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产业扶贫实施方案TOC\o"1-2"\h\u18865第1章总论 3121441.1背景与意义 3233761.2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3271401.3目标任务与实施步骤 418909第2章三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321642.1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4170922.2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56952.3农民收入与就业现状 517110第3章扶贫对象与扶贫模式 6145313.1扶贫对象识别与精准帮扶 6208813.1.1扶贫对象的识别 6325333.1.2精准帮扶措施 660643.2产业扶贫模式选择与优化 639923.2.1产业扶贫模式选择 6130913.2.2产业扶贫模式优化 730054第4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7317134.1产业结构优化布局 7176244.1.1优化区域布局 7184804.1.2调整作物结构 723354.1.3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融合 7297894.2特色产业培育与发展 7152824.2.1发掘特色资源 7207264.2.2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 7317614.2.3创新产业模式 8296954.2.4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 8129674.2.5优化政策环境 83268第5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8245435.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 859315.1.1现状概述 883485.1.2存在问题 8293715.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与措施 8316695.2.1发展战略 8170745.2.2措施 926670第6章农业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9265826.1农业产业链现状分析 9149036.1.1产业结构分析 9107416.1.2产业链主体分析 9218296.1.3产业链运行机制分析 1056726.2农业产业链构建与优化策略 10132406.2.1优化产业结构 10786.2.2加强产业链主体培育 1063806.2.3完善产业链运行机制 10187896.2.4创新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1010413第7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10229557.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10141767.1.1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10298607.1.2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11977.1.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11323807.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1172707.2.1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 11177637.2.2加强农业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181707.2.3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成效 11140327.2.4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激励机制 1118914第8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 12265728.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需求 12116118.1.1现状分析 12206668.1.2需求分析 12216708.2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措施与保障 12246318.2.1加强农村交通设施建设 1249238.2.2改善农村水利设施条件 12261068.2.3加强农村能源供应设施建设 1290968.2.4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1276638.2.5政策保障 1322582第9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394339.1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 1393999.1.1现状 13110659.1.2问题 1379559.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策略与措施 1382779.2.1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13279839.2.2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1378269.2.3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13253189.2.4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 1427518第10章实施效果评价与政策建议 143050610.1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41260110.1.1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包括农民收入增长、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值提升等指标,以衡量扶贫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 141728710.1.2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包括贫困人口减少、就业机会增加、基础设施改善等指标,以反映扶贫政策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支持和改善。 14105610.1.3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包括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指标,以评估扶贫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42892210.1.4政策执行与成效评价指标:包括政策实施进度、资金使用效率、扶贫目标完成情况等指标,以评价政策执行的效果。 14791710.2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 143027410.2.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类扶贫资源,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 142064210.2.2完善金融扶贫政策: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降低扶贫贷款门槛,为扶贫产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142165210.2.3强化人才和技术支撑: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素质,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扶贫工作队伍。 141304810.2.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扶贫产业提供基础保障。 141198410.2.5建立健全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扶贫产业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觉问题,调整政策措施。 151361410.3持续推进与优化方向 151422310.3.1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为扶贫产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5983610.3.2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提高扶贫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5525410.3.3加强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助力脱贫攻坚。 15104310.3.4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严格环保监管,保证扶贫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15257410.3.5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基层干部政策执行能力,保证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15第1章总论1.1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点和难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农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旨在充分发挥农业产业优势,推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1.2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农业产业扶贫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2)基本原则①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特色。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制定符合实际的三农产业扶贫方案。②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贫困地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③坚持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农业产业扶贫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④坚持引导,市场运作。加强在产业扶贫中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1.3目标任务与实施步骤(1)目标任务①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实现稳定脱贫。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④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2)实施步骤①调查摸底,明确扶贫对象。深入了解贫困地区实际情况,明确产业扶贫的目标群体。②制定产业扶贫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扶贫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③加强政策扶持,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为产业扶贫提供有力保障。④推动项目实施,保证扶贫效果。加强项目管理,保证产业扶贫项目落地生根,取得实效。⑤加强监测评估,及时调整优化。建立健全产业扶贫监测评估机制,及时发觉问题,调整优化扶贫措施。第2章三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1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国农业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粮食生产能力稳定,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特色逐步凸显。