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数据管理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_第1页
《产品数据管理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_第2页
《产品数据管理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_第3页
《产品数据管理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_第4页
《产品数据管理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品数据管理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适用范围:202X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代码:0115016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学分:2学分学时:理论32学时先修课程:信息处理技术、现代信息检索技术、机械工程导论等后续课程:企业数字化管理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讲授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系统结构和PDM企业实施案例以及典型PDM系统介绍等相关专题。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制造系统中产品数据管理有关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掌握PDM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为今后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特别是从事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满足我国企业信息化工程对大量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PDM技术的起源、发展并熟悉产品数据管理基本概念与主要作用;熟悉和了解PDM所需的各种支撑关键技术,了解PDM系统相关的主要模型,了解数据管理、数据分布原理;了解PDM系统的应用层次;了解典型先进制造模式,并了解先进制造系统与PDM的关系分析;了解国内外商用PDM软件系统品牌和功能模块及差异。课程目标2: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综合实践性,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酚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特别是从事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目标3: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将思政元素和理论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渗透诚实守信教育,加强虽责任意识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德オ兼备的合格人才。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产品数据管理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目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见表1。表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支撑强度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系统、零部件或制造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3.1能够设计针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机械系统、零部件或制造工艺流程。3.2能够通过软硬件设计、仿真、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对解决方案组织实施。3.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过程中,能够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论证方案的可行性。3.4能将优选和创新设计意识,用于解决方案的制定环节。课程目标2: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综合实践性,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酚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特别是从事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M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6.1熟悉机械专业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企业文化方面的知识。6.2能分析和评价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方案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PDM技术的起源、发展并熟悉产品数据管理基本概念与主要作用;熟悉和了解PDM所需的各种支撑关键技术,了解PDM系统相关的主要模型,了解数据管理、数据分布原理;了解PDM系统的应用层次;了解典型先进制造模式,并了解先进制造系统与PDM的关系分析;了解国内外商用PDM软件系统品牌和功能模块及差异。课程目标3: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将思政元素和理论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渗透诚实守信教育,加强虽责任意识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H注:表中“H(高)、M(中)”表示课程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1.理论部分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见表2。表2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对应的课程目标1.产品数据管理技术概论1.1制造业信息化1.2产品数据管理(PDM)起源和发展1.3产品数据管理(PDM)的基本概念;1.4产品数据管理(PDM)主要作用;1.5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应用状况。教学要求:(1)了解PDM技术的起源、发展;(2)熟悉产品数据管理基本概念与主要作用;(3)了解PDM实施为企业带来的效益。重点:产品数据管理(PDM)基本概念。难点:产品数据管理(PDM)基本概念。21、32.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原理2.1制造企业产品数据的分类和组织;2.2PDM系统支撑关键技术;2.3PDM的关键模型、PDM数据管理与数据分布原理;2.4PDM的应用。2.5PDM体系结构及其发展;教学要求:(1)了解制造企业产品数据的分类与组织形式;(2)熟悉和了解PDM所需的各种支撑关键技术;(3)了解PDM系统相关的主要模型,了解数据管理、数据分布原理;(4)了解PDM系统的应用层次;(5)理解和掌握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基础体系结构;重点:PDM系统的支撑技术,PDM系统的数据分布原理、PDM的关键模型,PDM的关键模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基础体系结构。难点:PDM系统的支撑技术,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基础体系结构。41、33.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3.1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3.2产品数据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3.3PDM与研发项目管理。3.4PDM结构管理与配置管理功能。3.5零部件编码技术;教学要求:(1)理解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主要功能;(2)熟悉产品数据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关系(2)熟悉PDM与研发项目管理关系;(4)掌握PDM结构管理与配置管理功能(5)理解和掌握零部件编码技术。