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解析版)

[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

班级微信公众号设立了“君子风范•古代先贤”推介专栏。小文梳理资料,探究“君子”内涵,请帮

她完成以下任务。

【资料卡片一】“君子”品性的时代表达

子夏日:“博学而笃

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选自《论语•子张》)

子日:“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君子养心莫善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于诚,致诚则无它事

乐。贤哉,回也!”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矣。(选自《荀子•不

(选自《论语•雍也》)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苟》)

子曰:“君子道者三,

我无能焉:知者不惑,仁者

不忧,勇者不惧。”

(选自《论语•宪问》)

【资料卡片二】“君子”品行的名士典范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①……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②,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

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

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囿③,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

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

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④园蔬,取池鱼,酿秫酒巴渝⑥脱粟⑦而食之,目:

“乐哉!游乎!”

(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①胶西:指密州,今山东渚城县。②岁比不登:指连年灾荒

欠收。③园囿(ybu):菜园,果园。④撷(xK):钩下,取下。⑤秫(shU)酒:黄米酒。⑥渝(yu省),

煮。⑦脱粟:糙米。

1.【缘声求义】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断两处)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2.【因言求义】下面是小文设计的“解文释义探究单”,请帮她填写完整。

解文释义探究单

作品相关语句思考探究

“君子道者三。我

《论语》中有多则语录和轶事围绕君子人格展开。比如“人不知

《论无能焉;知者不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的“君子"意思是①______o孔子认

语》惑,仁者不忧,勇

为其具体表现为“知”“②______”“勇”。

者不惧。”

富贵不能淫,贫贱

《孟孟子丰富了君子人格的内涵。以“大丈夫”为君子作注。“富贵

不能移,威武不能

子译不能淫”可译为③______o三个“不能”,充分彰显了君子④______

屈。此之谓大丈

注》的品格。

夫。

君子养心莫善于荀子主张君子“⑤______",与子夏所讲的“笃志”有相近之

《荀

诚,致诚则无它事意。“笃志"意思是⑥______。“致诚”“笃志”是进德修业的至

子》

矣。高境界。

苏轼堪称君子人格的典范。他在生命的低谷仍“无所往而不

《超予既乐其风俗

乐”,有颜回“在陋巷”仍“不改其乐”之贤。初到胶西,“盗贼满

然台之淳,而其吏民亦

野,狱讼充斥”,此句可译为⑦______。“处之期年”,“期年”

记》安予之拙也。

意思是⑧______,此地便和乐安宁、民风淳厚……

“君子”人格,自古而今都是被公众认可的理想人格,它的内涵在时代的演进中不断丰富、延展。

3.【联文求义】“君子风范•古代先贤”专栏,上一期推介的是诸葛亮。请结合资料卡片及阅读经验,

参照上期推介语,为苏东坡写一段推介文字。(不得抄录“解文释义探究单”中的相关内容;80字左

右)

诸葛亮推介语: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决胜千里之外”;他高瞻远瞩、励精图治,

为汉室兴复鞠躬尽瘁;他治家谨严,告诫后人应崇尚节俭、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答案】

1.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2.有高尚品德和修养的人仁富贵权势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坚守原则、不屈服于外界

压力(意对即可)致诚坚定志向盗贼到处都是,案件也多不胜数满一年

3.示例:苏东坡是乐观的典范,无论处境多艰,都能自得其乐;他为官亲民,致力于改善民生;他文

采斐然,诗词文章流传千古。其君子风范,令人敬仰!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

以验证。

本句句意: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而园之北”

指明地点,“因城以为台者旧矣”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矣”是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稍

葺而新之”意思是“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是对前面高台的后续处理,应单独断开。故断句为: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2.本题考查文言字义辨析及内容理解。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君子:有高尚品德和修养的人。

②由“君子道者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可知,孔子认为其具体表现为“知”“仁”“勇”。

“知”指的是有智慧,能够明白事理,不被迷惑;“仁”指的是有仁德,心怀仁爱,不忧虑;“勇”

指的是有勇气,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惧。一个真正的君子应当具备这三种品质。

③“富贵不能淫”句意:富贵权势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重点字词:“富贵”:指财富和地位的显贵。

“淫”:使动用法,使……迷惑。

④三个“不能”,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了君子在面对富贵、贫贱、威

武等不同境遇和外界诱惑、压力时,都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信念,不为所动,充分彰显了君子坚

