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培优练习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_第1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培优练习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_第2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培优练习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_第3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培优练习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_第4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培优练习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培优练习浙教版九年级上册一、单选题1.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上贴有的标志是()A. B.C. D.2.某化工厂以石灰石(CaCO3)和水为主要原料制取熟石灰[Ca(OH)2]。其制取过程中的变化关系可表示为CaCO3→高温CaO→+H上述两步变化过程中依次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A.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 B.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C.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D.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3.绪言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酚酞溶液画漫画,然后再喷洒某种液体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图像,则X可能是()A.稀盐酸 B.蒸馏水 C.石灰水 D.食盐水4.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氯化钠溶液 B.稀醋酸C.蒸馏水 D.氢氧化钠溶液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铝元素B.纯净的空气中,含氧气78%,氦气21%C.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为此常用浓硫酸改良碱性土壤D.硝酸钾(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可以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K和N两种营养元素6.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且不断搅拌,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B.浓硫酸可以干燥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氢气等,不能干燥碱性的气体C.可以用稀硫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铁锈杂质D.只用氯化钡溶液不能鉴别出这瓶溶液是否是硫酸溶液7.下列有关浓盐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打开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B.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能做干燥剂C.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减小D.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能使纸张炭化8.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79.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加入稀硫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表示()A.沉淀的质量 B.氢氧化钡的质量C.溶液的pH D.溶质的质量10.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A.食物腐烂 B.水结成冰 C.钢铁生锈 D.燃放烟花11.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用pH试纸检验酸牛奶是否变质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C.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D.用紫甘蓝和酒精溶液制酸碱指示剂12.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图甲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B.图乙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的O2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C.图丙表示往锌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产生的H2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D.图丁表示往稀盐酸和CuCl2混合液中滴入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2与NaOH溶液质量m1关系1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A.K2CO3、HCl、CaCl2、KNO3B.(NH4)2SO4、NaNO3、NaOH、KClC.NaCl、Na2SO4、H2SO4、Ba(NO3)2D.CuSO4、NaOH、NaNO3、NaCl14.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洗洁精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B.汽油可洗掉衣服上的油渍C.白醋可除去白衬衫上的铁锈 D.纯碱可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15.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稀盐酸 D.NaNO3溶液二、填空题16.某污水pH=5,主要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少量的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现欲将其经过过滤处理后用于清洗厕所的用水。如果要判定经过滤后的水中是否还存在氯化钠,检验的方法是:取少量的待测液(污水),往待测液中滴加过量的(写化学式)溶液至沉淀不再产生后过滤,然后往滤液中滴加HNO3和(写化学式)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17.炎热的夏季里喝上一口冰雪碧汽水,使人联想到一片纷飞的白雪,一潭清澈的碧水,顿时有一种清凉之感,产生"挡不住的诱惑"。(1)小李同学拧开瓶盖,有大量气体逸出,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随气压的减小而(选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将逸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将看到。(2)若将逸出的气体通入到滴有石蕊的水中,溶液呈红色,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18.芋艿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既可当粮食,又可作蔬菜。(1)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产生一种白色汁液,汁液内台有一种碱性物质一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物质可用来涂抹止痒的是。A.食醋 B.熟石灰 C.纯碱(2)有经验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将手靠近火源烘一烘,也可以达到止痒的效果;如果将带皮芋艿煮熟后,再用手去皮也不再会有痒的感觉。根据上述现象,请你推测皂角甙的一种化学性质。19.某校“绿色”环保小组的同学用精密酸度计测得实验室的甲、乙、丙、丁四种废液的pH如右表。现请你和他们一起实验并回答:废液酸碱度甲乙丙丁pH6.511.37.02.0(1)各取溶液少许,分别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废液是(2)实验老师告知:乙、丁分别是未用完的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硝酸。为了防止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小聪将丁溶液逐滴滴入乙中,刚好完全反应,小明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还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呢!”请问,该肥料属于(填“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20.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过氧乙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对人的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易分解成乙酸和氧气,易爆炸.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过氧乙酸的化学性质.(写出两点)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时,消毒人员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是21.硫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小柯将硫酸镁溶液滴入硝酸钡[Ba(NO3)2]溶液中得到硫酸钡,如图表示该实验过程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22.常温下,一锥形瓶中盛有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3%的稀硝酸,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与加入稀硝酸的关系曲线如图。请回答问题:(1)本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pH=7时,锥形瓶中的溶液呈无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到0.01%)。(3)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4)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2.6%的稀硝酸进行本实验,pH传感器测得的曲线可能经过(填“甲”“乙”或“丙”)点。23.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①在0℃时水结成冰;②汽油可以燃烧;③煤块变成煤粉;④酒精易挥发;⑤煤气燃烧;⑥鸡蛋变臭;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24.小明测得石灰石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pH为2,也适量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测得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点处溶液中的两种溶质是(写化学式);(2)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25.(1)某电视节目中有个“土壤兄弟”,提倡人们不要随地乱丢废旧电池,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还有个“空气兄弟”建议我们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2)实验室有两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推知它们只能是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区分它们,请你参与实验,选择下列试剂进行区分,并回答有关问题.试剂:①pH试纸②KOH溶液③Ca(OH)2溶液④稀硫酸⑤Na2SO4溶液

