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学、南安市侨光中学等四校联考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九中学、南安市侨光中学等四校联考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九中学、南安市侨光中学等四校联考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九中学、南安市侨光中学等四校联考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九中学、南安市侨光中学等四校联考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中学、南安市侨光中学等四校联考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泉州市第九中学、侨光中学等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边城》故事并不复杂。但是摊开小说,读着读着,心内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在流淌。一种如沈从文写到的淡淡的“美丽的忧愁"溢上心头。

正如沈从文自己对《边城》的解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难免产生悲剧。”他告知我们,《边城》故事没有剑拔弩张式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黑白分明式的善恶判断,而只是“不凑巧”,发展中的事态充满了偶然性,实际上只是人性中善与“异化”初起时的两种力量在朦胧中碰撞,从而引发了悲剧的萌端。

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一切充满了善”,生于斯、长于斯的男男女女皆为善的化身。翠翠是青山秀水滋养出来的纯的生灵,“长得真标致,像个观音样子”,“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怒,从不动气"。她是超越了善恶观念的女性生命的原生态之美。二佬傩送善良、刚勇、健美,是湘西青年男子的佼佼者。

翠翠与二佬的爱,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事件。小说中翠翠跟二佬的接触像是只有四次,第一次是偶遇。两年前端午节划船、捉鸭竞赛,爷爷因喝酒忘了去接翠翠回家,二佬见天黑就派伙计送她回去,但翠翠却连二佬的模样都没看清。第二次是登门。二佬特地把爷爷的酒葫芦送回家中,翠翠把他当成“陌生人”,认不准是不是心中的“岳云"。第三次是相约。当年端午节,翠翠应二佬邀请到城里看赛事,却因听到“碾坊陪嫁”的事,赌气不理他,擦肩而过,失之交臂。第四次是路过。二佬沿河六百里寻找哥哥尸体而不得,后从川东押货回来路过渡口,“翠翠大吃一惊,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跑掉了。"

当然,还有一种接触,是心灵碰触。二佬与天保赛歌,他晚上到碧溪崖上唱了半夜的歌。小说第十四节写到翠翠第二天醒来,跟爷爷说:“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绵,我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这是心灵对心灵的歌唱,是无迹无痕的心神交融,翠翠梦中听歌,平添了小说诗的意趣。

小说的设定,让二位主人公甚至连静静地坐下交换点内心真实念头的机会都没有,它只像一道清澈的溪涧,在生活中细细地从从容容地流来。沈从文为《边城》设下的基调是唯美的,二佬和翠翠的爱就像是一枚沾着晨露,迎着第一缕霞光,在山风中摇曳,欲开未放的花蕾。这也就是“诗化小说"特色所在、美之所在。

沈从文摒弃了通常小说追求事件撞击的外在强度,而从人物心理角度展开细腻精到的叙述,着重于从内心写出翠翠感情的变化、漾动与发展。例如小说里,有一语象我们切不可忽略,即“大鱼会咬你”。第一次见面,二佬见天已黑,便叫翠翠到他家中去等爷爷来,翠翠以为他欺侮人,就轻轻地说了句:“你个悖时砍脑壳的!"二佬笑着说:“要耽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回到渡口,爷爷叫她,她不理爷爷,却轻轻地说:“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大鱼会咬你”深深地烙在了翠翠的心中,因为二佬话中的体贴关爱与善解人意,拨动了从未涉及爱河的少女的心弦。这句话实际上成了他二人的“爱"的隐语,在其后小说进展中多次重复出现。大鱼是“咬”住了翠翠的心,沈从文这个“咬"字用神了!

沈从文作品之行文有着诗意之美,但也不是下笔成章、一挥而就的。黄永玉曾问过他,《边城》你改过多少遍?沈从文说,一百多遍吧。其呕心沥血、千锤百炼之甘苦,读者应细加体味。

(摘编自俞兆平《沈从文的<边城>及其美学追求》)

材料二: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创作动机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准确理解这段话是把握《边城》内蕴的一条重要线索。多数评论者在立论时往往对“不悖乎人性"视而不见而只抓住“优美”“健康"等亮丽的词以及作品所显现出来的美丽光环,得出《边城》所要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所要赞颂的是“人性美"等论断。其实在沈从文的社会思想和美学思想中,“人性”是一个极重要的概念,是统领其小说内容的灵魂。正如作者所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他的“人性”的内涵也不仅仅是多数论者所理解的“美的人性”,而是一种“金子与沙子并存”的客观实在。他的作品所要表现的人生形式虽具有理想的特点但并没有完全理想化,而是一种现实的自由自在的人生形式——自然、美好而又杂有“沙子"的人生形式。

当然仅仅根据创作来探讨作品的内蕴是不够的,诚如劳伦斯所说:“永远不要相信艺术家而要相信他笔下的故事。批评家的作用在于从创作故事的艺术家手中拯救故事。”批评的关键是以作品为依据,透过作品所提供的人生视景,特别是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挖掘其内蕴。不可否认,《边城》以大量的篇幅对湘西人性美进行热情的描绘和讴歌,从而体现作家对理想的人生形式、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但这毕竟只是作家的美好意愿,不能代表作品的全部内蕴。事实是,《边城》的结尾是个出人意料的变奏,一个特定的结局却也是现实意义上的悲剧。诚如多数评论者所说,这个悲剧显示了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是作品的最终旨归。这种不确定性既是偶然事件所致,也是主观的人为因素所致,即人物不自觉地、无意为之所产生的破坏性行为。作品故事的主干及结局旨在通过这种“命运的不确定性"揭露美好人性的阴暗面——深潜于民族心灵的痼疾。正是这种痼疾在关键时刻兴风作浪最终成为主宰人物命运的因素。沈从文是明了全部事变中的悲剧因素的,但他对“人性向善的发展”的追求又使其不忍心痛揭人性的阴暗面,他渴望笔下的小儿女能够获得一份合理的人生安排,因此不惜花费大量笔墨来表现人性美的一面。

湘西的人生是沈从文小说着力表现的重要部分。对于下层人民,沈从文侧重表现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而又纯朴的品德,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人性美,并在他们身上寄托着重塑民族品格的理想。他发掘了湘西乡村社会人性的金子,同时深谙这种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所具有的迷信、愚昧的缺陷。这种缺陷是美好人性的阴暗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性作用。当它发作时势必破坏人们自由自在的和谐状态,成为“人与自然契合"的阻力。《边城》的爱情悲剧正是这种缺陷作用的结果。至此,《边城》的内蕴所呈现出来的就不是单一的“证明人性皆善”或揭露人性的阴暗面。

(节选自《名作欣赏》)

1.下列对《边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故事并不复杂,没有矛盾冲突,发展中的事态充满了偶然性,实际上只是人性中善与“异化"初起时的两种力量在朦胧中碰撞,从而引发了悲剧的萌端。

