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白山市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提出的“新石器时代革命”理论,主要结论之一就是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是人类历史上自学会控制火以来的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命”。该理论提出的主要依据可能是A.新石器奠定了原始农业的发展基础 B.原始农业推动人类定居生活的形成C.原始农业促进牲畜的驯化饲养过程 D.新石器铸就了人类早期文明的诞生2.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晚年对文献典籍进行整理,却没有留下属于自己的著作。孔子的这一做法A.为古典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B.包含了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C.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文化教育的垄断D.体现了诸子百家学说走向融合的趋势3.秦统一前,在属邦(秦对少数民族设置的管理机构)之下由“臣邦君长”统辖“臣邦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之后,境内蛮夷全部划归于郡下,由国家官吏行使管理职责,基本实现了郡县一元化。秦朝这一举措有利于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地方制度多元化C.官僚政治的开创 D.君主专制的确立4.如表所示为北魏汉族大臣所占比重变化情况。据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道武帝时明元帝时太武帝时文成帝时献文帝时孝文帝时37.5%41.4%50.8%52.7%59.5%68%A.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B.汉化改革是发展主流C.鲜卑族完成封建化 D.汉文化的影响力增强5.唐高宗即位后,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贾干布道使奉书称,“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并献金银珠宝请置唐太宗灵座之前。唐高宗嘉许,为他刻了石像列于太宗陵旁。这说明当时A.唐朝政府强化对西藏管理 B.吐蕃已经是唐帝国的藩属C.唐蕃政治关系得到加强 D.唐朝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6.唐朝初年,租府调制逐渐完善,以庸代役成为一项长期推行的制度。唐朝政府的这一做法有利于A.保证农业生产时间 B.强化军力远征突厥C.集中民力大兴土木 D.废除人身依附关系7.唐玄宗曾分别为儒家的《孝经》、佛教的《金刚经》、道教的《道德经》亲自作注,并特别说明自己注《金刚经》的目的是使“三教无阙(缺)”,他对佛道两教的教义都有同样高的评价。唐玄宗这些做法A.打击了文人士大夫阶层 B.旨在提高佛道两教的地位C.体现了三教并行的政策 D.反映了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8.元世祖沿用金国行尚书省的旧例,在朝廷设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派中书省宰执带相有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和征伐事务。比如,河东行省、北京行省、山东行省等,就是这一类型。这说明元初行省A.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B.违背了郡县制的精神C.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 D.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9.宋代从真宗开始,工商税的收入就超过了农业税,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农业税的比重降至30%;南宋淳熙至绍熙年间(1174~1194年),非农业税更是惊人地接近85%。据此可知,宋代A.商业占经济主导地位 B.商品经济快速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D.农业生产逐渐衰败10.宋代学者讲究以意统言,寄言出意,把功夫用在领悟上,因此在训诂中力求点到为止,力戒烦琐,给人以宽裕的思考余地。这一治学方式A.否定了儒学正统地位 B.冲破了伦理道德的束缚C.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容 D.完善了宋明理学的理论11.朱元璋认为:“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设置了四辅官。其背景是A.宰相成为虚职 B.丞相制被废除C.国事陡然繁杂 D.治国之才匮乏12.乾隆年间进出广州港口的商船,经商做买卖都婴通过广州十三行,比如外国的商船带来的西洋货物,并不能直接上岸买卖,而是要通过广州十三行,中国商人的茶叶.丝绸等想要出口,也同样需要通过广州十三行。可见,广州十三行A.加快了中西交流 B.顺应了世界潮流C.维护了国家主权 D.垄断了中外贸易13.顾炎武声称“孔子未免有误”,认为在学术上不应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但他决不自以为是,而是一有“独见”,必细心求证。这说明顾炎武A.崇尚实学 B.反对儒学 C.胸怀天下 D.思想激进14.《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清政府照会英国代表.“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鲜端”这规定A.减少了中英商业纠纷的发生 B.避免了事态进-步扩大C.反映出清朝的近代外交意识 D.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15.太平天国后期,王爷遍地走,一旦被封王,第一件事就是建造王府,于是数不尽的画栋雕梁拔地而起,苏州的忠王府、金华的侍王府都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花了两三年时间建造起来的。后来成为忠王府新主人的李鸿章看了忠王府之后叹其为平生所仅见。这一现象说明太平天国A.并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B.官员腐化现象比清政府更甚C.攀比附会社会风气浓厚 D.依靠“封王”来挽救衰退之势16.据载,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当地民众请巡抚唐景裕向清政府转达:“台湾属倭,万姓不服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愿人人战死而守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反映出台湾人民A.不甘被西方奴役的呐喊 B.誓死不屈的民族爱国精神C.对政府割让台湾的愤怒 D.坚决反抗日本的残暴统治17.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直系军阀将领曹锟、吴佩孚指责时任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总统的徐世昌(1918年由皖系军阀操纵的国会选举上台)“非法”,并强迫他离职,徐世昌自此退出了政界。