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高中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滨城高中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滨城高中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滨城高中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滨城高中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滨城高中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此段首言不仅要勤学更要经常练习,强调知行合一之道;次言欢迎各位远来学习,表达孔子善待弟子及朋友的处世之道;再言弟子初次相聚不因互不了解而闹矛盾,申述大家反求诸己,和睦相处的君子之道。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大有“始正面未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文心雕龙·隐秀》)的神采。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

(摘编自钱念孙《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

材料二:

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

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文学的核心是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

《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弹琴和歌唱的声音,有感于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联想到许多大国的民众都没有这般对礼乐的喜好,而在武城这个小地方却能如此成功地化民成俗,其实是有些喜出望外的,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诙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子游回答:“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学生们,言偃(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上述内容,不是围绕“义理”展开的,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呈现孔子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因此会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精辟而富有哲理的排句,极具韵律和美感。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知行合一之道,用亲切的反问语气道出了学习不但要勤奋,而且要多加练习的道理。

C.儒家注重人伦教化,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

D.《论语》中有不少语句体现了孔子的主张,如“朝闻道,夕可死矣”运用夸张的手语法凸显了孔子对道的追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的循循善诱,故被置于《论语》卷首。

B.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正是来源于《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详细的神态描写。

C.《阳货》篇中,孔子听到弦歌先“莞尔而笑”,后听子游对答后,转而正色道歉。孔子前后的转变,体现了他对“治国安邦"的敬畏。

D.孔子的很多思想能给人们深刻启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言简意赅地提醒人们珍惜宝贵时光。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D.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4.两则材料都提到《论语》开篇《学而》,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5.《论语》是如何表现文学性?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赊刀人[注]

顾敬堂

黄泥崴子是个贫困村,历年来,上级部门派了好几拨机关下沉人员驻村扶贫,但都收效甚微,天长日久,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没有信心了。

这天,村里忽然来了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拿着一个陈旧的账本来到村委会打听。村主任看着账本上的名字很是吃惊:“这是哪年的账目呀?好几个人都不在了……咦,还有我爷爷的名字呢!"

①得知村主任的爷爷还在世,这个自称赵国栋的人非常高兴,请村主任将名单上还在世的人召集过来,说说这四十年前的账单。

很快,村部里来了百十号人,有些是账单上欠了债的,更多的是来看热闹的村民。

赵国栋给大家问了好,然后切入正题:“这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我爷爷来过黄泥崴子,赊给大家一些生活物资……”

村主任的爷爷一听就惊呼道:“啊!你是赊刀人的孙子?我记得你爷爷,那时候我还是黄泥崴子的村长呢……"

那是四十年前的一个春天,一个货郎风尘仆仆地来到黄泥崴子,他拉着满满一架子车的货物,大多是镰刀、剪刀、菜刀之类的物件。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村里好多年都没见过走街串巷做生意的人了。村民们觉得新鲜,围着货郎纷纷询问物件的价格。货郎笑眯眯地说:“我这车货物呀,只赊不卖!正常一把菜刀八毛钱,我两块钱赊给大家。”

村民们顿时炸锅了:“把我们当傻子呀,两块钱谁赊!"

“大家先听我说完。”货郎不急不忙地摆摆手,“等到家家都买上电视机,没人穿补丁衣服,顿顿能吃饱饭,桌上有细粮的时候,我再来收钱。"

“哈哈,我先赊把镰刀!”老村长立刻嚷道,“这不等于白给嘛,你说的这些事儿根本没可能!"

“我赊把犁头,要是你说的事儿实现不了,我可不给钱!”

又有一个人接过话头。其他村民听出了道道,立刻蜂拥而上,一车的货物十几分钟就被赊购一空。

赊刀人拿出账本,挨个记下赊账人的姓名,让大家按下手印,便推着空车子走了。看着货郎远去的背影,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觉得遇到了傻子,白捡了便宜。②老村长却充满向往地说道:“我倒是盼着他早点过来收钱呢!"

回忆到这里,老村长感慨地说道:“谁能想到,改革开放的风吹到黄泥崴子之后,只过了五六年时间,你爷爷说的话就都应验了!到现在都四十年啦,当年欠的账我还十倍!”两三块钱的欠账,十倍也不过二三十元!村民们纷纷表示都按十倍来还。

赵国栋微笑着点头说道:“来的时候,爷爷让我拿这个账本试试黄泥崴子的民风。如果大家不认账,我转头就走;如果大家认账,我就继续和大家做生意,老规矩,只赊不卖!"

③村民们一听,腰杆子都不由得硬了起来。

不一会儿,村外便开来两台货车,上面堆满了米面粮油和生活必需品。大家都看向赵国栋,等他说出赊账的条件。

赵国栋指着东面的一片地说道:“等到沙棘果五十块钱一斤时,我再来收钱,并且货物的价格也是正常价,不多加一分钱。”村民们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④那片沙棘树是前年大家在扶贫干部的指导下栽的,去年零星结了些果子,谁也没太当回事。

没想到赵国栋居然对沙棘果感兴趣。村民们面面相觑一阵,便上前围着两台车挑选起货物来。赵国栋拿出一个新账本,将赊货人的名字记了上去。

很快,两车货物被村民们搬空了,赵国栋笑眯眯地摆摆手,坐上车离开了。有个村民看着自己堆得跟小山似的货物,得意地说道:“沙棘果怎么可能卖到五十块钱一斤?你们太傻了,有便宜不占傻子啊,为啥不多赊点?"