守原则、不屈服于外界压力的高尚品格。

⑤⑥“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句意:君子修养心性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做到了真诚,

那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故荀子主张君子“致诚”。“博学而笃志”句意: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定自己

的志向。“笃志”意思是坚定志向。“致诚”强调以真诚修养身心,“笃志”侧重于坚定自己的志向,

两者都是进德修业过程中需要达到的至高境界。

⑦重点字词:“盗贼”:指偷盗抢掠的人。“满野”:遍布原野,形容到处都是。“狱讼”:诉讼案

件。“充斥”:充满,众多。

⑧“处之期年”句意:在这里住了一年。“期年”指满一年。苏轼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经过一年的

治理,使当地变得和乐安宁、民风淳厚,展现了他积极乐观、善于治理的君子风范。

3.本题考查拟写推介语。作答时,需要展现苏东坡的主要特点和成就,语言简洁明了,突出其君子风

范。首先,要抓住苏东坡的关键特质,如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为官时的作为以及文学上的杰出成就。

然后,用简洁且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表述,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苏东坡的重要方面。注意字数限制。

示例:苏东坡是豁达的代表,一生坎坷,却能笑对风雨;他心系百姓,兴修水利;他才华横溢,书画

诗词皆精。其君子之风,令人赞叹!

【参考译文】:

资料卡片一

《论语•子张》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论语•宪问》孔子说:“君子所遵循的三个方面,我都没能做到: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孟子译注》(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一一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一一礼,走

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一一义。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

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荀子•不苟》君子修养心性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做到了真诚,那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

资料卡片二

我从钱塘调任到胶西做太守……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

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只吃枸杞和菊花,人们本来就怀疑我会不快乐。在这里住了一年后,我的面容

却更加丰腴,头发也由白日渐变黑。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

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地方,只

做简单修缮的打算。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

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这台高大而安稳,深广而明亮,夏天凉爽冬天温暖。无论是雨落雪

飞的早晨,还是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宾客也没有不跟从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

蔬菜,捕捞池塘里的游鱼,酿造黄米酒,煮糙米来吃,(大家)说:“多么快乐呀!在这里游玩!”

[2024•上海静安•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为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欲裂而不知。至舍,四

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

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烽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丙】

吕文懿勤学,至老不倦。居秘阁①,图书左右,有荐即识之,手录口诵,自愿至反②不辍。慕归,

少暇,即为门人诵解书史。退则吾伊③声复达于外,盖寝不移时④而起。所修宋元通鉴续编,义例⑤精

甚,有先儒所未到者。书成,须发殆白。

【注释】①秘阁:古代宫中收藏珍贵图书之处。②厌(ze):指日西斜。③吾伊:伊吾,咿吾。读书

声。④不移时:不一会儿。⑤义例:阐明义理的事例。

4.乙文作者,他是(朝代)文学家。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为冬烈风()(2)有备即识之()

6.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下列对甲文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颜回没有因为物质条件的贫困而忧愁。

B.孔子反对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富贵。

C.“贤哉,回也!”是倒装句,突出了孔子对颜回高尚品质的赞叹。

D.“饭疏食”“曲肱而枕之”中的“饭”“曲”意思分别是粗粮、弯着。

8.(1)乙文中作者外出从师求学的艰难有:①自然环境严酷;②o

(2)丙文吕文懿勤学表现在:①;②。

9.甲乙两文都谈到了“苦”与“乐”,孔子、颜回以为乐,乙文作者因为

而乐,忘记了生活的艰苦;乙丙两文都谈到了勤学,乙文作者因勤学苦读终成一代文宗大儒,丙文吕

文懿因勤学不倦,编撰的史书达到“”的高度。

【答案】

4.宋濂明代

5.深得到

6.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7.D

8.生活条件艰苦勤奋刻苦珍惜时间

9.精神充实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义例精甚,有先儒所未到者

【解析】

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

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

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

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穷:深。

(2)句意为:凡是能够得到的立即就读。得:得到。

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盖:发语词,用来引领一句话,常是感慨或议论之类的,属语气助词;翻译为“大

概”。勤且艰:辛勤和艰苦。若此:像这个样子。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饭疏食”中的“饭”意思是“吃",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食用的动作;

故选D。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甲文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寄居在旅馆,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

鲜肥嫩的美味享受)”“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可概括为:生

活条件艰苦。

结合丙文内容可知,吕文懿勤学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在秘阁读书时,勤于识记、抄录

