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讲 语段的鉴赏-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知识点“讲与练”(上海专用)_第1页
第07讲 语段的鉴赏-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知识点“讲与练”(上海专用)_第2页
第07讲 语段的鉴赏-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知识点“讲与练”(上海专用)_第3页
第07讲 语段的鉴赏-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知识点“讲与练”(上海专用)_第4页
第07讲 语段的鉴赏-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知识点“讲与练”(上海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段的鉴赏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语段的鉴赏在考纲中的要求赏析语段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在考试手册“鉴赏与评价”中明确要求学生应该学会“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评价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这类题目往往聚焦于文本中具有独特价值的语段,着眼于语段与语段、语段与篇章的关系,重点考查其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语段的鉴赏的答题思路:要能概括其基本内容,分析其表达方式,这是理解其作用的基础;要把语段放在全篇中来考量,从行文结构、文本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表里兼顾,具体分析。三、语段的鉴赏的常见手法:在行文结构方面,语段的作用主要有铺垫、伏笔、引起(领)下文、过渡、照应、对比、收束(总结)全文、卒章显志、使结构完整等;在内容方面,语段常有丰富文本内容,丰满艺术形象,交代故事发生的缘起、背景、结局,暗示、揭示、突出、深化、升华、丰富作品的主题,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等作用;在表达效果方面,语段主要有奠定某种感情基调、增强文本可读性、增强感染力、使行文富于变化等作用。四、语段赏析的切入点:1.抓关键词语赏析语段。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四字词语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语段的方法。示例:“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一个“悬”字将星星挂在空中而无所依绊的情态生动地描写出来;“半明半昧”写出了海上看到的繁星有一些光亮,却又有些昏暗,这柔和的光亮使人产生亲近之感,让人仿佛渐渐地陶醉其中,油然而生喜爱之情。词语赏析步骤:EQ\o\ac(○,1)从句子中找出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四字词语;EQ\o\ac(○,2)具体分析这些词语分别体现了人或事物的什么特点或状(情)态,及带给人的什么感受(感情)。2.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语段。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特别是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摇曳多姿。注意特殊的位置语段赏析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一)在海边EQ\o\ac(○,1)我是一个生在海边,长在海边的人。厦门岛四周的海水湛蓝澄碧,温婉妍丽,那近乎透明、终日涌动不息的蓝色衬着岛上西式建筑的红砖绿瓦,还有散立在海滨山坡的芭蕉、椰树、凤凰、木棉,孕育、滋养了一个又一个诗人、音乐家,也使岛上的男子汉们日追一日地慷慨热情。这是南方的海,我故乡的海,终日奔涌喧哗着阳光的海。我曾是那片海域的女儿,它那湛蓝得近乎神奇的宽广怀抱,培育了我最初的温婉深情,明媚清丽。EQ\o\ac(○,2)然而,丧失温馨情怀仿佛有一万年之久了。这丧失是否和背井离乡,长期漂游在凛冽的北方有关?EQ\o\ac(○,3)现在,我面对北方这恢宏、壮阔的大海,灵魂突然一阵战栗。大连的海域是如此广袤,如此苍茫,如此晦暗滞重、阴郁沉雄。当海浪雄狮怒吼般地朝岸边席卷而来时,我感觉到的不是人类的伟岸,生命的欢乐,而是宇宙的无限,自然的浩荡,造物主的神秘与威严。还有时间那亘古不变的循环,流转,人类命运的瞬息万变,无以把握,空间的浩荡连绵无始无终,这一切,透过脚下这蓄积着原始伟力的海浪朝我呼啸而来时,我心里突然涌起了无尽的乡愁!……EQ\o\ac(○,10)汽车终于驶上风光旖旎的滨海路。海风刚烈而强劲地刮,仿佛把我们的面包车当成了待举的风帆,一定要把它吹灌得满满,张扬得高高的才肯住手。滔滔黄海在前,郁郁青山在后,大海以永不止歇的热情呼啸着,奔腾着,凌厉强悍的北方气息灌满了整条公路。