老村长白了他一眼道:“大城市的物价可贵着呢!人家要是没把握挣钱,会跟你扯这个?他爷爷当年的预言可都成真了!”村主任接过爷爷的话:“他们这个行当是从‘赊刀人’转化过来的,古时候叫‘卜卖’,据说是鬼谷子的传人,估计是根据市场规律做出判断,预测的准确性非常高呢!"

大家又闲聊了一会儿,这才带着赊来的货物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村主任八十多岁的爷爷就出现在他家的沙棘林里,给地锄草、松土、又浇水。有人看到后,也跟着到自家沙棘地里忙活起来。很快,全村人达成了一个共识:沙棘果的行情肯定会非常好,否则新一代的“赊刀人”怎么会平白把东西赊给咱们呢!到了冬天,红灿灿的沙棘果挂满了枝头,村主任通知大家,今天有人来收购沙棘果,五十块钱一斤!村民们吃惊又高兴,吃惊的是,赊刀人的预言竟然成真了;高兴的是,之前都不看好的沙棘果居然真的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卖完沙棘果,赵国栋果然来了,村民们心甘情愿地给他结算了赊欠的货款。这还不够,大家都期待地问他:“啥时候你再来赊东西?"

赵国栋笑呵呵地说:“从明天起,我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正式驻村,和大家一起振兴黄泥崴子!”

村民们惊讶不已:“啊?你不是赊刀人?"

赵国栋摆摆手道:“我爷爷是研究市场经济的专家,我现在搞的也是这个专业。当年所谓的赊刀,不过是他老人家到农村考察时,变相扶贫而已。”

“太好了,你来这儿带着我们干,肯定能领着我们脱贫致富!"村民们纷纷鼓起掌来。赵国栋笑了,脑海中又想起他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正式驻村临行时爷爷说的话:“”。

(有删改)

【注】

民间传说中一种神秘的会预言的人群。赊刀人赊的不是武器,而是菜刀、镰刀等生活必需品。他们身上的刀只赊不卖,并且他们在临走的时候,会留下一句高深莫测的谶语。等到他们的预言实现之后,他们就会来收钱。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黄泥崴子当下还是个贫困村,扶贫干部和群众缺乏脱贫的信心,设置了背景,为后文张本。

B.小说中村民们得知赵国栋不是赊刀人后先是惊讶不已,继而鼓掌欢呼,主要是出于对爷孙两人经济专家身份的崇拜。

C.小说中村主任向村民们介绍“卜卖"行当的缘起和特色,为小说增添了传奇色彩。

D.小说以“赊刀人”为题,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将小说前后四十年间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绾结起来。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处:赵国栋非常高兴是因为他那时已知道村主任的爷爷当时任村长,既是当年赊购的当事人,也是见证人。

B.第2处:“充满向往"盼着”极具表现力,说明赵国栋爷爷的赊购条件激起了老村长尽早摆脱贫穷的渴望。

C.第③处:通过村民们腰杆子都不由得“硬"了起来细节描写,说明赵国栋的话语触动了村民们的内心。

D.第④处:介绍了沙棘树的由来,突出沙棘树生长的情状,暗示了黄泥崴子村扶贫工作成效不显著。

8.小说中从“没想到赵国栋居然对沙棘果感兴趣……”到“……大家都期待地问他:‘啥时候你再来赊东西?’”,赵国栋有条件地将米面粮油和生活必需品赊账给村民后,村民门(不含老村长和村主任)的身心感受经历了多重变化,请结合文本有关内容简要梳理概括。

9.请你发挥想象模拟赵国栋爷爷的口吻,将结尾续写完整(不超过40个字),并说明续写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公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斩其祛①,文公奔翟。惠公即位,又使攻之惠窦。不得也。及文公反国,披求见。公曰:“蒲城之役,君令一宿,而汝即至;惠窦之难,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披对曰:“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蒲人、翟人,余何有焉?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君乃见之。

或曰:齐、晋绝祀,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钩之怨,文公能听寺人之言而弃斩祛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者也。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后世之臣,贤不如二子。不忘之臣以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燕操、子罕、田常之贼;知之,则以管仲、寺人自解。君必不诛而自以为有桓、文之德,是臣仇而明不能烛,多假之资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且寺人之言也,直饰君令而不贰者,则是贞于君也。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后为贞。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

(选自《韩非子·难三》,有删改)

材料二:

冯立,玄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大杀伤吾兵,将何以逃死?”立饮泣而对曰:“立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因戲欷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授左屯卫中郎将。立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免,终当以死奉答。”未几,突厥至便桥,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所向皆拔靡,太宗闻而嘉叹之。时有齐王元吉府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立合军拒战,及杀敬君弘、中郎将吕衡,王师不振,秦府护军尉迟敬德乃持元吉首以示之,叔方下马号泣。拜辞而遁。明日出首,太宗曰:“义士也。"命释之。

