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及文化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及文化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及文化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及文化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及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及文化知·课标明·要点了解辽宋夏金元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1.注意“一个特征”: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稳定,互相交融2.把握“一个趋势”:经济重心南移3.理解“三大变化”:经济变化、社会变化、文化变化主干知识•精要排查一、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维度角度概况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的____________在南方普及,部分地区出现一年三熟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__________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种植在内地的种植始于____,推广于元,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_________的发展边疆农业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稻麦复种制自然经济宋棉纺织业维度角度概况手工业制瓷业(1)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_________(2)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________和釉里红(3)宋元时期,瓷器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北宋时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____作燃料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五大名窑青花瓷煤教材·再开发结合教材“史料阅读”——《苏轼诗集》卷17,思考:史料反映了有关煤的哪些信息。提示:彭城地区煤炭开采和作为燃料使用的状况,是反映北宋矿业发展的珍贵史料。2.商业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维度角度概况商业发展市场(1)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_____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货币(1)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大并开始出现______——交子(2)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外贸(1)__________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2)主要外贸港口有____________、明州等榷场纸币外贸税收广州、泉州维度角度概况城市宋代北宋______和南宋______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元代(1)______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2)_____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经济重心南移唐中叶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__________的格局已定型南宋__________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元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东京临安杭州大都南多北少长江下游易混·曝光台正确认识交子交子只是在四川地区使用的,而且流通一段时间后不复流通,所以从全国范围看,金属货币仍是主要的交易货币。3.社会的变化二、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儒学的复兴1.概况(1)背景①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不及佛教和道教。②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2)内容①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________________。②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__________________、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3)影响:被称为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4)代表人物:程颢、程颐和朱熹。学术为现实服务社会伦理道德秩序2.理学主张宇宙观认为“理”即“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人生观人生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方法论“__________”,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哲学观客观唯心主义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史识·巧图解程朱理学的内涵(二)文学艺术与科技维度阐释文学艺术宋词词的句子__________,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______,各有固定格式元曲(1)元朝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曲,包括散曲和杂剧。(2)________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______,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书法与绘画宋元两朝书法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绘画成就以________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科技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他成就沈括《__________》、郭守敬《授时历》、王祯《农书》长短不等词牌元杂剧话本山水画梦溪笔谈(三)少数民族文字总体特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辽、夏、金文字(1)辽先后创制______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2)金也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________,用女真文字答题(3)________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蒙古文字忽必烈委派藏传佛教高僧________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是____________的最早尝试契丹进士科西夏文八思巴汉语拼音化主题探究•精准突破主题一宋朝经济与社会之变【勾·线索】【探·史料】1.史料证史——辽宋时期的经济史料传统农业在宋代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导致“商业革命”较早出现。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市场上有江淮的粮食、沿海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墨料、大食的香料和珍珠。当时中国的商品流通量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的黄金,在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于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思考】根据史料,概括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提示:表现:民间贸易活跃;宋与辽、西夏各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密切;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纸币出现。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各政权之间以和平交流为主,政局比较稳定;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顺应商品经济发展需求。2.史料证史——经济重心南移史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史料二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比重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思考】史料一、二反映了两宋时期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提示:北宋南方户口大大超过北方,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基本定型;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3.问题论史——两宋社会的新变化史料宋代,“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试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亦有缗钱,谓之‘系捉钱’,盖与婿为京索之费”。北宋蔡襄指出:“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南宋学者叶绍翁也指出自己所处的时代为:“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之多。”——摘编自张本顺《从宋代婚姻法中财婚制看宋代的近世化转型》【思考】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对“宋代婚姻观的变化”作出合理解释。提示:宋代重视门第的婚姻观受到冲击,财产在婚姻中的作用明显。宋代婚姻观的变化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经济上,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人们重视私有财产;政治上,统治者崇文抑武,科举制度发展,大批寒门士子跻身官僚队伍,社会流动性增强;思想文化上,宋代功利思想盛行。在这种背景下,社会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反映到婚姻观上,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从而出现了“榜下捉婿”“婚姻不问阀阅”“婚嫁必择富民”等现象。宋代婚姻领域的新变化冲击了儒家的正统礼义等级思想,是中国古代婚姻领域的一场革命性巨变,这为我们认识宋代社会的变化开辟了一种新的视野。【阐·史论】1.唯物史观——宋朝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1)经济原因:宋朝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对外贸易都有较大的发展。(2)政策原因:政府对土地买卖基本不加干涉,促进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3)政治原因:唐末五代以来,门阀士族逐渐走向衰亡;宋代政治环境相对宽松。(4)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削弱了士族制度的政治基础。(5)教育与科技:政府提倡文治,重视教育;印刷业发展迅速,推动文化的普及。点拨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2.历史解释——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维度阐释原因(1)社会环境: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2)政策因素: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如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3)经济因素: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对外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4)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维度阐释影响(1)交通贸易: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2)人口分布: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口进一步南迁(3)人才教育: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育及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4)民族关系: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5)生态环境:经济重心南移导致了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点拨(1)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及政局变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2)经济重心南移后,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主题二宋元时期的文化【勾·线索】【探·史料】1.问题探史——程朱理学史料一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二程遗书》【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二程在“理”的认识上的观点。提示: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史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朱子语类》【思考2】据史料二,分析在伦理观上,朱熹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目的何在?提示:主张:三纲五常即为天理。目的: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读图明史——科技文化史料

