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拟人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赋予物以人的行为特点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拟人是一种隐喻。

中国古典诗歌强调“意境"说,认为好的诗歌一定要有意境。在意境的表达中,中国古典诗歌的隐喻性特征十分明显。隐喻,尤其是拟人隐喻,在很大程度上是诗歌魅力呈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诗歌功能是隐喻的重要功能之一,诗歌的美学特征离不开隐喻的存在,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

拟人隐喻属于概念隐喻中最明显的本体隐喻,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系统映射。拟人隐喻的映射往往是借助人的动机、特征和活动等映射到客体上,用来理解非人类实体的各种经验。因此,拟人隐喻表现为赋予其他事物以人的言行和思想情感,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诗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诗歌中所描绘的客观物境的高度融合,从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王昌龄《诗格》曰:“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弛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可见,意境在诗歌的创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诗歌在创作表达中经常使用比兴的修辞手法,讲究诗歌表达的含蓄性。从认知角度来看,诗歌中比兴的修辞手法在本质上是隐喻思维。

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类型有很多种分类方式,中国古典文论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清朝刘熙载从意境的审美风格上提出的分类方法,他说:“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诗不出此四境。"第二种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分类方法。依我所见,中国古典诗歌是一种借诗传情的语言艺术,所以从诗歌意境看,可以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拟人隐喻正好是通过借助他物的表达来描写人的情感等因素,所以可以用拟人隐喻来建构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

一、借景抒情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中,景物的描写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诗人借助描写客观外界景物来抒发内心的主观感情,把真情实感融入所描写景物之中,使客观的物象也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从而使诗歌达到“景生情”“情生景"的艺术境界。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人用拟人隐喻手法,把源域“桃花"映射到目标域“人”的特征中,用一“红"字,顿时把“人面”之美和“花光"之艳写得活灵活现,美好景象呼之欲出。第四句,仍然运用拟人隐喻,把“桃花”映射到“人"的特征中,用一“笑”字,把“桃花"写得栩栩如生,却表达了惆怅、寂寞之情。

二、寓情于景

情感是诗歌表达中最重要的因素,诗人内心带有某种强烈的感情,在接触物境时,把这种感情注入其中,又借对物境的描写把它抒发出来,于是客观的物象带上了主观情感。例如,在杜甫的《春望》这首诗作中,诗人写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明显带有自己的情感色彩。如图所示:

三、情景交融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所谓“情"是作者主观的内蕴实质,而“景”则是社会生活图景,是承载主旨的形象。意境的创作就是把二者集合起来的艺术。如,杜甫的绝句《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个“留"字,拟人隐喻的运用,既写出蝴蝶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花的芬芳鲜艳,又表达出诗人被吸引而流连忘返。移情于物手法的运用,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拟人隐喻手法的使用,对于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建构意义重大。

古典诗歌在表达和创作中经常转换词性,注重押韵等因素,在欣赏过程中给人出乎意料、标新立异的感觉。诗歌中用到拟人隐喻,给人一种陌生化的感觉,从而提高诗歌表达的效果。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采用拟人隐喻的表现手法,一个“怨"字,使诗歌意境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每首诗歌都有诗人要表达的主旨,体现出诗歌的主题化。如: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作者借“愁”字,用拟人隐喻的表达,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突出诗歌主旨,使诗歌意境更加丰富,主题更加鲜明。

(摘编自彭晓、岳好平《拟人隐喻视角下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建构》)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歌特别强调意境的营造,优秀诗歌的作者也往往是营造意境的高手。

B.拟人大量存在于古典诗歌中,拟人隐喻也成为衡量一首诗歌艺术魅力的标准。

C.刘熙载和王国维对诗歌意境分类的着眼点不同,但在意境分类上都具有代表性。

D.《题都城南庄》中“笑"借助拟人隐喻,将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借以抒发诗人的情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昌龄《诗格》中诗的“三境界”的侧重有不同,“物境"侧重于“物”,其表征为具体客观物的形似。

B.从认知角度看,比兴手法是一种隐喻思维,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含蓄的特征,是因为比兴手法的使用。

C.在充分吸收刘熙载有关意境分类理论的基础之上,作者从借诗传情角度,将诗歌意境分为三类。

D.景是社会生活图景,情是主观的内蕴实质,情景交融使物我融合、情景相生,成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形式。

3.下列选项,能作为论据从正面证明文章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B.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C.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4.使用拟人隐喻手法,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建构有哪些方面的价值?请简要概括。