(选自《贞观政委·忠义》,有删改)

【注】①祛,袖口,文中指衣袖。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多假之A资B自C以为贤D而不戒E则虽无F后嗣G不亦H可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有,指有什么,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牛何之”的“何之”,两者结构不同。

B.直,指只是,仅仅是,与《荀子,劝学》中“木直中绳”的“直"字意思不同。

C.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用来代指太子。

D.“太宗数之曰”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字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献公派寺人披到蒲城攻打文公,文公差点被寺人披杀害,后来惠公登上君位后,又派寺人披去惠窦攻打文公,但是也没有抓获文公。

B.文公返回晋国后,寺人披来求见,文公先是拒绝召见寺人披,但考虑到自己下达的命令不能随意更改,文公还是召见了寺人披。

C.冯立为了感谢唐太宗的不杀之恩,在与突厥的战斗中英勇奋战,杀死了许多突厥兵,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受到了唐太宗的赞扬。

D.谢叔方担任齐王李元吉府上左车骑,在玄武门战斗中率府兵与冯立一同作战,直到看到李元吉被杀后,谢叔方才离开了军队逃走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

(2)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

14.为什么材料二把冯立的行为视作忠义?请结合隐太子死后冯立的具体行为加以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①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②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③。

【注】①文翁,西汉蜀郡守,以政绩卓著闻名。②滟滪,即滟滪滩,长江三峡著名险滩。③仲宣楼,汉末文学家王粲在荆州避难的地方。

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双蓬鬓"和“滟滪”,“一钓舟"和“沧浪”相对照,构成鲜明的形象,展示出一幅扁舟出峡图。

B.用文翁和李广两个典故,既歌颂了李剑州坐镇剑州“能化俗"的政绩,又为李剑州未能得到朝廷重用而鸣不平。

C.诗人清楚地意识到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荆南,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粲一样,仍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

D.“路经滟滪”见三峡风涛之险恶,“天入沧浪"见江汉烟波之浩渺,写出了李剑州的身世飘零、坎坷遭遇。

16.本诗的情感是如何流转变化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2)《侍坐》中面对孔子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_____,___。”

(3)“扁舟"是中国古典诗、词、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羁旅乡愁等复杂的情感,如“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参加党的二十大的代表中,35岁以以的党代表有120名。在首场“党代表通道"上,就有多名年轻的党代表亮相。他们在各自的领域①,彰显出青春的担当与风采。姜丽娟是一名村党总支书记,她带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说起村里的事有条有理。“90后”军人、“济南英雄连"连长孙金龙接受采访时字字铿锵,他说,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战胜一切强劲对手。这些年轻的党代表②而又坚定自信,青春的气息在党代会上洋溢。

百年大党为什么风华正茂正青春?就是因为不断有新鲜血液融入,一代代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自信自强,奋勇争先,他们在脱贫攻坚战场披荆斩棘,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奥运竞技赛场超越自我,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他们用行动一次次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堪当大任。

青年强,则国家强。年轻的一名党代表的一段话让人感动,他特别想告诉青年朋友,中国怎么样,我们自己就怎么样。当代中国青年是幸运的,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③更应不负时代,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青春必将绽放出绚丽之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世界上小孩的钱最好赚。其实这只能说明,疼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绝大多数的家长宁可自己节省一些,①_________________。

然而,细究琳琅满目的“宝宝专用”产品,你会发现,其中有不少仅仅是套用了这一概念而已。这些商家利用父母们疼爱孩子的心理,用“宝宝专用"来包装自家的商品,目的不过是②_________________。有分析称,不少号称“宝宝专用”的商品,③_________________。例如,有消费者给孩子专门购买进口的核桃油,但后来了解到,可替代核桃油的油类很多,而且核桃油在营养成分、营养价值方面和成人吃的植物油差不多。

现实中,很多家长对“宝宝专用"也是将信将疑,但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还是进行购买,并说服自己哪怕没有功效,至少也没有坏处。这其实是众多消费者,在面对市场上众多打着科学旗号的“宝宝专用”商品时,一种无奈的选择与自我心理安慰。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B.“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地说。

C.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D.妙玉笑道:“忽然见你两个联诗,更觉清雅异常,故此听住了。”

22.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自信。(林清玄)

材料二: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爱因斯坦)

材料三:传统的本身增强了力量,因为它不停地被引用到新的人,新的事物和局面上。(张爱玲)

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此段首言不仅要勤学更要经常练习,强调知行合一之道;次言欢迎各位远来学习,表达孔子善待弟子及朋友的处世之道;再言弟子初次相聚不因互不了解而闹矛盾,申述大家反求诸己,和睦相处的君子之道。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大有“始正面未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文心雕龙·隐秀》)的神采。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

(摘编自钱念孙《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

材料二:

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

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文学的核心是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