涛声时远时近,时近时远,一片坦荡无垠中,突然转出一弯苍翠,又一弯苍翠,然后“哗”地一转,一片坦坦荡荡的海滩拥着一片汹汹涌涌的海浪出现在眼前。远处近处,偶尔冒出几座红砖小楼,似乎在倔强地显示人类的意志。(选自2013年虹口区二模语文试卷)任选一个角度,就语言表达赏析第⑽段画线句。(3分)(★★)【答案】1.(3分)角度:(1)修辞:拟人、反复;(2)句式:整散结合(或:长短结合);(3)描写手法:摹状、拟声、绘色(或:绘声绘色、声色兼备);(4)动词运用准确传神:如呼啸、奔腾、灌、转、拥等。(5)叠词。(准确指出赏析角度1分,分析效果2分。)(二)归来的温馨聂鲁达①①我的住所幽深,院内树木繁茂。久别之后,房子的许多去处吸引我躲进去尽情享受归来的温馨。花园里长起神奇的灌木丛,散发出我从未领受过的芬芳。我种在花园深处的杨树,原来是那么细弱,那么不起眼,现在竟长成了大树。它直插云天,表皮上有了智慧的皱纹,梢头不停地颤动着新叶。②最后认出我的是栗树。当我走近时,它们光裸干枯的、高耸纷繁的枝条,显出高深莫测和满怀敌意的神态,而在它们躯干周围正萌动着无孔不入的智利的春天。我每回都去看望它们,因为我心里明白,它们需要我去巡礼,在清晨的寒冷中我凝然伫立在没有叶子的枝条下,直到有一天,一个羞怯的绿芽从树梢高出远远地探出头来看我,随后出来了更多的绿芽。我出现的消息就这样传遍了那棵大栗树所有躲藏的满怀疑虑的树叶。现在,它们骄傲地向我致意,俨然已经习惯了我的归来。【注释】①聂鲁达:智利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1946年后由于政治原因被迫流亡国外,1953年才回到国内。(选自2014年宝山区一模语文试卷)1.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3分)(★★)【答案】1.(3分)以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栗树从没有叶子到嫩芽初生,再到树叶缀满枝头的过程,抒发自己返回故居重获新生的喜悦。(三)锈eq\o\ac(○,1)锈,是乡下流行的一种绝症。②当悬挂在墙头的镰刀、锄头、犁铧和堆放在灶台的锅铲、饭勺或者那些装盐盛油的金属的瓶瓶罐罐周身泛红发绿或者变黑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老家已经无可救药。锈,盛开在铁器或者铜器上,招摇着腥红与暗绿,艳丽绚烂,却暗中透出冷森森的死亡的气息。③空闲的农具和炊具,都毫无例外地会感染上锈病。锈的来袭悄无声息,不紧不慢,虽然无足轻重,但是,如果天长日久,则会病入□□。对于锈,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人从来不觉得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他们更不会想到这些农具或者炊具真会有长年闲置的时候。......⑩打工时代就这样戏法般的解除了农耕时代的武装,农耕从此在村庄慢慢隐退,农具把表演的舞台转交给了杂草。杂草接管后的乡村从此孤寂平淡,波澜不惊,那些不善言辞的农具和无力外出的老农从此倍受冷落。EQ\o\ac(○,11)村里的族规、村训,都没入荒草。村口的学堂早已成为空房,村外的肥田沃土,都成为杂草的天堂。乡村没有了人声,没有了烟火,丰收的喜悦和年关的喧闹都一片片的从往昔的岁月枝头落下,如今的乡村只剩光秃秃的两根枝丫,一根朝这,一根朝那,这一根叫荒芜那一根也叫荒芜。EQ\o\ac(○,12)我的乡村,锈已成为主人。我和兄弟姐妹,则沦为一个个遥望故园的异乡人,在回忆中啜泣。(上海市五校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试题)1.请自选一个角度,鉴赏第EQ\o\ac(○,11)段。(4分)(★★)【答案】1.(4分)整散结合。或化虚为实。或反复。(手法1分,举例1分,分析1分,效果1分)拓展练习拓展练习秋渐深李娟①秋天来了,秋分一过,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满地。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姿势,她都已心领神会。②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起风的夜里,花香伴着虫鸣如流水般一潮潮地涌进窗来,花香袭人。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也叫袭人。贾政责问是谁取了这么一个鬼精的名字,宝玉说,她本姓花,有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所以就给她取名袭人。夕月一弯的秋夜,枕着阵阵花香入眠,无限花香染梦境。③午后,走进寂静的山林,手里携一本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他写道:“走在山间小路上,芒草,萱草牵吾衣,着实可爱。”我仿佛和他一同走进秋的深处。树上的叶子渐渐凋零,每一棵树变得疏朗透明起来。金黄的,褐色的叶子铺满树下,如同厚厚的花毯。远远的看见一棵树,擎着深红的树冠,枝桠上挑着颗颗闪亮的红星星,走进了细看,原来是一树红灯笼似的柿子。④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细细密密的红叶像一叶小舟,驶向秋之深处。踩着沙沙的落叶,偶然会听见咕噜咕噜石子落地的声响,其实那不是石子,是山中松子落。