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主体深基坑施工技术与安全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地铁站主体深基坑施工技术与安全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地铁站主体深基坑施工技术与安全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地铁站主体深基坑施工技术与安全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地铁站主体深基坑施工技术与安全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铁站主体深基坑施工技术

与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原则...........................................................................1

1.3编制围.............................................................................1

1.4编制目的...........................................................................2

第二章工程概况.......................................................................2

2.1工程位置与周边环境................................................................2

2.2基坑周边市政管线情况.............................................................3

2.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3

2.3.1工程地质.....................................................................3

2.3.2水文地质.....................................................................6

2.4设计简况...........................................................................7

第三章围护桩施工方案................................................................8

3.1钻孔桩施工方法....................................................................8

3.1.1施工准备...................................................................8

3.1.2钻孔桩施工方案.............................................................8

3.1.3施工供水、电...............................................................9

3.1.4施工机械配置..............................................................10

3.1.5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11

3.1.6主要施工方法与技术要求...................................................11

3.1.7钻孔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20

3.1.8钻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控制措施..............................................21

3.2旋喷桩施工方法与流程............................................................21

3.2.1施工工艺流程...............................................................21

3.2.2旋喷桩的施工方法..........................................................21

3.2.3施工操作要点..............................................................23

3.2.4旋喷桩质量保证措施........................................................24

3.2.5旋喷桩施工安全控制措施................................................25

3.3钻孔灌注桩顶冠梁与挡土墙施工...................................................26

3.3.1施工工艺流程.............................................................26

3.3.2冠梁与挡土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要求如下...................................26

第四章基坑开挖施工方案.......................................................28

4.1基坑开挖程序.....................................................................28

4.2施工工艺流程与方法..............................................................29

4.2.1施工方法.................................................................29

4.2.2坑底挖土至自卸汽车的过程...............................................31

4.3施工组织与工期安排..............................................................32

4.4资源需要量计划..................................................................35

4.4.1主要机械设备见表4-1......................................................................................................35

4.4.2劳动力计划................................................................36

4.5基坑降水.........................................................................37

4.6施工排水施工.....................................................................37

4.7基坑堵、排水方案................................................................38

第五章钢管支撑体系的施工....................................................40

5.1钢支撑施工........................................................................40

5.2钢围楝施工.......................................................................41

5.3钢支撑的使用规定................................................................42

5.4钢支撑质量检验..................................................................43

5.5钢支撑的安装.....................................................................43

5.6斜向支撑的安装..................................................................43

5.7支撑安装注意事项.................................................................44

5.8支撑拆除..........................................................................45

5.9支撑体系的拆除施工注意事项......................................................45

第六章监控量测施工...........................................................46

第六章监控量测施工...........................................................47

6.1监控量测的目的...................................................................47

6.2监测项目与频率...................................................................47

6.3施工安全性判别....................................................................48

6.4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50

6.5变形控制措施......................................................................50

第七章基坑安全措施...........................................................52

7.1基坑纵向滑坡预防措施............................................................52

7.2结构回筑施工安全方案与换撑要点..................................................52

7.3预防基坑钢支撑失稳措施...........................................................53

7.4重大危险源清单....................................................................53

第八章安全保证体系与安全技术保证措施...................................................................................54

8.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54

8.1.1安全组织机构与其人员联系方式.............................................54

8.1.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4

8.1.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制................................55

8.1.4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与培训...............................................57

8.1.5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57

8.2安全生产目标.....................................................................57

8.3安全防重点.......................................................................57

8.4主要施工项目安全技术措施........................................................58

8.4.1基坑开挖安全技术保证措施.................................................58

8.4.2支撑架设与拆除安全技术保证措施.......................................59

8.4.3施工用电安全技术保证措施.................................................59

8.4.4主要施工机具安全保证措施60

8.4.5基坑临边防护措施..........................................................60

8.4.6地下水控制措施............................................................61

第九章基坑安全应急预案....................................................................................................................62

9.1应急救急工作程序.................................................................62

9.2应急准备..........................................................................62

9.2.1应急组织机构...............................................................62

9.2.2应急小组成员各自职责与联系方式..........................................63

9.3应急响应........................................................................66

9.4各类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其应急预案................................................67

9.4.1基坑安全预案.............................................................67

9.4.2周边管线与建筑物安全预案................................................69

9.4.3触电事故的预防与其应急预案..............................................72

9.4.4火灾事故的预防与其应急预案..............................................76

9.4.5中暑事故的预防与其应急预案..............................................77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某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合同文件、施工招标文件、标前答疑文件与