5.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和文中的图例,对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进行解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赡养上帝

刘慈欣

二十亿个上帝降临了地球,他们大多是穿着再入膜坠入大气层的,那段时间,天空中缤纷的彩雨在白天都能看到。这些上帝着陆后,分散进入了人类社会的十五亿个家庭中。

……

“回飞船上去。”上帝指了指天空,秋生抬头一看,发现空中已经有了两艘外星飞船,反射着银色的阳光,在蓝天上格外醒目。当秋生的眼睛适应了天空的光亮后,发现更远的深空中布满了银色的星星,那些星星分布均匀整齐,构成一个巨大的矩阵。秋生知道,那是从小行星带正在飞向地球的其余两万多艘上帝文明的飞船。

两万艘外星飞船又布满了地球的天空,在以后的两个月中,有大量的太空舱沿着垂向各大陆的太空电梯上上下下,接走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年多的二十亿上帝。那些太空舱都是银色的球体,远远看去,像是一串串挂在蛛丝导轨上的晶莹露珠。

西岑村的上帝走的这天,全村的人都去送,所有的人对上帝都亲亲热热,让人想起一年前上帝来的那天,好像上帝前面受到的那些嫌弃和虐待与他们毫无关系似的。

秋生一家都去送本家的上帝,快到村口时,上帝停下了,拄着拐杖对一家人鞠躬:“就送到这儿吧,谢谢你们这一年的收留和照顾,不管飞到宇宙的哪个角落,我都会记住这个家的。"他说着把那块球形的大手表摘下来,放到兵兵手里,“送给你啦。”

“那……你以后怎么同其他上帝联系呢?"兵兵问。

“都在飞船上,用不着这东西了。”上帝笑着说。

“上帝爷子啊,"秋生爹一脸伤感地说,“你们那些船可都是破船了,住不了多久了,你们坐着它们能去哪儿呢?”

上帝抚着胡子平静地说:“飞到哪儿算哪儿吧,太空无边无际,哪儿还不埋人呢?"

玉莲突然哭出声儿来:“上帝爷子啊,我这人……也太不厚道了,把过日子攒起来的怨气全撒到您身上……”她把一个竹篮子递到上帝手中,“我一早煮了些鸡蛋,您拿着路上吃吧。"

上帝接过了篮子:“谢谢!”拿出一个鸡蛋剥开皮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你留下来吧爷爷,我不会再不懂事了!"兵兵流着眼泪说。

上帝缓缓摇摇头:“我们走,并不是因为你们待我们怎么样,能收留我们,已经很满足了。但有一件事让我们没法待下去,那就是:上帝在你们的眼中已经变成了一群老可怜虫,你们可怜我们了,你们竟然可怜我们了。”

上帝扔下手中的蛋壳,抬起白发苍苍的头仰望长空,仿佛透过那湛蓝的大气层看到了灿烂的星海:“上帝文明怎么会让人可怜呢?你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伟大的文明,不知道她在宇宙中创造了多少壮丽的史诗……现在文明是老了,但不是我们的错,无论怎样努力避免,一个文明总是要老的,谁都有老的时候,你们也一样。我们真的不需要你们可怜。"

“与你们相比,人类真算不得什么。”秋生敬畏地说。

“也不能这么说,地球文明还是个幼儿。我们盼着你们快快长大,盼望地球文明能够继承它的创造者的光荣。"上帝把拐杖扔下,两手一高一低放在秋生和兵兵肩上,“说到这里,我最后有些话要嘱咐你们。”

“我们不一定听得懂,但您说吧。"秋生郑重地点点头说。

“首先,一定要飞出去!”上帝对着长空伸开双臂,他身上宽大的白袍随着秋风飘舞,像一面风帆。

“飞?飞到哪儿?"秋生爹迷惑地问。

“先飞向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再飞向其他的恒星,飞得越远越好!一定要飞出去,任何文明,待在它诞生的世界不动就等于自杀!”

“我们记往了。"秋生点点头,虽然他和自己的父亲、儿子、媳妇一样,都不能真正理解上帝的话。

“哦,秋生啊,”上帝想起了什么,又站住了,“走的时候没经你同意就拿了你几本书,"他打开小包袱让秋生看,“你上中学时的数理化课本。”

“啊,拿走好了,可您要这个干什么?"

上帝系起包袱说:“学习呗,从解一元二次方程学起,以后太空中的漫漫长夜里,总得找些打发时间的办法。也许有那么一天,我真的能试着修好我们那艘飞船的反物质发动机,让它重新进入光速呢!”

