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21豆类施肥调控与产量优化第一部分豆类需肥规律及特点 2第二部分氮素施用对豆类产量影响 4第三部分磷钾肥施用对豆类产量意义 6第四部分微量元素施用对豆类品质作用 8第五部分施肥时间对豆类产量分布影响 10第六部分施肥方式对豆类养分吸收影响 13第七部分豆类施肥与病虫害的关系 16第八部分豆类施肥调控与产量优化建议 18
第一部分豆类需肥规律及特点关键词关键要点豆类需肥规律及特点
一、需氮量大
*
*豆类生长所需氮素约为总养分量的一半。
*根瘤菌固氮能力低,主要依赖于土壤中有效氮供应。
*施氮不足导致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结荚率低。
二、需磷量适中
*豆类需肥规律及特点
氮肥需求
*豆类对氮肥的需求量大,一般在100-150kg/hm²。
*需肥高峰期在开花结荚期,占全生育期需氮量的60%-70%。
*根瘤菌固氮能力强,可满足约50%-65%的氮素需求,其余需施用化肥补充。
磷肥需求
*豆类对磷肥的需求量适中,一般在50-75kg/hm²。
*需肥高峰期在开花至结荚早期,占全生育期需磷量的50%-60%。
*豆类对磷肥的吸收利用率较低,一般为10%-25%。
钾肥需求
*豆类对钾肥的需求量中等,一般在80-120kg/hm²。
*需肥高峰期在开花至结荚后期,占全生育期需钾量的40%-50%。
*豆类对钾肥的吸收利用率较高,一般为40%-60%。
钙肥需求
*豆类对钙肥的需求量中等,一般在70-100kg/hm²。
*需肥高峰期在开花至结荚中期,占全生育期需钙量的60%-70%。
*豆类对钙肥的吸收利用率较低,一般为20%-30%。
硼肥需求
*豆类对硼肥的需求量中等,一般在0.5-1.0kg/hm²。
*需肥高峰期在开花至结荚初期,占全生育期需硼量的80%-90%。
*豆类对硼肥的吸收利用率较低,一般为10%-20%。
其他养分需求
*豆类还需少量硫、镁、锌、铁、锰等养分。
*硫肥需求量一般在15-25kg/hm²。
*镁肥需求量一般在10-15kg/hm²。
*微量元素需求量一般较小,分别为:锌0.5-1.0kg/hm²、铁0.2-0.5kg/hm²、锰0.1-0.3kg/hm²。
施肥特点
*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豆类根瘤菌固氮能力强,基肥占全生育期施肥量的60%-70%。
*分期施肥:根据豆类的需肥规律,分期施肥,重点满足各生育阶段的营养需求。
*叶面施肥:在豆类生育后期,可采用叶面喷施化肥的方式,及时补充养分。
*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豆类生长。
*避免过量施肥:过量施肥不仅会浪费养分,还会抑制根瘤菌固氮,降低豆类产量和品质。第二部分氮素施用对豆类产量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氮素吸收与豆类生长】
1.豆类自身固氮能力强,可通过根瘤菌固氮酶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态氮和硝态氮。
2.幼苗期和开花至结荚期是豆类对氮素需求量最大的时期,施用氮肥可促进叶片、茎秆等营养器官生长,提高光合效率。
3.过量施用氮肥会延缓豆类成熟,降低固氮酶活性,导致茎秆徒长、倒伏,并增加病虫害发生率。
【氮素施用对产量的影响】
氮素施用对豆类产量的影响
氮素是豆类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对豆类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氮素供应可促进豆类的营养吸收、光合作用和蛋白质合成,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1.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氮素需求
豆类作物的氮素需求量因品种、栽培方式、土壤肥力等因素而异。一般情况下,豆类作物的氮素需求量占总养分吸收量的40%~60%,其中:
*幼苗期:氮素需求量较低,主要用于根系和叶片的生长发育。
*苗期:氮素需求量逐渐增加,促进枝叶生长和营养积累。
*蕾期至开花期:氮素需求量达到高峰,为开花和结荚提供充足的营养。
*结荚期:氮素需求量维持较高水平,促进荚果的发育和籽粒的填充。
*成熟期:氮素需求量下降。
2.氮素施用量对产量的影响
*氮素不足:氮素不足会导致叶片变黄,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下降。研究表明,氮素供应不足可使大豆产量降低20%~50%。