这反映出当时的北京政权A.实际上由封建军阀控制 B.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统一C.严格遵循三权分立原则 D.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18.“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胡适的这首诗发表在1917年的《新青年》上,与之后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鲁迅的《我的失恋》等掀起了诗歌创作的新风潮。胡适等人的诗歌创作,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C.提倡男女平等的爱情 D.提倡文学创作平民化19.1925~1926年,周恩来担任广东革命根据地东江各属行政委员,期间开创了妇女代表参加管理地方政权的先例,并结合斗争实际和工作实际,运用多种形式,教育培养了一批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妇女干部。对此解读I正确的是A.妇女是反帝反封建的先锋 B.男女平等在广东率先实现C.国民革命促进了妇女解放 D.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实效20.勿忘国耻,警钟长鸣。2021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国人民伟大的14年抗战开始90周年。90年前,日本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这场侵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华北事变 D.九一八事变21.在侵占广州.武汉以后,日军调整侵华战略方针,在正面战场实施“兵力渐减”方针,在占领区则强化“治安肃正”作战方针。这-调整A.是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 B.反映出敌后抗战的重要作用C.使抗日战争进入到反攻阶段 D.说明日本放弃正面战场作战22.下图取自“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漫画作品,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农民积极支援前线的状况。图中“土地制度的改革”的法律依据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双十协定》C.《中华民国宪法》 D.《国内和平协定》2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确立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存在。这次会议的召开A.宣告了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结束 B.表明我国民主化建设曲折发展C.促进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D.推动了我国立法体系的健全24.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振奋人心的口号,如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口号反映了当时A.宣传工作的失误 B.经济规律受重视C.国民经济的失调 D.艰苦奋斗的精神25.下表所示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所发生的几次重大争论。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时间争论内容争论的平息20世纪80年代特区能不能办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题词肯定20世纪90年代姓“资”还是姓“社”邓小平“南方谈话”20世纪90年代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殖民地”吗邓小平“南方谈话”,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A.对外开放推动了外交的发展 B.国民经济的所有制结构逐渐优化C.对外开放滞后于国内的改革 D.邓小平理论推动了对外开放进程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学社会化是指在国家政权的倡导和推动下,将儒学理念灌输给社会的各个阶层,使之成为社会普遍的价值认知。随着汉代儒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汉代统治者践行儒学理念,使儒学用于国家政治生活之中,并成为官更选拔的标准,提高了人民羡慕儒学的积极性。他通过建立信学教有教化依系,使士人普遍经历了一个儒学化的过程,并通过士人阶层向民间社会传播浸润,使儒家的价值观得到普及。——摘編自邓智旺《汉代儒学社会化成功的原因》材料二宋家代学者在蒙学教有中增加了诗做文史,伦理成治等内为容。强调“治法国,来,平天下”胡瑗在主持太学时,按各个学生不同的各件和兴趣,把他们分开,使之互教互学,且时常对学生分别加以指导。朱熹等人亲自参与儒学教材的编写,完善理学体系,保证教材的权威性,使理学原则通过学校广泛传播。这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在儒学社会化的历史进推中有其独特的标本意义。但儒学社会化制重于向受教育者灌输传统伦理,这实质上是一种束缚性教育。应当引以为戒。——摘编自贾芳芳、宋学文《宋代儒学教育的演变、特点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代儒学社会化成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储学社会化呈现出的显著特点。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学社会化的看法。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晋南朝时期,门阀政治发展到鼎盛,政权更迭频繁,土地私有制的浪潮又汹涌奔袭,东晋南朝时期的庄园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轨迹中大放异彩。战乱不息的中原大地促使士族冠带之家携家带眷避乱江左建立庄园,而战乱所导致的流民又为庄园的生产提供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据考证,当时为北来士族庄园建立重镇的会稽,直到刘宋时期也还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庄园使仓惶离乱的士族获得了安身立命之所。颠沛流离的移民重获安家立业之地。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被修建,原本为北方所种植的早地作物被推广至南方。——摘編自胡宗飞《东晋南朝庄园生产经营研究》材料二世族庄园在唐代以前为数众多,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最尊贵的世家大族”“不得不落到新兴军阀的统治之下",众多世族庄国走向破败。中唐以后,通过市场化的土地交易,富民庄园方兴未艾。作为劳动力的“无田小民”,与庄国主之间经过协商与谈判,形成“明立要契”的租佃关系。这些佃农虽然仍是庄图的劳动人口,但已经不再以“奴婢”称之。