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一次检测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第一次检测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第一次检测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第一次检测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第一次检测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第二学期第一次检测高一年级生物试题满分100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共8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5.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12每题2分,13-16每题4分,共40分)1.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花未成熟时对父本进行去雄并套袋B.孟德尔认为基因不同的个体,表现型可以相同C.实验中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结果否定了融合遗传D.孟德尔结合减数分裂的实质,完美的解释了他的实验现象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先分离后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B.依据假说可推断出F1产生4种配子,Y∶y∶R∶r比例为1∶1∶1∶1C.F1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最终形成4种基因型,比例为9∶3∶3∶1D.“若假说成立,则F1测交时子代会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演绎推理”3.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的花粉经碘液染色,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F1自交后代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之比为3∶1。以下最能直接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1自交后代F2的表型比例为3∶1B.F1自交后代F2基因型比例为1∶2∶1C.F1与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D.F1的花粉经碘液染色,蓝黑色与橙红色的比例为1∶14.荠菜果实形状(三角形和卵圆形)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A/a、B/b),某同学进行的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亲本均为三角形果实时,亦可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B.F1基因型是AaBbC.F2中三角形果实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1/5D.F2中的卵圆形果实与亲本的卵圆形果实基因型相同5.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分别发生在①、③过程B.②过程发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后代出现相应分离比的必要条件之一C.A/a和B/b两对非等位基因一定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比例为2∶1∶16.如图为某同学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时的显微照片。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解离液处理根尖的目的主要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质(体)着色C.在显微观察时,会发现根尖分生区的大多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期D.图示细胞①处于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相等7.黄瓜是单性花、雌雄同株的植物,黄瓜的有刺和无刺是一对相对性状,无刺黄瓜汁水多、口感好、产量高,深受人们的喜爱。某农户种植的黄瓜中出现一株无刺黄瓜,若想保留该黄瓜的无刺性状,需要判断该株黄瓜的显隐性以及是否为纯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让该株无刺黄瓜自交,若所结黄瓜全为无刺,则该黄瓜为纯合子B.让该株无刺黄瓜自交,若所结黄瓜中出现有刺,则该株无刺黄瓜为显性杂合子C.让该株无刺黄瓜与有刺黄瓜杂交,若该植株结出有刺和无刺两种黄瓜,则有刺为显性D.让该株无刺黄瓜与有刺黄瓜杂交,若该植株所结黄瓜全为无刺,则该无刺黄瓜为显性纯合子8.蜜蜂群体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其中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它的精母细胞进行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减数分裂,分裂过程如下图(图中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雄蜂的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进行不均等的分裂B.雄蜂和工蜂细胞内的基因来源并不完全相同C.雄蜂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和精子含有的染色体数可能不同D.雄蜂和蜂王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9.如图表示某种动物(2N)进行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A.①中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②中可能没有同源染色体C.③所处的时期着丝粒可能刚刚断裂D.a代表染色体,b代表染色单体,c代表核DNA分子10.某种鼠的体色有三种:黄色、青色、灰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_B_表现为青色,A_bb表现为灰色,aa__表现为黄色(约50%黄色个体会因黄色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死亡)。让灰色鼠与黄色鼠杂交,F1全为青色,F1雌性和雄性交配,理论上F2存活个体中青色鼠所占的比例是()A.9/16 B.3/4 C.6/7 D.9/1411.如图为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图像,关于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24条染色体、48条染色单体B.处于减数分裂Ⅱ,没有同源染色体C.此时,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牵引染色体的着丝粒移向赤道板D.下一个时期,姐妹染色单体将分离12.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在图乙中,可能与图甲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13.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比例分别为()A.5:1、5:1 B.5:1、8:1 C.6:1、9:1 D.8:1、8:114.M基因在水稻细胞中能编码毒蛋白,该毒蛋白对雌配子无影响,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同株水稻不含M基因的花粉出现一定比例的死亡。