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训练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1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训练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训练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3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训练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4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训练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另一种善良

顾章玲

韩城是个走村串巷卖水果的年轻人。这天,他骑着三轮车,带着满满一车水果来到上湖村。

谁知生意还没开张,手机突然响了,是父亲打来的。父亲焦急地说:"城子,奶奶快不行了,你

快回来!”

韩城一听吓得魂都没了,马上掉转三轮车,可刚蹬了两步就停下了,他家在镇上,从上湖村到

镇上有二三十里路,奶奶能等到他吗?

恰好路旁有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院门旁有棵大樟树,院内有个中年人正喝着茶,韩城忙叫

道:"大叔,求您帮我个忙!我奶奶突然不行了,我得马上赶回去,可三轮车成了累赘,所以我想把

车子和水果先放您这儿,回头再来拿好不好?”

大叔一听,痛快地说:"没问题,东西放在我这你尽管放心,快回去吧!"

悲伤和忙碌的三天一晃就过去了。奶奶入土为安了,韩城才想起三轮车的事,找到那户人家

一看,院内没人,看到自己的三轮车,车上空空荡荡,水果全没了!

水果哪去了?答案只有一个:被那看似憨厚的中年人给卖了,或者吃了,或者偷偷分了。跟中

年人要?没有任何证据,只能自认倒霉吧。

好在三轮车还在,韩城瞅瞅四下无人,忙骑上车,一溜烟地跑了。

从此后韩城就再也没去过上湖村。

过了一段时间,韩城又装了一车水果来到另一个村子一一跟上湖村一湖之隔的下湖村。这

回生意刚开张不久,怀中手机又响了,是母亲打来的:父亲跌了一跤,把腿摔断了!

下湖村离家更远,韩城一时欲哭无泪,忙对一位大婶说了情况:"大婶,我想把车子先留在您家,

等我把我爸安顿好后再来拿,还有车上的水果......"

大婶爽快地说:"孩子,你尽管回去,车上要是少了一个水果,全算大婶的!”

韩城连声说"谢谢",然后火速赶了回去。

好不容易有空了,已过去了四天。

当韩城再次赶到下湖村的时候,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大婶完好无缺地交还了三轮车和水

果。尽管香蕉和梨子烂了不少,但看得出一个不少。

一晃过去了妤多年,机缘巧合之下韩城做生意发了大财,他时时刻刻想着回报家乡。要不,

就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建几座养老院吧,当然了,下湖村是一定要建的,至于上湖村,只好对不起

To

在下湖村养老院建成剪完彩后,韩城突然起了一个念头:到湖那边的上湖村看看,一口恶气

憋在心里好多年了,现在终于可以发泄出来了。

依旧是那棵郁郁葱葱的大樟树,依旧是那座院子,只是变得破旧不堪了。同样变老的还有那

个大叔,不过大叔肯定认不出眼前意气风发的大老板就是当年的那个瘦小拘谨的水果贩子

了。

韩城也不说破,先递过一支烟,然后客气地说:"大叔,湖那边的下湖村新建了一座养老院,您

肯定知道吧?”

大叔听了一脸失落地说:"知道,听说是一位大老板捐钱建的,还听说那大老板一连建了好几

座养老院,可就是没我们村的,真是怪了,难道我们村的人得罪过他?”

韩城嘿嘿笑了起来,他故作神秘地说:"这个嘛,我倒知道一些原因。听说那大老板当年是个

水果贩子,他到下湖村卖水果时得到过人家的恩惠,可到你们村卖水果时,因为有事离开,结果

一车子水果竟全没了。估计这就是那位大老板不肯捐助这里的原因。"

那大叔一听气得叼在嘴上的香烟直抖,脸红脖子粗地叫道:"他不建就不建,不带这么泼脏水

的!下湖村人是好,可我们上湖村人也不春,那车水果的事我记得清清楚楚,因为当年这事就发

生在我身上。告诉你,我们根本没有昧他的水果,而是各家各户给买了,账本到现在我还收

着。"

大叔说着返身进了屋,片刻工夫拿出一本泛黄卷边的小本子来,打开一看,里面是歪歪扭扭

的字,一笔一笔的账记得清清楚楚:大汪家2斤香蕉,来福家3斤梨子......

最显眼的是本子内还夹着一沓子钞票,各种面额都有。

韩城傻傻地看着、听着,又问:"你们为什么不解释一下?"

大叔双手一摊:“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哪的,跟谁解释?看,我们还留下标记哩,就等他回来!”

大叔说着手往上一指,韩城抬头一瞧,只见那棵大樟树的枝丫上挂着一块木牌,木牌上面的

字迹还能勉强看得出来:水果钱在我家!

原来,这世上还有另一种善良。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户人家的院门旁有棵大樟树",小说用简约的笔墨写出了大叔家的环境特点,这既是韩成

找到大叔家的标记,也为后文做铺垫。

B."车上要是少了一个水果,全算大婶的”一句,既体现了"大婶”豪爽的性格特征,也照应了下文

"大婶完好无缺地交还了三轮车和水果”的情节。

C.大叔对韩成不在他们村建养老院很不解,以为自己村里有人得罪了韩成,他向韩成诉说了事

情的原委,为打动韩成他拿出了当年的"账本"。

D.小说以"另一种善良”为题,暗含对两个相似情节中不同的"善良”的比对,启发人们对“善良"

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2)小说中韩城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中韩城两次寄放车子和水果却结果迥异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