所选试剂(填序号,每种方法只选择一种)实验现象及结论方法一方法二三、解答题26.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实验组别一二三四稀盐酸质量/g100.0100.0100.0100.0混合物质量/g3.06.09.012.0所得溶液质量/g101.9103.8105.0a剩余固体质量/g00mn(1)混合物中能和稀盐酸反应的物质是(2)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组。(3)表中a的值为。(4)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通过计算说明)。27.在学习酸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实验室的工业盐酸呈黄色,老师解释说是因为里面含有氯化铁。为测定这瓶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含量(假设不含其他杂质),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取10g工业盐酸加入到小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电子pH计不断读取反应时的pH值,得出如图所示的关系。(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与10g工业盐酸中的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g。(2)计算10g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质量。28.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②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150150150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4812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m155.8158.7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1)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判断实验二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理由:。(2)表中的m值为。(3)根据实验二的数据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29.某科学兴趣小组对当地土壤成分及含量开展调查。将1000g土壤样品中的铝元素、铁元素均转化为AlCl3、FeCl3后,往它们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假设其他杂质均不与酸、碱反应)。产生的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分析计算:【提示:AlCl3+3NaOH=Al(OH)3↓+3NaClㅤㅤAl(OH)3+NaOH=NaAlO2+2H2O】(1)A点沉淀为(填化学式)。(2)该土壤样品中铝元素的质量为g。(3)铁元素在该土壤样品中所占百分比?(4)B点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0.为测定某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某同学实验并记录如下:(1)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多少;(2)向E烧杯内加入54.4g水,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D烧杯溶液溶质的化学式为;(4)原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的氢氧化钠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比为。四、实验探究题31.为了探究NaOH的化学性质,小科将浓CuSO4溶液逐滴滴入过量的浓NaOH溶液中,滴入16滴CuSO4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继续滴加3滴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不消失,但沉淀很快变黑。实验中为何出现了异常现象?小科查找资料:Cu(OH)2在室温下稳定,在70℃~80℃时可分解生成CuO。于是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实验方法与操作实验现象①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5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沉淀不消失②1号试管蓝色固体不消失2号试管蓝色固体不消失3号试管蓝色固体减少4号试管蓝色固体消失,溶液呈亮蓝色(1)实验①基于的假设是少许Cu(OH)2可溶于足量水中,但实验现象不支持假设;实验②基于的假设是,且实验现象支持假设。(2)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浓CuSO4溶液与浓NaOH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3)欲用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制备稳定的Cu(OH)2蓝色沉淀,需考虑的因素有、(写出两点)。32.小东对某农田的土壤酸碱性和改良方案进行研究。请填空:取样:如图所示在农田的四点,各取耕作层土壤约1千克,让其自然风干,磨成粉状后混合均匀备用(以下称为土样)。(1)【实验1】土壤酸碱性的测定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取5克土样,放入碗底。加入自来水10毫升,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待其静置澄清后,用玻璃棒蘸取清液到精密pH试纸(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上,即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土样的pH。实验记录:进行三次实验,测得pH分别为:3.6、3.5、3.7。结果分析:①从测定结果看,此土壤呈(填“酸”或“碱”)性;②此实验方法有一处不够严密,请给予指出并改正:。(2)【实验2】用不同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的对比实验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土样酸碱性的改变情况。实验方法:取三份土样各500克,分别加入0.2克不同改良剂和约l升左右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测定清液的pH。实验记录(见下表):加入的改良剂重过磷酸钙熟石灰草木灰有效成分化学式Ca(H2PO4)2Ca(OH)2K2CO3测得的pH3.110.34.1结果分析:①从本实验结果看,不能用于改良此土壤的改良剂是;②为增强对比实验的说服力,在上述实验方法中,你认为对每种改良剂进行实验所加水量的要求应该是。(3)【实验3】改良剂用量的测定实验实验目的:研究使500克土样呈中性所需熟石灰的质量。实验方法:。33.电导率和pH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某兴趣小组运用电导率和pH传感器探究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数据如图乙所示。注: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的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单位以微西门子每厘米(μS/cm)表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时,溶液电导率较高的原因是溶液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写离子符号)。(2)如图乙,C点电导率最低的原因是;(3)将恒压滴液漏斗中液体换成以下哪种溶液,测得电导率图像与图乙相似____;(可多选)A.HCl B.CuSO4 C.MgSO4 D.NaNO334.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A中反应开始时,弹簧夹C处于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后,关闭C,装置A中仍在反应。过一会儿,观察到装置B中出现白色沉淀(填化学式)。小组同学探究反应后装置B中的溶液的溶质成分。(2)【提出问题】反应后装置B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1:NaCl;猜想2:NaCl、HCl;猜想3:NaCl、Na2CO3;猜想4:NaCl、NaOH、Na2CO3;猜想5:NaCl、NaOH、CaCl2【交流讨论】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2一定不合理。理由是。(3)【实验探究】将反应后装置B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取少量滤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先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实验现象溶液变红实验结论猜想4正确【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经过交流与讨论后认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35.小科向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提出问题】溶液红色褪色的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①Na2O2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O2。反应放出的热量使H2O2部分或全部分解为H2O和O2;②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分子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③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猜想】猜想A: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猜想B: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H2O2;猜想C: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1)【探究】小科认为猜想A不正确,理由是。(2)【探究】为了验证猜想B和C,请将下列实验操作补充完整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B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产生气泡,木条复燃猜想B正确c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先加足量的水,再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一会红色消失猜想C(选填“正确”、“错误”或“无法确定”)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有腐蚀性分析。【解答】浓硫酸有腐蚀性,试剂瓶上应贴有腐蚀品标志;