中唐以后,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庄园产品剩余增加和交易盛行,庄园的经营功能逐步完善,农副产品的交易范围扩大。——摘编自崔永盛《唐宋庄园和庄园经济研究》(1)根据材料,指出东晋南朝庄园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期庄园经济发展的表现。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对于辛亥革命,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很难否定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正如同盟会会员、杰出的教育家雷沛鸣所言,辛亥革命“不是单纯的朝代更替,反之,它是政治革命,依之,即以创造新政治秩序”,辛亥革命“虽以破坏为方法,却以建设为鹄的”。辛亥革命打碎了旧秩序,但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面新秩序的建立。因此,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史上一块承前启后的重要里程碑,其历史意义和功绩不容抹杀——摘编自张立方《现代化视野下的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1970年的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首脑们联合声明集体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即使意识到“无法阻挡中国返联”,美国还在为保住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席位进行“最后一搏”,它的要点,用美国常驻联合国首席代表乔治。布什的话解释说:“我们不讨论谁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我们所做是以联合国这个政治为主的组织对此现实——中华民国一直以来是联合国的忠实会员,另一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则统治着更多的人口一做政治上的决定....天时、地利、人和,新中国就这样被“抬进了”联合国。————摘编自邓亚君《新中国重返联合国40年》材料二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城相互信任的协定。第二年(1997年),五国领导人又签署了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2000年7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以观察员的身份首次出席了杜尚别元首会晤,会晤内容也由边界问题逐步扩大到政治、安全、外交、经贸等各个领域。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摘編自宫力、王红续《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最后-搏”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当时中国“人和”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上海合作组织形成过程中的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2020~2021学年白山市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著名的考古学家柴尔德提出的“新石器时代革命”理论,主要结论之一就是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是人类历史上自学会控制火以来的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命”。该理论提出的主要依据可能是A.新石器奠定了原始农业的发展基础 B.原始农业推动人类定居生活的形成C.原始农业促进牲畜的驯化饲养过程 D.新石器铸就了人类早期文明的诞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主要结论之一就是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强调的是原始农业发展对人类定居生活的影响,B正确;ACD均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晚年对文献典籍进行整理,却没有留下属于自己的著作。孔子的这一做法A.为古典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B.包含了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C.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文化教育的垄断D.体现了诸子百家学说走向融合的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晚年对文献典籍进行整理,却没有留下属于自己的著作”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整理古籍的这一做法为古典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A正确;BD与材料无关,排除;C是孔子兴办私学的意义,排除。故选A。3.秦统一前,在属邦(秦对少数民族设置的管理机构)之下由“臣邦君长”统辖“臣邦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之后,境内蛮夷全部划归于郡下,由国家官吏行使管理职责,基本实现了郡县一元化。秦朝这一举措有利于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地方制度多元化C.官僚政治的开创 D.君主专制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是秦朝对地方推行郡县制,这一制度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具有积极作用,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地方制度的统一性,B排除;官僚政治在秦统一前就已经出现,C排除;材料与君主专制无关,D排除。故选A。4.如表所示为北魏汉族大臣所占比重变化情况。据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道武帝时明元帝时太武帝时文成帝时献文帝时孝文帝时37.5%41.4%50.8%52.7%59.5%68%A.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B.汉化改革是发展主流C.鲜卑族完成封建化 D.汉文化的影响力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北魏汉族大臣所占比重变化可以看出,汉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说明汉文化的影响力增强,D项正确;A项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材料只体现汉臣比重,不能说明汉化是主流,排除B;“完成”的说法缺乏证据,排除C。5.