分析。

【答案】(1)C

(2)①善良孝顺。听到奶奶、父亲出事的消息立即赶回家。

②吃苫耐劳。走街串巷,辛苦蹬三轮卖水果。

③知恩图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激,成功后建养老院回报社会。

④主观武断。发现水果不见后认定是被大叔给卖了,或者吃了,或者偷偷分了。

⑤心胸狭窄。下湖村养老院剪彩结束后,想到上湖村看看,出一出憋在心里好多年的那口恶

气。

(3)①从情节结构上看,作者欲扬先抑,借助"误会",让读者更强烈地感受到"另一种善良”的

可贵。

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通过大叔与大婶对比,突出了大叔的淳朴厚道,他不只向人伸出援

手,还有急人之所急,帮人帮到底的高尚品格。

③从主题的表达上看,通过对比,揭示了善良不只是向人伸出援手,还是急人之所急,帮人帮到

底的主题。(答"我们要满怀感恩地信任对自己伸出援手的人”的主题也可。)

④从表达效果上看,作者巧设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波澜起伏,结局峰回路转。

【解析】【分析】(1)c项,"为打动韩成他拿出了当年的,账本,”错误,从文中来看,大

叔并不知道眼前的大老板就是当年卖水果的青年,拿出账本是为了自证清白。故选C。

(2)从本文来看,可以结合韩城所做的事情来分析其特点,如"韩城是个走村串巷卖水果

的年轻人"“他骑着三轮车,带着满满一车水果来到上湖村""韩城又装了一车水果来到另一个

村子一一跟上湖村一湖之隔的下湖村",韩城走街串巷卖水果表现出他的吃苦耐劳;如得知

奶奶不行的时候,"韩城一听吓得魂都没了,马上掉转二轮车,可刚蹬了两步就停下了,他家在

镇上,从上湖村到镇上有二三十里路,奶奶能等到他吗",得知父亲伤了之后,"韩城一时欲哭

无泪",这些表现出韩城的孝顺善良;如看到水果没有之后,"水果哪去了?答案只有一个:

被那看似憨厚的中年人给卖了,或者吃了,或者偷偷分了。跟中年人要",这表现出他的主观

武断;韩城发达之后,"他时时刻刻想着回报家乡。要不,就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建几座养老

院吧,当然了,下湖村是一定要建的”,这表现出他的知恩图报;如"在下湖村养老院建成剪完

彩后,韩城突然起了一个念头:到湖那边的上湖村看看,一口恶气憋在心里好多年了,现在终于

可以发泄出来了",这可以看出韩城心胸的狭窄。

(3)从文中来看,韩城两次寄放水果,主人的处理方法不同,一次是寄放在上湖村大叔家

里,大叔和周围的邻居买了这些水果,而韩城却认为大叔昧了他的水果;一次是寄放在下

湖村的大婶家里,大婶完好无缺地交还了三轮车和水果,尽管香蕉和梨子烂了不少,但看得

出一个不少,韩城非常感激。从情节上来看,小说一开始看似大叔昧了韩城的水果,但小

说的结尾让我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欲扬先抑,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从形象上来看,大

婶和大叔都是善良的,只不过二人的做法有所不同,相比较而言,大叔的做法不但是急人

之急,还帮人帮到底,凸显出人物的淳朴厚道;从主题的角度来看,大叔和大婶不同的做

法凸显了帮人的真谛;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安排让小说的情节有了起伏,可以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⑴C;

⑵①善良孝顺。听到奶奶、父亲出事的消息立即赶回家。②吃苫耐劳。走街串巷,辛苦蹬

三轮卖水果。③知恩图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激,成功后建养老院回报社会。④主

观武断。发现水果不见后认定是被大叔给卖了,或者吃了,或者偷偷分了。⑤心胸狭窄。下

湖村养老院剪彩结束后,想到上湖村看看,出一出憋在心里好多年的那口恶气。

⑶①从情节结构上看,作者欲扬先抑,借助"误会",让读者更强烈地感受到"另一种善良”的可

贵。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通过大叔与大婶对比,突出了大叔的淳朴厚道,他不只向人伸

出援手,还有急人之所急,帮人帮到底的高尚品格。③从主题的表达上看,通过对比,揭示了善

良不只是向人伸出援手,还是急人之所急,帮人帮到底的主题。(答"我们要满怀感恩地信任对

自己伸出援手的人”的主题也可。)④从表达效果上看,作者巧设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使情节波澜起伏,结局峰回路转。

【点评】⑴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

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

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

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概括

时一定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本题中,韩成善良孝顺、吃苦耐劳、知恩图报,但又主

观武断、心胸有点促狭。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文本重要情节的作用:①在内容上可以刻

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②在形式上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人

注意。本题中,小说中韩成两次寄放车子和水果却结果迥异的情节安排的艺术效果可以从

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读者感受等方面分析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腊梅