“对了,那样你们又能跨越时间了,就可以找个星球再创造一个文明给你们养老了!"秋生兴奋地说。

上帝连连摇头:“不不不,我们对养老已经不感兴趣了,该死去的就让它死去吧。”

一个星期后,最后一艘外星飞船从地球的视野中消失。上帝走了。

西岑村恢复了以前的安静,夜里,秋生一家坐在小院中看着满天的星星,已是深秋,田野里的虫鸣已经消失了,微风吹动着脚下的落叶,感觉有些寒意了。

“我明白了。"秋生爹说,在这灿烂的星空下,他愚拙了一辈子的脑袋终于开了一次窍,他仰望着群星,头顶着它们过了一辈子,他发现自己今天才真切地看到它们的样子,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充满了他的血液,这感觉还是令他震惊不已,他对着星海长叹一声,说:

“人啊,该考虑养老的事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初上帝来到西岑村时人们充满嫌弃,如今要离开时村民都前去送别,可见相处需要时间和彼此了解,人们和上帝相处之后,受到了感化。

B.秋生爹对上帝乘坐“破船"去哪儿表示关切后,上帝却说“太空无边无际,哪儿还不埋人呢”,流露出上帝悲观的情绪,还不知何处安身。

C.上帝赠送给兵兵球形大手表,玉莲也特地煮了一篮子鸡蛋送给上帝路上吃,上帝老爷子愉快的接受了这份“礼物”,寄托着离别的恋恋不舍之情。

D.结尾秋生爹仰望星空,不禁叹道“人啊,该考虑养老的事了”,这里既指人的养老问题,更指人类文化、文明等未来发展等深层含义。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和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上帝临走时拿走秋生中学时数理化课本,要从解一元二次方程学起的情节,从中可以看出人类的知识学问已经远远超过上帝所学。

B.文章比喻生动形象,如将银色球体状的太空舱比喻为晶莹的露珠,将随风起舞的宽大白袍比喻为一面风帆,意在表现上帝文明具有的独特魅力。

C.作为科幻小说,文章实现了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融合,太空电梯、反物质发动机等具有科学特征,而对人物形象、心理情感的刻画则富有文学性。

D.“西岑村恢复了以前的安静,夜里,……,感觉有些寒意了”,文章以自然环境的变化暗示了上帝离开之后,秋生一家人因为思念而凄凉的心境。

8.作者是如何塑造上帝这一形象的?其有什么特征?请简要分析。

9.叙事是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重要特征之一,请分析这篇文章在叙事方面具有什么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课内文言知识(9分)

10.下列画横线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令以责之里正责:责令

B.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治:治理

C.汝幸而偶我偶:婚配、嫁给

D.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但

11.下列画横线文言词语,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却宾客以业诸侯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C.辄倾数家之产D.娱心意、说耳目者

12.下列文言特殊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类型的一项是()

A.钟情如我辈者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举地千里D.西取由余于戎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注】,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注]此处指韩愈倡导古文运动。

材料二: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注】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愈曰:“若尔,则无事矣。”愈归奏其语,帝大悦,迁吏部侍郎。

(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注]此处指韩愈的兄长韩会。

13.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愈生三岁A而孤B随伯兄C会贬官D岭表E会卒F嫂G郑鞠之。

1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靡然从公"与“遂散六国之从”两句话中的“从"字的含义不相同。

B.所以,用来……的,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的含义相同。

C.“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与“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两句中的“国”含义不同。

D.“故赐以节"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两句中“以"的用法和含义都相同。

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丧失、文风败坏风气自东汉产生以来就一直没能得到改变,韩愈从平民中崛起,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最终使德道、文风重新返回正道。

B.韩公庙原本在潮州刺史府公堂后面,百姓祭祀很不方便,前太守向朝廷请求建新庙,没有结果,后王君涤来此做官,再次上书,终获朝廷批准,修建了新庙。

C.苏轼认为韩愈的神灵存在于天下,就像水存于地中一样,无处不在,韩愈不远万里贬官潮州,虽不足一年,但他已深深留在百姓的心中。

D.韩仲卿在任武昌令期间政绩优良,深受百姓爱戴;韩愈在潮州任上重视民众教化,百姓感念他的仁德,韩愈与父亲为政有方,造福一方百姓。

16.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2)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17.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说“(韩愈)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请结合材料二对此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七里滩重送①