*氮素适宜:适宜的氮素供应可促进叶片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根系发育,增加营养吸收,从而大幅提高产量。
*氮素过量:氮素施用量过大会引起徒长,叶片变黄,开花结荚受阻,产量降低。此外,过量施氮还会增加病虫害发生几率,造成环境污染。
3.氮素施用原则
为了获得最佳产量,应根据豆类作物品种、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氮素施用方案。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适时施用:氮素施用应分次进行。基肥在播种前施入,占比为总施氮量的50%~70%;追肥在苗期、蕾期、开花期分次施入,占比为总施氮量的30%~50%。
*适量施用:氮素施用量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而定。一般情况下,大豆每亩施用氮素15~25公斤;豌豆每亩施用氮素10~15公斤;蚕豆每亩施用氮素20~30公斤。
*平衡施肥:除了氮素外,还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合理补充磷、钾等其他营养元素。氮磷钾配合施用,可提高氮素的利用率。
4.氮素施用技术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提高氮素施用效率的技术,如:
*施肥机械化:使用施肥机进行条施或穴施,可提高施肥效率和氮素利用率。
*缓控释氮肥:使用缓控释氮肥,可延长氮素释放期,减少氮素淋失,提高氮素利用率。
*叶面追肥:在作物生长的特定时期,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追施氮肥,可快速补充营养,弥补土壤养分不足。
总之,氮素施用对豆类产量影响显著。合理控制氮素施用量和施用方式,可提高氮素利用率,大幅提高豆类产量。第三部分磷钾肥施用对豆类产量意义磷鉀肥施用對豆類產量意義
磷肥
磷是豆類作物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在整個生長週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促進根系發育:磷肥能促進根系的發育,增加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的數量。強壯的根系為豆類作物提供更好的水肥供應,從而提高產量。
*促進分枝和開花生長:磷肥對豆類的分枝和開花生長具有顯著影響。充足的磷肥供應能促進分枝和生長,從而增加豆莢數和產量。
*提高豆粒品質:磷肥促進豆粒的發育和成熟,提高豆粒的品質,並增加其中的蛋白質含量。
*改善抗逆性:磷肥能增強豆類作物的抗逆性,使其更能抵禦乾旱、低溫和病蟲害。
鉀肥
鉀是豆類作物生長發育的另一重要營養元素,對提高產量和品質具有關鍵意義。
*促進光合作用:鉀肥能促進葉綠素的合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從而增加作物的碳水化合物產量。
*調節水分平衡:鉀肥有助於調節豆類作物的水分平衡,維持體內的正常滲透壓,確保細胞的正常代謝。
*提高抗病性:充足的鉀肥供應能增強豆類作物的抗病性,使其更能抵禦病蟲害的侵襲。
*增加蛋白質含量:鉀肥與氮肥協同作用,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增加豆粒中的蛋白質含量。
*改善豆粒品質:鉀肥能改善豆粒的外觀品質,使其更飽滿、色澤更鮮亮。
磷鉀肥施用對豆類產量提高的具體數據
多項研究表明,磷钾肥施用對提高豆類產量具有顯著效果。例如:
*在一項大豆試驗中,施用磷肥(P2O5)100kg/ha,產量增加12.5%;施用鉀肥(K2O)100kg/ha,產量增加15.2%。
*在一項豌豆試驗中,施用磷肥(P2O5)60kg/ha,產量增加13.7%;施用鉀肥(K2O)60kg/ha,產量增加12.3%。
*在一項黑豆試驗中,施用磷肥(P2O5)80kg/ha,產量增加10.9%;施用鉀肥(K2O)80kg/ha,產量增加14.1%。
結論
磷钾肥施用是提高豆類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措施。充足的磷钾肥供應能促進根系發育、分枝和開花生長,提高豆粒品質,增強抗逆性,並最終提高豆類作物的總體產量。因此,在豆類生產中應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和作物品種特點,合理施用磷鉀肥,以實現豆類產量的持續提高。第四部分微量元素施用对豆类品质作用关键词关键要点微量元素对豆类品质的积极作用
1.硼(B)促进糖分运输和豆荚形成,提高豆类饱满度和含糖量。
2.铁(Fe)参与叶绿素合成和呼吸作用,增强豆类抗旱、抗氧化能力。