B.翠翠是青山秀水滋养出来的纯的生灵,有超越善恶观念的女性生命的原生态之美;翠翠与二佬傩送皆为善的化身。

C.《边城》以大量的篇幅对湘西人性美进行热情的描绘与讴歌,体现了作家对理想的人生形式、对生命自由的追求。

D.“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理解这段话有助于把握《边城》内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把主人公的爱情喻为沾着晨露、欲开未开的花蕾,旨在说明这种爱情终将无果。

B.材料一的第七段以“大鱼会咬你"为例,分析论证了《边城》善用“语象”的写作特点。

C.材料二中,作者特别以《边城》的结尾为例,意在论证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

D.材料二从作者创作和作品本身的故事这两个角度来论证如何准确把握作品内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称得上是一部诗化的小说,唯美的基调和悲剧的暗影,让人读来惆怅不已而又回味无穷。

B.《边城》是沈从文呕心沥血之作,他曾把《边城》改过上百遍,读者只有细细品味才能理解作品蕴藏的美。

C.沈从文侧重表现蕴藏在湘西边民身上的勤劳、勇敢、纯朴等美德,发掘湘西乡村社会人性的金子。

D.《边城》的内蕴不是“证明人性皆善”,而是美好人性的阴暗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性作用。

4.汪曾祺说“《边城》是一个温暖作品,但是背后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对于《边城》中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两则材料的作者各持什么观点?

5.文本一结尾提到“沈从文作品之行文有着诗意之美”,请结合材料谈谈《边城》中“诗意之美”的具体体现。

(二)现代文阅读Ⅱ,完成第6-9题。(共4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饲养员赵大叔

马烽

①赵大叔是个老庄户人,从小就喜爱牲口,可是他自己并没有专门喂养过。那时穷得不要说买牲口,连张皮子也买不起。老实说,赵大叔对喂牲口并不怎么内行。他初担任饲养员的时候,连他二儿赵树义都担心他喂不了。赵大叔说:“谁也不是天生就会,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不用心。"

②赵大叔自当了饲养员,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这一工作上了。他经常去向喂养过牲口的人们请教,社里也特意为他召开了几次老农座谈会,专门座谈喂牲口的经验。有时县上“兽疫防治站”的刘大夫来检查牲口,赵大叔就跟在人家后边,问这问那,刘大夫也耐心地告诉他。他每次碰到刘大夫,总是用双手敬礼,用唱戏道白的声调说:“刘老师在上,弟子有礼!"其实刘大夫顶多不过三十岁。后来刘大夫送了他几本《怎样把牲口喂好》《牲口疾病常识》等小册子。赵大叔像得了宝贝一样。每天一有空闲,就拿上这些书本,去找识字的人读给他听。去年冬季,他又参加了村里的“速成识字班”,学了三个月,认下一千多生字。这以后,他就不再找别人读了。每天把杂务事情处理完,就戴上老花眼镜,拿着书本,一字一句的读。遇到“拦路虎"就去问别人,学到一点好的办法,马上就试验。

③赵大叔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饲养方法。现在真算是甄家庄农业社的饲养专家了。

④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我第一次看他喂牲口,是到赵家沟的第三天中午。

⑤那天我一进东院的大门,就看见他端着一簸箕料往槽跟前走。牲口见了他直叫唤。他对牲口说:“大家静一点儿,守点儿规矩嘛!反正都有份,叫唤也不多给。”

⑥我忍着笑,轻轻走过去。

⑦赵大叔顺着槽挨个给牲口添料。他走到一头大犍牛跟前,这头牛又高又大,左角断了。他拍了拍牛头说:“累不累,‘独角龙’?一上午耕了三亩地,真是好样的!大家都像你,就好了!"

⑧他只顾跟牛说话,冷不防旁边一头驴伸过嘴来抢吃簸箕里的料。赵大叔推开它,用一个指头指着它的脑门说:“你呀,就爱占便宜!批评你多少次了,一点儿也不改。”

⑨我听着,忍不住笑出声来。

⑩赵大叔回过头来看了看我,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这家伙是个‘二流子’,今年夏天才买来。你别看它样子长得不错,可奸猾哩,耕地拉车不出力,拉磨净偷吃。栓到槽上,缰绳也得挽得短点儿,要不,吃完自己的,就要抢吃邻居的了。"

赵大叔添完料,拿着空簸箕回西屋去了。这时候我才注意到每头牲口槽前都贴着一张小纸条,上边写着什么“二捣蛋”“独角龙"……我正看着,赵大叔又端来一簸箕料。我指着纸条问他:“这是你给牲口起的名字?”

他一边给牲口添料,一边回答说:“是啊!牲口多了,没个名字不好认。再说,它们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脾胃。你就说‘老好人’吧,"他指着一头黑骡子,“性情老实极了,抱它后腿也不踢,驾辕、拉套,都行,妇女小孩也能使唤。‘火神爷’可就完全两样——就是边上那头灰骡子,干活倒挺起劲,力气也大,就是脾气太坏,又踢又咬,一不小心,咬断缰绳就跑了。”

正说到这里,那头灰骡子叫了几声。赵太叔笑着对我说:“看,它不高兴了,嫌我说它的缺点呢!"

赵大叔给我讲每头牲口的性格,每头牲口的特点,讲得津津有味。他对这群牲口都很关心,细心喂它们,而他最关心的是那匹马“金皇后”。

“金皇后"又肥又壮,全身一片金黄,亮得像一匹黄缎子。赵大叔特别优待“金皇后”,让它单独在一个槽上吃料。因为“金皇后"怀马驹了,赵大叔不让它干重活儿,每次下地,都要嘱咐赶牲口的人小心在意。“金皇后”从地里回来,赵大叔总要给它把全身刷干净,用梳子把鬃毛梳好。

听说今年夏天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下午,“金皇后"耕麦茬地去了。忽然刮起一阵东南风,天上布满乌云,雷声紧跟着闪电,震得窗户都发抖,大雨像从天上倒下来似的。当时赵大叔正在剃头,刚剃了半个脑袋,一看暴雨来了,赶紧跑回屋里,从炕上揭起一条毯子,拔腿就往外跑。他一口气跑到地里,把毯子给“金皇后”搭在身上,拉了它回来。回到家里,他自己淋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了。

我离开赵家沟的前两天下午,听人说“金皇后"要下驹子了,就赶紧跑到东院。只见赵大叔除了一头汗水,忙得跑来跑去。一时拿来剪刀、一时又去取扎脐带的布;一时又吩咐王根锁热米汤……而“金皇后”的槽跟前早已围了很多人,个个喜气洋洋,说着笑着。看样子“金皇后"快生产了,可是一直等到上灯的时候还没有动静。人们都有些焦急。又等了两三个钟头,还是没有动静。人们逐渐走散了,牲口圈前面只留下赵大叔和社长几个人。

人越着急,越觉得时间长。又等了两个钟头,还是没有动静。后来我就回去睡了。

半夜里,我忽然醒来了,起来又到东院里看了看。只见“金皇后”卧下了,赵大叔把着盏风雨灯蹲在眼前。我问道:

“还没有生下来?"赵大叔愁眉不展地抬头看了看我,什么话也没有说。我也不知道再说什么好,站了一阵,就又回去睡了。

天明的时候,我睡得正甜,忽然听见有人推开门闯进来,“呼”一下揭开了我的被子。我睁眼一看,原来是赵大叔。他大声嚷着说:“快起来,快起来,生下来了!"