实验小组让基因型为Mm的植株自交,F1中隐性性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6.下列说法错误是()A.上述亲本植株中含m基因的花粉有1/2会死亡B.基因型为Mm和mm的植株正反交,后代表型比例不同C.F1的显性性状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5D.F1个体自交后代中隐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为3/1615.有学生学习了孟德尔杂交实验后,别出心裁进行了模拟实验:用4个大信封,按照如下表所示分别装入一定量的卡片,然后从每个信封内各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后放回原信封,重复多次,下列关于该模拟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大信封信封内装入卡片黄Y绿y圆R皱r雌1101000雌2001010雄1101000雄2001010A.可模拟子代基因型,若重复次数足够多,可以统计出每种基因型在后代出现的概率B.四个信封内卡片数可以相等或不等,但每个信封里两种卡片的总数只能是双数不能是单数C.为了方便取出信封中的卡片,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盒代替信封D.雌1和雌2取出的卡片组合可以模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共有4种类型16.某种植物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结合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白肉对黄肉为显性B.个体A、B、C的基因型分别为DDff、ddFF、ddFfC.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只有1种D.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有毛黄肉中的杂合子占8/9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玉米的甜与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控制),将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如图),收获的籽粒的性状表现如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所结籽粒非甜甜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籽粒有无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籽粒有有(1)与豌豆相比,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最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___。(2)在玉米的甜与非甜这对相对性状中,甜对非甜是___________性。在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非甜籽粒的基因型应该是_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你的推论:实验方案: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3)通过方式Ⅲ获得的种子进行单株隔离种植,请用遗传图解预测其产生的后代情况。18.杜洛克猪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型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毛色红毛棕毛白毛基因型A_B_A___bb、aaB___aabb(1)红毛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2)已知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F1测交,后代表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②F2的棕毛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若F2中全部棕毛雄猪与白毛雌猪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19.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图甲为该动物部分细胞分裂图,图乙为该动物细胞分裂a某物质变化坐标图,图丙表示该动物某细胞(2a=24)连续分裂两次的过程示意图(只画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互换),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细胞是___________;图①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图乙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H-I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3)图丙中细胞IV的基因型为Aab,若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只考虑一次分裂异常,则形成细胞IV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此时,与细胞IV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20.白花三叶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叶片内含氰(有剧毒)和不含氰为一对相对性状,其叶片内氰的产生途径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丙、丁4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三叶草,其中甲的叶片内含氰,乙,丙、丁的叶片内都不含氰,其中丁的基因型为ddhh。为确认甲,乙、丙三株白花三叶草的基因型及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实验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组合子代的表型及比例①甲×丁含氰植株:不含氰植株=1:3②乙×丙含氰植株:不含氰植株=1:3(1)植株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如果用植株甲自交,其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产生该结果原因有三个:①控制产氰糖苷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控制氰酸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2)上述杂交实验并不能够确认植株乙和丙的基因型。为了进一步确认植株乙的基因型,实验人员选取植株乙的叶片,研碎后制成提取液,并在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氰酸酶溶液。若___________,则植株乙的基因型为Ddhh;若___________,则植株乙的基因型为ddHh。21.