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_第1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_第2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_第3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_第4页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化综合根底学问复习资料★1、教化学是探讨教化现象和教化问题、提示教化规律的一门科学。2、我国战国末期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化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化早约三百。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拔苗助长〞、“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表达了按部就班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表达了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3、捷克夸美纽斯1632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化问题的专著。他提出“班级授课制〞。4、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化强调“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提出“从做中学〞的方法〔五步探究教学法〕,开创了“现代教化派〞。5、苏联教化家赞科夫的代表作教学与开展把学生的“一般开展〞作为教学的动身点,提出开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6、美国教化家布鲁纳的教化过程提出“构造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根本构造〞提倡发觉法。7、苏联教化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和谐教化思想。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化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8、教化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化、学校教化和家庭教化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化;偏义指思想品德教化。9、教化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高校、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11、遗传素养对人的身心开展不起确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开展不起确定性作用,人承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能动的实践过程。★12、我国一般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育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气;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3、我国全面开展教化的组成局部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化。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技巧。★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开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视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留意力,其中思维实力是确定性的因素。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加学生体质。17、蔡元培于1912最早提出美育,并主见“以美育代宗教〞。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学问与实力;(2)培育学生表现美和创建美的实力;(3)培育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19、劳动技术教化的任务:〔1〕培育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看法和习惯;〔2〕教化学生初步驾驭一些根本生产学问和劳动技能。20、义务教化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都必需承受,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化。义务教化是一种强制性教化。21、老师是教化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2、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根本任务。23、老师劳动的特点:〔1〕困难性与创建性;〔2〕连续性与广延性;〔3〕长期性与间接性;〔4〕主体性与示范性、〔5〕老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与劳动成果的群体性24、老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学问素养、实力素养和职业心理安康。25、学生是教化的对象〔客体〕、是自我教化和开展的主体、是开展中的人。★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同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老师的教化水平。27、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驾驭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28、教学是进展全面开展教化、实现培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化的中心工作,学校教化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支配〞的原则。29、“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化的教学〞——赫尔巴特〔教学恒久具有教化性〕30、课程是学校培育人才蓝图的详细表现,是老师从事教化活动的根本依据,是学生吸取学问的主要来源。31、学问不等同于智力,驾驭学问的多少并不能标记智力开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驾驭学问和开展智力结合起来,32、只重视实力培育的形式教化论(英国洛克和瑞士裴斯泰洛齐)和只重视学问传授的实质教化论(英国斯宾塞和德国赫尔巴特)都是错误的。★33、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化性教学:传授学问与思想品德教化相统一的规律。34、教学过程的根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悟学问〔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3)稳固学问;(4〕运用学问,形成技能技巧;〔5〕检查学问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教化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稳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37、教学的根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探讨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试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觉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观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39、教学工作的根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作业的布置与反应;(4)课外辅导;(5)学业成果的检查与评定。40、一节好课的根本要求:〔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精确。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3)教学构造合理。教学要有严密的方案性和组织性。(4)教学方法恰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上好课最根本的要求〕。41、德育教化一般包括:政治教化、思想教化、法制教化和心理安康教化四个根本方面。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育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上下的主要标记。德育过程的一般依次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育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化具有多端性。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根底。★44、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动身〕;〔4〕知行统一的原则;〔5〕集体教化与个别教化相结合的原则;〔6〕正面教化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7〕依靠主动因素,克制消极因素的原则;〔8〕敬重信任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9〕教化影响的一样性和连贯性原则。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化理论:集体教化与个别教化相结合的原则。46、德育的途径:思想品德课是特殊的重要途径,其他学科教学是最常常、最根本途径。47、陶冶教化法的方式主要有环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感化、、艺术陶冶等。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49、全面了解和探讨学生是有效地进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根底。其中视察法是一种最根本的了解方法。50、组织和培育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育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记之一。★第一章教化与教化学一、填空题1、正规教化的标记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化制度——制度化教化;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化的新阶段。学校教化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制度化教化的形成。2、教化制度的开展经验了从前制度化教化,到制度化教化,再到非制度化教化的过程。3、狭义的教化主要是指学校教化。4、中国奴隶社会教化内容是六艺教化,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5、中国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即高校、论语、孟子、中庸6、制度化教化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化,也就是具有层次构造的,按龄分级的教化制度。7、古代雅典的教化目的主要是培育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而斯巴达教化的目的是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8、教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9、传统教化学的代表者是赫尔巴特,现代教化学流派的代言人是杜威。10、柏拉图的教化思想集中表达在他的代表作志向国中。二、名词说明1、教化:从广义上说,但凡增进人的学问与技能、开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化指学校教化,是教化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化者的身心开展规律,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对受教化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开展改变的活动。