他话没说完就跑出去了。我急忙穿好衣服跑到东院。院子里已经站着好多人,围着牲口圈兴高采烈地谈论着。“金皇后”安闲地喝着米汤,旁边卧着一匹红色的小马驹,身上搭着赵大叔的棉袄,瞪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望着众人。

赵大叔像个孩子一样,嘴里唱着,欢喜得满脸放着红光。

(1954年春写于京郊有删改)

【注】本文写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当时国家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生产合作社应时而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大叔当初穷得根本买不起牲口,喂牲口并不内行,暗示了农村人民的生活境遇随着农村生产合作社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而有了转变。

B.根据赵大叔给不同牲口起名字,不仅看出牲口的不同性格和特点,还可以推断出赵大叔的喜恶褒贬,其中他最厌恶“二流子”,后悔买了它。

C.赵大叔让“金皇后”单独在一个槽上吃料,不让它干重活,梳理鬃毛,雨天淋雨拉回,都可以看出他对这匹马无微不至的照顾。

D.“金皇后"要下驹子了,槽前围了很多人,个个喜气洋洋。“金皇后”生下驹子了,院子里站了好多人,个个兴高采烈。足见人们善良质朴,团结互助。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为叙述者,从“我”的视角讲述饲养员赵大叔的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B.小说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符合“山药蛋派"风格特点。

C.小说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线索单纯,层次分明,有“行云流水之势”,自然顺当,娓娓道来

D.小说结尾画横线部分与前文中的“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相照应,一个与众不同的饲养员形象呼之欲出。

8.第17自然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作为一名饲养员,赵大叔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材料二:

先人讳正,世为吴中著姓。先祖讳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之孙婿。先祖家教尤严,先人早游县学,屡试不第,而有光后出有名,及举乡试,先人遂谢去。

先祖以高年笃老,先人与伯父,年亦皆逾七十,侍侧,日忻忻然,如少年儿子,皆不知其老也。日闭门读书;每自喜,以为有所得。性坦率,未尝与人有争。与里中结社,有香山洛社之风。社中人尤敬其德,称其别号曰岫云,言如出岫之云,无心也。岁壬戌,有光八上春官,不第还,先人遂以是年卒,年七十有八。又三年,始登第,而先人不及见矣,悲夫!以有光之困于久试,祖父皆以高年待之,而竟不及。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

先妻魏氏,光禄寺典簿魏庠之女,太常卿谥恭简公魏校之从女也。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淡薄,亲自操作。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不知其贫之如此也。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人以为有德如此,不宜夭殁。而生一子,甚俊慧,又夭。仅存一女。天道竟不可知矣!

(节选自归有光《请敕命事略》)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事舅A及继姑B孝敬C闺门D内外E大小F之人G无不H得其欢。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归”指女子嫁到夫家;“归宁"与“归省”意思一样,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B.“及举乡试"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

C.“先妻少长富贵家”与“少长咸集"(《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长”字含义不同。

D.“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与“殆与余同”(《石钟山记》)两句中的“殆"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的妻子时常来轩中问他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妻子去世后两年里,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归有光后来派人再次修缮,但格局与过去稍有不同。

B.归有光的祖父年高衰老,归有光的父亲与伯父侍奉在侧,祖父就好似年少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年龄也很大了,每天都在家读书,感到非常高兴,认为读书有所收获。

C.归有光的父亲为人性情坦率,未曾与别人发生争执;与同里的人结社,社中人尤其尊敬他的品德;他一直等待归有光考中的消息,可惜没有等到就去世了。

D.归有光的妻子魏氏,虽出生于富贵之家,嫁到归有光家之后,却甘于淡泊,事事亲自劳作,不向娘家诉苦;而且鼓励丈夫应当立志干一番事业,不必担忧眼前的贫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称其别号曰岫云,言如出岫之云,无心也。

(2)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

14.两则文本表达了归有光对妻子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奉寄严大夫①

杜甫

九日应愁思,经时冒险艰。

不眠持汉节②,何路出巴山。

小驿香醪③嫩,重岩细菊斑。

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④。

【注】①宝应元年(762)六月,严武奉诏回京任京兆尹,因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反叛,被阻于剑南一带,九月仍未走出巴岭。当时作者避乱梓州,于九月九日写此诗奉寄。②汉节:汉天子所授符节,指持节使者。这里指严武。③香醪:美酒。④白云间:源于陶潜“《停云》,思亲友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愁思"指出了诗人此时的忧虑,当时剑南动乱不息,返家行途艰难,自己只好避乱梓州。

B.颔联以“不眠”的细节描写暗示严武此时的心理状态,以“持汉节"点明严武奉诏令回朝廷的使命。

C.颔联提出友人从何路走出巴山之问,既对应了上联“经时冒险艰”之实情,又表达出对友人的担忧。

D.杜甫这首诗和《客至》都借花和酒表达自己的心情,本诗中是秋菊美酒,而《客至》中是春花旧醅。

16.诗的最后两联表现诗人对严武的友情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的“秘籍"是“_____________,”,这既是总结种树经验,也暗含了全文的寓意。

(2)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杭州人游乐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句子是“”,实写现在扬州长街的凄凉情形的句子是“"。

(4)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借写字、品茗来掩饰内心无聊、惆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庭坚《登快阁》中运用伯牙、阮籍的典故抒发世无知音,孤独无聊之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一片草原,总觉得它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它们却在人类以外。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其中可能发生的事迹,不外乎空中的风雨,草里的虫蛇,林中出没的走兽和树间的鸣鸟。

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天天早晨我们都醒在一片山歌里。那是些从五六里外趁早上山来采菌子的人。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有的青如青苔,有的褐如牛肝,有的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人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这是一种热闹,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目前的世界。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的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18.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文中加点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因寄所托,悟言一室之内。

C.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D.美并不是无处不在,只要你见过某些毒蛇、昆虫或蝙蝠,就会认同。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宇宙过去和现在是这样,______A______,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①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②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③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______B______。任何行星、恒星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表、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______C______:有充满氮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是探索宇宙开始的地方,到目前为止,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有许多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