《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弹琴和歌唱的声音,有感于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联想到许多大国的民众都没有这般对礼乐的喜好,而在武城这个小地方却能如此成功地化民成俗,其实是有些喜出望外的,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诙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子游回答:“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学生们,言偃(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上述内容,不是围绕“义理”展开的,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呈现孔子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因此会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精辟而富有哲理的排句,极具韵律和美感。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知行合一之道,用亲切的反问语气道出了学习不但要勤奋,而且要多加练习的道理。

C.儒家注重人伦教化,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

D.《论语》中有不少语句体现了孔子的主张,如“朝闻道,夕可死矣”运用夸张的手语法凸显了孔子对道的追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的循循善诱,故被置于《论语》卷首。

B.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正是来源于《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详细的神态描写。

C.《阳货》篇中,孔子听到弦歌先“莞尔而笑”,后听子游对答后,转而正色道歉。孔子前后的转变,体现了他对“治国安邦"的敬畏。

D.孔子的很多思想能给人们深刻启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言简意赅地提醒人们珍惜宝贵时光。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D.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4.两则材料都提到《论语》开篇《学而》,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5.《论语》是如何表现文学性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C2.D3.A

4.①材料一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分析其中的文学笔法,证明《论语》处处隐含内的文学意味。②材料二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说明《论语》相比《中庸》《大学》,传递的内容更加具有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

5.①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如借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②讲究遣词用句,常用结构精巧而又精辟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运用对句说明了“质"与“文”的关系,③注重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简约的神态描写来呈现“氛围感"和戏剧感。如《阳货》篇中对孔子的描述。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错,与原文“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的说法不符。“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论语》的内容大多叙述平凡人和常见事,而选项的主语是儒家作品。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故被置于《论语》卷首"错,强加因果,原文信息是“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的神采。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可见“学而时习之"三句置于卷首,是因为这三句是气脉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所以被弟子置于卷首。

B.“正是来源于《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详细的神态描写”错,原文信息是“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可见选项表述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详细的神态描写”错,原文说的是“《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

C.“转而正色道歉”错,原文“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诙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学生们,言偃(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中没有体现“道歉”的意思。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论点和论据关系的能力。

材料一强调的重点是孔子注重文学性。

A.提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没有体现注重文学性。

B.是对句,能体现文学性。

C.直接提出语言要注重文学性。

D.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语言的文学性。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比较材料异同的能力。

由材料一“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可知,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分析其中的文学笔法,证明《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

由材料二开头段“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可知,材料二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说明《论语》相比《中庸》《大学》,传递的内容更加具有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概括归纳要点的能力。

①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如材料一第一段“言必信,行必果”使用了对偶,材料一第二段“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材料一第三段“也妙于夸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②讲究遣词用句,常用结构精巧而又精辟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材料二第二段“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③注重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简约的神态描写来呈现“氛围感"和戏剧感。如“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阳货》篇中对孔子的描述,“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诙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赊刀人[注]

顾敬堂

黄泥崴子是个贫困村,历年来,上级部门派了好几拨机关下沉人员驻村扶贫,但都收效甚微,天长日久,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没有信心了。

这天,村里忽然来了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拿着一个陈旧的账本来到村委会打听。村主任看着账本上的名字很是吃惊:“这是哪年的账目呀?好几个人都不在了……咦,还有我爷爷的名字呢!”

①得知村主任的爷爷还在世,这个自称赵国栋的人非常高兴,请村主任将名单上还在世的人召集过来,说说这四十年前的账单。

很快,村部里来了百十号人,有些是账单上欠了债的,更多的是来看热闹的村民。

赵国栋给大家问了好,然后切入正题:“这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我爷爷来过黄泥崴子,赊给大家一些生活物资……"

村主任的爷爷一听就惊呼道:“啊!你是赊刀人的孙子?我记得你爷爷,那时候我还是黄泥崴子的村长呢……”

那是四十年前的一个春天,一个货郎风尘仆仆地来到黄泥崴子,他拉着满满一架子车的货物,大多是镰刀、剪刀、菜刀之类的物件。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村里好多年都没见过走街串巷做生意的人了。村民们觉得新鲜,围着货郎纷纷询问物件的价格。货郎笑眯眯地说:“我这车货物呀,只赊不卖!正常一把菜刀八毛钱,我两块钱赊给大家。"

村民们顿时炸锅了:“把我们当傻子呀,两块钱谁赊!”

“大家先听我说完。"货郎不急不忙地摆摆手,“等到家家都买上电视机,没人穿补丁衣服,顿顿能吃饱饭,桌上有细粮的时候,我再来收钱。”

“哈哈,我先赊把镰刀!"老村长立刻嚷道,“这不等于白给嘛,你说的这些事儿根本没可能!”

“我赊把犁头,要是你说的事儿实现不了,我可不给钱!"

又有一个人接过话头。其他村民听出了道道,立刻蜂拥而上,一车的货物十几分钟就被赊购一空。

赊刀人拿出账本,挨个记下赊账人的姓名,让大家按下手印,便推着空车子走了。看着货郎远去的背影,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觉得遇到了傻子,白捡了便宜。②老村长却充满向往地说道:“我倒是盼着他早点过来收钱呢!”

