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必备]最全
全国通用
物理部分
知识梳理
第一册第一章
1、质量与密度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P=一
单位:1克/厘米3=1()3千克/米3
应用:求质量、体积及密度(物质鉴别)
注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2、密度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第二册第一章
声波
波的存在电磁波
光波
波的作用:传播信息
特点:(1)光的传播不需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不同物质界面上会发生
在传播过程中光的路线是可逆的。
速度: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光速最大,数值为3X1()8米/秒。
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一一平面镜成像
漫反射
折射现象特点:
凸透镜
凹透镜
5、眼睛一一视力的矫正
类型特点矫正方法
近视眼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前戴凹透镜
远视眼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后戴凸透镜
第二册第二章
1、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
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参照物可任意
选择,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a)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b)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改变,若不变则静止;若变则运动。
(4)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
内
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相等。
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
动。
曲线运动
2、速度与平均速度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s/t
单位:米/秒(主单位),千米/小时(常用单位)
(2)平均速度: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所经历的时间
之比。
3、力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1)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必须同时存在。
(2)施力物体与受力
物体的判断
单位:牛顿(N)。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大小
力的三要素方向
作用点
4、力的测量、力的图示
(1)力的测量工具一一测力计•:实验室常用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使用时应注意:(1)零点的确定。(2)量程的选择。(3)最小刻度值的判断。
(4)让弹簧自由伸缩。(5)视线与刻度相垂直。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注意:(1)明确受力物体。(2)选择合适标度。(3)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力只画一个
作用点,只确定一个标度。
5、常见的力
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作用点:重心。外形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mg,g=9.8牛/千克。
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注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质量
符号Gm
概念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区别
方向竖直向下
单位牛顿(N)千克(kg)
联系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即6=0^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或
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
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改变方法:(1)改变物体间的压力。
(2)改变物体表面粗糙程度。
(3)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相互转变。
注意:(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可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
6、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b)大小相等;(c)方向相反;
(d)同一直线。(或者说合力为零)
(3)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速度大小
运动方向
注意:只要有一个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
7、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地,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
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
和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物体总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大小
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第三册第一章
1、压强
(1)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重力压力
概念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产生条件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
大小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mg物体水平放置时F=G
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作用点重心受力物体的受力面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公式:p=F/S
单位:1牛/米2=1帕斯卡(简称帕)
2、液体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
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浮力
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方向:竖直向上
F淳=G空-G灌---称量法
(G汽、G灌分别为物体用弹簧秤称得空中和液体中的力)
F浮=Ff-FF——压力差法
(F上、F,为液体中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
F浮=PiR-g-Vff——阿基米德定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
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
力
物体全部浸没一一悬浮V粉=V排
物体部分浸没一一漂浮V物,V插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第五册第三章第1一5节
1、简单机械
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动力Fi:使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五要素支点:固定不动的点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平衡条件:F,•L1=F2,L2
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转动
省力杠杆L|>L2
种类等臂杠杆L,-L2
费用杠杆LI<L2
注意:动力臂、阻力臂的画法:定支点,作二线(画出力的作用线)画力臂。
(2)滑轮
种类结构实质特点注意点
能改变力的方向,F二G
定滑轮等臂杠杆
不能改变力的大小S=h
动力臂为阻力臂能改变力的大小,F=1/2G
动滑轮
两倍的杠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S=2h
F=1/nG
既能改变力的大
S=nh
滑轮组小,又能改变力的
(n为与动滑轮相连
方向
的绳子条数)
注意:滑轮组绕线法则:奇动偶定(与动滑轮相连后的绳子条数n为奇数时,绳子起
点在定滑轮上,n为偶时起点在动滑轮上),先内后外(从里面的小滑轮逐步向
外绕线,不得重复与交叉)。
2、功和功率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注意:F・S应具备同时性的同体性
单位:1牛顿•米=1焦耳
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意义:描述物体做功快慢
公式:P=(P===F,V)
单位:1焦耳/秒=1瓦1千瓦=1000瓦(1马力=735瓦)
3、功能、势能和机械能
机械能
关系势能
动能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
概念
能量的能量,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因素质量m,速度大小v质量m、高度h弹性形变大小