和诵读,即使到了日落时分也不停止学习;二是他回家之后,一有空闲就为门生讲解书史,并且退下

后还会继续读书,甚至有时候刚睡下不久就起床继续学习。据此可概括为:勤奋刻苦、珍惜时间。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二空,甲文,结合“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

知,孔子称赞颜回在简陋的环境中依然能保持乐观的态度,这表明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而非物质上的享受。乙文,结合“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作者虽然身处艰苦

的学习环境,但因为有内心真正热爱的事物,所以能够忘却生活的艰辛,保持愉悦的心情。这种以精

神为乐的态度,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据此可知,孔子、颜回以精神充实为乐,乙文作者因为

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而乐,忘记了生活的艰苦。

第三空,结合丙文中“所修宋元通鉴续编,义例精甚,有先儒所未到者(他所编修的《宋元通鉴续编》,

阐明义理的事例十分精当,有很多古代儒者所没有阐述到的)”可提取评价中“义例精甚,有先儒所

未到者”作答。

【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

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快乐就在其中。干不义的事,用不正当的手

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乙】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

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学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

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馆,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

味享受。同学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

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

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

是像这个样子。

【丙】

吕文懿勤奋学习,到老年也不倦怠。身居秘阁,到处都是图书,凡是能够得到的立即就读,亲自

抄录并进行诵读,从早晨到傍晚从不停止。(吕文懿)晚上回来,只要稍有空闲,就给门生弟子朗诵

讲解经史一类的书籍。他所编修的《宋元通鉴续编》,阐明义理的事例十分精当,有很多古代儒者所

没有阐述到的。《宋元通鉴续编》编成时,(他的)胡须头发几乎全白了。

[2024•陕西•三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②,拔去凶邪,登崇唆良久

占小善④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⑤。爬罗剔抉⑥,刮垢磨光②。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⑧。诸

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选自韩愈《进学解》,有删改)

【注释】①圣贤:圣君和贤臣。②治具毕张:治国的措施都得以实施。治具,治国的措施。③登崇唆

(jun)良:重用贤能之士。④占小善:这里指具有一点点长处。⑤庸:同“用”,任用。⑥爬罗剔抉:

认真鉴别筛选人才。⑦刮垢磨光:指精心培养人才。⑧不扬:不被任用。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学而向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

(3)盖有幸而获选()(4)诸生业患不能精()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博学而笃志”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孰云多而不扬C.后狼止市前狼又至D.溪深市鱼肥

1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13.【甲】【乙】两文均涉及我们的学习与成长。小秦准备以两文的相同之处为论据来拟写一篇演讲

稿。你认为小秦演讲稿的论题是什么?请写下来。

【答案】

10.按时生气,恼怒大概担心,忧虑

11.D

12.(1)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因)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

有疑惑。

(2)具有一点点长处的人都已被录取,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

13.示例一:勤学与思考是我们学习有成的两个关键。

示例二:成长的秘诀:勤于学习,善于思考。

【解析】

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译为:学习了并且时常复习它。时,按时;

②译为: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愠,生气,恼怒;

③译为:大概只有侥幸被选上的。盖,大概;

④译为:各位学生只怕学业不能精进。患,担心,忧虑。

11.本题考查虚词含义。

“博学而笃志”译为: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连词,表并列;

A.连词,表顺承;

B.连词,表转折;

C.连词,表转折;

D.连词,表并列;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

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①罔,迷惑;殆,危险。

②占,具有;率,者B;录,录用;名,自命,自称;庸,被任用。

1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确指出了学习和思考相互依存的关系,只学习而不思考就

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强调两者要紧密结合;乙文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

思,毁于随”中“行成于思”也体现了思考对于行为养成、学业精进的重要性,反映了思考在学习成

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由此可知,两文都体现了勤学与善思的重要性,据此写一个论题即可。本题为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学习与成长离不开勤奋学习与深入思考。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习了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

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

就在其中了。”

【乙】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

败坏。当今圣君与贤臣相遇合,各种治国的措施都得以实施,拔除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任用优秀人才。

具有一点点长处的人都被录用,自命有一项技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认真鉴别筛选人才,精心培养

人才。大概只有幸运地被选拔,谁说有才能的人多了就不会被任用呢。各位学生担心学业不能精进,

不要担心主管部门不明察;担心德行不能养成,不要担心主管部门不公正。

[2024•山西大同•三模】

在班级举办的“修身•修心”交流会上,启智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文。

【甲】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乙】

鱼我所欲也(节选)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

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4.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曲就而枕之----(2)嘛尔而与之三

15.一词多义是汉语中常见的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瓢夜饮水思源B.万钟于我何加焉变本加厉

C.所识穷乏者容我与妙手偶编D.是亦不可以巨乎壮心不二

16.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翻译:!