20.“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美国诗人惠特曼说:“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

材料二:《论语》中有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其意为:不愁人家不知道自己,只愁自己没才能。

以上两则材料,对于当代青年在自我成长和价值实现方面有一定的启示。请综合理解并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泉州市第九中学、侨光中学等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边城》故事并不复杂。但是摊开小说,读着读着,心内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在流淌。一种如沈从文写到的淡淡的“美丽的忧愁"溢上心头。

正如沈从文自己对《边城》的解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难免产生悲剧。”他告知我们,《边城》故事没有剑拔弩张式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黑白分明式的善恶判断,而只是“不凑巧”,发展中的事态充满了偶然性,实际上只是人性中善与“异化”初起时的两种力量在朦胧中碰撞,从而引发了悲剧的萌端。

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一切充满了善”,生于斯、长于斯的男男女女皆为善的化身。翠翠是青山秀水滋养出来的纯的生灵,“长得真标致,像个观音样子”,“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怒,从不动气"。她是超越了善恶观念的女性生命的原生态之美。二佬傩送善良、刚勇、健美,是湘西青年男子的佼佼者。

翠翠与二佬的爱,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事件。小说中翠翠跟二佬的接触像是只有四次,第一次是偶遇。两年前端午节划船、捉鸭竞赛,爷爷因喝酒忘了去接翠翠回家,二佬见天黑就派伙计送她回去,但翠翠却连二佬的模样都没看清。第二次是登门。二佬特地把爷爷的酒葫芦送回家中,翠翠把他当成“陌生人”,认不准是不是心中的“岳云"。第三次是相约。当年端午节,翠翠应二佬邀请到城里看赛事,却因听到“碾坊陪嫁”的事,赌气不理他,擦肩而过,失之交臂。第四次是路过。二佬沿河六百里寻找哥哥尸体而不得,后从川东押货回来路过渡口,“翠翠大吃一惊,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跑掉了。"

当然,还有一种接触,是心灵碰触。二佬与天保赛歌,他晚上到碧溪崖上唱了半夜的歌。小说第十四节写到翠翠第二天醒来,跟爷爷说:“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绵,我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这是心灵对心灵的歌唱,是无迹无痕的心神交融,翠翠梦中听歌,平添了小说诗的意趣。

小说的设定,让二位主人公甚至连静静地坐下交换点内心真实念头的机会都没有,它只像一道清澈的溪涧,在生活中细细地从从容容地流来。沈从文为《边城》设下的基调是唯美的,二佬和翠翠的爱就像是一枚沾着晨露,迎着第一缕霞光,在山风中摇曳,欲开未放的花蕾。这也就是“诗化小说"特色所在、美之所在。

沈从文摒弃了通常小说追求事件撞击的外在强度,而从人物心理角度展开细腻精到的叙述,着重于从内心写出翠翠感情的变化、漾动与发展。例如小说里,有一语象我们切不可忽略,即“大鱼会咬你”。第一次见面,二佬见天已黑,便叫翠翠到他家中去等爷爷来,翠翠以为他欺侮人,就轻轻地说了句:“你个悖时砍脑壳的!"二佬笑着说:“要耽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回到渡口,爷爷叫她,她不理爷爷,却轻轻地说:“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大鱼会咬你”深深地烙在了翠翠的心中,因为二佬话中的体贴关爱与善解人意,拨动了从未涉及爱河的少女的心弦。这句话实际上成了他二人的“爱"的隐语,在其后小说进展中多次重复出现。大鱼是“咬”住了翠翠的心,沈从文这个“咬"字用神了!

沈从文作品之行文有着诗意之美,但也不是下笔成章、一挥而就的。黄永玉曾问过他,《边城》你改过多少遍?沈从文说,一百多遍吧。其呕心沥血、千锤百炼之甘苦,读者应细加体味。

(摘编自俞兆平《沈从文的<边城>及其美学追求》)

材料二: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创作动机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准确理解这段话是把握《边城》内蕴的一条重要线索。多数评论者在立论时往往对“不悖乎人性"视而不见而只抓住“优美”“健康"等亮丽的词以及作品所显现出来的美丽光环,得出《边城》所要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所要赞颂的是“人性美"等论断。其实在沈从文的社会思想和美学思想中,“人性”是一个极重要的概念,是统领其小说内容的灵魂。正如作者所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他的“人性”的内涵也不仅仅是多数论者所理解的“美的人性”,而是一种“金子与沙子并存”的客观实在。他的作品所要表现的人生形式虽具有理想的特点但并没有完全理想化,而是一种现实的自由自在的人生形式——自然、美好而又杂有“沙子"的人生形式。

当然仅仅根据创作来探讨作品的内蕴是不够的,诚如劳伦斯所说:“永远不要相信艺术家而要相信他笔下的故事。批评家的作用在于从创作故事的艺术家手中拯救故事。”批评的关键是以作品为依据,透过作品所提供的人生视景,特别是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挖掘其内蕴。不可否认,《边城》以大量的篇幅对湘西人性美进行热情的描绘和讴歌,从而体现作家对理想的人生形式、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但这毕竟只是作家的美好意愿,不能代表作品的全部内蕴。事实是,《边城》的结尾是个出人意料的变奏,一个特定的结局却也是现实意义上的悲剧。诚如多数评论者所说,这个悲剧显示了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是作品的最终旨归。这种不确定性既是偶然事件所致,也是主观的人为因素所致,即人物不自觉地、无意为之所产生的破坏性行为。作品故事的主干及结局旨在通过这种“命运的不确定性"揭露美好人性的阴暗面——深潜于民族心灵的痼疾。正是这种痼疾在关键时刻兴风作浪最终成为主宰人物命运的因素。沈从文是明了全部事变中的悲剧因素的,但他对“人性向善的发展”的追求又使其不忍心痛揭人性的阴暗面,他渴望笔下的小儿女能够获得一份合理的人生安排,因此不惜花费大量笔墨来表现人性美的一面。

湘西的人生是沈从文小说着力表现的重要部分。对于下层人民,沈从文侧重表现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而又纯朴的品德,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人性美,并在他们身上寄托着重塑民族品格的理想。他发掘了湘西乡村社会人性的金子,同时深谙这种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所具有的迷信、愚昧的缺陷。这种缺陷是美好人性的阴暗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性作用。当它发作时势必破坏人们自由自在的和谐状态,成为“人与自然契合"的阻力。《边城》的爱情悲剧正是这种缺陷作用的结果。至此,《边城》的内蕴所呈现出来的就不是单一的“证明人性皆善”或揭露人性的阴暗面。

(节选自《名作欣赏》)