故选B。2.【答案】C【解析】【分析】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据此判断即可。【解答】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分解反应;而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属于化合反应,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呈红色,遇中性或酸性溶液都不变色分析。【解答】稀盐酸呈酸性,蒸馏水、食盐水呈中性,三种物质都不能使酚酞变色,石灰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故答案为:C。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仍呈紫色分析;根据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呈无色分析。【解答】氯化钠溶液、蒸馏水都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稀醋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故答案为:D。5.【答案】D【解析】【解答】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故A错误;B、纯净的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氮气约有78%,氧气约有21%等,故B错误;C、浓硫酸具有很强的酸性和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碱性土壤,故说法错误;D、硝酸钾(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可以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K、N两种营养元素,故说法正确.故选D.【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B、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C、根据浓硫酸具有很强的酸性和腐蚀性判断;D、根据复合肥的概念和作用判断.6.【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

(2)干燥剂不能和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3)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能够与氯化钡生成沉淀的不只有硫酸一种溶液。【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浓硫酸可以干燥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氢气等,不能干燥碱性的气体,因为它和碱性气体发生反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铁锈、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还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氯化钡溶液能与硫酸、硝酸银、碳酸盐溶液等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只用氯化钡溶液不能鉴别出这瓶溶液是否是硫酸溶液,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7.【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考虑;B、根据浓盐酸、浓硫酸是否能吸水来考虑;C、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来考虑;D、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浓盐酸不具脱水性来考虑.【解答】解: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瓶口没有白雾,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瓶口有白雾,故A错误;B、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故B错误;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溶质氯化氢气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也随之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减小,故C正确;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纸张、蔗糖、木材、皮肤等物质脱水而炭化,浓盐酸没有脱水性,故D错误.故选C.8.【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A、锌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加锌无明显现象,可证明酸已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加酚酞呈无色,可证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C、盐酸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加硝酸银不能证明反应是否发生,符合题意;