【思考】史料中的两项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火药传入欧洲,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人类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阐·史论】1.家国情怀——宋元文化发展的特点2.历史解释——理解宋明理学的特点维度阐释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理学家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了哲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思辨化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就是理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伦理道德成为理学理论的核心外部思想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唯物史观——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1)经济发展:宋代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商品经济繁荣,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2)政府政策: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知识分子地位较高,科举考试成为官吏选拔的主要途径,推动了整个社会崇尚学习氛围的形成,促进了文化的繁荣。(3)科技进步:印刷术、造纸术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术已经成熟,活字印刷术出现,人们获取书籍更加便捷,藏书成为新的时尚。(4)文化交流:这一时期,多个民族政权并存,各民族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同时,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中外交流频繁,这些都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拓展延伸】认识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及其影响(1)新发展①“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②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2)影响①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②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愤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高考聚焦•命题动向考题视角考情播报(1)2022·山东等级考·T3·经济重心南移(2)2022·广东选择考·T4·儒学复兴(3)2022·湖南选择考·T4·南宋文学(4)2021·浙江1月选考·T4·北宋商业的发展(5)2021·福建选择考·T4·北宋商品经济(6)2021·湖南选择考·T5·理学的精神(7)2021·河北选择考·T4·宋元捶丸运动1.考点分布:(1)集中考查宋元时期的经济与文学艺术(2)主干知识: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2.题型及命题形式:(1)选择题与非选择题考查经常出现(2)命题形式:·以经济现象、考古发现、文学艺术为载体,考查重要阶段特征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考查唯物主义、历史解释·与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实物史料相结合,考查史料实证3.备考策略:(1)复习时,要注意从阶段特征入手,结合历史地图,运用列表法归纳宋元时期经济、文学艺术、科技等发展状况(2)关注考古发现、文献史料等,深入思考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典题悟法】(2022·广东选择考·T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命题立意情境创设以宋人李觏、张载的认识为情境,考查北宋儒学复兴核心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厚植家国情怀学科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关键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必备知识宋元儒学的复兴解题思维【真题集训】类型一同现象·多维考1.(2021·福建选择考·T4)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富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官府当差。募役法实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代役人现象的普及(