3.锌(Zn)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淀粉积累,改善豆类风味和营养价值。
微量元素对豆类品质的消极作用
1.锰(Mn)过量会抑制豆类根系发育,导致营养吸收受阻,影响品质。
2.铜(Cu)过量导致蛋白质降解,降低豆类风味和营养价值。
3.铝(Al)抑制根系生长,影响豆类对微量元素的吸收,降低品质。微量元素施用对豆类品质作用
微量元素在豆类生长发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豆类品质产生显著影响。合理施用微量元素可以提高豆类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豆制品的营养和口感需求。
一、氮素代谢
微量元素钼(Mo)和铁(Fe)参与豆类根瘤菌固氮作用,促进氮素吸收和转化。充足的钼素可提高固氮酶活性,增加固氮结节数和重量,进而提高豆类蛋白质含量。(例:施用钼肥可使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3%~5%)
二、碳水化合物代谢
硼(B)和锌(Zn)与豆类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硼参与果实细胞壁的形成,促进糖分运输和积累。锌则参与光合作用和淀粉合成,提高豆类籽粒饱满度和淀粉含量。(例:施用硼肥可使豌豆果实糖分含量增加10%~15%)
三、脂肪酸代谢
锌、铜(Cu)和锰(Mn)参与豆类脂肪酸代谢。锌和铜促进脂肪酸合成,增加豆类种子含油率。锰则参与脂肪酸氧化分解,提高豆类油脂品质。(例:施用锌肥可使大豆含油率提高1%~2%)
四、色素合成
铁参与豆类叶绿素合成,影响豆类光合作用和叶片绿色程度。铜参与花青素合成,影响豆类花色和籽皮颜色。(例:施用铁肥可使蚕豆叶片深绿,光合作用增强)
五、风味物质形成
锌、锰和硒(Se)参与豆类风味物质的形成。锌促进蛋白质分解,增加豆类鲜味物质。锰参与氨基酸代谢,影响豆类口感。硒则参与大蒜素合成,增强豆类辛辣风味。(例:施用锌肥可使豌豆风味更鲜美)
六、抗氧化作用
钼、锌、硒和锰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豆类中的自由基,延缓豆类品质劣化。钼参与钼酶的合成,钼酶具有抗氧化活性。锌参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合成,SOD能清除超氧自由基。(例:施用硒肥可使大豆种子抗氧化能力增强,延长保鲜期)
微量元素施用建议
根据不同豆类品种、土壤条件和生长阶段,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以优化豆类品质:
*钼肥:播种时拌种或叶面喷施,一般每亩用量为10~20克。
*硼肥:花期至结荚期叶面喷施,一般每亩用量为100~200克。
*锌肥:全生育期叶面喷施,一般每亩用量为50~100克。
*铜肥:花期至结荚期叶面喷施,一般每亩用量为20~30克。
*锰肥:全生育期叶面喷施,一般每亩用量为50~100克。
*硒肥:播种时拌种或全生育期叶面喷施,一般每亩用量为20~30克。
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可以有效提高豆类品质,提升豆类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第五部分施肥时间对豆类产量分布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施肥时间对豆类产量分布的影响——开花前后肥
1.开花前后肥对豆类的产量分布有重要影响,通过调节氮肥供应,促进营养物质向生殖器官转移。
2.开花前施氮肥可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和开花,而开花后施氮肥则可以促进籽粒的灌浆和成熟,提高产量和品质。
3.开花前后施肥的最佳时期应根据不同豆类品种和种植条件进行调整,一般在开花前7-10天和开花后10-15天分别施用氮肥。
施肥时间对豆类产量分布的影响——苗期肥
1.苗期肥对豆类的产量分布也有影响,在苗期施用氮肥或磷肥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
2.苗期施氮肥可加快幼苗生长,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为后期生殖生长奠定基础。
3.苗期施磷肥可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逆性,改善豆类的营养吸收和利用。
施肥时间对豆类产量分布的影响——分枝期肥
1.分枝期肥对于豆类的产量分布至关重要,分枝期施用氮肥或钾肥可以促进分枝和结荚。
