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新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二章 认识地球 2.1.1 地球在宇宙中 太空探索 地球仪_第1页
2024年秋新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二章 认识地球 2.1.1 地球在宇宙中 太空探索 地球仪_第2页
2024年秋新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二章 认识地球 2.1.1 地球在宇宙中 太空探索 地球仪_第3页
2024年秋新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二章 认识地球 2.1.1 地球在宇宙中 太空探索 地球仪_第4页
2024年秋新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二章 认识地球 2.1.1 地球在宇宙中 太空探索 地球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认识地球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

第1课时地球在宇宙中太空探索地球仪

1.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字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地协调观)2.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区域认知)3.使用表面积、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等教据及类比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综合思维)4.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人地协调观)5.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人地协调观)6.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地理实践力)7.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区域认知)协调”这一理念,培养学习地理、探索地理的兴趣。(人地协调观)

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披着蓝色的面纱,承载着无数生灵,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她就是地球。她在太空中怎样遨游?她怎样形成了今天的面貌?她为什么能承载生命的生存和繁衍?人类怎样认识和改变着她?角色扮演太阳系八大行星:了解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多层次的天体系统看视频总结:在宏观层面上,地球的宇宙环境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地月系: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两者一起组成了地月系。太阳系:地球与太阳以及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组成了目前人类可观测到的宇宙。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生命需要什么样的生存条件?1.适宜的温度,地表温度变化小。2.稳定的太阳光照。3.适合呼吸的大气。4.有液态水。1.月球上没有大气。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可达310℃。白天,月球表面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其表面温度可降低到-183℃。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1.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95.3%),既稀薄又寒冷,平均温度大约为-55℃,冬季气温约-133℃。2.没有稳定的液态水。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提供了生命需要的条件,它是适合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1)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2)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资源的存在;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小。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天像一个斗笠,地像覆盖的盘,日月星辰随天盖而运动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盖天说浑天说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形状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推测推测实践证实确证地球的形状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分享感悟: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应该学习前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2.对地球的探索即使今天也尚未达到尽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观测和计算精度的提高,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将会有更多、更新的认识。地球的形状日常生活中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2.发生月食的时候,我们看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3.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地球的大小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6371千米约4万千米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大小“坐地日行八万里”地球的大小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你能计算出地球表面积约相当于______个中国的面积。约相当于__________个400米跑道的总长感受地球的大小10万53地球的大小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感受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绕地球腰围(赤道昼长)一圈的时间步行:速度5千米/小时,约_____天骑自行车:速度20千米/小时,约___天汽车:速度80千米/小时,约___天火车:速度300千米/小时,约____天33321835.6太空探索太空探索总结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1957年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61年人类首次进入太空1965年水手4号探测器传回了第一张火星表面的照片1969年人类首次成功登上月球1997年人类第一台火星车“旅居者号”登陆月球1998年国际空间站正式建站201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式确认旅行者1号进入恒星际空间2019年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太空探索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升空。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飞天梦想。中国太空探索载人航天2008年,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翟志刚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在轨出舱任务。中国太空探索载人航天2022年,神舟十四号飞船乘组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目前,在实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任务的同时,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也已启动实施。中国太空探索载人航天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2024年2月9日,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专门录制视频在中国空间站给大家拜年。4月30日18时,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出舱,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太空探索中国空间站建设中国空间站工程,又称“天宫计划”,是我国的空间站研发建造计划,属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部分。该工程于2010年10月正式启动实施,分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太空探索探月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嫦娥二号是无人探月第二步“落”的先导星,主要用作试验、验证部分新技术和新设备,降低后续月球与深空探测的风险。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太空探索探月工程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经过约38万千米、26天的漫长飞行后,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中国太空探索探月工程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成功着陆在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开始持续两天的月面工作,采集月球样本。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球样本成功返回地球。我国成为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中国太空探索火星探测2016年,中国火星探测任务获批准立项。2020年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太空探索人类探测宇宙的意义对生命科学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社会化进程;开拓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空间产业;丰富的宇宙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利用宇宙空间环境收集信息。1.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是个正球体?2.颜色、符号、文字3.地球仪的作用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全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地球仪地轴: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轴穿过地心。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纬线:赤道以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地球仪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步骤:1.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a、b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2.把铁丝弯成图中②所示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66.5°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兵乓球略大一些。3.把兵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4.在图③中的倾斜铁丝两头,即a和b处,用胶布裹几圈。5.在图③中c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地球仪1.近地小行星所处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下列不能说明地球形状为球体的是(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C.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D.流星现象3.有关地球形状与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B.地球的赤道直径是4万千米C.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D.地球是个标准的球体4.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有直接关系的选项是

)A.地球的形状是球体B.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C.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D.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DCCD5.2023年4月,我国载人航天环控生保系统实现由“补给式”向“再生式”根本转换,“空间站氧气资源实现100%再生,水资源闭合度提升到95%以上,每年减少上行补给6吨。”这说明()A.我国载人航天环控生保技术先进B.5G通讯技术精湛C.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D.我国地理位置优越6.在学习了地球仪之后,几位同学对学习地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拿着地球仪展开了讨论。请你判断谁的说法是错误的(

)A.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地球的好帮手B.地球仪和地球上都有地轴C.地球仪上的地轴是地球上没有的D.地球上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BA一、地球在宇宙中1.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地球与太阳以及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共同最成了太阳系。2.地球是人类生存则唯一家园。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