唐高宗即位后,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贾干布道使奉书称,“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并献金银珠宝请置唐太宗灵座之前。唐高宗嘉许,为他刻了石像列于太宗陵旁。这说明当时A.唐朝政府强化对西藏管理 B.吐蕃已经是唐帝国的藩属C.唐蕃的政治关系得到加强 D.唐朝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体现的是唐高宗时期通过与吐蕃的联姻加强了双方的政治联系,C正确;当时唐朝政府并未对西藏地区建立行政管辖,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唐藩关系属于民族之间的关系,与中央集权无关,D排除。故选C。6.唐朝初年,租府调制逐渐完善,以庸代役成为一项长期推行的制度。唐朝政府的这一做法有利于A.保证农业生产时间 B.强化军力远征突厥C.集中民力大兴土木 D.废除人身依附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以庸代役使农民在有土地耕种的同时保证了有充足的农耕的时间,不会因为长期服役在外而耽误农时,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选A;B与材料无关,排除;以庸代役使农民可以不去服役,C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废除”表述错误,排除。【点睛】7.唐玄宗曾分别为儒家的《孝经》、佛教的《金刚经》、道教的《道德经》亲自作注,并特别说明自己注《金刚经》的目的是使“三教无阙(缺)”,他对佛道两教的教义都有同样高的评价。唐玄宗这些做法A.打击了文人士大夫阶层 B.旨在提高佛道两教的地位C.体现了三教并行的政策 D.反映了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唐玄宗曾分别为儒家的《孝经》、佛教的《金刚经》、道教的《道德经》亲自作注”体现的是唐朝统治者对儒佛道三教的重视,强调的是统治者奉行三教合一的政策,C正确,B排除;A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并未丧失,D排除。故选C。8.元世祖沿用金国行尚书省的旧例,在朝廷设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派中书省宰执带相有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和征伐事务。比如,河东行省、北京行省、山东行省等,就是这一类型。这说明元初行省A.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B.违背了郡县制的精神C.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 D.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派中书省宰执带相有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和征伐事务”中的“临时”可得出元初行省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故C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元代行省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因此并没有违背郡县制的精神,故排除BD项。9.宋代从真宗开始,工商税的收入就超过了农业税,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农业税的比重降至30%;南宋淳熙至绍熙年间(1174~1194年),非农业税更是惊人地接近85%。据此可知,宋代A.商业占经济主导地位 B.商品经济快速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D.农业生产逐渐衰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商业税收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结合宋代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与宋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有关,故选B项;虽然宋代的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但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依然是农业经济,故排除A项;当时政府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C项;农业税收比重下降,并不表明当时农业生产逐渐衰败,故排除D项。10.宋代学者讲究以意统言,寄言出意,把功夫用在领悟上,因此在训诂中力求点到为止,力戒烦琐,给人以宽裕的思考余地。这一治学方式A.否定了儒学正统地位 B.冲破了伦理道德的束缚C.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容 D.完善了宋明理学的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宋代学者吸取庄子“寄言出意”和佛教“领悟”的做法,治学时力戒烦琐,重视思考,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容,C项正确;宋代学者的治学方式并未否定儒学正统地位,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宋代学者“冲破”了伦理道德的束缚,B项错误;“完善”了宋明理学的理论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
11.朱元璋认为:“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设置了四辅官。其背景是A.宰相成为虚职 B.丞相制被废除C.国事陡然繁杂 D.治国之才匮乏【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导致政务缠身,因此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设置了四辅官,B正确,A排除;C是B的结果,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12.乾隆年间进出广州港口的商船,经商做买卖都婴通过广州十三行,比如外国的商船带来的西洋货物,并不能直接上岸买卖,而是要通过广州十三行,中国商人的茶叶.丝绸等想要出口,也同样需要通过广州十三行。可见,广州十三行A.加快了中西交流 B.顺应了世界潮流C.维护了国家主权 D.垄断了中外贸易【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国商人的茶叶、丝绸等想要出口,也同样需要通过广州十三行”体现的是具有官方背景的十三行垄断了中外贸易,D正确;十三行是闭关锁国政策产物,不利于中外交流,是逆历史潮流的产物,A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13.顾炎武声称“孔子未免有误”,认为在学术上不应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但他决不自以为是,而是一有“独见”,必细心求证。这说明顾炎武A.崇尚实学 B.反对儒学 C.胸怀天下 D.