余秋雨

一天又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清晨,大家都觉得空气中有点异样,惊恐四

顾,发现院子一角已簇拥着一群人。连忙走过去,踮脚一看,人群中间是一枝腊梅,淡淡

的晨曦映着刚长出的嫩黄花瓣。赶近过去的人还在口中念叨着它的名字,一到它身边都不

再作声,一种高雅淡洁的清香已把大家全都摄住。故意吸口气去嗅,闻不到什么,不嗅时

却满鼻都是,一下子染透身心。

花,仅仅是一枝刚开的花,但在这儿,是沙漠驼铃,是荒山凉亭,是久旱见雨,是久雨

放晴。病友们看了一会儿,慢慢侧身,把位置让给挤在后面的人,自己在院子里踱了两

圈,又在这儿停下,在人群背后耐心等待。从此,病院散步,全成了一圈一圈以腊梅为中

心的圆弧线。

住院病人多少有一点神经质。天地狭小,身心脆弱,想起了什么事怎么也排遣不开,听

人说,许多住院病人会与热情漂亮的护士产生一点情感牵连,这不能全然责怪病人们逢场

作戏,而是一种脆弱心态的自然投射。待他们出院,身心恢复正常,一切也就成为过眼云

烟。

现在,所有病人的情感都投射在腊梅上了,带着一种超常的执迷。与我同病房的两个病

友,一早醒来就说闻到了腊梅的香气,有一位甚至说他简直是被香气熏醒的,而事实上我

们的病房离腊梅不近,至少隔着四五十米。

依我看来,这枝腊梅确也当得起病人们的执迷。各种杂树乱枝在它身边让开了,它大模

大样地站在一片空地间,让人们可以看清它的全部姿态。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

月的皱纹,光看这枝干,好像早就枯死,只在这里伸展着一个悲怆的历史造型。实在难以

想象,就在这样的枝干顶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花瓣黄得不夹一丝混

浊,轻得没有质地,只剩片片色影,娇怯而透明。整个院子不再有其他色彩,好像叶落枝

黄地闹了一个秋天,天寒地冻地闹了一个冬天,全是在为这枝腊梅铺垫。梅瓣在寒风中微

微颤动,这种颤动能把整个铅蓝色的天空摇撼。病人们不再厌恶冬天,在腊梅跟前,大家

全部懂了,天底下的至色至香,只能与清寒相伴。这里的美学概念只剩下一个词:冷艳。

它每天都要增加几朵,于是,计算花朵和花蕾,成了各个病房的一件大事。争论是经常

发生的,争执不下了就一起到花枝前仔细数点。这种情况有时发生在夜里,病人们甚至会

披衣起床,在寒夜月色下把头埋在花枝间。月光下的腊梅尤显圣洁,四周暗暗的,唯有晶

莹的花瓣与明月遥遥相对。清香和夜气一拌和,浓入心魄。

有一天早晨起来,天气奇寒,推窗一看,大雪纷飞,整个院子一片银白。腊梅变得更醒

目了,袅袅婷婷地兀自站立着,被银白世界烘托成仙风道骨,气韵翩然。几个年轻的病人

要冒雪赶去观看,被护士们阻止了。护士低声说,都是病人,哪能受得住这般风寒?还不

快回!

站在底楼檐廊和二楼阳台上的病人,都柔情地看着腊梅。有人说,这么大的雪一定打落

了好些花瓣;有人不同意,说大雪只会催开更多的蒋蕾。这番争论终于感动了一位护士,

她自告奋勇要冒雪去数点。这位护士年轻苗条,刚迈出去,一身白衣便消融在大雪之间,

她步履轻巧地走到腊梅前,捋了捋头发,便低头仰头细数起来,她一定学过一点舞蹈,数

花时的身段让人联想到《天女散花》。最后,她终于直起身来向大楼微微一笑,冲着大雪

报出一个数字,惹得楼上楼下的病人全都欢呼起来。数字证明,承受了一夜大雪,腊梅反

而增加了许多朵,没有凋残。

这个月底,医院让病人评选优秀护士,这位冒雪数花的护士得了全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初见腊梅时,腊梅被病友们"簇拥着","我"是"踮脚"才看到的,腊梅点燃了一个个饱

经病痛折磨的人的热情。

B.为了平息病友们关于大雪是打落花瓣还是催生更多蒋蕾的争论,护士自告奋勇去数,文

章描绘护士数腊梅时运用了动作描写。

C.本文的题目意蕴丰富,内容上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结构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另外,

也设置了悬念,奠定了文章的基调。

D.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作者抒发情感,文章既歌咏了凌寒而开的腊梅,

同时也赞美了细心照顾病人的护士。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C

(2)①运用细节描写(或拟人手法),细腻地写出了腊梅历经沧桑,貌死实生的外形;

②赞颂了腊梅顽强的生命力,丰富了文章主题。

(3)①最后一段写为病友们冒雪数腊梅的护士全票当选"优秀护士",使围绕腊梅的故事

有了圆满的结局,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②呼应上文护士冒雪数腊梅的描写,使文章结

构更严谨;③突出白衣天使冒雪用自己的"低头仰头细数”感动、温暖了病友们那一颗颗寒

冷的心,升华了主题,使文章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解析】【分析】(1)C项,"也设置了悬念,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分析错误,本文的题目

并没有"设置悬念、奠定基调"这一作用。故选C。

(2)划线句子"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光看这枝干,好像早就枯死,

只在这里伸展着一个悲怆的历史造型。""缠满了……皱纹”"伸展着一个……造型”运用拟人手

法,写出了腊梅历经沧桑,却又貌死实生。"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枯死""伸

展”,文章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赞颂了腊梅顽强的生命力,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3)文章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分析其作用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①从内容上,收

束全文。文章围绕腊梅开展故事,开头写腊梅开花,引发病人驻足,中间写下了大雪,病

友担心腊梅凋谢,最后一段写为病友们冒雪数腊梅的护士全票当选"优秀护士",使围绕腊

梅的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②从结构上,呼应上文。本段呼应了

上文"这番争论终于感动了一位护士,她自告奋勇要冒雪去数点。这位护士年轻苗条,刚迈

出去,一身白衣便消融在大雪之间,她步履轻巧地走到腊梅前,捋了捋头发,便低头仰头

细数起来,她一定学过一点舞蹈,数花时的身段让人联想到《天女散花》。最后,她终于

直起身来向大楼微微一笑,冲着大雪报出一个数字,惹得楼上楼下的病人全都欢呼起来",

使文章结构更严谨。③从文本所包涵的丰富意蕴和主题上,升华了主题。病友们担心腊梅

凋谢不肯回到病房,白衣天使为了病友不顾严寒冒雪数腊梅,最后当选为“优秀护士",这

一段突出白衣天使冒雪用自己的"低头仰头细数”感动、温暖了病友们那一颗颗寒冷的心,

升华了主题,使文章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故答案为:⑴C;

