业扶贫政策与支持措施 832924.3.1政策支持 8184244.3.2支持措施 816368第5章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9298455.1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9306345.2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与策略 9264405.3项目实施与监管 1023047第6章教育与技能培训扶贫 10308356.1教育扶贫政策与措施 10181506.1.1政策制定 10300356.1.2措施实施 1061256.2技能培训扶贫模式与效果 11299326.2.1技能培训模式 11256556.2.2培训效果 11177766.3教育与技能培训资源整合 113754第7章健康扶贫与社会保障 11158047.1健康扶贫政策与措施 11235427.1.1政策支持 12235217.1.2实施措施 12300877.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284047.2.1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2104697.2.2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 12232227.3医疗救助与扶贫相结合 12285197.3.1整合医疗救助资源 13231307.3.2发挥医疗救助与扶贫政策协同作用 1326654第8章金融扶贫与资金监管 13138058.1金融扶贫政策与产品创新 13323468.1.1政策背景 1325448.1.2金融扶贫政策体系 1323778.1.3金融扶贫产品创新 13294068.2资金监管机制与风险防范 13218728.2.1资金监管机制 1333858.2.2风险防范措施 14202428.3金融扶贫项目评估与优化 14304238.3.1项目评估方法 14319478.3.2项目优化措施 1425497第9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14132759.1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 14104999.1.1深化认识乡村振兴战略 14317369.1.2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4325739.2产业兴旺与脱贫致富 1517099.2.1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致富 15275369.2.2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5323849.3乡村治理与精准脱贫 15100769.3.1加强乡村治理,提升贫困治理能力 15216219.3.2完善精准脱贫机制,提高脱贫质量 15123049.3.3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159913第10章精准脱贫长效机制建设 152041210.1长效机制建设的意义与任务 152903710.1.1明确长效机制的目标与原则:保证脱贫成果不受反弹,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可持续发展。 151104010.1.2完善政策体系:构建包括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方面的政策体系,形成政策合力。 1573810.1.3强化组织实施:明确各级部门职责,保证长效机制建设落到实处。 16242310.2政策制度保障与落实 161404010.2.1完善政策设计:制定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 162746410.2.2加强政策落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执行力度,保证政策落地生根。 162263910.2.3建立政策评估机制: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 162892710.3社会参与与监督评价 161867410.3.1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积极参与精准脱贫工作,形成主导、社会协同的扶贫格局。 162230710.3.2加强监督评价:建立健全脱贫工作监督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监督作用。 161475410.3.3优化考核机制:完善脱贫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各级部门关注脱贫质量。 161571210.4脱贫成果巩固与拓展 163101510.4.1加强产业发展: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162220810.4.2促进就业创业: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高贫困群众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 16649110.4.3提升公共服务: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162170110.4.4增强内生动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引导他们树立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 16627510.4.5防范返贫风险: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贫困群众因病因灾等原因返贫。 16第1章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概述1.1精准扶贫的定义与意义精准扶贫,即精确识别扶贫对象,精确施策,精确管理,精确帮扶的一种扶贫方式。其核心是“精准”二字,旨在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准扶贫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确识别扶贫对象,保证扶贫资源精准到位;二是精确施策,根据贫困人口的不同致贫原因,制定针对性强的帮扶措施;三是精确管理,强化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管;四是精确帮扶,保证扶贫措施落地生根。精准扶贫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扶贫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精确识别扶贫对象,有助于保证扶贫资源精准到位,避免资源浪费。(2)提升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准扶贫能够针对不同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从而提高脱贫成效。(3)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精准扶贫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4)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扶贫有助于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1.2精准脱贫的目标与任务精准脱贫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精准脱贫的主要任务包括:(1)完善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机制。建立动态调整的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机制,保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退出。(2)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根据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分类施策,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帮扶措施。(3)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建立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机制,保证扶贫资金安全、合规使用,提高扶贫项目效益。(4)激发内生动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5)落实扶贫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扶贫工作职责,保证扶贫政策落到实处。(6)加强扶贫工作监测评估。建立扶贫工作监测评估机制,及时发觉和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扶贫工作质量。(7)推动扶贫开发与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统筹推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事业发展,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助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第2章三农问题与精准扶贫2.1三农问题现状分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尽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农业生产效率总体上仍然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道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存在较大短板,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3)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导致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空心化。(4)农村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尽管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贫困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5)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发、污染排放等因素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2.2精准扶贫在三农村的实践与摸索为解决三农问题,我国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举措,在三农村进行实践与摸索。(1)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保证扶贫政策真正惠及贫困群众。(2)产业扶贫。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优势,引导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3)就业扶贫。通过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方式,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促进贫困家庭稳定脱贫。(4)教育扶贫。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5)健康扶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负担,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水平。(6)生态扶贫。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引导贫困地区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双赢。(7)社会保障扶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证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8)金融扶贫。