D、盐酸呈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呈碱性,pH大于7,用pH试纸测混合液pH=7,可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9.【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发生反应时,反应物减少,生成物质量增加分析。【解答】A、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沉淀为生成物,随稀硫酸的增加而增加,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为反应物,随硫酸的加入会不断减少,最终完全反应,不会再增加,不符合题意;

C、溶液的pH会从大于7下降,至等于7,然后再小于7,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的质量随反应的发生而减小,至完全反应时只有水,溶质质量为0,然后继续加稀硫酸,又变成稀硫酸溶液,溶质质量又增加,符合题意;

故选D。10.【答案】B【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食物在细菌的作用下腐败,生成难闻的气体,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水结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燃放烟花,火药燃烧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形成爆炸,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因此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B.故选B.11.【答案】A【解析】【解答】A、酸牛奶本身显酸性,变质后用pH试纸测定的结果还是<7,该选项做法不能达到目的;B、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该选项做法能达到目的;C、水垢的成分碳酸钙能够和醋酸反应,然后用水冲洗,该选项做法能达到目的;D、由于紫甘蓝的汁液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会出现不同的颜色,所以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甘蓝可制酸碱指示剂,该选项做法能达到目的;故选:A.【分析】A、根据酸牛奶显酸性分析;B、根据硬水和软水中含有的钙、镁离子不同进行鉴别;C、根据水垢的成分碳酸钙能够和酸反应分析;D、根据紫甘蓝的汁液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分析.1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1:8,体积比为2:1,不符合题意;

B、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二氧化锰产生氧气速率快,但最终产生的O2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C、往锌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氢气质量应随反应发生增加,不符合题意;

D、往稀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所以沉淀在加氢氧化钠一段时间后产生,符合题意;

故选D。13.【答案】A【解析】【解答】A、

K2CO3HClCaCl2KNO3K2CO3无现象气体沉淀无现象HCl气体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CaCl2沉淀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KNO3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四组现象各不相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

(NH4)2SO4NaNO3NaOHKCl(NH4)2SO4无现象无现象气体无现象NaNO3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NaOH气体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KCl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有两组现象分别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C、硫酸钠、硫酸都会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D、首先依据溶液显蓝色,鉴别出硫酸铜,再用硫酸铜鉴别出氢氧化钠,但是不能鉴别出硝酸钠和氯化钠,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A.【分析】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首先需考虑物质的颜色,然后将鉴别出来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混合,根据现象的不同加以鉴别,若物质都是没有颜色,则让溶液之间两两混合,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加以鉴别.14.【答案】D【解析】【解答】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白醋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与纯碱反应,不能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分析】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汽油可溶解油渍,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15.【答案】B【解析】【解答】A、氯化钾和被鉴别的硫酸、氢氧化钾、氯化钙都不会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B、碳酸钾和硫酸反应会产生气体,和氢氧化钾不反应,没现象,和氯化钙反应会生成沉淀,三种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盐酸和氢氧化钾会反应,但是无现象,和硫酸、氯化钙不反应,三种现象相同,不能鉴别,D、硝酸钠和三种物质都不会发生反应,【分析】A、氯化钾不与三者反应,B、碳酸钾和三者反应的现象不同,有气体、有沉淀和无明显变化三种现象发生,C、盐酸不与硫酸和氯化钙反应,与氢氧化钾反应无现象D、硝酸钠和三种物质都不反应,.16.【答案】Ba(NO3)2;AgNO3【解析】【分析】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如果要判定经过滤后的水中是否还存在氯化钠,检验的方法是:取少量的待测液(污水),往待测液中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至沉淀不再产生后过滤,然后往滤液中滴加HNO3和AgNO3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17.【答案】(1)减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碳酸【解析】【分析】(1)打开瓶盖,汽水上方的大气压强减小,据此分析二氧化碳的溶解性随气压的变化规律。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因此石灰水变浑浊;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解答】(1)小李同学拧开瓶盖,有大量气体逸出,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随气压的减小而减小。将逸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将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若将逸出的气体通入到滴有石蕊的水中,溶液呈红色,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碳酸。18.【答案】(1)A(2)受热易分解(或氧化)【解析】【分析】(1)根据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分析;(2)根据受热后失去其化学性质说明受热易分解分析。【解答】(1)新鲜芋艿汁液内因有碱性物质一皂角甙,沾上会奇痒难忍,可涂抹酸性物质加以缓解,食醋呈酸性,A正确;熟石灰和纯碱都呈碱性,B和C错误;