(1)机械能=动能+势能
联系(2)物体通常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
(3)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注:①外力撤消后,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第三册第四章
1、电路
电源一一提供电能
用电器一一消耗电能
开关一一控制电路
导线一一输送电能
通路
开路
短路
电路图
实物图
串联
并联
(2)串、并联电路的比较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用电器连接方法逐个顺次地连接并列地连接
用电器间的用电器相互影响,一个用电器损所有用电器不关联,即任何一个
相互关系坏,其他用电器均不工作用电器可单独工作
电流路径只有一条有两条或两条以上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
开关在电路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与开关在
通断,支路中的开关控制它所在
中的作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的那条支路的通断
图例
2、电流、电压和电阻
电流电压电阻
电荷的定向移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
概念
形成电流流大小
符号/UR
国际单位安培(A)伏特(V)欧姆(Q)
单位换算1安=IO,毫安1千伏=1()3伏1兆欧=1()3千欧
1毫安=1。3微安1伏=1()3毫伏1千欧=1()3欧
1毫伏=IO?微伏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
电流大小用1秒钟内
置,1节干电池的电压的一种性质,大小决定
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
是1.5伏,家庭电路的于导休的材料、长度、
量多少来衡量
电压是220伏横截面积
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压表
3、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1)
符号不同点共同点
必须串联在被测电①连接电表时,必须使电流从“+”接
路中线柱流入,从“一”接线柱流出
电流表
不允许直接接到电②被测电流(或电压)淡能超过电流以
源的两极上表(或电压表)的量程
须并联在被测电路③读数方法:先确认量程,再确认刻度
两端盘上的每个大格和小格所表示的数
电压表©
可直接接到电源两值,最后从指针的位置读出被测电路
极上的电流值(电压值)
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组线的长度改变电阻
结构图
符号
接线连接:上下各一,下柱连入
阻值判断:向移减少,离移增大
4、电学规律
(1)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磁极间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欧姆定律:1=
(4)串并联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
关系1-ll-12电流之和
I=h+l2
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
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关系
U=Ui=U2
U=Ui+U2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
串联电路的总电阴等于各串联
电阻电阻的倒数之和
电阻之和
关系
R=%+&=+(R=)
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跟它
分配
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的阻值成反比
规律
U1:U2=Ri:If:,2二R]
第五册第三章第6—8节
1、电功、电功率
(1)电功和电功率的区别见下表:
比较项目电功电功率
作用表示电流做功的多少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定义电流所做功的多少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普遍适用公式:W=Uh=Pt
普遍适用公式:P==U1
但在电热器中还可用以下公式:
但在电热器中还可用以下公式:
计算公式W=l2Rt=t
P=『R=
(可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出)
(可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出)
国际单位制单位:焦
国际单位制单位:千瓦、瓦
单位日常常用单位:千瓦时
1千瓦=1()3瓦
1千瓦时=3.6X106焦
测量方法照明电路中可用“电能表”测量可用“伏安法”测量
(2)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比较
定议公式区别联系
用电器工作时实一个用电器的当U实=U缺时,P-^=P«
实际
际消耗的功率叫P实二U实1实实际功率有无(用电器正常工作)
功率
做实际功率数个当U实<U领时,P实<P额
用电器在额定电一个用电器的(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额定
压下的功率叫做P皴=U.I额额定功率只有当U实〉U破时,P实》P额
功率
额定功率一个(用电器可能被烧坏)
(3)焦耳定律:Q=I2-R-t
第四册第四章
1、磁现象主要概念
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磁场、磁感线、地磁场
2、磁场概念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方向:放入磁场中的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
表示方法:磁感线
条形磁铁
蹄形磁铁
地磁场
直导线
通电螺线管
3、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
原理构造能量转化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磁体、线圈
直流电动机电能一机械能
转动电刷、换向器
磁体、线圈
交流发电机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f电能
电刷、滑环
说明:换向器的作用一一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使线圈继续转动。
火线:与地面之间电压为220V
零线:与地面之间电压为ov
作用:接通和切断电源
安装:静触头在上,不可倒装
作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源
保险丝选择方法:使它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
电路中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
插座
灯泡
安全电压:一般情况下不高于36V
触电原因:电流通过人体达到一定量
家庭电路触电: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火线接触造成
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电弧触电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一册第四章第1一3节、第五册第三章第9节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热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热能
化学能:能够通过化学变化而释放的能
定义:能够通过原子核反应而释放的能
重核裂变(链式反应)
轻核聚变(热核反应)
光能
电能
内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定义: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具有的能
大小决定因素一一物体的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外内做功一一内能增加
发生条件一一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定义: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单位:焦/千克
5、物态变化
(1)物质的状态及转化
(2)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发生温度任何温度下一定温度下(沸点)
发生部位液体表面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剧烈程度缓慢剧烈
液体温度液体温度往往在下降保持在沸点不变
共同点都是汽化,都要吸热
化学部分
知识疏理
第三册第一章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征
(1)联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2)区别: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
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过后会分层,不均一,不
稳定。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成,会分层,不稳定,不均一。
2、溶液的电离
电离:物质涉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溶液的电离1.书写
电离方程式:
2.电荷守恒
3、溶解度
(1)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量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完整理解此概念要抓住四要素:
①条件一一”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温度不同,溶解度大小不同.