思想激进【答案】A【解析】【详解】顾炎武主张不盲从孔子,不自以为是,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说明他崇尚实际学问,故选A;顾炎武并没有脱离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他并不反对儒学,也不是思想激进,排除BD;有材料信息不能看出顾炎武胸怀天下,排除C。14.《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清政府照会英国代表.“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鲜端”。这规定A.减少了中英商业纠纷的发生 B.避免了事态进-步扩大C.反映出清朝的近代外交意识 D.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是对治外法权的描述,这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D正确;A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主权的丧失,与清朝拥有近代外交意识无关,C排除。故选D。15.太平天国后期,王爷遍地走,一旦被封王,第一件事就是建造王府,于是数不尽的画栋雕梁拔地而起,苏州的忠王府、金华的侍王府都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花了两三年时间建造起来的。后来成为忠王府新主人的李鸿章看了忠王府之后叹其为平生所仅见。这一现象说明太平天国A.并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B.官员腐化现象比清政府更甚C.攀比附会的社会风气浓厚 D.依靠“封王”来挽救衰退之势【答案】A【解析】【详解】太平天国后期,官员一旦被封王,则不顾形势民力,起造王府,这说明农民阶级政权中并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A正确;题干中并未将清政府的官员和太平天国的官员腐化程度进行比较,排除B;起造王府是被封之人的行为,而非社会风气,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16.据载,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当地民众请巡抚唐景裕向清政府转达:“台湾属倭,万姓不服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愿人人战死而守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反映出台湾人民A.不甘被西方奴役的呐喊 B.誓死不屈的民族爱国精神C.对政府割让台湾的愤怒 D.坚决反抗日本的残暴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但是台湾民众却表达了誓死不从不屈的斗争意识,这体现了台湾民众的民族爱国精神,B正确;日本不属于西方国家,排除A;题干表达的是台湾民众的不屈斗志,并未提供民众对清政府割让台湾的态度,排除C;台湾民众不愿拱手而让台,说明当时日本尚未进驻台湾,因此“残暴的统治”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17.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直系军阀将领曹锟、吴佩孚指责时任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总统的徐世昌(1918年由皖系军阀操纵的国会选举上台)“非法”,并强迫他离职,徐世昌自此退出了政界。这反映出当时的北京政权A.实际上由封建军阀控制 B.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C.严格遵循三权分立原则 D.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获胜,因此直系军阀逼迫皖系军阀扶植的徐世昌下台,这说明当时的北京政权实际上由封建军阀控制,A正确;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并在东北各省同时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政治转向事件。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排除B;三权分立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C;徐世昌以及吴佩孚等人代表的是封建军阀的利益,排除D。18.“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胡适的这首诗发表在1917年的《新青年》上,与之后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鲁迅的《我的失恋》等掀起了诗歌创作的新风潮。胡适等人的诗歌创作,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C.提倡男女平等的爱情 D.提倡文学创作平民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胡适等人的诗歌创作都采用了白话文形式,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创作平民化、通俗化倾向,故选D;A、B、C三项都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点睛】19.1925~1926年,周恩来担任广东革命根据地东江各属行政委员,期间开创了妇女代表参加管理地方政权的先例,并结合斗争实际和工作实际,运用多种形式,教育培养了一批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妇女干部。对此解读I正确的是A.妇女是反帝反封建的先锋 B.男女平等在广东率先实现C.国民革命促进了妇女解放 D.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实效【答案】C【解析】【详解】1925~1926年正处于国民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周恩来开创了妇女代表参加管理地方政权的先例,并结合斗争实际和工作实际,运用多种形式,教育培养了一批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妇女干部,这说明随着国民革命时期妇女的思想觉悟有一定的提高,促进了妇女的解放,C正确;题干并未体现出妇女反帝反封建的先锋,排除A;当时并未实现男女平等,排除B;1925—1926年是两地第一次合作,排除D。20.勿忘国耻,警钟长鸣。2021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国人民伟大的14年抗战开始90周年。90年前,日本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这场侵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华北事变 D.九一八事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端,也是十四年抗战的开端,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21.在侵占广州.武汉以后,日军调整侵华战略方针,在正面战场实施“兵力渐减”方针,在占领区则强化“治安肃正”作战方针。这-调整A.是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 B.反映出敌后抗战的重要作用C.