投标文件。

2、某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宝体公园站施工设计图。

3、本标段施工图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纪要。

4、现场调查所掌握的情况与资料。

5、我单位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机械设备装备能力和施工

经验。

6、某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宝体公园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7、适用于本工程的国家、省与某市相关技术规、标准、规程与法规文

件等。

8、2007年8月2日专家评审会对本方案的评审意见。

1.2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与的相关规、规程和设计标准。

2、遵守、执行招标文件各条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

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造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3、在认真、全面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情况,应用新技术

成果,使施工组织设计具有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的特点。

4、充分研究现场施工环境,妥善处理施工组织与周边接口问题,使施

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5、施工组织编制尽可能做到总体施工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

合、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相结合、特殊技术与普通技术相结合,总体上使

施工组织设计具有重点突出、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点。

1.3编制围

本专项方案编制围为:

1、钻孔桩、旋喷桩施工;

2、基坑开挖与冠梁、挡土墙、降水施工;

3、钢支撑体系施工;

4、基坑监测;

5、基坑安全专项。

1.4编制目的

1、规、指导施工,防止突发性重大事故发生。

2、保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伤

害。

3、因本车站目前工期任务相当紧,整个工程处于24小时赶工状态,

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只有在保证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与质

量的前提下,整个工程才能在保证施工进度的情况下顺利进行。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位置与周边环境

某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土建6标段,包括新安站、宝安中心站、宝体

公园站三个车站与新安站〜宝安中心站区间、宝安中心站〜宝体公园站区

间两区间工程,全长2371.35米。

宝体公园站位于省某市宝安区新湖路与罗田路交叉口下方,顺新湖路

布置,车站大致呈东南至西北走向。车站有效站台长度中心里程为

DK28+875.0,车站起点里程DK28+778.2,车站终点里程DK29+112.6。该站

为明挖两层岛式站台车站,全长334.4m,标准段宽19.3m,高12.34m,埋

深4.0m。车站主体围护为钻孔相切灌注桩和旋喷桩,围护结构为钻孔桩和

旋喷桩,车站共设六个出入口和3组地面风亭。

宝体公园站位东北象限是已建成的宝安体育馆,东南象限是规划的宝

安体育场,西北象限是华泰房地产开发公司正在开发的大型楼盘与已建成

的华丰科技园临街的8层建筑,西南象限是福中福房地产开发正在开发的

大型楼盘幸福海岸。新湖路呈东西走向,红线宽50m,罗田路呈南北走向,

红线宽50m。现状车站周边无公交场站,新湖路与罗田路上车流量均较少,

根据规划部门资料,车站周边规划有港湾式公交站、出租车停靠点与一个

40000?的公交场站。

2.2基坑周边市政管线情况

对车站影响较大的管线主要有顺罗田路方向的三根①500mm的污水管,

管顶埋深3.5m〜3.6m、一根①1000mm的雨水管,管顶埋深2.1m以与顺新

湖路方向的两根2m雨水箱涵,顶部埋深2.2m。目前雨水箱涵的

破除与回填工作已全部完成。

2.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3.1工程地质

1、场地地质构造

(1)、本场地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燕山期花岗岩岩浆浸入作用,花岗岩

在风化作用下形成残积层,上部沉积海积的淤泥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

海冲积的粘性土层和砂层、圆砾土层,地表为人工素填土。

(2)、本场地勘察没发现断层,但下部基岩特别是在中等风化岩、微

风化岩中节理裂隙较发育。

2、场地地层概述

(1)、本场地围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T)、海积层(Q4m)海冲

(2)、积层(Qk”)、花岗岩残积层(CT),下伏燕山期花岗岩(53),

主要地层

(3)、概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素填土、海积淤泥、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

粘。土、海冲积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粗砂、砾砂、圆砾,花岗岩

残积砾质粘性土、砂质粘性土。燕山期花岗岩: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按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岩、强风化岩、

中等风化岩和微风化岩。

3、岩土层岩性特征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T)