②标准一一“在100克溶剂里(一般指水)”.因为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
多少与溶剂的量成正比.
③状态一一“达到饱和状态”.指溶质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单位一一“溶解的质量(克)”.溶解度的单位是克,不是度(°)或千克
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Q,;有些物质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如熟石灰。
(4)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根据物质在室温(20C)时的溶解度,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S表示溶解
度)分成四个等级。
20℃,S大于10克10~1克1-0.01克小于0.01克
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溶解度表(会查看).
溶解度曲线代表的意义: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①点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②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情
况.
曲线上面: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
③面:
曲线下面: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溶质的质量分数
(1)基本公式
(a)溶质的质量分数=巧迪=—色鳗一
团溶液加溶质+网容剂
(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溶解度
⑵常见计算类型
(a0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愠XA农%=(叫t+m水)X绘%m浓---浓溶液质量
m稀---稀溶液质量&<%---浓溶液质量分数A稀%---稀溶液
质量分数
(b)相同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加浓米人浓%+咻X4%=(加浓+根稀)><4昆%
(C)溶液体积、质量、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溶液质量=溶液体积X溶液密
度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a)实验仪器: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
⑹实验步骤:①计算②称重③溶解
第四册第一章
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联系和比较:
分子皿'物质
T(HzOQg)
构成
原子50匕物质,组成二主
<-----兀素
得|电(Fe、CuxC)
失I子
离子物质
(NaCLKNO3)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物质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2)在原子中有如下关系:
①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③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决定
④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⑤元素的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第四册第二章
1、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f
性质<
「跟金属反应、r剧烈氧化一燃烧爆炸
I化学性质{跟非金属反应卜•氧化反应{
I跟化合物反应JI缓慢氧化(可能引起自燃)
2,氧气.用途
「分解过氧化氢(催化作用、催化剂)
牌理(
实验室制法(I图镒酸钾加热分解
制法{I装置、收集、验满
【工业制法:从液态空气中分离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解在水里
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I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CO2+H2O=H2c03
〔能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I+H2O
3.二氧化碳,用途
,原理:CaCO3+2HCI=CaCl2+H2O+CO2t
,制法J装置:同用过氧化氢制。2装置
'1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I验满: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
2、氢气、一氧化碳和碳
氢气、一氧化碳和(碳)性质的比较
乩coC
①无色无味气体①无色无味气体
物理性质②难溶于水②难溶于水黑色固体
③密度比空气小③密度比空气略小
可燃点燃,_点燃
化性2H2O+O2==2H2O2CO+O2=2CO2C+O2=2CO2
学还原
H+CUO=^=CU+H2OC+2CuO=^=2Cu+C02t
性性2CO+CuO==Cu+CO2
质有无
无毒性有剧毒无毒性
毒性
3、化学用语
1.表示某一种元素
(1)元素符号表达的意义
2.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分子式的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c)表示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
(d)表示每个分子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3)化学式的书写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根据化学式判定化合价
(4)质量守恒定律
(a)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
(b)微观解释: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5)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五册第一章
1、物质分类
金属:如Fe、Cu等
单质1非金属:如C.S.H2等
I稀有气体:如He.Ne等
,纯净物氧化物:60、C02、Fe2O3
酸:如H2so4、HCI等
无机化合物:
碱:如NaOH、Ca(OH)2等
盐:如NaCI、Na2c03等
物质,化合物《
I有机化合物:如CHcC2H50H等
混合物:如空气、NaCI溶液等
2、混合物与纯净物比较
混合物纯净物