1.下列对《边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故事并不复杂,没有矛盾冲突,发展中的事态充满了偶然性,实际上只是人性中善与“异化"初起时的两种力量在朦胧中碰撞,从而引发了悲剧的萌端。

B.翠翠是青山秀水滋养出来的纯的生灵,有超越善恶观念的女性生命的原生态之美;翠翠与二佬傩送皆为善的化身。

C.《边城》以大量的篇幅对湘西人性美进行热情的描绘与讴歌,体现了作家对理想的人生形式、对生命自由的追求。

D.“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理解这段话有助于把握《边城》内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把主人公的爱情喻为沾着晨露、欲开未开的花蕾,旨在说明这种爱情终将无果。

B.材料一的第七段以“大鱼会咬你"为例,分析论证了《边城》善用“语象”的写作特点。

C.材料二中,作者特别以《边城》的结尾为例,意在论证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

D.材料二从作者创作和作品本身的故事这两个角度来论证如何准确把握作品内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称得上是一部诗化的小说,唯美的基调和悲剧的暗影,让人读来惆怅不已而又回味无穷。

B.《边城》是沈从文呕心沥血之作,他曾把《边城》改过上百遍,读者只有细细品味才能理解作品蕴藏的美。

C.沈从文侧重表现蕴藏在湘西边民身上的勤劳、勇敢、纯朴等美德,发掘湘西乡村社会人性的金子。

D.《边城》的内蕴不是“证明人性皆善”,而是美好人性的阴暗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性作用。

4.汪曾祺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背后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对于《边城》中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两则材料的作者各持什么观点?

5.文本一结尾提到“沈从文作品之行文有着诗意之美”,请结合材料谈谈《边城》中“诗意之美”的具体体现。

【答案】1.A2.D

3.D4.①材料一认为是“不凑巧”,使发展中的事态充满了偶然性,实际上只是人性中善与“异化”初起时的两种力量在朦胧中碰撞,从而引发了悲剧的萌端。

②材料二认为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所具有的迷信、愚昧的缺陷。这种缺陷是美好人性的阴暗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性作用。《边城》的爱情悲剧正是这种缺陷作用的结果。

5.①人物形象:翠翠与二佬是善的化身,身上闪耀着人性之美。

②情节特点:小说没有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事件。(摒弃通常小说追求事件撞击的外在强度。)

③叙述特色:注重人物心理角度展开细腻精到的叙述,着重写人物内心的感情变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没有矛盾冲突"错。材料一原文中说的是“《边城》故事没有剑拔弩张式的矛盾冲突”,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

A.“旨在说明这种爱情终将无果"错,目的是表明《边城》“唯美”“诗化"的特点,相关内容在材料一的第六段。

B.“分析论证了《边城》善用‘语象’的写作特点”错。结合该段开头的观点句可知,应是分析论证“从人物心理角度展开细腻精到的叙述"。

C.“意在论证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错。材料二第二自然段开头就提出“仅仅根据创作来探讨作品的内蕴是不够的"和“以作品为依据,透过作品所提供的人生视景,特别是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挖掘其内蕴”的观点,紧接着就以《边城》结尾为例,说“这个悲剧显示了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是作品的最终旨归……结局旨在通过这种‘命运的不确定性’揭露美好人性的阴暗面——深潜于民族心灵的痼疾”,可见作者以《边城》的结尾为例,并不是为了论证“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而是为了论证挖掘文章内蕴,要透过人生视景和人物的性格心理等这个观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不是‘证明人性皆善’,而是……"错,原文为“《边城》的内蕴所呈现出来的就不是单一的‘证明人性皆善’或揭露人性的阴暗面”,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

①由材料一第二段“正如沈从文自己对《边城》的解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难免产生悲剧。’……而只是‘不凑巧’,发展中的事态充满了偶然性,实际上只是人性中善与‘异化’初起时的两种力量在朦胧中碰撞,从而引发了悲剧的萌端"可知,材料一认为是“不凑巧”,使发展中的事态充满了偶然性,实际上只是人性中善与“异化"初起时的两种力量在朦胧中碰撞,从而引发了悲剧的萌端。

②由材料二结尾段“湘西的人生是沈从文小说着力表现的重要部分……他发掘了湘西乡村社会人性的金子,同时深谙这种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所具有的迷信、愚昧的缺陷。这种缺陷是美好人性的阴暗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性作用……《边城》的爱情悲剧正是这种缺陷作用的结果。至此,《边城》的内蕴所呈现出来的就不是单一的‘证明人性皆善’或揭露人性的阴暗面”可知,材料二认为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所具有的迷信、愚昧的缺陷。这种缺陷是美好人性的阴暗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性作用。《边城》的爱情悲剧正是这种缺陷作用的结果。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

①由材料一“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一切充满了善’,生于斯、长于斯的男男女女皆为善的化身。翠翠是青山秀水滋养出来的纯的生灵,‘长得真标致,像个观音样子’,‘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怒,从不动气’。她是超越了善恶观念的女性生命的原生态之美。二佬傩送善良、刚勇、健美,是湘西青年男子的佼佼者"可知,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翠翠与二佬是善的化身,身上闪耀着人性之美。

②由材料一“翠翠与二佬的爱,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事件。小说中翠翠跟二佬的接触像是只有四次,第一次是偶遇……第二次是登门……第三次是相约……第四次是路过……”“沈从文摒弃了通常小说追求事件撞击的外在强度"可知,在情节上,《边城》小说没有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事件(摒弃通常小说追求事件撞击的外在强度)。

③由材料一“而从人物心理角度展开细腻精到的叙述,着重于从内心写出翠翠感情的变化、漾动与发展。例如小说里,有一语象我们切不可忽略,即‘大鱼会咬你’……”“‘大鱼会咬你’深深地烙在了翠翠的心中,因为二佬话中的体贴关爱与善解人意,拨动了从未涉及爱河的少女的心弦。这句话实际上成了他二人的‘爱’的隐语,在其后小说进展中多次重复出现。大鱼是‘咬’住了翠翠的心,沈从文这个‘咬’字用神了"可知,在叙述特色方面,《边城》注重人物心理角度展开细腻精到的叙述,着重写人物内心的感情变化。

(二)现代文阅读Ⅱ,完成第6-9题。(共4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饲养员赵大叔

马烽

①赵大叔是个老庄户人,从小就喜爱牲口,可是他自己并没有专门喂养过。那时穷得不要说买牲口,连张皮子也买不起。老实说,赵大叔对喂牲口并不怎么内行。他初担任饲养员的时候,连他二儿赵树义都担心他喂不了。赵大叔说:“谁也不是天生就会,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不用心。”