按照填土成份可分为①I素填土,①2素填土2个亚层。

①1素填土: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与粘土,局部夹块石,大部由花岗

岩残积土回填而成,灰黑色,可塑,局部夹块石。厚1.2m,仅在SZMI-Zc-091

孔揭露,层顶高程0.37m,层顶埋深4.00m。

①2素填土(砾砂):主要成份为砾砂,混粘性土,含碎石,大部分由

花岗岩残积土回填而成,黄褐色,灰黄色、灰色、红褐色、浅黄色,稍湿〜

饱和,厚1.25—5.60m,各孔均有揭露,层底高程7.84〜1.49m,层底埋

深3.30〜5.60m。

(2)、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层((V)

按照孔隙比和塑性指数可分为②I淤泥、②2淤泥质粘土、②3淤泥质

粉质粘土3个亚层。

②1淤泥:主要为灰黑色,流塑,含有机质,夹少量贝克碎片,有臭

味,具高压缩性。揭露层厚1.80—4.30m,呈透镜体状分布,层顶高程-1.84〜

1.19m,层顶埋深3.50〜5.60m。

②2淤泥质粘土:灰黑色,流塑,含有机质与贝壳碎片,混砂粒,稍

有臭味,具高压缩性,厚2.33m,呈透镜体状分布,层顶高程0.52m,层顶

埋深3.30mo

②3淤泥质粉质粘土:主要为灰黑色,深灰色,流塑,混砂,夹粉土、

粘土,含有机质与贝壳碎片,具高压缩性。呈透镜体状分布。揭露层厚1.40〜

3.80m。层顶高程-2.42〜0.24m,层底高程-4.81〜7.96,层顶埋深3.40〜

6.50mo

⑶、第四系全新统海冲积层(Qk,')

按照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可分为③3淤泥质粉质粘土、③5粉质粘土、

⑧10粗砂、⑧1砾砂和⑨12圆砾5个亚层。

③3淤泥质粉质粘土:主要为深灰色、灰黑色、流塑,含有机质,有

臭味,混砂。具高压缩性。厚2.1〜3.5m,呈透镜体状分布,在SZMl-Zc-09K

SZMI-Zc-092孔揭露。层顶高程-6.37〜6.34m,层顶埋深10.00〜10.10m。

③5粉质粘土:红褐色、黄褐色、灰色,黄色、灰黄色、灰白色,可塑〜

软塑,混砂砾,具中压缩性。厚1.30—3.60m,基本各孔均有揭露。层顶高

程-9.84〜1.96m,层顶埋深5.60〜13.60m。

③10粗砂:浅黄色,中密,饱和,混粘性土,局部夹圆砾,厚3.10m,

呈透镜体状分布。层顶高程-3.48m,层顶埋深7.30m。

③11砾砂:主要为灰色、灰黑色、浅黄色,松散〜中密,饱和,主要

成分为石英、长石,混粘性土,局部夹粘性土、中砂薄层,局部底部含砾

石。厚0.80〜5.70m,呈透镜体状分布,在SZMII-Zc-091、SZMI-Z1-030、

SZMI-Zc-093孔揭露。层顶高程.11.47〜.6.58m,层顶埋深10.40〜15.10m。

⑧12圆砾:灰色、浅黄色,中密,饱和。厚1.90m,呈透镜体状分布,

在SZMI。Zc-094孔揭露。层顶高程.7.16m,层顶埋深10.80m0

(4)、残积层((T)

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形成,按照其大于2mm颗粒含量(%)定名为⑥1砾

质粘性土和⑥2砂质粘性土2个亚层。

⑥I砾质粘性土:以黄褐色、褐黄、褐红色为主,坚硬〜可塑。具中

压缩性,厚1.13—7.50m,呈透镜体状分布。层顶高程.12.90〜.9.06m,

层顶埋深12.70〜16.50m0

⑥2砂质粘性土:以黄褐色为主,坚硬。具中压缩性,厚2.47m,呈透

镜体状分布,层顶高程-10.19m,层顶埋深13.83m0

⑦2强风化花岗岩:岩体呈土夹砂砾、碎块状,长石风化成砂砾状,

云母局部5、燕山期花岗岩(53)肉红、褐红、褐黄夹灰绿、灰黑色,中

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按风化程度可分为

⑦I全风化花岗岩、⑦2强风化花岗岩、⑦3中等风化花岗岩、⑦4微

风化花岗岩4个亚层,分述如下:

