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专题提升课(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_第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专题提升课(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_第2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专题提升课(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_第3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专题提升课(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_第4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专题提升课(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提升课(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对应学生用书P191)1.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都与时俱进,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都是为了救国、建国和强国而进行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3.现代中国文化事业曲折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也历经曲折,科学技术方面,“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对应学生用书P192)一、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和阶段1.三大特征(1)探索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国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2)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从学习物质层面到学习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3)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四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属于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2)从戊戌变法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要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其中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3)从1915至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4)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1.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错误的是()A.宣传西学,挽救民族危亡B.对传统文化持批判态度C.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的挡箭牌D.创办者多为留学归来者解析:选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含义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抵御西方侵略。以此作为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口号,主要为了减少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阻力,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材料中没有提出创办人的身份,故D项不正确。二、近代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思潮态度原因洋务思潮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维新思潮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相结合顽固势力强大,借孔子的名义论证变法的合理性三民主义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建设新文化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2.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只许订岁月交好之和约而已,行之六十年,则全世界之人类皆无家矣。……全世界之人既无家,则去国而至大同易易矣。”在这里,康有为所要表达的思想主张是()A.消灭家庭私有制实现人人平等B.和约婚姻是实现人类平等的基础C.婚姻与家庭革命是实现人类大同的重要途径D.男女独立式的婚姻制度将导致全世界的人无家可归解析:选C材料最后强调“去国而至大同易易矣”,可知其主张大同社会。实现人人平等材料体现不明确,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讲合约婚姻导致无家,故B项错误;材料主张通过合约婚姻导致无家,从而实现大同,故C项正确;男女独立式的婚姻制度与材料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三、新中国的教育发展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兴办的特点(1)除旧布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与调整并举。(2)教育服务对象发生变化,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3)制定新的教育办学方针,在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上加快改革步伐。(4)各级各类学校调整教育模式,充实部分学科和专业,使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整、系统。(5)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接班人。2.“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文化大革命”时期,正确的教育政策被严重扭曲,执行过程中出现很大偏差,同时又出台了一些“左”的教育政策。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的复兴(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同时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3.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A.1958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C.教育领域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解析:选C材料中“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体现了“左”倾冒进倾向,结合材料时间特征1958年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教育也出现了“大跃进”倾向,答案选C项;A、B、D三项与题意特征不符。(对应学生用书P193)全国卷第41(原40)题解题能力与答题规范指导——背景类注:2017年全国卷Ⅰ、Ⅱ为41题,全国卷Ⅲ为40题。【题型特征】(1)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2)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等。【解题示范】(2017·海南卷·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但是,“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因此,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据《毛泽东选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毛泽东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建国主张。【解题流程规范】第一步:审题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型),简要说明(提示语)毛泽东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限定词)的历史背景(答题语)。(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直线知识(结合型),评析(提示语)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建国主张(限定词)。第二步:扣教材【教材依托】(1)孙中山指出,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2)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第三步:研史料材料①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②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但是,“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因此,③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④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据《毛泽东选集》【解题信息】①表明当时民族危机严重。②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③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④反映出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有分歧。第四步:联技巧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为: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具体表现为:(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2.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3.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1)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