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_第1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_第2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_第3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_第4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

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市场需求

(一)需求的含义

需求的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支付能力

市场需求:一定时间、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某商品

或服务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

1.消费者偏好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需求与之正相关)

3.产品价格(最重要的因素,需求与之负相关)

4.替代品价格(与价格有关)

5.互补品价格(例如:汽车与汽油,电器与电)

6.预期

7.其他因素(品种、质量、地理位置、季节、政策)

(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Qd二Qd(P)其中,Qd是需求量,P是该商品价格。

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动为需求规律

1

(大部分商品符合需求规律,但是极少数不符合:例如钻石

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少;低收入群体购买食品,价格越高,

需求越大)

需求曲线:

二、市场供给

(一)供给的含义以及影响供给的因素

供给:某一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

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

给的总和。

供给函数:Qs=Qs(P),Qs是供给量,P是该商品的价格。

影响供给的因素:

1.产品价格(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与价格呈正相

关)

2.生产成本(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增加,

供给增加。)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高,成本下降,供给增加)

2

4.预期

5.其他因素(生产要素价格及国家政策)

(二)供给规律与供给曲线

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

化。

供给曲线:

(一)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形成与变动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E点,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其

数量为Q。,为均衡数量。P。为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1.最高限价分析(最高限价,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

3

的价格市场交易在这一价格下进行,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

或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所示,Po为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Pe,因此刺激消

费,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加大。一般情况下,实施最高限价,

容易导致出现短缺现象,市场出现严总排队现象,如果监管

不力,容易出现H市交易。

2.保护价格分析(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即

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

上,其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如图所示,Pe为均衡价格,P。为保护价格,Po高于Pe,因

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供给过剩,一般来说,

4

实施保护政策而导致出现过剩现象,如果政府不收购,容易

导致变相降价或H市交易,并可能导致市场价格的下降。

四、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

1.定义: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二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

F\Q/QA0

公式1点弹性系数公式:LAP"—展后(取绝对值)

点弹性,适用于价格与需求量变动小的场合。

公式2弧弹性系数公式:Ed二(AQ.(Q1+Q2)/2)4-(AP4-CP1+P2)

/2)(取绝对值),弧弹性,适用于价格与需求量变动较大

的场合。

2.需求价格弹性的三种类型

(1)Ed大于1时,需求有弹性或高弹性,则价格上涨会使

得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跌会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2)Ed小于1时,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则价格上涨会

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跌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3)Ed等于1时,需求量变动幅度与价格变动幅度相同,

无论价格如何变动,其销售收入保持不变。

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替代品的数量与相近程度。(相近替代品越多,则商

品需求弹性越大)

5

(2)商品的重要性。(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

(3)商品用途的多少。(商品用途越多,需求价格弹性越

大)

(4)时间(时间越短,商品需求价格弹性越小)

(二)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小仃)二需求量i变动的百分比/替代品或

互补品j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当商品i与j是替代品时,Ejj〉0;当商品i与j是互补品时,

Eij<Q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Em=(AQ/Q)/(AI/I),其中Em为弹性系数。当Em大于1时,

商品为高档品,收入弹性高;当Em大于0小于1时,商品

为必需品;当Em小于0时,商品为低档品,随着收入水平

提高,需求减少。

(四)供给价格弹性

Es=(AQs/Qs)/(AP/P),当Es大于1时,供给价格弹性充足,

当Es小于1是,弹性不充足。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时间短,弹性小)、生产

周期和自然条件影响(短期内,农产品价格弹性系数几乎为

零)、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如果,商品投入品可

由其他行业资源替代,则商品涨价,投入品进入,产量增加,

反之亦然,证明供给有弹性。)

6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效用理论和无差异曲线

(一)效用理论

1.“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效用的定义: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

程度。

3.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和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

约束线)

4.边际效用: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

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MU=ATU/AQ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曲线的斜率。

边际效用变动的趋势:呈递减规律。(正数,零,负数)

(二)无差异曲线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消费者要选择他能够支付得起的最优消费组合。

(1)完备性

(2)可传递性

(3)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2.无差异曲线

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

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的组

7

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

上的各个点的偏好是无差异的。

图2-1某消费者的一条无差异曲线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⑴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⑵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⑶无差异曲线从左上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4.商品边际替代率(重点)

定义: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

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公式:,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个单位,获

得第一种商品个单位。加符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为

正数。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

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

数量会越来越少。

二、预算约束

消费者的选择不仅仅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还取决于消费者

8

的支付能力和市场价格的限制。

1.预算约束公式:假定只有两种商品XI和X2可供消费者选

择,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和P2,消费者可以支配的

收入的金额是m,则这个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就可以用以下公

式表示:P1X1+P2X2<m

预算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

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又称为预算约束线。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