⑦1全风化花岗岩:岩体呈土状与土夹砂状,除石英外,各种矿物均

已经风化为粘土,具中压缩性,厚3.00—7.30m,各孔均有揭露,层顶高

程-20可见,石英成分未变,厚度4.60〜11.60m,各孔均有揭露,层顶高

程-23.40—16.54m,层顶埋深20.30〜27.00mo

⑦3中等风化花岗岩:岩体呈碎块、块状,节理裂隙面上可见矿物风

化,局部节理裂隙发育,最大揭示厚度5.20m,各孔均有揭霞,层项高

程一29.40〜-21.14m,层顶埋深24.90〜33.20m。

⑦4微风化花岗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各种矿物成分基本未发

生变化,局部节理裂隙发育,最大揭示厚度3.4m,除SZMI-Ze-093孔外各

孔均有揭露,层顶高程.31.60〜21.94m,层顶埋深25.70〜35.20m。

4、特殊土与不良地质

(1)、素填土

本场地普遍分布素填土,成分主要为粘土和粉质粘土混砂砾与砂混土,

局器夹碎石,主要由花岗岩残积土回填而成,土质不均,表层经过碾压,

新湖路面处为混凝土路面。

(2)、软土

本场地CK28+822.2-CK28+890.0段分布的淤泥,结构松软,承载力低,

有毛味,呈透镜体状分布,2.40-2.80m,Y=16.9kN/m,c=9.OkPa,由=2.2。

本场地CK28+890-CK28+997.8段分布的淤泥质粘土,结构松软,承载力差,

有臭味,呈透镜体状分布,厚2.33m,Y=16.9kN/m,c=19.1kPao本场地

普遍分布的海积与海冲积的淤泥质粉质粘土,结构松软,承载力低,有臭

味,海积层厚1.67〜2.80m,Y=17.7kN/m3,c=14.7kPa,由=2.5。海冲积

层厚2.1〜3.5m,Y=17.9kN/m3,e=14.7kPa,由=3.3。软土具强度低透水

性差,易触变、流变。

2.3.2水文地质

1、地下水的类型、赋存、径流排泄与地表水的关系

某市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

气候和降雨量随冬、夏季风的转换而变化。每年5-9月为雨季。

本场地地下水按赋存条件主要分为空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空隙水主要

赋存在第四系砂层、圆砾与粘性土、残积层和全风化花岗岩中,砂层、圆

砾层地下水,略具承压性。本次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1.05—3.00m,水

位高程0.64〜2.55m,水位变幅0.50〜2.00m,水温26.5〜27.0℃。地下

水总的径流方向为由东北向西南。地下水的排泄途径主要是蒸发。主要补

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2、地下水的腐蚀性

经ZD-BT-9、ZD-BT-18取水样试验,结合初勘成果,根据《岩土工程

勘察规》(GB50021-2001)表12.2.1、12.2.2、12.2.4、12.2.5-1综合判

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强

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地下水总矿化度为7.79g/L,为咸水,

受海水入侵影响。

2.4设计简况

宝体公园站标准段基坑深度约16.8m,宽度19.1m,长度334.4m。车

站基坑深度较深,因车站两端分别有盾构始发井与盾构吊出井,局部位置

基坑深度达到18.0m,基坑宽度达到22.6m。

地下水位丰富,土层中素填土、中砂、粗砂厚度大,围护结构采用“①

12001200mm钻孔相切桩+旋喷桩止水”;支撑系统采用①600mm钢管支撑;

支撑间距一般不大于3m,并根据主体侧墙、结构柱网捕之与管线影响等适

当调整。

施工阶段,按施工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开挖期间钻孔灌注桩作为支挡

结构,承受全部的水土压力与路面超载引起的侧压力。结构的位移与力采

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考虑分步开挖施工各工况实际状态下的位移变化,并

按弹性情况考虑。围护桩入土深度确定为6m,因局部位置砂层厚度较深,

调整为7mo

本站的支撑系统由钢支撑、钢腰梁组成,钢支撑采用①600、t=14mm,

共四道钢支撑,第一道支撑支顶在冠梁上,其余支撑均支顶在钢腰梁上,

腰梁安装三角架、斜拉筋上部固定角钢,以M20膨胀螺栓紧固。为使桩、

钢腰梁、支撑结合紧密,并有效减少基坑外地层之沉陷与减少围护桩桩体

的向的位移。支撑安设好后,必须施加向外的预加轴力。第一道钢支撑施

加值为300〜500KN,第二、三、四道钢支撑施加值围是轴力设计值的50%~

70%o预加轴力应根据施工监测的情况分级施加,避免围护桩桩体发生向基

坑外侧过大变形。要求施加预顶力的千斤顶在基坑施工的全过程中产生作

用,并根据监测结果随时调整预加力的大小。保证基坑外的变形值在允许

的围。故要求有复加预顶力装置。

桩孔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70mm,冠梁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

