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必刷卷02(广州专用)(解析版)_第1页
信息必刷卷02(广州专用)(解析版)_第2页
信息必刷卷02(广州专用)(解析版)_第3页
信息必刷卷02(广州专用)(解析版)_第4页
信息必刷卷02(广州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绝密★启用前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2(广州专用)2024年广州市中考仍采用自主命题,但依据目前各区的模拟考及历年广州市真题命题方向而言,试题的探究性、综合性不断提高,重在考查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卷高度仿真2023年广州市中考真题的题量、试卷结构、知识分配等。另外,广州市教师和学生都要关注广东省卷和深圳市卷的命题,多加训练,熟能生巧。新考法1:第1题,考查2022版新课标增加的“陶寺遗址”,平日训练要以新课标中的要求来选题,一切以新课标为备考的准绳。新考法2:第4题,以示意图的形式突出中原与西域的技术交换、物种交换,即相互交往,理解文明交往的双向性及时代背景的丝绸之路的开通,即可作答。新考法3:第6题、第23题,考查阶段特征及课时大概念与课程内容的对应,重在突出因果联系及事件之间的基本线索。新考法4:第7题,以宋人的诗歌来跨学科考查宋代农业技术的进步,跨学科内容已经成为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中考备考时要适当渗透。新考法5:第9题,以不同时期历史地图的对比,考查清朝疆域图及其对新疆的管理措施,扎实落实了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4300——4000年的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考古发现了多处大型夯土建筑基础,可能用于宫殿之上的陶质建筑残料,集中分布的大型墓葬、独立的仓储区、手工业区等。据此可推知(

)A.陶寺先民处于旧石器时代 B.陶寺遗址初具早期国家特征C.奴隶制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D.陶寺文化受河姆渡文化影响【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考古研究中陶寺遗址发现了城址、宫殿、仓储区、手工业区,尤其是城址和宫殿的发现,体现了陶寺遗址已经初具国家特征,出现了公共权力,B项正确;由“距今4300一4000年”可知陶寺先民处于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排除C项;山西属于北方,主要受半坡文化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这一时期,铁犁牛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难以为继,于是王室衰微,诸侯纷争,促使私学兴起,学在官府逐渐发展为学在民间,如孔子创办私学。”材料表明(

)A.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B.儒学是春秋战国时期主流思想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百家争鸣促进思想领域的繁荣【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铁犁牛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难以为继,于是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导致私学兴起,学在官府逐渐下沉到学在民间,”可知,私学的兴起是因为经济上井田制的瓦解和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所以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A项正确;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主流思想,排除B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百家争鸣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3.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上,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反映了(

)A.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 B.法制建设利于文教发展C.无为而治推动思想统一 D.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答案】A【详解】据材料“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可知,汉武帝时期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表明了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制建设”,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排除B项;无为而治是汉初的统治思想,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统治思想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时期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没有涉及“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4.如图中物品(技术)交流主要得益于(

)题4图A.丝绸之路的开通B.大运河的运输C.纸币的发行 D.市舶司的建立【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所示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的物质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A项正确;大运河是隋朝开凿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与图中的“汉朝”不符,排除B项;纸币的发行开始于北宋“交子”,排除C项;市舶司是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与汉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据题表可知,这些现象反映了(

)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饭、胡箜篌羯族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重用汉人张宾为谋主,建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十六国时期,游牧民族把畜牧业与有关生产技术带到中原题5表A.汉人生活方式完全胡化 B.民族文化互鉴融通C.中原地区的畜牧业发达 D.分科考试已经普及【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末年至十六国时期,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文化,说明民族文化互鉴融通,B项正确;汉人生活方式完全胡化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畜牧业传到中原,无法说明中原地区的畜牧业发达,排除C项;隋朝科举制创立后,分科考试才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6.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时间轴中②对应的阶段特征是(

)题6图A.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B.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C【详解】据材料“②对应的时间段为‘581年--907年’”可知,这段时间是隋唐时期,故②对应的阶段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项正确;国家产生与发展是夏商周时期,排除A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B项;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7.苏轼《秧马歌序》写道:“日行千畦,较之区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劳作更为轻松)。”吴泳《隆兴府劝农文》记吴中地区“稻一岁再熟,蚕一年八育”。上述材料反映出宋代(