2.分枝期施氮肥可促进分枝和增加叶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3.分枝期施钾肥则可以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提高结荚率和饱满度。
施肥时间对豆类产量分布的影响——荚期肥
1.荚期肥对于豆类的产量分布也有较大的影响,在荚期施用氮肥或钾肥可以促进荚果的生长和发育。
2.荚期施氮肥可促进荚果的生长和增加籽粒数,提高产量。
3.荚期施钾肥则可以增强荚果的抗逆性,促进籽粒灌浆和成熟,提高籽粒品质。
施肥时间对豆类产量分布的影响——灌浆期肥
1.灌浆期肥对豆类的产量分布影响显著,灌浆期施用氮肥或磷肥可以促进籽粒的灌浆和成熟。
2.灌浆期施氮肥可促进籽粒的蛋白质积累和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产量。
3.灌浆期施磷肥则可以促进籽粒的能量转化和养分吸收,提高籽粒的品质和耐储性。
施肥时间对豆类产量分布的影响——总结
1.根据豆类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特点,合理安排施肥时间,可以有效提高豆类的产量和品质。
2.应根据不同豆类品种、土壤条件和气候因素,灵活调整施肥时间,以达到最佳的增产效果。
3.施肥时间与其他栽培措施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豆类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绿色高效的豆类生产。施肥时间对豆类产量分布影响
施肥时间对豆类产量分布具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总产的影响
施肥时间对豆类总产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分期追肥优于一次性施肥。早施氮肥,促进豆苗前期生长,增加有效茎叶面积,为后期开花结荚创造有利条件。孕荚期和鼓粒期适时追肥,满足豆荚和种子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提高单株结荚数和粒重,从而增加总产。
对产量的组成结构影响
施肥时间不仅影响总产,还影响产量的组成结构。早施氮肥,促进前期营养生长,提高茎叶比重。中后期追肥,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增加结荚数和粒重。
对荚位分布的影响
施肥时间对荚位分布有明显影响。早施氮肥,促进植株早分枝,增加中下部结荚数,提高荚位分布均匀度。后期适时追肥,有利于提高上部结荚数,增加有效荚位。
对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施肥时间对产量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分期追肥,可以根据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及时补充养分,减轻逆境胁迫,降低后期落花落荚率,提高产量稳定性。
具体施肥时间与方法
大豆:
*基肥:播种前施用50%的氮肥和全部的磷钾肥。
*追肥:苗期追施20%的氮肥;蕾期追施20%的氮肥;鼓粒期追施10%的氮肥。
花生:
*基肥:播种前施用50%的氮磷钾肥。
*追肥:苗期追施20%的氮肥;初花期追施20%的氮肥;荚果膨大期追施10%的氮肥。
绿豆:
*基肥:播种前施用全部的磷钾肥。
*追肥:苗期追施25%的氮肥;现蕾期追施25%的氮肥;荚果膨大期追施20%的氮肥;成熟前追施20%的氮肥。
案例研究
一项研究以大豆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施肥时间的产量和荚位分布。结果表明:
*早施氮肥(苗期追肥)的大豆总产最高,比一次性施肥和晚施氮肥(蕾期追肥)分别增加12.6%和6.3%。
*早施氮肥提高了中下部结荚数,而晚施氮肥提高了上部结荚数。
*分期追肥的大豆荚位分布更加均匀,降低了落荚率,提高了产量稳定性。第六部分施肥方式对豆类养分吸收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施肥时间对豆类养分吸收影响
1.豆类对养分吸收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需求量不同。
2.施肥时间应根据豆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规律进行调整,以提高养分利用率。
3.一般来说,播种前施用基肥,开花前和结荚期追肥,可满足豆类对养分的需求。
施肥方式对豆类养分吸收影响
施肥方式对豆类养分吸收影响