回忆到这里,老村长感慨地说道:“谁能想到,改革开放的风吹到黄泥崴子之后,只过了五六年时间,你爷爷说的话就都应验了!到现在都四十年啦,当年欠的账我还十倍!"两三块钱的欠账,十倍也不过二三十元!村民们纷纷表示都按十倍来还。

赵国栋微笑着点头说道:“来的时候,爷爷让我拿这个账本试试黄泥崴子的民风。如果大家不认账,我转头就走;如果大家认账,我就继续和大家做生意,老规矩,只赊不卖!”

③村民们一听,腰杆子都不由得硬了起来。

不一会儿,村外便开来两台货车,上面堆满了米面粮油和生活必需品。大家都看向赵国栋,等他说出赊账的条件。

赵国栋指着东面的一片地说道:“等到沙棘果五十块钱一斤时,我再来收钱,并且货物的价格也是正常价,不多加一分钱。"村民们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④那片沙棘树是前年大家在扶贫干部的指导下栽的,去年零星结了些果子,谁也没太当回事。

没想到赵国栋居然对沙棘果感兴趣。村民们面面相觑一阵,便上前围着两台车挑选起货物来。赵国栋拿出一个新账本,将赊货人的名字记了上去。

很快,两车货物被村民们搬空了,赵国栋笑眯眯地摆摆手,坐上车离开了。有个村民看着自己堆得跟小山似的货物,得意地说道:“沙棘果怎么可能卖到五十块钱一斤?你们太傻了,有便宜不占傻子啊,为啥不多赊点?”

老村长白了他一眼道:“大城市的物价可贵着呢!人家要是没把握挣钱,会跟你扯这个?他爷爷当年的预言可都成真了!"村主任接过爷爷的话:“他们这个行当是从‘赊刀人’转化过来的,古时候叫‘卜卖’,据说是鬼谷子的传人,估计是根据市场规律做出判断,预测的准确性非常高呢!”

大家又闲聊了一会儿,这才带着赊来的货物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村主任八十多岁的爷爷就出现在他家的沙棘林里,给地锄草、松土、又浇水。有人看到后,也跟着到自家沙棘地里忙活起来。很快,全村人达成了一个共识:沙棘果的行情肯定会非常好,否则新一代的“赊刀人"怎么会平白把东西赊给咱们呢!到了冬天,红灿灿的沙棘果挂满了枝头,村主任通知大家,今天有人来收购沙棘果,五十块钱一斤!村民们吃惊又高兴,吃惊的是,赊刀人的预言竟然成真了;高兴的是,之前都不看好的沙棘果居然真的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卖完沙棘果,赵国栋果然来了,村民们心甘情愿地给他结算了赊欠的货款。这还不够,大家都期待地问他:“啥时候你再来赊东西?”

赵国栋笑呵呵地说:“从明天起,我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正式驻村,和大家一起振兴黄泥崴子!"

村民们惊讶不已:“啊?你不是赊刀人?”

赵国栋摆摆手道:“我爷爷是研究市场经济的专家,我现在搞的也是这个专业。当年所谓的赊刀,不过是他老人家到农村考察时,变相扶贫而已。"

“太好了,你来这儿带着我们干,肯定能领着我们脱贫致富!”村民们纷纷鼓起掌来。赵国栋笑了,脑海中又想起他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正式驻村临行时爷爷说的话:“"。

(有删改)

【注】

民间传说中一种神秘的会预言的人群。赊刀人赊的不是武器,而是菜刀、镰刀等生活必需品。他们身上的刀只赊不卖,并且他们在临走的时候,会留下一句高深莫测的谶语。等到他们的预言实现之后,他们就会来收钱。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黄泥崴子当下还是个贫困村,扶贫干部和群众缺乏脱贫的信心,设置了背景,为后文张本。

B.小说中村民们得知赵国栋不是赊刀人后先是惊讶不已,继而鼓掌欢呼,主要是出于对爷孙两人经济专家身份的崇拜。

C.小说中村主任向村民们介绍“卜卖”行当的缘起和特色,为小说增添了传奇色彩。

D.小说以“赊刀人"为题,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将小说前后四十年间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绾结起来。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处:赵国栋非常高兴是因为他那时已知道村主任的爷爷当时任村长,既是当年赊购的当事人,也是见证人。

B.第2处:“充满向往”“盼着"极具表现力,说明赵国栋爷爷的赊购条件激起了老村长尽早摆脱贫穷的渴望。

C.第③处:通过村民们腰杆子都不由得“硬”了起来的细节描写,说明赵国栋的话语触动了村民们的内心。

D.第④处:介绍了沙棘树的由来,突出沙棘树生长的情状,暗示了黄泥崴子村扶贫工作成效不显著。

8.小说中从“没想到赵国栋居然对沙棘果感兴趣……"到“……大家都期待地问他:‘啥时候你再来赊东西?’”,赵国栋有条件地将米面粮油和生活必需品赊账给村民后,村民门(不含老村长和村主任)的身心感受经历了多重变化,请结合文本有关内容简要梳理概括。