)A.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B.农民劳役负担减轻C.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D.传统节日受到重视【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日行千畦,较之区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稻一岁再熟”可知,宋代使用秧马农具革新提高了效率,水稻一年两熟,这些都反映了农业生产进步,C项正确;材料强调农业的发展,无法说明都市生活丰富多彩,排除A项;农民劳役负担减轻主要表现在减轻赋税,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介绍的是农业生产的情况,传统节日受到重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8.明朝在笞、杖、徒、流、死传统五刑外,增加了充军、枭令、夷族、刺字、凌迟等刑,不仅使传统的肉刑复活,而且将五代以来最残酷的凌迟入律。明朝刑罚种类的增加反映了(

)A.社会生活失去了活力 B.传统礼教作用削弱C.统治者强化社会控制 D.统治秩序遭受冲击【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明朝在笞、杖、徒、流、死传统五刑外,增加了充军、枭令、夷族、刺字、凌迟等刑,不仅使传统的肉刑复活,而且将五代以来最残酷的凌迟入律”分析可知,明朝时期增加了刑罚种类,说明统治者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C项正确;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失去活力”说法错误,排除A项;“刑罚种类的增加”并不代表传统礼教作用削弱,排除B项;“明朝刑罚种类增加”说明统治者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并不代表统治秩序遭受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列地图中能准确反映清朝时西域形势的是(

)ABCD【答案】D【详解】据题干“清朝时西域形势”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于1762年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D项正确;元朝于1295年将别失八里宣慰司都元帅府改名为北庭都元帅府,以加强对西域(今新疆地区)的管辖,排除A项;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唐太宗时)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时)管辖新疆地区,排除B项;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排除C项。故选D项。10.“它设立之初即‘一切仿照军机处办理’,并始终以亲王为总领,之内的英国股、俄国股、法国股、美国股和海防股都是以前所未有的机构,在传统官制以外另成一种系统。”“它”设立于(

)A.鸦片战争前夕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它设立之初即‘一切仿照军机处办理’,并始终以亲王为总领,之内的英国股、俄国股、法国股、美国股和海防股都是以前所未有的机构,在传统官制以外另成一种系统”分析可得出,是指总理衙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于1861年3月1日正式成立。最初设有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美国股。光绪九年(1883年),增设了海防股,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被迫签署《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11.“突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这段材料评价的(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答案】C【详解】据题干材料和所学可知,“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指的是辛亥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所以,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C项正确;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先进技术,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推翻清朝统治,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目的也不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排除B项;五四运动开始于1919年,清政府已垮台,当时是民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2.1919年5月爆发的北京学生运动得到了各界群众的支持,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响应学生,影响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这场由学生发起、工人扩大的运动(

)A.实现了中国的近代化 B.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1919年5月爆发的北京学生运动得到了各界群众的支持,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响应学生,影响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项正确;洋务运动实现了中国的近代化,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排除B项;民主共和政体与辛亥革命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百年中国》解说词: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材料中“新时代的开始”是指(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中国开启思想文化新时代【答案】B【详解】据题干“1921年”和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项正确;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排除A项;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C项;中国开启思想文化的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早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B项。14.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在远离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区立住了脚,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土壤。“立住了脚”是指(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进行井冈山会师C.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 D.完成了战略转移【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在远离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区立住了脚,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土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指的是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项正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1927年10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是1928年4月,完成井冈山会师是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排除B项;井冈山会师后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因此,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是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排除C项;完成了战略转移是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15.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仅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存在,受其领导。直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才掌握了中国革命的主动权和领导权,从而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由此可知,遵义会议(

)A.突破了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 B.全面清除了“左”倾错误C.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D.完成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直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才掌握了中国革命的主动权和领导权,从而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从“仅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存在”到遵义会议召开后,“掌握了中国革命的主动权和领导权”,这体现了遵义会议使党从幼年走向成熟,C项正确;遵义会议上纠正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而不是突破经济模式的束缚,排除A项;遵义会议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左”倾错误,但与材料“中国共产党才掌握了中国革命的主动权和领导权”无关,排除B项;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16.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城市工作要提到与根据地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不是口头上讲的,而是要实际上去做的,要派干部,要转变思想”;农村则提出了“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中共中央作出这一部署的依据是(