率,表示两种商品替代的比率二-P1/P2。

2.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反

之向左平移。

3.相对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某一商品价格上升,则购买数量减少。两商品价格同比例上

升,预算线左移,反之右移。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一)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商品组合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

9

相切的切点上。

满足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二商品的价格之比,即:MRS=P1/P2

(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假定,消费者收入与偏好不变,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

响。

1.收入效应:名义收入不变,商品价格变化导致消费者实际

收入变化,影响购买数量。

2.替代效应:实际收入不变,商品的价格变化导致两种商品

D

之间最佳替换率变化。

正常品:替代效应与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也与

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低档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但是收入效应与价

格呈同方向变动,总效用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生产者的组成形式和企业理论

(一)生产者与组织形式

生产者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即企

业或厂商。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主要包括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是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二)企业形成的相关理论

经济学家科斯:企业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产生

的,企业的本质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企业是市场交易费

用节约的产物。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

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二、生产函数与生产曲线

(一)生产及其相关概念

生产就是将投入转变为产出的过程。

投入主要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劳动、资本(货币

资本、厂房、设备等)、土地、企业家才能。

投入分为:可变投入(长期)与不变投入(短期,例如厂房、

设备等)

(二)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数量与产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Q=f(XpX2,X3,,,,Xn)

(三)一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及其曲线(假设其他要素投入

不变)

1.函数公式:Q=f(L,K),其中K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L

表示可变的劳动量。

2.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TP/L;边际产量MP二ZiTP/AL

3.函数曲线:

图3—1生产函敷网形及位置关系

(1)边际产量MP递减规律,L1时达到最大,然后递减。

2

(2)L1之前,TP以递增的速度递增。LI到L3之间,TP以

递减的速度递增。在L3点,MP=O,TP达到最大,之后开始

减少。

(3)L2之前,AP递增,在MP线下方。L2点,AP=MP,且为

最大值。L2点以后,AP递减,在MP曲线上方。

(四)规模报酬

也称为规模收益,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

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长期生产过程中规律:企业规模小一扩大生产一规模报酬递

增一保持规模报酬不变—继续扩大生产一规模报酬递减

三、成本函数与成本曲线

(一)成本的含义(支付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1.机会成本(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

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2.显成本与隐成本

显成本:企业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所支付得货币支出。

隐成本:企业自身拥有的并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

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3.经济利润: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

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属于隐成本,通常指的是

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经济利润不包

括正常利润。

B

(二)成本函数

1.成本函数的含义与类型

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

短期成本函数:C=b+f(q);长期成本函数:C-f(q)o其

中,b为固定成本,q为产量,f(q)为可变成本。长期成本

函数无固定成本。

2.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TC=TFC+TVC,其中TC代表短期总成本,TFC代表总固定成本

(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工资费用),TVC代表总可

变成本(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人的工资费用等)

ATC为平均成本,MC为边际成本。

(三)短期成本曲线

图3—2固定或本、可变成本与总成本曲线

TC为总成本曲线,TVC为总可变成本曲线,TFC为总固定成本曲线。

MC为边际成本曲线,ATC为平均总成本曲线,AVC为平均可

变成本曲线,AFC为平均固定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与平

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M,M为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边际成

本最早到达最低点。

3.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

包括: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率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一、市场结构的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二、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1.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和特征

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法控制市场价格;产品不

存在差别;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企业自由进退市场;买卖双

方对市场信息有充分的了解。现实生活中,农产品(玉米、

小麦等)属于近似的例子。

2.完全垄断市场含义及特征

整个行业只有唯一的供给者。主要条件:

政府垄断;对资源与产品的完全垄断;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

形成的垄断;自然垄断(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有效率的进

行生产)

特征:只有一个生产者,是价格的决定者;生产的产品没有

合适的替代品;其他企业进入行业非常困难。现实生活中电

力、固话业务类似。

3.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与特征

行业里既有垄断,又有竞争

特征:有很多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产品有差别性,生产者对

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障碍较小。

现实生活中,啤酒、糖果等市场类似

4.寡头垄断市场含义与特征

少数几个企业控制行业的供给

特征:行业中只有几个企业能进行生产;所生产的产品有一

定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权;其他

企业进入这一块比较困难。例如:石油工业等。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一)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行业的需求曲线为右下方倾斜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

的。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二)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公式:R二PQ,R代表总收益,P代表单位产品价格,Q代表销