)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B.加剧了乡村阶层对立C.削弱了基层治理能力D.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A【解析】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日益松弛,雇佣劳动、代役制等日益普遍,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大都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故A正确。代役人不会加剧乡村阶层对立,故B错误;代役人现象与政府的基层治理能力无关,故C错误;代役人仍在政府的控制下,不会迁移,不能加速农村人口的流动,故D错误。2.(2021·浙江1月选考·T4)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A【解析】材料“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体现的是北宋时期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A正确;当时的商业活动仍然受到政府的监管,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国封建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D排除。类型二常规点·新视角3.(2021·全国乙卷·T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C【解析】由材料可知,官府强调重农抑商;苏辙说农工商想要进入士阶层;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为本业,没有贵贱之分。结合宋代科举制和工商业发展的史实,可以得出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故选C。商品经济在宋代发展较快,故A错误。重农抑商政策瓦解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的表述错误,故D错误。4.(2021·湖南选择考·T5)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解析】据材料“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可知南宋时期,绍兴府出现了稻麦兼种的农业生产模式,这反映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特点,D正确;据材料“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可知,政府对赈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政府行政效率并不低下,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绍兴府出现稻麦兼种的情况,未涉及理学思想特点,B错误;据材料“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可知材料强调朱熹受命调查赈灾中“检放秋苗不尽不实”的现象,而未涉及宋代赈灾方式,C错误。类型三小切口·深挖掘5.(2022·山东等级考·T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除宁夏外,主要是在福建、江苏、湖南、江西、浙江,这些地点都是在南方,说明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海上丝绸贸易,排除A;宋朝的衣料材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材料体现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无法得出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排除D。【新题预测】·对接高考评价体系→新情境1.据记载,唐宋时期不少人扬帆出海,“每是一贯之数可以易番货百贯之物,百贯之数可以易番货千贯之物”,还有“四明人郑邦杰以泛海贸迁为业”。另有一些人,采取与人合股,或租船募人的方式,参与海外聚财殖货的活动。这表明唐宋时期(

)A.沿海经济开始崛起 B.远洋外交发展迅速C.民间对外贸易活跃 D.海禁政策有所松弛C【解析】根据材料“唐宋时期不少人扬帆出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很多商人出海贸易,且数额较大,反映了民间对外贸易活跃,C正确;材料未涉及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排除A;材料体现了民间的对外贸易,不涉及远洋外交,排除B;海禁政策是明清时期的政策,时间不符合,排除D。·紧跟社会热点→新素材2.如图是出土于河北邢台的宋代磁州窑瓷枕上的风俗画,图中的瓷绘反映了(

)A.市民生活丰富多样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市坊制度渐趋瓦解D.绘画风格写意抒情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河北邢台的宋代磁州窑瓷枕上的风俗画类型多样,反映了市民生活丰富多样,A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材料无关,排除B;材料是磁州窑瓷枕上的风俗画,与城市发展无关,无法得出市坊制度渐趋瓦解,排除C;材料中的风俗画是写实风格,不是写意抒情,排除D。【加固训练】有学者指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采录南朝王俭的小说《汉武故事》,刻意构建符合其政治需要的汉武帝形象,而相关记载不见于《史记》《汉书》等汉代基本史籍,因此可信度不高。该学者认为(

)A.史料的缺失导致不能还原历史真相B.《资治通鉴》的历史叙述可信度低C.研究者的立场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D.《史记》《汉书》等史籍更加可信C【解析】司马光为构建符合其政治需要的汉武帝形象,在《资治通鉴》中采录南朝王俭的小说《汉武故事》,说明研究者的立场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C正确;该学者并未分析史料缺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排除A;该学者的主要目的并非强调《资治通鉴》的历史叙述可信度低,排除B;《史记》《汉书》等史籍更加可信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深入考情研究→新角度3.1043年,辽兴宗为调节宋夏纠纷,在致宋仁宗信中表示,宋辽“两朝事同一家”。萧太后主持北辽政权时,致书宋朝皇帝,写有辽宋“义笃一家,誓传百襈”。其意在表达辽和宋(

)A.政治上亲如一家 B.经济上有互补性C.文化上有认同感 D.关系上相互依赖C【解析】材料中的“两朝事同一家”“义笃一家,誓传百襈”都旨在表现辽和宋具备一致性,即民族虽有差异,但文化系统是一体的,都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因此辽和宋之间在文化上的认同感是一致的,故选C;辽宋作为并列的政权,始终存在纷争和差异,用政治上亲如一家来形容两个政权的关系不够准确,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类型,排除B;宋辽之间不是相互依赖,是在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两个政权之间的相互妥协,排除D。“宋代近世说”提供了宋史研究的新视野,但也引发了学术争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把都城移向当时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都会开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宋代社会的近世性质。唐代以来运河沿岸出现的商业都市,其发展速度更是惊人,财富的不断积累,促进了近世文化的发展。这种现象,必然会导致宋代社会不得不倾向于一种资本主义式的统治方式,以考试的方式给予高等文官资格的思想,是极具近世特征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