刘长卿

秋江渺渺水空波,越客孤舟欲榜歌②。

手折衰杨悲老大,故人零落已无多。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③

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④,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注】①诗题一作《七里滩送严维》,该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后的大历年间。②榜歌:渔歌。③润州:故治在今江苏镇江,距金陵相近,唐人也称润州为金陵。④事鼓鼙: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

18.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首句点明送别环境,与《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手法相同,营造了萧条伤感的氛围。

B.“越客”指友人,“孤舟"漂于秋江之上,更显空寂、冷落,“欲”表明船夫将解缆,放歌启行。

C.后诗一、二句写与李判官分别之因和他所到之地,突出路途迢迢,暗寓着诗人对行人命运未卜的忧虑。

D.“江春"句既点出了这次送别的时间是春天,又移情于物,表面抱怨春江,实则写出友人别得急切。

19.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歌结句在抒情上的特点以及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描绘了阿房宫依山而建的地理走势,突出其外在的宏伟。

(2)“赋"具有“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特点,在《阿房宫赋》中作者卒章显志,点明写作目的两句是:“_,_。"

(3)“舟”作为古诗词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人笔下,在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古诗词诵读"部分同学们就学习过含有“舟”的诗(词)句,如“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楼梦》是极写实的,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与此同时,《红楼梦》又在极写实的描写中①_________________。太虚幻境的那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不但告诉读者,那种鲜花着锦之盛都是假象幻影,而且提醒读者作者的艺术手法,也是一种实中有虚的典型化手法。他一方面说《红楼梦》的创作,“将真事隐去”,一方面又说此书,“实录其事”。一言以蔽之,就是追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的真实。

曹雪芹的创造性,不但源于他非凡的天赋,②_________________。他敢于如实的描写,拒绝了“好人一切皆好,坏人一切皆坏"的非黑即白的人物描写;拒绝为了廉价的教化而牺牲生活的真实,拒绝好人好报、坏人恶报的结构定势;拒绝“私订终身后花园,奉旨成婚大团圆”的才子佳人爱情模式。正是最疼爱宝玉的贾母,一手摧毁了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王夫人并非恶人,而金钏的死、晴雯的死,都由她一手造成。悲剧的造成并非因为某个坏人或是小人的拨乱其间,这正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曹雪芹的创造性,又源于他对艺术真实的深刻领悟。曹雪芹的老师不是某种文艺理论,③_________________。师法生活,是《红楼梦》创作的秘密。作者要表达的,只是他对生活的种种感受。这些感受未必已经提高到理论的形态。这当然会使一些嗜好“深刻"的人们非常失望;可是,他们不明白,《红楼梦》的魅力正在这里。

21.请简要分析文中加点词语“未必”“当然"的表达的效果。

2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分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请简要分析。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屠呦呦带领团队研究抗击疟疾的药物。研究过程中,屠呦呦发现青蒿具有治疗疟疾的作用。开始时,屠呦呦采用通常的加热方式对青蒿进行提取,但通过测试,发现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并不明显。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结果依然如此。屠呦呦心想,也许加热提取的方式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青蒿抗疟的有效成分。正是这种改变,使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大幅度提升,为青蒿素的发现奠定了重要基础。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以上材料对青年学子的学习和成长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简要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B2.A

3.B4.①拟人隐喻的使用,可以带给读者陌生化的感觉,提升诗歌表达的效果,增加意境的含蓄美。②拟人隐喻的使用,可以丰富诗歌的意境,使要表达的主题更加突出。

5.①“花溅泪”“鸟惊心"两句采用了拟人隐喻的手法,把源域中的“花”“鸟"两个意象投射到目标域中“人”的身上,赋予“花"鸟”人的特征、活动。②鸟语花香本是美好的景物,但在国都沦陷家人离散的处境下,诗人看见花开流泪、闻鸟语惊心,以主观感情来感染客观物象,从而达到了意与境的高度统一。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B7.C

8.①语言、肖像、动作等正面刻画。如“任何文明,待在它诞生的世界不动就等于自杀"等语言描写,“抬起白发苍苍的头仰望长空”肖像描写,“上帝把拐杖扔下,两手一高一低放在秋生和兵兵肩上"等动作描写。

②侧面描写。通过玉莲对上帝前后态度的变化,衬托上帝的形象。塑造了一位懂得感恩、智者形象,上帝对文明具有远见卓识,同时又充满忧患意识。

9.①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