2、制度化教化:制度化教化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化,也就是指具有层次构造的、按龄分级的教化制度三、选择题1、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教化史上最早的一部教化专著是学记2、孔子的教化思想主要记载在论语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根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4、义务教化的实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5、"教化即生活","教化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杜威6、"教学相长","刚好而教"等教化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学记7、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著作是学记8、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见"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重视启发教学的教化家是孔予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著作是学记11在近代西方教化史上,提出闻名的"白板说"的教化思想家是洛克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化文献是学记13、闻名的好用主义教化家及代表作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化14、重视启发教学,提出"助产术"的人是苏格拉底15、第一个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化学理论根底的教化家是赫尔巴特16、强调儿童中心主义观点的教化家是杜威17、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编写教化学的是教化家凯洛夫18、标准教化学建立的标记赫尔巴特的一般教化学19、在欧洲奴隶社会中,雅典教化留意和谐教化,斯巴达教化特殊重视军事体操教化20、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近代学制是——癸卯学制四、简答题1古代学校教化的特征是什么?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化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简述现代教化制度开展的趋势。加强学前教化并重视与小学教化的连接。强化普及义务教化,延长义务教化限。中等教化中一般教化与职业技术教化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开展。高等教化的规模的扩展、群众化及类型日益多样化。教化的国际沟通加强。终身教化体系的建构。教化社会化与社会教化化。学历教化与非学历教化的界限渐渐淡化。20世纪教化改革和开展的新特点是什么?〔1〕教化的终身化;〔2〕教化的全民化;〔3〕教化的民主化;〔4〕教化的多元化;〔5〕教化技术的现代化〔6〕教化的全球化〔7〕教化信息化〔8〕教化具有科学性4、简述教化学产生与开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和著作1〕教化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2〕标准教化学的建立:赫尔巴特的一般教化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化;3〕20世纪教化学的多元化开展:〔1〕试验教化学,代表人物:梅伊曼和拉伊;〔2〕文化教化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3〕好用主义教化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4〕马克思主义教化学,代表人物:凯洛夫的教化学4〕当代教化学的开展: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布鲁纳、赞科夫和瓦根舍因提出的教学理论第二章教化与社会的开展一、填空题1、确定教化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生产力。2、制约教化目的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3、教化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教化再生产劳动力,教化再生产科学学问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5、教化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6、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局部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确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殊是价值观念。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精神文化。8、校园文化主要可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标准。★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二、名词说明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局部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教化投资",它指的是凝合在劳动者身上的学问、技能及其可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实力,它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是人的资本形态。三、选择题1、确定教化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2、确定教化事业开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生产力3、确定教化的领导权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化内容主要是六艺5、确定教化目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6、教化为政治经济制度效劳,主要是通过培育人才表现出来的四、简述题1、简述教化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答:〔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化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确定教化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确定着受教化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确定着教化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确定着教化内容的取舍〔5〕政治经济制度确定着教化体制。〔二〕教化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化为政治经济制度培育所须要的人才;〔2〕教化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化促进民族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确定作用。2、简述教化与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化的确定作用:〔1〕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制约着教化开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制约着教化构造的改变;〔3〕生产力开展水平制约着教化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教化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开展水平。〔二〕教化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1〕教化再生产劳动力〔2〕教化再生产科学学问。一、填空题1、人的身心开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开展具有依次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3、人的开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影响个体身心开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化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5、心理学家把少期称为"危急期"或"心理断乳期"。6、青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7、环境为个体的开展供应了多种可能。二、名词说明1、人的身心开展:是指作为困难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场到生命完毕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改变过程,特殊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主动的方面改变的过程。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开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开展的力气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须要,身心开展的依次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确定的。3、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开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根本观点认为,人的开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气,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化等。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开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养、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开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三、选择题1、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养在人的身心开展中不起确定作用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及“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3、遗传素养为人的开展供应了可能性4、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白儿童身心开展具有个别差异性5、儿童身心开展的依次性确定了教化工作必需按部就班。6、在影响人身心开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化四、简述题1、简述个体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开展的依次性;〔2〕个体身心开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开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开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开展的个别差异性。2、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开展的因素。〔1〕遗传对个体开展的影响;〔2〕成熟对个体开展的影响;〔3〕环境对个体开展的影响;〔4〕学校教化对个体开展的特殊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3、简述学校教化对个体开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化对个体开展作出社会性标准;〔2〕学校教化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开展特性的功能。〔3〕学校教化对个体开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化具有加速个体开展的特殊功能;第四章教化目的一、填空题1、狭义的教化目的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化培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2、确定教化工作的动身点,并成为教化活动归宿的是教化目的3、教化目的的层次构造可包括国家的教化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育目标,老师的教学目标4、教化目的与培育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5、教学目标与教化目的、培育目标是详细与抽象的关系。6、我国教化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根底上的。