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回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回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回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回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沈阳市回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人们以为海洋有着无穷大的容量,因此认为它是陆地废弃物的天然归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海洋成了各国有毒废料尤其是具有放射性的核废料的倾倒空间。核工业产生的废料,还有核武器和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到1982年约550千克核废料投入大西洋的西欧陆架为止,这36年里投入海洋的核废料【注】,相当于每秒钟发生6.3亿亿次核衰变的放射性。目前,大多数核废料都是装在金属桶里沉到海底,可是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

幸好这种危害全人类的做法,早已被制止。为了控制废物的海洋投放,1972年全球各国在伦敦召开政府间会议并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大多数负责任的国家坚决遵守公约。此后虽然“禁而不止"的事件偶有发生,会有极个别国家将核潜艇的核反应堆废物秘密投进海洋,明目张胆往海洋丢弃核废料的时代已经结束。

对于核废料,有的从开始就没有认真处理,有的装入核废料桶后投入海底,很多也已经发生渗漏。往往前代人种下的苦果,要留给后代人去品尝。著名的比基尼环礁就是一例。1946年7月1日,美国总共在马绍尔群岛进行了67次试验,最大的一次爆炸量达1500万吨,炸出一个100米深的大坑,这一带的岛礁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污染。统计结果显示,其中有28种生物出现了灭绝现象。1977年开始,美国军人在各岛上收集被污染的表层土壤,上面盖起一个穹隆状的圆顶,修起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核“坟墓”。美国在海洋环境上欠债累累,更何止一处马绍尔群岛。就在其本土加利福尼亚的帕洛斯弗迪斯半岛外,仅1947—1971年间美国就倾倒了超过100吨的DDT农药,一种处理办法是在被污染的海底上铺砂,但是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那其花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无论对高放还是中低放核废料,至今各国的对策都还只是暂时存放。那么最终的出路又在哪里?核废料的最终处理,无非是“上天,下海"三条出路。“上天”是指去太空,将核废料用火箭送上太空,可惜数量太大、不胜负担,再说万一发射失败,过于冒险。“入地"是现在讨论的重点,是目前最安全和最成熟的方法,估计能有几十万年以上的稳定性,但是不清楚的是深层地下水的可靠程度,一种办法是送入大洋底里的红黏土层,因为在历史上这里有上百万年的稳定性。世界海洋各不相同,也有地质稳定的红黏土区,如果能在深海找到长期安全和切实可行的核废料处理方案,难以应对全人类生命攸关的重大问题。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催马加鞭,尽早拿出合格的答案来。

(摘编自汪品先《深海浅说》)

材料二:

根据放射性的高低,核废料分为高放和中低放两类,处理方式各有不同。中低放核废料主要是指在核设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工具、手套、服装等,一般经过固化或稳定化后,储存在地表或浅层地下的设施中

高放核废料主要是指从核反应堆中取出的已经燃尽的核燃料,以及核废料的再处理产物。这些核废料的放射性极高,需要长期隔离和储存,目前我国对高放核废料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对其进行玻璃固化后密封在隔离辐射的容器中,然后埋进500到1000米深的地下处置库内

目前中国的核废料处理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仍面临着挑战和困难。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需要高昂的成本。据估计中国每处理一吨高放核废料,需要花费约50万美元,需要花费约100亿美元。同时,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还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由于核废料的危险性和敏感性,不愿意接受在自己的附近建设核废料储存库或处置场。

(摘编自《中国每年产生3500吨核废料,是如何处理的?》)

【注】Bq: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简称贝可。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被装进金属桶沉入海底的核废料仍有泄露和扩散的可能,著名的比基尼环礁核污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B.为控制废物的海洋投放,各国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该公约约定全面禁止放射性废物投放海洋

C.美国出现了世界上DDT污染最大的海区,可以采取铺砂的措施处理,但所需费用巨大。

D.如何实现对放射性废弃物永久安全存放,目前包括中美在内的各国都还没有寻找到有效措施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材料一第二段中的“禁而不止”和第三段的核“坟墓”,两处引号作用不同,前者起强调作用

B.为增强说服力,两则材料均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例如材料一第三段列举相关数据

C.材料二介绍了我国处理核废料的方法,既肯定了我国核废料处理技术的先进性,也客观陈述了目前仍面临的困难。

D.文章认为,人们把海洋当作陆地废弃物的天然归宿有其合理性,但前提是不能够倾倒污染海洋环境的放射性废物。

(3)下列污染事件中与比基尼环礁事件性质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湖滨树木枯萎。

B.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亚莫克卡迪兹”号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出原油22.4万吨,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

C.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调查研究发现,水俣病致病原因是当地一家化肥厂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把大量含有有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鱼中毒

D.2023年8月24日13点,日本政府根据“当天的天气气候、水文条件等因素"将200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大海,预计2023年分4次排放3.12万吨。

(4)中国为什么会采用“固化密封,深埋地下”这一方法来处理高放核废料?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5)材料一摘编自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撰写的《深海浅说》一书,名曰“浅说”,实则深入浅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4分)

2.(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渐行渐远

范小青

在老头自己的印象中,“老”,差不多是从他六十五岁的那一年开始找到他、缠上他的。

其实,“老"从来都不是突然而至的,它是慢慢渗透过来的,“老”就是突然而至的。

开始的时候,他很不适应,不愿意承认,还都是从前的习惯,虽然“老"已经来了

可这不是你接受不接受的事情,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它是不会离去的,它终归会让你知道它的存在