某中学的两个生物学兴趣小组用牵牛花(2N=14)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父本母本子一代第1组一株红花一株红花299株红花、102株蓝花第2组一株蓝花一株蓝花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1)两组同学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注:其中(A+、A、a)、(A、a1、a2)均为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但任何一个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只存在复等位基因中的两个不同的基因(杂合子)或两个相同基因(纯合子)】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遗传因子(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该牵牛花与花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为___________表现出蓝花。第2组同学实验所得子一代中红花∶蓝花=___________。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遗传因子(A、a1、a2)控制,只有a1、a2同时存在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他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第1组同学所用的亲代红花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2)为了进一步探究两种假设合理性,第2组同学将F1中的蓝花植株自交得F2,并统计所有F2的花色及数量比。若F2中___________,则支持假说一;若F2中___________,则支持假说二。(3)以上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花色遗传方式的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___________法。

2024-2025学年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第二学期第一次检测高一年级生物试题满分100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共8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5.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12每题2分,13-16每题4分,共40分)1.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花未成熟时对父本进行去雄并套袋B.孟德尔认为基因不同的个体,表现型可以相同C.实验中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结果否定了融合遗传D.孟德尔结合减数分裂的实质,完美的解释了他的实验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详解】A、孟德尔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去雄应在花未成熟时就进行,套袋的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A错误;B、孟德尔时期并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而是用遗传因子来解释遗传现象,B错误;C、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因此F1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与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该结果否定了融合遗传观点,C正确;D、孟德尔进行实验时,减数分裂还未被发现,他是基于实验现象提出遗传规律来解释实验现象的,并不是结合减数分裂的实质,D错误。故选C。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先分离后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B.依据假说可推断出F1产生4种配子,Y∶y∶R∶r比例为1∶1∶1∶1C.F1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最终形成4种基因型,比例为9∶3∶3∶1D.“若假说成立,则F1测交时子代会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演绎推理”【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同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A错误;B、F1(YyRr)产生的配子应为4种类型(YR、Yr、yR、yr),比例为1:1:1:1,B错误;C、F1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最终形成9种基因型,表现型比例为9∶3∶3∶1,C错误;D、孟德尔假说-演绎法中,根据假说预测测交结果为1:1:1:1属于“演绎推理”步骤,D正确。故选D。3.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的花粉经碘液染色,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F1自交后代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之比为3∶1。以下最能直接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1自交后代F2的表型比例为3∶1B.F1自交后代F2的基因型比例为1∶2∶1C.F1与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D.F1的花粉经碘液染色,蓝黑色与橙红色的比例为1∶1【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F1自交后代F2的表型比例为3∶1,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不能直接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B、F1自交后代F2的基因型比例为1∶2∶1,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不能直接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C、F1与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是由于F1产生了两种等量的配子,但属于间接验证方法,C错误;D、花粉是雄配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产生等量的两种配子,F1的花粉经碘液染色,蓝黑色与橙红色的比例为1∶1,最能直接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正确。故选D。4.荠菜果实形状(三角形和卵圆形)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A/a、B/b),某同学进行的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亲本均为三角形果实时,亦可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B.F1的基因型是AaBbC.F2中三角形果实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1/5D.F2中的卵圆形果实与亲本的卵圆形果实基因型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组合的实质: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详解】A、F2中的性状分离比为301:20≈15:1,是9:3:3:1的变式,可见荠菜果实的形状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A_B_、A_bb、aaB_均为三角形果实,aabb为卵圆形果实,两个亲本均为三角形果实如AAbb、aaBB时,F1为AaBb,亦可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A正确;B、F2中的性状分离比为301:20≈15:1,是9:3:3:1的变式,F1的基因型是AaBb,B正确;C、F2中三角形果实一共15份,AaBb占4份,因此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4/15,C错误;D、卵圆形果实只有一种基因型为aabb,因此F2中的卵圆形果实与亲本的卵圆形果实基因型相同,D正确。