枝桠上蹲着几只斑斓的鸟儿,坐在枝头阳光下说着悄悄话,让人想到“林静鸟谈天”。⑤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⑥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⑦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我的竹篮里只采了薄薄的一层,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地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⑧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先生一段话:“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一直不知道“菘”是什么样精致的蔬菜,是秋末的一味美食。那日翻开《诗经》就看见它,原来是一棵青翠的大白菜。如同农家一个粗衣旧服的小闺女,一日进了学堂,戴眼镜的老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丫头,众人捂着嘴笑,老师就像随手给丫头取了大名“菘”,使得这个水灵灵的小丫头整个人一下子优雅、端庄起来。秋末,清炒大白菜时配上黄的姜丝和几丝红辣椒,盛在青花瓷盘里,分外悦目,爽口宜人。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几场秋雨,将天空洗得犹如碧玉一般明澈。所有的树木渐渐落尽繁华,疏朗的枝桠伸向晴空,大自然庄严、肃穆的季节来了。⑩人过了而立之年,才渐渐懂得秋之深的韵味。就好像一个人的文字,年轻时姹紫嫣红开遍,分外艳丽妩媚。慢慢年长,才明白“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的道理,文字到了一定的时候便开始做减法,简洁、干净、纯粹。将枝头的繁华一一卸下,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洁不芜,气定神闲,沉静从容。文字有了山寒水瘦、千山鸟飞绝的意想,也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明朗。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删繁就简三秋树,将人生和文字站成秋天里的一棵树,那是生命的另一个境界。(《最美文》2013年第10期卷首语)(选自2014年嘉定区一模语文试卷)1.第①段描写节气与植物,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从表现手法角度对第④段进行赏析。(3分)(★★)3.第⑨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第②段关于《红楼梦》中袭人名字的联想意在抒发作者沉醉在花香中的情怀。B.第⑥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意在强调深情朴素的情感会穿越时空成为永恒。C.第⑦段关于幼年采摘蒲公英的回忆是为了突出作者无法回归故园的悲伤之情。D.第⑧段老师给丫头取名的联想意在表明素朴的人生也一样散发优雅端庄之美。5.联系全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对结尾画线句进行赏析。(4分)(★★★)6.有人评价李娟的散文“带着原生态的青春,有着青草般的鲜美气息,充满对世界的童真”;也有人说“李娟写作太过个人化,过于清浅,格局也不开阔”。对此,你怎么看?请选择一个角度(如选材、语言等),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1.(2分)引出下文秋渐深时植物呈现的不同风貌,奠定全文清新自然的感情基调。(评分要点:“引出下文植物的不同风貌”1分;“奠定全文清新自然的感情基调”或者“表达作者细致喜悦的情感”1分)2.(3分)以动写静,刻画了秋天的静谧自然,表现了作者陶醉于自然的喜悦之情,突出了作者敏感细腻的情怀。(评分要点:“以动写静”1分;“刻画秋天的静谧”1分;“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或“突出作者敏感细腻的情怀”1分)3.(3分)承上启下:(1分)呼应③④段写树的内容,概括了秋季树木的变化姿态,突出了“秋渐深”的主题;(1分)引出下文的人生感怀。(1分)4.(3分)C5.(4分)形式:结构上,卒章显志;修辞上,使用比喻(或者“移用”),将人生和文字的简单纯净比成“秋天里的一棵树”,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2分)内容:无论是为文还是为人,都应该像秋天的树一样,褪尽繁华绚丽,追求简单、纯净,如此,方能成就生命的超拔脱俗,也才会有开阔明朗的生命境界。(2分)6.(6分)【答案示例】示例一:李娟的散文以小见大,在朴素自然的娓娓叙述中反映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受。比如作者笔下的“细密的榉树红叶”“相依相偎的稻草”“精致的晚菘”,无一不是惯常的生活化的事物,却又无不充溢了生活的温情,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姿态。(选材角度)示例二:李娟的散文浅白显豁,援引材料虽多,但缺乏对生活的提炼和思考,显得格局不够开阔。