17.“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甲、乙两文中“本心”的具体内涵。

【答案】

14.gongcu

15.D

16.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

我有什么好处呢

17.示例:甲文中“本心”是指安贫乐道、坚守仁义之心,即使身处陋巷,吃喝简单,但内心有自己

坚守的仁义,便能自得其乐;乙文中“本心”是指坚守羞恶之心,那些不顾礼义而贪求富贵的人,便

是丧失了他们固有的本心。

【解析】

14.本题考查注音。

(1)曲肱而枕之(gong):弯着胳膊当枕头。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2)蹴尔而与之(cu):用脚踩踏过给他。蹴:踩踏。

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冷水/喝;

B.益处/更加;

C.同“德”,感恩、感激/得到;

D.停止/停止;

故选D。

1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不义:不正当的手段;富且贵:荣华富贵。

(2)万钟:优厚的俸禄;辩:同“辨”,辨别;受之:接受它;于:对;何加:有什么益处。

17.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

核分别为仁、义、礼、智。

甲文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表达的观点是:即使生活条件艰苦,只要坚守仁义,内心便有所乐。由此可知,这里的

“本心”指的是安贫乐道、坚守仁义之心。

乙文中“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

之谓失其本心”通过分析丧失仁义而贪求富贵的人来阐释“本心”,在这里具体指的是人的羞恶之心,

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那些不顾礼义而贪求富贵的人,便是丧失了他们固有的本心,而“贤

者能勿丧耳”。

【参考译文】:

【甲】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

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乙】文: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

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踏过给他,乞丐也不肯接受。(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

就接受了,那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

激我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美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

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

在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

之心。

【2024•宁夏银川•一模】

“君子”作为中国士大夫理想人格的化身,承载了人们对有修养、有能力、有品味、有追求的人的美

好向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就包含了对儿子日后能够成为“君子”的殷切期待,文章说: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丽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如果说,《诫子书》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那么,《论语》则是孔子对世人的无限期待。

在《论语》20篇中,“君子”一词共出现过107次。孔子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日常生活方面列举了“君

子”范式:

【乙】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土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对“君子”之道的推崇不仅仅教育了他的弟子,也在更深层次的心理、道德方面向世人解

读了怎样成为一个“君子”:

【丙】

子日:“奇志于仁矣,无恶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

于是颠沛必于是。”

(节选自《论语•里仁》)

1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由志(2)人不嫌其忧(3)奇志于仁矣(4)是人之所欲也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20.请用“/”符号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1.【甲】【乙】【丙】分别对“君子”这一崇高的人格评判标准做出了解读、阐释。请结合三个文

段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培养“君子之德”。

【答案】

18.(1)明确、坚定(2)能忍受(3)如果(4)这

19.(1)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

20.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1.君子指的是有才德的人。首先要宁静修养身心,珍惜时光,立志成学;其次要淡泊名利,安贫乐

道,即使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也可乐在其中;还要随时保持仁德之心,这样方可养成君子之德。

【解析】

1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1)句意: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2)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

(3)句意:如果一个人立志于实践仁德。苟:如果。

(4)句意: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是:这。

19.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1)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险:轻

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2)去:离开。仁:仁德。恶乎:怎么。成:成就。名:名声,名望。

2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是完整的句子,其后应断开;“造次必于是”和“颠沛必于是”是并列结构,

列举了君子不会丢失仁德的两个具体事例,它们之间应断开;句意: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

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故断

句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甲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可知,诸葛亮劝诫儿子要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即宁

静修养身心,同时要淡泊名利,静心专一,努力学习,坚定志向,珍惜时间,做一个有才德的人,由

此可知,培养“君子之德”要宁静修养身心,珍惜时光,立志成学;

乙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知,颜回是有才德的人,他在艰苦的环境之

下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由此可知,培养“君子之德”要做到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即使在贫困艰苦

的情况下也可乐在其中;

结合丙文“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可知,君子时刻都遵

守仁的准则,保持仁德,由此可知培养“君子之德”要做到随时保持仁德之心。

【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

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

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

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

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

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

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丙】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立志于实践仁德,他的内心就不会有邪恶的想法和行为。”富贵和