故选C。5.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分别发生在①、③过程B.②过程发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后代出现相应分离比的必要条件之一C.A/a和B/b两对非等位基因一定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比例为2∶1∶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生物性状,其中M、N、P分别代表16、9、3。【详解】A、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减数分裂过程(产生配子)即①过程中,A错误;B、②表示受精作用,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后代出现相应分离比的必要条件之一,B正确;C、结合题意分析,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M是4×4=16种,基因型N=3×3=9种,表现型比例是12:3:1,12:3:1是9:3:3:1的变式,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a和B/b两对非等位基因一定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D、由表现型为12:3:1可知,(A_B_+A_bb):aaB_:aabb=12:3:1,也可能是(A_B_+aaB_):A_bb:aabb=12:3: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2:1:1或(AaBb+Aabb):aaBb:aabb=2:1:1,所以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D正确。故选A。6.如图为某同学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时的显微照片。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解离液处理根尖目的主要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质(体)着色C.在显微观察时,会发现根尖分生区的大多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期D.图示细胞①处于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移向两极;②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详解】A、用解离液处理根尖的目的主要是使细胞分离开来,A错误;B、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都是碱性染料,都能使染色质着色,B正确;C、由于分裂间期时间长,因此在显微观察时,会发现根尖分生区的大多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间期,C错误;D、图示细胞①处于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粒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相等,由于线粒体中含有一些DNA分子,因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不相等,D错误。故选B。7.黄瓜是单性花、雌雄同株的植物,黄瓜的有刺和无刺是一对相对性状,无刺黄瓜汁水多、口感好、产量高,深受人们的喜爱。某农户种植的黄瓜中出现一株无刺黄瓜,若想保留该黄瓜的无刺性状,需要判断该株黄瓜的显隐性以及是否为纯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让该株无刺黄瓜自交,若所结黄瓜全为无刺,则该黄瓜为纯合子B.让该株无刺黄瓜自交,若所结黄瓜中出现有刺,则该株无刺黄瓜为显性杂合子C.让该株无刺黄瓜与有刺黄瓜杂交,若该植株结出有刺和无刺两种黄瓜,则有刺为显性D.让该株无刺黄瓜与有刺黄瓜杂交,若该植株所结黄瓜全为无刺,则该无刺黄瓜为显性纯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两表现不同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亲本杂交出现3∶1时,比例高者为显性性状。【详解】A、让该株无刺黄瓜自交,若所结黄瓜全为无刺,则该黄瓜为纯合子,但不能判断显隐性,A正确;B、让该株无刺黄瓜自交,若所结黄瓜出现有刺,即发生性状分离,则该株无刺黄瓜为显性杂合子,B正确;C、让该株无刺黄瓜与有刺黄瓜杂交,若该植株结出有刺和无刺两种黄瓜,亲本属于杂合子测交型,无法判断显隐性,C错误;D、让该株无刺黄瓜与有刺黄瓜杂交,若所结黄瓜全为无刺,即子一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该无刺黄瓜为显性纯合子,D正确。故选C。8.蜜蜂群体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其中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它的精母细胞进行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减数分裂,分裂过程如下图(图中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雄蜂的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进行不均等的分裂B.雄蜂和工蜂细胞内的基因来源并不完全相同C.雄蜂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和精子含有的染色体数可能不同D.雄蜂和蜂王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没有同源染色体;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含有同源染色体,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的,没有性染色体。【详解】A、由图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质分裂不均等,因此雄蜂的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进行不均等的分裂,A正确;B、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基因完全来自雌蜂,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细胞内的基因来源并不完全相同,基因一半来自雌蜂、一半来自雄蜂,B正确;C、由图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与精子含有的染色体数相同,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与精子含有的染色体数不同,C正确;D、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雄蜂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蜂王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含有同源染色体,蜂王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故选D。