)A.社会主要矛盾即将变化 B.国民党再次发动了内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中共七大……城市工作要提到与根据地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要转变思想”“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由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渐变为国内矛盾,中共中央便根据这一矛盾变化调整了战略,A项正确;国民党发动内战是在1946年夏天,而题干所述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春,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也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城市工作的中心,排除D项。故选A项。17.“北满根据地共出动民工近18万人,参加战勤民工130多万人次……至1947年12月,北满根据地共进行大小战斗2987次,消灭土匪及特务5.1万人,缴获大量敌人兵器。”该史料折射出(

)A.井冈山会师的意义 B.国共合作实现的历程C.敌后战场抗日艰辛 D.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中“至1947年12月,北满根据地共进行大小战斗2987次,消灭土匪及特务5.1万人,缴获大量敌人兵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史料与人民解放战争有关,根据“北满根据地共出动民工近18万人,参加战勤民工130多万人次”,可以得出,该史料折射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D项正确;井冈山会师发生于1928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国共合作,排除B项;抗日战争在1945年已经结束,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8.据统计,1913年中国产业资本为30386.2万元,其中官僚资本14887.5万元,民族资本15498.7万元。同年外国资本高达123709.4万元。据此可知,当时的民族工业(

)A.集中于轻工业部门 B.在夹缝中求生存C.重工业基础较薄弱 D.地区分布不平衡【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1913年中国产业资本为30386.2万元,其中官僚资本14887.5万元,民族资本15498.7万元。同年外国资本高达123709.4万元”和所学可知,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受到官僚资本、外国资本的打压抑制,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当时的民族工业集中于轻工业部门,排除A项;“重工业基础较薄弱”与材料主旨当时的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无关,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出当时的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9.全国一盘大棋,打破部门界限,众人握指成拳,让中国高铁建设势如破竹。事实证明,只有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据此可知,高铁建设得益于我国(

)A.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人民群众的慷慨解囊C.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D.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全国一盘大棋,打破部门界限,众人握指成拳,让中国高铁建设势如破竹”和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高铁建设得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A项正确;中国高铁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提供的经济基础、政府的重视、科学家的努力等,人民群众的慷慨解囊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中国高铁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经济实力的发展是中国高铁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但“飞速发展”说法不合适,排除D项。故选A项。20.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出现过若干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下列事件发生在A帝国的是(

)A.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B.编成《荷马史诗》C.颁布《十二铜表法》 D.编纂《罗马民法大全》【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从四世纪末到1453年灭亡,是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时期编纂了《罗马民法大全》,D项正确;颁布《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没有形成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排除A项;编成《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古代希腊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排除B项;颁布《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21.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启蒙思想家著书立说C.西欧庄园制度的衰落 D.印刷术的进步和发展【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15世纪、流行写自传”和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开始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艺复兴运动主张发扬人的个性,肯定人的价值,流行写自传正是肯定自我的体现,A项正确;17世纪启蒙运动兴起,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庄园制度的衰落反映的是西欧经济发展的状况,与流行写自传没有关系,排除C项;流行写自传是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印刷术的进步和发展反映的是科技的进步,题干中没有提到自传的印刷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22.有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工厂,不过是像昏暗、肮脏的牢房,工人阶级无论作为一个人或一个阶级,都不能像人一样的生活、感觉和思想。该学者揭示了(

)A.城市化发展的历程 B.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C.工厂造成环境污染 D.工业生产摆脱自然限制【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工人阶级无论作为一个人或一个阶级,都不能像人一样的生活、感觉和思想”分析可知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突出,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B项正确;材料反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未体现城市化发展的历程,排除A项;材料反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未体现工厂造成环境污染,排除C项;材料反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未体现工业生产摆脱自然限制,排除D项。故选B项。23.右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学习卡片,根据卡片内容判断,该小组学习的主题是(