花开花落、新陈代谢本是自然常态,作者却只从树叶的凋零飘坠中寻求对生活的感悟,未免有些局促逼仄。(选材角度)示例三:李娟的散文语言简洁朴素,细腻生动。比如将节气和植物比成一对恋人,富有情趣;而写收割后的稻草依偎在一起取暖,则又非常富有生活气息——这些细腻的描写,显示了作者简洁纯粹、沉静从容的创作观和生活态度。(语言角度)示例四:李娟的散文语言平白如话,过于生活化,缺少咀嚼和回味的空间,彰显了作者的视野不够开阔,有些小众化。(语言角度)评分要点:无论是选材还是语言,要明确体现出评价的角度2分;观点、解说2分;能够结合文中的具体材料阐述2分。实战演练实战演练(一)旧燕张中行①讲不清楚什么理由,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一切太多,如果只许选家禽外的一种,以期情能专注,不知别人怎么样,我必选“燕”。理由可以举很多,其中一项最重要,是与人亲近,而且不忘旧。②我是北国城(长城)南人,成年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正房(都坐北)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小康及以上人家兼有前后院。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间两旁砌柴灶,可以起火做饭(冬天兼取暖)。这一间前部有门,如果有后院,后部也有门,就成为前后、内外的通路。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靠内的左右两扇,高及顶,向内开,白日大敞,入睡前才关闭。这样,起来之后,入睡之前,这间通路房的前门就总是半敞着。是不是欢迎燕来住半年,生儿育女呢?说不清楚,因为祖祖辈辈都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③还是说事实,总是公历四五月之间,估计就是去岁那一对,回来了。门外罕有长者车辙的小家小户添了热闹,风门之上,燕飞入飞出,早期是衔泥筑巢或补巢,其后是产卵孵化,再其后是打食喂雏鸟。人也忙,因为正是春种到秋收的时候。现在回想,其实不是因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无意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德,才能够如此和平共处。关于和平共处,还可以具体说说。只说两件,都属于克已谅人的,先说燕一方,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农家早中晚三顿饭都要烧柴,烟气火气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过,可是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说人一方,吃饭放矮长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蒴黄口待食的时候常有粪便落下,怎么对付呢,照例是饭桌移动位置,而不说抱怨的话。人燕和平相处,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④羲皇上与现代化难得协调,于是由二十年代后期起,我出外上学,离开乡村的祖传式房,改为住院学校宿舍,住北京的四合院,门不再是上部半敞的风门,室内不见檩,也就再也见不燕巢以及燕飞入飞出了。有时想到昔日,很怀念。幸而还有个馀韵,是七十年代早期,我由干校放还,人未亡而家已破,当然还要活下去,只好妇唱夫随,到北京大学女儿家寄居。住房是五十年代建的四层砖楼,比较高大,楼前有两排杨树,像是与楼房比赛,钻得很高。我们夫妇住的一间南向,前面有阳台,未维新,用玻璃封闭,因而成为敞而且亮。记不清是哪一年,四月末或五月初,竟飞来一对燕,选定上方近西南角,筑巢了。我很高兴,想到又可以与燕结邻,心里热乎乎的。老伴也高兴,说燕相中筑巢是个好兆头。巢筑得不慢,常常见“空梁落燕泥”。及至筑成,我吃了一惊,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我至今不明白,是另一种燕呢,还是在乡随乡,在城随城呢?两种巢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因为可以看见雏鸟的黄口。但总是又来身旁了,应该庆幸。庆幸之馀,有时想到次年,至时还会回来吧?不负所望,次年的春末准时回来。可是像是心不安定,先是利用旧巢,不久又筑新巢。也许对环境有什么意见吧,第三年回来,飞旋几次,看看旧居,远去,就不再来。⑤其后是时和地更现代化,我迁入北郊一座高层楼,居室有窗,有阳台,都封闭,蚊蝇尚不能入,更不要说燕了。由楼窗下望,有空地,却永远看不到“乍晴池馆燕争泥”的景象。常想到乡村的旧居,可惜先则人祸,家里人都散而之四方,继以天灾(地震),房屋倒塌,现在是连遗迹都没有了。其他人家,会不会仍保留祖传的遗风,年年有旧燕归来飞入飞出呢?但愿仍是这样。不过,纵使能够这样,总是离我太远了。那么,关于旧燕,我所能有,就只是一首昔年作也未能离开失落感的诗了,这是:漫与寒衾梦绣帏,天街细雨湿春衣。年年驿路生春草,旧燕归时人未归。(选自2014年杨浦区一模语文试卷)1.文章第②段详写屋舍格局和门的设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根据上下文意,推断“羲皇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下列两句话具体描摹了两个时期的鸟巢。