果然,渐渐地,老头就感觉到了,已经不能让他随心所欲了。

有人给“老”分过档,说六十五到七十四,这是年轻的老人,那就是真正的老人了。

老头七十五了。从六十五到七十五,简直就是一眨眼的工夫。

老头有点焦虑了。

老头是中学老师,六十岁退休。那时候老伴身体也好,两个人都觉得日子从来没有这么滋润过,想去哪里去哪里。有时候儿子女儿的小家庭需要他们帮把手,他们还唠唠叨叨的不太乐意。

那时候他们都以为老了以后就是这样自由美好的日子了,殊不知这样的美好日子并不长久,先是老伴生病走了,老头就老了。

等到他慢慢适应了没有老伴的生活,他就真正成为一个孤独的老人了。

老头的子女还不算太渣,老娘走后,儿子曾经主动邀请老头去他家住,就去了。儿媳妇并不乐意,但毕竟都算是有底线的人,表面上也得装出欢迎的样子,把老头住的房间,吃的啥的,也合他的口味。

这就很不错了嘛,还想咋的。

可老头不好对付,他贼精,谁心里想的什么,他就跟儿子说,我还是不住你家了

儿子说,她说不自在了吗?

老头说,那还用说出来吗?脸上不写着呢吗。

儿子继承了老头的风格,嘴巴和他一样厉害,说,爸,你火眼金睛啊,那你看看我脸上写的什么?

老头说,你脸上不用写,你嘴里都说出来了。

确实如此。儿子与老子天生犯冲,一点不客气。儿子说,爸,你放眼看看,你自求多福吧,你能住我这儿

老头就生气,说,我知道,我知道,我感恩戴德我感激涕零好吧。

儿子说,不是这个意思,你在家就在家,这把年纪了,跌断了骨头算谁的?

老头说,你这不是让我养老,你这是叫我吃官司,吃官司还可以放个风呢。

儿子也生气,数落说,你也不想想,不像我们忙得要死,压力大得要命,你才是真正的自由人,早晨想睡多久就多久……

老头立刻打断他说,等等,等等,我没有想睡多久就多久,人老了,天不亮就醒了,要想睡得久的话

还好儿子是适应他的风格的,儿子和老子也有得一拼,说起来很忙,那你看看电视也好,教你用智能手机,就能走遍天下,看遍古今中外。

老头又说,我要走遍天下干什么,我要古今中外干什么,教教你们怎么做人做事。

儿子回道,干吗非要和我们说那么多话,我们不累吗?我们在单位,和客户说话,在外面应酬,天天说话,时时说话,烦都烦死了,没人烦你,你哪世里修来的哦。

这父子犯冲就是这样,互相不依不饶,老头气不顺,回去了。

可是不行呀,老头一个人住,隔三岔五又是电话,一会儿水管漏了,一会儿马桶堵了,就和妹妹商量,女儿也可以呀

可还是不行,女儿是个闷葫芦,女婿也是个闷葫芦,外孙女说,外公,我要写作业。

老头在女儿家住的时间更短,又折腾回去了。

从此老头就一直一个人住了。

子女怎么办呢,日子不得太平,再想办法呀,爸,你老了,一个人独住,也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呀,现在外面的养老院,已经很赞了,条件比高档的宾馆还要好

老头一口回绝,说,养老院我不去的,我又不是绝子绝孙

子女说,现在养老院里,住的都不是孤老,为了老人有个幸福的、有尊严的晚年,还是进养老院好。

老头说,干吗,我七老八十不能动了吗?

子女面面相觑,捂嘴嘲笑。

老头确实已经七老八十了。

子女说,爸,你哪怕今天不进,明天不进,现在条件好的养老院都要提前排队的,要不我们先去报个名

老头依然反对,说,我才不要排什么队,我不去。

反正子女说不过他,也拿他没办法,只好退让,不过你要明白,你老了,不要乱走乱动,不要自说自话。

老头不服呀,老头说,我老什么老,姜老师你真年轻,你怎么不老呀,呵呵。

子女嘲笑他说,这种敷衍的话你也信?

就这样,老头过着过着,就到七十五了。

七十五怎么样呢,七十五也不怎么样。就是有一天老头突然心里一悸,他感觉到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本文以第三人称塑造“老头"这个人物形象,既能展现“老头”的做法,又能从多角度表现儿女们的态度。

B.“老头"与儿女们的矛盾的产生,看似是因为儿女们的照顾不周,实际是因为“老头”的无理取闹和暴躁的脾气秉性。

C.“老头"坚决拒绝住进养老院,是受养老院中的老人都是孤老无后的思想影响,显示出“老头”老旧的思想。

D.“老头"一直不服老,可最后也不得不承认“老”已经到来,文章借“老头"表达无人可以抗拒时光流逝的无奈。

(2)关于文中“老头”在儿女家住下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从“老头"与儿子的对话可以看出,两人之间有很大的代沟,相互不理解。这与现代社会中两代人之间难以沟通交流的现状相似。

B.“老头”无论是在儿子家还是在女儿家都想与儿女说话唠叨,体现了老人孤独、渴望精神慰藉的心理。

C.儿女将“老头"接到家中赡养,他却仍挑三拣四,不断和儿女“对抗”

D.儿女为“老头"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条件,可见其孝顺,但不能陪伴“老头”。可见他们对“老头"的精神需求的忽视。