9.如图表示某种动物(2N)进行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A.①中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②中可能没有同源染色体C.③所处的时期着丝粒可能刚刚断裂D.a代表染色体,b代表染色单体,c代表核DNA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详解】A、b会消失,b为染色单体,c是a的2倍,因此c是核DNA,a是染色体,①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两个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B、②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4:0:4,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2:0:2,着丝粒可能刚刚断裂,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D、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的2倍,a代表染色体,b代表染色单体,c代表核DNA分子,D正确。故选B。10.某种鼠的体色有三种:黄色、青色、灰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_B_表现为青色,A_bb表现为灰色,aa__表现为黄色(约50%黄色个体会因黄色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死亡)。让灰色鼠与黄色鼠杂交,F1全为青色,F1雌性和雄性交配,理论上F2存活个体中青色鼠所占的比例是()A.9/16 B.3/4 C.6/7 D.9/14【答案】D【解析】【分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已知A_B_表现为青色,A_bb表现为灰色,aa__表现为黄色(约50%黄色个体会因黄色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死亡)。根据灰色鼠(A_bb)与黄色鼠(aa__)杂交,F1全为青色(A_B_),可推知,亲代鼠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则F1为AaBb,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考虑黄色中有50%会死亡,则后代中青色:灰色:黄色=9:3:(4×1/2)=9:3:2,F2存活个体中青色鼠所占的比例是9/14,D符合题意。故选D。11.如图为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图像,关于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24条染色体、48条染色单体B.处于减数分裂Ⅱ,没有同源染色体C.此时,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牵引染色体的着丝粒移向赤道板D.下一个时期,姐妹染色单体将分离【答案】A【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是指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过程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2、四分体指的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详解】A、图中显示是四分体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每个四分体有2条染色体,图中有12个4分体,共24条染色体,48条染色单体,A正确;B、四分期时期即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C、水稻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没有中心粒,C错误;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下一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错误。故选A。12.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在图乙中,可能与图甲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大体相同,只有很小部分颜色有区别。【详解】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要么相同,要么互补,图乙中,③与甲染色体组成相同(均为大白+小白),①与甲染色体组成互补(两个加一起为大白大黑+小白小黑,与精原细胞相同),即①③和甲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C正确。故选C。13.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比例分别为()A.5:1、5:1 B.5:1、8:1 C.6:1、9:1 D.8:1、8: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豌豆和玉米种子中,纯合子AA占1/3,杂合子Aa占2/3;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玉米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可以发生自由交配。【详解】豌豆种子中,纯合子AA占1/3,杂合子Aa占2/3,自交后代隐性性状aa所占比例为2/3×1/4=1/6,则显性性状所占比例为5/6,显性性状∶隐性性状=5∶1;玉米种子中,纯合子AA占1/3,杂合子Aa占2/3,玉米自由交配,利用配子法,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都是A∶a=1/3+2/3×1/2∶2/3×1/2=2∶1,后代隐性性状aa所占比例为1/3×1/3=1/9,则显性性状所占比例为8/9,故显性性状∶隐性性状=8∶1,B正确。故选B。14.M基因在水稻细胞中能编码毒蛋白,该毒蛋白对雌配子无影响,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同株水稻不含M基因的花粉出现一定比例的死亡。实验小组让基因型为Mm的植株自交,F1中隐性性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6.下列说法错误是()A.上述亲本植株中含m基因的花粉有1/2会死亡B.基因型为Mm和mm的植株正反交,后代表型比例不同C.F1的显性性状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5D.F1个体自交后代中隐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为3/16【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M基因编码一种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同株水稻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综合以上可知:F1中mm占1/6,雌配子占1/2,则只有雄配子m=1/3才符合题意,所以最终雌配子M:m=1:1,雄配子M=2/3,m=1/3,M:m=2:1,推测出M:m=1:1/2,而原来雄配子中M:m=1:1,所以是含m的雄配子中有1/2的花粉致死,A正确;B、M基因编码一种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无影响,不含M基因的花粉出现一定比例的死亡,Mm作为父本时会有部分m配子致死,作为母本时m配子不致死,则基因型为Mm和mm的植株正反交,则后代表型比例不同,B正确;C、依据题干信息和A项解析可知,含m的雄配子中有1/2的花粉致死,雌配子M:m=1:1,雄配子M:m=2:1,则F1中MM:Mm=2:3,则F1的显性性状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5,C正确;D、含m的雄配子中有1/2的花粉致死,雌配子M:m=1:1,雄配子M:m=2:1,F1基因型即比例为MM:Mm:mm=2:3:1,则自交后代中mm为1/2×1/6+1/6=1/4,D错误。