36

售量。AR为平均收益,MR代表边际收益,MR=AR=PO企业的

需求曲线、平均收益、边际收益都是同一条直线。

图4-2完全竟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边际成本MC等于边际收益MR时,企业利润最大化。

对于短期生产来说,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既可以称作利润

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也可称作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需要指

出的是,市场价格P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时,为企业停止

生产的临界点或停止营业的临界点。若P小于AVC,则企业

面临于损。

三、完全垄断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

市场上行业需求曲线与个别企业需求曲线完全相同。

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

(二)完全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平均收益AR二价格P,边际收益MR小于AR或P。

P

图I完全登新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前线

(三)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与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

企业不仅要通过调整产量,而且要通过调整价格来实现利润

最大化。

产量与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Q为均衡产量,P为均衡价格,Paeb长方形区域为超额利

000

润,完全垄断市场不存在供给曲线。

(四)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

(P-MC)/P=-1/Ed,在边际成本上的加价额占价格的比例,它应

该等于需求价格弹性倒数的相反数。

(五)价格歧视

定义:也称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对同

一产品规定不同价格。

一级歧视价格: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所愿意支

付得最高价格出售,也被称为完全价格歧视。例如医生、律

师收费。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不同价格出售不同批量的产品,但每个

购买相同批量产品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

三级价格歧视:将消费者分为具有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两组

或多组,分别对各组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例如优惠火车票。

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

成本。

四、垄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一)垄断竞争市场上生产者行为

1.垄断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

曲线)

包括:实际需求曲线与市场份额需求曲线。

2.短期均衡分析:MR=MC-―根据需求曲线,找出产量与价格,

不存在供给曲线。

19

(二)寡头垄断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1.协议价格制

2.价格领袖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均衡产量与均衡价

格没有对应关系,不存在供给曲线)

第五章生产要素理论

一、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一)引致需求

生产者对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

费品的需求中间派生出来的。(对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

相互依赖性)

(二)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1)边际物质产品(MPP=/kQ/ZkL)(每增加单位要素投入

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2)边际收益产品(MRP=△R/4L=MPP・MR)每增加一单位要

素投入所带来收益的增量

(3)边际产品价值(VMP二MPP・P)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

加的价值

(4)边际要素成本(MFC-MPP«MC)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

所带来的成本增量

(5)平均要素成本(AFC=C/L)

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品

2)

(MFC=MRP),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供给曲线为一条水平线。,要素价格为常数W1。

需求曲线: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MRP二VMP二P・MP,

因为生产要素使用原则为MRP=MFC,所以MRP=VMP为完全

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某一价格下,所有生

产者需求量之和。

三、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一)生产要素供给的一般分析

要素的所有者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当要素供给局限在消费者时:要素供给问题是消费者在一定

的要素价格下,将其全部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

途上进行分配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二)劳动和闲暇

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劳动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

乘积。ZW/ZkL=(△(;/△¥)X(Z\Y/ZkL),L是劳动,U是效用,

21

Y是收入。

闲暇的边际效用等于△U/41,1是时间。

(三)劳动的供给原则

AU/AL=AU/A1,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

实现效用最大化。

(四)劳动的供给曲线(重点)

横轴表示劳动时间L,纵轴表示劳动工资W,WI是劳动供给

转折点。

(注意: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资本的供给曲线短

期是垂直线而长期也是后弯线)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

(一)帕累托最优状态

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资源实现了最优配置,资源实现最

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实

现在不使一个人福利减少的情况下使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增

22

加。那么就实现了最优配置。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为

经济效率。

(二)市场失灵的含义

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

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一)垄断(由于不存在完全竞争市场)

(二)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

对他人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却没有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

外部经济:给其他成员带来好处,自身没有得到补偿;外部

不经济:给其他成员带来坏处,自身不必为其补偿。

(三)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众需要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例如道路、环境治理、电视广

播等)、非排他性(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

公共物品的特征导致出现搭便车现象

公共物品的分类: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教育、医疗、

收费公路)

(四)信息不对称(在某项经济活动中,某一参与者比对方

拥有更多影响其决策的信息。)

旧车市场与逆向选择:拥有高质量旧车的卖方不愿意按照平

均价格出售自己的旧车,而拥有低质量旧车的卖方迫切的愿

意按照平均价格出售自己的旧车。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旧车

3

市场只剩下低质量的旧车,低质量旧车把高质量旧车驱逐出

市场。

保险市场与道德风险:一个人购买了健康保险,开始不注意

保护自己的身体,身体出现问题的概率上升,保险公司从而

提高保费甚至拒绝出售保险,从而导致一些投保意愿低的投

保者退出。

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为了克服市场失灵,政府用看得见的手对经济活动进行干

预:

1.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垄断,反不当竞争

2.消除外部性

传统方法:使用税收、补贴、将相关企业合并

新方法:明确和界定产权(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

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

谁,市场均衡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例如:造纸厂排污水,

营响下游养养鱼场。)

3.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供给者的职责,例如:

消费和公共卫生

4.解决信息不对称:政府对很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

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此外,政府还通过各种方式为

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一、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

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民生产总值GNP,属于收入概念,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

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1.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

2.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或

GDP二居民消费支出C+固定投资支出1+政府购买

G+净出PX-M

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c+rc+s,即i=s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C+I+G=C+S+T(T表示政府税收),即I=S+(T-G)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储蓄恒等式

I=S+(T-G)+(M-X)

三、消费、储蓄、投资

(一)消费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5

建立在三个假设:一是边际消费递减规律,随着人们收入的

增加,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是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

比重不断减少。MPC=AC/AY=B(大于0,小于1);二是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三是平均消费倾向(APC)

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MPC总是小于APC。

凯恩斯消费函数C二a+BY,其中a表示自发消费,B为边际消

费倾向,BY是引致消费。

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收

入与财产,也就是说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财产收入+劳动收入)

3.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二)储蓄函数(S二Y-C)

S=Y-C=Y-(a+BY)=-a+(1-B)¥,其中1-B为边际储蓄倾向

(MPS)o储蓄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三)投资函数

投资是购置物质资本(如厂房、设备、和存货以及住房建筑

物)的活动,即形成固定资产的活动,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

在内。(以上内容,站在个人角度是投资,在社会角度不是

投资)

投资函数公式:=1(e)=e-dr,其中e表示自主投资(由于人

口、技术、资源等外生变量的变化所引致的投资,与利率无

关),r表示利率;-dr表示引致投资,随着利率的变化呈

反方向变化,d表示利率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投资会

减少或增加的数量。

(四)投资乘数

乘数也叫倍数,即一个因素或变量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活

动的影响程度。

投资乘数K二△Y/AJ=1/1-B=1/S,其中S为边际储蓄倾向,B

为边际消费倾向,投资乘数为边际储蓄倾向S的倒数。

(五)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两部门经济模型中,根据收入等于支出,则Y=C+I

将函数公式带入,设投资函数为常数L则Y=a+BY+I,移项,

Y=a+Y/1-B

四、总需求和总供给

(一)总需求

定义:是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价格水平

下,一个国际或地区各种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1.利率(利率上升,消费减少导致总需

求减少)2.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上升,总需求增加)3.

政府购买(购买增加,总需求增加)4.税收(税收增加,总

需求减少)5.预期(企业对利润、居民的收入的预期增加,

总需求增加)6.价格总水平(价格总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

27

2.总需求曲线(只设定价格变化,其他条件不变)

总需求曲线

P为价格水平,Y为总需求,当P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

增加。

价格水平与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财富效应:价格水平下降,居民收入水水平及购买力提高,

消费上升,总需求上升。

利率效应:价格水平下降,货币交易需求下降,利率下降,

企业投资需求及居民消费需求增加。

出口效应:价格水平下降,有利于出口,利率下降,资本流

出,本币贬值,利于出口。

(二)总供给

1.含义:在其他条件不变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

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者愿意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总

量。(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由:价格、成本〈技术、工资

水平、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变动〉、企业的预期等)

图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供给与价格无关,垂直于Y轴的直线,意

味着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总供求模型

长期来看,影响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从短期来看,若总需求增长,则均衡价格水平随着增长,这

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基本模型。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

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的含义更加广的概念,不仅包括

经济增长,也包括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

善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等。

(二)决定资产增长的基本因素

29

1.劳动的投入数量2.资本的投入数量3.劳动生产率4.资本

的效率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1.两因素分解法:经济增长率二劳动时间增加率+每小时产出

增加率

2.三因素分解法:经济增长率二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蟠动

增长率+资本份额啜本增长率

其中技术进步率,又称为全要素生产率。

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一)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类型

1主要有三种类型:长周期(50-60年)、中周期(8年)和

短周期(3-5年),在现实经济中,通常指的是中周期。

2.按照经济总量下降的方式划分: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在

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经济总量绝对减少。增长型周

期:经济运行在低谷时,经济增长率为正值,经济总量知识

相对减少。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扩张阶段(复苏和繁荣阶段)、收缩或衰退阶段(最低点为

谷底,衰退严重称之为萧条)

(三)导致经济波动的因素(投资率、消费需求、技术进步、

预期、经济体制变动、国际经济冲击)