7、教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二、名词说明1、教化目的:广义的教化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化者的期望,即人们盼望受教化者通过教化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化目的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化培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2、体育:授予学生安康的学问、技能,开展他们的体力,增加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育参与体育活动的须要和习惯,增加其意志力的教化。3、美育:培育学生安康的审美观,开展他们鉴赏美、创建美的实力,培育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化。4、劳动技术教化:导学生驾驭劳动技术学问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化。5、德育: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化。6、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学问、技能,开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化。三、选择题l、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育全面开展人的唯一方法是教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化目的可以发挥以下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3、确定社会主义教化目的的理论根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4、我国全面开展教化的组成局部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化四、简答题我国教化目的的根本精神是什么★答:教化目的:教化要"以培育学生的创建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造就'有志向、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立者和接班人"。根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育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学问实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开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特性的开展,培育学生的创建精神和实践实力。五、问答题怎样正确理解素养教化的内涵答〔一〕素养教化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化;〔二〕素养教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教化:〔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化;〔三〕素养教化是促进学生特性开展的教化;〔四〕素养教化是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的教化:〔1〕创新实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实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实力的培育,也是现代教化与传统教化的根本区分所在。★学生与老师一、填空题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化对象。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2、儿童权利公约的四个根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正确原则、敬重儿童尊严原则、敬重儿童观点与看法原则、无卑视原则3、老师职业是一种特地职业,老师是专业人员,老师是教化者,其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4、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同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5、教化活动中最根底的关系是相互促进。★6、老师的特性、心情、安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老师的人格特征。★二选择题老师是教化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老师的教化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化理念、良好的教化实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探讨实力三、简答题1、简述老师的职业特点。答:〔一〕老师职业的性质:〔1〕老师职业是一种特地化职业,老师是专业人员;〔2〕老师是教化者,老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二〕老师职业的特点:〔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授业、解惑者〞角色〔学问传授者、人类文化传递者〕〔3〕“示范者〞角色〔典范〕〔4〕“教化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挚友、知己〞的角色〔6〕“探讨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的角色简述老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答:〔一〕老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根底性学问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学问〔3〕了解学科的开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二〕老师的教化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化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化实力;〔3〕具有一定的探讨实力。3、简述师生关系。答:〔一〕师生在教化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从教化内容的角度说,老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承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化的目的,也是教化胜利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开展。〔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同等的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老师是同等的;〔2〕老师与学生是一种挚友式的友好扶植的关系。〔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2〕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学问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课程一、填空题1、在我国,课程详细表现为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2、依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根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讨型课程3、依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4、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学问和儿童.5、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6、我国义务教化的教学方案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强制性、普遍性、根底性7、老师和学生进展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材。8、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9、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和CSE评价模式二、名词说明1、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支配。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详细学科。2、教学方案〔课程方案〕:是依据一定的教化目的和培育目标,由教化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化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3、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课程方案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方案的分学科绽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学问的范围、深度和构造,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根本要求。编写教科书和老师干脆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4、教材是老师和学生据以进展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5、学校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爱好和需求,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选用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6、根底型课程:留意学生根底学力的培育,即培育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根底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局部。根底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三、选择题1、我国义务教化的教学方案应具有的三个根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根底性2、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3、留意培育学生的探究看法与实力的课程是探讨型课程4、留意培育学生根底学力的课程是根底型课程5、留意开展学生学问与实力,开阔学生学问视野,开展学生不同特殊实力的课程是拓展型课程6、以目标为中心而绽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缺乏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目标评价模式四、简答题1、什么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的形式是什么?答:学校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爱好和需求,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选用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简述我国义务教化的教学方案的根本特征。答:〔1〕强制性;〔2〕普遍性;〔3〕根底性。简述课程实施的构造。答:〔1〕支配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探讨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八章教学填空题1、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驾驭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教学是学校全面开展教化,实现培育目标的根本途径。2、在我国,我们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相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开展的过程。3、老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学问的方法是讲授法4、教学工作是以上课为中心环节的。教学工作的根本程序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反应、课外辅导、学业成果的检查与评定5、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6、一般来说,构成课的根本组成局部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稳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7、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8、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9、在我国最早采纳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同文馆10、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讲读、讲解并描述、讲解和讲演四种形式。