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农业附加值不断提高。(3)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4)农业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不断发展,农业产业融合度逐步提高。2.2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农村产业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农村产业多元化。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农业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2)农村产业布局优化。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互动发展,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拓展,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4)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增强。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型经营主体、返乡创业人员等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3农民收入与就业现状农民收入和就业是衡量三农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农民收入与就业状况如下:(1)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国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多元化,收入结构不断优化。(3)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质量逐步提高。(4)农村就业形势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拓宽,返乡创业人员增多,农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5)扶贫政策助力农民收入增长。扶贫政策精准发力,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加快,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第3章扶贫对象与扶贫模式3.1扶贫对象识别与精准帮扶3.1.1扶贫对象的识别为保证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需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主要包括农村低收入群体、贫困村屯、特定区域贫困人口等。识别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家庭经济状况:以人均纯收入为主要指标,结合家庭财产、债务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2)致贫原因:深入了解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如因病、因学、因残、因灾等,为精准帮扶提供依据。(3)发展潜力:评估扶贫对象的发展潜力,包括劳动力、土地、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条件。3.1.2精准帮扶措施根据扶贫对象的识别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1)政策扶持:落实国家扶贫政策,为扶贫对象提供政策支持。(2)产业扶持: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引导扶贫对象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收入。(3)就业扶持: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扶贫对象就业能力,促进转移就业。(4)教育扶持: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防止因学致贫。(5)健康扶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3.2产业扶贫模式选择与优化3.2.1产业扶贫模式选择根据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产业扶贫模式:(1)特色种养业: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2)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利用当地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4)农村电商: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3.2.2产业扶贫模式优化为提高产业扶贫效果,需不断优化扶贫模式:(1)技术创新: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业效益。(2)产业链延伸:加强产业上下游企业合作,提高产业附加值。(3)市场拓展: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4)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5)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扶贫对象与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保证扶贫对象受益。第4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4.1产业结构优化布局4.1.1优化区域布局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和农业发展现状,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重点发展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4.1.2调整作物结构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非优势产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种植。引导农民发展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作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4.1.3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融合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2特色产业培育与发展4.2.1发掘特色资源深入调查各地农业资源优势,发掘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4.2.2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引导作用,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4.2.3创新产业模式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产业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众筹农业等新型业态,提高农业产业效益。4.2.4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推广力度,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4.2.5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体系,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第5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5.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5.1.1现状概述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部分地区形成了以农业为核心,融合加工、流通、旅游、文化等产业的产业链体系。同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为产业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5.1.2存在问题(1)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农村产业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较低,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有待提高。(2)政策支持不足。当前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3)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技术含量低,产品竞争力不强。(4)人才短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不足,尤其是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人才。5.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与措施5.2.1发展战略(1)优化产业结构。以农业为基础,推动农村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形成产业链完整、附加值高的产业体系。(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水平。(3)强化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4)完善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解决融资难题。5.2.2措施(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降低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2)优化土地政策。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所需用地,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3)加强人才培育。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引进专业人才,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持。(4)推动科技创新。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应用。(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基础保障。(6)发挥市场作用。建立健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市场体系,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第6章农业产业链构建与优化6.1农业产业链现状分析6.1.1产业结构分析我国农业产业链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较为突出。从产业结构来看,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相对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6.1.2产业链主体分析农业产业链涉及的主体较多,包括农户、合作社、企业、等。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主体之间协作程度较低,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导致产业链运行效率低下。