(四)我国的经济波动(属于增长型经济周期,波动幅度不

33

大)

(五)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

一致指标(例如: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先行指标(又称为领先指标,例如制造业货

单、股票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M2),滞后指标(库存、居民

消费价格指数)

三、经济发展

(一)基本理论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3.广大居民生

活水平持续提高(经济发展的核心)4.国民收入分配状况逐

步改善

(二)树立和落实创新(第一动力)、协调(内在要求)、

绿色(必要条件与重要体现)、开放(必由之路)、共享

(本质要求)的发展理念

(三)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含义与任务(三去一降一补)

(四)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2.提升创新地位,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3.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4.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我国经济空间布局

5.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生产要素市

场化配置)

31

6.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一、价格总水平

(一)价格总水平的含义与度量

含义:也叫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

期(如月、季、年)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平

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通常分为:编制价格指数(比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

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我国常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来衡量价格总水平的变动。

(二)决定价格总数平变动的因素

1.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

P=MV/T,其中M代表一定时期货币供给量,V代表货币流通

速度,T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P代表价格总水平,因

此可知:价格总水平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呈正方向

变化,与总产出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

口二m+v-y,其中Ji代表价格总水平变动率,m代表货币供给量

变动率,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y代表GDP的变动率。

2.总需求与总供给

价格总水平和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长期看价格总水平与总

供给无关,短期看呈同方向变动。因此:价格总水平是由总

2

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的,如果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快于总供

给的增长速度,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有可能下

降。

二、就业与失业

(一)含义

(二)我国就业与失业的含义及统计口径

就业人口: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

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16周岁至退休年龄,

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员。

(三)就业与失业统计

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就业和失业水平的指标主要是

城镇登记失业率。

失业率二失业总人口数/民用劳动力总人口数

就业率二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

(四)失业的类型

1.自愿失业:

摩擦性失业:劳动者找到自己最合适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具有一定特定技能和就业岗位实际

需要技能不一致导致的。

3

2.非自愿失业(需求不足型失业或周期性失业)

劳动者在现有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者总需求相

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

(五)我国就业与失业问题

二元经济结构:指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中采用现代化技术的

现代部门和采用传统技术的传统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这种

结构出现特有的失业现象:低收入的农民一定会向现代工业

部门转移,农村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导致城市中出现大量

的失业人口;农民留在传统部门不进行流动,那么农村实际

存在大量隐性失业或就业不足现象。尽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

城市转移,固然减轻农村就业不足程度,但是可能加重城市

就业压力。

三、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

(一)奥肯定律

实际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1个百分点。

或者说,相对于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失业率每提高1

个百分点,实际GDP相对潜在GDP就下降2个百分点。

(二)就业弹性系数

就业弹性系数Ey二E/Y,其中E为就业增长速度,Y为经济增

长速度。

(三)菲利普斯曲线

萨缪尔森和索洛提出的改进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

的关系(最初反映的是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的关

系)

简单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有利

于政府做决策)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某一水平的失业率,

对应多个通货膨胀率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一、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1.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各国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

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

际分工的基础。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

个国家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

本,只要两个国家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

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称为要素禀赋

理论,进一步解释了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

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

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克鲁格曼):解释了赫克歇尔-俄林

理论无法解释的新趋势,新矛盾。相似资源储备国之间和同

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由于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规

模经济现象,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各国利用规模经济

来限定有限类别的产品,如果每个国家只生产几类产品,那

么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就会比生产所有产品的规模更大,才

能实现国际分工的规模效益,这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二)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

1.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

(1)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丰裕程度越高,利于出口

(2)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能力水平越高,增加出

(3)汇率水平的高低: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

则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增加,意味着外币购买力的提高和本

国产品和劳动价格的相对低廉。促使出口商降低商品价格,

增加出口。

(4)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变动的影响:需求大,

有利于出口贸易。

2.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

(1)一国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水平越高,进口贸易越

(2)汇率水平: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即货币升值,以本币

标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会下跌,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需求增

加,利于进口贸易。

(3)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例如,

商品供给短缺,导致价格大幅上升,不利于进口。

二、国际贸易政策

(一)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目的

目的: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

对进口贸易的干预:关税限制(关税壁垒)、非关税限制(非

关税壁垒),其中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

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对出口贸易的干预:出口补贴(直接补贴、间接补贴)

(二)倾销的界定和反倾销措施分析

倾销的四种类型:掠夺性倾销、持续性倾销、隐蔽性倾销(出

口商正常价给进口商,进口商低价卖给消费者)、偶然性倾

销。

反倾销税的纳税人是倾销产品的进口商。

第二部分财政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一)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两大特征:非竞争性(主要)、非排他性(派生)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三)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1.公共物品的融资(资金来源):政府融资、私人融资、联