施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豆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直接关系到豆类的产量和品质。
1.基肥施用
基肥是播种前施入土壤的肥料,为豆类苗期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适宜的基肥施用方法包括:
*穴施法:将肥料施入距种子5-10厘米深的穴内,并与土壤充分混合,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
*条施法:将肥料条施在播种行两侧,深度以5-10厘米为宜,与种子保持一定距离。
2.追肥施用
追肥是指在豆类生长过程中分次施用的肥料,以补充基肥不足的养分。追肥时机和方式对豆类的养分吸收有显著影响。
*苗期追肥:苗期豆类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在2-3片真叶时追施氮肥,可促进幼苗生长发育。
*花期追肥:花期是豆类对磷钾肥需求量较高的时期。此时追施磷钾肥,可促进花芽分化和结荚。
*荚果期追肥:荚果期豆类对养分需求达到高峰。及时追施氮磷钾肥,可提高荚果产量和品质。
3.叶面施肥
叶面施肥是指将肥料溶解成溶液,喷施在豆类叶片上。叶面施肥具有效率高、吸收快的优点。
*营养元素补充:叶面施肥可补充土壤养分不足,尤其是微量元素。
*抗逆调节:叶面施肥还可调节豆类抗旱、抗寒、抗病能力。
养分吸收受施肥方式影响的机理
施肥方式对豆类养分吸收的影响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根系发育:适宜的基肥施用深度和追肥时机,可促进根系深入生长,扩大养分吸收面积。
*养分释放:肥料施入土壤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被释放出来。基肥和追肥相结合,可保证豆类在整个生长周期内有充足的养分供应。
*养分迁移:施肥方式影响养分在土壤中的分布,进而影响豆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拮抗作用:某些养分之间存在拮抗作用。例如,过量施用磷肥会抑制锌的吸收。叶面施肥可绕过土壤中养分拮抗,直接补充养分。
施肥方式优化
根据不同的豆类品种、土壤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合理搭配施肥时期和用量,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豆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实现产量优化。
*选择最佳施肥方式: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豆类生长特点,选择基肥穴施、条施或追肥施用,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科学制定施肥计划: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和豆类需肥规律,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确定基肥和追肥的施用量和时期,确保豆类全生育期有充足的养分供应。
*注重施肥均匀性:无论是基肥还是追肥,都应做到施肥均匀,避免局部过量或不足,影响豆类根系吸收。
*结合叶面施肥:在养分需求高峰期或出现缺素症状时,可采用叶面施肥补充养分,提高养分吸收效率。
通过优化施肥方式,豆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可以显著提高,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为豆类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七部分豆类施肥与病虫害的关系关键词关键要点【豆类施肥与根腐病关系】:
1.充足的磷钾肥可增强豆类根系活力,提高根系抗病能力,减少根腐病的发生。
2.氮肥施用过多会促进地上部生长,削弱根系发育,加重根腐病的危害。
3.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根系微生态平衡,加剧根腐病的发生。
【豆类施肥与蚜虫关系】:
豆类施肥与病虫害的关系
豆类施肥对病虫害发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科学施肥可有效调控病虫害发生,提高豆类产量和品质。
一、施肥对豆类抗病机理
1.增强植株免疫系统:适量氮肥可促进植株体内叶绿素、蛋白质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增强植株光合能力、叶片厚度和蜡质层厚度,从而提高植株对病害的抵抗力。