①宏观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②微观①宏观组成:由同种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
区
组成:由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无固定组同种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有固定组成,有固定性质④
别
成,无固定性质④各物质保持其原来的性质各成分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联纯净物——不同物则单岭—>混合物
,用物理方法(过滤,结晶,蒸偏)'
系或化学方法分离
3、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化合物
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分无机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类有机化合物如:CH,、&HQH等
联单质裹些变明变!睡色幽j住合物
系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
4、酸、碱、盐、氧彳名物的分类和命名
概念分类命名
氧由两种元素组成,其金属氧化物①氧化某
化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按组成元素非金属氧化物②几氧化几某
物合物③氧化亚某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含氧酸①无氧酸:氢酸某
全部是H.的化合物①按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氧酸②含氧酸:某酸
一员酸
②按酸分子电离子生成H.个数二元酸
多元酸
难挥发性酸
③按挥发性挥发性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①氢氧化某
可溶性碱
全部是0田的化合物按溶解性②氢氧化亚某
不溶性碱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正盐含氧酸盐①某酸某或某化某
子组成的化合物①按组成酸式盐②按是否氧元素无氧酸盐②某酸氢某或酸式
碱式盐某酸某
可溶性盐③碱式某酸某或碱
③按溶解性不溶性盐式某化某
某盐
④按离子某酸盐
5、各物质间的相互反应
各物质间相互反应图
(1)此关系可归纳为“两纵两边四横线,两组相交对角线,纵向物质可
转化,横向作用可成盐。”四条横线和两组交叉线及两条边线表示了十大成盐关
系。其中两条边线的成盐是置换反应,四条横线恰好是矛盾的双方,交叉成的
反应是酸、碱、盐及氧化物的性质。
(2)各类物质关系图的应用
(a)可以看出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变关系,此类关系即图中的“两边关系
(b)可以看出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图中的反应就是从“八圈”出来
的箭头。如碱这个圈中有三个指出来的箭头,就说明碱的主要化学性质有
三条。
(c)可以推导出制取某物质的可能途径。即“八圈”和“七方”的箭头指
入部分。具体可看出碱有两种制法,酸有三种制法,盐有十种制法。
应该注意的是以上三个方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如金属氧化物
一碱,表示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变成碱(可溶性碱);也可以看成是金属氧化物的
一种化学性质,而对应于碱来说,则是碱的一种制取途径。另外,各类物质的
相互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一般规律,切不可生搬硬套,具体应用时要引起注
击.
耳、O
第五册第二章
1、常见的材料和材料的发展
仅懒合金及性能-《露
金属材料]钢铁的锈蚀和防锈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I废弃金属的回收
常见的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
材料的利用
新型材料
'材料的发展
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生物部分
知识梳理
第一册第二章
1.显微镜
(1)结构
(2)使用
取放:左手托,右手握;置于体前略偏左。
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观察:①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固定。
②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③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规律:①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体积越大、个数越少。
②物像呈倒像。
③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库
- 2025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考试卷1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寒假教学设计day 1
- 2024四川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2025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2024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环保节能公司面向集团内部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第1章网络概述1.2网络的类型 -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网络基础》教学设计(人教-中图版2019)
- 反恐防暴器械与战术应用讲解
- 浙江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 海迈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使用说明书-20220226100603
- 图解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 快消品配送管理方案
- 2024落实意识形态责任清单及风险点台账
- 高校排球教案全集-专项课
- 教师师德师风培训专题课件
- 2024年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总结模板
- 手术室压疮预防课件
- 中国假肢行业分析报告:进出口贸易、行业现状、前景研究(智研咨询发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