(3)文章中无论是“老头”还是儿女都没有具体的名字,只有象征身份的代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4)“就是有一天老头突然心里一悸,他感觉到了,有些东西和他渐行渐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从之时,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士,张仪连横,诸侯听之,据殽、函之阻,跨陇、蜀之饶,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仗于谋诈之弊,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达,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而悬于不宁。抚天下十四岁,天下大溃,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夫使天下有所耻,自上为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

(选自《战国策刘向书录》,有删改)

材料二:

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诸侯起于匹夫,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民未附。彼见秦阻之难犯,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救败非也。始皇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是以三主失道,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

(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有删改)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缪公以来A至于B秦王二十余C君D常为诸侯E雄F此G岂世贤哉H其势居然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蚕食,喻逐步侵占,“蚕"和《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用法相同。

B.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与“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中的“骨肉"词义相同。

C.天子,古时认为君权神授,称帝王为天子。从材料看

D.因,此处指沿袭,承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刘向认为,始皇能兼并天下,一方面是利用了秦国地理优势

B.刘向引用孔子的观点,阐述了用刑罚和用礼教两种治民之道的不同结果,肯定了德教和礼教对于化民的重要性。

C.贾谊认为,子婴只要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助者,三秦之地是可以保有的。

D.贾谊认为,六国诸侯如果能采用保持国内安定、休养生息的爱民政策,就可以趁着秦国疲惫的时候一举打败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

②始皇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5)材料二中,导致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缚鸡行①

杜甫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落夔州时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首联描写诗人看到家中小仆人正在捆鸡,要拿到市上去卖,“相喧争"三字,使缚鸡这个细节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趣。

B.反复想来,实在没有万全之策,诗人于是只好倚靠在山阁上,江水正浩浩东去,一片苍茫。

C.本诗语言严整精工,这与表现细小的生活情节,与抒发表面看来轻松的感情

D.尾联用“鸡虫得失无了时”影射各阶层人士陷于动荡不堪的时局中,表达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的忧虑,以及在计无所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2)洪迈在《容斋随笔》里评述本诗说:“此诗自是一段好议论。至结句之妙,非他人所能跂及也。"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这首诗的结句“宕开一笔,妙不说尽”。试分析这首诗的“结句之妙"。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5.(12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两句,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在财富的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历代君王能创业却不能守业的不变规律的句子是:“,。"

(3)苏洵《六国论》中“,”两句,说明燕国灭亡的原因是用刺客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4)《念奴娇过洞庭》中“,”,既是在说此刻的美景与心境无可言传,又是在叹息自己的人格和抱负无人可知。

(5)《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

(6)《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写古人登临高出,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的句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用一朵朵来做量词,对昆明的云是再恰当不过了。在郊外开阔处,大朵的云,一个个欲升未升的氢气球。不久化作大片纱慢,_________________。天空中的云变化更是奇妙。这一处如山峰,层峦叠嶂,;那一处如树丛,老干傍着新枝。这朵如花盆中鲜花怒放,那朵如小船,正待扬帆起航。它们聚散无定;以大朵姿态出现则如堆绵,如积雪。有时云不成朵,扯薄了,撕碎了,_________________。有时又几乎如木如石,建造起几座七宝楼台,_________________。至于如羊如狗,如衣如巾,变化多端,随天地而存,苍狗之叹

(1)下列句子填入文中划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①转眼便又坍塌了

②如同一幅抽象画

③把天和地连在一起

④厚薄相接处似有溪流落下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2)下列各句中的“至于”,与文中加点的“至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董仲舒提到“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仁?”

B.他紧忙挡在受伤女店员身前说:“快放下刀,多大点事,至于动刀啊!"

C.西汉末年的疆域东至于海,西至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北至阴山、辽河下游

D.该住院就得住院,至于治疗费用,我们一起想办法

(3)文中划横线处生动地描写了昆明的云,这段描写是如何打动人的呢?请简要赏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8分)

7.(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关于奶茶危害的传闻不绝于耳,这让很多奶茶爱好者产生了担忧。那么,奶茶①?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好的奶茶,②,但有些不良商家却用植脂末代替纯牛奶。植脂末由精炼植物油或氢化植物油、葡萄糖浆、酪蛋白,再加上单、双甘油酯及人工香料等组成。它跟“奶”毫无关系,却充满奶香③!植脂末中含有反式脂肪酸,《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用植脂末做的奶茶,每300mL中就有0.5g到2.7g的反式脂肪酸

①很多人白天喝了奶茶,晚上就睡不着觉,这是为什么呢?②一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含量约为108mg,③据2023年深圳市的拍检报告显示,样本中咖啡因含量最高为522mg/kg(合365mg/杯),⑤远超健康成人单次摄入咖啡因的上限200mg左右。

除了反式脂肪酸带来心血管疾病风险,过高的咖啡因破坏睡眠,奶茶还含有大量的糖和脂肪,奶茶虽美味,但不要贪杯喔。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君当神器之重……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谏太宗十思疏》

这段要求背诵的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这个观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结合实例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沈阳市回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人们以为海洋有着无穷大的容量,因此认为它是陆地废弃物的天然归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海洋成了各国有毒废料尤其是具有放射性的核废料的倾倒空间。核工业产生的废料,还有核武器和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到1982年约550千克核废料投入大西洋的西欧陆架为止,这36年里投入海洋的核废料【注】,相当于每秒钟发生6.3亿亿次核衰变的放射性。目前,大多数核废料都是装在金属桶里沉到海底,可是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