②赵大叔自当了饲养员,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这一工作上了。他经常去向喂养过牲口的人们请教,社里也特意为他召开了几次老农座谈会,专门座谈喂牲口的经验。有时县上“兽疫防治站"的刘大夫来检查牲口,赵大叔就跟在人家后边,问这问那,刘大夫也耐心地告诉他。他每次碰到刘大夫,总是用双手敬礼,用唱戏道白的声调说:“刘老师在上,弟子有礼!”其实刘大夫顶多不过三十岁。后来刘大夫送了他几本《怎样把牲口喂好》《牲口疾病常识》等小册子。赵大叔像得了宝贝一样。每天一有空闲,就拿上这些书本,去找识字的人读给他听。去年冬季,他又参加了村里的“速成识字班”,学了三个月,认下一千多生字。这以后,他就不再找别人读了。每天把杂务事情处理完,就戴上老花眼镜,拿着书本,一字一句的读。遇到“拦路虎”就去问别人,学到一点好的办法,马上就试验。

③赵大叔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饲养方法。现在真算是甄家庄农业社的饲养专家了。

④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我第一次看他喂牲口,是到赵家沟的第三天中午。

⑤那天我一进东院的大门,就看见他端着一簸箕料往槽跟前走。牲口见了他直叫唤。他对牲口说:“大家静一点儿,守点儿规矩嘛!反正都有份,叫唤也不多给。"

⑥我忍着笑,轻轻走过去。

⑦赵大叔顺着槽挨个给牲口添料。他走到一头大犍牛跟前,这头牛又高又大,左角断了。他拍了拍牛头说:“累不累,‘独角龙’?一上午耕了三亩地,真是好样的!大家都像你,就好了!”

⑧他只顾跟牛说话,冷不防旁边一头驴伸过嘴来抢吃簸箕里的料。赵大叔推开它,用一个指头指着它的脑门说:“你呀,就爱占便宜!批评你多少次了,一点儿也不改。"

⑨我听着,忍不住笑出声来。

⑩赵大叔回过头来看了看我,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这家伙是个‘二流子’,今年夏天才买来。你别看它样子长得不错,可奸猾哩,耕地拉车不出力,拉磨净偷吃。栓到槽上,缰绳也得挽得短点儿,要不,吃完自己的,就要抢吃邻居的了。”

赵大叔添完料,拿着空簸箕回西屋去了。这时候我才注意到每头牲口槽前都贴着一张小纸条,上边写着什么“二捣蛋"独角龙”……我正看着,赵大叔又端来一簸箕料。我指着纸条问他:“这是你给牲口起的名字?"

他一边给牲口添料,一边回答说:“是啊!牲口多了,没个名字不好认。再说,它们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脾胃。你就说‘老好人’吧,”他指着一头黑骡子,“性情老实极了,抱它后腿也不踢,驾辕、拉套,都行,妇女小孩也能使唤。‘火神爷’可就完全两样——就是边上那头灰骡子,干活倒挺起劲,力气也大,就是脾气太坏,又踢又咬,一不小心,咬断缰绳就跑了。"

正说到这里,那头灰骡子叫了几声。赵太叔笑着对我说:“看,它不高兴了,嫌我说它的缺点呢!”

赵大叔给我讲每头牲口的性格,每头牲口的特点,讲得津津有味。他对这群牲口都很关心,细心喂它们,而他最关心的是那匹马“金皇后"。

“金皇后”又肥又壮,全身一片金黄,亮得像一匹黄缎子。赵大叔特别优待“金皇后”,让它单独在一个槽上吃料。因为“金皇后”怀马驹了,赵大叔不让它干重活儿,每次下地,都要嘱咐赶牲口的人小心在意。“金皇后"从地里回来,赵大叔总要给它把全身刷干净,用梳子把鬃毛梳好。

听说今年夏天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下午,“金皇后”耕麦茬地去了。忽然刮起一阵东南风,天上布满乌云,雷声紧跟着闪电,震得窗户都发抖,大雨像从天上倒下来似的。当时赵大叔正在剃头,刚剃了半个脑袋,一看暴雨来了,赶紧跑回屋里,从炕上揭起一条毯子,拔腿就往外跑。他一口气跑到地里,把毯子给“金皇后"搭在身上,拉了它回来。回到家里,他自己淋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了。

我离开赵家沟的前两天下午,听人说“金皇后”要下驹子了,就赶紧跑到东院。只见赵大叔除了一头汗水,忙得跑来跑去。一时拿来剪刀、一时又去取扎脐带的布;一时又吩咐王根锁热米汤……而“金皇后"的槽跟前早已围了很多人,个个喜气洋洋,说着笑着。看样子“金皇后”快生产了,可是一直等到上灯的时候还没有动静。人们都有些焦急。又等了两三个钟头,还是没有动静。人们逐渐走散了,牲口圈前面只留下赵大叔和社长几个人。

人越着急,越觉得时间长。又等了两个钟头,还是没有动静。后来我就回去睡了。

半夜里,我忽然醒来了,起来又到东院里看了看。只见“金皇后"卧下了,赵大叔把着盏风雨灯蹲在眼前。我问道:

“还没有生下来?”赵大叔愁眉不展地抬头看了看我,什么话也没有说。我也不知道再说什么好,站了一阵,就又回去睡了。

天明的时候,我睡得正甜,忽然听见有人推开门闯进来,“呼"一下揭开了我的被子。我睁眼一看,原来是赵大叔。他大声嚷着说:“快起来,快起来,生下来了!”

他话没说完就跑出去了。我急忙穿好衣服跑到东院。院子里已经站着好多人,围着牲口圈兴高采烈地谈论着。“金皇后"安闲地喝着米汤,旁边卧着一匹红色的小马驹,身上搭着赵大叔的棉袄,瞪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望着众人。

赵大叔像个孩子一样,嘴里唱着,欢喜得满脸放着红光。

(1954年春写于京郊有删改)

【注】本文写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当时国家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生产合作社应时而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大叔当初穷得根本买不起牲口,喂牲口并不内行,暗示了农村人民的生活境遇随着农村生产合作社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而有了转变。

B.根据赵大叔给不同牲口起的名字,不仅看出牲口的不同性格和特点,还可以推断出赵大叔的喜恶褒贬,其中他最厌恶“二流子”,后悔买了它。

C.赵大叔让“金皇后"单独在一个槽上吃料,不让它干重活,梳理鬃毛,雨天淋雨拉回,都可以看出他对这匹马无微不至照顾。

D.“金皇后”要下驹子了,槽前围了很多人,个个喜气洋洋。“金皇后"生下驹子了,院子里站了好多人,个个兴高采烈。足见人们善良质朴,团结互助。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为叙述者,从“我"的视角讲述饲养员赵大叔的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B.小说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符合“山药蛋派”风格特点。

C.小说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线索单纯,层次分明,有“行云流水之势”,自然顺当,娓娓道来。

D.小说结尾画横线部分与前文中的“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相照应,一个与众不同的饲养员形象呼之欲出。