合融资

2.公共物品的生产:政府生产、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合同

委托

(四)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

二、市场与经济结构的活动范围

(一)市场和市场效率

市场系统:居民(提供生产要素)、企业、政府

市场规律: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

(二)政府经济活动范围

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矫正外部性、维持有效竞争、调节收

入分配、稳定经济

三、财政的基本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二)收入分配职能(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税收调节、发挥

财政转移支付、发挥公共支出)

(三)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财政与货币政策、税收财政补

贴等、调节个人消费、加大对资源、能源、环境的保护)

四、公共选择

理论基石:个人主义方法论、经济人假设、作为一种交易的

政治过程

第十二章财政支出

38

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

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1.适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分类:财政

支出功能分类、财政支出经济分类

2.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

(一)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绝对规模指标与相对规模指标

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反映了政府干

预经济的程度。

(二)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

1.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

分比。

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

值增长率之比。

3.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单位

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

(三)工业化国家财政支出规模的历史趋势:先持续增大,

后稳定

(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三、我国财政收支矛盾与支出结构优化

(一)财政支出总量快速增长,支出结构有所调整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3

(1)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性支出的比重长期偏大,转移性支

出的比重比重偏低;(2)相对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性支

出的比重仍徘徊在较高水平(3)社会性支出的比重逐步上

升,但仍有待于进一步增加数量和改善质量。

(三)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优化转移

支付结构,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社会保障和

就业工作、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略)

第十三章财政收入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

(一)财政收入及其分类

1.定义:政府为履职、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需要而

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2.政府收入的分类:税收、社会缴款、赠与收入、其他收入

(二)财政集中度与宏观税负

财政集中度,又称为宏观税负,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

国民经济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

二、税收

(一)基本含义:国家为实现其基本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利,

依法参与个人与单位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

入的一种形式。

4)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分配关系与征收过程)、无偿性(不支付报酬、不

直接返还)、固定性(征纳标准固定)

(三)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

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曲线,含义:保持适

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税率/%

三、税负转嫁

1.前转(顺转):纳税人将其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商

品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

的一种形式。

2.后转:纳税人前转税负存在困难时,纳税人通过压低购入

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将其缴纳的税收转给商品或者

生产要素供给者的一种税负转嫁方式。

3.混转:前、后转结合

4.消转:纳税人用降低税收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

润中得到抵补。(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方式,

实际由纳税人自行承担)

4L

5.旁转:将应负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

人负担。

6.税收资本化: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

来应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压低生产要

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出售者。(主要

发生在资本品的交易中,是税负后转的特殊形式)

(二)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略)

四、国债

(一)国债的基本含义

一国政府作为主体,依据有借有贷的信用原则取得资金来

源,是一种有偿、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二)国债的种类

1.内债与外债(外债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本国可支配资金总

量)

2.短期国债、中期国债(1年以上10年以内)、长期国债

3.固定利率国债与浮动利率国债

4.上市流通国债(多为中短期)与非上市流通国债(多为长

期)

5.货币国债(绝大多数)与实物国债(可放高通胀)

(三)国债的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货币供应量与利率

4.调控宏观经济

(四)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

超过45%o

债务依存度警戒线:15%—20%

(五)李嘉图等价定理

政府支出通过税收融资与通过国债融资没有区别。

(六)国债制度

1.发行制度:发行方式(公募招标、承购包销、直接发售、

随买发行)

2.国债偿还制度:抽签分次偿还法、到期偿还法、转期偿还

法、提前偿还法、市场购销法

3.国债市场制度:国债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国债流通市

场(二级市场,含交易所交易与场外交易,交易所内交易包

括:现货交易、回购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等)

(七)国债市场的功能(略)

(八)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略)

第十四章税收制度

一、税制要素和税收分类

(一)税制要素

基本要素:纳税人(纳税主体,单位与个人)、课税对象(征

税客体即征税的目的物,所得、消费、财富)、税率(比例

税率、定额或固定税率、累进或退税率)

其他要素:纳税环节、期限、减免税、纳税地点等。(与总

公司不在同一地点的分公司的利润在总公司汇总纳税)

(二)税收分类

1.按照课税对象分:

(1)流转税(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的流转额为对象):

包括:增值税、消费税

(2)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3)财产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4)资源税类:资源税、土地使用税

(5)行为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2.按计量标准分:

从价税(增值税、所得税)、从量税(例如针对啤酒、汽油

的消费税)