11、老师备课最终要落实到写好三种教学方案上,这三种方案是学〔或学期〕教学方案、课题〔或单元〕方案和课时方案〔教案〕12、教学的根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协助形式有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二、名词说明1、教学: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与驾驭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2、讲授法:是老师通过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学问,提高学生的思想相识,开展其智力和实力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读、讲解并描述、讲解、讲演四种方式。3、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纳的社会结合方式。三、选择题1、教学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2、教学具有教化性的规律,最初是由教化家赫尔巴特提出的。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悟学问;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4、老师通过展示实物、进展示范性试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学问或稳固学问的方法是演示法5、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化家是夸美纽斯6、课的类型按任务一般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相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间接经验8、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这表达了以下哪个教学原则?按部就班原则9、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表达了以下哪个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10、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四、简答题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引导人们驾驭科学文化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开展学生智能,特殊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开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安康水平。培育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实力。培育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特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1〕相识对象的间接性和概括性〔2〕相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3〕老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4〕相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5〕相识的教化性与开展性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干脆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答:〔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干脆经验为根底。简述教学过程的驾驭学问与开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答:〔1〕驾驭学问是开展智力的根底;〔2〕智力开展是驾驭学问的重要条件;〔3〕驾驭学问与开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5、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学生的龄特征;〔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老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特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详细、综合的考虑各中相关因素、进展权衡取舍。6、简述上好课的根本要求。答: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构造合理;教学方法恰当;讲究教学艺术;板书有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7、简述教学过程的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的规律。★答:〔1〕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同等的师生交往关系。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答〔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育人才;〔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学问〔3〕有利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5〕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开展〔6〕有利于进展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主要表现在〔1〕过于强调书本学问的学习,简单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实力的熬炼提高;〔2〕难以满意学生特性化的学习须要,在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局部学生〔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根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授到限制〔4〕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授到限制,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意特性化的学习须要〔5〕以“课〞为根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状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五、辨析题1、教化与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制约教化的关系。错2、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对3、环境对人的开展具有确定性的作用。错4、教化目的与培育目标之间是抽象与详细的关系。错5、学生是学习的客体,具有能动性的教化对象。错★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授受的关系。错7、制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学生、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既可单独起作用,又可交互起作用。错★8、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错9、德育过程总是从晓之以理开场的。错六、论述题1、某校中学实行分层次教学,即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四科分别分为A、B、C三个水平层次,学生从高二开场按高一的学业成果、自己的爱好、老师的建议等分别选择不同水平的科目内容进展学习。运用所学的教化学理论评析该学校的这一举措。1提示因材施教,素养教化,分组教学等。2、以下案例中林老师运用的什么方法正确贯彻了什么原则在教鱼一节课时,林老师事前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上课时让学生细致视察鱼的形态、鱼体外表、背鳍、胸鳍、腹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林老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觉鱼在水中无法前进了;他又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严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纹丝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视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2提示演示法,直观性。子路和冉有两学生都问孔子"闻斯行诸"的意思,孔子答复子路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你干什么事情都得先听他们的看法再做。"而答复冉有则说:"听到一个道理就去做做看。"公西华很惊奇,问孔子为什么同一句话说明不一样,孔子说:"冉有胆小怕事,所以我激励他;子路好勇自负,所以我要遏制他。"请分析孔子的做法表达了什么教学原则?3提示因材施教。第九章德育一、填空题1、德育是思想教化、政治教化和道德教化的总称。2、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教化、思想教化、道德教化、法制教化和心理安康教化3、心理安康教化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4、德育过程通常由教化者、受教化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5、德育过程的根本冲突是教化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化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冲突6、品德形成的根底是活动和交往。7、我国班主任老师总结出的德育经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8、我国德育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班主任工作等。二、名词说明1、学校德育:教化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化者品德形成开展的规律与须要,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对受教化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化者品德内部冲突运动,以使其形成教化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2、陶冶法:是老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化因素,对学生进展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熏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3、劝服法:是通过言语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道德相识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探讨、参观等。三、选择题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育提高过程,其进展的依次是看详细状况,可有多端性2、德育过程的主要冲突是教化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化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冲突3、提出德育的认知模式的学者皮亚杰、科尔伯格4、提出德育的社会仿照模式的学者是班杜拉5、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6、教化者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展影响的德育方法是典范示范7、进展德育的根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各科教学四、简述题1、简述德育过程的学生思想内部冲突转化规律。答:〔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2〕要实现冲突向教化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依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3〕德育过程也是教化和自我教化的统一过程。简述德育过程有哪些规律可以遵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