⑵①运用细节描写(或拟人手法),细腻地写出了腊梅历经沧桑,貌死实生的外形;②

赞颂了腊梅顽强的生命力,丰富了文章主题。

⑶①最后一段写为病友们冒雪数腊梅的护士全票当选"优秀护士",使围绕腊梅的故事有了

圆满的结局,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②呼应上文护士冒雪数腊梅的描写,使文章结构更

严谨;③突出白衣天使冒雪用自己的"低头仰头细数”感动、温暖了病友们那一颗颗寒冷的

心,升华了主题,使文章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

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把握艺术特色;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

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最后做出判断。错误的设置,有的是手法错

误,有的是表达效果的错误,有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一定要静下心来,判断时要仔

细认真。

(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

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

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此题注意从修辞的角度进行

分析,由表及里理解句子。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细节描写,细腻地写出了腊梅历经沧桑,貌

死实生的外形,赞颂了腊梅顽强的生命力,丰富了文章主题。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回

答。内容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概括主要内容,突出对象(形象)特征,表达情感,揭示、

升华主题。结构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思考考查的句、段与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

的关系。此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一段写为病友们冒雪数腊梅的护士全票

当选"优秀护士",使围绕腊梅的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呼应上文

护士冒雪数腊梅的描写,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升华了主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感谢大人

于心亮

那一回,我去姥姥家,眼里嗡着泪水,想哭。

路很远,虽然身后拖着的小影子,默不作声地跟着我,可是我很孤单。口渴了,瞧见路

边有个菜园子,菜园里种着水萝卜、西红柿,还有黄瓜。我想进去摘个吃,脚都迈进菜园

里了,可看看四周,想一想,又退了出来。此时,来了个大叔,问我:"小孩,你怎么不摘

了?”我说:"主人不在,我不能摘。”大叔就笑了,说:"不碍事的,孩子,跟我来吧。"没

想到,大叔就是菜园的主人,他摘了一根黄瓜和一个西红柿给我。我谢了大叔,一边吃一

边走,心里充满了快乐。因此,当一只小花狗追着咬我的时候,我也没气恼,而是从衣兜

里掏出个饼干扔给它。小狗吃了饼干,朝我摇着尾巴,还跟上了我,撵也撵不走。就这

样,小狗跟着我来到姥姥家。

我见到姥姥,扑进她怀里。原打算哭的,可不知为什么,又哭不出来了。姥姥抚摸着我

的头,她看到了小狗,问我:"你养的小狗?”我说:"路上捡的。"姥姥说:"不是咱养的小

狗,咱可不能要,回去的路上,要记着还给人家。"我说:"要是找不到主人,怎么办?”姥

姥说:"好好打听打听,肯定有主人。"我一边逗小狗玩,一边回答姥姥的问话,好脾气地

说我妈挺好的,我爸挺好的,家里的老母猪也都挺好的,八只小母鸡也下蛋了,三只小燕

子也孵出来了......

姥姥给我烙了个葱花油饼,把我喂得饱饱的,把小花狗也喂得饱饱的。我吃饱了,就去

街上玩,撞上了村里最顽皮的几个小孩,他们很欺生。这一次我有小花狗壮胆,见到那几

个孩子对我不太友善,它就"汪汪汪"地叫着,跳着高儿来保护我。那几个小孩没敢来欺负

我,相反,他们还跟我交上了朋友。我们在一块玩儿,他们说要去果园里偷桃子。我摇摇

头说不去。他们说看果园的老头儿是个聋子,腿也痫,肯定追不上我们的……我依旧摇头说

不去。

他们问:"你怕挨揍吗?"我说:"不怕。"他们问:"那你为什么不去?"我说:"不为什么,

反正......我就是不去!"后来他们要回家了。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也想回家了。

姥姥从杏树上摘了几个杏,装到我衣兜里,说:"瞧见菜园里的大叔,送给人家尝尝。"

我告别姥姥,带着小花狗走在回家的路上。小花狗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有时候我在前

面跑,小花狗在后面追。我很快乐,看着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我的笑声伴随着小花狗梅

花形的爪印开满了回家的小路......走到捡小花狗的地方,我就打听狗是谁家的。有人就给我

指点。

我带着小花狗朝指点的地方走去,果然有个老爷爷正在四处找小花狗。我说了事情经

过,老爷爷拍拍我的头,说我是好孩子。我要走了,老爷爷叫住我。他家的苇箔上晒着咸

鱼干,老爷爷就捡了一串咸鱼干给我。我连忙拒绝:"不要!"老爷爷笑着说:"拿着吧孩

子,这不是给你的,是给你家大人的。"我道了谢,跟老爷爷和他身旁的小花狗说再见。

我继续往回走,又经过菜园,见着那个大叔,我就大声喊他。大叔问我:"孩子,你又渴

了吗?"我说:"不渴,我姥姥让我送您几个杏。"大叔尝了杏,很开心地说:“杏真甜,好

吃!"我要走了。大叔叫住我,让我等等。大叔拿镰刀割了一捆韭菜给我。我赶忙拒绝:"不

要!不要!"大叔笑着说:"拿着吧孩子,这是感谢你家大人的!"就这样,我左手提着一串

咸鱼干,右手提着一捆韭菜,一路飞奔着往家跑。

我瞧见了村庄,瞧见了胡同,瞧见了那两扇黑色的大敞开着的街门……此时,我的眼里,

突然充满了泪水。我哭泣着冲进村庄,冲进胡同,冲进敞开着的街门,冲向妈妈温暖的怀

抱……我一边流泪一边说:"妈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随便拿别人家的东西了。"我详详细