幸好这种危害全人类的做法,早已被制止。为了控制废物的海洋投放,1972年全球各国在伦敦召开政府间会议并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大多数负责任的国家坚决遵守公约。此后虽然“禁而不止”的事件偶有发生,会有极个别国家将核潜艇的核反应堆废物秘密投进海洋,明目张胆往海洋丢弃核废料的时代已经结束。

对于核废料,有的从开始就没有认真处理,有的装入核废料桶后投入海底,很多也已经发生渗漏。往往前代人种下的苦果,要留给后代人去品尝。著名的比基尼环礁就是一例。1946年7月1日,美国总共在马绍尔群岛进行了67次试验,最大的一次爆炸量达1500万吨,炸出一个100米深的大坑,这一带的岛礁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污染。统计结果显示,其中有28种生物出现了灭绝现象。1977年开始,美国军人在各岛上收集被污染的表层土壤,上面盖起一个穹隆状的圆顶,修起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核“坟墓"。美国在海洋环境上欠债累累,更何止一处马绍尔群岛。就在其本土加利福尼亚的帕洛斯弗迪斯半岛外,仅1947—1971年间美国就倾倒了超过100吨的DDT农药,一种处理办法是在被污染的海底上铺砂,但是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那其花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无论对高放还是中低放核废料,至今各国的对策都还只是暂时存放。那么最终的出路又在哪里?核废料的最终处理,无非是“上天,下海”三条出路。“上天"是指去太空,将核废料用火箭送上太空,可惜数量太大、不胜负担,再说万一发射失败,过于冒险。“入地”是现在讨论的重点,是目前最安全和最成熟的方法,估计能有几十万年以上的稳定性,但是不清楚的是深层地下水的可靠程度,一种办法是送入大洋底里的红黏土层,因为在历史上这里有上百万年的稳定性。世界海洋各不相同,也有地质稳定的红黏土区,如果能在深海找到长期安全和切实可行的核废料处理方案,难以应对全人类生命攸关的重大问题。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催马加鞭,尽早拿出合格的答案来。

(摘编自汪品先《深海浅说》)

材料二:

根据放射性的高低,核废料分为高放和中低放两类,处理方式各有不同。中低放核废料主要是指在核设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工具、手套、服装等,一般经过固化或稳定化后,储存在地表或浅层地下的设施中

高放核废料主要是指从核反应堆中取出的已经燃尽的核燃料,以及核废料的再处理产物。这些核废料的放射性极高,需要长期隔离和储存,目前我国对高放核废料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对其进行玻璃固化后密封在隔离辐射的容器中,然后埋进500到1000米深的地下处置库内

目前中国的核废料处理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仍面临着挑战和困难。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需要高昂的成本。据估计中国每处理一吨高放核废料,需要花费约50万美元,需要花费约100亿美元。同时,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还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由于核废料的危险性和敏感性,不愿意接受在自己的附近建设核废料储存库或处置场。

(摘编自《中国每年产生3500吨核废料,是如何处理的?》)

【注】Bq: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简称贝可。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被装进金属桶沉入海底的核废料仍有泄露和扩散的可能,著名的比基尼环礁核污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B.为控制废物的海洋投放,各国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该公约约定全面禁止放射性废物投放海洋

C.美国出现了世界上DDT污染最大的海区,可以采取铺砂的措施处理,但所需费用巨大。

D.如何实现对放射性废弃物永久安全存放,目前包括中美在内的各国都还没有寻找到有效措施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材料一第二段中的“禁而不止"和第三段的核“坟墓”,两处引号作用不同,前者起强调作用

B.为增强说服力,两则材料均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例如材料一第三段列举相关数据

C.材料二介绍了我国处理核废料的方法,既肯定了我国核废料处理技术的先进性,也客观陈述了目前仍面临的困难。

D.文章认为,人们把海洋当作陆地废弃物的天然归宿有其合理性,但前提是不能够倾倒污染海洋环境的放射性废物。

(3)下列污染事件中与比基尼环礁事件性质不相同的一项是B

A.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湖滨树木枯萎。

B.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亚莫克卡迪兹"号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出原油22.4万吨,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

C.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调查研究发现,水俣病致病原因是当地一家化肥厂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把大量含有有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鱼中毒

D.2023年8月24日13点,日本政府根据“当天的天气气候、水文条件等因素”将200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大海,预计2023年分4次排放3.12万吨。

(4)中国为什么会采用“固化密封,深埋地下"这一方法来处理高放核废料?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5)材料一摘编自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撰写的《深海浅说》一书,名曰“浅说”,实则深入浅出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事件和相应性质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事件的性质,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语境,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解答】(1)A.“著名的比基尼环礁核污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对于核废料,要留给后代人去品尝”,本段主要论述对于对于核废料,而给后代人留下祸患,而不是论证“被装进金属桶沉入海底的核废料仍有泄露和扩散的可能"。

故选A。

(2)D.“但前提是不能够倾倒污染海洋环境的放射性废物”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如果能在深海找到长期安全和切实可行的核废料处理方案,可知。

故选D。

(3)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内容可知,比基尼环礁事件性质是人为地,而给后代人留下后患和灾难。