使抗日战争进入到反攻阶段 D.说明日本放弃正面战场作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的侧重点转移到了敌后战场,这说明敌后战场对日军形成较大的威胁,B正确,C排除;A与材料无关,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22.下图取自“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漫画作品,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农民积极支援前线的状况。图中“土地制度的改革”的法律依据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双十协定》C.《中华民国宪法》 D.《国内和平协定》【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和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革命果实,组织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并积极参加人民解放军。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A正确;《双十协定》是国共谈判的产物,B排除;《中华民国宪法》属于宪法性文件,与材料无关,C排除;《国内和平协定》是中国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双方代表团针对停止内战、实现国内和平而会谈拟定的历史协定,D排除。故选A。2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确立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存在。这次会议的召开A.宣告了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结束 B.表明我国民主化建设曲折发展C.促进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D.推动了我国立法体系的健全【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宣告了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结束,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我国民主政治取得的成就,并未体现曲折,B排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非是政党制度,C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错在“健全”,排除。故选A。24.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振奋人心的口号,如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口号反映了当时A.宣传工作的失误 B.经济规律受重视C.国民经济的失调 D.艰苦奋斗的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处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阶段,口号显示了但是人的艰苦奋斗精神,D正确;题干所列口号有助于振奋人心,不是宣传的失误,排除A;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阶段出现了曲折,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经济规律,排除B;口号无法证实当时国民经济失调,排除C。25.下表所示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所发生的几次重大争论。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时间争论内容争论的平息20世纪80年代特区能不能办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题词肯定20世纪90年代姓“资”还是姓“社”邓小平“南方谈话”20世纪90年代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殖民地”吗邓小平“南方谈话”,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A.对外开放推动了外交的发展 B.国民经济的所有制结构逐渐优化C.对外开放滞后于国内改革 D.邓小平理论推动了对外开放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邓小平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助推作用,D正确;AC说法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学社会化是指在国家政权的倡导和推动下,将儒学理念灌输给社会的各个阶层,使之成为社会普遍的价值认知。随着汉代儒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汉代统治者践行儒学理念,使儒学用于国家政治生活之中,并成为官更选拔的标准,提高了人民羡慕儒学的积极性。他通过建立信学教有教化依系,使士人普遍经历了一个儒学化的过程,并通过士人阶层向民间社会传播浸润,使儒家的价值观得到普及。——摘編自邓智旺《汉代儒学社会化成功的原因》材料二宋家代学者在蒙学教有中增加了诗做文史,伦理成治等内为容。强调“治法国,来,平天下”胡瑗在主持太学时,按各个学生不同的各件和兴趣,把他们分开,使之互教互学,且时常对学生分别加以指导。朱熹等人亲自参与儒学教材的编写,完善理学体系,保证教材的权威性,使理学原则通过学校广泛传播。这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在儒学社会化的历史进推中有其独特的标本意义。但儒学社会化制重于向受教育者灌输传统伦理,这实质上是一种束缚性教育。应当引以为戒。——摘编自贾芳芳、宋学文《宋代儒学教育的演变、特点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代儒学社会化成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储学社会化呈现出的显著特点。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学社会化的看法。【答案】(1)原因:汉代儒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新儒学顺应了汉武帝大-统的需要;系统的儒学教育体系的构建。(2)特点:重视伦理教育.强调经世致用思想;针对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传授方式;著名儒者亲自参与办学和教学。看法;儒学社会化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与发展相适应;儒学社会化推动儒家伦理道德的传播;儒学社会化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随着汉代儒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可知,汉代儒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儒学顺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根据材料“他通过建立儒学教育教化体系,使士人普遍经历了一个儒学化的过程”可知,系统的儒学教育体系的构建。