8.第17自然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作为一名饲养员,赵大叔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B7.C

8.①人物:赵大叔在“金皇后"生产前,忙碌的动作和“一头汗水”细节突出赵大叔对金皇后的重视,塑造了一个热爱牲口、工作细致周到的饲养员形象。

②情节:“吩咐王根锁熬米汤"与后文“‘金皇后’安闲地喝着米汤”相呼应,有头有尾,情节严谨又流畅。

③营造气氛:忙碌的动作和“一头汗水"细节营造了“金皇后”生产前的紧张气氛。

9.①有决心、有毅力,面对初任饲养员的挑战,认为“天下无难事,只怕不用心"。

②勤奋努力,为学习饲养知识,多方求教。

③爱岗敬业,对饲养工作认真负责,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

④热爱牲口,以“独角龙”“二捣蛋"等为牲口起名,精心喂养。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后悔买了它”错误。原文提到“赵大叔给我讲每头牲口的性格,每头牲口的特点,讲得津津有味。他对这群牲口都很关心,细心喂它们”,足以见得赵大叔对所有牲口的热爱。“这家伙是个‘二流子’,今年夏天才买来。你别看它样子长得不错,可奸猾哩,耕地拉车不出力,拉磨净偷吃。栓到槽上,缰绳也得挽得短点儿,要不,吃完自己的,就要抢吃邻居的了。”这段话中,二流子就像淘气调皮的孩子,赵大叔对牲口的了解关心就像父亲之于孩子,没有“后悔"之意。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小说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错误。本文是以人物为核心展开的,安排有关的情节,根据第16段“听说今年夏天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第17段“我离开赵家沟的前两天下午”,可知16段是插叙,因此不是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的。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这段描写的是赵大叔的神态和一系列动作,“拿剪刀、取扎脐带的布、吩咐王根锁熬米汤……”,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赵大叔做事细致严谨,事无巨细,也看得出他对“金皇后”的重视,热爱牲口。

从情节上看,“金皇后"要下驹子了,赵大叔“吩咐王根锁熬米汤”与后文“‘金皇后’安闲地喝着米汤"相呼应,有头有尾,情节严谨又流畅。

典型的细节可以营造一种氛围。“金皇后”要下驹子了,槽前围了很多人,赵大权“一时拿来剪刀、一时又去取扎脐带的布;一时又吩咐王根镇热米汤”,这些忙碌的动作和“一头汗水”细节营造了紧张气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虽然“赵大叔对喂牲口并不怎么内行”,并且“他初担任饲养员的时候,连他二儿赵树义都担心他喂不了”,面对初任饲养员的挑战,赵大叔却说“天下无难事,只怕不用心”,可见赵大叔有决心、有毅力。

“他经常去向喂养过牲口的人们请教”“有时县上‘兽疫防治站’的刘大夫来检查牲口,赵大叔就跟在人家后边,问这问那”,还参加了村里的“速成识字班”,赵大叔勤奋努力,为学习饲养知识,多方求教。

爱岗敬业,“金皇后"怀马驹了,赵大叔不让它干重活儿,还给它刷洗全身,头剃了一半也要给“金皇后”去送毯子,自己却淋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金皇后"生产,赵大叔忙得跑来跑去。可见赵大叔对饲养工作认真负责,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

热爱牲口,赵大叔根据牲口的不同性格和特点给不同牲口起名字,牛断了左角,就起名“独角龙”;驴奸猾,像个“二流子”,就起名“二捣蛋”。以“独角龙"二捣蛋”等为牲口起名,精心喂养。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材料二:

先人讳正,世为吴中著姓。先祖讳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之孙婿。先祖家教尤严,先人早游县学,屡试不第,而有光后出有名,及举乡试,先人遂谢去。

先祖以高年笃老,先人与伯父,年亦皆逾七十,侍侧,日忻忻然,如少年儿子,皆不知其老也。日闭门读书;每自喜,以为有所得。性坦率,未尝与人有争。与里中结社,有香山洛社之风。社中人尤敬其德,称其别号曰岫云,言如出岫之云,无心也。岁壬戌,有光八上春官,不第还,先人遂以是年卒,年七十有八。又三年,始登第,而先人不及见矣,悲夫!以有光之困于久试,祖父皆以高年待之,而竟不及。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

先妻魏氏,光禄寺典簿魏庠之女,太常卿谥恭简公魏校之从女也。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淡薄,亲自操作。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不知其贫之如此也。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人以为有德如此,不宜夭殁。而生一子,甚俊慧,又夭。仅存一女。天道竟不可知矣!

(节选自归有光《请敕命事略》)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事舅A及继姑B孝敬C闺门D内外E大小F之人G无不H得其欢。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归"指女子嫁到夫家;“归宁”与“归省"意思一样,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B.“及举乡试”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

C.“先妻少长富贵家"与“少长咸集”(《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长"字含义不同。

D.“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与“殆与余同"(《石钟山记》)两句中的“殆”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的妻子时常来轩中问他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妻子去世后两年里,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归有光后来派人再次修缮,但格局与过去稍有不同。

B.归有光的祖父年高衰老,归有光的父亲与伯父侍奉在侧,祖父就好似年少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年龄也很大了,每天都在家读书,感到非常高兴,认为读书有所收获。

C.归有光的父亲为人性情坦率,未曾与别人发生争执;与同里的人结社,社中人尤其尊敬他的品德;他一直等待归有光考中的消息,可惜没有等到就去世了。

D.归有光的妻子魏氏,虽出生于富贵之家,嫁到归有光家之后,却甘于淡泊,事事亲自劳作,不向娘家诉苦;而且鼓励丈夫应当立志干一番事业,不必担忧眼前的贫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称其别号曰岫云,言如出岫之云,无心也。

(2)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

14.两则文本表达了归有光对妻子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10.CEG

11A12.B

13.(1)称他别号为岫云,他说的话就跟出岫之云一样,毫无心机。

(2)等到妻子生病了,她母亲派人每天来探望,才叹气感慨。

14.①对妻子真挚的爱;②对逝世妻子的怀念;③对妻子贤良的赞扬。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妻子)侍奉公公和继母极为敬重孝顺,家里家外,大辈小辈,尊者仆人,没有不满意的。

“舅及继姑"是“事”的宾语,“孝敬"是补充说明侍奉的情况,中间不断开,C处断开;

“闺门内外”“大小之人"为并列结构,E处可断开;

“闺门内外”“大小之人"共同作“无不得其欢”的主语,主语后面G处可断开。

故选C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错误。“归宁"与“归省”意思不一样。“归省"是回家探亲,“归宁”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B.正确。考取;举荐。句意:等到他乡试中举。/后来的刺史叫作荣的举荐我为优秀人才。