B.超级油轮触礁沉没,是非人为,性质不同。

A.“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是人为事件,性质相同。

C.化肥厂把大量含有有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是人为事件。

D.日本政府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是人为事件。

故选B。

(4)根据材料一第二段“1972年全球各国在伦敦召开政府间会议并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约定全面禁止放射性废物投放海洋,大多数负责任的国家坚决遵守公约”,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国家,不将放射性废物投放海洋。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高放核废料……的放射性极高,需要长期隔离和储存"进行玻璃固化后密封在隔离辐射的容器中,处于这一位置的地下处置库在10万年以内几乎不会因为各种地质条件而受到影响”,高放核废料的放射性极高,采用固化密封,可以有效地隔离和储存。

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入地’是……目前最安全和最成熟的方法,在地下挖掘500—1000米深的隧道来储存高放射性废弃物,可以概括出,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质影响。

(5)作题首先要明确科普文的“科学性"与“普及性”分别指什么。

科学性指科普作品则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应尽力发掘自己的专业所长,把成熟的。科普文应该基于科学事实和研究成果,不应该夸大事实或者误导读者,第一段介绍了过去几十年进入海洋的核废料,第四段介绍了核废料处理的三条出路,第一段,第四段中几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分析。

科普说明文的目标读者是大众,因此它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传递科学知识、具体的例子和比喻来解释抽象概念,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记忆,但作者用明白晓畅的语言介绍,使专业的核废料知识通俗易懂。本文举出著名的比基尼环礁核污染事件来说明,入地。通过具体事例,让文章生动有趣。

答案:

(1)A

(2)D

(3)B

(4)①践行大国担当: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遵守《伦敦倾废公约》。

②考虑废料特性:高放核废料放射性极高,固化密封。

③保证安全可靠:深埋地下是目前最安全、最成熟的方法。

(5)科学性:

①知识性:科普文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本文介绍了大量知识,不认真处理核废料产生的危害等。

②准确性/真实性/严谨性:科普文的科学性体现在知识传达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如文中大量使用具体的年份和数据。

普及性:

①通俗性:文章用明白晓畅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实现科学知识普及的目的。

②生动性:本文运用具体事例分析让文章生动有趣,普及大众,可以让大众深刻理解核污染对海洋的破坏性和我们付出的代价。

【点评】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4分)

2.(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渐行渐远

范小青

在老头自己的印象中,“老”,差不多是从他六十五岁的那一年开始找到他、缠上他的。

其实,“老”从来都不是突然而至的,它是慢慢渗透过来的,“老"就是突然而至的。

开始的时候,他很不适应,不愿意承认,还都是从前的习惯,虽然“老”已经来了

可这不是你接受不接受的事情,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它是不会离去的,它终归会让你知道它的存在

果然,渐渐地,老头就感觉到了,已经不能让他随心所欲了。

有人给“老"分过档,说六十五到七十四,这是年轻的老人,那就是真正的老人了。

老头七十五了。从六十五到七十五,简直就是一眨眼的工夫。

老头有点焦虑了。

老头是中学老师,六十岁退休。那时候老伴身体也好,两个人都觉得日子从来没有这么滋润过,想去哪里去哪里。有时候儿子女儿的小家庭需要他们帮把手,他们还唠唠叨叨的不太乐意。

那时候他们都以为老了以后就是这样自由美好的日子了,殊不知这样的美好日子并不长久,先是老伴生病走了,老头就老了。

等到他慢慢适应了没有老伴的生活,他就真正成为一个孤独的老人了。

老头的子女还不算太渣,老娘走后,儿子曾经主动邀请老头去他家住,就去了。儿媳妇并不乐意,但毕竟都算是有底线的人,表面上也得装出欢迎的样子,把老头住的房间,吃的啥的,也合他的口味。

这就很不错了嘛,还想咋的。

可老头不好对付,他贼精,谁心里想的什么,他就跟儿子说,我还是不住你家了

儿子说,她说不自在了吗?

老头说,那还用说出来吗?脸上不写着呢吗。

儿子继承了老头的风格,嘴巴和他一样厉害,说,爸,你火眼金睛啊,那你看看我脸上写的什么?

老头说,你脸上不用写,你嘴里都说出来了。

确实如此。儿子与老子天生犯冲,一点不客气。儿子说,爸,你放眼看看,你自求多福吧,你能住我这儿

老头就生气,说,我知道,我知道,我感恩戴德我感激涕零好吧。

儿子说,不是这个意思,你在家就在家,这把年纪了,跌断了骨头算谁的?

老头说,你这不是让我养老,你这是叫我吃官司,吃官司还可以放个风呢。

儿子也生气,数落说,你也不想想,不像我们忙得要死,压力大得要命,你才是真正的自由人,早晨想睡多久就多久……

老头立刻打断他说,等等,等等,我没有想睡多久就多久,人老了,天不亮就醒了,要想睡得久的话

还好儿子是适应他的风格的,儿子和老子也有得一拼,说起来很忙,那你看看电视也好,教你用智能手机,就能走遍天下,看遍古今中外。

老头又说,我要走遍天下干什么,我要古今中外干什么,教教你们怎么做人做事。

儿子回道,干吗非要和我们说那么多话,我们不累吗?我们在单位,和客户说话,在外面应酬,天天说话,时时说话,烦都烦死了,没人烦你,你哪世里修来的哦。

这父子犯冲就是这样,互相不依不饶,老头气不顺,回去了。

可是不行呀,老头一个人住,隔三岔五又是电话,一会儿水管漏了,一会儿马桶堵了,就和妹妹商量,女儿也可以呀

可还是不行,女儿是个闷葫芦,女婿也是个闷葫芦,外孙女说,外公,我要写作业。

老头在女儿家住的时间更短,又折腾回去了。

从此老头就一直一个人住了。

子女怎么办呢,日子不得太平,再想办法呀,爸,你老了,一个人独住,也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呀,现在外面的养老院,已经很赞了,条件比高档的宾馆还要好

老头一口回绝,说,养老院我不去的,我又不是绝子绝孙

子女说,现在养老院里,住的都不是孤老,为了老人有个幸福的、有尊严的晚年,还是进养老院好。

老头说,干吗,我七老八十不能动了吗?