故选D。15.有学生学习了孟德尔杂交实验后,别出心裁进行了模拟实验:用4个大信封,按照如下表所示分别装入一定量的卡片,然后从每个信封内各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后放回原信封,重复多次,下列关于该模拟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大信封信封内装入卡片黄Y绿y圆R皱r雌1101000雌2001010雄1101000雄2001010A.可模拟子代基因型,若重复次数足够多,可以统计出每种基因型在后代出现的概率B.四个信封内卡片数可以相等或不等,但每个信封里两种卡片的总数只能是双数不能是单数C.为了方便取出信封中的卡片,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盒代替信封D.雌1和雌2取出的卡片组合可以模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共有4种类型【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从每个信封中抽取一个卡片,模拟的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分离,将同一性别的不同信封中的卡片组合,模拟的是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将来自不同性别的卡片继续组合模拟的是受精作用,因此可模拟子代基因型,若重复次数足够多,可以统计出每种基因型在后代出现的概率,A正确;B、四个信封内卡片数可以相等或不等,但信封中两种卡片模拟的是等位基因,个体中的基因成对存在,因此每个信封里两种卡片的总数只能是双数不能是单数,B正确;C、透明的塑料盒可以看到信封,有人为干扰因素在,影响统计结果,因此不能用透明的塑料盒代替信封,C错误;D、从雌1、雌2信封内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产生雌配子的过程,共有4种类型,即YR、Yr、yR、yr,D正确。故选C16.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结合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白肉对黄肉为显性B.个体A、B、C的基因型分别为DDff、ddFF、ddFfC.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只有1种D.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有毛黄肉中的杂合子占8/9【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实验3,白肉与黄肉杂交,后代都是黄肉,因此黄肉对白肉是显性性状,A错误;B、实验1:有毛与无毛杂交,后代都有毛,因此有毛对无毛是显性性状,且亲本有毛基因的基因型是DD、无毛基因型是dd;实验3,白肉与黄肉杂交,后代都是黄肉,因此黄肉对白肉是显性性状,且亲本白肉的基因型是ff,黄肉的基因型是FF;所以植株A的基因型是DDff、植株C的基因型是ddFF,B与A、C植株的基因型不同,且表现为无毛黄肉,基因型是ddFf。植株A、B、C的基因型分别为DDff、ddFf、ddFF,B错误;C、植株B、C的基因型分别为ddFf、ddFF,杂交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ddFf、ddFF两种,C错误;D、植株A、C的基因型为DDff、ddFF,子一代的基因型为DdFf,理论上自交下一代有毛黄果(D_F_)中的杂合子占1-1/3×1/3=8/9,D正确。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玉米的甜与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控制),将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如图),收获的籽粒的性状表现如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所结籽粒非甜甜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籽粒有无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籽粒有有(1)与豌豆相比,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最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___。(2)在玉米的甜与非甜这对相对性状中,甜对非甜是___________性。在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非甜籽粒的基因型应该是_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你的推论:实验方案: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3)通过方式Ⅲ获得的种子进行单株隔离种植,请用遗传图解预测其产生的后代情况。【答案】(1)玉米的花为单性花,在杂交过程中省去了人工去雄的操作(2)①.隐②.Aa③.将获得的杂种F1自交,观察并统计F2的性状分离比(或将杂种F1与甜玉米进行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性状比例)④.F2出现非甜∶甜=3∶1的性状分离比(或子代中非甜∶甜=1∶1)(3)【解析】【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解】豌豆是两性花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人工去雄等复杂操作。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从图中可以看到其顶部为雄花,下部为雌花。这种花的结构特点使得在进行杂交实验时,不需要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操作,极大地简化了杂交实验过程。所以与豌豆相比,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最显著的优点是玉米的花为单性花,在杂交过程中省去了人工去雄的操作;【小问2详解】观察题表,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籽粒全部是非甜的,这意味着非甜性状在遗传过程中能够稳定传递,没有发生性状分离现象,由此可以判断甜对非甜是隐性性状。因为甜玉米的基因型为aa,它所结的非甜籽粒是接受了非甜玉米的花粉产生的。非甜玉米是显性性状,其基因型为AA,所以甜玉米果穗上所结非甜籽粒的基因型为Aa。实验方案:将获得的杂种F1自交,观察并统计F2的性状分离比(或将杂种F1与甜玉米进行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性状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因为这些非甜籽粒的基因型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A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甜:甜=3:1,所以子代出现非甜和甜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3:1(若设计为测交实验,子代中非甜∶甜=1∶1);【小问3详解】方式Ⅲ是甜玉米(aa)接受非甜玉米(AA)的花粉,所获得种子的基因型为Aa,单株隔离种植,其产生后代情况为:。18.