(2)如果将带皮芋艿煮熟后,再用手去皮也不再会有痒的感觉,可推测皂角甙受热易分解;

故答案为:(1)A;(2)受热易分解(或氧化)。19.【答案】(1)乙(2)复合肥【解析】【分析】(1)根据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分析;

(2)根据硝酸钾中含有氮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分析。

【解答】(1)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乙溶液pH大于7,呈碱性,所以乙能使酚酞变红;

(2)氢氧化钾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硝酸钾中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答案为:(1)乙;(2)复合肥。20.【答案】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易分解成乙酸和氧气,易爆炸;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眼镜等【解析】【分析】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防腐性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解答】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过氧乙酸的化学性质有有腐蚀性,易分解成乙酸和氧气,易爆炸;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时,消毒人员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是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眼镜等;故答案为: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易分解成乙酸和氧气,易爆炸;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眼镜等

21.【答案】产生白色沉淀;Mg(NO3)2和MgSO4【解析】【分析】根据图像结合题中两物质反应的现象分析;根据反应后溶液的成分除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分析。【解答】AB段为硫酸镁与硝酸钡反应的图像,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C点为硝酸钡反应完全后硫酸镁过量的图像,所形成溶液中溶质有产生的硝酸镁和剩余的硫酸镁。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Mg(NO3)2和MgSO4。22.【答案】(1)NaOH+HNO3=NaNO3+H2O(2)4.25%(3)HNO3、NaNO3(4)甲【解析】【分析】(1)氢氧化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分别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稀硝酸溶液的质量和生成硝酸钠的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计算即可;

(3)分析a点时反应是否结束,然后根据加入的稀硝酸是否过量和反应产物分析溶质的种类;

(4)反应需要的稀硝酸的溶质质量是一定的,如果稀硝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那么反应结束时需要稀硝酸的质量就会偏小,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氢氧化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NO3=NaNO3+H2O。

(2)pH=7时,锥形瓶中的溶液显中性,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仍然呈无色;

设反应生成硝酸钠质量为x,加入稀硝酸的质量为y,

NaOH+HNO3=NaNO3+H2O,

406385

20g×4%6.3%yx

4020g×4%=85x=636.3%y,

解得:x=1.7g,y=20g;