)新理论:电磁感应、细胞学说、有机化学……新技术:电动机与电器、内燃机与汽车、材料合成……新行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新组织:福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西门子公司……题23图A.工厂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C.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D.近代科学和文化【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电磁感应”“内燃机与汽车”“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福特公司”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磁感应作为理论基础,出现了电和石油等新能源,出现新的交通工具,汽车以及福特的汽车流水线生产,B项正确;工厂制度的建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2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共有将近16个国家参与。其中,印度通过非暴力不合作、埃及通过和平示威和武装起义、墨西哥通过民主改革来进行,影响深远,颇具特色。这体现出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A.涉及范围广,爆发原因复杂 B.参与国家多,斗争方式多样C.持续时间长,斗争过程曲折 D.社会影响大,斗争结果相同【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16个国家参与,这体现出国家多,非暴力不合作、和平示威、武装起义、民主改革,这体现出形式多样,因此,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参与国家多,斗争方式多样,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原因,排除A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1920年到1922年,时间不长,排除C项;运动结果有胜有败,结果不尽相同,排除D项。故选B项。25.ChatGPT作为最新的智能机器人,能够进行智能对话、知识总结,再次实现了技术刷新。与此同时,ChatGPT热引发的技术、安全、教育等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这反映了(

)A.世界各国重视对最新科技的研发 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新技术的传播C.科技的运用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D.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答案】D【详解】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中提到ChatGPT作为最新的智能机器人,虽然具有智能对话和知识总结等功能,但也引发了技术、安全、教育等问题,这表明现代科技的发展既带来了便利和进步,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具有两面性,D项正确;虽然ChatGPT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并不能确定世界各国都重视对最新科技的研发,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并未提及经济全球化与新技术传播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主要叙述了ChatGPT引发的技术、安全、教育等问题,没有明确指出科技的运用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2分,27题16分,28题12分,共40分。26.(12分)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铁制农具当时的铁农具,大多数是在木器上套一层铁制的锋刃。这类铁臿是安装在木臿刃口上的。图2曲辕犁唐朝出现,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图3秧马宋朝的拔秧工具,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人们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一个十分重视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朝代。如天禧四年(1020年),朝廷雕印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农书。宋室南渡以后,北方人口大批南下,南宋政府对种麦是前所未有的重视,劝谕农民广种春麦,或频下劝种麦的诏令。南迁的北方人带着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工具来到南方,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南方渐渐超过北方。——摘编自周方高、宋惠聪《略论宋代的农业技术推广》材料三

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的历史时期。概括材料一所列出的三种工具对农业生产的相同作用。请给材料一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发展成效。(4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2分)(4)综上所述,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答案】(1)时期:春秋时期。(1分)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1分)主题:农业技术的发展。(2分)(2)原因:政府重视;北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2分,1点1分)成效: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南方经济发展渐渐超过北方。(2分,1点1分)(3)措施:流民还乡;减免赋税;推行垦荒政策。(2分,1点1分)(4)因素: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一定数量的劳动力;统治者的重视。(2分,1点1分)【详解】(1)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铁制农具、曲辕犁和秧马的作用可知,三种工具对农业生产的相同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主题:根据铁制农具、曲辕犁和秧马的属性可知是农业技术的发展。(2)原因:根据材料二“宋朝是一个十分重视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朝代。如天禧四年(1020年),朝廷雕印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农书”可知是政府重视;根据材料二“宋室南渡以后,北方人口大批南下,南宋政府对种麦是前所未有的重视,劝谕农民广种春麦,或频下劝种麦的诏令”可知是北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根据材料二“南迁的北方人带着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工具来到南方,推动了农业发展”可知是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成效:根据材料二“南迁的北方人带着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工具来到南方,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南方渐渐超过北方”可知成效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南方经济发展渐渐超过北方。(3)措施:根据材料三“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可知是流民还乡;根据材料三“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可知是减免赋税;根据材料三“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可知是推行垦荒政策。(4)因素:根据材料一可知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是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可知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是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统治者的重视。27.(16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典礼。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摘编自《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摘编自《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材料四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摘编自《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材料五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材料一中“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2)材料二中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是哪次会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4分)(3)“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的史实是什么?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双方均坚持什么原则?(4分)(4)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什么?(4分)(5)根据上述信息,谈谈科学技术与国家综合实力之间的关系。(2分)【答案】(1)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2分)(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总设计师:邓小平。(2分)(3)史实: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2分)原则:一个中国原则。(2分)(4)方针:“求同存异”方针;(2分)胜利: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分)(5)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2分)【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典礼。”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信息。(2)会议:据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及所学可知,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总设计师: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3)史实:据材料三“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可知,“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的史实是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原则: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4)方针: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胜利: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通过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