杜洛克猪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型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毛色红毛棕毛白毛基因型A_B_A___bb、aaB___aabb(1)红毛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2)已知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F1测交,后代表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②F2的棕毛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若F2中全部棕毛雄猪与白毛雌猪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答案】(1)4(2)①.AAbb和aaBB②.红毛∶棕毛∶白毛=1∶2∶1③.2/3④.棕毛∶白毛=2∶1【解析】【分析】分析题意: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可知猪毛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个体相互交配,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小问1详解】分析题干可知,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可知猪毛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表格知: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_,因此棕毛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小问2详解】①由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F1均为红毛猪,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_,可推知两头纯合棕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F1测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根据表格可知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②F2中棕色个体基因和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2:2,因此杂合子为2/3,全部棕毛个体与白毛个体交配,全部棕毛个体可以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1:1:1,白毛个体只能产生ab的配子,所以子代基因型Aabb:aaBb:aabb=1:1:1,棕毛:白毛=2:1。19.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图甲为该动物部分细胞分裂图,图乙为该动物细胞分裂a某物质变化坐标图,图丙表示该动物某细胞(2a=24)连续分裂两次的过程示意图(只画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互换),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细胞是___________;图①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图乙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H-I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3)图丙中细胞IV的基因型为Aab,若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只考虑一次分裂异常,则形成细胞IV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此时,与细胞IV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答案】(1)①.①②③②.初级卵母细胞(2)①.进行DNA复制②.发生了受精作用(3)①.在减数分裂I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均进入次级卵母细胞中(答出减数分裂I后期及同源染色体未分开即可)②.Aab、B、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经历减数分裂Ⅰ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都是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小问1详解】在图甲中,细胞①中染色体的行为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②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Ⅱ的中期,细胞③中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且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细胞是①②③;图甲中③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因此该动物为雌性,图①细胞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小问2详解】图乙BC段表示S期DNA复制的过程,复制完成核DNA数目加倍,因此图乙表示核DNA的数目变化;GH段核DNA只有体细胞的一半,为减数分裂的结果,H-I段表示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使细胞内的核DNA恢复至与体细胞相同。【小问3详解】图丙中细胞IV的基因型为Aab,若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只考虑一次分裂异常,则形成细胞IV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均进入次级卵母细胞中,最终形成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ab;与Aab卵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Aab,另外第一极体产生的两个第二极体的基因型均为B。20.白花三叶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叶片内含氰(有剧毒)和不含氰为一对相对性状,其叶片内氰的产生途径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丙、丁4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三叶草,其中甲的叶片内含氰,乙,丙、丁的叶片内都不含氰,其中丁的基因型为ddhh。为确认甲,乙、丙三株白花三叶草的基因型及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实验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组合子代的表型及比例①甲×丁含氰植株:不含氰植株=1:3②乙×丙含氰植株:不含氰植株=1:3(1)植株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如果用植株甲自交,其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产生该结果原因有三个:①控制产氰糖苷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控制氰酸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2)上述杂交实验并不能够确认植株乙和丙的基因型。为了进一步确认植株乙的基因型,实验人员选取植株乙的叶片,研碎后制成提取液,并在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氰酸酶溶液。若___________,则植株乙的基因型为Ddhh;若___________,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