细诉说了去姥姥家的事情经过,并把手里的东西给妈妈看。妈妈的眼里虽然也有泪水,但

同时增添了欣慰的笑意。妈妈抚摸着我的小手说:"儿啊,你要记住人家的好!"我的小手肿

着,那是去姥姥家之前,妈妈拿答帚疙瘩打的。此时,也不大疼了。

(节选自2019年7期《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采用顺叙的手法,讲述了小时候去姥姥家的经历,这样写

既增强叙事真实性,又使情节脉络清晰。

B.小说中姥姥要求"我"回去时把狗归还主人,嘱咐见到大叔时让他尝尝杏子,由此可见姥

姥具有刚强自尊、投桃报李的传统美德。

C.小说描写了村里最顽皮的几个小孩,他们不但欺生而且还鼓动"我"一起去偷腐腿老头的

桃子,这说明顽皮孩子平时家教不严。

D.小说语言清新优美、生动自然,如"我的笑声伴随着小花狗梅花形的爪印开满了回家的小

路",运用了通感手法,化听觉为视觉。

(2)小说结尾写我"哭"着向妈妈承认错误,简要概括上文为这结局埋下的伏笔。

(3)简要概括小说以"感谢大人”为标题的好处。

【答案】(1)D

(2)①不摘大叔园子里瓜果受到大叔馈赠;②姥姥教育我捡到小狗要归还主人;③不听

从"朋友"鼓动去偷果园桃子;④归还小狗时老爷爷送鱼干感谢大人。

(3)①情节上:提示老爷爷、大叔感谢大人等情节;②主题上:凸显小孩的品德养成离

不开家庭教育的主题;③人物上:突出姥姥与母亲教子有方的形象;④情感上:表达"我"

对母亲、姥姥当年教育的感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

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

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

结合语境。D项,"清新优美"错误,这篇小说的语言风格是朴素自然。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情节结构及构思的妙处。具体考查伏笔的运用。伏笔指文章或

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

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解

答本题,首先理解结局是我"哭”着向妈妈承认错误,然后在前文找到与此结局相关的情

节,概括即可。关键情节有:"我想进去摘个吃,脚都迈进菜园里了,可看看四周,想一

想,又退了出来""我谢了大叔,一边吃一边走,心里充满了快乐""姥姥说:’不是咱养的小

狗,咱可不能要,回去的路上,要记着还给人家。他们说要去果园里偷桃子。我摇摇头

说不去。他们说看果园的老头儿是个聋子,腿也痛,肯定追不上我们的……我依旧摇头说不

去""老爷爷就捡了一串咸鱼干给我。我连忙拒绝:‘不要!‘老爷爷笑着说:‘拿着吧孩子,

这不是给你的,是给你家大人的。’"这些情节为"我"承认错误做了暗示,据此分条概括即

可。

(3)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

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

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

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

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

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

新颖精妙,吸引读者。答题时要具体分析,不能只说套话。"感谢大人",本题可从情节方

面答,与下文老爷爷和大叔"感谢大人"得到故事情节形成呼应,分析时要按照情节发展概

括内容;从人物方面答,"大人"在文中指姥姥和母亲,丰富了姥姥和母亲的人物形象,也

需要具体解释出如何丰富,增加了哪些内容;从主旨方面答,突出小说主旨,小说主要表

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从艺术效果或情感方面,"感谢"直接表达对姥姥与母

亲教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⑴D;

⑵①不摘大叔园子里瓜果受到大叔馈赠;②姥姥教育我捡到小狗要归还主人;③不听从

"朋友"鼓动去偷果园桃子;④归还小狗时老爷爷送鱼干感谢大人。

(3)①情节上:提示老爷爷、大叔感谢大人等情节;②主题上:凸显小孩的品德养成离不

开家庭教育的主题;③人物上:突出姥姥与母亲教子有方的形象;④情感上:表达"我"对

母亲、姥姥当年教育的感激。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

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

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

境。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情节结构及构思的妙处。具体考查伏笔的运用。伏笔指文章或

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

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

(3)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

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

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

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

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

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

新颖精妙,吸引读者。答题时要具体分析,不能只说套话。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隐

马宝山

酒一醒,孟浩然就后悔了。他知道又一次失去了求仕的机会。

几天前,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孟浩然吃酒吟诗,谈得甚欢。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的才学,

决定把他举荐给皇上,为朝廷效力。说好两天后一起赴长安去见皇上。

第三天,当韩朝宗派人前来孟家,唤他一同进京时,和朋友喝得醉醺醺的孟浩然说:已

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来人见劝不走孟浩然,回去禀告刺史。韩朝宗很生气,一个人

独自进京去了。

说来,这已经不是头一回了。六年前,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文,唐玄宗李隆基忽然

来了。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为由,叫他躲在床底下。皇上与王维谈了一些政务之

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这诗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

不寐,松月夜窗虚。"

玄宗看了"不才明主弃"一句不大高兴,悻悻然对王维说:"这人岂有此理,他自己不来找

我,怎么可以说我弃他呢!”