9.请你发挥想象模拟赵国栋爷爷的口吻,将结尾续写完整(不超过40个字),并说明续写的理由。

【答案】6.B7.A

8.①一开始,村民们“面面相觑”,将信将疑,个别村民认为白占了便宜,沾沾自喜。②在老村长的带动下,村民打理起自家的沙棘地并形成共识:沙棘果行情会非常好。③到了冬天,沙棘果喜获丰收,给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村民们既吃惊又高兴。④卖完沙棘果,村民们心甘情愿地同赵国栋结算了赊欠的货款,希望他再来赊东西。

9.续写示例:孩子,你要知道,要想振兴乡村,首先得把广大农民的心先“扶”起来。

续写理由:①形象刻画方面,形象上与爷爷之前表现的形象相契合,借赵国栋的联想,从侧面表现了他的爷爷深入群众、讲究实效的工作作风。②主旨提示方面,卒章显志,借赵国栋爷爷的话来结尾,凸显了农民脱贫及乡村振兴的主题。③情节设置方面,结尾续写的内容呼应了小说的开头。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主要是出于对爷孙两人经济专家身份的崇拜"错误,从原文“从明天起,我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正式驻村,和大家一起振兴黄泥崴子”可以看出,村民们惊讶的原因是赵国栋“居然"不是赊刀人;从“你来这儿带着我们干,肯定能领着我们脱贫致富”可以看出,村民们鼓掌欢呼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坚信赵国栋能够带领他们走上富裕之路。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A.“赵国栋非常高兴是因为他那时已知道村主任的爷爷当时任村长"错误,第①处画横线的句子只是表明赵国栋得知村主任爷爷在世而高兴,他是后来才知道村主任的爷爷当时还是黄泥崴子的村长,他那时并不知道。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①前文赵国栋提出“等到沙棘果五十块钱一斤时,我再来收钱,并且货物的价格也是正常价,不多加一分钱”,一开始,村民们“面面相觑”,将信将疑,上前围着两台车挑选起货物来,个别村民认为白占了便宜,沾沾自喜。

②第二天,老村长开始在他家的沙棘林里,给地锄草、松土、又浇水,老村长的带动下,村民打理起自家的沙棘地并形成共识:沙棘果行情会非常好,因为他们信任老村长和新一代的“赊刀人”。

③到了冬天,“有人来收购沙棘果,五十块钱一斤!"沙棘果喜获丰收,给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村民们既吃惊又高兴,“吃惊的是,赊刀人的预言竟然成真了;高兴的是,之前都不看好的沙棘果居然真的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④卖完沙棘果,村民们得了实惠,心甘情愿地同赵国栋结算了赊欠的货款,“这还不果够,大家都期待地问他:‘啥时候你再来赊东西?’"希望他再来赊东西。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题要求想象模拟赵国栋爷爷的口吻,续写小说的结尾,并说明续写的理由。

首先考生要准确掌握前文的情节内容:小说记叙了黄泥崴子这个贫困村脱贫的故事,赵国栋先是以新一代“赊刀人”的身份,收取爷爷四十年前的赊账欠单,再带着新货物赊给村民,让村民们心甘情愿地给他结算了赊欠的货款,最后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正式驻村。

续写内容是赵国栋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正式驻村临行时爷爷说的话,首先要契合人物身份,以赵国栋爷爷的口吻,表达对孙子作为驻村扶贫干部的嘱托;要切合小说情境,与前文故事情节相吻合,凸显农民脱贫及乡村振兴的主题。符合字数要求。要紧扣续写从刻画形象和表现主旨两个角度陈述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公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斩其祛①,文公奔翟。惠公即位,又使攻之惠窦。不得也。及文公反国,披求见。公曰:“蒲城之役,君令一宿,而汝即至;惠窦之难,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披对曰:“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蒲人、翟人,余何有焉?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君乃见之。

或曰:齐、晋绝祀,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钩之怨,文公能听寺人之言而弃斩祛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者也。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后世之臣,贤不如二子。不忘之臣以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燕操、子罕、田常之贼;知之,则以管仲、寺人自解。君必不诛而自以为有桓、文之德,是臣仇而明不能烛,多假之资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且寺人之言也,直饰君令而不贰者,则是贞于君也。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后为贞。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

(选自《韩非子·难三》,有删改)

材料二:

冯立,玄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大杀伤吾兵,将何以逃死?"立饮泣而对曰:“立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因戲欷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授左屯卫中郎将。立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免,终当以死奉答。"未几,突厥至便桥,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所向皆拔靡,太宗闻而嘉叹之。时有齐王元吉府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立合军拒战,及杀敬君弘、中郎将吕衡,王师不振,秦府护军尉迟敬德乃持元吉首以示之,叔方下马号泣。拜辞而遁。明日出首,太宗曰:“义士也。”命释之。

(选自《贞观政委·忠义》,有删改)