6.1.3产业链运行机制分析农业产业链运行机制包括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链运行机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生产环节,农产品品种单一、品质不高;二是加工环节,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三是物流环节,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损耗严重;四是销售环节,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价格波动大。6.2农业产业链构建与优化策略6.2.1优化产业结构(1)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升产业链条;(3)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产业链。6.2.2加强产业链主体培育(1)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2)引导企业参与农业产业链建设,发挥企业龙头作用;(3)加强引导和支持,完善产业链政策体系。6.2.3完善产业链运行机制(1)生产环节:推广优质农产品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产品品质;(2)加工环节: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3)物流环节: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降低物流成本;(4)销售环节:构建农产品市场体系,稳定市场价格。6.2.4创新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1)建立稳定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产业链各主体合理收益;(2)推广订单农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3)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提供融资保障。通过以上策略,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与优化,为我国三农产业扶贫提供有力支撑。第7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7.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7.1.1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主体(1)强化农业科研院所的核心地位,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2)鼓励企业、高校、合作社等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3)引导金融机构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7.1.2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1)制定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明确创新方向和重点领域;(2)落实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7.1.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素质;(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投身农业科技创新;(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协作能力。7.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7.2.1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1)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2)鼓励企业、合作社等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形成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推广体系;(3)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模式,提高推广效果。7.2.2加强农业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1)整合农业科技成果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共享水平;(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科技成果信息服务能力;(3)拓宽农业科技成果信息传播渠道,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科技信息服务。7.2.3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成效(1)筛选适宜农村地区的农业科技成果,提高科技成果的适用性;(2)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试验、示范和推广,保证科技成果真正惠及农民;(3)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绩效。7.2.4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激励机制(1)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人员的奖励政策,提高其工作积极性;(2)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专项基金,支持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3)鼓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主体开展合作,共享成果转化收益。第8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8.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需求8.1.1现状分析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农村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硬化率较低,通行条件较差,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农民的出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灌溉条件较差,抗灾能力弱。农村能源供应设施相对落后,电力、燃气等供应不稳定,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8.1.2需求分析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需求包括:提高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水利设施条件,加强农村能源供应设施建设,以及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8.2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措施与保障8.2.1加强农村交通设施建设(1)提高农村道路建设标准,实现道路硬化全覆盖;(2)优化农村交通网络布局,提高农村公共交通服务水平;(3)加大对农村道路养护的投入,保证道路畅通。8.2.2改善农村水利设施条件(1)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提高灌溉条件;(2)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3)提高农村防洪排涝能力,减少自然灾害损失。8.2.3加强农村能源供应设施建设(1)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2)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3)改善农村燃气供应设施,提高燃气普及率。8.2.4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1)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2)推进农村信息化应用,提高农民信息素养;(3)加强农村信息安全保障,保证信息安全。8.2.5政策保障(1)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要求;(3)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第9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9.1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9.1.1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得到加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升。9.1.2问题(1)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部分领域存在明显短板。(2)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差距较大。(3)农村公共服务人才短缺,专业化水平不高。(4)农村公共服务资金投入不足,运行维护机制不健全。9.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策略与措施9.2.1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2)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9.2.2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1)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资源总量。(2)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差距。(3)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9.2.3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1)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2)推广购买服务,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效率。(3)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和反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月嫂家政服务与婴幼儿智力开发合同3篇
- 2024年信用贷款反担保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互联网企业全职员工聘用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代购代理服务合同范本:农产品代购篇3篇
- 2024年度大棚建设与农业信息化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教育机构教师劳务派遣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代驾租车服务及车辆租赁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桥梁工程造价咨询合同补充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度抵押车辆买卖合同标准文本3篇
- 2024年度汽车配件展位使用权出让合同3篇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 新疆大学答辩模板课件模板
- 数值分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绿色评价】发展绿色指标评价测试五年级《英语》第一学期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预制梁场建设验收标准
- 学术英语写作范文17篇
- 任发改委副主任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 帝纳波利点位交易法.doc
- 员工档案表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