度为50mm,挡土墙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mm。

主体基坑设置16口降水井,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完毕,开挖实施前进行

基坑降水,保证开挖作业在无水条件下进行。

第三章围护桩施工方案

3.1钻孔桩施工方法

3.1.1施工准备

1、在现场放出近期施工的一批桩的桩位,根据前期管线探查成果有针

对性地在桩位处人工挖坑探明地下管线情况。

2、施工前应平整施工场地,做到场地“三通一平”,砌筑泥浆沟、储

浆池、泥浆循环池。

3、对施工场地进行硬化,修建钢筋笼加工场和其他必要的设施。

4、在现场打桩机外围设置轴线控制点,在相邻建筑物或围墙上设置水

准点,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

5、熟悉施工图纸与有关技术文件,根据钻孔灌注桩施工图,将桩统一

编号。

6、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交

底O

7、施工机械设备进入现场应经初验后,才能安装调试。

8、在现场选有代表性地段进行试桩施工。

9、材料设备进场后与时抽样送检、向监理工程师申请报验。

3.1.2钻孔桩施工方案

宝体公园站主体基坑的钻孔灌注桩采用4)12001200mm的钻孔相切桩,

本站拟投入的钻机为GW-1800型循环钻机12台、冲击钻机3台,同时,为

满足工期要求,拟投入2台旋挖钻机进场施工。钻孔桩施工采用循环钻机

成孔泥浆护壁,钢筋笼采取加工场加工与现场绑扎相结合的方式成型,一

次吊装入孔;混凝土采用C25水下灌注商品混凝土。钻孔顺序采用“跳三

钻一”的方式施工,见示意图所示,首先施工I序桩,再施工II序桩,最

后施工III序桩,见图37。

图3-1钻孔施工顺序示意图

3.1.3施工供水、电

1、施工中需用的电力

根据施工总平面图与施工电力图的位置,由电力部门在1轴华美居前面

与43轴处体育馆对面分别安装500千瓦与500千瓦的配电设施。由宝体公园

站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分别在每隔100米之安装一个配电箱,每个配电

箱控制6台打桩机,严格按照用电规程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措施安

装施工。其它宿舍用电、照明、各种小型机械配置小型的专用配电箱,由

施工现场的专业电工管理,严格按照有关安全用电与施工规进行施工,确

保安全第一。

2、施工用水

施工中需用的水,根据施工总平面图与施工用水图的位置。由市政给指定的水管接入口,按施

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引入多个用水出口,保证施工现场的用水量。生活区、厕所、冲洗车辆用水按施

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施工。

3.1.4施工机械配置

详见表3-1。

表3-1宝体公园站围护工程主要施工设备

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额定功率(KW)生产能力数量(台)

1旋挖钻机2

2循环钻机GW-18006012

3高压旋喷机XP-204

4冲击钻机CZ-50373

5钻头双腰带合金钻头4

6泥浆泵2PNL112L15

7空压机9m3/mm5

8抽水泵QY3016

9反铲挖掘机PC2201

10泥浆外运专用车车1402

11风镐03-1110

12插入式振捣器ZX501.110

13自卸汽车T81510

14钢筋弯曲机GW-322.24

15钢筋切断机QJ40-15.52

16钢筋调直机CT4/1442

17钢筋对焊机1

18砂轮切割机4001

19交流电焊机95

20混凝土输送车9m34

22南方全站仪NTS-302R1

23水准仪C30II2

3.1.5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本站主体基坑所处地质条件,采用普通钻孔机钻,钻孔灌注桩主

要施工工序有:钻机就位、护筒埋设、泥浆池设置、泥浆制备、钻孔作业、

清孔、钢筋笼制安、水下混凝土灌注。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详见后

图3-2o

考虑到地质情况的变化情况,部分采用冲孔机冲击成孔,冲孔机能更

好的破碎障碍物,克服一般钻机无法施工的难题,结合本站所用施工机械

实际情况,施工时以钻孔机、旋挖钻机施工为主,辅以少量的冲桩机施工,

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后图3-3,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灵活调