皇上走后,王维很是埋怨了几句孟浩然。出仕不成还受一顿奚落。那一次的求仕之路也

就这样断了。

这两件事,使原本一心报国的孟浩然心寒。加上孟浩然读些史书,发现自己的性格根本

无法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决定不再求官,进山隐居起来了。

孟浩然隐于鹿门山的鹿门寺。寺院里有殿堂僧房数十楹。除了一二十僧人外,没有闲杂

人来,十分清静。

鹿门山东南三十里外是襄阳城,有一位叫姚邺宸的长史。这是一个为襄州刺史做文案的

七品官。姚长史雅爱诗书,特别喜欢孟浩然风神散朗、清淡自然的山水田园诗。姚长史听

说孟浩然在鹿门山就跑来,想与诗人切磋,向他请教。

头一回进山,孟浩然醉酒,没有见到。第二回进山,说是孟浩然病了,也没有相见。姚

长史真是个执着的文人,没过一个月,再次进山。寺里住持告诉姚长史,说孟浩然游山去

了。姚长史在寺里等了半天,游山的孟浩然还不见回来。长史就告别住持下山去了。走到

半路,他看到一个樵夫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见到自己就热情地打招呼:"官家,下马歇歇

脚吧。“

姚长史就下马,刚坐下,樵夫就问:“是来见孟山人的吧?"

姚长史奇道:"你怎知道?"

樵夫笑了笑:"时常有读书人来见孟山人,可是,这个孟山人却有些怪异,来人十之八九

是见不到他的一一您也是来与山人谈诗论文的吧?"

姚长史说:“孟浩然是与王维并称‘王孟’的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文名扬天下,我是来向

先生讨教的。”

樵夫从腰带上解下两个装酒的葫芦,一个递给姚长史说:"秋天里山风硬,喝两口酒驱驱

寒吧。”说着自己先饮了一口,"孟浩然应试不第,仕途困顿,纵情山水,对自然景致、田

园风光感慨几句,哪有多少好诗呀!”

"世人说孟山人的诗句句尽堪传,此话不虚啊!"姚长史呷一口酒说。

他们坐在路边石上,好一阵谈论孟浩然的诗文,姚长史才上马走了。他很是奇怪,自己

怎么和一个砍柴的人谈论诗文这么长时间呢?

说着冬天就到了,姚长史就要随刺史大人进京赴任,他想走前再去拜见孟浩然。姚长史

就踏雪进山,进鹿门寺院,在住持僧房里喝茶暖身。住持问:“又访孟山人来啦?"

姚长史说:"年底就要进京了,想见一下孟先生啊。"

"去吧,刚才还见先生往屋子里抱柴,想是暖屋子迎长史的吧。”

姚长史推开孟浩然的屋子,里面暖暖的,却不见主人。长史就翻看先生散放在桌子上的

诗笺。许久也不见主人影子,他便走出屋子在院子里一边寻人,一边游览这座始建于东汉

的寺院,一直到晌午也没有找见孟浩然。姚长史心中索然,与住持告别。

住持送姚长史出山门,住持问:"可与孟先生畅谈?”

姚长史悻然道:"哪里畅谈,影子都没见一个,满院子寻,只见一个头戴蟆头的扫雪

人。”

"带紫色幔头的人?哈哈,那便是孟大山人啊!"住持仰头大笑。

姚长史愕然:"失之交臂,看来我与山人真是无缘啊!"

住持笑了,"你们是见过面的,就在路边一块石头上,还说了好大一阵子话嘛!"

此时,他们的脚步已经走到那块路石边,姚长史一下子想起秋天坐在石上与樵夫谈诗论

文的情景来了。他"啊"了一声,"那个樵夫就是孟浩然,孟大山人哪?!"

住持长笑不止。

人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可谁见过孟浩然这样隐居的呢?

姚长史不胜慨叹:"孟浩然乃真正大隐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两次写到孟浩然醉酒不见人,意在说明孟浩然出仕不成不能全怪别人,他自己醉酒

误事也是原因。

B.小说语言自然流畅,"吃酒吟诗”“谈诗论文”“仕途困顿""失之交臂"等四字词语的加入,又

让语言显得典雅厚重。

C.小说主体部分以姚长史的经历、见闻和感受来写孟浩然,与《孔乙己》中通过咸亨酒店

小伙计的所见所闻来写孔乙己的有相似之处。

D.孟浩然与姚长史坐石谈诗论文的情节在文中两次出现,前后照应,一设谜,一解谜,给

文章添了曲折,也增了趣味。

(2)文末姚长史慨叹“孟浩然乃真正大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姚长史这样评价孟浩然

的原因。

(3)小说前几段写孟浩然错过出仕机会的两次经历,在文中起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

析。

【答案】(1)A

(2)①居住地远离世俗:隐居幽寺,不轻易与外界来往,姚长史登门四次才偶得一见。

②交际上隐藏身份:不以文人身份自居,砍柴扫雪,与当地的山水田园生活融为一体。

③精神上隐藏锋芒:淡泊名声,谦虚内敛,不以才华傲人,面对姚长史的夸赞淡定谦逊。

(3)①情节:交代孟浩然归隐的原因,引出下文对归隐情形的具体描写/为后文姚长史多

次登门难得一见孟浩然做了铺垫。②形象:因洒脱不羁失去被韩朝宗举荐的机会,因个性

率直得罪唐玄宗,通过这几段描述,孟浩然的形象特征更加丰满立体。③主旨:扣合(暗

示)主旨,韩朝宗和唐玄宗对孟浩然的不满与姚长史对孟浩然的敬重构成了强烈对比(欲

扬先抑),赞颂孟浩然隐者风范,也表达了对人才归隐问题的思考。

【解析】【分析】(1)A项,"意在说明孟浩然出仕不成不能全怪别人,他自己醉酒误事

也是原因"错误。选项属于以偏概全,孟浩然醉酒不见姚长史与“出仕"无关,不算"醉酒误

事”。故选A。

(2)由"孟浩然隐于鹿门山的鹿门寺。寺院里有殿堂僧房数十楹。除了一二十僧人外,没

有闲杂人来,十分清静"可知,孟浩然隐居幽寺,不轻易与外界来往,姚长史登门四次才偶

得一见,也可说明这一点。"他看到一个樵夫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樵夫从腰带上解下两