子女面面相觑,捂嘴嘲笑。

老头确实已经七老八十了。

子女说,爸,你哪怕今天不进,明天不进,现在条件好的养老院都要提前排队的,要不我们先去报个名

老头依然反对,说,我才不要排什么队,我不去。

反正子女说不过他,也拿他没办法,只好退让,不过你要明白,你老了,不要乱走乱动,不要自说自话。

老头不服呀,老头说,我老什么老,姜老师你真年轻,你怎么不老呀,呵呵。

子女嘲笑他说,这种敷衍的话你也信?

就这样,老头过着过着,就到七十五了。

七十五怎么样呢,七十五也不怎么样。就是有一天老头突然心里一悸,他感觉到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文以第三人称塑造“老头”这个人物形象,既能展现“老头"的做法,又能从多角度表现儿女们的态度。

B.“老头”与儿女们的矛盾的产生,看似是因为儿女们的照顾不周,实际是因为“老头"的无理取闹和暴躁的脾气秉性。

C.“老头”坚决拒绝住进养老院,是受养老院中的老人都是孤老无后的思想影响,显示出“老头"老旧的思想。

D.“老头”一直不服老,可最后也不得不承认“老"已经到来,文章借“老头”表达无人可以抗拒时光流逝的无奈。

(2)关于文中“老头"在儿女家住下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从“老头”与儿子的对话可以看出,两人之间有很大的代沟,相互不理解。这与现代社会中两代人之间难以沟通交流的现状相似。

B.“老头"无论是在儿子家还是在女儿家都想与儿女说话唠叨,体现了老人孤独、渴望精神慰藉的心理。

C.儿女将“老头”接到家中赡养,他却仍挑三拣四,不断和儿女“对抗"

D.儿女为“老头”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条件,可见其孝顺,但不能陪伴“老头"。可见他们对“老头”的精神需求的忽视。

(3)文章中无论是“老头"还是儿女都没有具体的名字,只有象征身份的代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4)“就是有一天老头突然心里一悸,他感觉到了,有些东西和他渐行渐远”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明确与情节、人物形象、主旨之间的关系,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进行作答。

(4)本题考查分析文本意蕴的能力。作品意蕴的发掘,可以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解题时应当结合全文整体把握作品意蕴,仔细体会作者情感内涵,抓住文中透露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加以概括。

【解答】(1)B.“无理取闹"错误,结合“确实如此,一点不客气”可知。

故选B。

(2)C.“这是因为‘老头’对儿女心存不满"错误,无中生有。

故选C。

(3)①结合“老头七十五了。从六十五到七十五,情节上。淡化人物的存在感,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老娘走后,老头也应了。儿媳妇并不乐意,即便心里有啥想法,把老头住的房间,吃的啥的,人物上,更具代表性,人物的指代性增强。③结合“子女怎么办呢,再想办法呀,爸,你老了,我们总是不放心,现在外面的养老院,已经很赞了,你要不要先找几家去视察视察……”可知,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能够引起社会对养老的关注。

(4)①结合“从此老头就一直一个人住了"可知,“渐行渐远”表面上指文中的“老头"与自己的儿女在生活观念上无法一致;②结合“七十五怎么样呢。就是有一天老头突然心里一悸,有些东西和他渐行渐远”可知,“老头"与儿女两辈人相互不理解,两辈人在精神上不断渐行渐远,女儿是个闷葫芦,老头和外孙女说说话吧,外公,我要写作业”可知,致使老人在孤独中被社会边缘化了。

答案:

(1)B

(2)C

(3)①情节上,更能凸显出故事的典型性,强化读者对情节的关注。②人物上,更具代表性,人物的指代性增强。③主题上。“老头"和儿女们的矛盾难以解决,引发读者思考。

(4)①“渐行渐远”表面上指文中的“老头"与自己的儿女在生活观念上无法一致,导致“老头”在现实生活中注定要与儿女渐行渐远,“老头"与儿女两辈人相互不理解,两辈人在精神上不断渐行渐远,致使老人在孤独中被社会边缘化了。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从之时,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士,张仪连横,诸侯听之,据殽、函之阻,跨陇、蜀之饶,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仗于谋诈之弊,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达,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而悬于不宁。抚天下十四岁,天下大溃,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夫使天下有所耻,自上为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

(选自《战国策刘向书录》,有删改)

材料二:

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诸侯起于匹夫,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民未附。彼见秦阻之难犯,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救败非也。始皇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是以三主失道,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

(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有删改)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缪公以来A至于B秦王二十余C君D常为诸侯E雄F此G岂世贤哉H其势居然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蚕食,喻逐步侵占,“蚕”和《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用法相同。

B.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与“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中的“骨肉”词义相同。