(2)特点:根据材料“宋家代学者在蒙学教有中增加了诗做文史,伦理成治等内容”“治国平天下”可知,重视伦理教育,强调经世致用思想;根据材料“按各个学生不同的各件和兴趣,把他们分开,使之互教互学,且时常对学生分别加以指导”可知,针对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传授方式;根据材料“朱熹等人亲自参与儒学教材的编写,完善理学体系,保证教材的权威性,使理学原则通过学校广泛传播”可知,著名儒者亲自参与办学和教学。看法:根据材料“通过士人阶层向民间社会传播浸润,使儒家的价值观得到普及”可知,汉代儒学社会化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与发展相适应,同时儒学社会化推动儒家伦理道德的传播;根据材料“但儒学社会化制重于向受教育者灌输传统伦理,这实质上是一种束缚性教育。应当引以为戒”可知,儒学社会化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晋南朝时期,门阀政治发展到鼎盛,政权更迭频繁,土地私有制的浪潮又汹涌奔袭,东晋南朝时期的庄园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轨迹中大放异彩。战乱不息的中原大地促使士族冠带之家携家带眷避乱江左建立庄园,而战乱所导致的流民又为庄园的生产提供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据考证,当时为北来士族庄园建立重镇的会稽,直到刘宋时期也还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庄园使仓惶离乱的士族获得了安身立命之所。颠沛流离的移民重获安家立业之地。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被修建,原本为北方所种植的早地作物被推广至南方。——摘編自胡宗飞《东晋南朝庄园生产经营研究》材料二世族庄园在唐代以前为数众多,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最尊贵的世家大族”“不得不落到新兴军阀的统治之下",众多世族庄国走向破败。中唐以后,通过市场化的土地交易,富民庄园方兴未艾。作为劳动力的“无田小民”,与庄国主之间经过协商与谈判,形成“明立要契”的租佃关系。这些佃农虽然仍是庄图的劳动人口,但已经不再以“奴婢”称之。中唐以后,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庄园产品剩余增加和交易盛行,庄园的经营功能逐步完善,农副产品的交易范围扩大。——摘编自崔永盛《唐宋庄园和庄园经济研究》(1)根据材料,指出东晋南朝庄园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期庄园经济发展的表现。【答案】(1)原因:土地私有制的迅速发展;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士族和大量民众的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江南土地资源丰富;门阀势力兴盛。(2)表现:世族庄园衰落,富农庄园兴起;庄园对劳动者的人身控制松驰;庄园的市场化程度提高。【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门阀政治发展到鼎盛”可归纳出门阀势力兴盛;根据材料“土地私有制的浪潮又汹涌奔袭”可归纳出土地私有制的迅速发展;根据材料“战乱不息的中原大地促使士族冠带之家携家带眷避乱江左建立庄园”可归纳出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根据材料“而战乱所导致的流民又为庄园的生产提供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可归纳出士族和大量民众的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根据材料“直到刘宋时期也还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可归纳出江南土地资源丰富。(2)表现:根据材料“众多世族庄国走向破败”“富民庄园方兴未艾”可归纳出世族庄园衰落,富农庄园兴起;根据材料“这些佃农虽然仍是庄图的劳动人口,但已经不再以‘奴婢’称之”可归纳出庄园对劳动者的人身控制松驰;根据材料“庄园产品剩余增加和交易盛行,庄园的经营功能逐步完善,农副产品的交易范围扩大”可归纳出庄园的市场化程度提高。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对于辛亥革命,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很难否定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正如同盟会会员、杰出的教育家雷沛鸣所言,辛亥革命“不是单纯的朝代更替,反之,它是政治革命,依之,即以创造新政治秩序”,辛亥革命“虽以破坏为方法,却以建设为鹄的”。辛亥革命打碎了旧秩序,但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面新秩序的建立。因此,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史上一块承前启后的重要里程碑,其历史意义和功绩不容抹杀——摘编自张立方《现代化视野下的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青岛版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圆的周长 ︳西师大版
- 学习2025年雷锋精神六十二周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3份)-66
- 数学-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度东莞市入学积分制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协议
- 2025年度交通事故人伤私了协议(赔偿期限与方式)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机构与康复医院医生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安保服务满意度调查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白酒品牌授权区域代理及市场拓展合同
- 产品手绘设计表现技法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GA/T 1988-2022移动警务即时通信系统功能及互联互通技术要求
- 文科学术规范与学术论文写作课件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体育下册全册教案
- 农业政策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国家电网招聘之其他工学类复习资料大全
- 天山天池景区介绍-天山天池景点PPT(经典版)
- 电动机润滑档案
- 房地产 -中建一局成本复盘案例汇编
- 回延安部编语文名师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课件2
- 正常分娩 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