2.改善根系生长:磷肥和钾肥能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植株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增强对病害的耐受性。
3.调节荷尔蒙平衡:施用适量氮肥可提高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促进植株营养生长,增强植株免疫反应。
4.增加抗病物质合成:施用适量磷肥和钾肥可促进植株体内抗病物质(如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增强植株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二、施肥对豆类病害的影响
1.氮肥:氮肥过量会促进叶片徒长,降低植株抗病性,易感白粉病、锈病和炭疽病等。
2.磷肥:磷肥不足会限制根系生长,影响植株吸收养分,降低植株对病害的抵抗力,易感根腐病、茎腐病等。
3.钾肥:钾肥不足会削弱植株的机械组织,降低抗逆性,易感茎枯病、叶枯病和软腐病等。
三、施肥对豆类虫害的影响
1.氮肥:氮肥过多会促进植株旺长,产生更多嫩梢和叶片,为蚜虫、菜青虫等害虫提供丰富的食源,导致虫害发生加重。
2.磷肥:磷肥不足会影响植株生长和发育,降低抗虫性,易感豆象、豆荚螟等害虫。
3.钾肥:钾肥不足会影响植株叶片蜡质层形成,降低抗虫性,易感叶螨、粉虱等害虫。
四、豆类施肥调控病虫害措施
1.平衡施肥:根据豆类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的需求,采取平衡施肥,避免单一元素过量或不足。
2.适时施肥:在豆类抗病性较强的生育期(如开花前)追施氮肥,促进抗病物质合成。
3.配合施用微肥:补充硼、锌、锰等微肥,增强植株抗逆性,提高抗病、抗虫能力。
4.合理轮作:豆类与非豆类作物轮作,减少土传病害和虫害的发生。
5.适时灌溉:合理控制灌溉,避免植株缺水或水涝,增强植株抗病性。
6.农业措施:及时清除病残体、杂草和寄主植物,减少病虫害来源。
五、结语
豆类施肥与病虫害发生密切相关,科学施肥可有效调控病虫害发生,提高豆类产量和品质。通过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性,降低病虫害发生,为豆类高产稳产提供重要保障。第八部分豆类施肥调控与产量优化建议关键词关键要点【施肥平衡,协调养分】
1.根据土壤条件和豆类需肥规律,合理配置氮、磷、钾肥,实现养分平衡,避免单一元素过量或不足。
2.注重微量元素的补充,如硼、钼等,对豆科根瘤菌固氮和豆类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采用平衡施肥技术,如配方施肥、定量施肥等,确保豆类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
【有机肥补充,提升土壤肥力】
豆类施肥调控与产量优化建议
1.基施肥
*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kg,过磷酸钙100-150kg。
*对于缺磷土壤,可适当增加过磷酸钙施用量至150-200kg/亩。
2.播种肥
*播种前每亩施尿素20-25kg,或腐熟饼肥100-120kg。
*播种沟施肥时,施肥沟距与播种行距一致,施肥深度5-7cm。
3.苗期肥
*苗期追肥以氮肥为主,每亩追施尿素15-20kg。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III)
- 2025年度农业保险合同
- 2025电动车购销合同书范本样式
- 鞋厂用工劳务合同范本
- 货代操作述职汇报
- 2025版标准个人租房合同范本下载
- 小学生朗读课件
- 2025合同买卖协议书格式
- 装修清工合同范本
- 维修劳务合同范本
- 深信服售前初级认证题库1-深信服售前初级考试资源
- 妊娠合并梅毒护理查房课件
- 燃气管网新建及改造冬雨季施工措施
- 2023小米年度报告
- 修大坝施工方案
- 筋伤-腕部筋伤(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 职工食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黄山杯评审材料验收资料
- 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洁净钢精炼炉用节能环保型新材料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消力池深、长计算
- 虎斑乌贼养殖技术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