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是如果不用正当的手段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穷与低贱,

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它,君子宁可不摆脱。君子如果违背了仁德的准则,

又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

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2024•安徽合肥•三模】

【甲】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节选《论语》十二章)

【乙】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

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①取舍于其间。

(选自朱熹《训学斋规》)

【丙】

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②

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丕熊自热书卷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

墙面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注]①遽:匆忙,仓促。②比来:近来。③墙面:言以面向墙,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

2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思而不学则施殆(2)然后可以有落尔得

(3)不能自发书卷执(4)不证言也徒

2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2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25.请结合【甲】【乙】【丙】三个语段,分别阐释文段对“学”与“思”的看法

【答案】

22.殆:疑惑得:收获。执:拿着。徒:只,仅仅。

23.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24.(1)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2)亲自参与战事,没有空闲读书。

25.[甲]认为学与思要结合起来,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乙]强调首先要熟

读书,然后对书中的内容精心思考,领悟其中道理;对于书中道理有疑惑时,静心思考,不仓促下结

论。[丙]强调通过学习可以领悟到书中君臣父子的伦常、政治教化的道理;同时要以读书所得反思之前

的行为,发现不对之处。

【解析】

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殆,疑惑。

(2)句意: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得,收获。

(3)句意:不能亲自拿着书卷。执,拿。

(4)句意:这不只是说说。徒,只,仅仅。

23.本题考查断句。句意: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分析句意可

知,“身处殿堂”是“不能自执书卷”的原因,“使人读而听之”是“不能手执书卷”的解决方法。

故断句为: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24.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且:表关列。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2)

躬亲:亲自。戎事:参与战事。不暇:没有空闲。

2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知,作者认为学与思要结合起来。只是学习却不思

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根据乙文中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

后可以有得尔”可知,作者认为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然后精心地思考,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

了。根据“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可知,作者认为对于文章道

理有疑惑的地方,就要虚心静静思索,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各家意见中确定谁对谁错,不仓促下结论。。

根据丙文中的“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可知,太宗认为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

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中。读书就可以领悟到这些道理。根据“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可知,太宗通过读书,反思自己年轻时的作为,发现了很多不对的地方。由此可得:在读书的同时要

以读书所得反思自己以前的作为,发现不对之处并加以改正。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

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陋的饭食,着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乙】: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紧接着就精心地思

考,让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至于那些对于文章道理有

疑惑的地方,各家说法纷繁错杂,就也要虚心静静思索,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各家意见中确定谁对谁错。

【丙】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很应该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

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

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中。古人说:'不学习,一

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这不只是说说。回想我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

[2024•宁夏吴忠•二模】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乙】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丙】

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为学四事勉儿辈:一日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则

太陋。一日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日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日作文

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肢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

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

选自《曾国藩家书》

2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教学病定(2)学而不思则向

(3)温血而知新(4)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

27.翻译句子。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则太陋。

28.请用“/”符号给画线句子在标点符号处断句。

一日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

29.三篇选文都与“为学之道”有关,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

26.(1)相长:相互促进。(2)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3)故:学过的知识。(4)

善:擅长。

27.(1)能够认识到不足,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学习的)困惑,才能自我勉励。

(2)看新书应该追求速度,不多读就会浅薄。

28.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

29.《虽有嘉肴》论述了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

的道理;《论语》节选中论述了“学思结合”“温故知新”“择善而从”的学习方法。强调学习不但

要温故知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而且要谦虚地向身边人学习。丙文主要介绍了关于“为学”的四

件事:一是看新书应该追求速度;二是温习旧书应该追求熟练;三是学习写字应该有恒心;四是创作

文章应该苦苦地思索。对于学过的知识,要及时温故,要把知识牢固地掌握,同时还应做到学以致用,

多动脑筋,勤思考。

【解析】

2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

(1)句意:教和学互相增长促进。相长:互相增长促进;

(2)句意: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学过的知识;

(4)句意:不擅长写文章就好比哑巴不能说话。善:擅长。

2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我们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语有:

(1)自反:反省自己。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2)生:新。宜:应当。陋:浅薄。

28.本题考查断句。

“一日习字宜有恒”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示“第一点,写字需要有恒心”。因此,我们可以在“恒”

和“不善写”之间加上“/”来断句,表示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和下一个句子的分隔。

“不善写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