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7g20g+20g23.【答案】A;D;A;C;B;B;D;C【解析】【解答】①在0℃时水结成冰是物理变化;②汽油可以燃烧是化学性质;③煤块变成煤粉是物理变化④酒精易挥发是物理性质;⑤煤气燃烧是化学变化;⑥鸡蛋变臭是化学变化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性质;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是物理性质。【分析】首先将变化与性质区分开来,区别时看叙述中有没有“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有”等词语,若有则是性质叙述,没有则是变化叙述;然后再区分变化和性质的种类。24.【答案】CaCl2和HCl;有气泡产生;Na2CO3+CaCl2=CaCO3↓+2NaCl;加入Na2CO3溶液增多pH升高【解析】【解答】(1)A处残留液的pH为2,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中一定有盐酸,加入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显中性的氯化钠,溶液的pH会逐渐升高,残留液中除了有盐酸外,还有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故A点处溶液中的两种溶质是氯化钙和盐酸.(2)AB段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现象是有气泡冒出.(3)块状石灰石和适量稀盐酸反应至气泡逸出不明显后,测得其残留液pH等于2,说明盐酸过量,加入碳酸钠溶液后,碳酸钠先中和盐酸后才能与氯化钙反应,故AB段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BC段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4)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过量的碳酸钠使溶液的碱性增强,CD段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已过量,不再参加反应,只是使液体碱性增强,所以CD段的pH上升.故答案为:(1)CaCl2和HCl;(2)有气泡产生;(3)Na2CO3+CaCl2=CaCO3↓+2NaCl;(4)加入Na2CO3溶液增多pH升高.【分析】(1)根据制二氧化碳反应结束后残留物的成分分析;(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回答,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的现象;(3)根据制二氧化碳反应结束后残留物的成分,以及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回答,注意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后才能再与氯化钙反应;(4)根据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回答.25.【答案】防止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泄漏而造成土壤污染;减少由于汽车尾气的直接排放而造成的大气污染;①;pH>7的是Na2CO3,pH=7的是Ba(NO3)2;③;有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无现象的是Ba(NO3)2.【解析】【解答】(1)不要随地乱丢废旧电池可以防止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泄漏而造成土壤污染以及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可以减少由于汽车尾气的直接排放而造成的大气污染;故填:防止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泄漏而造成土壤污染;减少由于汽车尾气的直接排放而造成的大气污染.(2)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而硝酸钡溶液呈中性,所以可用pH试纸鉴别;氢氧化钙溶液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钙不和硝酸钡溶液反应,所以可用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硫酸钡沉淀;硫酸钠溶液和硫酸不反应,而硫酸钠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方法一:①;pH>7的是Na2CO3,pH=7的是Ba(NO3)2;方法二:③;有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无现象的是Ba(NO3)2;方法三:④;有气体产生的是Na2CO3,有白色沉淀的Ba(NO3)2;方法四:⑤无明显现象的Na2CO3,有白色沉淀的Ba(NO3)2.故答案为:方法一:①;pH>7的是Na2CO3,pH=7的是Ba(NO3)2;方法二:③;有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无现象的是Ba(NO3)2.【分析】(1)根据不要随地乱丢废旧电池可以防止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泄漏而造成土壤污染以及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可以减少由于汽车尾气的直接排放而造成的大气污染进行解答;(2)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而硝酸钡溶液呈中性,所以可用pH试纸鉴别;氢氧化钙溶液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钙不和硝酸钡溶液反应,所以可用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硫酸钡沉淀;硫酸钠溶液和硫酸不反应,而硫酸钠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解答.26.【答案】(1)碳酸钙(2)一、二(3)105.5(4)由第一组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0+3.0g−101.9g=1.1g设3.0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1.1g则10044解得x=2.5g。故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2.5g:(3.0g−2.5g)=5:1【解析】【分析】(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判断即可;

(2)根据图表中数据分析,每消耗3.0g混合物,溶液增加1.9g,第三次加入混合物9.0g,溶液增加质量为5.0g小于1.9g×3,说明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

(3)第一组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差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解碳酸钙的质量,及一步计算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4)由于第三组时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根据(3)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可知氯化钙的质量,那么a的数值等于第三组溶液质量与多溶解的氯化钙的质量之和。【解答】(1)在混合物中,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而氯化钙不与稀盐酸反应;

(2)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一、二组;

(3)由第一组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0+3.0g101.9g=1.1g;

设3.0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x1.1g

100x=441.1g;

解得:x=2.5g;

那么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3g2.5g=0.5g;

那么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2.5g:0.5g=5:1;

(4)第四组比第三组多溶解了12.0g9.0g=3.0g混合物中的氯化钙,

3.0g混合物中的氯化钙质量为:27.【答案】(1)3g(2)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3g×10%=0.3g,设氯化铁质量为x

FeCl3+3NaOH=Fe(OH)3↓+3NaCl

162.5120

x0.3g

162.5:120=x:0.3g

x=0.406g;【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中pH从小于7上升到等于7的过程是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pH保持不变的过程是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

(2)根据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出氯化铁质量分析。

【解答】(1)向工业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铁反应,由图像可知,与10g工业盐酸中的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1-8=3克;

(2)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3g×10%=0.3g,设氯化铁质量为x

FeCl3+3NaOH=Fe(OH)3↓+3NaCl

162.5120

x0.3g

162.5:120=x:0.3g

x=0.406g;

故答案为:(1)3g;(2)0.406g(0.4g也可)。28.【答案】(1)因为实验三产生的气体质量为150+12−158.7=3.3(克),实验二产生的气体质量为150+8−155.8=2.2(克),实验三产生的气体质量大于实验二,所以实验二中稀盐酸有剩余,8克样品已完全反应。(2)152.9(3)解: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66.25%【解析】【分析】(1)根据各组反应的质量关系对比,酸质量不变,固体增加反应继续,则说明酸足量,固体全部反应;

(2)根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分析;