个装酒的葫芦,一个递给姚长史说……孟浩然应试不第,仕途困顿,纵情山水,对自然景

致、田园风光感慨几句,哪有多少好诗呀!‘"和"哪里畅谈,影子都没见一个,满院子寻,

只见一个头戴幔头的扫雪人"可知,孟浩然交际上隐藏身份砍柴扫雪,与当地生活融为一

体。由"孟浩然应试不第,仕途困顿,纵情山水,对自然景致、田园风光感慨几句,哪有多

少好诗呀!”可知,孟浩然面对夸奖谦虚内敛,淡泊名利。

(3)①内容上,由“这两件事,使原本一心报国的孟浩然心寒。加上孟浩然读些史书,发

现自己的性格根本无法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决定不再求官,进山隐居起来了"可知,孟浩

然错过出仕机会的两次经历,交代了孟浩然归隐的原因,引出下文对归隐后文姚长史多次

登门难得一见孟浩然做了铺垫。②人物形象上,由"第三天,当韩朝宗派人前来孟家,唤

他一同进京时,和朋友喝得醉醺醺的孟浩然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来人见劝不

走孟浩然,回去禀告刺史。韩朝宗很生气,一个人独自进京去了"可知,孟浩然洒脱不羁。

由"玄宗看了‘不才明主弃‘一句不大高兴,悻悻然......出仕不成还受一顿奚落。那一次的求仕

之路也就这样断了"可知,孟浩然个性率直,这两段描写使形象特征更加丰满立体。③主

旨章,暗示主旨,因洒脱不羁失去被韩朝宗举荐的机会,因个性率直得罪唐玄宗,却受姚

长史的敬重,二者构成了强烈对比,赞颂了孟浩然的隐者风范,展现作者对"隐者"的思

考。

故答案为:⑴A;

⑵①居住地远离世俗:隐居幽寺,不轻易与外界来往,姚长史登门四次才偶得一见。②

交际上隐藏身份:不以文人身份自居,砍柴扫雪,与当地的山水田园生活融为一体。③精

神上隐藏锋芒:淡泊名声,谦虚内敛,不以才华傲人,面对姚长史的夸赞淡定谦逊。

(3)①情节:交代孟浩然归隐的原因,引出下文对归隐情形的具体描写/为后文姚长史多次

登门难得一见孟浩然做了铺垫。②形象:因洒脱不羁失去被韩朝宗举荐的机会,因个性率

直得罪唐玄宗,通过这几段描述,孟浩然的形象特征更加丰满立体。③主旨:扣合(暗

示)主旨,韩朝宗和唐玄宗对孟浩然的不满与姚长史对孟浩然的敬重构成了强烈对比(欲

扬先抑),赞颂孟浩然隐者风范,也表达了对人才归隐问题的思考。

【点评】⑴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涉及句段作用、形象特

征、主旨把握等方面。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的基础,明

了各个选项的设题角度,仔细辨别,判定正误。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较明显的漏

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

⑵本题考查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

确的把握,然后锁定问题答案所在的区域,用文中关键语句和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⑶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时,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

面具体分析作用。分析情节的作用,从情节本身,也就是内容;情节与情节,也就是与上

文的关系,情节与人物,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情节与主题,情节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5.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五九

老舍

张丙,瘦得像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都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

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当喝下第三碗茶之

后,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像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他要发议论了。

他的议论,不是有系统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事,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

的批评总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说完,他自动地斟上

一碗茶,一气喝完;闭上眼,不再说了,显出"不必辩论,中国是无望的。无论怎说!”

这一晚,张丙来了,第三碗茶喝过,我笑着说:"老张,有什么新闻?”

出我意料,他笑了笑一一他向来是不轻易笑的。“打架来着。”他说。

“谁?你?"我问。

"我!"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

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地开始:"假如你看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优越,

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你怎办?"

"过去劝解,是第一步。"

"假若你一看见他打那个小孩子,你便想到: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嚷着

骂话走开;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过去劝解有意义吗?”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

脸。

"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孩子,那不体面。"

“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做呢!你真要过去说他几句,他一定问你:’你管得着

吗?你是干什么的,管这个事?’你跟他辩驳,还不如和石头说几句好话呢。假如你和他嚷嚷

起来,自然是招来一群人,来看热闹;结果是他走他的,你走你的:可是他白打了小孩一

顿,没受一点惩罚;下回他遇到机会还这样作!”

"那么,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受惩罚,路见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

而故意逗他。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不要做什么武侠,我只是不

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挨打;那让我的灵魂全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

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他呢?"

"他?反正我是计划好了的:假如我不打他,而过去劝,他一定得意扬扬而去。设若我跟

他讲理,结果也还是得打架;不过,我未必打得着他,因为他必先下手,不给我先发制人

的机会。”他又笑了。我知道他笑的意思。

"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是他的对手?"我很关心这一点。因为张丙

是那样瘦弱的人。"那自然我也想到了。这种人,向来利用筋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

了打,他必定想想那个打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因为他自己是看清了有无操必胜之券而

后开打的。"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一一难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

充足与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

招他笑一下。

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

了。"

“他要动手了?"我问,很不放心地。

"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一一我应当怎样说——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

见他的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明是给一家外国人做仆人的。他拉

着那两个外国小孩,赶过来,低声下气地央告他们: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说:你!你敢打我?