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通过以上实践与摸索,我国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仍需进一步深化扶贫工作,保证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3章农村贫困人口识别与精准帮扶3.1贫困人口识别方法与标准为了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要明确贫困人口的识别方法与标准。以下是贫困人口识别的具体方法与标准:3.1.1识别方法(1)家庭经济收入调查:通过调查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情况,了解其生活水平;(2)家庭财产状况调查:包括家庭拥有的土地、房产、生产资料等财产情况;(3)家庭生活状况调查:了解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住房、生活设施等情况;(4)社区评议:组织村民代表、驻村工作队等开展社区评议,对贫困家庭进行初步筛选。3.1.2识别标准(1)家庭人均收入标准:以当地贫困线为基准,低于贫困线的家庭视为贫困家庭;(2)家庭财产状况:财产价值低于一定标准的家庭,视为贫困家庭;(3)家庭生活状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教育水平、住房条件等指标综合评估;(4)社区评议结果:将社区评议结果作为重要参考,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3.2精准帮扶政策与措施针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制定以下精准帮扶政策与措施:3.2.1产业扶贫(1)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引导贫困人口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收入;(2)扶持农村合作社:鼓励贫困人口加入合作社,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增收;(3)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为贫困人口提供技术培训、资金支持等。3.2.2教育扶贫(1)资助贫困学生: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资助政策,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2)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加大农村学校建设投入,提高教育质量;(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3.2.3健康扶贫(1)实施健康扶贫政策: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减轻医疗负担;(2)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3)开展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意识,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3.3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为保证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建立健全以下动态管理机制:3.3.1定期核查(1)定期对贫困人口开展核查,了解其脱贫情况;(2)对已脱贫人口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觉返贫风险;(3)及时更新贫困人口信息,保证帮扶政策的精准实施。3.3.2数据共享与协同(1)建立贫困人口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2)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扶贫工作效率;(3)利用大数据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3.3.3动态调整(1)根据贫困人口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帮扶措施;(2)对脱贫不稳定人口,加强帮扶力度,防止返贫;(3)对新增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体系,保证扶贫工作无死角。第4章精准扶贫产业支撑4.1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4.1.1产业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附加值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另,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就业机会有限,导致贫困人口难以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在此背景下,精准扶贫产业支撑显得尤为重要。4.1.2产业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未来,农村产业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1)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2)农村第二、第三产业逐步壮大,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就业,助力脱贫攻坚。(3)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4.2精准扶贫产业选择与布局4.2.1产业选择原则(1)符合当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有利于发挥地方特色。(2)市场前景广阔,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3)产业链条较长,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4)技术含量适中,有利于贫困人口掌握和运用。4.2.2产业布局(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提高农业附加值。(2)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3)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4)根据不同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产业布局,保证扶贫产业精准落地。4.3产业扶贫政策与支持措施4.3.1政策支持(1)加大财政投入,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2)优化金融政策,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3)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负担。(4)加强产业扶贫政策宣传,提高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政策知晓度。4.3.2支持措施(1)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发展基础条件。(2)推进贫困地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发展技术水平。(3)加强贫困地区人才培养,提高产业发展人才支撑。(4)深化产业扶贫合作,促进贫困地区产业融入全国市场。(5)建立健全产业扶贫监测评估机制,保证产业扶贫政策落地生根。第5章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5.1基础设施现状分析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目标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设施方面:贫困地区交通网络覆盖不全面,道路等级低,通达性差,尤其是农村地区,道路硬化率相对较低,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高,农民出行不便。(2)水利设施方面:贫困地区水利设施薄弱,农田水利灌溉条件差,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尚未得到全面解决。(3)能源设施方面: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重,清洁能源普及率低,能源供应不稳定。(4)通信设施方面:贫困地区通信网络覆盖不足,互联网接入率低,信息闭塞。(5)教育卫生设施方面:贫困地区学校、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差,设备短缺,服务水平不高。5.2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与策略针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现状,重点加强以下方面建设:(1)交通设施: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工程,提高道路通达性和通行能力;加强农村客运站建设,提高农村公共交通服务水平。(2)水利设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旱涝能力。(3)能源设施: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通信设施:加大通信网络覆盖力度,提高互联网接入率,消除信息贫困。(5)教育卫生设施:改善农村学校、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提高服务水平。策略:(1)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2)项目整合:统筹规划各类基础设施项目,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社会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主导、社会参与的共建格局。(4)创新融资模式:摸索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5.3项目实施与监管(1)项目实施:明确项目责任主体,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和安全。(2)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项目监管机制,加强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保证政策落实到位。(3)绩效评价:建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4)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作用,保证项目公开透明。(5)跟踪管理: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保证项目持续发挥效益。第6章教育与技能培训扶贫6.1教育扶贫政策与措施6.1.1政策制定为深入实施农村社会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行动,我国在教育与技能培训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主要包括:优先保障农村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推动教育公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引导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6.1.2措施实施(1)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障校舍、教学设备等基本条件。