(3)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分析,利用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质量,从而计算其质量分数。【解答】(1)因为实验三产生的气体质量为150+12−158.7=3.3(克),实验二产生的气体质量为150+8−155.8=2.2(克),实验三产生的气体质量大于实验二,所以实验二中稀盐酸有剩余,8克样品已完全反应;

(2)由实验二数据可知,8克样品全部反应产生2.2克气体,则4克样品全部反应产生1.1克气体,所以m=150+4-1.1=152.9;

(3)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x2.2g

106:44=x:2.2g

x=5.3g

则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g8g29.【答案】(1)Al(OH)3、Fe(OH)3(2)18(3)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沉淀的总质量为105.5g,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铝会反应溶解,剩下的就是氢氧化铁沉淀,则氢氧化铁沉淀的质量为53.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该土壤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53.5g×56107×100%=28g,则铁元素在该土壤样品中所占百分比为:28g答:铁元素在该土壤样品中所占百分比为28%。(4)设生成53.5g氢氧化铁沉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FeCl3+3NaOH=Fe(OH)3↓+3NaCl1201075%x53.5g120x=1200g设生成52g氢氧化铝沉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y,AlCl3+3NaOH=Al(OH)3↓+3NaCl120785%y52g120y=1600g设与52g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z,Al(OH)3+NaOH=NaAlO2+2H2O784052g5%z78z≈533.3g则B点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1200g+1600g+533.3g=3333.3g。答:B点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3333.3g【解析】【分析】根据AlCl3、FeCl3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铝沉淀与氢氧化钠反应溶解,结合图像中沉淀的变化情况,确定产生氢氧化铝质量,再由铝元素质量守恒计算铝元素质量,由反应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铁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氢氧化钠质量分析。

【解答】(1)AlCl3、FeCl3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沉淀,A沉淀达到最高点,成分Al(OH)3、Fe(OH)3;

(2)由图像可知,氢氧化铝的质量为105.5-53.5=52g,由铝元素守恒可知,铝元素质量为52g×2778=18g;30.【答案】(1)由实验可知,所用盐酸为250g7.3%的稀盐酸,设配制该溶液需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x,则

250g×7.3%=36.5%x

x=50g(2)由氯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中氯元素质量即为盐酸中氯元素质量,则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质量为200g×7.3%×35.5(3)NaOH、Na2CO3、NaCl(4)1:1【解析】【分析】(1)根据浓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计算所用浓溶液质量分收入

(2)根据反应的盐酸质量计算出氯元素质量,由生成溶液中氯化钠中氯元素即为盐酸中氯元素质量,从而计算出生成溶液中溶质质量,由此计算生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气体质量,由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出碳酸钠质量及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质量,再由碳酸钠质量计算出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由反应的总盐酸质量计算出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质量,利用盐酸反应计算未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分析。【解答】(3)B烧杯中加入盐酸,无气泡,溶液仍为红色,说明B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盐酸,只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由步骤2可知,50克样品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200g+50g245.6g=4.4g,设碳酸钠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1067344x7.3%y4.4g106:44=x:4.4g73:44=7.3%y:4.4g

x=10.6gy=100g

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质量为100g,步骤1中加入50克稀盐酸,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则D烧杯溶液溶质的化学式为NaOH、Na2CO3、NaCl。

(4)设混合物中氢氧化钠质量为zNaOH+HCl=NaCl+H2O4036.5z100g×7.3%40:36.5=z:(100g×7.3%)

z=8g

设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为mCO2+2NaOH=Na2CO3+H2O80106m10.6g80:106=m:10.6g

m=8g,原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的氢氧化钠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比为1:1.

故答案为:(1)50g;(2)7.8%;(3)1:1.31.【答案】(1)少许Cu(OH)2可溶于足量NaOH浓溶液中(2)蓝色沉淀变成黑色固体(3)溶液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是否过量(合理即可)【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确定实验②中不断变化的因素;

(2)根据“Cu(OH)2在室温下稳定,在70℃~80℃时可分解生成CuO”和“继续滴加3滴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不消失,但沉淀很快变黑”分析解答;

(3)根据表格数据和题干信息分析影响氢氧化铜制备的因素。【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实验②中的溶液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只是浓度不同,因此实验②基于的假设是:少许Cu(OH)2可溶于足量NaOH浓溶液中。

(2)根据实验现象:蓝色沉淀变成黑色固体,可知浓CuSO4溶液与浓NaOH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3)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