C.天子,古时认为君权神授,称帝王为天子。从材料看

D.因,此处指沿袭,承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刘向认为,始皇能兼并天下,一方面是利用了秦国地理优势

B.刘向引用孔子的观点,阐述了用刑罚和用礼教两种治民之道的不同结果,肯定了德教和礼教对于化民的重要性。

C.贾谊认为,子婴只要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助者,三秦之地是可以保有的。

D.贾谊认为,六国诸侯如果能采用保持国内安定、休养生息的爱民政策,就可以趁着秦国疲惫的时候一举打败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

②始皇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5)材料二中,导致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解答】(1)“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为句子主语,较长;“常为诸侯雄”为判断句;“此岂世贤哉"为反问句,综上应在DFH三处断开,常常是诸侯中的领先者?这是地位形势造成的呀!

(2)C.“这里的‘天子’指秦始皇”有误,富有四海,救败非也"

来看,应是指子婴。

故选:C。

(3)D.“贾谊认为、休养生息的爱民政策,原文为“案土息民以待其弊,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让百姓休养生息,接纳弱小国家,以此摆布大国的君王。

故选:D。

(4)①燔烧:焚烧;小:小看。译文:于是焚烧书籍,往前小看尧舜。

②足己:自满;过:坚持错误,不听取群臣的意见。

(5)文中说到“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始皇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因而不改。子婴自身才能平庸;还说到“当此时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智士不愿谋。

答案:

(1)DFH

(2)C

(3)D

(4)①燔烧:焚烧;小:小看。译文:于是焚烧书籍,往前小看尧舜。

②足己:自满;过:坚持错误,不听取群臣的意见。

(5)自身才能平庸,前二主暴政埋下祸根,智士不愿谋。

参考译文:

材料二:

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崤山以东地区虽然动乱,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形势险固。自秦穆公以来一直到秦王二十多个国君。难道历代君王都贤明吗!再说天下各国曾经同心合力进攻秦国,难道是因为勇气力量和智慧不够吗,地势不便啊,但之后攻取,并在险要的关隘驻军防守,因为利益而联合起来。他们的交往不亲密,名义上是要灭亡秦朝。他们看见秦地险阻难以进犯。秦国如果能使本土安定,等待诸侯疲困,扶持衰微的国家,就不用担心在天下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了,富有天下,这是因为他们挽救败亡的策略是错误的啊,不求教于人。秦二世继承王位,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危弱而没有无人辅佐,终身不觉悟?在这个时候,然而他们不敢竭诚尽忠,原因就是由于秦朝的政治有许多忌讳的禁规。所以使得天下人只能侧着耳朵听,闭上嘴巴不敢说话,三代君主迷失帝道,智士不敢出主意,皇上还不知道!

【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缚鸡行①

杜甫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落夔州时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联描写诗人看到家中小仆人正在捆鸡,要拿到市上去卖,“相喧争”三字,使缚鸡这个细节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趣。

B.反复想来,实在没有万全之策,诗人于是只好倚靠在山阁上,江水正浩浩东去,一片苍茫。

C.本诗语言严整精工,这与表现细小的生活情节,与抒发表面看来轻松的感情

D.尾联用“鸡虫得失无了时"影射各阶层人士陷于动荡不堪的时局中,表达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的忧虑,以及在计无所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2)洪迈在《容斋随笔》里评述本诗说:“此诗自是一段好议论。至结句之妙,非他人所能跂及也。”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这首诗的结句“宕开一笔,妙不说尽"。试分析这首诗的“结句之妙”。

【分析】(1)本题考查对对古诗的综合鉴赏能力。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文大意的基础之上去做,结合选项内容,可以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诗句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选择。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分析鉴赏能力。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题目中评价语,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同时要结合尾联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可以从手法、情感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1)C.“严整精工"错,应为“平朴自然”。

故选C。

(2)一是在结尾处故意采用逸宕手法,由议论而转入写景,通篇由平实入空灵;二是将上面所议论的内容突然收起,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品味和领悟,显得含蕴无穷。《东西船行》的结句“行藏任天理"之所以不能与“注目寒江”同日而语,没有回味的余地。

答案:

(1)C

(2))①在结尾处“宕开一笔"是指由议论而转入写景,使得篇末产生变化;②诗人无法辨明“鸡虫得失”,空倚山阁;③将议论突然收起,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

译文:

小奴绑缚了鸡子预备上市出售,鸡儿被缚急了正喧叫挣扎不停。

家里人最讨厌鸡儿食虫又啄粟,未想到鸡儿卖出难逃宰烹厄运。

昆虫鸡子与人有什么厚薄可言,我责备那小奴快解绳放鸡一命,

啊,鸡与虫的得失无终无了啊。

赏析:

《缚鸡行》大约在公元766年(代宗大历元年)夏历岁暮作于夔州西阁。

诗人于偶然之中,看到家中小仆人正在捆鸡,而鸡被捆得着急,似乎在向人提出抗议,将小鸡人格化。诗人一询问,有伤生灵。然而诗人仔细一想?为什么人对虫子要施以厚恩?诗人对此似有所悟。然而诗人再仔细想想,虫蚁不是又要遭受灾难了吗,实在没有万全之策,注视着寒冷的江面,远处是迷蒙的烟霭。诗中似乎表现了一种道家的思想,在下为蝼蚁食,何其偏也,陈师道说:“鸡虫得失。"(《杜诗镜铨》引)但似乎又是佛家的思想,意主慈悲不杀,遂命缚鸡出卖,知其畏死,遂解其缚。鸡得则虫失,世间类者甚多。计无所出。”(《杜臆》)