C.正确。动词,生长;形容词,年长。句意:亡妻年少时生长在富贵之家。/年幼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D.正确。都是“大概"。句意:大概与当今世人不同。/大概和我的看法相同。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祖父就好似年少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年龄也很大了,每天都在家读书,感到非常高兴,认为读书有所收获”理解错误,文中这些内容是说归有光的父亲和伯父。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言”,说的话;“无心”,毫无心机。

(2)“及”,等到;“省视”,探望;“始”,才。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对妻子真挚的爱。材料一末尾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把对妻子的爱寄托在物象上;材料二记述妻子的种种美好德行,感叹“人以为有德如此,不宜夭殁。而生一子,甚俊慧,又夭。仅存一女。天道竟不可知矣!”,都饱含了对妻子的爱。

②对逝世妻子的怀念。材料一中记叙妻子刚刚嫁到家中时“问古事”“凭几学书"以及转述诸小妹的话等生活细节,字里行间蕴含着对亡妻的无尽怀念。

③对妻子贤良的赞扬。材料二写妻子虽然生长富贵人家,嫁到自己家后却甘于贫困,并且侍奉公婆孝顺,“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表达了对妻子贤良品行的赞美。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已经作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古代的事情,或者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子,那么什么是阁子呀?"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感到无聊,就让人再次修葺南阁子,形制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多在外地,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像伞盖一样高高耸立了。

材料二:

我的父亲名讳为正,归氏是吴中大姓。祖父名讳为绅,县学生,是太常卿夏昶的孙婿。祖父家教特别严,父亲早年入县学读书,屡次考试都未考中,然而归有光后出有名,等到他乡试中举,父亲方才舍弃。

祖父年高衰老,父亲与伯父,年龄也超过七十了,侍奉在侧,每天欣喜的样子,好似年少时候的小孩,不知道他们的年龄也很大了。他每天闭门读书,自己常常也很高兴,都认为读书有所得。父亲性情坦率,未曾与人争执。与同里的人结社,有香山洛社的风气。社中人尤其尊敬他的品德,称他别号为岫云,他说的话就跟出岫之云一样,毫无心机。壬戌年,我八次科考,都没有考中后回家,父亲在这一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又过了三年,我才考中,而父亲却来不及看到,令人悲叹!因为我被困在长久的科考中,祖父和父亲年纪都很大了,却一直等待我考中,却没能等到。等到父亲刚刚去世,我才考中进士,(父亲)竟然没有得到我一天的官俸供养,这是我一辈子到死的遗憾啊!

我去世的妻子魏氏,是光禄寺典簿魏庠的女儿,太常卿谥号恭简公魏校的侄女。亡妻年少时生长在富贵之家,等到她嫁到我家来,甘于淡泊,事事亲自劳作。在她回娘家省亲的时候,因为归有光家族早年是世家大族,并且妻子自己从来没有(对娘家人)说过,(娘家人)就认为(我和妻子)的生活可以自给自足。等到妻子生病了,她母亲派人每天来探望,才叹气感慨,认为大女儿(魏氏)为什么平时自己不说,不知道他们已经贫困到这种地步了。(妻子)曾经对我说:“我每天观察你,大概与当今世人不同。大丈夫应当立志干一番事业,何必担忧眼前的贫困。”(妻子)侍奉公公和继母极为敬重孝顺,家里家外,大辈小辈,尊者仆人,没有不满意的。世人都认为她如此贤良淑德,不应该早早去世。她生了一个儿子,非常漂亮聪明,但是也早逝了。只存活了一个女儿。天道无常竟然如此不可琢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奉寄严大夫①

杜甫

九日应愁思,经时冒险艰。

不眠持汉节②,何路出巴山。

小驿香醪③嫩,重岩细菊斑。

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④。

【注】①宝应元年(762)六月,严武奉诏回京任京兆尹,因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反叛,被阻于剑南一带,九月仍未走出巴岭。当时作者避乱梓州,于九月九日写此诗奉寄。②汉节:汉天子所授符节,指持节使者。这里指严武。③香醪:美酒。④白云间:源于陶潜“《停云》,思亲友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愁思”指出了诗人此时的忧虑,当时剑南动乱不息,返家行途艰难,自己只好避乱梓州。

B.颔联以“不眠"的细节描写暗示严武此时的心理状态,以“持汉节”点明严武奉诏令回朝廷的使命。

C.颔联提出友人从何路走出巴山之问,既对应了上联“经时冒险艰"之实情,又表达出对友人的担忧。

D.杜甫这首诗和《客至》都借花和酒表达自己的心情,本诗中是秋菊美酒,而《客至》中是春花旧醅。

16.诗的最后两联表现诗人对严武的友情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5.A16.①想象(联想、虚写)。设想严武赴朝的途中情景,写到了驿馆畅饮美酒,意即好想同你共饮;在重叠的山峦中可以欣赏到菊花烂漫,意即好想与你共赏;尾联写立于簇拥的马鞍之间,时不时勒马回首。

②运用典故。借陶渊明《停云》诗意,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关切与思念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当时剑南动乱不息,返家行途艰难,自己只好避乱梓州”分析错误,根据诗中“不眠持汉节,何路出巴山"和注释内容可知,这里体现的应是严武经历了一段艰难危险,不知从何路赴朝。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由“遥知”可知运用了想象(联想、虚写)。“小驿香醪嫩,重岩细菊斑”,“小驿”指严武回朝途中经过驿站;“香醪"指美酒。此句想象严武到了驿馆畅饮美酒,其实是想要表达自己想要同严武畅饮。“重岩”指重叠的岩石,这里指重峦叠嶂,与巴蜀地区的地形相应;“斑"指菊花盛开的样子。此句想象严武在途中欣赏山岩上盛开的菊花,其实是想要表达自己渴望与他一同欣赏菊花。而“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簇鞍马"写严武尾联写立于簇拥的马鞍之间;“回首白云间”则写严武的动作,时不时勒马回首。

②“白云间"运用典故。根据注释④可知,此句源于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也”,此句借陶渊明《停云》诗意,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关切与思念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的“秘籍"是“_____________,”,这既是总结种树经验,也暗含了全文的寓意。

(2)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杭州人游乐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句子是“”,实写现在扬州长街的凄凉情形的句子是“"。

(4)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借写字、品茗来掩饰内心无聊、惆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庭坚《登快阁》中运用伯牙、阮籍的典故抒发世无知音,孤独无聊之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能顺木之天②.以致其性焉尔③.羌管弄晴④.菱歌泛夜⑤.过春风十里⑥.尽荠麦青青⑦.矮纸斜行闲作草⑧.晴窗细乳戏分茶⑨.朱弦已为佳人绝⑩.青眼聊因美酒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焉”“羌"菱”“荠"乳”“聊"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一片草原,总觉得它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它们却在人类以外。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