重点: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产品数据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PDM与研发项目管理;PDM与零部件编码技术。难点: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PDM与研发项目管理、PDM与零部件编码技术。62、34.产品数据管理与先进制造模式4.1典型的先进制造模式,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大规模定制、精益生产、虚拟制造等;4.2先进制造系统与PDM的关系分析;教学要求:(1)了解典型先进制造模式;(2)了解先进制造系统与PDM的关系分析。重点:典型的先进制造模式;先进制造系统与PDM的关系分析。难点:先进制造系统与PDM的关系分析。101、35.PDM系统实施方法5.1PDM实施的概念、地位以及成功与失败原因;5.2PDM实施的步骤和方法;5.3PDM实施案例介绍。教学要求:(1)掌握PDM实施的总体原则和理念,解决方案和策略;(2)理解PDM实施在制造业企业的地位以及PDM实施成功与失败原因;(3)理解和掌握PDM的实施步骤与方法;(4)了解PDM实施的案例。重点:PDM实施的概念、地位以及成功与失败原因,PDM实施的步骤和方法。难点:PDM实施的步骤和方法。42、36.商用PDM系统介绍6.1国内外商用PDM系统简介;6.2国内外PDM软件比较;6.3开目PDM系统与MatrixOne介绍。教学要求:(1)了解国内外商用PDM软件系统品牌和功能模块;(2)了解国内外商用PDM软件系统的差异;(3)熟悉开目PDM系统与MatrixOne。重点:国内外PDM系统简介;国内外PDM软件比较;开目PDM系统与MatrixOne介绍。难点:开目PDM系统与MatrixOne介绍。62、3合计32五、教学方法及手段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讨论、案例、视频资源共享等教学手段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和相关能力的培养。讲授环节主要采用教师讲解、演示、互动的教学形式。教师讲解知识点、配合先进制造模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典型案例。将知识点项目化、案例化,使学生对知识点形成直观印象,并通过课堂教学双方互相提问,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课程目标。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利用学习通等教学平台进行PDM相关主题的专题答辩与课堂讨论小组活动。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六、课程资源1.推荐教材:(1)《产品数据管理PDM原理与应用》黄曙荣编著,江苏大学出版社,2020年。2.参考书:作者(译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1)《集成化产品数据管理技术》葛江华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2)《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廖文和编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6年;(3)《先进制造技术》盛晓敏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10年。(4)《产品数据管理(PDM)的原理与实施》范文慧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期刊: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1)《AdvancesinManufacturing》;(2)《集成技术》;(3)《先进制造业》;(4)《先进制造技术》4.网络资源:网站名,访问路径或者:作者.文题.更新和修改日期.访问路径.(1)eWorks数字化企业网网址:/DocumentList.aspx?parentTopic=0&topic=257(2)Pushsoft,MES制造执行系统网址:/list/47/(3)木棉树,数字孪生网址:/?renqun_youhua=182511&bd_vid=8012522724294565972(4)李俊山.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2014.网址:/sCourse/course_6224.html(5)陈粟宋.电子产品制造工艺。2012./sCourse/course_3498.html七、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具体考核/评价细则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见表4。表4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考核环节占比考核/评价细则课程目标123过程性考核课堂表现10(1)根据课堂出勤情况和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考核,满分100分。(2)以平时考核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442专题汇报与讨论15(1)分小组进行智能制造相关主题专题汇报,满分100分;(2)听众(台下同学)给出的平均分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3)以专题汇报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663作业15(1)主要考核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满分100分;(2)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3)以作业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663课程论文60(1)课程专题论文100分,以论文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2)与智能制造相关主题,题目自拟,不少于5000字。(3)论文格式参照本科毕业设计√√√252510合计:100分414118八、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表现、分组任务、作业、课程专题报告(论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考核总成绩由课程专题报告(论文)和过程性评价成绩组成。其中期末课程专题论文为100分(权重60%);课堂表现(考勤、课堂讨论)、分组任务、作业等过程性评价成绩为100分(权重40%),具体分配比例为课堂表现10%,分组任务15%,作业15%。2.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标准过程性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评价标准、所占比重见表5。表5过程性考核方式评价标准考核方式所占比重(%)100>x≥9090>x≥8080>x≥7070>x≥60x<60课堂表现20无旷课迟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踊跃回答问题,准确率大于90%。无旷课迟到,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回答问题准确率大于80%。迟到2次以内,偶尔参与教学活动,回答问题准确率大于70%。旷课迟到两次以内,偶尔参与教学活动。旷课迟到3次以上,不参与教学活动。作业40作业完整,思路清晰,准确率大于90%,字迹工整。作业完整,准确率大于80%,字迹工整。不交作业2次以内,准确率大于70%.不交作业3次以内,准确率大于60%.不交作业4次以上,准确率小于60%。分组任务(专题汇报)40选题聚焦,分工明确,汇报内容充实,PPT制作精美,汇报逻辑清晰观感良好。选题较聚焦,分工明确,汇报内容较充实,PPT制作良好,能清楚表达主题内容。选题不够聚焦,分工明确,汇报内容基本充实,PPT制作一般,选题略宽泛,汇报内容基本充实,PPT制作一般,选题宽泛,分工不清,汇报内容粗略,PPT制作较差。3.课程论文评分标准(100分)课程论文评价标准见表6。表6课程论文评价标准分值分布100>x≥9090>x≥8080>x≥7070>x≥60x<60评价标准能在规定时间内独自完成论文,拥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中的立论正确,且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的方法适当结论也正确,并有一定创新性,有较高的学术或实用价值;论文的结构严谨,格式规范工整,条理清楚且逻辑性强。能在规定时间内独自完成论文,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中的立论正确,且理论分析得当,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正确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