当时,天下战乱已久,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但年老力衰。萧涤非先生说:“感到‘无力正乾坤’的诗人是很难做到飘飘然的,似是而非谁得知。"(《杜甫诗选注》)可见诗中仍然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关心、人民的忧虑,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此诗的别致之处,还表现在语言上,是千锤百炼而严整精工,采用散文化的句法。“小奴缚鸡向市卖。”如同当面交谈。这与表现细小的生活情节,是极为适宜的。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评论说:“《缚鸡行》自是一段好议论,至结语之妙。"他还引了李德远的拟作《东西船行》进行比较:“‘东船得风帆席高。西船见笑苦迟钝。明日风翻波浪异。东西相笑无已时。’此诗语意极工。但‘行藏任天理’,不可同日语耳,妙不说尽,此诗最纯之处就在于结句,由议论而转入写景,通篇由平实入空灵;二是将上面所议论的内容突然收起,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品味和领悟,显得含蕴无穷。《东西船行》的结句“行藏任天理”之所以不能与“注目寒江"同日而语,没有回味的余地。

【点评】古诗鉴赏选择题常见的陷阱设置点:

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

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5.(12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两句,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在财富的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历代君王能创业却不能守业的不变规律的句子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苏洵《六国论》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两句,说明燕国灭亡的原因是用刺客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4)《念奴娇过洞庭》中“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既是在说此刻的美景与心境无可言传,又是在叹息自己的人格和抱负无人可知。

(5)《答司马谏议书》中“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

(6)《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写古人登临高出,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的句子:“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尤其要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解答】故答案为: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重点字:锱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重点字:繁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重点字:卿

(4)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重点字:悠)

(5)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重点字:故)

(6)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重点字:谩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用一朵朵来做量词,对昆明的云是再恰当不过了。在郊外开阔处,大朵的云,一个个欲升未升的氢气球。不久化作大片纱慢,_________________。天空中的云变化更是奇妙。这一处如山峰,层峦叠嶂,;那一处如树丛,老干傍着新枝。这朵如花盆中鲜花怒放,那朵如小船,正待扬帆起航。它们聚散无定;以大朵姿态出现则如堆绵,如积雪。有时云不成朵,扯薄了,撕碎了,_________________。有时又几乎如木如石,建造起几座七宝楼台,_________________。至于如羊如狗,如衣如巾,变化多端,随天地而存,苍狗之叹

(1)下列句子填入文中划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C

①转眼便又坍塌了

②如同一幅抽象画

③把天和地连在一起

④厚薄相接处似有溪流落下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2)下列各句中的“至于”,与文中加点的“至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董仲舒提到“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仁?”

B.他紧忙挡在受伤女店员身前说:“快放下刀,多大点事,至于动刀啊!"

C.西汉末年的疆域东至于海,西至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北至阴山、辽河下游

D.该住院就得住院,至于治疗费用,我们一起想办法

(3)文中划横线处生动地描写了昆明的云,这段描写是如何打动人的呢?请简要赏析。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衔接能力,涉及的是语言连贯的知识。答题时要读懂每个句子的内容,结合句子之间的关系选出排列正确的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辨析词语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仔细比对各个选项,区别多义词的不同含义或用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表达效果的理解和分析能。答题时要读懂句子,结合具体内容从手法、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答】(1)C.结合“纱幔”“山峰"楼台”这些物象特点,即可推断出第一、二。

故选C。

(2)A、B、C中的“至于"都是“达到某种程度”的意思。

D.“至于"是连词,表示另外提起一件事情。

故选D。

(3)画线句是比喻句,如“这一朵如花盆中鲜花怒放,正待扬帆起航“、小船等,写出云的千变万化的姿态。

“这一朵如花盆中鲜花怒放,那一朵如小船,这段话中用“这一处”“那一处"这一朵”“那一朵"等有序的表述,以这里为点,这是定点换景的写法,也让云这幅画更饱满。前面把云的各种变化写得充分而多样之后,随天地而存,也随人而长在”,把对云的变化如天地苍狗变化多端的感慨融在云的画面描写中,让画面感更加生动而有表现力。

答案:

(1)C

(2)D

(3)①画线句运用比喻修辞,用鲜花,画面冲击力很强。文中“这一处"那一处”“这一朵"那一朵”等有序的表述。③融情于景,水乳一体。

【点评】语句衔接题解析思路:看顺序是否合理;看话题是否一致;看句式是否一致;看前后是否照应;看前后语境因素;看标准是否统一;看关联是否紧密;看音节是否和谐。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8分)

7.(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关于奶茶危害的传闻不绝于耳,这让很多奶茶爱好者产生了担忧。那么,奶茶①?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好的奶茶,②,但有些不良商家却用植脂末代替纯牛奶。植脂末由精炼植物油或氢化植物油、葡萄糖浆、酪蛋白,再加上单、双甘油酯及人工香料等组成。它跟“奶"毫无关系,却充满奶香③!植脂末中含有反式脂肪酸,《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用植脂末做的奶茶,每300mL中就有0.5g到2.7g的反式脂肪酸

①很多人白天喝了奶茶,晚上就睡不着觉,这是为什么呢?②一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含量约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