配。

3.1.6主要施工方法与技术要求

1、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清除设计桩位围场地的杂物、障碍物。平整施工场地,以

便钻机安装和就位;每个泥浆池、沉淀池的布设容积应满足至少两根桩的

排浆量。

2、测量放线

依据测量控制桩点与设计图纸定出桩孔平面位置,采用导线与三角测

量相结合,建立控制网精确定位,同时以桩中心为交点纵向、横向埋设护

桩,经监理工程师核验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钻孔时,桩位中心用“十字

交叉法”引至四周并用短钢筋作好标记,测量孔深的基准点可用水准仪将

高程引至护筒口上或四周的钢筋上并做红漆标记。测量组按照施工桩位坐

标进行实地放线,按照一种放样方法,多种检验方法对每一桩位进行复核,

并逐桩埋设护桩,标出桩心位置,并书面向作业班组交底该桩桩号、地面

实际标高、设计桩顶标高、设计桩底标高等施工所需数据。施工过程测量

控制桩点与水准点必须特殊加以保护,一旦桩点被破坏应根据护桩与时恢

复。为防止围护结构侵限,所有钻孔桩均外放80mm,确保围护结构不侵入

结构限界。

3、护筒埋设

护筒埋设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时必须注意先探明有无地下管线,开挖深度1.5〜3m。

护筒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3-2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图3-3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1)、护筒采用10mm厚钢板制作,直径为设计桩径加15cm,高度为

1.5m,其上部开设一个溢浆孔。

(2)、护筒埋设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大于50mm,

倾斜度不大于1%。

(3)、护筒埋设深度以筒底置于硬塑土层为宜,并满足孔泥浆面高度

的要求,护筒上口高出地面20〜50cm。

4、泥浆池设置

泥浆循环池根据现场道路与周围环境布置,泥浆处理池由泥浆池和沉

淀池组成,形成泥浆循环系统。钻孔桩施工时,对沉淀池中沉渣与灌注胫

时溢出的废弃泥浆经沉淀后用泥浆外运罐车运弃,确保泥浆不污染环境。

5、泥浆制备

选用粘土泥浆,粘土含胶体率不低于95%,含砂率不大于4%,造浆能

力不低于2.5L/kg0制浆前,先将粘土打碎,使其易于成浆,缩短搅拌时

间,粘土在水中浸透并用拌合机搅拌均匀。对新制泥浆与再生泥浆均设专

人采用专用仪器进行质量控制。其主要技术指标见泥浆技术指标表3-2。

表3-2泥浆技术指标表

序号项目名称新制泥浆循环再生泥浆废弃泥浆

1比重(g/cm3)1.06~1.101.10-1.25^1.25

2粘度(S)18-2823-30>30

3失水量(ml/30min)W2030>30

4泥皮厚度(mm)W3W5>5

5含砂量(%)W4W5>5

6PH值8-10W11>11

泥浆使用过程中,每班要抽取样品,测试泥浆性能指标,留取渣样并

分析地质情况。在钻进过程中,随时注意泥浆液面变化情况,发现漏失和

粘度下降与时报告,以便与时采取措施。本工程泥浆采取正循环浮渣法,

循环过程采取一级循环二级沉淀,沉淀后的沉渣采用泥浆专用车运至合同

指定地点弃置。

6、钻孔作业

钻头采用笼式钻头,并加焊足够数量的合金块,钻具上还加设扶正器。

钻机就位时,钻头中心应对准桩心,要求偏差不大于20mm。

正式钻进前,先启动泥浆泵,使其空钻一段时间,待泥浆输入孔口一

定数量后才可正式钻进。开始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速度与钻压,采用“低

压慢进”的措施,待钻到护筒下1m后,再以正常速度钻进。钻孔作业应连

续进行,不得中断,当钻孔离设计标高1m时,注意控制钻进速度和深度,

以防超钻。

钻孔作业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钻孔时应随时测定和控制泥浆密度。钻孔施工时应注意加强排

硅并补浆,并通过检查排硅效果、情况适时调整。

(2)、开钻或穿越软硬不均的土层交接处时,应缓慢钻进并保持钻杆

垂直;钻进过程中若出现斜孔、塌孔、钻杆跳动、机架摇晃、不进尺等现

象时,应立即停钻检查,待采取相应措施后再行钻进。

(3)、钻孔过程中每1〜2m检查一次成孔垂直度情况。如发现偏斜应

立即停止钻进,采取措施进行纠偏。

(4)、钻孔过程中必须对钻孔深度、地层地质、泥浆指标、障碍物等

做详细的施工记录。

(5)、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检查孔深、孔径、垂直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