3.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

价内税(消费税、增值税在零售环节)、价外税(增值税在零

售环节之前)

4.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

直接税:由纳税人自行承担税负,例如:所得税、财产税

间接税:如各种流转税,消费税或增值税

5.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非地方税(消费税、关税)、

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城镇土地

使用税、车船税等)、共享税(增值税、企业与个人所得税)

二、流转税(我国税收主体)

(一)特点:普遍、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依据、主要实

行比例税率

(二)增值税

特点:不重复征税、逐环节征税与扣税、最终消费者是税款

承担者、税基广阔

1.类型:

消费性增值税(允许扣除购入固定资产中含的税款,属于完

全增值税,我国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允许扣除购入固定资产折旧中含的税款)、

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中含的税款)

2.征税范围与纳税人

范围: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

人,为增值税纳税人。增值税实行专票抵扣税款制度。

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税务局

规定的小规模纳税标准的、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标准的以及

新开业的纳税人可申请一般纳税人,进项税可以抵扣销项

税)和小规模纳税人(个体工商户以外的其他个人选择小规

模纳税的非企业单位、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不经常

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

3.税率和征收率

一般纳税人:13%,9%,6%,0四挡

小规模纳税人:通常为3%,销售自行开发、取得、自建的不

动产及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按5%计征。

4.计税方法:一般纳税人:销项数额扣除进项税额。小规模

纳税人:销售额乘以税率

(三)消费税

1,纳税范围和纳税人

针对征税目录的产品征税,烟、酒、化妆品、首饰珠宝、鞭

炮焰火、成品油、汽车等15类商品。大多数消费品采用1%-56%

的比例税率,啤酒成品油等采用定额税率,白酒卷烟实行复

合计税办法。

三、所得税

(一)所得税的主要特点:公平、不存在重复征税、收入有

弹性

(二)企业所得税

1.纳税人:境内一切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个人独资

企业、合伙企业不在此范围内)

2.税率:25%(非居民企业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取得的收

入与经营场所无关的,税率为20%)

3.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每年度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

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4.应纳税额:所得额乘以税率

5.征收管理: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点为纳税地点,登

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主。

(三)个人所得税

1.纳税人: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

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和非居民

个人。

2.课税对象:工资、劳务报酬、稿酬、特许经营、经营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

所得等。

3.税率:综合所得适用3%—45%超额累进税率,经营所得适

用5%—35%超额累进税率,其他类适用20%的比例税率。

4.应纳税额计算:

居民个人综合所得:以每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60000元以及

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

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税率。

四、财产税

(一)财产税的特点(略)

(二)房产税

1.纳税人和征收对象:产权所有人、承典人、房产代管人或

47

者使用人

2.征收范围:房屋(独立于房屋之外的建筑物不属于房产税

的征收范围)

3.税率:从价计征1.2%,从租计征12%

4.计价依据(略)

5.征收管理:纳税人购置新建商品房,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次

月起,缴纳房产税。

纳税地点:向房产所在地缴纳。

(三)车船税

1.纳税人:车辆、船舶的所有人

2.依据(略)3.税额(略)4.我国车辆征税包括三种:车辆

购置税、燃油消费税、车船税

第十五章政府预算

一、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

(一)含义: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

源和流向;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反映可供政府集

中支配的财政资金数量的多少。

(二)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政府部门的活动、监督政府部

门收支运作的情况、控制政府部门的支出

(三)政府预算的原则(略)

(四)政府预算的分类: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国家预算与

地方预算等等

二、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略)

三、我国政府预算体系: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四、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

(一)预算编制制度:建立部门预算制度、将预算外资金纳

入预算管理。

(二)预算执行制度:1.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2.实行政府

采购制度

五、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略)

第十六章财政管理制度

一、财政管理体制与类型

(一)含义:广义(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

共财务管理体制等)狭义(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税

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标准,收入结构以国家

为主,支出结构以地方政府为主)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我国主要是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1994年开

始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定义:简称分税制,是指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国家和地方之

间进行划分,借以确定国家财政和收入范围的一种财政管理

体制。(事权确定财权)

(一)主要内容

收入划分: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

分为国家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国家

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划分为地方税。

(二)、(三)略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一)含义:资金从上级财政流向下一级,或者从同级的富

裕地区流向贫困地区。

(二)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一)一般性转移支付:弥补财力缺口、实现均等,主要包括:

均衡性转移支付、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

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等

二)专项转移支付: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

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国家地方共同

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专项转移重点:教育、

医疗、社保、支农等。

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略)

5)

第十七章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

(二)财政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协调功能

3.控制功能

4.稳定功能

(三)财政政策的目标

1.促进充分就业2.物价基本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4经济稳

定增长.