【注】①祛,袖口,文中指衣袖。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多假之A资B自C以为贤D而不戒E则虽无F后嗣G不亦H可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有,指有什么,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牛何之"的“何之”,两者结构不同。

B.直,指只是,仅仅是,与《荀子,劝学》中“木直中绳"的“直”字意思不同。

C.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用来代指太子。

D.“太宗数之曰"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字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献公派寺人披到蒲城攻打文公,文公差点被寺人披杀害,后来惠公登上君位后,又派寺人披去惠窦攻打文公,但是也没有抓获文公。

B.文公返回晋国后,寺人披来求见,文公先是拒绝召见寺人披,但考虑到自己下达的命令不能随意更改,文公还是召见了寺人披。

C.冯立为了感谢唐太宗的不杀之恩,在与突厥的战斗中英勇奋战,杀死了许多突厥兵,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受到了唐太宗的赞扬。

D.谢叔方担任齐王李元吉府上左车骑,在玄武门战斗中率府兵与冯立一同作战,直到看到李元吉被杀后,谢叔方才离开了军队逃走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

(2)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

14.为什么材料二把冯立的行为视作忠义?请结合隐太子死后冯立的具体行为加以说明。

【答案】10.BEG

11.A12.B

13.(1)现在您登上了君位,难道就没有像蒲人、翟人那样的敌人了吗?况且齐桓公也丢弃管仲射中自己带钩的深仇而任命他当自己的相国。

(2)现在惠公早上死去而他晚上就去侍奉文公,寺人披的没有二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14.①冯立在隐太子死后率兵进攻玄武门。

②与秦王李世民的军队苦战。

③杀死屯营将军敬君弘。无愧于隐太子,因此说冯立是忠义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还较多地提供给他们活动的条件,自以为他们是有德才的而不加以戒备,那么即使丧失了政权而没有了后代继承人,不也是应该的么?

“多假之资”,“假"为谓语,“之资”为双宾语,动宾结构,省略主语,单独成句,B处断开;

“自以为贤而不戒”,主语相同,“而”连接前后两句,表因果,中间不断开,“则”,“那么”之意,一般用于后句句首,连接下一分句,E处断开;

“不亦可乎”,“不……乎”固定句式,单独成句,G处断开。

故BEG三处需要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现象的能力。

A.错误。结构相同。宾语前置,应为“有何"/宾语前置,应为“之何”。句意:与我有什么关系。/(把)牛(牵)到哪里去?

B.正确。只是,仅仅是/不弯曲。句意:只是花言巧语地说执行君主的命令而没有二心的。/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

C.正确。

D.正确。数落/多次。句意:太宗数落他说。/范增多次对项羽使眼色。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但考虑到自己下达的命令不能随意更改"说法错误,应是晋文公接受了寺人披的辩解,然后接见了他。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其……乎”,难道……吗;“置”,丢弃;“相”,任命作相国。

(2)“卒”,死去;“事”,侍奉;“不贰”,没有二心。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太子之死也……于是率兵犯玄武门”可知,冯立在隐太子死后率兵进攻玄武门。

②由原文“苦战……太宗数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大杀伤吾兵……’"可知,与秦王李世民的军队苦战。

③由原文“杀屯营将军敬君弘”可知,杀死屯营将军敬君弘。无愧于隐太子,因此说冯立是忠义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文公外逃,献公派寺人披到蒲城攻打他,寺人披斩断了他的衣袖,文公逃跑到翟。晋惠公登上君位后,又派寺人披去惠窦攻打文公,没有抓获文公。等到文公后来返回晋国,寺人披来求见。文公传话说:“蒲城之战,献公命令你一夜赶到,你却马上就赶到;惠窦之战,惠公命令你三夜赶到,你却一夜就赶到了,怎么这样快呀!"寺人披回答说:“对于君主的命令,不能三心二意。除掉君主憎恨的人,我只怕不能胜任。您当时是君主憎恨的蒲人、翟人,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在您登上了君位,难道就没有像蒲人、翟人那样的敌人了吗?况且齐桓公也丢弃管仲射中自己带钩的深仇而任命他当自己的相国。”于是文公就接见了他。

有人说:齐国、晋国的宗庙断绝祭祀,不也是应该的吗?齐桓公能利用管仲的功劳而忘记他射中自己带钩的怨仇,晋文公能听从寺人披的话而不追究他斩断自己袖子的罪行,这表明桓公、文公能够宽容这两个人。他们后代的君主,明智比不上桓公和文公;而后代的臣子,贤能比不上管仲和寺人披。拿不忠诚的臣子来侍奉不明智的君主,君主如果不察觉,就会遭到燕将公孙操、子罕、田常这一类的残杀;君主如果察觉了,奸臣们就会用管仲、寺人披的例子来为自己开脱。君主如果不惩处他们而自以为有桓公、文公的德行,这是以仇人为臣而自己的明智又不能洞察他们的阴谋,还较多地提供给他们活动的条件,自以为他们是有德才的而不加以戒备,那么即使丧失了政权而没有了后代继承人,不也是应该的么?况且寺人披的话,只是花言巧语地说执行君主的命令而没有二心的,那就是忠于君主。君主死而复生,活着的臣子在他面前不感到惭愧,然后才能算是忠贞。现在惠公早上死去而他晚上就去侍奉文公,寺人披的没有二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材料二:

冯立,唐武德年间东宫统帅,深受太子李建成的厚待。太子死后,他以前的随从有很多都逃走了,冯立感叹道:“哪有在太子活着的时候受他的恩惠,太子死了各自逃走避难的道理!"于是率兵在玄武门与秦王李世民的军队苦战,杀死屯营将军敬君弘。然后对他的手下随从说:“只有以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来报答太子了。”然后解散军队躲藏起来。第二天,冯立面见太宗李世民请罪,太宗数落他说:“你昨天带兵来和我的军队战斗,使我的军队受到严重的损失,你如何能够逃过这项死罪?"冯立哭着回答说:“我冯立生来侍奉太子,希望能够为他卖命,所以当时战斗的时候,我没有顾忌太多。”说完悲痛不已,太宗好言安慰他,并封他为左屯卫中郎将。冯立对他的亲信说:“遇到这样大的罪过却免于一死,我一定要以死报答圣上。"不多久,突厥攻打便桥,冯立率一百余名骑兵与突厥兵大战于咸阳,杀死了许多突厥兵,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太宗听说后大加赞叹。当时,齐王李元吉府上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冯立一同作战,等敬君弘、中郎将吕衡被杀,士气低沉,秦王府护军尉迟敬德杀死李元吉并拿着李元吉的人头让谢叔方看,谢叔方下马大哭,离开了军队逃走。第二天便自首了,太宗说:“谢叔方真是个义士。”命令左右释放谢叔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①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②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③。

【注】①文翁,西汉蜀郡守,以政绩卓著闻名。②滟滪,即滟滪滩,长江三峡著名险滩。③仲宣楼,汉末文学家王粲在荆州避难的地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双蓬鬓"和“滟滪”,“一钓舟"和“沧浪”相对照,构成鲜明的形象,展示出一幅扁舟出峡图。

B.用文翁和李广两个典故,既歌颂了李剑州坐镇剑州“能化俗"的政绩,又为李剑州未能得到朝廷重用而鸣不平。

C.诗人清楚地意识到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荆南,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粲一样,仍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

D.“路经滟滪”见三峡风涛之险恶,“天入沧浪"见江汉烟波之浩渺,写出了李剑州的身世飘零、坎坷遭遇。

16.本诗的情感是如何流转变化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15.D16.叹息李剑州政绩斐然却怀才不遇;进而转到对自己年老体衰、孤身漂泊的感慨;结句收束,写对两人再度相逢的期盼。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D.“李剑州的身世飘零、坎坷遭遇”错,写诗人自己意想中将赴荆南的情景,不是写李剑州。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先叹息李剑州政绩斐然却怀才不遇。首联“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你高风义节纵贯古今,却在寥落中困在剑州不得升迁。诗从“高义”和“寥落"生发出这两层意思,使读者对他那沉沦州郡的坎坷遭遇,更深为惋惜。颔联用文翁和李广两个典故,既歌颂了李剑州坐镇剑州“能化俗”的政绩,又为李剑州未能得到朝廷重用而鸣不平。

进而转到对自己年老体衰、孤身漂泊的感慨。颈联“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写的是意想中的诗人自己“将赴荆南”的情景。诗人“路经滟滪”,见瞿塘风涛之险恶,“天入沧浪”,见江汉烟波之浩渺。写出了诗人的身世飘零、坎坷遭遇。

结句收束,写对两人再度相逢的期盼。尾联“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这年月兵荒马乱,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相逢呢?也许是春风和煦的时节在仲宣楼中相见吧。写对两人再度相逢的期盼。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_____,___。”

(3)“扁舟"是中国古典诗、词、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羁旅乡愁等复杂的情感,如“_____,___”。

【答案】①.加之以师旅②.因之以饥馑③.端章甫④.愿为小相焉⑤.驾一叶之扁舟⑥.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旅、饥馑、甫、焉、叶、匏樽、鉴、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参加党的二十大的代表中,35岁以以的党代表有120名。在首场“党代表通道"上,就有多名年轻的党代表亮相。他们在各自的领域①,彰显出青春的担当与风采。姜丽娟是一名村党总支书记,她带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说起村里的事有条有理。“90后”军人、“济南英雄连"连长孙金龙接受采访时字字铿锵,他说,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战胜一切强劲对手。这些年轻的党代表②而又坚定自信,青春的气息在党代会上洋溢。

百年大党为什么风华正茂正青春?就是因为不断有新鲜血液融入,一代代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自信自强,奋勇争先,他们在脱贫攻坚战场披荆斩棘,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奥运竞技赛场超越自我,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他们用行动一次次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堪当大任。

青年强,则国家强。年轻的一名党代表的一段话让人感动,他特别想告诉青年朋友,中国怎么样,我们自己就怎么样。当代中国青年是幸运的,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③更应不负时代,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青春必将绽放出绚丽之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