简析作者描写的用意。(3分)(★★★)①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②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4.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A.第②段的“说不清楚”,并非如此,是表达人们不刻意为之,是自然的生活状态。B.第③段中着力描写鸟和人的忙碌,呈现出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景象。C.第③段中的“克己谅人”,在燕一方主要表现其不同于其它鸟类的灵异的特征。D.现代化的生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也使燕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E.文章以燕为线索,文章脉络清晰,使要表达的主题更加鲜明。F.文章文字简洁有力,富有表现力,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化带来弊端。5.文章结尾处以诗结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6.文章以“旧燕”为题,强调一个“旧”字。纵观全文,陈述“旧”字包含的意思。(3分)(★★★)【答案】1.人建屋,还想着燕,为下文人燕和谐作铺垫。(2分)(铺垫给1分,下文的人燕和谐的内容1分)2.与自然和谐。(2分)(人和动物、鸟兽、燕子、鸟类和平共处)3.通过两个燕巢的比较,突出自己对家乡旧燕的怀念,对家乡人燕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怀念;同时也反衬出对现代化带来的人与自然隔膜的深深失落与思考。(3分)(比较、对比1分,家乡和谐相处1分,后面城市里的隔膜1分)4.A、E(6分)5.以诗结尾渲染气氛,深化主旨。不仅传达出对家乡风物的浓浓眷恋,也包含游子无法回归的感伤,还有对人们无法重回人与自然和谐境界进行反思。以诗结文还使文章抒情意味更浓,余韵回环不尽。(3分)(形式上1分,引用诗句,诗意,增添文章韵味,文章的主旨2分,怀念眷恋感伤1分,反思现代社会人和动物的关系1分)6.①原来的,少年时祖屋中年年见到的情景。(本来的)②对原有的人燕和谐关系的怀念。③与“新”相对,对现代环境中人燕不亲、不信关系的深深的失落感。(3分)(本义原有的(场景、画面、生活、时光)1分,对原有的人燕关系的的赞颂、怀念、喜爱1分,对现代社会人和动物的隔膜的反思、批判,1分)写给妈妈王春鸣①我常常想象,母亲像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她36岁的时候,我已经上中学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年轻的样子,因为,从我出生,她就是一个母亲了。印象中她总是弓着身子在一台老式脚踩的缝纫机跟前,绣帐沿,绣枕头,绣牡丹和鸳鸯。我犯了错误,就站在她的缝纫机跟前给她训,她看也不看我,不停地换线,牡丹花的叶子,就渐渐从鹅黄到浅绿到墨色了。②她都训我些什么呢?温文的她实在不会说恶毒的话,也没有上过几年学,说不出一套套的大道理来。只是说,你怎么又考七十几呢?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像我这样过苦日子。③我心说你的日子苦什么,天天绣着这么美丽的花,又不用做数学。一个水池一头放水一头进水,放水慢,进水快,这样几小时水池能装满水。这么浪费的应用题,我每天都要遇到,又哪里如绣一只蝴蝶来得有趣呢!④所以每每遭到训话,我都虚情假意地皱着眉头,装出悲哀和沉重的样子,握着我实在拿不出手的试卷站在她的缝纫机前面,神游太虚,看着墙上母女俩晃动的影子,根本听不见她说了些什么。⑤直到她用略高的声音喊一句:“听到没有?”我才一惊,立立正,“听到了!”立刻飞奔出去玩了。⑥我现在有点后悔,当时怎么一次都没有听全妈妈的训话,就让她的教育失败了。我连大学都考不取。她为此流过多少眼泪我不知道。只记得有一次她训完之后又问我:“听到了没有?”我一惊一乍地立立正,说,听到了。⑦正准备开溜,她又多问了一句:“你听到什么了?”⑧我当然什么也没听到。⑨她就趴在绣花绷子上哭了,那块布是浅粉色的,被她哭出了好几个深粉色的大圆点,一支牵牛花已经绣好,正在往里嵌金丝银线。起初我很想趁她哭的时候,扯一段银线来玩。可是她太伤心了,以至于我也跟着伤心起来,眼泪扑簌扑簌往下掉,发誓说我以后不这样了。那时爸爸在外地工作,不经常回来,也许她哭着哭着就想爸爸了。因为我哭着哭着也想爸爸了。想爸爸回来的样子,他的黑色人造革包挂在自行车龙头上,脚一踮就停在了家门口,我正把自己缠在晒着的花生藤里玩。爸爸看见了,说,胜玉,你买了一头小猪?我连忙顶着一头的枯叶子站起来,哈哈大笑着,说,爸爸,是我呀!⑩许多年过去了,我读到一句诗:你召唤我成为女儿,我追随你成为母亲。对那个年轻的妈妈的思念,于是铺天盖地而来。那时候,我怎么就没有好好看过妈妈呢?她长了第一根白发,她开始得上胃病,那都是在有了我以后的事啊,可是我都没在意过。有时候我在镜子里看自己,希望找到年轻时妈妈的容颜,可是她说不像。即使我穿上她的衣服,那些旧的,家织的,她自己缝制的衣服,她还是摇头。⑪我的人生轨迹,难道没有一点和她重叠、交合的地方?还是她不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