洋人也不打我呀!然后又向那两个小孩说: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

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五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噢!"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

‘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

他好像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碗茶,便走了。

【注】这篇小说是老舍为"五九"国耻日而写的,发表于1931年10月《齐大月刊》。“五

九”即1915年5月19日,就是在这一天,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小说以"五九"为题,不同于现代小说以人物、事件、物象等为题的惯常用法,标题的陌

生化既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发了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B.张丙“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表明他对国人国事并未失去热情。"这对黑眼睛开始发

光;嘴唇,像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表明他内心的愤恨、不平和痛苦。

C.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线索人物,与张丙十分熟悉,起到了组织情节的作用,而"我"没有表

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和个人情感。

D.小说取材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不仅表现了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而且将笔触延伸到对民

族精神的挖掘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2)小说中"出我意料"之外,小说中张丙有哪些"出我意料"之外的言行?以此塑造了怎样

的人物形象?

(3)小说主体部分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进,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

【答案】(1)C

(2)①在"我"问他有什么新闻时,不轻易发笑的他笑了笑,他为自己能教训欺负小孩子

的壮小伙而自豪,这表明他天性善良;②他平时“最厌恶武侠小说""不要什么武侠",而当

他看到壮小伙欺负小孩时能有侠义之举,这凸显了他打抱不平、正义勇敢的形象;③他没

有说"中国人没希望",也没有喝那一碗茶,就走了,而平时"中国是无望的”是他批评的结

束语,这异乎寻常的言行,既揭示了他敢怒敢言、关心国事的一面,又反映出他从懦弱、

沉沦走向觉醒的精神变化。

(3)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小说情节清晰紧凑;②生动刻画人物形象。张丙善良、勇

敢、正义、从沉沦走向觉醒的市民形象,打小孩的壮小伙卑躬屈膝、欺压同胞的洋奴形象

通过"我”与张丙的对话得以凸显。③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将真实情景再

现,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④点明小说的时代主题。小说结尾点出"五九",借

人物之口表现"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主题。

【解析】【分析】(1)C项,"而,我,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和个人情感”错误。文中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我"是因那个奴颜婢膝的壮小伙而落泪,是因为街

上"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而感动流泪,这些都表现出了"我"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故选C

项。

(2)第一处"出我意料,他笑了笑一一他向来是不轻易笑的",不怎么笑的张丙笑了,这与

他刚刚做的事情有关,从下文他的讲述中,我们知道,张丙是为了自己能教训欺负小孩子

的壮小伙而"笑",这"笑"中表现出张丙为自己的做法而自豪,体现出张丙善良的天性;如

第二处,"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故意逗他。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

五义》!我不要做什么武侠,我只是不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挨打;那让我的灵魂全发了火!

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平时最厌恶武侠小

说且不要什么武侠的张丙看到不平之事一一壮小伙欺负小孩时有狭义之举,这表现出人物

性格中正义勇敢的特点;第三处,文章开头说"他的议论,不是有系统的。他遇到什么事便

谈什么事,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总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

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而文章的结尾说“他好像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开始时"无望”

的评价表现出人物虽然关心国事但非常懦弱,而最后的表现说明他从这种懦弱中走了出

来,走向觉醒,敢怒又敢言。

(3)从文中来看,主体部分"我”与张丙的对话主要是说张丙看到壮小伙打小孩而路见不

平这件事情,在两人的对话中,张丙在该事件中表现出的善良、勇敢、正义等说明张丙己

经不是文章开始所写的那个在现实中沉沦、对中国不报希望的人了,展现出人物的转变,

从沉沦走向觉醒,同时在叙述中我们也看到了那个形体壮硕的小伙子在弱小国人面前的强

霸、在外国人跟前的卑躬屈膝的洋奴形象,"我"和"张丙"的对话凸显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

特点。从情节的发展角度来看,"我"与张丙的对话展示了事件的过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变化。从主题的角度来看,张丙最后"停顿了一会儿,忽然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五

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噢!‘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

帝国主义的标语呢!'",再结合注释"‘五九’即1915年5月19日,就是在这一天,袁世凯

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可知,在人物的对话中交代了小说的时代主题,通过张

丙之口点明"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这一主题。

故答案为:(1)C;

(2)①在"我"问他有什么新闻时,不轻易发笑的他笑了笑,他为自己能教训欺负小孩子

的壮小伙而自豪,这表明他天性善良;②他平时"最厌恶武侠小说""不要什么武侠",而当

他看到壮小伙欺负小孩时能有侠义之举,这凸显了他打抱不平、正义勇敢的形象;③他没

有说"中国人没希望",也没有喝那一碗茶,就走了,而平时"中国是无望的”是他批评的结

束语,这异乎寻常的言行,既揭示了他敢怒敢言、关心国事的一面,又反映出他从懦弱、

沉沦走向觉醒的精神变化。

(3)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小说情节清晰紧凑;②生动刻画人物形象。张丙善良、勇

敢、正义、从沉沦走向觉醒的市民形象,打小孩的壮小伙卑躬屈膝、欺压同胞的洋奴形象

通过"我"与张丙的对话得以凸显。③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将真实情景再

现,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④点明小说的时代主题。小说结尾点出"五九",借

人物之口表现"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主题。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

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

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内容,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出我意料之外',小说中张丙有哪些‘出我意料之外’的言

行?以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考生要先找到与题干中引文"出我意料之外”相关的内

容,如"出我意料""果然不出我所料",然后圈出前后张丙的表现,再根据这些表现概括人

物的特点。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把握小说情节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

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主体部分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进,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考生要分析人物对话的内容,再分析这些内容对小说情节的发展、

人物形象的塑造、主旨的揭示以及对读者的影响等方面的作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

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

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

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

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

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

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

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

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

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

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

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

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

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

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

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

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

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

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

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

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

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

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

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

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

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

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

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

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

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

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

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

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

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答帚扫到床下,失声

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

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

我口乃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

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