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一)财政政策工具

1.预算政策(控制财政收支规模)2.税收政策(经济繁荣时,

增加税收)3.公债政策(实施宏观调控)4.公共支出政策(购

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5.政府投资政策(经济过热时,降

低投资支出水平,反之亦然)。6财政补贴政策(经济过热

时,政府减少财政补贴抑制企业与个人的总需求)

(二)财政政策类型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5L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不需要政府干预行为,被称为财政“自

动稳定器”,主要表现:累进所得税的稳定作用、政府福利

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政府根据经济状况适当干预。主要包

括:汲水政策(经济萧条时,增加公共投资)和补偿政策(经

济萧条时,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收入,扩大有效需求)。

2.扩张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扩张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支出等手段扩大社会需求

反之亦然。

三、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

1.税收乘数:国民收入变动率/税收变动率二-b/(l-b),其

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税收增减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

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二国民收入变动率/政府购买支出变动

率二1/(1-b),其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购买支出增减与国民

收入呈反同方向变动。购买性支出乘数大于税收支出乘数。

3.平衡预算乘数二1,表明政府收入或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

减或减少,维持财政平衡。

二、财政政策时滞

内在时滞:1.认识时滞2.行政时滞(财政部门调查研究)

外在时滞:3.决策时滞、执行时滞、效果时滞

四、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经验

相机抉择确定财政政策、短期调控与长期政策结合、加强宏

2

观调控政策间的协调配合、注重内外部政策协调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第十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一、货币需求

(一)定义:经济主体在既定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

持有货币的数量,货币需求是派生需求,派生于人们对商品

的需求。

(二)传统货币数量说

1.费雪的先进交易数量说

MV二PT,其中M为货币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

水平,T代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该公式反应的是货币量

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通常物价水平与货币量呈正比。

2.剑桥方程式:口二K・Y/M,其中口代表货币价值(货币购买

力),K代表总资源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Y代表总资

源(收入),M代表名义货币数量。该方程反应货币的价值

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通常货币价值与货币量呈反

比。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一流动性偏好理论。

货币需求由三类动机决定,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其中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构成交易性需求,由收入决定,是

收入的增函数L1(Y);投机动机由利率决定,是利率的减函

3

数L2(i)。

公式L=L1(Y)+L2(i)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低到某一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

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

绝对性。

(四)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

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因素有:财富总额与财富构成(恒久收

入);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其他因素

二、货币供给

1.定义:货币供给主体即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主

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过程。

2.货币供给量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

3.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

我国标准:

二流通中的货币(现金)

Ml=M0+单位活期存款(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广义货币供应

量)

其中,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及其他存款属于准货币

4.社会融资规模: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

金总额。

(二)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存款两部分,现金是央行的负债,存

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1.央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央行利用自身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

来源。

2.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并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银行体系信用扩张受到三类因素制约:(1)受到缴存与央

行的存款准备金的限制(2)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3)

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的限制

央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并创造派生存款的基

础,被称为基础货币,包括央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存在

央行的存款,一般用B表示。货币乘数等于存款准备金率与

货币结构比率之和的倒数,一般用K表示。货币供应量为

公式为M=K*Bo

三、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失衡

1.均衡的定义(略)

2.失衡的定义:需求偏离供给,包括两大类:总量性失衡(例

如扩张货币导致的通货膨胀)与结构性失衡(短缺与滞留并

存)

(二)货币均衡水平的决定

流通领域中的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

S

长。(劳动力生产力提高并不意味着商品价格的下跌)

四、通货膨胀

(一)定义: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

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过大,商品和劳务供给

不足)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成本自发性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

3.输入型通货膨胀(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费用增加引起的,

例如石油输出国抬高石油价格)

4.结构型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导致)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1.直接原因:过度的信贷供给

2.主要原因:财政原因(赤字政策)、信贷原因、其他原因

(投资规模过大、经济结构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

1.紧缩的的需求政策:紧缩社会总需求

(1)紧缩财政政策:减少政府的支出(购买与消费转移支

出)、增加税收、发行公债

(2)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

现率(抑制商业银行对央行的贷款需求)、公开市场操作

2.积极的供给政策: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适当增加货

5

币供给发展生产和精简规章制度等

第十九章央行与货币政策

一、央行

(一)央行制度

央行也称货币当局,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

行。具有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

主要职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

服务

(二)央行的职责和业务活动特征

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制定或执行货币

政策具有独立性

(三)央行的主要业务

1.货币发行业务

2.对银行的业务

(1)集中存款准备金

(2)充当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