(2)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特岗计划、支教计划等,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3)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覆盖,保证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失学。(4)开展教育扶贫结对帮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6.2技能培训扶贫模式与效果6.2.1技能培训模式(1)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特点,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2)整合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资源,搭建多元化技能培训平台,拓宽培训渠道。(3)创新培训方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6.2.2培训效果(1)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2)培养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助力产业扶贫。(3)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6.3教育与技能培训资源整合(1)加强政策协同,推动教育、人社、扶贫等部门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2)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3)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学校、企业、培训机构等各方合作,实现优势互补。(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对教育与技能培训政策的知晓率,激发参与热情。第7章健康扶贫与社会保障7.1健康扶贫政策与措施为了实现农村社会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我国在健康扶贫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这些政策与措施旨在减轻贫困地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压力,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水平,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7.1.1政策支持(1)加大贫困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提高服务能力。(2)实施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程,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3)推动贫困地区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负担。(4)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7.1.2实施措施(1)开展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即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2)实施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简化报销流程,提高报销比例。(3)加强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做好重点疾病防控工作。(4)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素养。7.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农村社会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助力脱贫攻坚。7.2.1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提高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保证贫困人口应保尽保。(2)优化养老保险待遇结构,提高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待遇水平。(3)鼓励贫困地区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7.2.2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1)提高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2)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对贫困人口实施倾斜救助。(3)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为贫困人口提供多层次医疗保障。7.3医疗救助与扶贫相结合医疗救助与扶贫相结合,是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关键举措。通过整合资源,发挥医疗救助与扶贫政策的协同作用,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助力贫困人口脱贫。7.3.1整合医疗救助资源(1)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制度的衔接。(2)建立医疗救助与扶贫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医疗救助精准度。7.3.2发挥医疗救助与扶贫政策协同作用(1)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实施倾斜救助,保证贫困人口得到及时救治。(2)加大贫困地区医疗救助资金投入,支持贫困地区医疗机构能力提升。(3)加强贫困地区医疗救助与扶贫项目实施,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第8章金融扶贫与资金监管8.1金融扶贫政策与产品创新8.1.1政策背景我国高度重视农村贫困地区的金融扶贫工作,制定了一系列金融扶贫政策,旨在通过金融手段助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本节将围绕金融扶贫政策及其产品创新进行阐述。8.1.2金融扶贫政策体系(1)加大扶贫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信贷结构;(2)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贫困地区多元化金融需求;(3)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助力贫困户发展产业;(4)推动政策性金融扶贫,发挥政策性金融在扶贫工作中的引导作用。8.1.3金融扶贫产品创新(1)扶贫小额信贷: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2)产业扶贫贷款:支持贫困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3)光伏扶贫贷款: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光伏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4)教育扶贫贷款: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8.2资金监管机制与风险防范8.2.1资金监管机制(1)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2)加强扶贫资金动态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强化审计监督,保证扶贫资金安全;(4)构建扶贫资金信息公开平台,提高资金透明度。8.2.2风险防范措施(1)加强信贷风险识别与评估,防范信贷风险;(2)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机构扶贫信贷风险;(3)完善扶贫信贷担保体系,提高信贷担保能力;(4)加强金融扶贫领域的监管,防范非法集资等风险。8.3金融扶贫项目评估与优化8.3.1项目评估方法(1)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全面评价金融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2)建立金融扶贫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3)运用数据分析、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对金融扶贫项目进行综合评估。8.3.2项目优化措施(1)根据项目评估结果,调整金融扶贫政策,优化产品结构;(2)加强金融扶贫项目的跟踪管理,及时发觉问题,保证项目实施效果;(3)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提高金融扶贫服务水平;(4)加强与部门、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金融扶贫工作合力。第9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9.1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9.1.1深化认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保证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1.2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衔接,统筹规划、协同推进。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民生改善等,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9.2产业兴旺与脱贫致富9.2.1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致富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鼓励贫困地区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9.2.2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发展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道路种树施工合同范文
- 水利规划深水井建设协议
- 建材行业铁艺施工合同范文
- 工业厂房排栅搭建工程合同
- 体育赛事统计管理办法
- 航空拍摄飞机租赁合同
- 古建筑修复浮雕施工合同
- 消费者权益法律顾问管理办法
- 建筑行业招聘流程及管理办法
- 主题公园开发土地租赁合同
- 初中《学宪法讲宪法》第八个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课件
- 油库设计与管理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2024年青骄第二课堂高中生禁毒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08题)
- 解读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课件
- 2024医疗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清单(试行)学习课件
- 2024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断句+课件
-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
- (高清版)TDT 1056-2019 县级国土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
- 辽宁省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月)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3年数学竞赛AMC8试卷(含答案)
- 英语阅读理解词义猜测题解题技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